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富人-富人的创业理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更多的人把创业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就是多数人创业时的真正动力,有了成功的事业,就会拥有物质不会缺乏的生活。因此,事业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动力。

    自己创业

    有的人把创业看成是追求个人生活富足安康的途径,他们就像从前的小地主那样,默默地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既不窥觑他人的大好良田,也不允许他人染指自己的地盘。

    更多的人把创业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个体,富人也是饮食男女。也许,生活就是多数人创业时的真正动力,有了成功的事业,就会拥有物质不会缺乏的生活。因此,事业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动力。

    杨致远靠着一个点子就飞黄腾达,但如果他只有点子,而不开始去创办雅虎,他也就没有事业获成功可言。

    没有自己的事业,机会是别人的机会,自己的辛苦努力也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有事业才会有机会

    要想成为富人,如果你没有大笔的遗产可以继承,必须依靠自己去打天下,那么你就必须走出投资创业这第一步。只有拥有自己的事业,你才会有发财的机会。

    在美国和加拿大家喻户晓的里治曼家族,凭着30年的拼搏,终于称霸地产业,同时还开发石油,积累了近百亿美元的资产。里治曼兄弟的祖父,是匈牙利的一名学者。老里治曼凭着犹太人的精明,认识到在匈牙利毫无发展前途,便鼓励儿子森姆·里治曼大胆去国外闯世界,争取在商界有所作为,不要步自己的后尘。

    森姆首先去了西欧,但由于二战爆发,差点丢了一条命。二战后,森姆去了千疮百孔的巴黎,靠一些小生意有了些积蓄。不久,森姆又认识到美国和加拿大有比欧洲更广泛的市场,于是就派22岁的三儿子拉富前往加拿大,开办了一间瓷砖进口公司。

    当时战后的加拿大地产业发展迅速,建筑业兴盛,因而大量需要建材。其时,人们纷纷热衷于装饰住宅,里治曼公司经营从法国进口的瓷砖,花样款式多,造型精美,既可以铺地面,又可装饰墙壁,所以深受用户欢迎,订单雪片般飞来。

    由于里治曼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单凭拉富一人之力,实在难以应付。森姆看到公司大有潜力,便决定举家迁往加拿大,亲自管理瓷砖进出口公司的业务。

    森姆一到加拿大后,就发现加拿大的地产业大有作为,而他们经营的建材,正好可以作为进军加拿大的踏板。之后,由于租用的货仓不够用。森姆决定自己建筑货仓,作为进军房地产业的第一步。

    自1960年货仓落成后,森姆的公司一跃而成为加拿大的一家大型建筑材料公司。

    里治曼兄弟在建造货仓过程中,处处精打细算,杜绝每一个浪费的机会,加之使用建材均由自己提供,所以他们的货仓造价很低。这下,里治曼兄弟一下子领悟到建筑房屋比出售建材的利润要高得多,从而他们也开始了建筑生意,起先是承建民房,后来逐渐承建大型的楼房,财源滚滚而来。

    之后,里治曼兄弟又迈出第二步,由承建楼宇进一步发展到自购地皮建筑厂房然后出售或出租。其时,加拿大的工商业发展十分迅速,地价连年上涨,厂房、货仓、楼房等建筑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非常畅销。于是,里治曼的房地产业一日千里,很快成为加拿大的房地产巨子。

    1965年,里治曼兄弟又踏上了事业的第三步。他们收购了一家面临倒闭的房地产公司,以25万元加币得到了公司的600英亩地产,其中包括若干幢已落成的住宅大厦。自此,公司在业务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不久便由出租这些大厦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之后,他们成为了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最大的房地产业主。

    1977年,美国纽约出现了金融危机,若干财团资金流通不畅,急于抛售产业。里治曼兄弟认为这是进军纽约的良机,便果断地拿出3.2亿美元,一口气在纽约曼哈顿区购入了好几幢商业大厦(现在这几幢大厦价值30亿美元),接着又进一步投资15亿美元,用于兴建纽约“世界金融中心”,这项庞大而冒风险的计划最终又为他们带来了十多亿美元的收入。之后他们又投资了12亿美元,建成了近百层的多伦多商业大厦,成为加拿大第一高楼。这两项大工程竣工后,里治曼集团的总建筑面积相当于多伦多市所有商业大厦面积的总和。

    1985年,里治曼兄弟又投资30亿美元,进军石油业。如今石油业也开始盈利。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不大胆开创自己的事业,即使发财的机会来了,你也会手足无措。

    创业者需要商业能力

    为什么有的人一创业就会成功,而有的人却一再失败,对于这种差异,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原因很根本,那就是商业能力的差异。

    商业能力是一个人投身商海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像前面举过的那些10多岁就开始经商、投资的商业天才,他们都具有一流的商业素质。

    哈拉里,27岁;瓦拉迪,29岁;拉比,28岁。加拿大多伦多Spin master玩具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创立于1994年,1998年销售额是200万美元,1999年销售额已达420万美元。

    1991年,哈拉里和拉比这对恋人在安大略大学读绘画艺术,并沉浸在招贴画的艺术灵感之中。有一天,拉比突发奇想,这么精美的艺术作品,何不将画拿出去卖钱?两人一拍即合。没想到一张招贴画竟卖了5美元!5美元不多,但意义非同小可。从卖出第一幅校园招贴画开始,他们就确信,未来的惟一选择就是做一个创业者了,因为他们从交易中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发现了自己除具有技术能力外,还具有非凡的商业能力!而这些是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商业能力更是创业者必备的第一素质。我们许多年轻的创业者,往往容易轻视这一点,以为在技术方面超群,在商业上也能拔萃,而疏忽了商业能力的培育和发掘。许多创业者在这一点上是有切肤之痛的。

    因此,创业者从细小的生存细节,了解自己的潜质,确立自己的创业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当然,有技术而无经营头脑并不要紧,你还可以请有这方面才华的人加盟做你的CEO。哈拉里和拉比虽然有商业头脑,但仍不忘邀更出色的人加盟呢!

    1994年,哈拉里和拉比毕业后,用卖招贴画所挣的1万美元投资制造了一种叫“地球伙伴”的玻璃头饰,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达100万美元。后来,他们认识了学国际商贸的瓦拉迪。瓦拉迪的加盟又使他们如虎添翼,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业务上不断拓展,生意十分红火。

    拉比回忆道:“在创业的前一年半中,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坚持,以及满足突如其来的大量需求。”继“地球伙伴”的成功之后,他们设计的另外两种产品——魔棍橡胶水玩具也大受欢迎,而1998年生产的空压动力玩具飞机更是风靡欧美。

    现在,已有很多买家提出收购这家公司,但这3个年轻人不为所动。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将公司做得更好,技术能力和商业渠道都很成熟,管理也有条不紊。谈到成功的经验,拉比说:“年轻时思维敏捷,而且又有商业潜质,那么你成功的几率就是双倍的。”

    掌控创业机遇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时势”实际上就是说的机遇,创业时掌控了好的机遇,财富就会像百川人海般汇集。

    李铁,29岁,陕西宝鸡人,人称“股神”;25岁开始炒股,26岁拥有1亿余元资产,28岁拥有3亿余元资产。1995年7月,李铁登上了南飞深圳的航班。谁也不会想到,坐上这架班机的李铁仅仅一年后就成了深圳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这真是个创造神话的年代,李铁被人称作“股神”!

