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幸福哲学-给困顿生活寻找爱的温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难道我们的博爱不是对新的财产的一种渴望吗?同样的,我们对知识和真理的爱,以及对新奇事物的追求难道也不是这样的吗?

    爱情是美好的

    尼采的《超然的道德》意在打破陈旧、虚伪的道德观,挣脱束缚,使得人性本来的面目浮现出来。《超然的道德》对爱的解释有这样两段话:

    “我们通常会认为贪婪和爱情是两个概念,其实这两者只是出自同一欲望的两种说法而已。

    “一种说法是,对于占有者而言,欲望已经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他们只会为‘占有物’而担心;另一种说法是从贪得无厌者和渴望者的立场出发,因而将其美化为‘好’。难道我们的博爱不是对新的财产的一种渴望吗?同样的,我们对知识和真理的爱,以及对新奇事物的追求难道也不是这样的吗?”

    尼采的话必须放在他所处于的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来理解。当时的欧洲正步入现代发展的历史阶段,宗教经院哲学的影响势力在崩塌,尼采要给现代人建立起新的强劲的思想意志力。他采用“欲望”这个概念,来解说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追求,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这欲望其实就是“爱”。但还不是爱这个事物的升华阶段。

    有人说,欲望是罪恶的,怎么能够说成是爱?

    其实,尼采所说的欲望除了对其对象本身的追求,并不带有其他的目的,所以不可当作庸俗的理解。这是一种占有欲望,出于对对象本身的爱慕,它会成为生命不断跳动的动力,“人们的爱情更多的是表现为对占有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是一种高强度的自私,在现实中很容易引发矛盾,成为“疯狂的恶魔”,所以尼采指出“爱神丘比特却总是嘲笑那些一向是他自己的宠儿、却又成为亵渎神明的人”。但是,尼采给人们进一步引向的是爱的美好境界。他从坦率地呈现出欲望的真相出发,进而指出了超越之路: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存在着一种爱的延续。两个人在这种延续中就会将一种渴求转向另一种新的渴求,从而有了更高的共同目标,也就是超越他们自身之上的伟大理想。”

    尼采自己的情感历程,就体现出对爱情欲望的正视和对结合的超越性的追求。

    尼采渴望有一位心爱的女子陪伴在身边,可是他求婚遭拒,一生始终未能结婚。尼采在28岁的时候跟他年轻时崇拜过的代表德意志暧昧精神的导师音乐家瓦格纳决裂,开始想走上自己的人生路程。他向一位音乐指挥家的学生年轻的荷兰女子玛蒂达·托兰贝德求婚,在求婚信中直问“您敢于同我,一个真诚地追求解放和革新的人在生活和思考的每条小路上一起前进吗?”他刚刚结识这位女士不久,求婚突然,又规定了对方必须立刻在他离开这座城市之前回信到旅馆答复。结果他被拒绝了。

    如他自己的学说言论,他对异性的生硬而怪异的行为方式背后体现出占有的欲望的紧张,但是,他所追求的感情关系中也带有共同理想的超越性。

    他拒绝了妹妹给他介绍的年轻的可爱的姑娘,也不善于与一般的美女们厮混到一起,——这些对于他都是无效的,他要的是对等的情感关系,一个匹配的配偶伴侣。

    真正的爱情是两情相悦和共同的理想的结合。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和情操。尼采虽然终身未婚,并且因为对爱情本身的重视而说出在外人看来是狂妄的蔑视女性的言论,但他追求爱情的心灵和他内在的美好而又富有勃勃生机的境界是连为一体的。在尼采笔下,每一个获得新的生命启示的清晨,都格外美好,他的内心所充满的爱就像朝霞一样满溢着升起,叫他充满对于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类的爱。人们说,尼采的个人生活是不幸的,但是他精神中充满着爱和对爱执著而透彻的理解,鼓舞了人们以新的精神面貌去追求爱情。爱情是生生不息又是矛盾的,但是,究其根本,爱情是美好的。

    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好,缺乏的是发现美好的眼睛

    天空不能失去阳光,大地不能失去雨露,心灵离不开美好事物的滋养。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好的事物和人,但是,我们更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发现人的美好之处。

    可能是瞬间的,可能是寻常和平淡的,但一旦被一双清澈的眼睛识别了它的可贵,心灵就会被美好的喜悦滋养,这样我们又怎么可能说人世间难觅佳偶、难寻爱情呢?

