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常放下,莫苛求:一念断,众生可成佛(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人都有欲望,欲望是人类的本能。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排斥欲望,因为适当的欲望能促使我们过得更好。但是,如果凡事苛求太多,欲望过盛,没有止境,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深受其扰,失去纯真和安宁。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知足,这样我们就能平衡心态、放松心情,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看淡得失,学会放手

    小沙弥初到寺院,觉得什么都新鲜。在深秋季节里,寺院里枫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住持:“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住持笑着说:“因为冬天要来了,大树的枝干支撑不了那么多叶子,只能让叶子落下来。但这不是放弃,而是放下。”

    小沙弥似懂非懂。

    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小沙弥看见师兄把寺院里的水缸扣过来,于是他问住持:“师父,好好的一缸水,为什么要倒掉呢?怪可惜的。”

    住持笑着说:“因为冬天冷,水结冰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清空,是放空。”

    天气越来越冷,开始下起雪来。雪下得很大,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松柏上。住持便吩咐几个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让松柏躺下来。小沙弥又不解了,急着问住持:“这些松柏好好的,为什么要放倒呢,不怕它们被弄断树枝吗?”

    住持说:“你没有看到雪下得很大吗?这么大的雪,把柏枝都压塌了,再压就断了。你的几个师兄也没有把松柏放倒,而是放平。那是在保护它,让它躺平休息,等雪霁再扶起来。”

    外面天寒地冻,还有人到寺庙里来上香许愿。小沙弥听到有人在谈论因为金融危机自己赔了多少钱,变得很贫穷。他有些慌张,急忙跑去问住持该怎么办?

    住持道:“别想没有的,想想还有的。柴房里还有很多柴火,厨房里还有很多土豆。这个冬天很快就要过去了,就像苦日子总会过去一样。你应该学会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而是尽量把心安顿好。”

    果然,冬天很快过去了,春天来了。冰雪消融,春花很快开满了山岗。

    这时,庙里的香客也渐渐多起来。住持整理行囊,准备出门远游。

    小沙弥有些伤心地说:“师父,您这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您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呢?”

    住持说:“你们已经学会了放下、放空、放平,我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说完,便背了行囊走出寺庙。

    佛家言:“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所以,真正懂得放下的人,不会被名利和财富打动,因为他们固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属于自己的乐土中日益精进地修行,净化自己的心灵。

    在佛陀时代,有位叫多味写的婆罗门国王,素来行善。有一次,多味写国王又发善心,想布施大众,于是,他按照婆罗门教的规定,把许多金银珠宝放在门外,准备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谁来向他求助,多味写便让他们自己去拿一些珠宝而去。然而,拿的人虽然多,但是过了很多天,他的珠宝还是那么多。

    原来是佛祖知道多味写宿世积福,才让如此怪异的景象出现,佛祖认为多味写已经可以度化了。于是佛祖变成修行者前往婆罗门。多味写知道有行者来了,就亲自出来接见,多味写问:“行者来此地,有什么请求的话可以直说,用不着客气。”

    行者说:“我这么远过来就是想跟你要一些珍宝,建造一座房子。”

    多味写听后回答行者:“你自己去拿一些珠宝就可以了。”行者拿了一些珠宝,刚走了几步,就把珠宝放回原来的位置上。

    多味写对此十分疑惑:“你为什么要把珠宝放回去呢?”

    行者说:“这些珠宝只够我建房子的,以后我想娶妻恐怕不够用,所以还不如不拿呢。”

    多味写听后,说:“这很简单,你多拿一些珠宝就可以了。”于是行者多拿了一些珠宝,走了几步后,他又回头把它们放到原处。

    多味写又问:“你怎么又放回来了呢,难道这些不够吗?”

