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好关系-设定自己的规矩和底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应该树立起自己的道德底线,

    通过道德的压制和社会责任感的驱散,

    使自己达到面对任何诱惑,

    都能坚守住底线不动摇。

    1.面对任何诱惑,都要坚守底线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诱惑。有食色男女间的性欲诱惑,有权钱交易的物欲诱惑,种种诱惑纷至沓来,让人难以招架。诱惑,会让人背离信仰、泯灭理性、放弃追求。被诱惑俘虏的人们,言行中难有道德可言,他们为了满足对诱惑的追求,可以毫无底线、毫无理由地伤害别人,违背社会公德。

    诱惑极易让人走上不归之路,走向人生的最低谷。诱惑可以看成是一种道德的缺失,以及自制力的不坚定。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所追求的任何一种欲望,不管其诱惑的介质是什么,总是潜在道德上的底线。正是这种道德上的底线和限制,才让这个社会能够有序地运作,不至于为了诱惑进入疯狂的状态。

    《世说新语》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末年,北海郡人管宁和华歆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他们两人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而眠,相处得很和谐。有一天,两人在园中锄菜。

    管宁一锄头下去,居然挖出了一块黄金,管宁不理会,继续锄他的草。华歆在后面看见了,明知道读书人讲究修身养性,不能拿不义之财,但心头难耐,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了摇头。

    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很是热闹。管宁像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性情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如同这草席,再也不是朋友了。”

    可见,一个没有底线去服从诱惑的人是不值得别人尊敬的,更不会有人会愿意与之结交。因为抵抗诱惑的能力不强,朋友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诱惑下背叛自己。这无疑是一个“定时炸弹”,远远地避开他才是最佳选择。

    日本四大商圣之一稻盛和夫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及“君子散财,行之有道”,他说:“这是利他之心的回报,为对方着想似乎伤害了自己利益,但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正是他这种经商之道和面对诱惑保持底线的行为,他才能够连续将两家企业推进世界五百强。

    钱财的诱惑只是最基础的诱惑,还有利益诱惑、权利诱惑、美色诱惑等等。每个人都有他的欲望和追求,所以每个人都有难以抗拒的诱惑。面对这些光怪陆离的诱惑,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改变自己的欲望和追求,那样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罢了。不如,树立起自己的道德底线,秉承“君子有所为,有所为不为”以及“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理念。通过道德的压制和社会责任感的驱散,使自己达到面对任何诱惑,都能坚守住底线不动摇。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开放的世界,到处都有温柔的诱惑陷阱,没有诱惑的世界,是单调的世界,应该感谢诱惑,它时时拷问着一个人的良知,处处检验着一个人的德行。”如果你能感知到诱惑而不被诱惑,或者说少被诱惑,证明你的内心是强大的,且你将比别人享受更多的生活乐趣。

    要知道,道德底线的坚挺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公元前44年,马克·安东尼在恺撒遇刺后掌握了西罗马统治权,版图中包括埃及。在一次巡游中,安东尼抵挡不住埃及王后克莉奥帕特拉的美色诱惑,并在克莉奥帕特拉的怂恿下,征讨东罗马,结果在一场关键性战役中战败,一年后被迫自杀身亡。死前,他指天叹息:“我是被诱惑杀死的。”安东尼的失败便是来源于道德底线的打破,没有经住诱惑的考验和征伐。

    诱惑是“潘多拉的魔盒”,里面藏着的不是美好的事物,而是瘟疫、疾病、痛苦、沉沦。老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诱惑如同泥潭,当你迈出了可怕的第一步,自身的“免疫力”就会下降,逐渐堕落。当你经受住了诱惑,那便是一次对心灵的净化,你的意志会更加顽强,你的眼神会更加坚定,你的思想会更加通彻清明。

    况且,在道德上有所坚守的人才能在社交中为人尊崇,他们值得信赖,也值得依赖。古人云:“无欲则刚。”我们也许做不到无欲无求,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面对诱惑的时候,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要越人际交往的雷池半步。

