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力量决定一切-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会花钱将来才能赚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节”。理财也是一样,先有财,后有理财需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几乎不需要理财知识,主要是通过勤俭节约把基本生活安顿好。也正因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原因,中国大部分成年人普遍缺乏理财意识。但如今的社会发展了,对于在经济社会里成长的孩子们来说,从小就要和钱打交道,财富将是他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主题之一,可以说,社会的发展“逼迫”孩子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才能将生活调理得更精彩,这堂“人生必修课”从何时开始,也将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财商轨迹。如果套用邓小平曾说过的一句话,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

    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零花钱成为一种客观的、合理的需要,需要经常地用来支付零食等合理的开销。绝大多数的孩子认为自己需要零花钱,此乃不争的事实。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尝试支配零花钱成为可能,虽然不一定支配得很好。为了让孩子学会正确地对待钱,孩子首先要有一点钱。适当的零花钱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钱的意义,培养正确的经济观念,训练孩子存钱用钱的方法。有人把零花钱称为孩子的“财务学习基金”。

    著名理财专家王伯栋认为,父母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还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支配这笔钱,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历程要分阶段规划,在不同的阶段中,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也不同。

    孩子长到五、六岁,已能读懂、区分钱币的面额,能进行简单的加法、减法计算,有时需要买一些小物品,懂得钞票与购物之间的关系了,这时,就是孩子应该有零花钱的时候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开始给零花钱,因为这时孩子心智的发展受学校团体生活影响较大,在同学间的相互比较之下,孩子的需求欲望也相对地增加。不过,这两种说法差别不大,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和家庭的具体情况,适时启动“零花钱工程”。

    初中生逐渐拥有了一定的金钱观,建议父母采取定期定额的方式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比如一星期给10元,但要嘱咐孩子把每一笔钱的用途记在本子上,父母不定期抽查,了解钱的走向,防止孩子将钱用在不正当的途径上。同时,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银行账户,让孩子将压岁钱或零用钱存入银行,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家长可以适当放宽对高中生的零花钱的控制,向孩子表明利害关系,放手让他(她)自己管理自己的钱。

    孩子们是把否零花钱看成是“理所当然”,还是会把零花钱视作完成一项协商好的任务或履行了一项职责后得到的一笔津贴?在理所当然思想日益成为成人世界中问题时,我们相信父母不应培养孩子们认为每周他们都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一定数额的零花钱的思想。请比较以下两种情况的不同之处:

    “约翰,现在你已经12岁了,应该给你一些零花钱了。以后每周五我都会给你10美元的零花钱,你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

    “约翰,每天晚上你做作业、参加体育运动,我们都认为你很努力,我们愿意鼓励你参加这些活动。你这么积极地参加各项活动,以后每星期你都会收到10美元的零花钱。”

    关于是给零花钱还是支付特定工作的报酬的争论有许多方面。我们不想支配父母的思想而是希望提供给父母一种适合他们自己的为人父母之道的选择。给零花钱会发展“理所当然”的思想,而“支付特定的工作的报酬”也会从负面产生影响,使孩子们形成一种雇员意识。“你做这个,我会付你10美元。”虽然通过一完成特殊的工作或任务挣到报酬是一个重要的争论点,但它仍是教育孩子承担全面财务责任的组成部分。

    曾在《实话实说》里看过一个镜头,一位母亲和她十来岁的孩子在摄像机前忘我地争论,是因为孩子拿母亲给的钱买了母亲不满意的东西,所以母亲就训斥道:“钱虽然给了你,但那是我挣来的,不是你的,你没权不通过我乱花。”孩子反驳:“怎么不是我的?你给了我就是我的。再说,我没有乱花,那些都是我认为必需买的。”

    请相信,孩子们那样花钱也有他们的道理。在父母眼里虽是浪费,父母也不宜干涉孩子零用钱的用途,不然会妨碍孩子的自立。钱给了孩子,一般情况下应让孩子自由支配,只要不是买危险品,即使买的东西不中用,他们也买到了教训和经验,这是生活的必修课。若是因父母的干涉而阻止了他们犯错,那就破坏了孩子成长的进程,剥夺了取得重要生活经验的机会。

