成功的奥秘-男人用脑战胜挫折,有志气更要会思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挫折是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都必须面对的,谁也无法逃脱的,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你可以选择对待挫折的态度,你应该明白你就是快乐的根源:当你想让自己快乐的时候,无论你处在什么境遇,你都能让自己快乐起来;而当你放弃让自己快乐时,你的世界就会在瞬间变得黯淡无光。

    男人一定要学会坚强,即使流血流汗也不能流泪!一个内心坚强的人是打不垮的人!是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其实很多人每天都面对着很多机会,但是有的人一生也没有抓住一次机会,原因何在呢?就是缺乏胆量和冒险的精神。作为男人,你应该有的就是乐观、胆量、冒险和坚强!

    用乐观的心态,跨越成功的阻碍

    年少无知的时候,男人常常豪情万丈地想改造这个世界。后来,才发现,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是,却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来改变自己眼中的世界。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发现!

    两千多年前,佛陀就说过,“万法唯心造。”整个世界是我们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正在恋爱时,所看到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到处都是光明的,人生充满希望,你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可爱,身边人所做的许多原来你不能接受的事情,你也都能够一笑置之。可是当你遇到挫败时,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物却变得如此无法忍受!其实世界可能仍是相同的,只是因为你内在感觉的不同,因此所看到的将是不同的世界。

    有一位老鞋匠,四十多年来一直在进入城镇必经的道路上修补鞋子。有一天,一位年轻人经过,正要进入这个城镇,看到老鞋匠正低着头修鞋,就问老鞋匠:“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里?”老鞋匠缓缓抬起头,看了年轻人一眼,回答说:“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了。”年轻人又问:“那么你对这个地方一定很了解。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要搬到这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城镇?”老鞋匠看着这个年轻人,反问他:“你从哪里来,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如何?”年轻人回答:“我从某个地方来,我们那里的人哪,别提了!那些人都只会做表面文章,表面上好像对你很好,私底下却无所不用其极、勾心斗角,没有一个人会真正地对你好。在我们那里,你必须很小心才能活得很好,所以我才不想住在那里,想搬到你们这儿来。”老鞋匠默默地看着这个年轻人,然后回答他说:“我们这里的人比你们那里的更坏!”这个年轻人哑然离开。

    过了一阵,又有一个年轻人来到老鞋匠面前,也问他:“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镇?”老鞋匠缓缓抬起头,望了这个年轻人一眼,回答他:“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了。”这个年轻人又问:“请问这里的人都怎么样呢?”老鞋匠默默地望着他,反问:“你从哪里来?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如何?”年轻人回答:“我是从某个地方来,那里的人真的都很好,每个人都彼此关心,每个人都急公好义,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只要邻居、周围的人知道,都会很热心地来帮助你,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可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搬到这里。”老鞋匠注视着这个年轻人,绽开温暖的笑容,告诉他:“你放心,我们这里每一个人都像你那个城镇的人一样,他们心里都充满了温暖,也都很热心地想要帮助别人。

    同样的一个城镇、同样的一群人,这位老鞋匠却对两位年轻人做了不同的形容和描述。聪明的你一定已经知道:第一位年轻人无论到世界的哪个地方,都可能碰到虚伪、冰冷的面孔;而第二位年轻人,无论到天涯海角,到处都会有温暖的手、温馨的笑容在等待他。

    世界会不会因你而改变,在于你自己的心态。“生活是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同样的环境里,有些人会觉得在自己生命里到处都碰到一些和自己对立或者利用自己的人,觉得自己可怜不被人所爱;也有一些人无论到哪里,都能结交到一些知心朋友。这一切都源于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罢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你是一个小宇宙,而心态是这个小宇宙里至高无上的国王。

    男人在未参加工作之前,总是抱着很美好的幻想,相信自己的才华能得到施展,相信自己的抱负能很快实现,相信世界公平到只要你付出就有回报,相信是金子就能发光……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它不会因为我们心存美好的幻想而变得如同幻想般美好,如果我们照着自己原来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我们会逐渐地对这个世界失望。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心境来改变世界。

    也许你一再坚持认为:我也不愿意让自己精神不快,这是不可控制的。那你不妨设想这样一种情况:你在一个房子里,你觉得心烦意乱,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的空气,郁闷、窒息的感觉充斥了你的整个身心。而其时,外面阳光灿烂,鸟语花香。阻隔阳光和新鲜空气进入你的世界的,仅仅是一扇窗而已,而改变这一切的,仅仅只需要你动手打开这扇窗罢了。但是,很遗憾,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宁愿发疯,也不愿控制自己的情感,还有些人则干脆放弃努力,苟且偷生,因为在他们看来,别人施舍的怜悯要比自己的乐观更有价值。