    2.交深言深,交浅言浅

    人与人之间的交情有深有浅,深者无所不谈,浅者无所可谈。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便是对此最好的注解。交情不深的朋友不必去说太详细、太多的话,否则就是失言。交浅言深,就是把自己的感觉或信息,送给了不需要它的人,使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交浅言深,善意地调侃,说不定无形之中就会被对方当成不能忍受的恶意攻击。

    《菜根谭》中写道:“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与人交谈的时候,不管对象是谁就先发泄一通,口不择言,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往往会惹得别人不快。或是因为暴露了自己不该暴露的弱点和想法被人抓住把柄。倘若你遇到的是居心叵测之人,就要为你说出去的话付出惨痛的代价。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服子的人,才高八斗,远近闻名。有一次,他的朋友冯忌向他推荐一个人,服子见了他之后,告诉冯忌说:“你给我介绍的那位朋友很不好。”冯忌连忙询问原因。

    服子接着说道:“首先,他见我就笑,这是轻慢,说明他为人不够严谨;其次,谈论道理时不称颂自己的老师,这是背叛,说明他不懂礼仪;最后,和他交情浅薄却深谈,这是惑乱,这样的人肯定会祸从口出。我劝你早点远离他。”冯忌慨然允诺。

    苏轼曾说:“交浅言深,君子仰戒。”意思是说对那些与己关系比较淡而且彼此又交情不深的人,绝对不可畅所欲言。否则,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祸患。要知道,交浅言深,在不清楚对方意图的情况下,给予太多的承诺,会令自己陷入没有信用的境地;把自己的隐私轻易地交给了可能对自己有威胁的人,事后你可能就要时时处于戒备的状态;在得不到预期的回应后,你会表现出不能控制的嗔怪和懊悔,破坏平静的心情和原有的感情。“肚子里搁不住事”,那么就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或许会因失言而累及自身。

    其实,大部分人是不会在真正“交浅”的时候“言深”的,毛病都出在自以为是上。什么话都向对方和盘托出,等碰了钉子以后,才发现彼此其实并不很了解。古人云:“白发如新,倾盖如故。”有的人,一起相处到头发都白了,还不能互相了解;有的人,一见面就能够心心相印。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交情的深浅和认识的时间长短联系到一起来,它们不一定成正比。

    言深需要的是默契,需要的是心有灵犀,需要的是互相了解和信任,而不是看认识的时间长短或者住的远近。请记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思想达不到契合,永远都是浅交。

    初次见面的朋友之间,互不了解,交谈一定要掌握好尺度。突兀地进行深谈,一般人都难以接受。打个比方,一个你第一次见到的人,不断地对你倒苦水,说他家那本难念的经,老婆怎么样不理解自己,孩子多淘气,想必你听着也是索然无味,甚至会觉得对方是个神经病。这就是交浅言深的一大弊处,很容易让话题走入错误的区域,引得双方不快,从而让交流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有时候,交浅言深还会吓到对方,让别人以为你对他有什么企图。

    交友中,切记不能交浅言深,那样只会让交际变得唐突,让关系和气氛变得尴尬,让别人失去同你交往的兴趣。过于明显地表现出与对方谈论的欲望,以及过于激动的言谈,均会让人觉得你没有社交礼仪和风度,从而达不到社交的目的。这是一种交际的致命伤,我们一定要谨记面对交情浅的该说的说,不该说的要只字不提。有选择地进行交流,让气氛愉快又不会沉寂,不要因为找不到话题就瞎说、胡乱说,那样只会效果更差。

    3.满饭可以吃,满话不宜说

    有些人说话喜欢说得很大,说得很绝对,可能是出于个性,豪爽惯了,也可能是出于好面子,怕言辞闪烁会影响到自己的形象。譬如说一些“不成功则成仁”的话:“这事包给我了!”“我一定给你漂亮解决掉!”“小事一桩,何足挂齿!”等等。在一开始就把事情定死了,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等真的遇见突发状况或者人力不能改变的状况时,就不好意思再收回自己的承诺,折了面子不说,还留给别人说大话的口实。

