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窦王一锅煮 (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三反王——窦建德】

    如果把李渊列为第一反王,李密为第二反王,那么窦建德绝对能占据第三把交椅。

    而新旧唐书把窦建德、王世充两位列为一传,让人搞不明白?唯一的解释就是,两个人都是被李世民收拾掉的,而且是一锅煮。

    事实上,这两个人有着太多的不同甚至对立处:窦建德为人极重义气,其一生事业因义而兴亦因义而败,而王世充则以奸诈处世,以此骗取民意人心也因此而尽失民意人心。

    而在我看来,他们一个是热血沸腾的义士,一个则是老奸巨猾的政客。一锅煮,可惜了,也坏了江湖一锅好汤。

    我们先来看窦建德。窦建德,家庭成分,贫农,以耕耘为生。“少时,颇以然诺为事”。

    对于他的侠义之举,惜字如金的史家也是不吝笔墨。有一次乡里有人死了亲人,家贫无以下葬,当时窦建德正在田里耕作,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放下耕牛,前去帮助办丧事,于是在乡里大为人所称。他曾为里长,因行侠触犯法律而逃亡,大赦时才回乡。窦建德父亲死的时候,附近人或受过他的恩惠,或是敬佩他为人义气,送葬者竟多达千余人,并多有所赠。窦建德此时又一次体现出其磊落的气度,对所赠钱物,一律辞让而不受。

    隋炀帝征高丽,从全国各地招募勇士来当小帅,农民出身的窦建德被选中,当了两百人的长官。在这次招聘中,窦建德的朋友孙安祖也被选中了。但是孙安祖并不愿意去当兵,打仗是要死人,老板给的工钱又低,基本上是只赔不赚的买卖。

    孙安祖就跑去跟带兵的长官说,自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八十岁的老母亲还等着自己养活,打仗就不想去了。长官很愤怒,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皇家用人,是你一介小民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的吗?

    挨了揍的孙安祖也不干了,一怒之下拔刀就把带队的长官给干掉了。然后拎着刀跑来投靠窦建德,窦建德这时候好不容易才实现农转非。接纳吧,自己会受牵连,不接纳吧,兄弟情义也难交代。思前想后,窦建德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为自己的朋友指了一条创业之路。他说,高鸡泊这个地方方圆几百里,天高皇帝远,你如果能在这里落草为寇,时不时出来干笔买卖(掳掠),不光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同时可以聚人观时变,说不定将来还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这话很反动,完全是煽动自己的朋友造反。

    煽动过了还不算完,窦建德又扶上马送一程。新公司开张,他又帮着朋友四处招揽人才,很快就忽悠了几百名无业人员入伙。

    后来当地有很多有志青年都走了这条创业之路,不能不说有窦建德的很大一部分功劳。于是盗贼四起,烧杀抢掠。但不论这些人怎么折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来不到窦建德的地盘去惹事生非。时间长了,郡县的官老爷们以为窦建德和盗匪有染,于是把他家所有人不管长幼全宰了。

    窦建德索性也投到了起义的队伍中,他投奔了高士达。大业十二年(616年),高士达不听窦建德劝告,出兵与杨义臣决战,最后兵败阵亡,于是窦建德成了起义军的首领,势力不断做大。

    窦建德一生的事业就从这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故事开始。

    此后,窦建德的队伍从胜利走向胜利,多次击败隋朝军队和各种武装,势力日益壮大,而在与宇文化及的战斗中,窦建德第一次建立了全国性的功绩。

    宇文化及作为隋末机会主义阵营中最突出的一个,他参与了杀害隋炀帝的行动,并夺得最高权力。窦建德属下孔德绍的说法很能代表窦建德的看法:“宇文化及与国连姻,父子兄弟受恩隋代,身居不疑之地,而行弒逆之祸,篡隋自代,乃天下之贼也。”其实,当时要杀宇文化及的人满世界都是,李密重创宇文化及的主力,李渊也派出淮安王李神通攻击宇文化及,但是最后的功劳却被窦建德夺得。