    李铁说他天生对挣钱有一种敏感,并能较好地把握每一次递进财富、递进人生的机遇。而机遇大多数是默无声息的,你必须要有火眼金睛,要有识机遇的慧眼。

    大学毕业后,学理工的他被分到机关,成为一名国家干部,这本是令人羡慕的事,但1993年,小平同志南巡的第二年,他看准了是实现自己财富梦想的最佳季节,于是决定“下海”,家里也觉得他是这块料,给他1万元。他成立公司,出售自己研制的游戏卡。果然,他出手不凡,到1995年已挣到100多万元。

    这一年,中国大陆股票业在经历一个时期的低潮后重新回暖,对商业运作和时代气息天性敏感的李铁认准了:股票是“新事物”,是社会的晴雨表,国家肯定要扶持的,不会任其自生自灭。因此,在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李铁带着那100万来到了深圳。他希望找到股市挣钱的规律,最终是,不仅没找着,还交了30万元的“学费”。当然“学费”没有白交,李铁聪明的大脑竟然研究出了能反映大资金进出情况的“金脑指数”,这个指数作为一个秘笈,又成为他以后出奇制胜的法宝。

    1996年后,神话在李铁的股票操作中一再显现。春节前后,他一口气买进的“深发展”、“四川长虹”、“东大阿尔派”、“深科技”等一系列股票,开始创造自己的致富奇迹。

    买入不久,股市开始全面上扬。许多人见好就收,纷纷抛出。李铁不仅不退,反而再度杀入,股票也像跟他约好了似的,一路上扬,直到他松手。结果是李铁100万的资金变成了1个亿。

    11月份,李铁除“东大阿尔派”和“武凤凰”外,全线退出。结果奇迹真的又出现了,沉寂了近3个月的那几支李铁原持股票,全面下挫,而这丽支却涨幅最大,“金脑指数”再次显示了威力。而“金脑指数”的本质内涵,就是对时机的准确把握!

    1997年2月20日,是一个令中国人最悲痛的日子,世纪伟人小平逝世,股市因此创下历史最低点。而这个最低点再一次被李铁看准,他认为,这又是一次机遇,并倾其所有,买下了他反复研究过的股票。谁也没想到,就在当日,深沪大盘反转再度一路上扬!李铁因此拥有数亿资金,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机遇和智慧成就了李铁。改革开放20多年,创造了刘永好、史玉柱等人物,现在已到了造就亿万富翁的时代了!而且这些“李铁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知本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运用经济知识和时代智慧掌控机遇成就大业!

    创业就要与众不同

    一个已经有很多竞争者存在的市场,就算是你拥有极度的热情和足够的经商能力,成功的机会仍然很小,因为,蛋糕就那么大一块,而分吃的人很多,要想多占一点,实在不那么容易。

    实际上,许多成功者利用的是市场的空白,与众不同,才会受到财富的青睐。

    朱莉姬,28岁;克莱格,29岁。美国willowbee&Kent旅行公司创始人。公司系为旅游者提供全套服务的“旅游超市”,创立于1997年12月,1998年销售额是100万美元,1999年已达350万美元。

    克莱格、朱莉姬是一对夫妇,在介绍他俩开办的这个“旅游超市”时,克莱格说:“当时,没有一家公司能提供这么广泛的服务,绝对是物超所值。”目前,该旅行公司能在一个房间里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订票、购买旅游指南和探险服,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其他事宜。

    大学毕业后,克莱格夫妇花了3年时间研究旅游市场。他们频繁地参加旅游主题的会展以获取经验。“我们的目标是办一个独一无二的、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旅游公司。”夫妻把自己的创意告诉了Retail设计公司,请他们为自己的公司做形象策划。这家著名的设计公司极少为一家小店做设计,但他们被克莱格夫妇的创意打动了,觉得这种公司定位新鲜而独特,一定能吸引许许多多的旅游爱好者,从而挣大钱,于是为他们设计了一间极富个性的店。

    克莱格夫妇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认真地作了市场调查,分析了市场潜力,了解做什么生意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在克莱格夫妇这家旅游超市里,顾客一进门就感受到了旅游的浪漫。他们可以浏览数以百计的旅游手册,并可在交互式的电视前完成到世界各地的虚拟旅行。门口处是一个两层楼高的多媒体中心,环形屏幕上的秀色美景令人怦然心动。顾客可以一边看着酒店和游艇的录像,一边向旅游顾问咨询,勾画自己的梦之旅。这样温馨的情调,很快在旅游者当中广为传说,这种旅行社立即在美国风靡起来,并向欧洲蔓延。

    做行业的创新者

    一个成熟的行业,如果有了创新的经营方式或其他内容,也有可能成为成功者。

    萨缪尔·科恩,21岁;杰里米·克劳斯,23岁;托马斯·希尔顿,22岁。美国杰里米冰激凌公司的创始人,生产口味独特的超级冰激凌。1997年6月创立,1998年销售额100万美元,1999年销售额达500万美元。

    克劳斯是天生的做生意者,他说:“我从小就讨厌从事一个普通的职业,因此一直没有工作。而我说过,其实我能做任何工作——甚至做冰激凌。”

    于是,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入学后在宿舍里做起了冰激凌。不久,同校的两个伙伴科恩和希尔顿也加入了。于是,克劳斯卖掉大部分债券自己投资,并拿出他高中时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净水器时挣的6万美元,和他们合伙开了这家公司。

    经过市场调查,克劳斯发现,冰激凌的口味已经20年没有变化,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为他们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他采纳了啤酒商萨缪尔、亚当斯的建议,使用啤酒酿造技术制作口味奇特的冰激凌,他与当地的乳酪厂联系,由他们提供特制的奶酪。

    由于口味的创新,使这家小型的冰激凌公司很快吸引到了风险投资。结果新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它的风味很快就成为一种饮食时尚,风行欧美及世界各地。

    克劳斯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我们年轻人应该是一个行业中的创新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制造者。因为年轻的本质特征就是新异和充满朝气。”

    时间与金钱关系

    商场上,谁能抢在前面,抢到市场先机,谁就能先富,而且是一种非常迅速的富。这其实是一个抢时间的战斗。

    可以这样断言:抓住时间就有钱赚,贻误时间就要赔钱。

    在香港,李嘉诚也许是走路步伐最快的人,直至今日,年过70的李嘉诚依然健步如飞,很多年轻入赶不上他,而他的手表,亦永远比别人调前了15分钟,李嘉诚能有今日成就,绝非偶然。在创业的时候,他每天打工14~15个小时,还要坚持晚上到夜校读书。

    具有李嘉诚这种时间观念,你才有可能率先拥抱财富。

    领先一步想不发都难

    凡在商海中摔打过来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领先一步,你想不发都难!

    跳舞热,服装热,旅游热,钓鱼热,台球热,电子游戏热,电脑热,保龄球热……这九九八十一热,不知热昏了多少人的头,也不知涨满了多少大小老板的腰包!