    让我们看看大亨教子的例子吧。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他非常重视对子女花钱精打细算的教育。他有一个账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花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要求子女在本上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一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账目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长5美分。由于洛克菲勒对子女零花钱严格要求,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学会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的本领。

    家长理应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但给孩子钱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去炫耀家庭的经济地位或解决生存之必需,而是要让孩子学习如何使用与管理金钱,这是给零用钱的最重要的目的。当孩子手里拿着有限数目的金钱时,他就会学着取舍。有些家长把零用钱的多少与孩子的成绩高低或做家务多少联系起来,也有些家长给零用钱没有限度,孩子随要随给,这样做究竟好不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反思给孩子零用钱的目的,这就是:让孩子学习如何使用与管理金钱,认识到金钱的复杂的交换功能。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

    给孩子零花钱应该理性谨慎,总之要抱着一种“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态度,打消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主动给孩子零花钱可能会让孩子察觉不到钱来之不易,而不给零花钱又可能导致孩子为了获取金钱走上不正当的道路。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树立明确的培养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合理支配自己的“小金库”。孩子花得高兴,父母给得放心,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

    孩子虽然不会赚钱,但是如果把每年的压岁钱、零用钱等,全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家长除了帮孩子用这些钱规划投资商品外,也应该告诉他们这些钱该如何储蓄。储蓄是理财的基本,若儿童能建立良好的储蓄习惯,意味着理财观念已开始萌芽。

    家长可通过一下方法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

    1.利用储钱罐来存钱

    这虽然是一种非常老套的储钱方式,可对于小孩子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除了买储钱罐之外,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个储钱罐,一起来给储钱罐上锁,并在上面贴上孩子的名字,如果储钱罐在摇动或投硬币时能发出声音那就更好了,这些都会大大增强孩子对存钱的兴趣及决心。父母还可以在储钱罐的四周贴上各种纸币和硬币的图案,在存钱的同时,让孩子慢慢学会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2.给孩子办一个小存折

    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对这种方式更感兴趣。父母最初几次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孩子为主办理存折或存取款的手续。当孩子熟悉了这一套存取款的业务后,就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办理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存钱的兴趣,防止乱花钱,还可以让孩子在存取款的过程中锻炼与人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孩子准备一个小账本

    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买一个或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账本,上面写上孩子的名字或贴上孩子喜欢的小标志。小账本要记录下孩子每次存钱的数目、时间及钱的来源;还要写下每次花钱的数目、时间及用途。每隔一段时间,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来查看一下账本,做一个小总结。就这样,萌发孩子的储蓄观念,使孩子学会把今天的钱存起来,等到明天再用的简单的储蓄方法。

    有的小孩喜欢吃冰淇淋,如果买一杯要花6元的话,家长就应告诉他:“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只能给你3元,等到明天再给你3元,你才能买来吃。”这就是孩子储蓄观念的萌发。

    在一些节日,家长或亲戚朋友常会给小孩一些零花钱,或者让孩子得到一些劳动报酬。这时,家长就应帮孩子在银行开一个存款账户,让他把所有得来的钱都存入这个户头,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孩子坐下来算:这个户头得了多少利息,并教孩子一些利息的计算方法。

    孩子到了六七岁时,父母就应给予他一个懂得为短期目标存钱的思想。比如,孩子要买一件自己喜欢的、并不太贵的玩具时,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存钱。父母可以为孩子订一个明确的计划:每天应该存多少钱,存多少天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有目的地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让孩子用“自己攒的钱”得到这个玩具,会比轻而易举地从父母处得来更加珍惜,还可以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年龄段的孩子存钱的耐心至多只能有3个星期,时间太长会使孩子感到灰心,失去存钱的兴趣。大约到了9岁,孩子才能懂得为远一些的目标而存钱的道理。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指出:孩子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

    为了鼓励存钱,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会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

    银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使孩子充分理解钱并不是随便就可以从银行里领出来的,而是必须先挣来把它存到银行里去,然后才能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存入的钱的利息。