    敞开心扉,接纳爱情的各种滋味

    尼采为我们解说了爱情的两面性,既有欲望占有的自私性,也有承担共同理想的超越性、和谐性,爱情本身是一个最承担人性奥秘的艰难的严肃的话题,所以,我们应该正视爱情的欢乐和痛苦,轻松和沉重,最重要的是敞开心扉,拿出勇气,坦率面对爱情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坦然面对世界和自身。

    封闭和漠视,狭隘和僵化,都是消极的。当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承受程度,采取一定的自我保护,但是在看待他人与自我的特性时要保持一颗平衡的心。

    既重视感性也重视理性,让爱情变得更美好

    爱情是一个生动的深刻的话题,具有多个侧面,它不是肤浅事物可以替代的。我们不能把表面的感官愉悦当作爱情,否则表面的愉悦反成为生命的毒药,也不能把简单的生存问题当作爱情。所以,尼采拒绝了妹妹安排给他见面的单纯可爱的年轻女孩子,也没有采纳性格老狯的音乐家瓦格纳要他找个有钱的女人的建议,他还是在寻找爱情本身。虽然尼采因承担了一个时代转型时期的精神重担而身体垮掉,英年早逝,但是他始终一丝不苟地追求爱情的精神使得他的思想没有颓唐和褪色。

    我们应该善于洞察爱情的方方面面,不简单,不低级,不极端,不违逆自己的本意,拿出真正的智慧,选择种子,播种发芽,用心培育,及时护养,使得其尽情生长和绽放,实现幸福人生。

    人们对这种长着角的动物并不陌生,因为它对你充满了吸引力。但是你没有看到它长久以来带给你的危险!对于你那古老的寓言来说,或许有一天它真的会成为“历史”。

    时刻警惕爱情所带来的危险

    爱情的变动性就是危险的所在。换句话说,爱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地变动的,很多人把这种变幻莫测看作是危险。对于感情来说,变化本身就意味着危险的可能,也意味着对生命本身的考验,意味着超越的契机。所以尼采说,古老的寓言,有一天会成为历史,但新的童话必将诞生。

    生命生生不息,对于爱的答案也寻求不止。尼采在爱的道路上,也是在不断寻求一个答案的。

    当第一次求婚失败后,他拒绝了朋友为他介绍另一个女子的建议,他回复朋友说:“我不要结婚,我厌恶束缚,不想介入文明的整个秩序中去。所以很难有女性能以自由的心灵来跟随我。近来我的眼前时时清晰地浮现出独身一辈子的希腊哲人们,他们才是我应该学习的典范。”

    当然此后尼采又多次投入感情的会合,但也在多次地予以反思和否定,总之他在不断地调整和寻求着自己的人生方向。他曾经在疾病缠身的后期,打算听从好友兼师长瓦格纳的劝告,决定找一个与他相配并且富有的女子结婚。他把这个征婚标准定义为“好而富”,准备在夏天把一些女子从各地召集到瑞士,挑选的原则中财产是一个重要因素,然后在秋天必须结婚。结果,这个过于目标实际的结婚计划给尼采的感受是,寻找一个自杀的场地,一个投水者试探哪里的水最深。所以这场功利的征婚计划只能以无果而终。结果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通过与不同的人的交往,获得不同的人生启示。

    跟人生的整个存在一样,爱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生的道路蜿蜒向前,爱情的道路也是如此。我们无论在寻求、思索;还是已经获得了爱情的伴侣,在精心培育和观察着这朵花蕾;或者是开始了共同的生活,共同面对着人生的起伏波折;爱情都像一道水流,或者是生长着的植物,在时时变化着的。河水奔流而去,注入浩瀚的大海,植物发芽开花凋落,再进行下一轮的循环,这才是爱情存在的真正的形式,“永恒”的实际含义。爱情充满变换不测,辛酸苦涩,甚至痛苦绝望,但,新的希望和欢欣总会再次诞生。