    常言道:“满饭可以吃,满话不能说。”对于朋友的请求,你可以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或“我全力试试看”等话语。对于领导的交代,你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话。这些都是给自己留后路的做法,没有人能保证事情一定能办好,突发状况随时都可能降临,把话说得太满,就是把自己前方的路堵死。而且,这样说也不会有损你的诚意,反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情没有办成,也不会太过责怪你。

    一列开往洛杉矶的火车上,有两位推销员,在同时推销同一款产品——螺旋状的袜子,这种袜子的优点就在于它的透气性。

    推销员斯凯洛随手拿起一只袜子,对一位男乘客说:“来帮帮忙,拿住袜子一端,使劲儿拉。”说着,他就与这位乘客对拉起来,袜子的韧性的确很好。然后他又随手拿起一根长长的针,在拉得绷直的袜子上来回划动,袜子也没有损伤,说:“看一看,这种袜子不易抽丝。”紧接着他又拿起打火机,在袜子下面轻快晃动,火苗穿过袜子,而袜子也未受到损伤。

    介绍完之后,斯凯洛把袜子交给乘客们传看。一位乘客有意地拿起针,轻轻一划就在袜子上划了一个洞,原来只有顺着纹理划才不会被划破,反着划则很容易划破。另一位乘客更是直接拿出打火机要实验一下是否真的烧不着,斯凯洛赶忙拦住,补充说:“袜子并不是烧不着,我只是想证明它的透气性好。”虽然最终大家理解了他的意思,但是很明显他的话影响了乘客们的消费情绪。

    另外一位推销员比尔也是一边说一边演示,不过他的介绍就很有科学性,没有任何夸张的话。他还补充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科学性,袜子怎么会烧不着呢?它也是棉织品,我只是在证明它的透气性好,它也并非划不破,穿不破的。要知道,就是钢铁也会磨损的。”这番介绍没有给天性爱挑刺的顾客留下可乘之机,比尔的销售额明显比斯凯洛的要好得多。

    有一位社交大师说过:“当我在约束我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在使我日趋合乎情理的时候,我曾经有一张言行约束检查表。当初那张表上只列着12项美德,后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有些骄傲,说这种骄傲经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我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到这位友人给我这个难得的忠告,我意识到这个缺点足以会影响我的发展前途。随后我在表上特意列出‘虚心’一项,提醒自己时刻注意,我所说的话,一定竭力避免一切直接伤害别人情感,甚至我自己禁止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如‘当然’‘一定’等,而用‘也许’‘我想’来代替。”

    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决定你事业的成败,决定了你接下来要走的路程,决定了你在社交中的地位和受欢迎的程度。把话说得太满,容易和人产生冲突,容易让人失望。说话说得太满的人在社交中会平白无故地树立起强势形象,难以博得别人的尊敬。甚至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支持以及赞赏。

    所以,我们在人际交流中,一定要给自己的话留下回转的余地,一定要用婉转式的承诺,以下几点尤为注意。

    (1)不能违背常理

    违背常理的话一般都是大话,极容易造成恶劣的影响,从而使别人对你产生负面印象。

    (2)不要把话说死

    譬如说,斩钉截铁地说:这件事一定是这个样子的,我不可能错……类似过于绝对的话,这会让别人在心里产生排斥感。就算表面上没有驳斥你,也会腹诽你的能力,把话说得太死,不会给你的话平添任何可信度,只会让人心生怀疑,心生顾虑和偏见。因此,倒不如这样说:“这件事就是我说的这个样子,应该不会错。”或许会更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