    有一对夫妇,丈夫是会计师,妻子是教师,生活水平相当不错。他们每周给女儿40元零用钱。夫妇俩每月都把一定比例的钱存起来,他们也鼓励女儿这样做。女儿说,她的一部分零用钱用来买漫画书和学习用品,省下的存银行。“等我长大了,我要拿我存的钱买一幢房子、一辆车,还可以用它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在家长的帮助下,他把自己的积蓄分成两部分。因此,他在银行有了两个属于自己的账户,其中一个定期账户是用于存放不常用的钱,这样利息高;另一个是活期账户,用于存放日常的零用钱。

    后来,在爸爸的指导下,他开始用积蓄的一部分定期购买债券。

    理财专家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教孩子学会合理使用储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利用给孩子的零花钱及逢年过节时孩子得到的“红包”,引导孩子进行储蓄,并合理的使用自己的储蓄,培养孩子节约和计划用钱的习惯。家长除了供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有些消费应该让孩子用自己的储蓄去开支。例如:孩子很想买心仪已久的玩具或想出去游玩,家长就应该指导他用全部或一部分储蓄。这样,让孩子认识到储蓄的意义,并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达到目的的快乐和兴奋,从而培养孩子有计划的管理金钱的能力。

    据有关媒体披露,记者通过一些老师对两所农村小学和一所城区小学以“你有了压岁钱,将会怎么花?”为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城区小学生除了将钱请父母存起来,支付一些必要的开支外,利用压岁钱购买电脑、游戏机等成了许多学生的选择,而农村孩子的首选却是买新衣服、烟花爆竹。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呢?专家分析:城区和农村孩子除受环境、条件影响外,从小接受父母经济意识、理财能力培养不同是主要的原因。很明显,平时农村孩子口袋里的零花钱并不多,每天花的钱也有限,因而一有了压岁钱出手就大方起来,想买的就是穿的、玩的。3月17日,由广州市少年宫和《都市人·成长》杂志社联合推出青少年理财情况调查报告出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7—13岁青少年理财状况。孩子不知为何诸蓄。大部分孩子有诸蓄意识,但是储蓄目的不清。有86%的孩子认为能够将压岁钱和余钱交给家长或储蓄。在回答储蓄目的时,在“紧急情况”、“下一年的计划开销”、“未来五年的开销”选项中选择“紧急情况”。部分孩子出手大方。在支出上,青少年成本意识薄弱,52%的孩子花钱“毫不犹豫”,尤其是7—9岁的孩子,对花自己的零用钱钱很在意,但花父母的钱却没有成本概念。45%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平时必将“慷慨”。97%的孩子花钱会和父母商量。相比过去“我在马路上检到一分钱……”而言,今天的孩子对地上如果有一毛钱的反应是,超过一半的孩子表示不屑一检。

    虽然李嘉诚的儿子李泽巨、李泽楷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但是拥有巨富的李嘉诚毫不娇惯两个儿子,从小就让他们接受苦难教育,并且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教导他们节俭。他用生活的道理教导儿子。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成长,他就带他们看外面的艰辛,比如,一同坐电车坐巴士,看路边报摊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温习功课那种苦学态度。

    李嘉诚认为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下一代的将来影响很大。李嘉诚每次给孩子零花钱时,先按10%的比例扣下一部分,名曰所得税。这样,小孩在花钱时不得不事前进行仔细盘算,做一个全盘和长久考虑。

    当孩子在外地读书时,李嘉诚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账户,其中一个账户上的钱他们绝对不能动用,这些是准备给他们完成博士课程的费用。如果要使用另一个账户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李嘉诚报告,他会在24小时内回复。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才接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

    应怎样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呢?父母最好给孩子建个专用账户,指导孩子自己计划支配压岁钱、零花钱的用途。如用这笔钱买一套学习用书、给长辈买份礼物、购买孩子早想要的生活用品等。每一笔开支都要让孩子记清楚,以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上千元、数千元的压岁钱可指导孩子存到银行赚取利息,以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年龄较小的孩子,压岁钱可暂时由家长代为保管,然后在平时培养孩子计划消费的习惯。比如家长可先给孩子10元钱让他使用一个星期,看看他会怎样去支配这10元钱。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孩子会养成管理钱、会花钱、把钱用在该花地方的好习惯。许多孩子,尤其是中学生会把数目不少的压岁钱带到学校,学校、老师就要重视引导学生怎样合理支配压岁钱,防止花在上网、进酒馆吃喝上,培养、锻炼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许多学校的团队、班级都举行了以“压岁钱怎么花得有意义,有价值”为主题的班团活动,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要培养孩子记花钱帐的习惯。只要学校、家庭一起重视,一起教育,孩子从小就会有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

    当我们的家长拿起望远镜,站在今天的台阶上回望过去,将过去的生活拉到眼前时,可能都会百感交集,可能都会困惑不已,给现在的孩子那么多零花钱,他们都花到哪里去了呢?

