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陇南-昌人文汪氏辈出,寄山水称颂乡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成县有“人杰地灵”之美誉。地灵孕育了人杰,人杰使地灵增辉。清代以降,汪氏家族以“文学世家”闻名乡里,文学俊才层出不穷。

    汪宗徽,汪浒六世孙。增生。科举制度时,生员于岁试两科为一等前列者为增生。宗徽读书明道,修德立行,以圣贤为师,颇得乡里敬重,有长者之风。其子汪度,高才绩学,有关西名士之目。其后子姓繁衍,博学多识,乡里人以为积善者之德行也。

    汪瑮,亦浒六世孙。康熙年间恩贡。执教于乡。为人博学沉静,慷慨能任事。阶州叛将蒋登雷、秦州叛将贺珍入寇围成县城数月。瑮就教于书院,于诸生中选择干练有才之士,每名督守营房十间。率家佣之健勇者,昼夜巡防,城赖以全。先后救出被贺珍所掳上店四里男女27口。乡里既高其能,又佩其德。年72卒。子孙以诗文承其禄。汪瑮诗作称誉乡里,仅留一首,抄录于此。

    一翕天半开,鸟道通来往。谈笑碧霞间,千岩声应响。

    ——《观音崖》

    观音崖在成县西30里,今沙坝乡境内。崖帘悬于半空,石龛内建有圣泉寺,又有清泉流响期间。山上茂林修竹,有栈径可登。唐杜甫流寓同谷时所吟《石龛》一诗,或指此地。

    《观音崖》写观音崖石龛的奇绝幽静。因石龛供奉观音而得名。首句点出观音崖石龛奇险奇绝、别开洞天的胜迹。“天半开”,谓洞开半天,悬于崖窟,只能仰望可见。后三句,分写观音崖石龛的奇绝幽静。因洞天半开,只有鸟道才能往来其间,非常人能达到。身居石龛,“谈笑碧霞间”,四周围拱的千岩陡壁,立时发出响亮的回声,更显出石龛的幽静奇绝,万籁俱寂,犹入神仙境界。

    汪仍,与汪瑮同宗。康熙间举人。嗜古好学,能诗能文。待人和厚,乡里称颂,至老不谕。留有诗《登鸡山顶》一首,碑文《石盘山神庙记》一篇。

    此日登临到极顶,群峰俯视总茫然。等闲识得天地路,万里风云万里天。

    ——《登鸡山顶》

    该诗以鸡山顶的所见所闻,着意写鸡山的高峻巍峨。诗人一路跋涉登上鸡山顶峰,俯视山下,“群峰俯视总茫然”,苍苍茫茫的群峰,影影绰绰,一望无际。仰首望去,“万里风云万里天”,万里天际翻卷着万里乌云。由此而发出感叹:“等闲识得天地路”,登上了鸡山,就等于找到了登天的路,就好像登上了万里风云的天际。此四句皆写鸡山的高峻巍峨。一二句实写,万山群小。三四句虚写,万里云天。在诗人眼里,鸡山与天齐、与地远,不愧为人间一奇峰险顶,令人膜拜。

    汪莲州,汪浒七世孙。少有大志,才识过人。康熙间太学生。吴三桂党盘踞成县,烧杀无所不用其极。士绅皆避之。时值父疾在床,莲州待父左右,不忍远离。甲士为之动容。三十六年,选入国子监。后以孝养归里,义授生徒,中榜者济济有人。雍正间,举孝廉。平居自持礼法,而待人和厚,乡里感化。遗着有《钟墨楼集》,典雅有则,尤喜题咏山水。

    疑是雷霆晴日斗,忽风忽雨白涛飞。渔人不敢频来往,每见轻衫带湿归。

    ——《鱼窍峡》

    鱼窍峡在城西二十里,著名的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在此峡中。

    鱼窍峡面貌奇特,格外吸引人。诗人紧紧抓住鱼窍峡的水作文章,以水见峡,写出鱼窍峡的胜迹。一句写水的响声。“疑是雷霆晴日斗”,见出峡的态势。水落峡中,犹如晴天霹雳,其势倒峡,雷霆万钧。二句写水的形态。“忽风忽雨白涛飞”,见出峡的嶙峋陡峭,水瀑从陡壁上滚过,卷起层层白涛,飞流而下,忽风忽雨,如珠如玉,洒向峡中。三句写水的深邃。“渔人不敢频来往”,见出峡的神秘莫测,鱼儿游在窍峡深处,渔人也不敢来往其间。四句写峡小人近。“每见轻衫带湿归”,因峡小人近,峡水忽风忽雨,站在岩上,游人的轻衫,往往被水涛打湿。四句诗,将鱼窍峡水鸣、涛飞、潭险、境奇的特点,活脱脱呈现在人们面前。