    (3)说话不要互相冲突,要前后一致

    有些人因为说话说得太满,容易出现前后矛盾,这点常常容易为人诟病、遭人攻击,让你无法反驳,毕竟那是你自己说出来的话。

    (4)话要说得圆润

    当我们为了某个目的与他人谈话时,话就要说得圆润一些,话说得太直,会激怒对方,即便是自己有理。说得圆润一点,能给我们留下一定回旋的余地,从容地达到我们谈话的目的。

    社交中的言谈是一门学问,如何才能说好,说得动听,说得不会惹人不快,不会因说话犯错……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如何,话说太满始终是我们要规避的一个雷区,它和人性中的多疑、不屑相违背,是拓展人脉的大忌。把话说得太满,并不代表你就有自信,你就值得别人信赖。要知道,谦虚和谦卑才是社交中的智慧之道,真正自信的人,懂得说话的尺度,反而不会把话说得太满、太绝。

    4.关系再铁也不算糊涂账,别因钱伤了感情

    相信很多人都有借钱给朋友或者找朋友借钱的时候,然而向别人借钱难开口,或者别人向自己借钱不还,想要回来更难开口。当你多次索要欠款,朋友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时,更是让人苦恼。朋友之间金钱往来是常事,但并不是说朋友之间就不能算清楚这笔钱账,单纯地以友谊来担保,或以感情来做抵押都是不明智的。

    网络上有一句俏皮话说:“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道出了许多人在钱财往来的问题上的苦恼,怕伤到感情,不催账自己难受。其实,这些都是可以规避的问题。只要你能够算清楚这笔“糊涂账”,让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该如何了清账务,不会为了钱伤到人际关系。

    小王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在国企上班,虽然是编外,但是工资水平还算不错。平时和朋友出来聚时,小王都会抢着付钱,朋友们都觉得他很豪爽。有一次,小王的一个朋友说家里有点事,手头有点急,问他借4万块钱并承诺一个月内还。

    这位朋友与小王相识三年,以前还是在一个公司上班,小王觉得他人不错,于是二话没说就取了现金给他,也没打欠条。很快,一个月的限期到了,还不见朋友还钱,又过了一个月他实在按捺不住了,就给朋友打了个电话,对方回复说手头还是很紧过一段时间还。

    现在已经距借钱的时间快一年半了,小王的朋友还是没有还钱,打电话过去询问,朋友一直推迟还钱时间,他要么推脱说是做生意赔了,就是家里有人生病了,还一直强调有钱了就会还。对此,小王很是烦恼,4万块钱一直不见还,自己买房的首付也一直没了着落。

    类似的遭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闻,因为在朋友账务上弄得不清不楚,导致自己难受。然而生活中,朋友借钱的事常有,谁也不能免俗,朋友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用来救急的,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在如此背景之下,我们就要学会算清楚这笔账,以下列出了几点,希望能够给你的交友带来一点参考。

    (1)关系越好的朋友就越不要轻易借钱

    因为关系好代表着你更不好意思开口让朋友还钱,数额小点的借了也就算了,数额大的,借之前一定要想好。除非是对方遇见了一些人力不能挽回的事情,譬如说家里有人得重症住院等等。要记住,关系好的朋友也只能帮急不帮穷,朋友借钱做生意之类的尽量婉拒。当然了,一定要注意尺度和说话方式,不要让朋友觉得你无情。

    (2)借钱给朋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借钱给他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相信,都会及时还钱的。朋友的品行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以己推人,觉得自己是借钱一定会还的人,自己的朋友也如此。一定要从朋友平时的表现来具体分析,譬如说他平时是守信守时的人吗?有过经常聚会而迟到的记录吗?又或者朋友的能力如何,是否有能力在限定的期限内还钱,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到的。至少满足了最后两点,你才可以考虑借钱。

    (3)借条或录音都不能少

    有些人觉得,只要关系熟、交情深,打不打借条都无所谓。许多因为借钱产生的官司就来源于此,因为钱的问题翻脸后,欠款一方仗着你没借条,干脆撕破脸不还。这样下来,“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我们决定借钱给朋友后,一定要让朋友写借条或者录音,保留证据即可。不要以为这样会伤及朋友之间的感情,但这恰恰是为了防止友情破裂的保险。朋友还不上钱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对你有怨言,可能是确实没钱,可能就是单纯的不想还,有了证据我们才不会让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打水漂,更不会给一些你未能看透的小人可乘之机。