    恐怕连白痴都要承认:凡第一家饭店,第一间咖啡屋,第一家桌球室,第一个炒股……用他们的话讲:开档就有钱,弯腰就见钱。

    中国有一个亿万富翁叫李晓华,他最早的商业行为,就是“领先一步”。

    1980年,李晓华带着2000元只身南下广州时,发现街上有一种看得见制冰过程的制冰机,大大的肚子中翻滚着诱人的橙色,冰凉的橙汁就是从这大肚子出来的。

    聪明的李晓华决定喝这口汤了。

    他倾尽钱囊,背了两台制冰机,直达北戴河……那年夏天,两台制冰机不仅成了北戴河一景,还成了两台连轴转的“印钞机”。

    总之,李晓华赚了个满钵满罐。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李晓华却在大家认为制冰机赚钱的时候把制冰机高价出让了。

    这正是李晓华买得起13.4万美元的法拉利赛车的原因。

    第二年夏天,整个北戴河制冰机星罗棋布,粥多僧少,大多数人能保本已是阿弥陀佛了。而李晓华却在北戴河开起第一家录像厅。

    录像厅场场爆满,卖票口人山人海,每张票竟炒到10元!金钱,又大把大把地流进了李晓华的腰包,他一举又赚了数十万元。

    李晓华成功的诀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超前行动,是我最大的诀窍”。所谓超前行动,关键一个“抢”字,抢在第一个占领当地市场。

    通过李晓华这个典型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领先一步,也就能率先拥抱财富。

    领先一步独享市场

    独享市场常常被指为垄断,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被视为非法,但是,如果是依靠技术创新,率先拥有先进技术而形成的垄断,这种垄断是被鼓励的,《专利法》就是专门为保护这种“垄断”而设立的。

    因技术领先而形成的市场垄断,也是许多公司快速成长、许多人快速致富的手段。他们利用竞争者无法及时跟进这段时间,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日本的索尼公司就是不断推出新产品,经常享受“垄断”所带来的厚利而成长起来的。

    索尼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成长。他们不断推出一些市场上不曾有过的产品,如电晶体收音机、电晶体个人专用电视机等,由于索尼公司对市场引导的先锋性,以致于每推一种新产品,其他大公司都会静观其行,如果成功了,他们马上推出相似产品上市。

    一开始,索尼还能独享市场长达一年以上。独享市场使他们赚了不少钱。但后来随着他们日益成功,其他对手等候跟进的时间也愈来愈短。他们领先不到3个月,其他公司经过改进就上场作战了。这虽是索尼公司的荣耀,但是代价高昂,因此他们必须保持这种创新优势。多年来他们用于研究发展的资金一直占营业额的6%到10%。当然,他们更必须具有先锋性的创意,才保证有足够的发展动力。

    某一天,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看到一个职员一手提着手提式录音机,一手拿着耳机,看起来不太开心,盛田昭夫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喜欢听音乐,可提着听太不协调了。”

    一个创意很快来到盛田昭夫的脑子里——制一个随身能够听的录音机。在一次产品策划会议上,这个创意普遍不受欢迎,但盛田昭夫坚持尝试。不久,第一架带着小型耳机的实验品送来了,灵巧的尺度与高品质的音效使他很开心。1979年索尼推出第一台随身听。

    传统音响有大型扩音器,但仅有小部分音效能送进耳朵。这种随身听有一个小型耳机,小耳机的传真性甚至比盛田昭夫预料的还要好。盛田昭夫带着第一台随身听回家,试放不同的音乐,结果惹恼了他的太太,她觉得自己被摒弃在外,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创意:决定改良为两副耳机。

    隔几天,他与小说家庄司各戴一副耳机听音乐,看着庄司的表情,盛田昭夫咧嘴而笑想说什么,但是俩人都戴了耳机,没法说话。于是,他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创意:再加上一个按键麦克风,好让俩人能借“热线”交谈。

    盛田昭夫为这架完美的机器而满心狂热。可行销人员则恰恰相反,说产品滞销,这使他尴尬不已。但他一直坚信这个产品能活下去。他始终不喜欢随身听这个名字,但这名字似乎人人都记得住。公司里一些年轻人决定用这名字时,盛田昭夫在国外出差,回来后把名字改为“走动音响”(Walking Stereo),或是其他比较合英文文法的名称,但是为时已晚:广告已就绪。况且人们很乐意用这个名字。

    很快地,这种小型录音机供不应求,他们借助广告来刺激销售,而且试制了不同机型如防水、防尘机型,甚至有更多改良的机器型号。当然其效果是明显的,如著名指挥家卡拉扬、音乐名家史坦恩都找盛田昭夫订购,也许正因为如此,索尼公司才跻身于全世界最大耳机制造商之林,在日本也占有将近50%的市场。

    随后,索尼公司研制成功的家用录像机等等也获得过“独享市场”的殊荣。虽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取得“独享市场”的时间越来越短,但也能凭借“先入为主”之势顺利抢占市场龙头地位,不管怎么说都比跟在别人后面,费劲去争夺市场要强得多。

    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你就没有竞争对手。

    善于打“时间差”

    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更是以时间差作为赚钱的第一手段的。

    善于运筹时间,巧妙利用机会,打“时间差”商战所成功的商人就比比皆是了。

    时间差,可以说是机会,而机会属于那些积极发掘的人。香港假发之父刘文汉,就是靠着餐桌上的一句话而发迹的。

    在此之前,刘文汉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商人。

    1975年,刘文汉在美国旅游时,有一天同两个美国人共进午餐。当说到做什么新行业可以在美国赚钱时,其中一个商人说了一句“假发”。并拿出一个长的黑色假发表示说,他有意购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

    就是这样一次普普通通的谈话,具有“抢口”意识的刘文汉嗅出了发财的气味。他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果然发现戴假发的热潮正在美国兴起。那时,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在美国风起云涌,同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出现了以长发为标志的一代青年。戴假发也就成了一种时尚。

    刘文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在香港组织假发生产,很快成为了香港一大富豪,1990年,外销总值达10亿港元之巨。在香港产品输出中占第四位,刘文汉当选为香港假发制造商会主席。

    金钱的看法

    与平常人不同,在富翁眼中,金钱具有更多更大的作用,因此富翁往往能使手中的钱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请看一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对钱的看法:

    是价值的回响,智慧的反射作用,征服全部生命的一个领域;是付出的一种动力,资源的通道,一个机会,一根杠杆;是一种力量,最具爆炸能量,影响痛苦与快乐;是证明任何冲击的最具威力的工具;是领域,给予你最好的环境;是娱乐、乐趣;是苦工的解放;是教育、学习、知识、成长的工具,可以改变人的前途和命运;是优质象征,是证明生存的价值,可以帮助穷人的工具……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对他人和社会做着贡献。

    由此我们可以说,金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工具。记住!只有你喜欢金钱,欣赏金钱的作用,你才会想尽办法去赚钱,并合理地支配。

    当然,要成为富翁,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把金钱看成资本,它的目的是赚更多的钱。所以,当你在有钱的时候,要时时记着这一点,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花在能为你带来更多的钱的地方。

    花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在创业初期,你基本上没有资本优势,甚至资金还可能非常短缺。所以,初创业时的你一定要具备这样的自学意识和判断力:把钱花在刀刃上。

    勤俭节约是白手创业的传家宝。把钱花在不能不花的环节上去。能延后付款的,就没必要先付;能拖欠的,就一定要拖欠;同时要学习和积累拖欠款项的艺术。

    初创业时(包括以后),谨记一条原则:现有的一切资源,一定要充分、充分、再充分地利用。

    这个资源包括你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才是最有效率的。

    做老板与做员工的很大不同是,老板的最大劳动在如何花钱,钱花对了,就肯定能赚钱。因此,不妨这么讲,老板的最大长处是知道怎么花钱,花最少的钱办好事(优秀的员工会发现并纠正老板的错误,这种员工就是潜在老板)。比如请客吃饭,同是3000元一桌,一般人花就花了,未必能有增值的意义。而老板请客户吃饭,则意味着有3万或30万的生意。

    金钱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只是工具之一。如果你认为只是资金阻挡了你创业的脚步,使你跨不出那一步,这是一个信号,背后隐藏的也许就是创业失败,这种创业观是不成熟的,或者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其风险系数会大增。走这种创业路子,是在拿后半生做赌注,我们为你捏把汗,希望你成功,希望你谨慎。