    怒走白虹山半开,珠玑滚滚自天来。曾闻鱼跳峡名旧,会见金鳞过钓台。

    ——《跳鱼峡》

    跳鱼峡在县城之北。峡中有瀑,春分时有鱼从水中跳出。《跳鱼峡》上联写峡中水。急流奔涌的瀑水从峡顶飞出,发出怒鸣。水帘悬空而落,飞起的浪花如珠如玉,从天而降,十分壮观。下联写水中鱼,曾闻跳鱼峡中有鱼跳出水面,果然在钓台上看见了水中一逝而过的游鱼。跳鱼峡景观奇特,引起作者极大兴趣,所以要亲自去体验一下,当他目睹之后,内心的惊喜难以抑制,遂成此诗。

    何年华岳分余翠,屹立三峰上逼天。永日风涛流古树,不时云气锁危巅。

    蜀秦关塞浮烟外,江汉源头落照边。回看诸州殊觉近,一声清馨净尘缘。

    ——《三峰山》

    三峰山在县东南30里,三峰鼎立,其景壮美,可称胜趣。全诗写三峰山的高峻奇险。一二联实写:三峰山有华岳之余翠,其峰屹立南天,高可摩天,山上古树葱茏,终年风涛滚滚,云雾笼罩,大有摧云破月之险。三四联虚写:通过写蜀秦关塞、汉水源头和远近诸州的山寺馨声,表现三峰山的高峻奇特。站在三峰山,远关、近河、方圆诸州尽在眼底,有极目楚天之趣,最能使人浮想联翩,也最能使人心旷神怡。

    吼惊悬涧旧,毛竖绿苔新。蹲踞洞门里,历年不计春。

    扫石寻遗名,按年认古人。流连无久待,云起怕迷津。

    ——《狮子洞》

    狮子洞在城南玉虚山中,洞中有石,如狮子蹲踞,引来古今无数游人观赏。第一首写狮子洞。看见了石狮子,好像听见了狮子于悬涧震耳的吼声。看见了洞口生长茂盛的新草,又联想到这就是狮子长出的新毛。写出了狮子的逼真,神奇。因为逼真,才会有此种联想;因为神奇才会有如此迷恋。作者把石狮子视为活狮子,故而才会有“蹲踞洞门里,历年不计春”的感叹。

    二首写诗人在洞中抄找历代游人题记的情景。宋代以来游人不断,题词颇多,引起他的极大兴趣。抄句很认真,“扫石寻遗句,按年认古人。”扫尽石上尘垢,按年代一一记下了这些石刻。因为时间待的久了,天色已经不等人了。山中经常云雾缭绕,笼罩山路,待久了又怕迷失归路。一个寻古觅奇、搜古猎句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碧浅红殷春异晖,更从玉井探芳菲。奔涛直捣蛟龙窟,晴日襟披雨雪归。

    ——《玉井》

    玉井在县城东南玉虚山狮子洞旁。飞流直下的水瀑从石崖上冲出,注入崖下的石潭中,玲珑剔透,有水滴石穿之功,故有玉井之称谓。《玉井》不是直接去写玉井的形态之美,而是通过满山遍野的花草,更有那井旁花草的艳丽芬芳,写出了玉井周围春天迷人的景色。至于玉井本身,只写了轰轰然落入玉井的飞瀑的那种气势和威力,犹如“奔涛直捣蛟龙窟。”玉井的水珠溅起来,打湿了游人的衣衫,更加强了这种气势和威力。有了四周艳丽的花草,有了被这些花草簇拥的惊心动魄的水瀑,玉井的美丽、可爱,引人入胜,也就不言自明了。

    绝巘(造字:左“山”右“献”)有残碑,岁时尚可考。流连不肯回,薄暮醉荒草。

    ——《天井山访古》

    天井山在县城西20里的鱼窍峡,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颂碑就在天井山下的悬壁间。