    (4)耐心等待

    借钱之后,只要没到还款期,一定不要去催账。人的脸皮有时候很薄,你提前催账就会让朋友感觉难堪,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践踏。一些性子急的人可能会气愤地“回敬”你:“我又不是还不起,我现在就还给你!”到最后,钱还上了,交情却没了。有时候,朋友真的有难处,无法及时地还上,我们一定要学会理解,学会忍耐。

    给朋友一点时间和空间,我们要保持以往对待朋友的友好态度,适时地关心下朋友,你可以这么问:“你最近是不是碰到什么难事啊?跟我说说,我帮你出谋划策。”想必朋友也会感动于你的真诚和大方,一定尽全力还上你的钱。耐心地等待一阵子,不要提及钱的事,让朋友自己主动来偿还,效果会更好。

    本来借钱给朋友就体现了你们之间友谊的深厚,表达了你对朋友的关心和爱护,这是一份很好的人情储蓄。但往往却因为还钱的问题导致朋友关系的紧张“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觉得冤枉,朋友也觉得你小气。所以,我们一定不要不好意思去算朋友之间的金钱账,更不要做滥好人。借多少、多久还、有没有利息,都要与朋友约定好,白纸黑字、画押签字一个都不能少。

    请记住,关系是关系,钱是钱,账是账,一码归一码。不要以感情来论钱,更不要以钱来论感情。人际关系可以因为利益上的往来愈加深厚,也可能因为债务的纠纷支离破碎。想做前者还是后者,全在于你选择的是“糊涂账”还是“聪明账”,在于你是否会做社交中的理财者,在于你能否让朋友借不着钱不怪你,借着钱一定还你。

    5.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苏宁电器的老总张近东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条中国的古训,除了分配股权给南京总部数名高管之外,张近东还用此招来稳定苏宁各地分公司的管理团队,根据苏宁各地分公司高管的表现,张近东给予他们一定比例的分公司股份作为奖励。张近东这种慷慨行为让这些高管对苏宁由衷地产生了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得苏宁众多“职业经理人”转变成“事业经理人”,因而苏宁从未像国美那样出现过高层频繁流动的现象。

    类似张近东的财富观在中国的企业家圈中越来越受到认可,也唯有如此,企业家们才能维系到各方面的人心,才能做到律己服众。其实,这种散财的观念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把刷子。当你以这种大度、舍得、淡看金钱的观念去交友时,你会发现许多人脉资源会自动地聚集到你身边来。

    2010年12月,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牛根生在香港宣布,已将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全数转让给Hengxin信托,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被誉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的牛根生,通过此次转让,终于兑现承诺,“裸捐”全部股份。虽然蒙牛公司并未透露其信托资产总额。不过,据香港媒体报道,目前牛根生所捐股份的市值达到了40多亿港元。

    后来有记者采访牛根生为何要“裸捐”全部股份,牛根生这样说道:“虽然蒙牛的发展只有6年的时间,但我现在已经在考虑他百年发展的事了。我活不了100岁。如果孩子继承了,是人才还好。不是人才就害了企业也害了他。我就是要建立起一种制度和运行制度,让蒙牛能获得百年发展。都说民营企业短命,谁说蒙牛不能成为可口可乐、奔驰、雀巢?”

    穷人出身的牛根生对金钱的观念是:“人不可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带入坟墓。”他还说:“我对财富没有什么追求,但我喜欢影响别人。小时候我妈妈给我两块钱,我给那些小朋友们一起花,这样大家都听我的话,都受我的影响。你看电影里给人钱做坏事都有人去做,我现在搞企业是给钱让他们做好事。”

    牛根生也愿意经常提自己的那些散财故事,他说自己坚守“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哲学,“舍得,舍得,舍了就有得。如果你有一个亿放在家里,迟早会被人偷,但如果放在朋友家里,一人一块钱,根本丢不了。”1999年,牛根生从伊利出来创业时,在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的情况下,“没有过去的散财,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聚集到三四百名有15年以上经验的乳业专门人才,取得现在的成绩。”牛根生据此来印证自己散财的善报。