    为了挣更多的钱,你还必须分得清勤俭节约与吝啬的区别。日本松下电器的老板松下幸之助的个人午餐是普通盒饭,但他一定不会同意他的经理们在便宜的小饭馆里与客户洽谈生意。总之,该省的和不值得花的,省一分是一分;而值得花的,一定要大方出手,将为你赢回更多的钱。这表现了你对金钱的合理态度,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好的做法就要坚持下去。

    有预算才不致于盲目

    就像时间一样,金钱也必须在确定了明确目标后才可支出,你必须对你的所有开销都列出预算,并且运用你的自律能力来确实遵守这个预算。否则,你就容易陷入盲目利用金钱的尴尬境地。

    在制定任何预算时,你应先从所得当中取出一定的百分比作为储蓄,你应遵守“先还清自己的债”的规则,不断成长的储蓄,是你驱除对贫穷恐惧的重要武器。如果你遭逢逆境或疾病时,足够的储蓄可使你立即开始寻找等值利益的种子,你不必担心缺钱,而且也会因为没有这层担心而复原得更快。

    你不妨像洛克菲勒家族那样为慈善事业捐一部分钱,这是你多付出一点点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然,我们希望你不会有一天需要慈善机构的救助,但是如果你未曾帮助过别人,又怎么有权利要求别人来救助你呢?

    当你积欠债务时,就应很及时地还清债务。当你的支出达到10元时,千万要告诉你自己,你每周只需要10元开销,因为一旦你花第11元时,就表示你的花费已经超出预算,而且这种超出的情形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另外,切勿为了还债,而削减你的储蓄金额,储蓄是一种好习惯,切勿放弃这种良好习惯。

    一旦你还清债务时,就可将你的所得,在储蓄、日常开销和娱乐费用之间进行分配。当你的收入增加时,应养成增加储蓄的习惯,但应留一点钱给自己,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可能会发现客观环境常常使你的预算不够用,但千万别让这些额外开支使你不知所措。在制作预算和遵守预算的同时,你已强化了你的自律习惯,你同时也学会运用你的钱为你所追求的目标服务。如果你以前已经有过这种经验,今后也能再做到。

    在你执行时间和金钱预算的过程中,预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成功学中,预算时间和金钱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事实上,它是能否达到明确目标的关键性要素。

    节俭才有人格独立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欲望的世界里徜徉徘徊,那么他离奴隶状况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他绝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时时处于沦为别人的奴隶的危险之中,而且接受别人为他开具的各种条件。他免不了多少会有些奴颜婢膝,因为他不敢勇敢地面对现实。一旦身遭逆境,他要么靠别人的施舍恩典度日,要么靠给贫民的救济生存。如果情况再糟糕一点让他失去了工作,他无法去从事另一领域的工作。他之于教区恰如帽贝之于礁石,恋恋不舍,安土重迁。

    为了获得独立,生活简朴节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节俭既不需要超人的勇气也不需要卓越的美德,而只需要一般的力量和普通人的能力。实际上,节俭只不过是秩序原则在家庭事务管理中的运用:它意味着统筹安排、合乎规则、精打细算和避免浪费。基督教中的主耶稣也表达了这种节俭原则,他要求“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宗教中的主也不藐视生活中的屑小的东西。即使在他向众人展示他的无边法力的时候,也意味深长地教导人们要小心谨慎,做到物尽其用。

    节俭也意味着为了将来的利益得到保障,要有抵御眼前的满足诱惑的能力,这也是人超越于动物本能的高贵之处。节俭完全不同于吝啬,因为正是由于节俭,才能使一个人能够时时表现得慷慨大方。也不能把金钱作为崇拜的偶像,而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有用之物。正如迪安·斯威夫特所说的:“我们脑子里必须有金钱概念,但是,不能一心想的都是金钱。”我们可以称节俭为精明的女儿、克制的姊妹和自由的母亲。显而易见,节俭就是适度——适度的性格特征、适度的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概而言之,节俭是自助的最好的展现。

    弗兰西斯·霍拉的父亲在他开始进人社会的时候,对他提出忠告说:“我衷心地希望你事事开心如意,但我不得不三番五次地劝导你要节俭。节俭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德行。然而,浅薄的人可能会轻视它。其实,节俭是通往独立的大道,而独立则是每个精神高尚的人所追求的崇高目标。”

    不幸的是,往往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且侃侃而谈,但往往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每个人都应该量人为出,按照自己的收入过日子。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诚实。因为,如果一个人不是诚实地按照他自己的收入过日子,那么他必定是虚伪地按照其他人的收入过日子。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消费缺乏长远考虑,并且只顾自己的享乐,丝毫不为别人的利益着想,那么,等到他发现钱的真正用途时,已经太迟了。这些挥霍浪费的人虽然天性大方,但是,最后还是被追去做一些肮脏丑恶的事情。他们贪图一时的安逸享乐,花天酒地,挥霍无度;不得不提前去支配存款,提前领取工资,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必然是债台高筑,不得翻身,严重影响自己的行动自由和人格独立。

    富人更需要理财

    许多人认为富人拥有一辈子也用不完的金钱,因此理财完全是一件多余的事。事实上,不会理财的富人通常都只是昙花一现。

    曾经有一句话说:百万富翁是指你是否拥有一百万,而不是指你花过一百万,花过一百万的人可能是一个穷光蛋,而没有花过一百万的人则可能是个真正的百万富翁。

    我们来看一些富人的理财观念:

    斯坦利:细心的节约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斯坦利是《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美500家最大公司之一的总裁,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是必要的,但不要为节约1美分而绞尽脑汁,而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开源,细心的节约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施利华: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之首的施利华,曾是一家股票公司的老板,净赚了几个亿。可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放弃了股票,转而炒房地产。他认为,在商场上,只有时时准备着从零开始,明天才会更好。

    郑周永:喝咖啡浪费外汇

    韩国现代集团创办人郑周永虽腰缠万贯,但却异常节俭。他在创业时曾以“喝咖啡浪费外汇”为由告诫部下要勤俭节约。至今,他还穿着70年代穿过的工作服,家中用的电视机还是1988年生产的17英寸的电视机。

    洛克菲勒:3分钱邮票都不忘记账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各种花费开支都要作记录,就连三分钱邮票也不漏记。因此,他的记账本从不离身。

    但是,光靠理财也是不会成为百万富翁的。

    许多听过李嘉诚演讲的人,经常会提出相同的疑问“一年存1.4万元就能成为亿万富翁,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可是依你的方法要等40年,实在让人提不起劲!”“要40年才能成为亿万富翁,搞不好已经白骨一堆了,要亿万元做什么?”“你是否可传授一些快速理财致富的秘诀?”

    40年!连李嘉诚自己都觉得实在是太久了,应听众一再要求,李嘉诚确实曾花了一番功夫针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研究的结果是:理财必须花费长久的时间,短时间是看不出效果的,同时一个人想要利用理财而快速致富,可以说是一点指望也没有。

    如果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年底存1.4万元,如果他每年所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因而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回报率。我们已知道,40年后财富会成长为1亿零281万元,现在试问10年后他能累积多少财富?大部分认为报酬这么高,只是时间短了些,经过10年的作用,少说也应该有500万元,甚至有人猜1000万,最保守的人则猜100万。同样地,这又是一个令人惊异的答案:36万元!

    同样在报酬率20%下,每年1.4万元,经过40年的理财结果是1亿零281万元;而经过10年却只累积36万,令人不敢置信!两者相差300余倍!