    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坦然地寻找、捕捉、面对爱情

    爱情是人生河流中的一朵最精彩的浪花,河流是奔涌朝前的,爱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坦然的心情去寻找爱情,爱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到来;以坦然的心情去捕捉爱情,爱情的就会留下美好的瞬间;以坦然的心情面对爱情,爱情就会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爱情的脉搏也只有在律动之中,才能与生命的律动相合拍。

    切忌将爱情的永恒理解为僵固不变

    尼采的心中强烈地向往爱情,但是在具体的相处当中,总是行为笨拙,不适应跟女性自如地相处,他把女性在恋爱中的不确定性看作是魔术、无聊的表现,表现出巨大的担忧,于是失去了很多获得佳偶的机会。他出于僵化的绝对性思想,又把内心的柔弱掩藏起来,发表激烈的言辞,表达对女性的憎恶,以及对女性智慧的诋毁和歪曲,结果事与愿违,这些过激言辞使得他不仅没有因此而博得格外的关注和青睐,而且孤独终身。

    尼采的笨拙,说到底是不适应变化性导致的。说到底,爱情是自然的产物,它的欢欣苦痛,酸甜苦辣都不能强求。

    随着生活的变化

    让我们敞开怀抱,接受生活的更新,爱情的更新。

    既然爱情本身具有律动的脉搏,我们就应该因循着这个律动,给它不断注入新的阳光和雨露。

    真实的吸引,彼此的理解,共同生活目标的基础,使得爱情得以萌生。愉悦的相处,有利的机缘促成姻缘的缔结,而在结合以后更为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彼此的给予,面对各个阶段的生活负担,理想的目标,所达成的默契,产生的矛盾,纷争和配合,都需要时时刻刻的调整。即使没有波折和负担干扰的生活,日子久了,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可能会出现平淡、消极的气息,我们应该以创造性的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爱情的变化,不管是变幻莫测、不可琢磨的危险和痛苦,还是平淡中的颓废和消沉,我们都应该既勇于承担,又善于更新。

    对于爱情的理解,男女是不同的,结果导致他们对于爱情的前提条件的理解也有差别,那个前提就是不应要求另一方的情感和观点跟自己完全相同。

    爱是接受不同,而不是接受相同

    尼采在《我何以如此聪明》中有这么一段话:“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存在着一种爱的延续。两个人在这种延续中就会将一种渴求转向另一种渴求,从而有了更高的共同目标,也就是在他们之上的伟大理想。可是,谁真正熟悉这种爱呢?又有谁经历过这种爱呢?它的正确名字是友情。”

    这段文字的意思与文章主导语略有不同。前一段是强调恋爱中男女双方的不同,但是,对于这种不同语调中又含有一定的抱怨,尼采抱怨女性缺乏对于他作为男性难以跟她们完全相同的体谅。

    而在第一段引文中,尼采提出爱情的超越境界,是双方具有一个共同的东西——理想。但是,语调中,尼采又怀疑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种超越的爱情,并且认为如果存在,那么这爱情实际上也就更近似于友情。

    是的,尼采向人们披露出一定的爱情的真相。他的人生就是在这与女性的不断纠葛、煎熬当中度过的。他热烈地渴望拥有一个爱情的伴侣,但又变得越来越言辞激烈地憎恶女性。

    早年,他的求婚信缺乏温柔的言辞,又限令答复的时间,遭到对方的婉言拒绝。他注意搜索女性的对象目标,但在具体的相处当中,不是因为缺乏爱情的真意而感受比自杀还难受,就是因为不善于与女性相处而与心仪的对象失之交臂。很可能在具体的相处之道当中,他不善于顾及对方与自己的差异性,个性生硬而突出而强劲,因此不受欢迎。

    在《偶像的黄昏》中,尼采还攻击了他的同时代的许多欧洲文艺家,如称G·艾略特为“道德小女子”、乔治·桑是“卖弄风情的多产的写作母牛”、卢梭是“在自然的污秽中的贱氓、躺在新时代门槛上的畸胎”、席勒是“萨金的道德喇叭手”、但丁是“在坟墓上作诗的鬣狗”、左拉是“散发恶臭的乐趣”、托马斯·卡莱尔是“一个假正经的大言不惭的家伙”……尼采对同行们的咒骂也是一种从他自己的观点出发发出的批评,但是也反映出他不能接受别人与自己的差异。