    不少的青少年往往不懂得控制消费,心中的偶像出唱片了,立马去买下;偶像来开个唱了,几百块甚至上千的票价也照冲不误,有的因为家里不给钱,就到处借,有的甚至靠买血来换票钱;或者同学间一起吃吃喝喝,上馆子或去卡拉OK,一次下来就是几百块。对此,家长必须明白,尽力满足孩子的金钱欲望不是解决的办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钱眼里钻出来,不能一味地满足物质的欲望和虚荣,而应该鼓励孩子多满足精神的追求。前面我们提到,人有五种不同层次需要,物质和本能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一个懂得追求自尊和精神财富的人,他对物质需要的欲望就会降低。他就不会穷得最终只剩下钱。他就可以活得更有自尊、满足和幸福。

    父母还应该教会孩子掌握怎样控制消费。父母到底该不该给孩子买他企盼已久的新款名牌运动鞋呢?这是许多家长都会遇到的典型问题。如何决定,不仅取决于你的收入水平,还取决于你和你孩子的价值观。

    有位作保险业的母亲开始反对给她的孩子买那么贵的名牌运动鞋,不过后来,她改变了主意。她说:“实际上,名牌鞋更耐穿,而且样子确实好。”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孩子已逐渐学会了合理支配手头的金钱。她和孩子关于物品性能价格比的讨论,开始起作用了。

    当孩子向家长要钱时,家长不要总是有求必应,要多少给多少。孩子不那么容易拿到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与自尊。如果家长不赞成孩子穿名牌服装,那么就对他说“不”,并向他说出你的理由,这样,有助于当孩子独立面对奢华诱惑时,理智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培养孩子节俭的消费观念】

    理财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学会节俭和让财富得到增长,而不是无谓的浪费和对有价值的东西的破坏与损耗。

    目前,在孩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很多孩子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有的家庭还属于低保户,受他人资助过日子。学生盲目追求高消费不仅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也助长了自己追求享受、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走上人生的歧途,甚至成为家庭的包袱、社会的蛀虫。即使有条件高消费的学生,物质上的优越对他们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俗话说“玩物丧志”,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害怕吃苦、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使青少年意志消沉,害怕困难,他们很难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尽管美国一般家庭都比较富有,但他们的生活比较简朴,不论是在家里吃饭,还是请客吃饭都比较简单,他们的生活开销也是比较有计划。例如,对孩子打工得来的酬金,会告诉孩子不要一次花光,只花一个部分。其余的就存在自己的户头上。在一般情况下,家庭都要协助孩子拟定一个消费计划并正确执行。例如,孩子一时要用钱而借了别人的钱时。家长会一定催促孩子及时给他人还钱,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居住在一个资源有限的星球上,对任何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滥用都将加速使人类走向危机。节约和有效地利用资源是人类存活和发展的根本。对我们的家庭而言,“购物为需,物尽其用”无疑是持家之道。

    许多物品都是有其固有的使用寿命的。“好的持家方法就是要在使用它的时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自身的用途。在物品使用寿限还没到之时,就把它丢掉或毁坏的使用方式反映的是一种差劲的价值感。”

    对待金钱最可怕的行为是过度储蓄和过度消费。过度储蓄的人往往不享受现时的每时每刻,他们的目标是未来,一味地为将来积攒财富,正应了“财富闲置等于没有”;而过度消费的人则追求及时享乐,不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其结果往往是让自己陷入经济困境。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长的共同心愿。家长对孩子的投入和关注往往超过对自身的关爱。

