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地球未解之谜-人类文明未解之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类制造技术之谜

    早在1846年,英国的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在向“英国科学进步学会”冶提供的一份报告中说,在英国北部的“卡因古抵冶”石场的花岗岩内发现了一枚钉子。据鉴定,这块花岗岩石最少有6000万年的历史了。

    1891年6月9日,据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莫利逊维尔市一个名叫卡尔普的女人,在铲煤往灶里送时,居然在一块分成两半的煤块中发现了一条金链。卡尔普太太起初以为金链条是什么人无意中掉进煤中的。然而,她很快发现这种想法不对,因为这条金链原本是裹在一块完整的煤块中间的,煤块裂开后,里面的那条金链才露了出来。而这些媒是石炭期形成的,也就是说,在数百万年之前。

    1967年4月10日,世界各国的许多报纸都报道了一条有趣的新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古尔曼的“洛奇冶矿山地下的400英尺(约122米)的银脉矿中,发现了人类的遗骸。与人骨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个4英寸(约0.1米)锤炼得极好的铜箭头。然而根据地质年代标准,这处地层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数百万年前人类就已进化得如此完善,并且就懂得炼铜、炼铁、炼金并有了精致的制作工艺了吗?

    无独有偶,1951年6月出版的《美国科学》上,也有这样一段报道:人们在15英尺(约4.5米)深的地下炸岩石时,发现了一个嵌在岩石中的金属花瓶。花瓶是锌或含有相当数量的银合金做的。瓶身上有用银镶嵌的花束、人物和花环,做工非常精细。无论是地质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无法说出这个花瓶的来历。但从地质年代标准来说这一地层亦有数百万年的历史!这可真是不可思议啊!

    1972年9月25日,法国一家工厂惊奇地发现,从非洲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进口的铀,早已被人用过,一般铀矿中的铀(235)含量都在0.7%以上,而这批矿石的含铀量还不到0.3%。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格兰.T.西伯格指出,只有在极精确的条件下,裂变中的铀235才能烧掉,必须有极纯净的水,而这种极纯净的水,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一批专家到矿区进行考察,不久奥克洛铀矿又爆出了一条震惊全世界的新闻: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冶。这个“核反应堆冶相当完整,由6个区域组成,大约使用了500吨铀矿石,输出功率很低,估计为100千瓦。

    据地质学家考证奥克洛铀矿的成矿年代大约是20亿年前,而成矿后不久,“核反应堆冶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是谁在很久之前,设计出如此杰出的高科技产物,并能用于实践呢?

    此外,1976年在苏联瓦什卡河岸上,又发现了一块拳头大的闪着白光的怪石。经分析:这是一块稀有金属的合金,其中锡占67.2%,镧占10.9%,钕占8.7%,还有铁、镁、铀、钼,但没有铀的衰变物。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块人造合金,时间不超过10万年,地球上没有类似的天然物。它很可能是用只有几百个原子的微小粉末做原料,在几十万个大气压下冷聚而成。对这样小的物质,加如此高压,其设备和手段,即使是在我们现代文明社会里也无法达到。那么究竟是谁,又是用什么方法制造了这块合金呢?

    众所周知,美国为督促日本投降,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原子弹,标志着人类步入了核技术时代。那两次巨大爆炸的场面和惨烈的后果仍在人们的脑海回旋。

    可是,当人们了解到核爆炸的全过程,再去翻读历史的时候,不禁瞠目结舌。《圣经·创世纪》第十九章里关于索多玛城和峨摩拉的灾难描述竟与核爆炸如此相似!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对于恒河上游两次战争的描述则更为详尽!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先看看《圣经·创世纪》是怎么描述的——

    傍晚时分,有两个天使来到索多玛城,当时罗得正在城门旁等着两位“天使冶的降临。“天使冶告诉罗得:必须带着妻子、儿女以及女婿与媳妇离开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很快就要被毁掉……天使又警告他们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以在平原上站住,要往山上跑,免得你被剿灭……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罗得的妻子没有听从天使关于“不可回头看冶的警告。蓦然转身,于是看见了想必是今天的“原子太阳冶一类的强烈光辐射,便猝然倒地死去,倒地时化成了一根盐柱。