    我们中的有些人被人称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为什么那些人身上充满阳光呢?难道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忧伤没有挫折吗?难道太阳会对他们格外眷顾?其实,就在于心境的不一样。俗话说:境由心造。环境是可以通过心情而改变的。举个例子,比如在饭馆里,你可能常常因为服务员服务质量差而怒,可是,“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们会选择离开这饭馆,或者采取其他办法,但绝对不会自寻烦恼。这些“阳光”者总是能找到快乐的途径:无聊的宴会和事务性会议成为他们培养新情感的好场所;他们可能学不会喜欢交通阻塞,但他们却能用别的方式来代替烦躁的等待和无谓的抱怨:吹吹口哨、哼哼歌或者用手机跟朋友交换几个好笑的短信;当他们感到厌烦时,他们会用几句关键的话扭转整个谈话的主题;他们会推迟三十秒钟再发脾气;他们能将沉重的叹息转为深呼吸……

    所有人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结果,快不快乐由你做主!

    幸福和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同样,悲伤和不幸也是可以传染的。当你身边的人叹息时,你会觉得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而当身边的人露出春风般的笑容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

    但是,我们却很少意识到这些。我们总是习惯于失业时找同样失业的人聊天,失恋时找同样处于失恋时期的人来倾诉,悲伤时找同样悲伤的人来寻找慰藉……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原本迷惘的你更迷茫,忧郁的你更忧郁。不幸也是可以叠加的,两个人的不快乐叠在一起是双倍的不快乐。

    成功的人会激励那些不成功的人:一定要拥有积极的心态。悲观者却会用“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口吻回击:“你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过着幸福富裕的生活,当然会积极了。你不是我,当然不知道我有多惨。”但是,悲观者忘了,这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会得到成功。也就是说,不是成功的人态度积极,而是态度积极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男人大多有着和几个好友一起借酒浇愁的经验,但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种方法并没有对改善困境、甩掉烦忧起到任何作用。因为,即便是最好的朋友,都无法做到设身处地地感受你的心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烦心的事,没有人有这个义务和责任来承担你的情感垃圾。所以,与其等待安慰,不如主动去寻找快乐。而和快乐的朋友在一起,接受他们快乐的浸染,恐怕要更有效些。

    人的语言有时候是会有很大的魔力的。当你悲观的朋友告诉你无数个不可能时,你可能也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存在无数个不可能;而当你乐观的朋友告诉你无数个可能时,你可能就会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无数可能。

    没错,这个世界是有许多让人沮丧的东西:随时可能失业的境地,无法保障的未来,创业一败涂地的可能,报纸上随时出现的灾难新闻……是不是这个世界存在着消极,我们就得消极对待它呢?无论如何,你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真正主宰这个世界的人,是那些态度积极的人。当你想要有所作为时,当你迫切想改变不幸的现状时,找这些态度积极的人做朋友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野心与胆量就是你赢的资本

    野心和胆量是男人成功的左膀右臂,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没有机遇就很难成功。人生就是一场搏击,就是一连串的冒险。三十几岁的男人在发现、创造和把握机遇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敢于冒险、勇于决策的魄力,否则成功会与你失之交臂。冒险本是人类的天性。从童年开始,我们就憧憬着自己的未来,梦想着在冒险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童年的梦想也许很难实现,而且渐渐被生活的艰难所消退。

    事实上,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没有机遇就很难成功。人生就是一场搏击,就是一连串的冒险。没有冒险,我们就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人生的勇士们都有一种征服的欲望、冒险的愿望,甚至是渴望。

    卡尔·冯·莫尔特克说:“在战争中,没有伟大的冒险就没有伟大的成功。”

    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要为自己多创造一个机会,是需要有冒险精神的。因为在一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的前提下,我们不可能有100%的把握做成某事或改变某事。马克思说过:“当有10%的利润的时候,资本就活跃起来;而有了50%的利润的时候,它就敢于铤而走险。”抛开剥削的因素,资本就是在冒险中这样积累的。