    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人,你会发现,一个把钱看得太重的人,也许会有小成,但绝不会成大器。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有挥金如土般的豪气,但是一个精于计算的惜财之人,他的身边绝不会有对他事业、人生有诸多帮助的重要朋友。

    钱财是一种资源,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让你有车有房,过上你憧憬的幸福生活。同样,有钱人身边总会有人聚集,或是因为希望你可以带领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或是因为希望你可以支付他们追求的幸福生活所需要的资源。但这一切都是有时效性和规律的,当你将财散给其他人,这些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如果你将钱财紧攥在自己的手里不放,那么,将没有人跟随你,人们就会像流水一样散去。

    世事就是如此,当你拼命想抓住一件东西,必须首先学会放弃一样东西,不然那样东西就会消失得更快。钱财也一样,拼命想抓住,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的人,却从来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因为人聚才能财聚,一个人的挣钱能力肯定抵不过一帮人。你不散财就不会吸引到那些对你事业有帮助人,就不能成为社交中“磁铁”,就不能让你的人脉变得更加牢实,充满强大的“引力”。

    我们希望聚财聚人,就得学会放弃一些利益,哪怕是眼前的利益,哪怕是“煮熟的鸭子”,你也得学会跟别人分享。否则,或许你就会错失更大的利益。太专注于自己固有的利益,太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就没有时间去考虑更大的获利方向,也没有时间去为获得更大的利益储备资源、能力和素质。更主要的是你失去了聚集人脉资源的机会和资格,失去了来自人脉的诸多机遇和收获。如此一来,你只能在小利的陷阱里挣扎,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得不到朋友的追随,等不到社会的认可。

    利益再大也不过是一时的,只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才是最重要的财富,你才能获得无限的财富供给,才有无限的机会去尝试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财富。张近东和牛根生把自己当作企业的管理者和责任者,而不是企业的财富得利者,所以他们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在风起云涌的全球市场上博得一席之地。所谓“聚财散人、聚人散财”还有后一句“财散人聚、人聚财聚”。当你有了载上了利益的人脉“战车”,人生道路上的“荆棘”一碾而过,财富和机遇也将敲开你通往成功的大门。

    6.对别人的请求量力而为,而不是有求必应

    李嘉诚评价自己的投资理念时说过四个字:“量力而为。”作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尚且如此,平凡如我等怎能不遵循这个理念呢?人际交往中,帮助别人是常有的事,然而该不该帮,该如何帮,该帮到什么程度,什么地方该帮,什么地方不该帮,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单纯地认为“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或者“为朋友两肋插刀”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帮助别人,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勉强为之,不仅让自己为难,还可能引起对方不切实际地期待,期待落空,你们之间的交情自然会受损。

    文子有一位朋友患了很严重的胃病,因为考虑到对方家庭条件困难,文子便主动帮朋友付了两个疗程的药费。后来朋友对他说,因为考虑到大儿子要上大学,小儿子要升高中,学费很紧张,暂时不考虑治疗了。文子觉得他这样做很不明智,因为两个小孩都没工作,正是用钱的时候,如果他病倒了,家里也就没有经济来源了。文子劝告了他数次不听后,也只好放弃了。他没考虑过再帮朋友支付,因为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富豪,还没到做慈善的时候。

    老实说,这些年文子遇到比这个朋友状况更艰难的也不少,城市和农村都有,尤其在农村。她有一个辽宁的朋友就是这种情况,这个朋友过去为了供儿子读书,而不惜忍痛在外面辛苦打工,导致病情不断加重,人很瘦,并患有严重的胆囊炎。文子曾一次性帮她垫付了拖欠5个月的治疗费用,后来又零零散散地借给了她一些生活费。不过到了今年,文子就没有再帮她垫付过了,因为文子知道她儿子今年研究生毕业了,已经出来工作了。她儿子是个孝子,应该会想办法帮她治疗的。

