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陇南-古秦风情真意美,西垂歌直舒心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诗经》为西周至春秋期间的诗歌汇集,是古代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与音乐往往交融为一,成为宫廷和祭祀时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朝各个阶段的历史面貌。秦襄公建国前后,是秦人奋发图强、建国立业的初创时期,他们的许多活动在《诗经》“秦风”已经有了反映,是秦人早期生活的真实写照。

    《车邻》《驷驖》《小戎》,是写秦君车马田猎之事。《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不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车马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该诗为宣耀秦君车马而作。秦庄公破西戎有功,被周宣王封为西垂大夫,始有车马之礼。朱熹注曰:“是时,秦君始有车马及其寺人之官,将见者必先使寺人通之。故国人创见而夸美也。”朱熹所指的秦君是秦庄公。寺人,宫中传令小臣。秦君有了车马,被视为国中之大事。秦人要见车马,被寺人拒绝。撞见车马后,秦人与秦君并坐车上,又鼓瑟又弄簧,情不自禁,以夸耀之,其得意之情跃然纸上。《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之,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秦襄公喜于狩猎。刻于石鼓上的十首四言诗,就是表现他狩猎的生活画面。这首诗是描绘襄公狩猎生活的一个片段,形象而生动。受到秦君宠爱的驾车人,驱赶着马车陪秦君去野外打猎。秦君,箭无虚发,野兽便随之倒下。打完猎后又乘兴去北园游玩。朱熹注曰:“周西都畿内岐、丰八百里地”,赐予秦襄公,在其封地打猎乃情理中事。《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协驱,阴(造字:左“革”右“引”)引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铸。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駵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该诗表面上看是写妻子思念远征西戎的丈夫的,实则表现了秦人慷慨从军、团结御侮的精神,是秦人万众一心,讨伐西戎的真实写照。朱熹注曰:“西戎者,秦之臣子不共戴天之仇也。襄公上承天子之命,率其国人往而征之。故其从役者之家人,先夸车甲之盛如此,而后及其私情。盖以义兴师,则虽妇人亦知勇于赴敌而无所怨矣。”襄公被封为诸侯后,岐西之地仍被西戎控制。十二年,襄公举兵伐西戎当指此也。全诗共三章,每章前六句写兵士出征时的威勇雄壮,后四句写妻子“言念君子”,盼望早日扫平西戎,凯旋归来,表现了秦人同仇敌忾、共讨西戎,不怕牺牲的精神。

    表现秦人同仇敌忾精神的还有《无衣》。这时秦国都邑已迁至岐丰之地,但西戎却始终是威胁他们的主要敌人。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只有团结起来抵御外族侵犯,民族才能生存,国家才能兴旺。“春秋无义战”,这与各国统治者互相兼并的不义战争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得到人民拥护。今录于此,可与《小戎》对照赏析:“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蒹葭》是西犬丘时的一首爱情诗,表现主人对意中人的不懈追求。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运用比兴手法,历来被视为《诗经》中的代表作品而登上我国文学史的殿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男主人所思念的恋人可望而不可即。阻隔重重,思心徘徊而惆怅无限。全诗采取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表达这种思念之情。从白露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到逐渐干涸,男主人始终在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时间逐渐推移,情感逐层加深,无限惆怅的心境表达得极为传神、极为动情。

    《黄鸟》虽然写的是秦穆公残暴的殉葬制度,也反映出西垂时殉葬制度的不合理性。《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何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何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何赎兮!人百其身。

    秦穆公死时,要177人为他殉葬。被殉葬者为“百夫之特”“百夫之防”“百夫之御”的英雄,他们至勇无敌,为人民所怀念。子车氏三兄弟奄息、仲行、针虎,就是这样的英雄,是人民崇敬的有功之臣,曾为秦穆公扫平西戎屡立战功。秦人为他们的死惋惜痛心,宁愿以百人换他们一人,并深深为之悼念。

    西垂秦公大墓中发现有100具殉葬者的尸骨。据载,公元前677年,秦武公死时,殉人66人。秦君的殉葬制度由来已久,人民对这种殉葬制度的不满也非今日始。这首诗所表达的就是对整个殉葬制度的抗议。所以,他们发出呼喊:“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这里所选的几首秦风,深刻地反映了秦国初期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表达了人民热爱国家,与君主同命运,共患难的思想感情。基本形式是四言诗,长短间错。也注意格律,节奏,却不受格律束缚。多用“比”“兴”手法,善于用重复辞句反复咏叹。语言优美,色彩鲜明,富于形象性,表现力。西垂时期的秦人诗歌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石鼓文是刻在石头上的诗。

    《辞海》云:石鼓文,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在十块鼓形的石上,每块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游猎的情况,因也称“猎碣”。所刻书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很高。其制作时代,唐人以为周文王或宣王时,宋人始提出秦始皇以前之说。经历代和今人进一步研究,公认为秦刻石,但仍有文公、穆公、襄公、献公诸说。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凤翔)三畤原,唐初被发现。杜甫、韦应物、韩愈等有诗篇题咏。现十石文字大多剥泐,其中一石文字全部无存。原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辞海》以为刻石时代尚未定论,但襄公、文公居于西垂,葬于西垂,或为西垂时所刻。

    又据史树青《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书法大观概述》载:中国刻石文字开始的年代,根据现存文物,目前所知最早者为春秋襄公时期的石鼓文,分刻着秦国国君游猎的四言诗十首,诗的格调与《诗经》中《秦风》和《大雅》《小雅》相近。

    石鼓文诗可辨者只七八首。《吾水石》为秦公游猎前修固孔道而作:

    吾水既清,吾道既平。吾行既止,嘉树则里。

    《吾车石》记秦公狩猎时的情景:

    吾车既工,吾马既同。吾车既还,吾马既。麋鹿速速,君子之求。

    《千殹石》记秦公游猎之余,在河湖捕鱼的情景:

    千殹沔沔,蒸彼淖渊。鲤处之,君子渔之。有小鱼,其游。帛鱼,其盗氐鲜。…

    中国最早的刻石文字当在秦襄公西垂时期。襄公开拓了我国刻石文字的先河,也见出西垂时秦人文化上的建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