    幸好适时向读者提出这个观念,否则若有读者利用李嘉诚所提的方法,每年存下1.4万元,将其全数投资股票,心想如此便能成为亿万富翁,哪知经过长达10年的奋斗,所投资的股票每年亦平均有20%的报酬率,但屈指一算,财富才累积36万!届时可能认为被骗了。照着所提的方法,熬了漫长10年,竟然连一辆车都买不起,更甭谈成为亿万富翁了!

    10年是多久?10年是8年抗战再加两年,经过10年的奋斗,才只有30余万,怎不叫人心灰意冷呢?这正是投资理财致富过程中必然遭遇的无奈。理财者必须了解理财活动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投资理财要想致富,其先决条件就是时间,而且是漫长的时间,你必须经过一段非常漫长时期的等待,才可以看出结果。

    如果投入的资金很少的话,经过10年是看不出成果的。

    每年年底存1.4万元,平均投资回报率有20%,即使经过了20年后,资产也只累积261万元,此时仍然是个地道的无壳蜗牛族,距离亿万仍相当遥远。要到30年后才能累积到1655万,勉强攀上千万级的富翁。只有继续奋斗到40年后,才能登上亿万富翁,拥有1亿零281万元。

    美国富翁的理财秘诀

    美国有一本书,刚一上市就引起市场瞩目,书名是《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作者系统地采访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从他们的致富经验中,归纳出这本人人都可晋身7位数身价的行动手册。这本书的作者查理斯·卡尔森,美国读者对他并不陌生,过去几年来他写的几本股市投资的书,都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卡尔森提炼出的百万富翁的八个行动步骤是:

    第一步,现在就开始投资。美国6成以上的人,连百万富翁的第一步都还未迈出,每个人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实都只是自己在找借口。

    1.没钱投资。卡尔森建议立即将收入中的10%~25%强迫用于投资;

    2.没时间投资:何不立即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把精力花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上;

    3.担心股价太高:别忘了股价永远会有新高。

    第二步,制定目标。这个目标不论是准备好小孩子的学费、买新房子或50岁以前金钱无虞地退休,任何目标都可以,但必须要定个目标,全心去达到。

    第三步,把钱花在买股票或股票基金上。“买股票能致富,买政府公债只能保住财富”。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股票每年平均报酬率是11.9%。

    第四步,先求一垒打(别眼高手低)。棒球选手如果只想打全垒打,其结果是被三振的几率会高于只想超前的球员,股市投资的道理亦然。百万富翁并不是因为投资高风险的股票而致富,他们投资的是一般绩优股。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资。投资必须成为习惯,成为每个月的功课,不论投资金额多小,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资,就足以使你超越大多数人。

    第六步,买了要抱住,还要再抱住。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百万富翁买股票至少持有5年以上。

    第七步,把国税局当作投资伙伴,善用之。厌恶国税局并不是建设性的思维,把国税局当成自己的投资伙伴,注意新税务规定,善于利用免税投资理财工具,使国税局成为致富的助手。

    第八步,限制财务风险。百万富翁大多过很乏味的生活,他们不爱换工作、只结一次婚、通常不搬家,生活没有太多意外或新鲜,稳定性是他们的共同特色。

    卡尔森的书中最后举了一位百万富翁的例子。这位富翁年薪从未超过4.6万美元,没有继承大笔遗产,有妻儿要照顾,他就像是你我每天到超市遇到的平凡人,但他持之以恒地坚持上述8个步骤,百万富翁只是他得到的报偿之一罢了。

    专注事业更重要

    一般人都相信富豪的生活比普通人奢华,但实际上也有许多富豪并不是这样。因为有了比尔·盖茨,巴菲特没有再成为世界首富,但他仍是百万亿的富翁,不过他的生活却非常简单,在2001年之前,他甚至连美国以外的地区都没有去过。他的食物就由汉堡和可乐构成,年轻时他只喝百事可乐,直到他买了可口可乐的股票,成为它的大股东之后,他才改喝可口可乐。

    韦尔奇对饮食没有过多的挑剔,而他的运动上的单一,更是到了极至。他只从事一种运动——高尔夫。他说如果他此生不做GE的CEO,他就会去做一个高尔夫球手。

    杜拉克也一样,只从事一项运动,那就是游泳。1971年,62岁的彼得·杜拉克从纽约搬到了四季如春的洛杉矶郊区。他刚搬到那里时,原打算只呆3个月,不曾想这一住就是几十年。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加州的阳光可以让他每天从事心爱的游泳运动。虽然他目前年事已高,但他的身手依然犹如年轻人一样敏捷。

    与享受相比,许多富豪对事业更为专注,因为事业才是他们成功的基础,也是他们的财富之源。

    钱并不是工作的最大动力

    亿万富翁能挣大钱当然是好事,但是对许多富翁来说,钱不是最大的动力。在某些情况下,钱甚至排不到靠前的位置。不然,为什么这些亿万富翁还在工作,许多人仍像期末考试前睡眠不足的大学生那样忙个不停呢?

    美国《财富》杂志用了不少时间采访了4位亿万富翁:布罗德科姆公司的亨利·尼古拉斯、万维网MD公司的杰弗里·阿诺德以及英克托米公司的埃里克·布鲁尔和保罗·戈捷。

    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会立即打动你。他们每天步入办公室时都深信,他们会使世界在今后几年发生变化。他们的发明肯定会使技术更多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使人们更方便地得到信息并使新的通信方式成为可能。尼古拉斯希望每个电子装置都能以极高的速度与因特网连接。布鲁尔和戈捷希望简化在网上搜索信息和产品的程序。阿诺德希望利用因特网改善这个国家的医疗保健。有什么比这些更酷呢?

    对布鲁尔和戈捷来说,那些钱有时似乎令人难堪。布鲁尔说:“保罗和我没有想到这种事会降临到我们身上,既然发生了,那是好事,但是如果这一切都消失了,我们也会过得不错。”尽管拥有4.5亿美元,布鲁尔仍然对坐飞机头等舱感到不舒服。他想不通大一点的座位和一些免费饮料怎么就要额外花1000美元。“这似乎太浪费金钱了。”戈捷也一样,对前几代年轻富翁的那种奢华毫无兴趣。

    是的,钱并不是赚来的,而是你为社会提供价值换来的报酬,有这样的理念。你才会真正找到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

    财富不过是一些数字

    就拥有的财富而言,恐怕没有哪位歌星、影星能赶得上比尔·盖茨。他是世界首富,个人财富曾经高达1000亿美元,也是迄今为止人类个人拥有财富的最高峰。据最新公布的数据,他在微软公司所拥有的12.3%的股份总价值大约为410亿美元。另外,由他私人的投资管理机构卡斯科德投资公司管理的他的个人投资据估计价值超过数十亿美元。由于拥有如此巨额的个人财富,盖茨不仅成为世人仰慕的偶像,同时也成为各种非议的目标。

    盖茨在华盛顿湖畔建造的住宅仅卧室就有20间之多,一间餐厅可同时容纳100人进餐,为饲养鲑鱼,专门修造了一条人工河。这座据估计价值绝对超过1亿美元的庄园式住宅已成为许多人批评的对象,他们谴责盖茨过于炫耀。

    无疑,作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财富一直是全世界人关注的热门话题。1999年4月,盖茨的家产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英国《每日电讯报》十分刺激地计算道,盖茨在软件业、卫星产业、服务业等很多行业都有了巨额投资,他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小时赚取456.6万美元。按照其财产每年膨胀61%的速度估算,他将在2004年拥有1万亿美元家产。而且这种滚雪球式的财富膨胀将使其财产在2005年超过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当然,这只是虚拟算法而已。因为,产业发展形势和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刻很可能就是盖茨财富的巅峰。