    该诗写诗人考察观赏西狭颂碑的情形。东汉颂碑的位置在天井山绝壁间,虽是一二千年的残碑,仍然字字清晰,可赏可考。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考”字展开,写出了诗人如醉如迷、爱不释手的心境。因为一直在仔仔细细地考察观赏,所以“流连不肯回”。天色已经近暮,残碑周围的荒草都染上了一层醉人的薄暮。言外之意,诗人被残碑所醉迷而流连忘返,一定要坚持把残碑读完。诗人太爱这块残碑了,故而有此感受。所谓残碑,是指旧碑而言,并非碑已残破。

    凤凰台上杜公诗,绿字苔侵不可知。自是彩毫千气象,高山流水两争奇。

    ——《凤凰台访杜公遗迹》

    凤凰台在城东南七里的凤凰山上,即唐代诗圣杜甫当年吟《凤凰台》处。

    该诗写杜甫在凤凰台的遗迹,作者试图找出杜甫当年在《凤凰台》诗中的诗意情韵。“凤凰台上杜公诗”,时过境迁,已经是“绿字苔侵”,很难领悟出当时的情景。“绿字苔侵”,言在其中,又言在其外,故而发出了“不可知”的感叹。“自是彩毫千气象”,是说杜甫用神来之笔所吟《凤凰台》的磅礴气势仿佛仍在,可赏不鉴。而今天最能让人赏心悦目的是“两争奇”的高山流水。引人联想,让人深思。

    平生性僻耽山水,古洞幽闲喜再来。一径穿云踏碧草,半空倚石坐青苔。

    春风淡荡吹襟袖,仙佩逍遥堪溯洄。丹灶芝房何必问,绿荫深处即蓬莱。

    ——《金莲洞访张三丰仙迹》

    金莲洞在城东30里的店村乡境内。历来为道教香火兴盛之地。据载,明代游仙张三丰曾到此修行。

    该诗写诗人热爱山水、寻幽觅奇的好胜之情。首联写诗人“喜再来”的原因,即“平生性僻耽山水”,而金莲洞“古洞幽闲”,正中我怀。二联写登临古洞时的所见所爱。“一径穿云”,言其高。“半空倚石”,言其奇。“踏青草”,言其幽。“坐青苔”,言其趣。三联写洞中所见所感。“春风淡荡”吹拂着我的襟袖,立时联想到当年“仙佩逍遥”的张三丰,令人缅怀不已。四联进一层点出张三丰在洞中修行的起居行踪。“丹灶芝房何必问”,这“绿荫深处”不就是仙人居住的蓬莱仙境吗?金莲洞的仙迹一层深似一层,诗人的心境也一波逐起一波,最后点出主题,尽吐心中的追慕之情。

    山水凄情处,昔贤有旧居。临台堪啸日,瞻凤可舒眉。

    忠爱咏歌见,文章俎豆遗。彩毫隆荐享,允慰海天悲。

    ——《和前韵》

    该诗为应和成县知县钟秀的《忆杜工部祠旧游》而作。《忆杜工部祠旧游》有“有魂招不得,万古此同悲”句。汪氏的和诗,紧扣“悲”字展开,以和前韵。一联点出杜祠的位置。二联写杜甫依托凤凰台尽情抒发忠君爱国思想的一片深情。三联写杜甫的品德和诗才。这些品德和诗才,充分表达在他的《凤凰台》诗中,令后人代代缅怀,永世祭念。四联应和诗而发,《忆杜工部祠旧游》以为“有魂招不得,万古此同悲”。作者却以“彩毫隆荐享,允慰海天悲”,表达人民对杜甫的允慰之情。

    汪于雍,汪莲州之子。雍正十三年选贡。能诗能文,有成州才子之称。乾隆初,成县知县黄泳纂修《成县新志》,汪于雍是编纂者之一,且将家藏史料献出。汪于雍所留诗文,有诗歌数篇,碑文《创修奎楼记》一篇,皆以成县山水为题。