    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子,吃要精美,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要求。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校园刮起了超前消费之风,而学生间的互相攀比更助长了“风势”。但是,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同学,各家有各家不同的经济状况。面对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对下岗的父母,面对经济负担沉重的父母,“穷孩子”怎能伸得出手要钱?于是,“寒酸”、“不潇洒”使这类孩子感觉很自卑。

    需要指出的是节俭不是寒酸,不是限制。有的家长对自己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时喜欢说“你以为钱是树上长的?”“你以为我是印钞票的啊?”“我可没钱买这个”。这不仅会给孩子的自尊造成打击,还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金钱匮乏的世界。“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是匮乏的,那么你就将是贫穷的!”投资专家认为,正是这种认为金钱是匮乏的思维造就了无数的穷人。

    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元财富的美国富豪,尽管富甲天下,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家族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比寻常人家反而更加严格。

    这从其家族中流传着的“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就略见一斑了,这是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小时候与父亲约法三章所提出的,其在经济上已显得非常“吝啬”:每周给零花钱1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美元。且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家长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

    洛克菲勒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他们的后人成年后都成了企业经营的能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有一位老爷爷正在卖《北京晚报》。父亲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晚报。孩子买回晚报,父母跟她商量,让她按原价把晚报卖出去,看看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卖完这10份晚报。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费了几个小时才把10份晚报卖出去。然后,父母让孩子去问卖报的老爷爷,卖出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能赚几分钱。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挣了几毛钱。孩子一下子领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她主动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以后再不会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那对年轻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有心人。

    现在很多孩子不懂得节俭,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在某所小学里,教师和校工在校园内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茄克,小至铅笔、橡皮。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学生去认领,却没有人去。在一次家长会上,校领导讲了这件事,最后只有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去认领,其它物品仍旧堆放在屋子里无人问津。孩子不懂得节俭,这不能怪孩子,我们大人有责任。家长因为疼爱“独苗苗”而迁就孩子的乱花钱自不必说,有些家长自身也产生了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攀比、从众、喜新厌旧。

    时代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确实应该改变,但盲目花钱、随便浪费永远都是不好的,是不良品质的反映。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教育孩子把钱用在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上是每个家长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会孩子通过正当的手段去获得一些收入】

    日本人教育孩子也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国内相对封闭保守的教育体制使得父母少有理财教育的机会和时间,然而越是这样,孩子的理财教育就越显得迫切而且必需。家长应该适当的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支情况,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父母辛苦劳动得来的,使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在生活中教会孩子主动发现一些“商机”显得尤其重要。张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年轻时曾经远赴海外留学,国外家长从小就开始培养子女挣钱能力的做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对女儿的教育中,他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财商”教育。“我觉得女儿学校里有一次二手书交易市场的活动办得就很不错。”在二手书交易市场上,孩子们把自己已经读过的书籍、报刊带到学校里,几个人开设一个小型的书摊,孩子们自己定价、互相侃价,一天的活动下来,张先生的女儿卖书挣了60多元,又用这笔钱买了不少别的小朋友的旧书。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

    在美国,家长还用许多方式来鼓励孩子的赚钱行为。当然,这种鼓励不是让孩子尽情消费他们赚到的金钱,而是通过一些方式把金钱积累下来,并借机教会他储蓄或稳健投资等一些最基本的理财技巧。毕竟,能把自己赚来的钱积累下来,还能感受到金钱在储蓄账户里成长,这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神奇的体验。

    美国人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小孩自己用不着的玩具等也可以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有的小孩子帮忙送报可以得到一些报酬。但帮家中做些日常生活的事情,并非事事都给钱。例如,洗碗、吸尘、擦玻璃、倒垃圾等,不但不可付钱给他,而且还要让孩子知道他是家庭中的平等一员。既享有权利,又要尽义务,但是家里庭院要付钱请人做的事,如割草、洗车、清理车库、油漆墙壁、修剪花园等可以付钱请孩子帮忙。当然,哪些项目是义务的,哪些项目是可以得到报酬的,每个家长都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尽义务是必须的。报酬是为了培养理财观念。工作是孩子自信心的激发器,美国家长一般都鼓励孩子靠打工挣零花钱。