    目前,尽管微软和盖茨投资的公司已达数百家之多,但盖茨的财富基本上全靠微软的股份。盖茨的其他投资,共计仅50亿美元左右。在截至6月30日的1999财政年,盖茨的工资加奖金一年收入共为62.3万美元,较之以前的54.2万美元有所上升,但杯水车薪。因此。要了解盖茨的财富来源,必须从微软成长的历史入手。

    1977年2月3日,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签署了一个非正式协议,比尔·盖茨占有公司份额的64%,保罗·艾伦占有36%,而此前两个人的份额为60:40。1978年,比尔·盖茨的年薪是1.6万美元,是公司中最低的工资。这种以低工资高股权的“劳模型”分配方式,的确是当时高科技公司的一种创新制度,直到现在,仍在许多软件公司中风靡。

    1986年3月,微软一小部分股票公开上市,以每股21美元发行280万股。盖茨个人拥有1114.2万股。这一年,微软股票没有什么攀升,盖茨财富达到3.1亿美元,首次跻身《福布斯》富翁榜。进入90年代,微软开始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到今天,微软公司市场价值已经高达4463.3亿美元(截至1999年11月12日)。如果当时投资1万美元,那么到今天,其价值将达270万美元。凭借270倍的增长,盖茨的财富脱颖而出,于1995年成为世界首富。在1998年的《福布斯》排名中,以850亿美元遥遥领先。

    尽管如此,比尔·盖茨仍然是世界上最富的人。如果盖茨是一个国家,那么他的财富可排在世界第41位,仅次于埃及;如果盖茨是一家公司,按收入可排在世界第8位,仅次于花旗银行;按市场价值排在第20位;如果盖茨是一家商业银行,资产额可排全球15位。如果这些年盖茨的股票不出售套现,那么今天他的财富还可翻一番。

    有人在网上想出几种方法,形象地计算了全球首富、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的财富。

    1.盖茨每秒赚250美元,即每天赚2160万美元,一年赚78亿美元。

    2.假如盖茨掉了1000美元,他懒得去捡起来,因为他去捡要花4秒,这一弯腰的时间,他已赚回1000美元。

    3.如果盖茨捐给地球上每个人15美元,最后,他还可剩下500万美元的零用钱。

    4.迈克尔·乔丹是美国收入最高的运动员,如果他不吃不喝,将3000万美元的年收入存起来,他必须存上277年,才能像盖茨现在这么有钱。

    5.如果将盖茨所有的钱换成1美元,你可以用这些钱铺成连接地球和月亮的道路,来回14次。但你必须用1400年不停地建造这条路,而且用713架波音747型飞机来运载这些钱。

    6.盖茨今年47岁,假设他能再活35年,他必须每天花678万美元,才能在进天堂前花完他所有的钱。

    7.不过,如果微软Windows的用户每次在电脑死机时可以向盖茨索赔1美元的话,盖茨会在三年内破产。

    从不奢侈的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是当今最富有的人,不过,他似乎不大看重这些,他不认为自己是大人物。他喜欢单枪匹马旅行。在美国,他出差常常是一袭便帽遮颜,走进飞机普通舱。有时,他被空中小姐认出,而被“请”进头等舱。

    人们时常可以在机场遇见富有后的盖茨,仍然是便裤、开领衬衫和运动鞋,甚至都不是名牌。人们很难发现他有什么显著的变化,见到熟人仍是那么随意和洒脱:“啊哈,你好!让我们去吃个热狗,喝杯咖啡如何?”

    人们常常奇怪盖茨这位最上流社会的当然人选,不像其他那些富豪一样刻意修饰,喜好名牌,也不雇佣自己的私人司机,或包机旅行,盖茨对此自有一套见解。1991年,他在向《花花公子》杂志解释这个问题时说道:“这是一个不好的榜样。我认为你如果习惯了这些享受,你将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但我就喜欢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这就够了。我害怕去习惯这些享受。”

    1985年3月2日,在纽约举行的电脑展示会上,微软公司开发的“超凡”软件让人们耳目一新,微软的董事长也让人大吃一惊:他竟然衣衫褴褛地出现在展示会上!

    任何与盖茨相交较深的人都不会对此感到惊奇。尽管不久盖茨就该庆祝他49岁生日了,但他仍未能在外表上有多少改观。自从他投身电脑“发烧”事业以来,他似乎总是忘记修剪自己的手指甲,更不用说如何打扮自己。莫非是盖茨不关心自己外表如何?那倒也不是,确实是他腾不出时间来修饰自己。有时候,当他空闲下来时,他也会剃须、淋浴并更换衬衫,可惜这样的空闲时刻是太少了。

    “当你看到比尔,你总是忍不住感到疑惑,昨晚他睡在哪里?办公室?”一位微软公司的女员工这么说,“你总想忍不住上前去问他,‘比尔,嗨,我不知你是否每天淋浴,但如果是的话,是不是能够同时洗洗头?’”

    微软公司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大概他们每见到自己的董事长一次,类似的念头就产生一次,随后再把它压制下去。

    至于盖茨的眼镜,那知道的人就更多了。一般情况下,你可能不会去注意他的头发,但总不可能对他的目光也视而不见。结果,你会首先看到镜片上的污迹和油渍。

    当“超凡”推出后几个星期,《华尔街日报》通知微软公司,看能否安排一次采访比尔·盖茨的时间,这是一次为国内商界大亨举行的系列策划。比如,艾迪·保尔这位服装零售业巨子会举起一张《华尔街日报》,配上一句调皮话:“轮到《华尔街日报》了,再没有什么能让你在冬夜里感觉温暖。”这样做,当然有助于报纸的公众形象,不过对艾迪·保尔的服装商店来讲也是一种好的广告。出于同样的考虑,比尔·盖茨将举起《华尔街日报》,旁边写一句话:“轮到我的软件了,再没有什么比《华尔街日报》对用户更友好的了!”

    《华尔街日报》允诺在一个小时内完成采访。当采拍组的人来到微软公司时,他们还带来了一名发型设计师。

    不过,盖茨会接受吗?微软公司的员工自有妙计。他们让盖茨的秘书提醒他该理发了,这样他或许会去理发,也可能先洗洗头。

    《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人员对盖茨说,图片将发表在显要位置上。不过,盖茨从来都不想出这种风头。要不是手下提醒他,这样对微软公司有利的话,他可不想浪费这时间。

    在这次采拍中,盖茨将穿着绿色外套。据说这样才与办公室的颜色相配。当报社的人七手八脚地布置办公室时,盖茨离开了。看着那么多人花那么多时间干那么一点儿事,盖茨抱怨说:“这简直要命!”

    一个小时后,房间里所有东西都布置停当了,盖茨才回来。他进入指定位置并按指点的那样举起了报纸。啊!肘下露出一个明显的衣服破洞!报社的人只得说角度不对,他们希望他能用另一只手举起报纸。当然,这得重新调整灯光。

    盖茨等得有点不耐烦。当灯光调好,他重回位置并用另一只手举起报纸时,哇!这只衣袖的肘部有个更大的洞!这一下,报社的人傻眼了。还是微软的人急中生智:“比尔,比尔,看,这外套的色调太暗了!”他们要求盖茨脱下外套举起那张报纸。

    盖茨果真这样做了。但他的衬衫也不完美,肘部依然有一块很大的污迹。

    微软负责此事的职员赶忙四处寻找与盖茨穿同样尺寸衣服的人,并将寻来的衬衫带回盖茨的办公室。不幸的是,颜色又不对头,他只好重新出去四处寻找。

    最终采拍还是得以进行了。不过,仅仅照过一两张胶片之后,盖茨便下了逐客令:“你们为什么不去干点更好的事情,让我独行其事呢!”