    行者说:“这些珠宝只够我娶妻子的,我却依旧没钱买田地、马车之类的东西,既然我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还不如不拿了。”于是多味写又答应他再多拿些珠宝。

    行者又走了几步,依然把珠宝放了回去。多味写再次问其原因,行者说:“如果我娶了妻子后,必定要生儿育女,可是孩子的成长需要钱,而这是没法估算出来的,所以我想还是不要这些珠宝了。”

    多味写听了,真诚地说:“别为此担心,我会把所有的珠宝都送给你,这样你就不用为未来的生活担忧了。”

    行者装出想要接受布施的样子,然后还是拒绝了多味写的美意。

    在他告辞时,多味写疑惑地问:“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我的布施呢?”

    行者回答:“我本来是想要多拿些珠宝,好让今后的生活衣食无忧。可是我仔细想了一下,却觉得人生那么短暂,而且世事多变,如果只追逐财物,恐怕会想得越来越多,这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我还不如放下这些欲望,勤求佛道,精进修行。”

    多味写听完行者的话,立即表示愿意皈依佛门。佛祖恢复本貌,度化了多味写。

    大多数时候,人们总是拥有得越多,追求得越多,放不下的也就越多,以至于这些东西都压在了我们肩上,让自己喘不过气来,人生也因此变得沉重。

    其实,适时地学会放下才是最明智、最快乐的人生,因为只有放下,我们才能一身轻松,才能更快乐地面对生活。

    与世无争,故天下不能与之争

    庄子正在濮水边上垂钓,楚王派来两位大夫请庄子到楚国去做官。但是庄子被清波粼粼的濮水吸引,竟然拿着钓鱼竿没有回头地问这两位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水田里有一只神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笼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呢?”

    两位大夫回答:“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他们也认为这只神龟不愿意被束缚在精致的竹笼里。

    庄子用这个神龟的事例告诉了楚国的两位大夫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他宁愿在清波粼粼的濮水边上从容不迫地钓鱼,也不愿意得到楚国的官位。

    在很多人看来,庄子的这个选择是不可思议的,很多古代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但是庄子在面对这样的机会时却连手中的钓竿都没有放下,就回绝了楚王的好意。

    庄子拥有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以及不为权势诱惑的惊人定力。只有拥有像庄子一样的起脱境界,才可以真正做到与世无争,而精神境界也可以达到超然的高度。

    唐朝时,有个叫阳城的人自幼聪明好学,后因家贫,以致无钱买书。

    后来,他请求做了一名集贤院属吏,希望借此机会广读诗书,从此以后他昼夜闭门苦读,一直坚持了6年。进士及第后,因不贪图功名利禄,遂隐居中条山,过着清贫的生活。

    阳城乐善好施,远近闻名,人们都很敬重他。有一次,山东节度使听说他很忠义,就特意派人给他送去缣500匹,阳城自然不会接受,强烈拒绝。

    无奈之下,使者只好扔下东西转身迅速离开。使者走后,阳城马上把这500匹缣封存起来,从不打开,恰逢乡里有一个叫郑俶的人无钱葬父,于是阳城就把这些缣全部给他送去。为此郑俶感激不尽,请求做阳城的家奴来报答他。

    阳城严词拒绝了郑俶的这种要求,而且批评他这种行为的不恰当,但阳城见此人是可塑之才,就收他做了学生,传授其知识。阳城谦恭简素,舍施行义,在乡里有很高的威望,有时候村民之间发生一些争吵、纠葛,都不去官府,而是找阳城来帮他们调解。

    阳城因其德行闻名遐迩,致使很多权贵都想与他结交,陕虢观察使李泌就曾多次聘其为府僚,但阳城始终都没答应。后来,李泌又把他推荐给唐德宗,委任他为著作佐郎,并派参军韩杰奉诏书谒见,但阳城依然谢绝诏命,称自己体弱多病,不堪奔走。李泌做了宰相之后,又再次派长安尉杨宁带诏书、绢帛聘请阳城为谏议大夫。皇恩如此浩荡,无奈之下阳城只好衣粗布前往京城谢恩辞绝。到了京城之后,唐德宗亲自派宦官取来朝服绯衣下令更衣召见,并赐帛50匹,躲避不开的阳城自此进入了仕途。