    美国犹他州的迈克尔·艾耶斯介绍经验说:“我儿子16岁时,找到了一份在当地电影院卖爆米花和糖果的零工。我和妻子决定,他在电影院打工每赚到1美元,我们也拿出1美元存入他的个人退休账户。1999年,儿子大学毕业时,我们在他的账户里存入了最后一笔钱。7年来,我和妻子用这种方式为儿子投资了1.0682万美元,现在他的账户里共有1.4684万美元,这对于一个22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相当不错了。”

    旅美学者薛涌年仅六岁的女儿就让其参加了童子军的推销饼干活动。活动的内容很简单,让孩子向大人推销饼干。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尝试“推销”,还要“进货”、“送货”、收款。完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活动流程,最后还要与伙伴一起商议如何分配“利润”。经过这项活动。腼腆的小女孩不仅敢于主动张嘴向大人推销饼干,而且对商业活动有了切身感受,经济意识、理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训练,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

    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当年靠卖鸡蛋和开杂货店起家,发家后对子女要求严格,规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必须通过干家务活来获得,几个孩子于是都抢着干,最小的托马斯因年龄小老抢不到活干,于是每天买零食的钱都没有,非常节省,老摩根知道后对托马斯说:“你用不着在用钱方面节省,而应该想着怎么才能多干活多挣些钱。”这句话提醒了托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能干活的点子,广开财源,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他最后明白了,理财中开源比节流更重要。

    连续两年排名财富500强全球第一的沃尔玛公司,每天都源源不断地创造着巨大的财富,拥有这家公司的沃尔顿家族则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公司董事长山姆·沃尔顿自身的简朴以及对子女的“勤俭”教育则与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与同龄的孩子不同,老沃尔顿不给孩子们零花钱,并要求他们自己挣。那时四个孩子都开始帮父亲干活了。他们跪在商店地上擦地板,修补漏雨的房顶,夜间帮助卸车。父亲付给他们的工钱同工人们一样多。罗布森作为沃尔顿家四个孩子的老大,刚成年就考取了驾驶执照,接着就在夜间向各个零售点运送商品。

    罗布·沃尔顿如今回忆说,父亲让他们将部分收入变成商店的股份,商店事业兴旺起来以后,孩子们的微薄投资变成了不小的初级资本。大学毕业时,罗布森已经能用自己的钱买一栋房子,并给房子配备豪华的家具。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获得“收入”的机会,例如:让孩子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擦桌椅、倒垃圾、买一些急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等,但整理玩具使孩子自己份内的是不能算家务劳动),家长适当的发一点工资。当然,报酬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同时,尝试为孩子提供一些打工的机会,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金钱,从而认识劳动和财富的关系,从而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金钱和行为负责。

    【适当的教孩子投资】

    当储蓄积累到一定的金额,适时地教给孩子一些投资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孩子的探索欲望是很强的,当他知道用适当的方法可以使金钱变得更多时,他就会对此项理财活动充满了兴趣,并为此而变得积极努力起来。

    在国外,很多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儿子早早地接触股票、基金、债券、拍卖等理财知识。

    犹太人对小孩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会送股票给刚满周岁的小孩,这是他们的民族惯例,尤其是北美的犹太人更是如此。这种耳濡目染的投资概念最终会影响孩子,并让他们对投资产生兴趣。

    引导孩子熟悉复杂的投资工具,并最终学会操作工具是件非常复杂的事。家长可以先和孩子玩“大富翁”类的游戏,从游戏中建立起对投资的初始印象,然后介绍给孩子简单的投资知识。譬如将股票比做一件商品,先教会孩子股票价格涨跌的概念,再带他们到离家最近的证券交易所,告诉他们大屏幕上红红绿绿的意义,然后挑一支耳熟能详的股票,并让孩子试着操作一下,告诉他买入价格是多少,卖出的价格是多少,是如何实现盈利,或者怎样才亏损的。