    这样说,并非是宣扬不择手段地攫取利益。有一个事实必须摆明:每个人在发现、创造和把握机遇的过程中,都必须有敢于冒险、勇于决策的魄力。否则,成功很可能与你失之交臂。

    犹豫是成功的天敌,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固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却也让很多人失去了近在眼前的机会。

    有一位年轻的哲学家,博学多才,英俊潇洒,令很多女性为之倾倒。

    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罗列下来,才发现,利弊均等,不知该如何抉择。

    于是,他陷入了苦恼之中,无论他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这一犹豫便是好几年。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

    “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他这样想。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对女人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自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

    不久,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注解——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哲学家犹豫十年,再真挚的爱情也不堪等待,离他而去。犹豫彻底葬送了他的幸福。

    其实,凡世间众人皆有犹豫,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在同时发生,它甚至根本就不会发生,因为犹豫是来自自己的想象,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便能将之克服。若能了解这些,接下来的就只有如何去克服问题。

    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在斟酌得失之间,犹豫便会在你的内心里悄然出现,阻挠你制胜的决心。这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变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将慢慢累积扩大,当它爬满你的心,进而侵蚀你的骨髓时,就难以救治。如果你正保持着维持现状的观念,即应早日医治,阻止病菌继续蔓延,并从而将残留在体内的病源完全根除,以免到最后后悔不已。

    成功者大都是那些敢为天下先的人。他们一般被人尊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人没能成功,就因为他们怕与众不同,他们安于现状,安于平稳,因此,他们远离了成功。

    成功的人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拥有聪明才智,不安于庸庸碌碌,能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男人应该及早立下目标放手一搏,早日掘到属于你的第一桶金,这样才不会给你的人生留下遗憾。

    我们先来看看迈克尔·戴尔的创业故事,看看他是怎样掘取第一桶金并走上致富道路的。

    迈克尔·戴尔在奥斯汀市的得克萨斯大学读书时,像大多数大一学生那样,他需要自己想办法赚零用钱。那时候,大学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想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但由于售价太高,许多人买不起。一般人所想要的,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又售价低廉的电脑,但市场上没有。戴尔心想:“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并不高,为什么要让他们赚那么厚的利润?为什么不由制造商直接卖给用户呢?”戴尔知道,IBM公司规定经销商每月必须提取一定数额的个人电脑,而多数经销商都无法把货全部卖掉。他也知道,如果存货积压太多,经销商会损失很大。于是,他按成本价购得经销商的存货,然后在宿舍里加装配件,改进性能。这些经过改良的电脑十分受欢迎。戴尔见市场的需求巨大,于是在当地刊登广告,以零售价的八五折推出他那些改装过的电脑。不久,许多商业机构、医院和律师事务所都成了他的顾客。

    有一次戴尔放假回家时,他的父母表示担心他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想创业,等你获得学位之后再说吧。”他父亲劝他。戴尔当时答应了,可是一回到奥斯汀,他就觉得如果听父亲的话,就是在放弃一个一生难遇的机会。“我认为我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一个月后,他又开始销售电脑,每月赚5万多美元。戴尔坦白地告诉父母:“我决定退学,自己开办公司。”“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父亲问道。“和万国商用机器公司竞争。”和万国商用机器公司竞争?他的父母大吃一惊,觉得他太好高骛远了。但无论他们怎样劝说,戴尔始终坚持己见。终于,他们达成了协议:他可以在暑假时试办一家电脑公司,如果办得不成功,到9月他就要回学校去读书。

    戴尔回奥斯汀后,拿出全部积蓄创办戴尔电脑公司。他以每月续约一次的方式租了一个只有一间房的办事处,雇用了第一位雇员——负责处理财务和行政工作。在广告方面,他在一只空盒子底上画了戴尔电脑公司第一个广告的草图。朋友按草图重绘后拿到报馆去刊登。戴尔仍然专门直销经他改装的万国商用机器公司个人电脑。第一个月营业额便达到18万美元,第二个月265万美元,不到一年,他便每月售出个人电脑1000台。积极推行直销、按客户的要求装配电脑、提供退货还钱以及对失灵电脑“保证翌日登门修理”的服务举措,为戴尔公司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戴尔电脑公司鼓励雇员提出新的创意。雇员提了一个创意之后,如果公司认为值得一试,那么,即使后来证明不可行,雇员也会获得奖赏。到了迈克尔·戴尔本应大学毕业的时候,他的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7000万美元。戴尔停止出售改装电脑,转为自行设计、生产和销售自己的电脑。