    阳城做官之后,始终采取谨慎的态度,遇事不肯多言,居谏官8年,未曾与人争是非,人也难测其吉凶。

    阳城做官虽然不过多关心政事,但对人忠义,敢扶正压邪,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他出任州官后,更是励精图治,实行节俭,关心民情,赏罚分明。

    史载他“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他自己生活很俭朴,每个月的俸禄只留足吃用外,其余全归官府所有,而且常常把官府规定给自己食用的鱼肉等放在道旁,与民公享。

    进入仕途为官一直不是阳城的心愿,他乐意做的是一位朝外高士,所以弃官后就以教授为业。他没被唐德宗招进宫中之前,一直就在中条山授业,而且前来拜师求学者络绎不绝。“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

    后来他隐居道州后,一直深居简出,与世相隔,世人很难知道他在哪里。唐顺宗即位后,曾下诏征阳城回京任职,但此时他已驾鹤西去,享年70岁。

    陶渊明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的正是那种与世无争的超脱心境。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的心灵不会为尘世的名利所动。他们不贪图享乐,不迷恋物质,不和别人争长短,更不去评述那些是非。试想,如果怀着这样的一颗心去生活,又怎么会过得不开心、不自在呢?

    且看云卷云舒,别为富贵所累

    阳光灿烂,天空蓝得醉人,微风拂面,浪花轻轻拍打着海岸。时间是上午,一个老渔夫悠闲地坐在海边,一边抽烟,一边凝视着大海。不远处,金黄的沙滩上停靠着他的渔船。老渔夫正在抽烟,一脸自在满足的表情。

    这时,一个商人从码头上走了过来。看到老渔夫,商人问道:“你今天的收获怎么样?”

    老渔夫看了他一眼说:“还不错。”说完,指了指不远处船上盛鱼的器具。

    商人问他:“你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抓到这么多鱼?”

    老渔夫说:“才一会儿工夫而已。”

    商人问:“你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多抓一些鱼?”

    老渔夫说:“这些鱼已经足够我家人的生活所需了。”

    商人又问:“那么除了捕鱼,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

    老渔夫说:“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陪着孩子们玩耍,再睡个午觉,黄昏时去村子里的小酒馆喝点酒,跟朋友们聊聊天,我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又忙碌。”

    商人对他说:“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船。这样你就可以抓到更多鱼,买更多的渔船,拥有一个自己的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甚至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加工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整个过程。你的财富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大城市,在那里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老渔夫问:“这要花多少时间?”

    商人回答:“大约要十几年。”

    老渔夫问:“然后呢?”

    商人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富翁啦。只要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钱!”

    老渔夫又问:“然后呢?”

    商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里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时,到村子里喝点酒,跟朋友聊天。或者像现在这样,坐在海边的阳光和微风下,悠闲地抽烟。”

    老渔夫淡淡地说了一句:“你说的这些,不就是我现在这样的生活吗?”

    一个人生活得快乐与否并不在于有多少钱,而在于他自身的感觉。如果强求自己必需拥有一些东西,刻意追求奢华的生活,即使成功了,结果也不一定感到快乐。所以不如拥有一颗平常心,坦然地享受平淡生活。

    明朝永乐年间的进士耿九畴一生清廉,做官时,在朝中颇有声望。正统初年,他出任两淮盐运司同治,为革除旧弊,拟奏五条措施上呈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并批准其奏章后以律令下达施行。后来因他的母亲去世,需要奔丧守孝,于是辞去了盐运司的职位。由于他为官清廉、不贪不奢,深受百姓爱戴,离职之时,竟有数千盐民呈请皇帝留任。

    正统十年,耿九畴任都转运使。有一次,他微服视察民情,走到一条河边时,不禁对着碧波荡漾的河水感叹道:“这水真是清啊!”这时,在一旁玩耍的幼童说:“水清不如耿使君清。”可见,耿九畴清正廉洁的作风已深入人心。

    身在那样的环境中,却不为富贵名利所动,这样的人品又怎么会不让人敬佩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