    万里晴晖敞碧塘,一泓秋水映斜阳。娟娟翠盖迎风舞,冉冉红蕖带露香。

    鹭浴湖边翻霁色,鱼穿波底漾清光。新芬满眼幽情寄,好把荷筒代酒觞。

    ——《裴湖秋霁》

    裴湖,又名裴公莲沼,唐成州裴守贞所建。占地40余亩,引水入湖,植荷养鱼,建亭修廊,为成县一胜景。

    诗人是秋日初晴后倚坐亭廊赏莲观花的。诗中处处洋溢着初秋雨后莲池的清新鲜丽。首联写赏莲的时间。“万里晴晖”,写蓝天高远。“一泓秋水”,言莲沼的清澈。秋日斜阳,万里晴空,自然是观赏莲花的最好时间。二联写莲花的艳丽醇香。莲叶娟娟如翠盖,迎风摇曳,冉冉盛开的莲花,带着雨后露水的清香。三联写池边的鹭、水中的鱼,使莲花更富诗情画意。“鹭浴湖边”,“鱼穿波底”,又是秋雨过后,万里晴空之时。四联写诗人触景生情,分享雨后晴日、莲红叶圆、鹭欢鱼跃的莲池美景的美好心境。“新芬满眼幽情寄,好把荷筒代酒觞”,诗人在一边赏花,一边饮酒,兴趣正浓时,干脆以叶卷筒代替酒杯饮酒,以寄托自己情幽胜足的心情。

    春日寻芳事可师,东风淡荡拂晴丝。不瞻有客卜居胜,空诵惊人擅世诗。

    峡度长安一片月,树含渭北九回思。更留心血凤台上,千古词人总未知。

    ——《春日谒少陵草堂》

    该诗极具概括性,几乎写尽了杜甫坎坷的一生。全诗紧扣“事可师”展开。一联点出寻芳时的心境。既是“春日”,又是东风“拂晴丝”的美好时光。因为是“事可师”,所以,诗人在二联中对杜甫的卜居胜景并不放在心头,所倾心的是他光焰四射的诗。“空诵惊人擅世诗”,正是这种心境的极好写照。杜甫不在,只能“空诵”。杜甫犹在,诗人站在院内高声朗读杜甫的“惊人擅世诗”,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心灵上的沟通,思想上的共鸣,进而达到“事可师”的目的。三联写杜甫在长安时的种种遭遇。官场的坎坷,战争的磨砺,生活的窘迫,迫使他流寓飞龙峡,而飞龙峡的卜居,能够包容下他在长安时的种种磨难,他在飞龙峡写的诗就是明证。杜祠高大的古柏,则象征着他离开长安后,一路上百回吟唱,千般沉思的心绪。四联写诗人对杜甫的崇敬和爱慕,特别使他披胆沥心的是在飞龙峡留下的那首《凤凰台》。杜甫把自己的心掏在凤凰台,把自己的血洒在凤凰台,以求换得国家复兴,人民安居。诗人认为,这样的千古诗人,只有我才真正理解。虽然语气稍狂,但诗人是为“事可师”而来,又在考察了凤凰台之后,自然以为只有他才是最了解杜甫和杜甫诗的了。

    派公邹鲁汉名贤,讲席高临北斗悬。满座春风煦帐外,一天化雨沐台边。

    道归宗国三千里,忠补遗经十八篇。为仰当年育乐处,到今声教尚留传。

    ——《登马公降帐台遗址》

    区性降帐台在县城西广化村,汉武都太守马融设帐授徒之处。遗迹尚在。

    该诗写诗人登临降帐台遗迹,缅怀东汉著名经学大师马融设帐授徒的不凡业绩。一联写马融设帐授徒的不凡。“派分邹鲁汉名贤,讲席高临北斗悬。”马融是儒家名贤,文坛泰斗,可与孔子齐名,在广化高台上设帐讲席实属不易。二联写授徒时,帐台外的学徒们聆听大师讲授时的情形。“满座春风煦帐外”。马融的讲授像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满座学徒的心身。“一天化雨沐台边”,如春风化雨,沐浴着众徒们的心灵。三联写马融追随先儒,补辑经着的历史功绩。“道归宗国三千里,忠补遗经十八篇。”马融因此而享誉文坛,史称大师,功不可灭。四联写诗人对马融降帐台的追念。“为仰当年育乐处,至今声教尚留传”。直至今日,马融的谆谆教益,犹如在耳边响起,永远激励着后人。成县史称文明之邦,初始汉代,代代相传,该诗可称佐证。