    文子觉得自己不能对每一个向她请求的朋友都慷慨解囊,只有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她才会给别人提供一些帮助。她也从不逞能,大包大揽地把朋友的请求全部应承下来。但朋友们依然觉得文子是个“热心肠”的好心人,虽然有时候她也会拒绝一些求助。但大多数情况下,文子都会乐意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对于文子的朋友来说也就足够了。

    做事要量力而为,才能做得漂亮,即便失败了也不会伤及自己的元气。著名影星李连杰在建立“壹基金”之时曾呼吁捐款应量力而为,避免没帮人先累已,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帮人的形式有很多,如何适时、适度地付出点点滴滴的爱,关怀他人、帮助他人,才是我们行动前更应该衡量的重点。

    曾经有一位好心的高中生,为了帮助班上一位患有俗称“玻璃娃娃”罕见疾病的同学,主动抱他下楼梯,由于下雨路滑,不小心造成同学从楼梯上跌落,不幸过世。人们无法苛责这位高中生,因为他只是出于善意,努力实践师长们平时所教导的道理,却忘记掂量自己的能力,才会酿成大祸。助人其实“贵在诚意,贵在量力而为”,抛开了这两点原则,帮人往往会变成害人。

    如果你看过心理医生,你会发现心理医生在帮助来访者时,总会在最后设法让他摆脱依赖,完成自我意识的独立。那么,我们在帮别人的时候也要有这样的心态,帮助别人克服具体的困难是次要,最重要的是助其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从心理学原理上讲,帮助别人不要替别人做决定,也不要让被帮助的人对自己形成依赖,这才符合健康的原则。除此之外,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不要因为帮助别人而增加别人的心理负担。

    有些人在总是抱有救朋友于水火的大志,总是尽全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却不顾及自己身边的人。帮助别人一定要首先考虑到自身的境况,也许在上学期间你可以把你的生活费借出去大半,只为帮到朋友。但当你不再是孤身一人,背后有一个家,乃至两个大家庭,你还能把钱全部借给朋友,不去考虑一大家子的吃穿住行吗?

    做事必须考虑更全面一些,而不是单纯幼稚地去处理。譬如说你想把家里闲置的房子给朋友住,看似没有问题,实际上却会给家人带来许多烦琐的问题。你要多准备一双筷子,要多备一双拖鞋,在外人面前也不能穿得太随意等等。久而久之,家人就会厌烦,就会闹情绪,家庭气氛就会变差。这是帮助别人应该得到的后果吗?都说善有善报,但是你帮的方式不对,帮的时机不对,善行往往会带来恶果。

    因为帮助朋友让自己缩衣节食,因为帮助朋友使家里鸡犬不宁,这不是现代社会提倡的理念,更会因此得不偿失。也许你的朋友会对你的拒绝有意见,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可以去解释给他听,如果朋友还是不能理解,这样的朋友淡了也就算了,不必太在意。真心朋友是会体谅你的难处的,他们想的是你尽了多大力气在帮助他们,而不是总想着你还有多大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

    总之,帮人要量力而为,不是有求必应,这是助人的大方针。你一定要明了你现阶段的生活核心,是家庭的安定幸福,或是事业的一帆风顺,切不能打乱自己的人生计划和安排,任何有损于自己生活核心的事情都不要去做,即便是助人。

    7.办事切忌强人所难

    《秋菊打官司》里的村主任说过一句台词:“啥东西咬人不撒嘴?乌龟,王八,鳖!”虽然这句话很俗,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求人的时候就像这讨人嫌弃的“乌龟”,做什么事都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根本不在乎别人有什么困难,一旦自己有事相求,就要求别人非答应不可。哪怕别人一再表示帮不上忙,也非得闹出个结果来,这种做法是求人办事的大忌。