    爱情是伟大的,它对于人生既寻常又不可缺少。但是,如流行歌曲所说,相爱容易相处太难,爱情的得失很可能更是因为一些小事小节而形成的,而这些小事小节在某种意义上也最是人生的精妙和真义所在。善于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差异性,是一件说小也小、说大也大的事情。

    至于爱情的升华,需要在社会性方面要有一致的东西,那可能是共同的理想,也可能是相同的某个目标,等等。尼采追求和歌颂这样的爱情,但是也指出在人类的历史上这样的爱情还很罕见,至少现在看上去更近乎友情。他没有对此下全面的定论,但显然,就他自己的人生实践而言,他认为爱情是应该接受不同,但是他的下意识的做法却是只接受相同,而无法忍受女性的不同。

    爱情由何而生,差异还是相同?

    男女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爱情呢?

    爱情的感觉到底是基于差异还是相同而产生的?

    爱情的产生来自心理、生理、感官、社会、环境机缘等多种因素,差异还是相同不是导致爱情产生与否的关键所在。有时候,共同的经历、熟悉的事物会导致相互的吸引,有时候彼此的陌生和好奇反而会催生爱意,这些都不是爱情产生的决定因素。那个决定性因素更可被描述为双方之间一种作为人的更为基本的个别性的东西。

    但是,在相爱双方的相处之中,两人之间的相同还是不同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了。

    真正的爱情要善于接受差异

    相爱容易,相处太难,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当中,一般人们比较喜欢接受跟自己性格、习惯一致的同伴,但是,一个人倘若真正地爱他的伴侣,就要善于接受对方与自己不尽相同的习性,充分理解和体谅对方,采取适当的态度方式与之兼容并蓄。而往往是一些小事情小细节,最能体现出爱情的感人之处和超越性。

    尼采作为一个哲人是伟大的,但是在个人的生活和恋爱中,他只能接受对方跟自己一致,对方对自己有充分的谅解,跟自己的目标理想一致,并且将与自己携手在开辟人生道路的旅程中,这就使得在具体的交往接触层面,能达到他的要求的女性少之又少,以至于没有,包括个性独立叛逆、与尼采的理想最为接近的有着俄罗斯血统的女子露·冯·萨洛美,她也不可能把自己全部投放给尼采,而必须维持自己的世界。而如果不是一方把自身全部舍弃而完全投入对方,差异就要存在。尼采对他人的不同缺乏包容,而只要求被人来包容他,使得他难以获得匹配的伴侣。出身将军家庭的露·冯·萨洛美个性卓然独立,是尼采难得的可以交心的人物,但是尼采的妹妹却与之不合,可见人与人之间在差异性的问题上如果不是能够以礼相待,是很难真正地相处到一起的。

    毫无疑问,爱情,应该超越这种差异的局限。

    充分尊重对方的独特性,独立性。

    爱情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但也因此而更要讲究相处之道。恋爱的双方是各自独立的,谁也不是对方的附庸,所以当享受爱情的时候,不要忘记了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双方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空间。这样,爱情才可能在理性的滋养下更为健康和完美。

    爱是一切情感中最自私的情感,所以,当它受到伤害时,它是最不宽容的。

    宽容也是一种爱

    尼采指出,爱情是自私的代名词。尼采尊重爱情,也从不薄情寡义地去伤害别人,但是,他认为感情一旦受到伤害,是绝不可以宽容的。

    尼采的感情是激烈和强烈的,宽容违背了他的感情的纯度和烈度。就像法国大文豪雨果所说的那样,“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如果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导向善的,尼采则认为,“因爱之名,所行之事,凌驾于善恶之上。”

    事实上,尼采本人并没有做过伤害他人、需要他人宽容的事情。他除了表示不赞同瓦格纳、要脱离他以获得个人精神的独立,也没有过不宽容亲爱的人的事情发生,他的激烈言辞所表达的实际上是对爱情求而不得的怨恨。