    家长可以直接带着孩子在电脑前查看基金的净值,告诉他们买入时候基金的净值是多少,如今是多少,并简单地告诉他们净值涨跌对自己的财富会有什么影响。

    在了解了投资的表象意义之后,家长的另外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告诉孩子哪些因素会对价格的波动形成影响。家长切忌通过公式或教学的方式来说教,而应该把投资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选择一些孩子知晓的公司股票,比如家里电视、冰箱的出产公司,这些出现在孩子身边的品牌使他们并不陌生,进而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注意所投资公司的相关信息,让他们知道哪些信息会促使他们的股票涨价或跌价,对投资的钱会有何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自然就学会简易的股票投资原则了。

    其实,家长对于孩子赚的钱不在乎有多少,甚至也不在乎亏损,因为亏损是教会孩子市场法则的必要通道。让孩子通过操作用自己赚来的钱购买的股票,彻底领会了投资的意义和技巧,这比让他上多少节关于投资的理论课都来得重要,这才是教孩子理财的关键所在。

    投资理财,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生最宝贵的一课。每个孩子都应当学会怎样攒钱,如何投资,这些本领并非唾手可得。以下是一些美国人教孩子理财的小故事,不妨一读。

    帕特里克·朗的大儿子瑞安要求在他12岁生日时得到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他妻子明智地给他买了一台。到那年夏末,他已靠替人割草赚了400美元。帕特里克·朗建议他用这些钱做点投资,于是他决定购买耐克公司的股票,并因此对股市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报纸的财经版内容。很幸运,他购买耐克股票的时机把握得不错,赚了些钱。当瑞安9岁的弟弟看见哥哥在10天内赚了80美元后,也做起了股票买卖。

    新泽西银行的创始人法尔瓦诺在他的独子8岁时,就教他如何管理自己的大学教育基金。当孩子15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但幸运的是,“父亲教给我很多规律与法则。”小法尔瓦诺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独立处理家族的财务事宜。

    许多人向富人建议,不要让孩子们知道将要继承的财产数额。乔布夫妇却不这样想。“我们的两个孩子都知道他们各自有一个信托基金。”乔布鼓励孩子们参与市场投资,女儿16岁时就从父母那里得到4000美元用于投资。父母为她介绍了一个可信赖的投资顾问,但将投资决定权交给女儿。她现在已经有一笔大多数成年人都求之不得的证券投资组合了。

    圣路易斯州的唐恩·里士满为他的11个儿女们每人设立了一个共同基金,他们每赚1美元,他就在基金投入50美分。他们给人看护小孩,整理草坪,打工赚的钱就好像是能孵出小鸡的蛋,给他们带来了少收益。年纪大些的孩子现在的基金金额已翻了3番,其中6个孩子已将自己的一部分基金用于支付大学学费。

    迈阿密州的欧文·哈珀林两年前,和当时只有12岁的儿子去纽约探亲时,拜访了Tweedy Browne公司,咨询如何给他的儿子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共同基金。他以为咨询最多不过几分钟,没想到3小时后,他的儿子开始谈论起价格与价值的区别来。后来一次,他听到儿子跟他的朋友交谈,说搞不懂为什么会有人投资超过100市盈率的互联网股票。欧文·哈珀林知道,他对投资已有自己的看法。

    住在纽约的劳拉·舒尔茨说,13岁的儿子最喜欢的餐厅是麦当劳,并对它始终如一。他7岁那年,我开始送他第一股麦当劳股票,以后逐年增加。每次麦当劳公司的年报寄至时,他都会仔细阅读;每次去附近的麦当劳用餐时,他都要认真考察一番。这些股票不像过完节就扔掉的玩具,从中得到的经验将伴随他一生。

    利用互联网给孩子一些投资的意识,是盖瑞·古川的想法。不久前,盖瑞收到了很多皮卡丘(动画片的主角)粘贴卡片,因为他持有卡片制造商的股票。于是,他一本正经地告诉两个女儿:“皮卡丘卡片现在卖得可火了,这个消息千真万确。”9岁的爱丽斯和7岁的凯莉脱口而出:“爸爸,那我们把它都卖了吧。”此后的几个月里,两个孩子在网站上拍卖了这些卡片,一路竞价到2000美元才脱手,给她们自己上了一堂最好的经济课。

    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孩子还小,给他讲解关于投资的知识他也不明白。只要巧妙地将投资的意识融会在生活中、融会在游戏中,孩子自然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你的孩子汉在投资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对金融知识的热爱和钻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