    托人办事,要考虑到人家是否有能力办到。如果人家诚心诚意地向你表示他爱莫能助时,就不能强求人家非给你办成不可。如果对方不愿帮忙,也不能因他不帮忙就让对方难堪。他不愿意帮你,肯定有不愿意的理由,求人者就应该体谅对方的难处,另想办法。如果对方有顾虑,就应给他充分的考虑时间,千万不能因对方一时没有答应便意气用事,强人所难。

    元青有一次求领导办事,是关乎自己提干的事,但是领导一再表示自己爱莫能助,不归自己管。元青却不管不顾,频繁地往领导家里跑,尤其在下班以后,也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在领导家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和领导东拉西扯套近乎。

    虽然每次领导都是笑脸相对,但事情终归是没有办成。这件事情让元青感到很奇怪,这么多天下来已经和领导混熟了,事情应该很好办才对。但结果却让他很失望。元青以为这样,就能获得领导的好感,事情就会好办很多,殊不知,这种行为不管有心还是无心,都有“咬人不撒嘴”之嫌,让人很不耐烦。

    后来,这位领导对元青的直属上司抱怨道:“你那位姓元的手下,可真是个‘磨人精’,我都快被他烦死了。”这让元青的直属上司很不开心,觉得元青办错了事,也会让别人认为他管理下属不力,多次给元青“穿小鞋”。元青自己也闹了个两头不明白,提干没提上,领导得罪了,连自己的上司也莫名其妙地得罪了。

    朋友是我们求助的第一对象,朋友是解决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最佳帮手,朋友之间理应互相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有足够的理由为难朋友,助人关键在于自愿,强迫来的帮助“不靠谱”,甚至会“帮倒忙”。譬如说,你想要朋友跟你一起去参加某项活动,朋友很犹豫。这时,如果你再强行拉他与你同去,就会使朋友感到左右为难。

    请记住这样一个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勿施强求。”也许你觉得你稍微强硬一些,朋友就会同意你的请求,就会乐意帮助你。其实不然,朋友只是觉得拒绝你在情面上过意不去,虽然面上没有表现出来,心中必定有几分不快,认为你太霸道,不讲道理,不尊重他。

    人际交往中,所有强人所难的事情都需要我们规避,即便是急事,即便你先前帮助过朋友。你也应该采取商量的口吻与对方讲话,尽量在朋友方便或情愿的前提下提出所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以自然为宜,双方都觉得没有压力,这才是人际交往的理想境界。提出让别人为难的要求,说明你对别人的期望要求过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当你总是提出让人为难的要求,不外乎两种结果:一是遭到人的拒绝。每个人办事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没必要为了别人而让自己为难;二是让你们的友谊产生裂痕。因为你的朋友可能这次满足了你的要求,但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以这次帮忙来彻底回报你全部的人情,你们的关系也会因此发生转折或终止。朋友也是人,不是万能的神,能力有限,想法各异。提出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要求,是对友谊的伤害。

    换而言之,如果你的朋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你的感受,强行让你帮忙。你若不给办,就认为你不讲情面,没有人情味,甚至说你忘恩负义。这种极端自私而又强人所难的朋友,想必你也会弃之而去。

    人际关系就像一棵杏树,当杏子成熟时味道甘美,可你非得在杏子刚刚成型时就要吃,那尝到的滋味肯定是苦涩的。当你的要求让朋友为难了,只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要求确实令他为难,确实很难做到,很苛刻。二是彼此间的感情还没有到可以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无论何种,我们都不能强求,“强扭的瓜不甜,早摘的梅不香”,一切都需要我们等待,需要我们理解。

    何况“求人不如求己”,请朋友帮忙毕竟是一份人情,能不用则不用。多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既能锻炼自己,又能在社交中树立独立奋斗的良好形象。强人所难就是给别人以后强己所难留下口实,事情没办成暂且不说,更容易让自己辛苦结识来的人脉白白浪费掉,一举两失,何苦为之?《红楼梦》中曾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朋友之间的情谊得之不易,不要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强迫,让友情出现裂缝。换个角度想一想,自己不能做的,又何苦为难你的朋友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