    于是,采拍到此为止。回去后那位经验丰富的发型设计师只好用彩笔来矫正盖茨的发型了。

    也许再也没有人敢对微软的董事长指手画脚了,因为盖茨的脑海里除了软件还是软件。

    比尔·盖茨的确非常有钱,不过,他并不是那种吝啬鬼。迄今为止,盖茨夫妇已经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赠了200多亿美元。这个基金会主要致力为改善世界各地的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基金会之一。此外,盖茨本人还多次就人类征服癌症和艾滋病的问题发表演讲和撰写文章,他并且还从其个人财富当中拿出数亿美元用于对生物工程企业的投资。

    由于比尔·盖茨的财富大多来自于微软公司的股票,而股票的价格涨落是难以确定的,因此盖茨的财富究竟有多少,每一天都会有一个不同的数字。盖茨对此最为明了。如果微软公司的经营情况不妙,那么他的财富不但会大幅缩水,甚至破产也不是没有可能。

    盖茨现在经常担心微软的未来。他在接受《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明天会被人取代吗?不会。从短期来看,微软是一个强大无比的公司。但是两三年之后,我不敢保证任何IT公司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包括英特尔、微软、康柏、戴尔等等现在风光无限的公司。我敢肯定不少明星企业将成为转瞬即逝的流星。”

    正是在这种深重的危机感下,任何富人都不敢掉以轻心——假如他不想被别人取代的话。

    低调藏富与高调露富

    富人到底有多少财富,这是普通公众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但对于富人来说,将自己有多少钱公之于众明智吗?

    在美国杂志界,《财星杂志》的美国500家大公司排行榜,可以说是每年的一大盛事,凡是荣登金榜的公司,顿时会被人四处传诵而大大提高知名度,而新闻界对此也都争相报道。

    《财星杂志》金榜的名气和权威,早就让《福布斯》的老板马尔科姆眼红。

    早在1948年,根据马尔科姆的建议,《福布斯》也打出了“福布斯500”的排行榜,虽然马尔科姆为“福布斯500”作了精湛的广告,自称比“财星500”排行高明。但终因是步入后尘,财星的信誉依然固若磐石。“福布斯500”排行榜当期的杂志虽然也能吸引几百万美元的广告,但是马尔科姆亟待追求的是像财星排行榜一样的金字招牌。

    这就逼迫对“财星500”排行榜眼红而又恨得心里直发痒的马尔科姆想出了另外一记高招:推出福布斯全美400首富。

    马尔科姆清楚地知道,步入后尘只能是东施效颦,要想成功就只能另起炉灶。

    为什么决定把首富只排400名呢?因为19世纪时,纽约的上流社会代号就是400——当时凡德比夫人家的沙龙正好能容纳400人。

    但当工作任务真正布置下去之后,却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一是私人财产不大好估计,二是许多“隐身富翁”不愿意把自己的财产曝光——他们担心国税局看到榜单后怀疑他们逃税,也有人害怕因此会引起绑匪或恐怖分子的觊觎。

    当负责这项工作的萨拉尼克如实向马尔科姆汇报并提议结束这项工作时,马尔科姆却大为光火,他意志坚定:“我愿意动用所有的人力来完成这项计划。时间、金钱、人力我都出得起,你们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

    进行这项计划不但艰苦,而且还要保密。如果太早把消息传到劲敌《财星杂志》的耳中,他们也如法炮制,马尔科姆的奇招就失效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1981年冬,俄亥俄州的一家报纸刊出一篇报导说,福布斯派人到他们城里是想查出谁够资格排名在美国首富名单里。所幸的是,这篇报道没有能够引起《财星杂志》的注意,或许他们是认为“财星500”已经无所不敌,亦或许财星做了一回骄傲的兔子。

    组织活动仍然艰难地进行,但也遇到不少麻烦,很多被列入考虑的金榜候选人都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避免上榜,甚至不惜贿赂。直至首富榜即将推出时,还有人进行推诿。道·琼斯的继承人休班科洛福特三世就抱怨排名是“非常低级无聊的事”。不过一半以上的上榜富翁还是愿意谈论自己的财富。

    1982年,《福布斯》首度要在9月号的杂志登出首富排行榜以前,他们为确定资料无误,又再一次联络上榜人进行核对。

    “我们打电话给莉拉·华理斯的律师(莉拉是《读者文摘》的老板,当时已经过世),”吉森回忆说,“告诉他我们杂志估计的总资产是5亿美元,而他说事实上应该只有2亿。”

    吉森把这话转告马尔科姆时,马尔科姆表示:“打电话给他说,我们出价两亿五千万。”

    华理斯的律师听了这句玩笑,可一点也没笑——他甚至威胁要提出控告。结果排行榜上登的是5亿美元。

    1982年,《福布斯》首度在9月号上刊登出了美国首富排行榜,当期杂志销售一空,一时成为轰动的话题。

    榜单刊出后,既无人提出上诉,也没人因此而遭到绑架,相反,许多人竟凭此在生意场上取得了资信的通行证。一位上榜老板还专门跑到杂志社表示感谢:“排行榜为我安抚了我的债务人,让我省掉了许多麻烦。”

    人们很快就感觉到了财富榜的威力,因为只要上了榜,就等于有了商业信用的保证。就在《福布斯》筹划第二年的首富排行榜时,一位曾名列首度榜单的房地产大亨专门跑来哀求道:“千万不要把我剔除榜外,不然我这脸可就丢大了。”

    有人提出威胁,如果上不了榜,就要换一家杂志做广告。

    有人一口咬定,《福布斯》低估了他们的资产总额。要求无论如何要在第二年报出“真实”的财富数字。

    首富榜大受欢迎,主要是打破了美国的道德禁忌,马尔科姆可以说是回答了大众比较关心的最基本问题:谁的钱最多。

    富榜的刊登,不仅为《福布斯》吸引了大批广告客户,也成了每年新闻媒体热衷关注的焦点,这无疑成了《福布斯》的软广告。首富榜也成为《福布斯》杂志的台面支柱,成为吸引读者的魔棍。《福布斯》杂志从此也成为一种全球知名的财经类杂志,每年推出财富榜之时,必为轰动全球的大事。

    不过,对比一下第一次推出富豪排行榜前后富人们的心态,就会发现一些富人从低调藏富到高调露富的转变是非常有趣的。低调藏富是一种对财富的态度,高调露富也是一种对财富的态度。当然,富人们开始喜欢高调露富,主要还是在于其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

    马尔科姆·福布斯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高调露富者,他极力将自己打扮成一个“资本家”的形象,并以此为荣。

    奢侈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当然,对于富人来说,“奢侈”有时是必要的。

    讲究排场对富人来说和住处一样重要,数百年来,我们可以在乘车上得到这项证明:从帝王的金车一直到乡绅的二轮马车,富人都要以标志来显示他们的地位。在18世纪发明弹簧以前,他们的确受尽了颠簸之苦,但当他们的车辆由漂亮的马匹拖着在泥泞地上溅水而过时,的确也是种非常壮观的事。

    在19世纪末,铁路上的私人专车成为富人的象征,尤其是在美国。这些专车有的简直是一种小型豪富的住宅。里面有着镶金边的天花板、名贵的法国家具装饰,甚至还摆上了钢琴。当汽车开始出现时,有些富人抱着怀疑甚至是仇视的态度,但有些大胆的富人则予以热烈的欢迎。