    前苏联科学院的米盖尔·埃格列斯博士这样解释:“这个传奇是告诉人们要远离将要发生爆炸的区域,不要暴露在旷野里,不要观看爆炸的情形,否则就会像罗得的妻子那样双目失明而死亡。冶他特别指出,《圣经·创世纪》里关于索多玛、峨摩拉受到大灾难的描述,如“火焰与硫黄如雨般降下冶一类,是热核反应的最佳写照。要是广岛的居民文明程度较浅,他们也会用同样的笔法来记述该城的毁灭的。燃烧着的硫黄发出高热,一经附着,便会将其熔化等。不少科学家都认同埃格列斯对于索多玛、峨摩拉两城大灾难原因的解释。1973年,意大利地质学家柯罗西英说:“因为该地盛产岩盐,爆炸的结果,将岩盐细粉盖在罗得妻子的尸体上,看起来就像一根盐柱似的。冶目前,考古学家在约旦河流域的两城遗址,发现了远古岩石熔化形成的碎屑,怀疑它就是核爆炸的遗物。

    让我们再从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描绘中去体验一下吧——第一次大战为科拉瓦人与潘达瓦人之间的战争:“英勇的阿特瓦坦,在维马纳里,发射了阿格尼亚武器。它喷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潘达瓦人的上空黑了下来,接着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沙石不断从空中打来。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喷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大片的地段内,动物倒毙,河流沸腾,鱼虾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敌兵被烧死,如同焚焦的树干。

    《摩诃婆罗多》关于第二次战争的描述更是惨绝人寰:“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马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火箭,这火箭具有整个宇宙力,赤热的烟火柱。其亮度犹如一万个太阳滚滚升上太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得无可辨认,毛发、指甲尽皆脱落,陶瓷器碎裂,盘旋的鸟儿在空中就被烧死,食物被污染,再也不能食用……

    《摩诃婆罗多》成书于纪元后几百年,以前属口头流传,但其记载的史实要早2000年以上,说那时就会有现代文明的高科技产物原子弹一类,许多专家都不屑一顾。

    但有心人却在史前大战描述地的遗址上发现了大量佐证。考古工作者在恒河上游发现众多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里,有许多岩石大块大块粘连在一起,表面呈凸凹不平的形状。由物理学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原子弹爆炸,才有此能量,其他森林大火,火山喷发均远达不到这个程度。在德肯原始森林里,至今有的废墟依然保留着被晶化的城墙,光滑得像玻璃,不仅建筑物被晶化,连其内的石制品也被晶化了,而这正是原子弹爆炸中心的典型特征。

    另外,苏联物理学家A.戈尔波夫在恒河上游发现了一具远古的人体残骸。据测算,它上面所存的放射性物质比同时期正常情况高出50倍以上。这副人体残骸是否是《摩诃婆罗多》两次大战中的遇难者或受辐射者呢?我们不得而知。

    人们还注意到,古代印度人曾使用过两个时间度量单位:卡尔帕,约42亿3200万年,卡希达,约等于3亿/秒。核物理学家知道:卡尔帕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半寿命,如铀238的一半寿命为45亿1000万年;卡希达是同位素介子的半寿命单位,如K介子的半寿命1/1000000秒。

    于是,近似荒唐,却很合理的解释出现了:古代人,特别是古印度人已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三四千年以前在恒河上游发生的两次大战,就是核大战!

    当然,真正地揭开远古人类留下的谜,仍需要努力去发现新的证据。

    狮身人面像之谜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之谜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这并不是斯芬克斯留给人们的唯一难题。

    是否真的如颇受争议的地质学证据所暗示的那样,狮身人面像的历史比金字塔早几千年?如果是的话,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雕成于石器时代末期!

    而在当时,用泥土垒成的房屋曾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

    对于狮身人面像,埃及学研究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狮身人面像是在古埃及君主海夫拉统治期间(公元前2520~前2494年)从岩床上雕凿出来的,作为这位法老对自己的供奉。然而在1979年出版的《天空中的大蛇》一书中,业余考古学家、埃及导游约翰·安东尼·韦斯特提出,狮身人面像的年龄要比金字塔大得多——而且它所受的严重侵蚀并非是由风沙而是由雨水引起的。

    因此,狮身人面像的雕凿年代肯定要比金字塔早上几千年。当时,埃及的气候还是十分湿润的。

    由于是导游兼半个考古学家,韦斯特拿不出科学的证据,他所提出的“狮身人面像早于金字塔冶的理论起先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直到1990年,韦斯特求助于受过专门训练的地质学家、波士顿大学教授罗伯特·肖赫,才得以证实。罗伯特·肖赫在狮身人面像上发现了岩石裂缝,这些裂缝显示有流水或雨水冲刷的痕迹。

    他由此断定,狮身人面像的前部和侧面的雕凿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前7000年。不过,并没有人对狮身人面像后来被重新雕凿成君主图腾表示异议。