    窦建德一向自称隋朝子民,为隋炀帝报仇是理由之一,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怀里又揣着隋朝的传国玺,可以是隋朝的最大仇敌,所以为隋朝报仇者立刻能够在政治上获得高分。    在窦建德看来,“义”这个字是至高无上的,只要是“忠义”、“侠义”,那么,其他所有的东西包括政治都可以无所谓。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窦建德以大逆无道的罪名讨伐宇文化及,自称“以义安天下”。杀宇文化及后,他把参与宇文化及谋杀隋炀帝的宇文智及、杨士览等人全抓起来,对着隋朝的文武百官斩之,枭首于辕门之外。宇文化及临死的时候只说一句话意味深长:对得起夏王了。为什么对得起夏王?因为夏王因此立下了天下大功。

    窦建德平城破阵,所得资财,一概分给属下将军,自己一无所取。这是他素来仗义的表现,更是他能赢得尊敬爱戴的一个理由。同时他还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从来不吃肉,只吃蔬菜和饭。他的妻子曹氏不穿丝绸,虽然是夏王妃,身边侍侯的婢妾也就十几个人。打败宇文化及以后,得到了隋朝宫人数以千计,个个花容月貌,然而所有人都被窦建德立刻放散回家了。领袖的品德,让人们看到的是大家共同的希望。当时隋朝军队跟随宇文化及的还有一万多人,窦建德并没有强迫收纳,而是听任自便。愿意跟随窦建德的隋朝官员,自然留下任职。有的人要去东都洛阳,窦建德也不强留,而是颁发路费并派兵礼送出境。

    隋炀帝死后,窦建德与王世充结为同盟,并遣使朝拜隋越王侗于洛阳。但当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皇,他就与王世充断交。自己在干着造反的勾当却不许人家作乱,这样的行为有点不好理解,但在窦建德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他完全是只知“忠义”不知政治。

    高举着“忠义”这面大旗,对窦建德的霸业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他这个“夏王”的地盘迅速扩张。一方面,他的侠义给他带来了崇高的威望,深受部下拥戴,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另一方面,他的侠肝义胆,也引来了别的流散的反隋力量的归附,甚至引来了隋军的投降。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窦建德与隋将王琮战于河间,相持不下。王琮听说隋炀帝死讯,在城中率士兵为炀帝发丧。窦建德觉得这是忠义行为,就遣使到城中吊孝。王琮深为窦建德的义气所感动,决定投降。王琮率众将自己捆绑来到窦军门前,窦建德亲自为他们解除绳索,与王琮一起谈论隋朝的灭亡,王琮悲不自胜,窦建德也为之泪下。当时窦的部下说,王琮与我们相持日久,杀了我们不少人,应把他烹杀。窦建德说,这是义士,我正要重用他,以激励忠于主人者。我们要安百姓定天下,就决不能害忠良之士。并下令说,昔日与王琮的仇恨,从今一笔勾销。如有找王琮报仇,罪三族。并当天就授王琮为瀛州刺史。

    还有一次,窦建德在攻打滑州时,滑州刺史王轨的仆人杀王轨,携其首级来投奔。窦建德大怒说,奴杀主乃是大逆不道,我怎么能容纳这样的人,下令立斩此奴,将王轨的首级送还滑州。滑州人为他的义气所感动,即日而降,附近的济、齐二州也随之而降。这样的故事听着像是演义小说,但我宁愿相信是真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义”字确有着现代人无法想像的力量。

    然而,“忠义”毕竟有着太多的局限。像窦建德这样的义士,以“忠义”作为旗帜,做个流窜江湖的草寇、占山为寨的大王,当然绰绰有余,但要以此来争天下,那就远远不够。一个“义”字,使窦建德迅速壮大,同时也使他多年的根基毁于一旦。

