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陇南-旧城山始建郡县,广汉郡告别陇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武都郡移治白龙江畔,扼制了氐杨氏政权的再度崛起,杨文德在葭芦(今武都外纳)建立的武都国地方政权,只存在35年就被北魏灭亡。

    武都郡南移是历史的巧合,改变了白龙江流域尚未形成行政建置的历史,加速了白龙江流域的文明进程,并逐步演变为陇南新的政治中心。

    武都郡南移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白龙江古称桓水,源于西倾山,合于嘉陵江。两岸奇峰耸立,谷深浪急。开阔的河岸,开拓出数不胜数大小不一的河滩台地,形成了一道道沉醉诡谲的山峡风光。多样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光热资源,宜居宜耕。在白龙江流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农业开发,源远流长;山情水势,山脉地气,极富人文情趣。

    人们不禁在问:在这片山水胜地,怎么就没有行政建制,是历史的误会,还是人为的安排?

    北魏时,沿江两岸,已是村舍相连,鸡犬相闻。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武都郡南移石门,始有郡县之设。太平真君九年(448),又于仙陵山东的坻龙冈置武都镇。武都镇领武都、武阶、修武3郡,武都郡领石门(今武都石门)、白水(今武都龙坝秦家河)、东坪(今武都角弓东坪)、孔堤(今武都鱼龙)4县;武阶郡(治今武都大安庙)领北部(今文县尖山)、南五部(今武都枫相张家院)、赤万(今武都黄坪草川)3县;修武郡领平洛(今康县平洛)、下辨、和树、广长四县。西魏大统元年(535),改武都镇为武州,领6郡11县。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白龙江及其支流北峪河流域设置了1国(武都国)4郡7县。显赫一时,名扬千秋。

    如果没有接蹱相连的村庄和众多的人口分布,在白龙江流域要迅速崛起这样多的郡县是绝对不可能的。

    丰富的馆藏文物告我们: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白龙江流域已完全进入农耕社会,生产生活达到较高水平。在今安化、佛崖、桔柑、两水、马街、汉王、郭河、柏林、角弓、城关、城郊等乡镇,出土了大量汉代乃至南北朝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生产工具有两水镇境内出土的战国晚期大铜铧,马街乡境内出土的汉代铁锄、石臼,佛崖乡境内出土的汉代石磨,桔柑乡境内出土的陶水管以及供铺地的大方砖、画像砖。生活用具有储谷器陶仓、盖罐、大盖罐、小盖罐、扁盖罐、平口罐、直筒罐、高腹罐、高领罐、撇口罐、大陶罐,以及陶钫、陶鏊。日常用具有陶壶、蒜头壶、唾壶、盘口壶、台状镂孔陶豆、钫、尊、鼎、盂、撇口瓶、陶桶等,还有祭祀礼器和铜生肖印。

    这些器物,造型美观,工艺精巧,代表了这时期白龙江及北峪河流域,在铸造业和生产生活用品上达到的水平。陶罐花纹精细,有些上存墨书,注明储器用途。铜镜纹饰多样,皆为圆形,有铭文。值得一提的是画像砖,上绘狩猎图,森林中有一猎人,弯弓射鸟,其上有一大鸟。线条细腻,形象生动,堪称造像绘画精品。大方砖为“回”形纹,模制而成。

    事实雄辩地说明,白龙江并不荒野,也不孤寂,一处处充满生命活力的历史记录,见证着农业文明发育的水平。耀眼夺目,令人诚服。

    白龙江源于巴蜀文明,这似乎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战国时,今武都县的中南部广大地区属巴蜀所辖。其历史遗迹历历在目。巴蜀的兵器柳叶形“山”字纹青铜剑,出土汉王镇境内,“山”字形柄柳叶剑,出土洛塘镇境内。在外纳、桔柑、郭河、安化、柏林,还出土了战国兵器铜矛、铜戈、铜戟、铜钺。

    汉高祖六年(前201),分巴、蜀二郡之地置广汉郡,陇南属广汉郡。广汉郡属益州。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分广汉郡之地置武都郡。《后汉书》云:“白马氐者,武帝元鼎年开,分广汉西部,合以为武都”。这是陇南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陇南北部诸县脱离巴蜀,归属雍州。今武都县中南部仍归广汉郡所辖。

    今武都县自西汉始,归属三地,分而治之。其西属武都郡羌道。羌道治今宕昌。武都西部为羌族属地,民俗民情,语言习惯与宕昌趋同,民宅建筑与宕昌南部的天井式四合院楼一般无二。其北部属武都郡平洛道,与平洛道皆为平洛河流域,甘泉、佛崖、城固、平洛,为同一古文化带。其中南部,地域广大,属广汉郡北部都尉和广汉属国所辖。

    西汉元封五年(107),汉武帝置益州刺史。《辞海》云:“辖境约当今四川折多山、云南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武都、两当,陕西秦岭以南,湖北郧县、保定西北,贵州除东部以外地区。”元封五年即武都郡设置第6年,今武都县在益州管辖之内。这是最可靠的历史记录。

    阴平道,始置西汉,为广汉郡北部都尉治地。东汉永初三年(109)设广汉属国,治阴平道。据《辞海》载:“阴平道治今甘肃文县西北”。又据《文县志》载:汉魏阴平故城,当为今文县洋淌河之桥头坝。桥头坝与“文县西北”一致。广汉属国都尉领县三:甸氐道(治今四川南坪县境)、刚氐道(治今四川平武县东)、阴平道辖今文县和武都县中南部等地。阴平道治地位于今文县高楼山西麓,与武都县相邻,从地理位置上界定了所辖属地应包括武都县中南部地。西晋武帝泰始五年(269),阴平归属武都郡,从此,今武都县中南部等地属武都郡所辖。

    武都郡移置白龙江流域后,与故阴平之地所设建置交叉不定,或属武都,或属阴平。隋初,故阴平之长松、正西、曲水攺属武都郡,隋恭帝义宁二年(618)析武都郡之曲水、正西、长松置阴平郡。

    综观汉魏行政归属变化,白龙江流域汉魏时的繁荣昌盛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汉书·高后纪》载:“高后二年正月乙卯,羌道、武都道山崩。”高后二年是公元前193年。《辞海》记道:汉高祖六年(201)置阴平道,隶益州广汉郡,并设北部都尉,治阴平。汉武帝元鼎六年(111)置武都郡。今武都始有行政归属,比武都郡设置早82年和90年。由此可知,今武都的开发由来久矣。

    白龙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大量出土的新石器遗址可知,这里是陇南重要的古文化带,人类活动起源早,遗址多,规模大。最早为仰韶中晚期文化遗址,最晚的是大量出土的寺洼文化遗址,达20余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其中,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形制多样,丰富多彩,骨器、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铁器,样样俱全。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白龙江流域是氐羌民族聚集地,寺洼文化遗址分布广,数量多,是考察和研究氐羌民族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如角弓镇境内出土的双联罐、火种罐、深腹灰陶豆,柏林乡境内出土的双耳罐,玉皇乡境内出土的重唇壶,桔柑乡境内出土的球腹壶,等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