    但如果罗伯特·肖赫是对的话,这就意味着在更为遥远的古代,人们曾经雕凿过一个较为粗陋、但仍然是相当壮观的狮身人面像原型。

    埃及学学者把狮身人面像的风化归咎于尼罗河洪水泛滥带来的潮湿泥沙,或者是在岩石上凝结的晨露。露水使天然盐分膨胀,从而导致岩层剥落。

    有关狮身人面像年龄的地质学争论持续了许多年,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为此打成了平手,谁也拿不出足以压倒对方的强有力证据。但是,由此将一个历史谜题更加突出地推到了人们面前,这个谜题就是:如果狮身人面像真的比金字塔早出现几千年,那么那个时代的文明踪迹又在哪里呢?

    众所周知:距今1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被认为是可考历史中确实存在的地球人。而化石证据则告诉人们,人类的祖先最早出现于300万年前,这一巨大的时间差异几乎让人难以置信。然而,更令人疑惑的是:在距今5亿多年前的地层里,科学家竟发现有人的脚印。这些发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而他们却是有据可考的。

    1978年的一天,在美国犹他州西部的羚羊镇,一位科学家正聚精会神地四处采集岩石。他就是美国哈奎尔兹公司的科学家W.J.曼斯特。当曼斯特割开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寒武红地层时,地层里豁然显露出一个清晰可辨的人类脚印来。这个发现曼斯特又惊又喜,他立即拿出工具对脚印进行测量。这是一只长25厘米,脚趾部分宽约8厘米,脚后跟部分宽约7厘米,脚后跟部分下凹1.5厘米的人类脚印。在这只脚印底下,曼斯特发现了被踩踏的三叶虫的痕迹。

    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家比特先生在同一地点也发现过两个凉鞋脚印,而且也踩在三叶虫化石标本上。

    不久后的7月20日,地质学家伯狄克又在同一地区发现了一块泥岩,上面留有一个小孩的赤脚脚印,5个脚趾隐约可见。

    6年之后,即1984年,在英国冬米亚湖附近距今5.4亿年的奥陶红地层里,科学家也发现了一个如浮雕一样的脚印。

    1987年,在美国圣路易斯距今2.3亿年的地层里,科学家们再次发现一个裸足脚印。这只长约45厘米的“大脚冶,五个脚趾和脚弓都异常清晰。

    此后,在美国,一些形同于现今人类、出现时间却遥远得让人难以想象的类似现代人类脚印频频出现。例如在美国的内华达州的蛋白石矿山,科学家在蛋白石的原石里发现了超小型的脚印,长约3.8厘米,小于人类婴儿的脚。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帕卡斯巴库近郊,科学家发现了一只长约36厘米的完整足迹。在美国堪萨斯州巴克斯塔矿区的矿岩中,则发现了长约90厘米的巨型脚印。

    经鉴定,这些大大小小的脚印中,时间最近的也是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的。而且,科学家们排除了人工伪造的可能。

    就人类已有的知识来考查,这些脚印是由人的脚踏出来的。然而,人类的祖先出现在地球上,只是数百万年前的事。在数亿年前,人类尚未出现,更没有出现过与人类足迹相似的大型动物。

    随着愈来愈多的太古地层中的人类脚印被发现,人们议论纷纷。大家知道,5亿年前没有人类,也没有猴子、熊等与人类类似的动物,当然也没有鞋子,何况是凉鞋!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在5亿年前的地球上行走?

    有人固执地认为:这是人为的恶作剧,没有研究的价值。但是,这些脚印大都被鉴定是存在于三叶虫生存的年代,倘若是人为塑造,他们是怎样将雕刻好的脚印刻在岩石上,然后再埋入地层深部呢?这不仅需要大量费用,更不可能无人知晓地不留下任何伪造痕迹。

    在达尔文发表《进化论》之后,我们已经深信现有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由此发现最早的人类祖先化石大约距今300万年。

    而地质学家根据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的地球岩石,基本上确定地球诞生于45亿年前。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有趣的计算,即我们把地球以及人类的全部历史压缩到1年之中,这一年的每一秒钟约等于地球历史的140年。那么现有人类最早的祖先诞生于这1年中的最后一天,即第365天的18时30分左右。现有人类有文字的历史出现于最后一天的最后1分钟,即23时59分30秒前后。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的现代文明距离现在还不到2秒钟。

    毋庸置疑,这个计算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现有人类历史的短暂和渺小。难道在现在人类诞生以前的364天18个小时内,或者说是在44.97亿年漫长地质年代里,地球上的高等智能生物真是一片空白吗?会不会在我们以前曾经有过类似人类的高等智能生物出现呢?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于是,有人提出了地球文明循环说。