    很快,戴尔电脑公司就在全球16个国家设有附属公司,直到今天,戴尔仍立于不败之地。

    也许你会说,那时的戴尔年轻气盛,他有资本去创业,可是想想看,要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学业,拿出自己的全部储蓄去创业,是那么容易的吗?这里要讲的是,如果你想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就必须有放手一搏的胆量和气魄。

    先思考后行动,莽撞只会令你陷入困境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没有思考的习惯,也就缺少思考的实践,缺乏思考的行动,思考能力就弱。

    毛泽东曾说:“多想出智慧。”普通人与大成者在思维能力上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多思造成的。著名的作家萧伯纳说:“难得有人一年会思考两三次以上,我则因一星期思考一两次而驰名国际文坛。”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勒尔先生指出:“脑子是取得思想成熟的根本,它也必须像肌肉一样进行锻炼。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只要每天抽出10分钟锻炼我们的脑子,几星期内就能使我们的智力有所增长。而不常用脑子的人,几天后思考能力就开始下降,3周后,他的智商会比平时有明显降低。”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小显露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停地思考。当母亲叫他从卧室里出来吃饭时,盖茨置若罔闻,甚至整日躲在他的卧室里不出来。当父亲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正在思考!”有时他还责问家人:“难道你们从不思考吗?”比尔·盖茨的头脑似乎时刻都在高速地运转,这也许是他登上世界首富宝座的根本原因吧。直到现在,微软公司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和大多数人谈话就像从喷泉中饮水,而和盖茨谈话却像从救火的水龙头中饮水,让人根本应付不过来,他会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

    曾获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奖的尤啸华说过:“想”——是进步的最大动力。

    从小他在妈妈的调教下,过着相当规律的生活。每晚9点上床睡觉,早上7点起床,啸华有时睡不着,就躺在床上东想西想。他喜欢思考,从很多角度去看事情,他觉得“想”是其进步的最大动力。他说:

    “我觉得‘想’是进步的最大动力。譬如说,我读一些东西,我却可以想出比它多3倍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很快。比如,我看人家打篮球,一个动作后,然后我就去想;我做一个动作后,我去想这个动作可以怎样变化,下次来时,我可以很快把它应用上。这样,我不必天天打篮球,却可以进步得很快。

    “我从大学时代起,才开始打撞球。打撞球时,我就想这个球要怎样才可以进袋。有时候没时间的话,‘想’是进步很快的方法。不一定说什么事一定要去做,有时候多想,是会进步,不一定只有靠‘做’而已啊!”

    多思,最能够产生灵感和创意。一位伟人曾说:“当你只有一个主意的时候,那是最危险不过了。”只有通过多思,才能克服自己在思维上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才能产生多个方案而从中进行优化选择。

    童欣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和项目负责人。家庭教育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让他学会思考,培养了他思考的习惯。

    童欣的父亲认为儿子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天才,但是他知道,聪明人是个会用脑子的人。所以他总是把一句话反复地对童欣说:“干活要用脑子去干。”童欣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在旁边说:“想想怎么做才能做到最好。”比如,有一次削铅笔,童欣坚持自己动手,他的动作笨拙,铅笔削得很难看,就跟狗啃似的。这时父亲就会把铅笔和小刀再次塞到童欣的手里,让他重新开始,还说:“要用脑子去削,不是用手削。”

    童欣从小到大,父亲把这句话说了无数次,这成了童欣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对他的影响特别大。

    要想做计划,首先要考虑做事情的全过程;然后在头脑中对事件过程进行操作,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怎么做效果最好,遇到问题怎么办?都要先一一考虑好。做任何事情,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养成先思考再行动的习惯。这一习惯对培养卓越的做事能力作用非常大,大到出乎你的想象。

    在长安城西的一家磨房,一匹马和一头驴子是好朋友。

    平日,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没想到,这匹马幸运地被唐僧选中,陪长老到遥远的西天去取经。它和驴子洒泪而别。

    14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来到磨坊看望自己的老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颠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

    驴子惊叹道:“那么遥远的路,我简直连想都不敢想呀!”

    老马摇了摇头说:“其实,我们在这些年里走过的距离是基本一样的。当我向西天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唐僧和我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刻向着目标前进,所以我们到达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取回了普度众生的真经。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围着磨盘打转,所以只能在这个磨房里终老一生。”

    驴子忙碌吗?辛苦吗?