    端然临绝巘,气象俨峥嵘。骨是山堆就,胎由天结成。

    乾坤随俯仰,日月任虚盈。鸟弄歌声晚,依稀听鹤笙。

    到此真奇绝,恍然别一天。苍松时代雨,峭壁日浮烟。

    饮翠心如醉,忘形我亦仙。浩歌颂兀坐,何处着尘缘。

    ——《游仙人崖》

    仙人崖在城南鸡山东麓的悬壁绝崖上,有石影如仙人出游图,故有此称。

    第一首写仙人崖奇特的道士影迹。一联写崖壁之奇特:“端然临绝巘,气象俨峥嵘。”登临仙人崖,不出所料,端的崖如绝巘,气象峥嵘。二联写崖上道士影的奇特:“骨是山堆就,胎由天结成。”崖上的道士出游图和真的一样,那骨骼是山石堆就的,那胎气是天然结成的,非人所能绘制。三联写崖壁上图像的栩栩如生,若行若动:“乾坤随俯仰,日月任虚盈”。道士出游图终年俯仰天地间,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联写诗人的感受:“鸟弄歌声晚,依稀听鹤笙”。因流连忘返,天色已晚,回过神来,听到的是人间归鸟的鸣叫,仿佛是仙人们驾鹤吹笙的声音。

    二首写诗人观赏仙人崖之后的心灵感受。诗人对仙人崖奇特的景观感悟很深。一联写仙人崖奇特的峭壁“别一天”。二联写峭壁上的自然景色“别一天”。崖壁上有苍松,有“时代雨”,有“日浮烟”,全然是一种神仙境界。三联写诗人心灵的沟通。“饮翠心如醉,忘形我亦仙”,诗人“心如醉”,“我亦仙”的忘形神态入木三分。四联写诗人情不自禁的狂喜之态。为自己能观赏到如此逼真神奇的道士出游图而若喜若狂,甚至坐在高台上不停顿地放歌高唱起来。

    霞飞云蔚彩斑斑,鸡应常闻霄汉间。响听春雷知报晓,天地有路近斯山。

    ——《鸡山》

    该诗写鸡山的高峻出奇。一句从“霞飞云蔚”的景观写鸡山的高峻出奇。二句从鸡鸣霄汉的空灵写鸡山的高峻出奇。三句从报晓如雷的鸣响写鸡山的高峻出奇。四句从天地有路的遐想写鸡山的高峻出奇。

    从树苍花锁翠峦,流泉细细小桥寒。人从鸟道穿藤去,山半楼台烟里看。

    ——《苍沟》

    苍沟在县城东南20里。有山,有洞,有桥,有泉,可称胜迹。该诗写苍沟奇异的山情水势。一句写苍花丛树,山翠峦低的自然美。二句写小桥流水,泉小桥寒,可通山寺的情趣美。三句写山道的艰难,有鸟道,又有遮藤穿行其间。四句写苍沟的山寺。寺在半山,有楼台笼罩在烟云中。

    汪于雍所撰碑文数方,今只留《创修奎楼记》。奎楼,又名魁星楼,、魁星楼,是成邑文脉的象征。雍正十三年(1735),成县重修魁星楼于上城,楼列三级,制八卦重檐,栋柱窗棂,丹彩精工。其碑文必请大手笔方能成事,以显文气。《创修奎楼记》碑文不长,但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碑文共两段。第一段,阐明了创修奎楼的原因。奎楼早已塌圮。“奎无正位”,只能在学宫戟门暂时设主祀事。作为一方之文星,“虽云汉光芒昭回于天表者,无土不照,而香火无地,拜瞻无从,则无以栖神,斗何以量才?笔何以点金?何以抒发我性灵,启佑我斯文乎?”第二段,阐明了创修奎楼的经过和新修奎楼的文脉之气。为培植文风,在上城东南之隅修建之。新建的奎楼,“楼列三级,制八卦重檐,栋柱窗棂,无不丹彩精工。”新楼“襟凤台而带龙峡,深叨川岳之毓灵;驰桂籍而踏杏林,实藉斗牛之孕秀”,成邑文脉胜迹尽收眼底,必然会“奋笔花,光斗极”,文运将蔚然而起。

    成县人有才气者,还有汪士镛、张恕。汪士镛善书法。张恕于嘉庆六年(1801)选贡入京,廷试一等一名,授刑部主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