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陇南-武都郡移治下辨,诸郡守修武治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下辨的武都郡民族矛盾尖锐复杂,同时,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西汉时,武都氐人经过汉政府的多次镇压,大量被外迁,数十万户的氐人退出武都,势力受到暂时削弱。到了东汉,羌人迅速崛起,又成为朝廷的一大隐患。羌人不满汉政府横征暴敛,频频举行起义,最具反抗精神。

    陇南羌人与全省羌种相互声援,相互支持,杀官吏,掠土地,连年举行起义,与朝廷为敌,达200余年之久。历任武都太守,文韬武略兼而备之,或瘁力于政事,或劳心于布威,服羌济民,不敢稍事懈怠,多有留下美名者。

    明帝永平间,廉范任武都太守。廉范,字叔度,杜陵人。廉颇之后裔。廉范就任武都太守期间,随俗化导,各得其宜,陇南大地,比岁登稔,百姓殷实,粟斛30,牛羊被野,郡中大治。有民谣颂曰:“廉叔度,来何暮!昔无襦,今五袴。”襦,里衣;袴,下衣。意谓廉范初来时,百姓没有多余的上衣,今者衣服衣裤数套,生活很富裕。《后汉书》有本传。

    章帝建初二年(77),金城、陇西保塞羌反。马援子马防率3万人攻之。羌豪布桥率2万人在临洮(今岷县)西南(今宕昌、舟曲一带)斩获千余人,得牛羊10余万头。

    任浦任武都太守。五十年间,为政清明,路不拾遗。其事迹《后汉书》记之。

    安帝永初元年(107),羌人举行第一次大起义。

    东汉政府强征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羌人数千往西域作战,因路途逃亡,惨遭杀害,激起羌人大规模起义。羌人在丁奚城(今宁夏灵武)建立政权。安帝诏陇西、安定、北地、上郡四郡汉人徙地以避羌敌,刈禾稼,撤屋室,强迫汉人背井离乡,迁于三辅(今陕西中部)。迁徙途中,无食无宿,流离分散,死亡者甚多。于是,汉人亦响应羌族起义,攻下上圭(今秦安县西)。对东汉朝廷形成很大威胁。

    安帝永初二年(108)十二月,广汉塞外参狼羌降,在广汉北部设广汉属国都尉(治今文县)。

    汉安初元初元年(114),武都郡羌人反。邓太后以虞诩有才略任武都太守。羌人以军数千设伏于陈仓、崤谷之间。虞诩至谷口,停军宣称:已遣使请援兵,兵到然后进发。以麻痹羌人。羌人乃分兵攻掠旁县。虞诩于是日夜兼行,令吏士各作两灶,每日增之,羌人不摸虚实,尾随之而不敢击。吏士以孙子兵法问虞诩,诩曰:“昔日孙子用此来显示其势弱,今日我用此显示势强,力量对比是根本不同的呀!”既到郡,兵不满3000,羌人始知上当。羌众万余围攻赤亭已数十日。虞诩令军中勿使强弩,而以小弩射之。羌人以为矢弱,合兵急攻。虞诩于是强弩迸射,发无不中,奋力击之。羌军震恐,多所杀伤。第二天,陈兵令出东门入北门,不断更换衣裳,周而复始,以惑羌众。羌人不知城中守军之数,以为势众,惊惧而散。虞诩又派兵于河流水浅处设伏,待羌人溃逃时,掩而杀之,羌人大败。虞诩于是筑营壁,招流亡,赈济贫乏,恢复生产,郡遂以安。

    虞诩任职期间,开凿漕运,疏浚河道,政绩卓然。

    今成县青泥河古道,为通往嘉陵江唯一通道。两山壁立,栈道悬空,全靠人载骡驮,五成货物只能送到一成。舟船不通,货运极不方便。虞诩自领吏士,察巡川谷,自沮(今略阳)至下辨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于是水运通利。岁省四千余万。始到郡时,户裁盈万,谷石千,盐石8千,仅三年,米石八十,盐石4百,民增至4万余户,人户家家自给。

    虞诩还派人治理飞龙峡乱石。“下辨东三十里有狭(今飞龙狭),中当泉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每至春夏,辄溢没秋稼,败坏营廓。诩乃使人烧石,以水灌之,石皆拆裂,因镌去石,遂无汜溺之患。”距郡府30里有飞龙峡,是通往沮县的交通要隘,峡外设有营廓防守。水涨溢时,峡中大石堵塞,淹毁稼禾,败坏营廓,故而炸掉大石,除去水患。

    虞诩,字升卿,武平人。《后汉书》有其传略。

    第一次羌人大起义失败后,局部的小规模起义一直没有间断。顺帝阳嘉三年(134),武都塞上屯羌及外羌攻破屯田,驱略人畜。永和元年(136),武都塞上白马羌攻破屯田,连年反汉。二年,今文县一带白马羌反,被广汉属国都尉击破。