    很忙碌,很辛苦。

    马忙碌和辛苦吗?

    也很忙碌和辛苦。

    但是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驴子一样的忙碌,其实正是偷懒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办公室里,“穷忙族”所关注的是“to do list”(待办事项),他用的是加法,尽可能把所有事情塞入有限的时间里,但却经常因为太忙,疲于奔命,懒得思考,最后放弃了成功的机会。这不是偷懒又是什么呢?

    汤姆是勤奋的办公室行政人员,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只能挣到2000元。这一天,他终于鼓足勇气,去找老板要求加工钱。

    老板说:“我看你是个勤快的人,不是懒骨头,你想加多少?”

    汤姆回答说:“我想一个月加500元不为多吧?”

    老板不满地说:“哎呀,你这么点大的能力,也要2500元一个月?”

    汤姆回答说:“我知道,就我的年龄来说,我的本事是不大。但把实话跟您说了吧,自从我到这里来工作,就忙得没工夫长本事了。”

    越忙越没工夫“长本事”,越没工夫长就越忙。发现了这个恶性循环,汤姆可以说迈出了第一步。

    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恰恰是摆脱穷忙的重点,也就是先思考你想成为什么,然后提出优先顺序,善用减法,做关键的事情。其实就是用对的方法,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成功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指出,现代人需要“第四代时间管理”,它不只对事,还对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心里想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你会成为你所想象的你。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切实的方法,就是去做重要的事,直到获得成功的经验。

    “知道不做什么,比知道要做什么,更重要。”每年年初始,尽可能列出今年优先要做的重要事情,清单列出来后,自己再删除最后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不浪费一点时间在上面,这样才能专注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处理好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们说:“忙碌,有时只是大脑偷懒的一种形式,那是因为你懒得思考,懒得分辨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在行动之前思考,否则,你也会成为穷忙族中的一个。

    整天不停地工作给人的印象是勤奋,可是如果盲目地工作,最后发现花了很多时间去完成一件本来没有意义的事情,那便是最大的没效率。这无论从因还是果上讲,都和偷懒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男人不要偷懒,而要学会在采取行动之前,花一点时间去思考一下,并且在行进的过程中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再按需要去调节或更改接下来的步骤,这样的忙碌才是清醒的,其努力也能够事半功倍。

    定准目标和方向,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一点

    做事情首先要有目标,制定目标,通过理智的思考,找到最佳方案,然后行动。正是目标本身的激励,养成了男人达到目标的习惯。目标是需要,你一旦感觉到这种需要,就会产生成功的欲望和动力。然后将所有的经历集中于此,成功就触手可及。

    只要确定你的目标,就立刻可以得到许多好处,至少你已经不再停留在消极之地了。人不能漫无目的地漂泊,他需要至少一个目标来激励自己。

    拿破仑·希尔保证,一个确定了目标的人,可以得到下列好处:第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你的潜意识心理开始遵循一条普遍的规律,进行工作。这条普遍的规律就是:“人能设想和相信什么,人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什么。”如果你预想出你的目的地,你的潜意识心理就会受到这种自我暗示的影响。它就会进行工作,帮助你到达那儿。

    如果你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就会有一种倾向:试图走上正确的轨道,奔向正确的方向。于是你就开始行动了。你因受到激励而愿付出代价。你能够预算好时间和金钱了。你愿意研究、思考和设计你的目标。你对你的目标思考得愈多,你的愿望也愈变成热烈的愿望。同时,你对一些机会变得很敏锐了。这些机会将帮助你达到目标。由于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你知道你想要什么,你就很容易察觉到这些机会。

    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如果人生交给我们一个问题,它也同时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赋予了我们。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的基本目标。

    在目标和方向确定了以后,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

    专心致志是个性的唯一基础,也是才干的唯一基础,是开掘智慧的真正推动力。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古维叶曾经说过:“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海明威也曾有个形象的说法:“注意力是个大门,如果没有它,外部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无法进入人的心灵。”

    有关专家做过调查,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差不是很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取得的成绩却大不一样。凡是做事专心投入的人,往往成绩卓著,而时时分心的人终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在科学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她是一个终身做事专心致志的人。

    居里夫人,也就是玛丽,她从幼年时起就是一个学习专心的人,成绩单上总是门门第一。她的父亲是名教师,为了维持家用的开支,在家里收了10位寄宿学生。每天晚饭后,点上煤油灯,寄宿生们就开始大声地朗读和讨论,搞得屋里吵极了。玛丽就是在这样喧闹的环境中锻炼出了全神贯注的本事的。