    窦建德与王世充的关系,初始有战斗,后来联盟。等到王世充称帝,窦建德便与他绝交。窦建德的首都在河北洺州,宫殿名万春宫。建立天子旗号,出入用天子礼仪。在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称王是可以的,因为那可以代表着一个地方政权。但是称帝则是最高级,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窦建德如果不与称帝的王世充绝交,就只能称臣了。所以称帝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称帝者不仅表明一统天下的愿望,而且表明与所有不臣者为敌。

    李密降唐以后,李密的地盘都改姓唐,与窦建德的领地开始有了接壤。这是一个天下纷争的时代,力量和力量的运用,是最后成败的关键。河北的地盘,对于唐朝来说是鞭长难及,而对窦建德来说则是自己家门口的重大问题。在打败宇文化及之后,窦建德雄心勃起。对于接壤的唐朝军队,619年,窦建德发起进攻。先攻相州,唐朝的河北大使淮安王李神通不能守,退到黎阳。黎阳除了李神通以外,还有大将李绩一直在此驻扎。而最后的结局是唐朝军队黎阳大败,左武卫大将军李世绩、皇妹同安长公主及李神通同时被窦建德活捉。当时,魏征刚刚从长安来到此地,说服李世绩献地图户籍投降唐朝,但是一转眼,大家都成了窦建德的俘虏。

    这是唐朝受到的一次重大打击,而窦建德背后有突厥人的支持,兵锋甚盛。不过,窦建德似乎并没有目空一切。他把唐朝这些重要的俘虏并没有当作俘虏对待,而是当作客人对待,招待规格很高、很周到。对于李绩,窦建德更重视,依旧让他领兵驻扎在黎阳。窦建德如此政策,引得那些只图自保的武装势力,纷纷前来投靠,徐圆朗的部下更是争先恐后。

    李绩一定是犹豫很久,最后还是决定重归唐朝。他虽然领兵镇守黎阳,可以肯定窦建德依然能够控制他,所以他重归唐朝几乎是单骑而归,并没有带回军队。当时,李绩的父亲还在窦建德手里,李绩的逃跑直接威胁到父亲的生命。这件事窦建德处理得十分有风度。当时,立刻有人劝窦建德杀掉李绩的父亲,而窦建德却认为李绩原本就是唐臣,如此行为是忠臣的表现,当然不能用他父亲泄愤。李渊此时也认识到窦建德的力量,于是李渊派出使者,要求与窦建德结盟。窦建德立刻答应,李神通、公主等人随同使者一同返回长安。

    在窦建德的北方,有盘踞在河北北部幽州的罗艺,他早早就归顺了唐朝,成为窦建德身边一个很大的威胁。罗艺本人能征惯战,他手下薛万彻、薛万均等薛氏兄弟各个都是万人敌。罗艺与窦建德的争斗,开始似乎总是罗艺占据上风,直到窦建德与唐朝结盟之前的一次大战,罗艺损兵折将,无力再斗。现在,既然窦建德已经与唐朝结盟,那么罗艺也就可以暂时化敌为友了。

    于是,窦建德挥兵南下,向盘踞在河南曹州一带的孟海公发动进攻。这是公元620年的年底,而此时唐朝的秦王李世民正在把王世充的力量逐渐挤压进洛阳。转年春天,双方都取得重大胜利,孟海公兵败被俘,而王世充的洛阳被李世民重兵团团包围起来。王世充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末日,急忙向窦建德求救。而窦建德也看到了唇亡齿寒的危害,正准备有所行动。他的考虑是,首先保住王世充,联合王世充抗衡唐朝,如果一举击败唐朝主力,则顺势拿下王世充并乘势进取关中,一平天下。

    谁也没有想到,虎牢之战,会成为窦建德最后一战。

    曾看到一个测字的故事。说是一人写了一个“义”字,测字的便说:你将占山为王。因为繁体的“羡”中间是个“王”字,下面是个“我”字,“我是王”;最上面的两点,乃是插在头上的野雉毛。而在香港电影《古惑仔》中,一个黑社会大佬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義”字,说:义是什么?就是“我王八”,一讲义气就要被人所利用为人所驱使。窦建德以自己的热血,写下了令后人感慨、叹息、深思的大大的一个“义”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