    实际上,尼采也是最宽容的。他珍惜人生之中的美好的一切。对于人类历史中的一切不幸,他可以以最大的胸怀包容。他写道:“实际上,只要将人类的历史当成自己的历史去感受,就会触及到各种人物所经历的忧伤。那些身体欠安的病人,回忆青春的老者,被夺走恋人的有情人,被毁灭理想的殉道者,以及迟暮的英雄。这些都是一种新的情感色彩。”这就是尼采心中的爱和宽容。

    说到不宽容,尼采的一生中唯独对一个爱过的人采取了不宽容,那就是曾被他当作父亲般爱戴过的音乐家瓦格纳。尼采热爱音乐,喜爱舒曼、贝多芬等音乐家的作品,并受到影响。在早年,尼采本来对瓦格纳有怀疑,但遇到其本人后,尼采还是被年长于自己的瓦格纳的魔力所打动,把他当作师长、父亲和志同道合者而忠诚地追随其后,但是,尼采追求的是纯洁的灵魂和对德意志民族历史遗传本性的超越,而瓦格纳生性老狯,注重利欲,音乐作品宛如电影音乐一样富有戏剧性的魔力,迷倒无数大众,包括许多多情的女性,尼采最终感到自己并不能与其真的契合,并且认为瓦格纳有碍自己独自寻找和开辟新的精神道路,于是与其宣布决裂。而瓦格纳对尼采表示理解并采取宽厚友爱的态度。

    然而尼采并不是要超越人间的生命情感的人。在瓦格纳去世之后,他关爱地问候了他的遗孀,并在写给他们共同的朋友音乐家加斯特的信中提到瓦格纳时写道:“与一个最敬爱的人对立六年之久是多么不容易。我反对的是衰老的瓦格纳,至于真正的瓦格纳,在某种程度上我还会是他的继承人。”

    人的思想和精神是独立的,并不效忠于真理之外的任何一个偶像、父兄师长,但是,人的情感又是永恒和有温度的,这就是尼采的完全面貌。

    对于心爱的人,尼采从来都是坦率地敞开心扉的,事实上这体现出一种最大的宽容。但是,他本人在生活中,并没有像他的思想学说那样吸引到爱侣,可见生活不是简单的理论,具有更多的因素和更细微的侧面组成。

    爱情不会没有瑕疵,爱情时时需要宽容。

    相爱的人之间不会永远都是一帆风顺或者风平浪静,相反,越是相爱的人之间往往越会产生矛盾、龃龉、冲突,一旦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宽容就是一种必备的品质,否则,爱得越深,爱情就越容易被不宽容所扼杀。

    尼采不是一个不宽容的人,但对于很多与他相遇相知过的人来说,他恰因为过于理想化、高亢而完美,而叫人难以与之产生矛盾也难以发生亲近,于是女士们对他敬而远之婉言谢绝,叫他连宽容一下别人的机会都没有。

    可见,对于世俗中人,恋人之间产生不理解、龃龉甚至短暂的小小的背叛都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宽容或者说对宽容精神的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宽容是一种智慧和艺术。可以说,爱情虽然是非比寻常的感情,但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处,人是容易犯过错的动物,没有宽容就无法相处,事实上可以说,没有宽容就没有现实当中的爱情。

    宽容不是没有原则的忍让和纵容。

    宽容是建立在对双方充分尊重,对双方的差异性都予以正视的基础之上的。

    宽容不是没有原则的忍让和纵容。宽容代表的是,双方已经达成了对问题的一致认识,一方承认自己有过错,伤害了对方,而另一方能够面对受到的伤害,吞咽下创痛,放弃报复或决裂,真心原谅对方,给予他们之间的爱情重新开始的机会。

    让宽容成为一种激励和提示。

    一旦一方给予了对方真正的宽容,另一方会感激不尽,更加珍惜彼此的情谊并加以回报。能够在双方内部自我调节、抚平矛盾、解除危机、走出困惑的爱情,实际上是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和境界的更美好的爱情。

    美好的感情和情操的投入,必然会使得爱情进入更成熟、深沉、经历了洗礼的境界,宽容将成为一种提示和激励,带领相爱的双方从此迈入新的人生境界。

    我向你们陈述精神的三种变迁: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化为狮子,狮子怎样终于变为婴孩。