    生物学家推论在地球诞生以来的45亿年中,地球生物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经历了5次大灭绝,时间大约是5亿年前,3.5亿年前,2.3亿年前,1.8亿年前,6500万年前。

    有人认为,在20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过高度文明的生物。然而,全球性大毁灭以及亿万年的自然变迁,抹掉了一切痕迹。我们现在迷惑不解的许多遗址、遗物,只不过是有幸保存下来的高度文明的残留物而已。即使是一度文明,也难逃几经毁灭性的劫难,当代人类也只是那些幸存者的后裔而已。

    一般认为,上一次文明是在公元前1万年前至12000年前断开的。林林总总的考古遗迹,特别是被发现的海洋中的建筑群即是一批活的见证。

    1977年,雷内诺尔伯根在纽约出版了《失落种族的秘密》。他说:“正统的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有一个一致的观点:即人类文明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从低级到高级。这种说法现在正受到挑战,我们应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探索人类的文明史了。

    到底有没有史前文明存在?如果有,怎样论定这一度或几度文明的存在?

    如果没有,怎样解释这超越时代的史前遗址、遗物呢?结论大概只有两个:

    在大约数亿年前,地球已经有用双足直立行走、类似人类的大型或巨型生物;或者,他们是来访地球的外星人。总之,在这一点上,正统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同新锐的天文学家正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我们等待着这一场论战的结局。

    6000年前出现的现代化城市之谜

    如果说,在人类历史上的史前时期,从公元纪年开始再上溯4000年,人类已经有了颇具规模的城市,甚至有了政府机关,对此你作何感想?我们要说,这是真的!在2000年上半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的考古学家在叙利亚发现了一座距今6000年的城市遗址。这一惊人发现意味着城市和文明的起源远远早于当今人们所作的估计。

    美国考古学家们在叙利亚东北部特勒·哈姆卡尔镇的一大片丘陵地下面挖掘出这座古城的城墙,城墙和其他出土的文物显示,这座城市在6000年前已经有了政府。考古学家们说,在此以前,考古学家们发现的最早城市是坐落在两河流域(今伊拉克)的苏玛莱,距今有4000年的历史。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的构思可能比苏玛莱人建城思想要成熟得多。因此,对人类文明起源历史应重新估计。

    一位名叫基尔·赛汀的著名考古学家说,通常考古学家们认为两河流域以南的国家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地区,文明从这里向不发达地区传播。2000年夏季,考古学家们继续在特勒·哈姆卡尔镇挖掘,发现了宫殿和庙宇等,这些建筑的存在将会证实人们尚不了解的古老文明。

    叙利亚是一个文明古国,全国各地都有古代文明的遗迹。乌加里特古城是叙利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座公元前1400年由腓尼基人建立的古都坐落在叙利亚北部拉塔基亚港附近的沙姆拉角村。1929年考古学家开始挖掘,至今挖掘工作尚未完成。许多出土文物陈列在大马士革博物馆和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中,其中有一个几厘米长、刻有30个字母的陶片是世界上最为珍贵、最早的楔形文字。乌加里特遗址分为五层,每层为一座城市,代表一个时代。乌加里特古城在最上层,城区划分几个区域,街道纵横交错。民居用石块修筑,每一座民居有几个房间和一个庭院,并有水井和浴池。

    新世纪之交,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考古学家源源不断来到叙利亚。在这片蕴藏着古老文明的土地上,考察人类文明的起源。在特勒·哈姆卡尔镇地下发现的这座古城,将推翻现有的人类文明起源年代,重新编写世界历史。

    谜诺亚方舟之谜

    根据《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看到人类越来越放纵不羁和不思进取,而且犯下了许多不能容忍的罪行,于是,上帝想以一场特大的洪水来毁灭人类,重新创造一个新世界。当时,有个叫诺亚的人,勤劳正直,心地善良,上帝对他说:“念你善良淳朴,与众不同,所以我决定帮助你和你妻子、你儿子、你儿媳。你要用木材造一个大方舟,带上各种动物,每种雌雄各7只,躲进方舟,然后会连下40天倾盆大雨。