    到了1920年,劳斯莱斯几乎就是富人的同义词。那些超级富人急欲相互超越,所订制的形式有些真有铁路私人专车的排场。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如今还引以为傲地指出,在1927年,它曾为一位法国买主制造得像一间放在轮子上的豪华客厅:座位窗帘都是法国欧布桑产品,车厢顶部则画上光彩夺目的爱神丘比特像。

    丘比特如今是过时了,而劳斯莱斯汽车依然流行,人们赚到一点钱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想拥有一部劳斯莱斯汽车。有些超级富人一家就有三四部:一部自己用,一部给妻子或情妇用,另外一部就放在佛罗里达或是法国南部的别墅,等他们到那里的时候用。他们的子女也许同时会拥有其他牌子的名贵汽车。在爱车成狂的加州,有些人的汽车太多,使他很难决定今天要坐哪部车出去。一部崭新闪亮的劳斯莱斯如今已显得平常,再也不会有人在旁议论纷纷,你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反而要找一部古老的汽车,就像1939年以前的“银色幽灵”牌的。

    富人也必须有架私人飞机,这真是与铁路私人专车同类的东西了。虽然有人更偏爱游艇。美国人拥有的私人飞机,目前在世界占第一位,当你考虑到美国幅员之大和出产之丰,你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不过,世界其他地方也在用私人飞机,富有的阿拉伯人更喜欢。直升飞机今天也很流行,富人的妻子如果要上城里购物,用起来就很方便。

    不过,在这里也得提出一句警告,小飞机并不如拥有者所认为的那样实用。一架单引擎小飞机作为岛屿之间来回的交通工具是可以的,但要是你想飞远程,你就携带不了多少东西。一架新式的喷气式小飞机可以从事这种任务,但是你还不如坐客机来得舒适。假若你要飞越大西洋,用一架私人小飞机的确不方便。

    美国有一个富人曾拥有一架“利尔型”的小喷气式私人专机,但不久就卖掉了,他说,因为他发觉到它所提供的方便还不如它招来的麻烦多。他并不是在乎费用,因为和大多数高级主管一样,这架飞机的费用是由公司付账。他所考虑的是加油的停留,花在保养上的时间,乘坐时的舒服,以及时刻担心驾驶时是否能准时到达指定的地点。他说有一架喷气式私人专机,本身就有种优越感,但比较起来,还不如坐一般客机的头等舱。

    游艇的使用目的不在航行到某个特定地点,而是在享乐。就和喷气式飞机一样,它的费用昂贵得惊人,但这对超级富人来说不算回事。有人问著名的美国金融家摩根“游艇的花费是多少”,他回答说:“要是你必须问花费,你就会养不起。”

    的确,你可以用100万美元买一艘普通的游艇,用一到三名的船员,但你要是想和那些超级富人比富,你就得再多花好几百万,然后每年再拿一大笔钱出来作维修费用。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每个星期花在他那艘梦幻式游艇“克莉丝蒂娜号”上的钱,比大多数公司高级主管每年的收入还要多些,他这艘私人游艇不像游艇,倒像一艘私人邮轮。

    年轻一代的富人都喜欢意大利造、马力大、外形美观的游艇,像贝纳蒂和瑞发等名牌。一般66英尺长的瑞发牌游艇大约值200万美元,但年轻女士们一看到它就会头昏,这是各人喜好的问题。

    有位富人,将他的游艇养在坎尼斯的旧港里,他不特别喜欢海,也不会说法语。毕竟,在休假的时候他能做的事,惟有喝威士忌,喝酒占了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他怀念他的办公室,但他觉得像他这样有地位的人,不能没有一艘游艇。他的游艇很少出港,但随时有人等着受他之邀上船痛饮一番——而在游艇上招待朋友喝酒就是他利用游艇的惟一方式。

    总之,富人需要一些奢侈的消费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这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花花公子:哈夫·海佛纳

    《花花公子》的创办人海佛纳就是一个比较奢侈的富人。

    海佛纳的大多数杂志读者,都认为他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他在称为“幻想王国”的加州豪华寓所内,拥有他自己的宫廷。在那里,他周围拥满了摇尾乞怜的侍从和急欲满足他欲望的年轻美女。他很少外出,的确,他出去干什么?他高兴工作时就工作,但他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寻欢作乐:看电影、玩牌、玩电动玩具;举行宴会招待那些好莱坞明星和想成为明星的人,还有……你不知道的种种游戏。据说,海佛纳玩过的美女,比历史上任何男人都要多,他自己不否认,他的公共关系人员也不证实,总之,这只有对他的形象更有利。

    我们仍然得谈一谈他那份年迈的正在走下坡路的《花花公子》杂志。在30年前他创办了这家杂志,自那以后一直由他主持。在1971年,“花花公子企业”公司化,他个人的财产达到2亿美元。目前他还值多少很难讲,像他在开赌场上的投资就遭到失败,但无疑问的,现在他仍然非常富有。

    海佛纳的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会计。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办公室里,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他有两个儿子,海佛纳是长子。海佛纳在8岁的时候,就出了他第一份“报纸”,上面包括新闻和漫画,都是由他一手写和画成的。每一期都是用单张白纸,在一架老的“老爷牌”打字机上打好,然后装订起来拿去卖。他挨家挨户的敲门推销,每份一分钱。在这以后,他出了一份《胡椒》的校刊,在15岁的时候又创办了《震惊杂志》,开始时只印一份,由同学传阅着看。

    在当了两年陆军回来后,他进入了伊利诺大学,在那里他又很快创办了一份幽默校园杂志,名称为《利箭》。

    但这都只是业余性质的事,因此海佛纳决心办一份称心如意的杂志。他后来说:“这个梦想惟一缺少的东西就是钱,我身上一文不名。”

    但他一直抱着这项构想,要创办一份有关芝加哥人的画刊。于是他在《芝加哥论坛报》登了一则广告,征求愿意和他合作的印刷商,并说这是个好机会。他又想到,想先找点钱,必须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但在出版界的编辑工作很少而且路太远,时间上有冲突,最后他白天在一家男性服饰店当打字员,晚上画漫画向报纸杂志投稿。后来《老爷杂志》雇用他写广告信和说服人订阅的信。但当这个部门的主管拒绝为他加5美元的薪水后,他就辞职了。

    在决定要打入男性杂志市场时,他身上只有600美元(而且还是以家具作抵押),这笔钱大都用在玛丽莲·梦露一张裸照的登载权上。他写了一封信给美国25家最大的画报发行商,描述这份杂志的大致内容,回响极佳,使他决心开始干。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将股份卖给亲友,说服印刷商准许他欠账,又买了一些文章的连载权,在他起居室的一张咖啡桌上完成了第一期,全部花费8000美元。

    海佛纳的运气不坏,《花花公子》杂志(他构想的原名是“男人宴会”,The Stag Party)一上市立刻畅销。

    回忆起那段日子时,他常会说:“我惟一敢去试的原因,乃是我根本没想到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能成功的因素。假若那时我像现在懂得这样多,只怕我试都不敢试。”大多数模仿《花花公子》的杂志,都没有这样幸运,当然,鲍伯·古克西昂以他的《阁楼》杂志也赚了不少。

    海佛纳后来又创立了“花花公子俱乐部”,而且搞起电影和开赌场及旅馆。有段时间,他投资的赌场赚了大钱,后来因为伦敦赌场被吊销执照,这家公司遭到严重的打击,所幸杂志本身还拥有不少读者和广告收入,使他还能居于富人之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