    一天晚上,玛丽用手指堵住耳朵,坐在桌旁看书,对屋里的噪声充耳不闻。几个学生搞恶作剧,在玛丽身边用几把椅子搭成一个“塔”,可玛丽却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过了一会儿,玛丽读完一章,她合上书站起来,“砰”的一声,“塔”倒了,几个淘气的孩子得意地跳着,叫着,而玛丽只是揉揉疼痛的左肩,因为她被一张椅子重重地砸着了。玛丽并没有发怒,只是平静地说了句“真无聊”,便又捡起书看了起来。

    玛丽成年后,为了获取镭,她跟丈夫一道在一个四面漏风的小木棚改建成的实验室里,辛苦工作了4年,亲手炼成了8吨沥青铀矿残渣,从堆成小山似的矿物中提炼出了1克镭。

    想一想,如果她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4年过去了,也许什么也做不成。

    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容易成功,如果一心二用,往往会一事无成。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件事,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古时候,有一位百发百中的射箭名家。在当时,有一位想尽办法希望入门为弟子的年轻男子向他恳求。师傅说:“没有不容许入门的道理,不过先回去依照我说的训练好再说。”当年轻人问要训练什么时,“训练不眨眼的能力。”师傅这样回答。这个人开始思索,如何训练不眨眼的方法,他终于想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底下躺卧着,盯着不停地上下起落的脚踏板中间来训练不眨眼。经过两年的训练,拿着尖针向着他的眼睛尝试直刺一下,果真不眨眼,他很高兴地告诉师傅,这时师傅又讲话了:“还差得很远,需要训练凝视,凝视小的目标,练习到看成很大;再将模糊不清的目标,练习到可以看得很清楚为止。练成了再来这里。”回到家里,这个人拔一根牛尾巴上的毛,末端拴住一个小跳蚤,垂悬在窗边,每天就这样专心地凝视它,经过10天,目标渐渐地变大了起来,看来似乎有苍蝇那么大,再看下去,目标又大到扇子那么大,终于凝视到第三年,他已经能够把小跳蚤看到板车那么大,于是他又去向师傅汇报。这时师傅授予他特制的弓与箭,对着那个年轻人说:“试射那辆‘板车’看看。”年轻人终于如愿地成为射箭大师的弟子了。

    这个故事既说明了专注的重要,同时也描绘了一种具体的训练专注力的方法。

    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在行动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足以胜任这一个任务。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什么长时间仍然无法胜任一项工作。

    不论你想追求的是什么,你必须强迫自己增强能力以实现目标。勤加练习、勤加练习,最后还是勤加练习!决不放弃学习,而且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如果大多数人集中精力专注于一项工作,他们都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最成大事者的商人是能够迅速而果断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每个人做人办事的手段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讲,一个人就有一种手段,一个人就有一种靠自己手段获得成功的途径。无数事实表明,有些人就是太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确认的手段能够解决任何问题,但不知道其实往往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他们离成功的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实际上越来越远。

    保持内心坚强,成功男人流血不流泪

    成功的奥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虽然屡遭挫折,却能够坚强地百折不挠地挺住,这样就能成功。

    一个男子汉至关重要的品质是敢做敢为。男人的哲学是行动哲学,男人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不能像瘸子打围——坐着喊;也不能像书生,只会纸上谈兵。敢为包括:敢想、敢讲、敢做、敢胜、敢败、敢爱、敢恨、敢于战斗,即“大丈夫敢做敢为”。

    一个具有崇高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的人,毫无疑问会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和成就。中国古人早就说过:“取法上者得乎中,取法中者得乎下,取法下者得乎无。”

    从前有两个人,他们都想到远方去,一个人想到日本,一个人想到美洲。他们同时从蓬莱出海,结果两人都没有到达目的地。但想到美洲去的人到达了日本,而想到日本去的人只到了朝鲜半岛。

    那些志向远大、敢于想象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是远远超出起点的。一个理想高、目标大的人,即使没有实现最终的理想和目标,但其实际达到的目标,都要比理想低、目标小的人最终达到的目标还大。

    因此,任何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敢想才行,也就是要敢于想象自己的未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提升起来,而不要退缩在一个蹩脚的、狭小的角落。

    可以肯定地说,卓越的人生都是崇高理想的产物。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只敢想而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人,也不会拥有成功。

    有个人曾经问著名思想家布莱克:“您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多思多想!”布莱克回答。

    这个人如获至宝般地回到家中,开始整天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按照布莱克的指点进入“多思多想”的状态。

    一个月后,那个人的妻子找到布莱克,愁眉苦脸地诉说道:“求你去看看我的丈夫吧,他从你这儿回去以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整天躺在床上苦思冥想!”