    爱带给人最珍贵的礼物,是成长

    尼采为什么这样描述精神的成长历程呢?他认为,骆驼是担负艰难重担的坚韧精神的象征,它负重向沙漠奔去。但是在寂寞的旷野,它要发生第二种转变:精神要在此变为狮子,他要夺取自由,成为他的旷野之主。但是,婴孩又能为狮子之所不能为,婴孩乃天真,遗忘,一种新兴与游戏,一个自转的圆轮,一个发端的运动和神圣的肯定。婴孩比喻着生命世界的轮回,新的创造的化身,猛悍的狮子必须化为婴孩。

    人在经历了艰难沉重的童年的成长之后,要获得独立自主的主体性和自由精神,然后,人要进入到一个创造性的新的自我,实现一个成长的循环。

    尼采的这个关于精神的成长的表述既可谓抽象,也可谓具体。那么,尼采本人的具体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呢?

    他于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一个德意志的世代牧师之家。他的父亲曾经是德意志宫廷里公主的老师,后要求到偏远的乡村去传教、教书,过身心安逸的生活。尼采出生在乡村,可是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没过几天他的弟弟也死去了。此变故对他的家庭影响很大,母亲带着尼采和妹妹搬到他的外祖母所在的镇上去生活。童年的尼采生活在家庭的女性成员中间,除了母亲和妹妹,两个姑姑终生未嫁,也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尼采除了在母亲和姑姑的关爱中长大,终生也得到了妹妹的关心和照顾。而他的精神成长财富,是从亡父和波兰伯爵祖先那里得到的激励。

    他说:“我酷似我的父亲,而且简直就像他那过早谢世生命的延续。”尼采称他的波兰贵族祖先因为支持新教、反对天主教而遭到驱逐,流亡三年后来到德意志定居。尼采认为自己从祖先那里继承来了高贵的血统,并且得到了祖先的庇护。

    成长离不开爱。童年丧父的尼采又把音乐家瓦格纳当作父亲和人生的导师,他说:“我思索再三,假如没有瓦格纳的音乐,我也许熬不过我的青年时代。因为以前我命中注定就是德国人了。假如一个人想逃脱忍受不了的压力,那他就离不开大大麻。瓦格纳就是专门用来对付一切德国东西的大麻。”这里面虽然具有文化肌理的复杂问题,但从中也可见各种各样的关爱对于成长是多么重要。瓦格纳作为尼采的长辈,始终还是关心尼采的。

    尼采的思想和灵魂一直在成长,人生始终在向前寻求。他的成长来自于爱,与爱息息相关,同时,成年以后的他也对于亲友乃至人类充满真挚的爱,并热烈地期盼获得真诚的爱情的幸福。但他始终无法完成他所希望的成人生活的典礼——结婚。他本人决定抛弃民众导师的虚幻的角色,转为一个倾听者,他希望过上拥有一个既两情相悦又志同道合的伴侣的生活,他敞开心扉,追求真正的爱情,拒绝姑息,但是一直未能如愿,但是对爱的向往始终伴随在他的人生道路之上,成为他的思想学说不断缔结果实的原动力。

    真正的爱,是成长的必要养料

    成长是自然而然、快乐轻松的,但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一件艰难的事情。人的成长离不开养育,由于人已经不是简单的生理动物,而以社会属性为根本属性,所以最重要的养育是关爱,是良好的教育。真正的爱,是成长的必要的养料,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启迪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完善。

    对于人生各个阶段的成长,成年人的成长,他人的爱都是至关重要的。爱使人生得到充实,使精神得以升华,成为生命的源泉和动力。

    一个没有得到爱的人,其成长将是艰难的,但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超越来克服;而一个不懂得去给予爱、哪怕对自己的亲人爱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爱的人,他就更难以获得健全的人格成长的机会,成为一个内在发育不良的残疾人。

    真正的爱,不是溺爱,不是狎邪

    真正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健康的爱,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事情,为其忧喜。

    纵容的溺爱不会促使人成长。伴侣间的狎邪的情爱也难以承担共同生活的重担。

    人生唯有成长能够步入新的境界,使得生命随着时间的迁移得以焕发、超越和更新,只有真正的爱有助于人实现宝贵的成长。

    爱带给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是成长

    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真正的爱,而最大的关心莫过于对对方成长、进步问题的关心。