    顺帝永和五年(140),羌人举行第二次大起义。

    永和四年,朝廷以“天性虐刻”而昭著的刘秉为凉州(治今张家川)刺史。武都郡属凉州统之。五年,金城羌族攻下金城郡,凉州各地羌民群起响应。征西将军马贤率10万屯汉阳(今甘谷),被羌众聚而歼之,马贤及其二子俱死于乱军。

    阳嘉初,马融迁武都太守。

    安帝永初二年(108)时,大将军邓骘辟马融为舍人。辞不就,遂客居武都、汉阳界中。拜武都太守后,正值羌人反叛。征西将军马贤讨之无功,马融上书征讨,朝廷未能用。马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徒弟千数。常坐高堂,施降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人其室者。开辟了陇南降纱授徒的先例。《后汉书》有本传。

    连年羌寇,陇右特困,所供徭赋役日益累增,“官负人债数十亿万”。今又募征,百姓调用豆帛,出卖什款,以供军用。外伤羌虏,内困征赋,“遂乃千里转粮,远给武都西郡。途倾阻,难劳百端。”

    六年后,起义被镇压下去。永和三年(137)二月,广汉属国都尉击破白马羌。永和五年九月,且冻羌攻武都,焚烧陇关,以绝其道。阳嘉三年(134)十一月,武都塞上屯羌及外羌攻破屯官,驱略人畜。

    顺帝永和六年,朝廷任赵冲为武都太守。

    羌人攻击武都,赵冲征战羌人而破之。是时,地震不断,危害甚烈,汉羌民众俱受其苦,羌民起义由此甚众。武都地震80余次。建康元年(144),顺帝诏曰:“陇西、汉阳、张掖、北地、武威、武都,自去年九月以来,地百80震,山谷拆裂,坏败城寺,杀害民庶。夷狄叛逆,赋役重数,内外怨旷,唯咎叹息。其遣光禄大夫案行,宣畅恩泽,惠此,下民勿为烦扰。”然而,羌人起义愈演愈烈。桓帝建和二年(148)三月,白马羌攻破广汉属国,杀长吏。益州刺史率板楯蛮(西南之号)讨破之。斩首招降者20万人。赵冲,以讨伐羌人起义有功,领西河四郡兵。《后汉书》列为名宦。

    桓帝延熹二年(159),羌族举行第三次大起义。

    羌民不满地方官吏残酷压迫剥削,更为历任护羌校尉随意掠夺和屠杀而愤然不平。中郎将皇甫规持节监关西军务,以“官逼民反”为由,严厉处治了“受取狼藉”“多杀降羌”的安定郡太守孙儁、金城羌族属国都尉李翕、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等一批官员。羌众降者十余万。起义持续十年,于灵帝建宁元年以失败告终。

    建宁二年(169),护羌校尉段颖起兵攻伐东羌,遣千人于西县结木为栅,广20步,长40里,遮之。分遣田晏、夏育等率7千人,衔枚上西山,结营穿堑,去羌一里许。又遣司马张凯等率3000人上东山。羌人发觉后举兵攻之。田晏等分遮汲水道,段颖自率步骑进击水上。羌人退却。张凯等挟击东西山,纵兵击破羌众。段颖追羌人至穷山深谷中,斩其渠帅以下万9千级,获牛马骡驴毡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冯裨等将招降4千人,分置安定、汉阳、陇西三军。

    建宁三年(170)二月,李翕迁武都太守。

    李翕,字伯都,汉阳(今甘谷县境)阿阳(今静宁县)人。天资聪慧,博学诗书,通晓礼乐。桓帝延熹年间,任金城羌族属国都尉,因多杀降羌而受到惩处。属国都尉,为在边地内迁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统县治民,与郡太守同。李翕在武都三年,先之以博受,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其政不肃而成,不严而治,屡获嘉瑞。李翕吸取金城教训,对羌民以抚慰相加,徼外之羌众归附者达2000余人。年谷屡登,仓庾储满,百姓有蓄。四年,修西狭东扼栈道。五年,修西狭西扼栈道,在沮县又建郙阁桥道。吏民称颂,造《西狭颂》《天井道碑》《郙阁颂》等摩崖石刻,以颂扬他的功德。

    熹平二年(173),耿勋任武都太守。

    耿勋,字伯玮。逢阴雨连绵,五谷不收,耿勋巡行属县,开仓赈济,救活着千余人。又出奉钱千两,卖布作衣,赐予贫民。减免荒田耕种赋,使寡独王佳小、杨孝等3百多户度过荒年。由于劝免趋时,百姓乐业。外羌怖威怀德。裁减贪吏280人。开故道铜矿,铸作钱器。修治峡道,方便往来。百姓敬若神明,在西狭摩崖刻石,以记其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