    布莱克赶去一看,只见那个人已经变得骨瘦如柴。他拼命挣扎着爬起来,对布莱克说:“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你每天只想不做,那你都思考了些什么呢?”布莱克先生缓缓地问道。

    那人回答说:“想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感觉脑子里都已经装不下了。”

    “哦!我大概忘了提醒你一点:只想不做的人只能产生思想垃圾。成功像一把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爬不上去的。”

    接着,布莱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和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性格更是有着天渊之别,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发财致富。

    每天,教授都翘着二郎腿在那里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则在旁边虔诚地洗耳恭听。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和智慧,并且按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付诸实际行动。

    几年后,文盲真的成了一位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而那位教授呢?他依然是囊空如洗,还在那里每天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其实,相对于付诸行动来说,制定目标倒是更容易的。许多人都为自己制定了人生目标,从这一点上说似乎人人都像一个战略家。但是,相当多的人制定了目标之后却没有落实下去,不敢采取行动,结果到头来仍是一事无成。敢想和敢做,是促使人走向成功的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事业是男人永恒的追求。但干任何一项事业有时都可能会失败。诚然,避免失败的唯一办法是绝不追求成功,宁可安分守己。不过你其实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出纰漏所在,设法纠正,那么,你就会有扭转乾坤的力量。

    贝格大概是20世纪最杰出的剧作家了,但就连他那样成功的人,也会说:“我觉得失败是家常便饭,在失败的恶劣空气中深呼吸,精神会为之一振。”

    成功不是男人的专利,百折不挠才是男人的真正本色。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一个初闯事业的人,他们的人生第一站往往遇到的就是失败。这并不奇怪,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这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一个人,不管是谁,都必须与失败相遇。要是能参透其中道理,能坦然处之,驾驭好自己,化解失败所可能带来的消极因素,就为今后回避和减少失败,接近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失败不可怕,失败之后不能将自己的经验升华,使它在你生命中具有新的价值,这才是最可怕的。生活往往借失败之手,迫使你进行一次次的探索和调整。然后才让你走向成功。

    眼镜飞人胡凯谈及失败时说,“不知怎么,在我们心中输的感觉都比赢的感觉更强烈。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明白这点,都必须搏击这种情绪。你可能跑好前90米,却在最后10米出现了失误,结果你记住的不是前90米,而是最后10米,当时的情形在你脑海里反复显现,心中也就越记越牢。我们都是把输看得比赢更重。诀窍是重新调整心中的事件,赋予它们同等重要的机会。”

    危机不可怕,困境不可怕,只要你以坚强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机遇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一个人,经历了几年的失败后,他决定创办一个全国性杂志增刊,专门讨论健康与心理的问题。为此他花掉了所有的积蓄,得到的却是无休止的挫折。正当他处于困境,设法解决下一步怎么办的时候,一家大报社提出愿意考虑他的设想,并提供资助。这个消息令他欣喜万分。但是,报社董事们在研究了两次杂志的样本,与他多次会晤,经过多方考虑方后,还是没有接受他。

    但他不仅承受了这次失败,而且感谢报社董事们,是他们帮助他进行了一次艰难的选择,他认为:“当谈判失败时,一切都非常清爽,没有沮丧,因为我确信这是最佳机会,既然没有谈成功,我再也不抱希望在两三个月内实现梦想了。为了成功,我尽了全力,并且不抱怨什么,只是心中感到,办杂志的事就此结束了。”

    他开始写求职简历,结果否定了他的杂志的那家报社任命他为专管销售和交际的副总裁。他们意识到:他具有罕见的热情和洞察力。他们虽然不要他的杂志,却要他本人。

    他并不将花在办杂志上的两年视为失败,“我认为那两年相当于运动员用于训练的时间。我成了一个坚强的人,我不把事情都看作障碍”。

    美国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从未破产过,那他只是个小人物,如果破产过一次,他很可能是个失败者,如果破产过三次,那他就可以无往而不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