    对成长阶段的人,对他的爱,助佑其蓬勃向上,日日更新。其实,处于人生任何阶段的人,只要获得了真正的爱,都可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新生,从原来的低谷和僵局中走出来,从日积月累的沉闷乏味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实现另一种意味的成长。即使老年人,也需要生命的成长,需要真心的关爱。

    获得他人的爱固然重要,但只有当一个人懂得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的成长,才能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一天早上,他与朝霞一同起身,走到日光的前面,向着太阳说:“你这伟大的星球,假如不是因为受你照耀之物,你的幸福又在哪里?”

    我餍足了智慧,如采取了过多的蜜的蜜蜂,我需要向我伸出的求索之手。

    爱自己,然后再爱这个世界

    尼采爱自己吗?尼采追求生命的昂扬精神,超越意志,没有比尼采更高调地爱自己的人了,他描述了自己高贵的出身,怜惜自己早年丧父的不幸,时时顾恋自己抱病的身体。尼采是一个如此多愁善感、自我怜惜的人,因此才能够如此细腻地体恤他人,尤其是最难察觉的精神和灵魂的疾苦。

    尼采喜欢独处,一个人在孤独中漫步。据说童年时,一天天下起大雨,正赶上学校放学,孩子们像一群惊慌的小鸟一样都呼啦一下子跑散了。只有弗里德里希·尼采在雨中一如既往地走着。当妈妈叫喊他,“尼采,赶快跑过来呀!”他却保持了原有的脚步说,“学校有规定,放学离校时不能乱跑,应该斯斯文文地走回家去。”

    他是一个如此沉湎于自我世界的人。又是一个如此忠诚于人类之间的精神之交的人。他爱自己,体现为对自我超越性的追求,他爱他人,体现为要把自己的能量和热度奉献给他人。

    真正的爱,必将自我与他人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从爱自己出发,一个人必将爱世界,爱他人。如果我们这样说,爱自己的人注定是自私的,当他的个人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又怎么可能去爱别人呢?

    事实上,真正懂得爱自己的人,反而懂得生命的意义,超越狭隘的自我保守意识,迈过人性卑劣的陷阱,超越庸俗的自私自利的境界。他从扩大和完成自己的生命意义出发,必将做出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对社会有益的贡献。而一个人倘若不懂得爱自己,必定是个灵魂残缺的人,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指望他真的具有爱人之心,即使有这份心,恐怕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说不定还会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情。

    不做违心的、勉强的事情。

    人应该先学会爱自己。

    爱自己,不是自私自利,撒娇耍赖,而是懂得生命的可贵,自己的身世的意味,未来的方向、理想和前程。这些开蒙和领悟,是人作为人得以成长起来的根本。

    从蒙昧的孩童时代起,人的心中开始逐渐注入领悟的光明,开始逐渐懂得珍惜人生的各个阶段,完成各个阶段该做好的事情。当我们还幼稚之时,不应该盲目屈从,不懂得保护自己,遭受损害;当我们长大,更要懂得洁身自好,远离恶人恶事,因势利导,给自己创造最好的提升条件。而当我们成长为一个人格成熟、羽翼丰满的人,才有可能利用自己心中的领悟和光明,去爱别人。

    倘若不懂得自爱,使自己遭受或陷入伤害,造成心灵的扭曲,那恐怕也很难给予他人以爱。而真正的伤害实际上只能来自自己,如果自己足够自爱,是不会轻易遭受外界的伤害的。

    爱自己

    真正的懂得爱自己,是为自己寻求真正幸福的感觉。这不是贪婪地占有财富所能得到的,不是沽名钓誉所能得到的,不是钻营排挤、巧取豪夺、邀功显贵所能获取的。

    爱自己,意在对更高层次的生命境界的不懈追求,当一个人采得了足够的真理之蜜,必然想给予他人分享。

    寻得爱情的阳光,友谊的雨露

    友谊和爱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如果真的爱自己,就必然希望自己获得友情的温暖,爱情光辉的照耀。

    而要获得他人的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能够给予他人以爱。

    友情和爱,将个人修炼的能量之光投注给他人,投入对社会的关爱,从而赢得更大的尊重和关爱,实现爱的良性循环。

    尼采给予了人类以哲学的光辉,智慧的蜂蜜,而他希望从外界获得的是爱情,但是他却终身没有如愿,直到疾病缠身而英年早逝。这是为什么呢?尼采既然给予的是全人类,就应该从社会上获得他的回报。以他的生活习性,他不会给予直接的生活伴侣什么,那么他为什么又一定要从一个私人伴侣的身上获得最高的回报渴望呢?

