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幸福哲学-前言 幸福的真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一个在当时备受孤独折磨的人,一百年后,他成了人类的偶像。一家家关于尼采的哲学研究机构纷纷成立,一本本关于尼采的哲学研究书籍竞相出版,而尼采的人生故事也一次次地被人整理成稿件,而且还拍成了电影。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出生于1844年,于1900年去世,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没能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了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的一生是孤独的,终生未娶,伴随着病痛的折磨,但他顽强地活着。当人们都在为他的人生感到惋惜的时候,他竟然说自己是快乐的,这让当时的人们无不对尼采做出种种负面的评价——疯狂、自大、颠倒是非,等等。当时尼采已经无法跟社会对话,以至于连他在大学的教学工作都不想做了,因为所有人都在反对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上帝已死》这本书出来之后,他受到的指责更是达到了高潮。

    而尼采之所以说自己是最快乐的人,是因为他几乎把所有的哲学秘密都揭露了,他一次次地在这些拨开乌云的快感中感受到了快乐。

    试想,尼采长期病痛、一生未娶、生活贫困、生命结束前的十年还疯了,居于这样的状态,为何尼采认为他自己是快乐的呢?他的著作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呢?作为奢求快乐的我们来说,我们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尼采的哲学,因为将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尼采,一个以其超人和权力意志学说冠绝人类现代精神领域的德国哲学家,一道人类现代夜空当中的精神闪电,一个不幸的疯子,终身未婚的单身绅士,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他,吸取他的哲思呢?

    鲁迅先生曾经轻微地讽刺尼采把自己比作太阳,可以发光,照亮他人。然而,鲁迅先生本身深受欧洲撒旦诗派和德国唯心哲学的影响,而且,鲁迅也误解了尼采,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的这段话,带有双声道,他说太阳的时候,也在说自己。对太阳而言,“我”是光明的承受者;而“我”本人,又是一个面对芸芸众生的光明的传播者。“我”从太阳那里挹取丰余,就像采了过多蜜的蜜蜂,已经餍足了,“我”需要向“我”升出求助之手——就像太阳通过给予我光明,而得到自身的满足。

    这就是精神上的施与受的关系。

    所以,尼采并非鲁迅所误以为的狂妄,而是一个在精神源泉的吸取、缔造、疏导和给予上,条理分明合理的哲人。他的患病、疯癫……说明了人类幸福的真理——卓然要求生命最昂扬和难以达到的幸福,这也给予后人以宝贵的提醒和启示。

    这是一本有关尼采哲学的书,更是一本探寻幸福和快乐的书。在积极探索尼采的哲学观点的同时也附上尼采的生平故事,结合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特点,告诉大家如何去找寻快乐,获取属于自己的终极幸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