    爱自己,才能爱他人,反过来,爱他人也才能爱自己,所以,尼采对太阳说:伟大的星球啊,倘若没有你所照耀的事物,你的幸福又从何体现呢?这样看来,一个爱自己的人,必然是要去爱他人的。

    可以预言,我不久就要向人类提出比以往更为严峻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说明我是什么人。我的使命的恢弘与同时代人的渺小形成对比。

    爱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动力

    尼采心中真正的挚爱,是写作,是为时代提出新的精神,再造新的人类。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爱,尼采认为爱是人们的潜意识需求,这样的需求不是通过努力得来的,而是彼此自然产生的。如果刻意地去表现爱,那将成为虚伪。

    尼采要摆脱“命运的轮回”,提出“超人”学说。爱的最高境界,终究是诞生出理想、叫我们为之奋斗终生的爱。尼采要为德国乃至现代的人类开拓新的精神空间,以此志向克服个人生活的失意。

    即使在求婚遭到萨洛美的拒绝,又与萨洛美决裂之后,尼采也并没有消沉,他继续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写作当中。

    在经历了痛苦、羞辱、懊悔、愤怒的种种折磨之后,尼采需要摆脱这一切。而能够帮助他做到的,就是让自己沉浸于纯精神世界的遨游和寻求之中。这时,他又开始体验到一种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的涌起。这种状态下,一部部重要的作品诞生了。

    在健康处于不佳的状态下,思想的激情却一再踊跃。在孤独的为了调整健康而做的漫步当中,《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产生了,一个超人的形象呈现于尼采的笔下。他在思索和写作中感到了极大的快慰。

    无论爱自己,还是爱他人,爱,最后都会进一步扩大为宽广的爱,推助我们去完成事业。

    爱,尽管艰难,但不是决不能熄灭,因为,熄灭了爱,生命的光辉也就熄灭了。

    爱,与理想息息相关

    理想,是人们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付出艰辛的行动力。但是,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懒惰,或者习惯了为懒惰找理由。这时,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催促我们的行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努力。

    那么,爱,就是人生的动力。爱的境界可以狭隘也可以宽广。爱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也最终必然跟理想息息相关。当你觉得要有完美的人生才能抓住爱的时候,你就会努力去实现你那所谓的完美人生的目标。也就是你的理想。所以,爱使跟理想息息相关的。而理想是可以让你的爱变得更加宽广的。

    重视事业,爱会更自如

    要想爱变得更加宽广,我们就应该接受更多的东西,不受其他事情的影响。在平常生活中,人们的内在总把爱看得很狭隘,于是爱情给他带来了苦痛,但是,无论是爱情的欢乐还是苦痛,都应该成为事业前进的动力。当你把事业看的更加重要的时候,爱会变得更自如。比如,当你每天都在想着如何去建设一个完美的爱情的时候,你就会刻意地跟对方形式上地交流,希望爱可以多一点进步,但是往往会让对方觉得不自如。这就是你把全部经历都放在了爱上面。爱是宽广的,它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还会有你的事业、生活,这些都是爱的组成部分。且会更加真情地流露出来。

    不把爱当成一项负担

    以最宽广的爱,去从事你想做的事吧。爱是动力,不是阻碍。其实很多人把爱当作一种负担,认为有爱了,就应该对爱负责,其实那只是人们对爱的一种逃避而已,之所以逃避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得到爱,没有正确地认识爱。其实,爱使相互的,是不刻意的,真实地存在内心,这样就会有爱出现。

    所以,当你们顺其自然地把对方存在心里的时候,你的内心活动将引发出你的各种关于爱德行为。你会因为帮助对方变成一种享受,于是负担的感觉便没有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