    这个方舟,诺亚花了很长时间才制好,方舟长125米,宽225米,高16米,共三层,相当于现代15000吨级的船。方舟制成后,诺亚及其家人和一些动物就乘上了船。不久,天上果然下起了大雨。大雨持续下了40天,地上的一切都被水冲走了,水势不断上涨,洪水逐渐淹没了高山的山顶,方舟在一片汪洋之中漂到了阿美尼亚的艾亚特拉山顶。诺亚首先放出鸽子,看洪水后的世界怎样了,第一次,鸽子飞回来了,因为洪水还没有消退,鸽子无处停留;第二次,鸽子飞回来时,嘴里含着橄榄枝嫩芽,表明洪水已退,树上长出了新芽;第三次把鸽子放出去后,鸽子再也没有回来。诺亚一家及所带动物便从方舟出来,重新改造洪灾劫后的世界,后人为了纪念劫后新生,便把鸽子和橄榄枝视为和平的标志,而诺亚所造的那艘方舟,便永远地停留在了5000多米的艾亚特拉山上。

    “诺亚方舟冶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6000年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在为有无诺亚方舟争论不休。其实,有无诺亚方舟倒并不重要,问题在于,如果这一显然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确有其事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用认真的态度来看待《圣经》中的每一个传说故事了。现代科学证明,诺亚方舟的故事发生的时期是第四纪多雨的大西洋期,那时极可能产生巨大洪水。

    最早寻找诺亚方舟的是一些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没有结果。后来,一些探险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1792年、1850年、1876年,探险家们屡次登上阿美尼亚的艾亚特拉山顶,仍然一无所获。

    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1883年,当时,一次大地震使艾亚特拉山脉的一个冰川地段开裂了,据说开裂处露出了一条船。当时,有个赴艾亚特拉山区考察和评估地震灾情的委员会。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亲眼看到过那条大船,船身有12~15米高,因为木船有一大部分还嵌在冰川里,无法估计它的长度。这一消息震惊了当时的世界。

    30多年过去,到了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飞行员罗斯克维斯基在执行侦察任务之后,沿着土耳其与伊朗边境飞回基地,当飞越艾亚特拉山上空时,他蓦然发现山顶上有一团青紫色的奇怪东西,极大的好奇心促使他急忙把飞机掉过头来细看,他惊讶地看到山上有一艘很大的船体,船的一侧还有门,其中一扇门已毁坏。他拍下了照片,回去后,把这件事报告了沙俄政府。政府马上派出两个连的兵力去寻找方舟。一个月后,士兵们找到了,并且进行了全面测量,拍摄了大量照片。方舟里有几百个房间,有用交叉的木块做成的大栅栏,这些房子前面还有一排排铁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热心探索诺亚方舟的人越来越多,苏联军官马斯科莱茵少校派出的一架飞机,也在阿美尼亚的艾亚特拉山上发现了一只巨大的木船。船只的一半已没入一座冰川中,它的长度大约120米,这与《圣经》记载的长度125米基本吻合。

    据说在20世纪40年代,一位土耳其飞行员也拍到了一张艾亚特拉山上诺亚方舟的航空照片,由美国照相测量专家蒙登贝经过放大处理,测出该船长度为150米,宽50米。

    为此,法国探险家费尔南·纳瓦拉曾于1952年、1955年、1969年三次到艾亚特拉山探险。1955年7月5日,在一条山缝底部,他和他12岁的儿子拉斐尔找到一块方形的经过加工的木料。经鉴定,这块木料已有5000~6000年的历史,即它是大约公元前4000年时被砍下并加工过的一块木料,而根据传说,公元前4000年正是造诺亚方舟的那个年代。这一结果又一次轰动了世界。

    一些有关诺亚方舟的报道时时见于新闻媒体。1974年,据说土耳其卫星在艾亚特拉山拍到了方舟照片;1989年,美国查克·阿伦驾驶直升机在艾亚特拉山上空也发现了冰川覆盖的方舟。据新华社安卡拉1986年4月9日电,土耳其官方通讯社宣布,已在山顶发现了方舟的遗迹,方舟船头呈洋葱状。

    虽然有关诺亚方舟的发现时而传来,但是坚信此事为子虚乌有的科学家也大有人在。例如,对于1989年美国人驾驶直升机拍下的方舟照片,土耳其的地质学家就认为,这只是一块经过了数千年风化的顽石罢了。

    总结起来反驳者的观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阿美尼亚的艾亚特拉山海拔5185米,如果洪水真淹到山顶,有那么多的水,以后这些水怎么会不见了?

    即使说水全渗入地下,也不会有那么快。据《圣经》描述,方舟体积有43097立方米,这个体积不可能装下世界所有动物的雌雄各7只,何况还有大量的食物需要携带。

    历史上如果真的经历过这么一场灾难,那现在的地面不应该是这样子。

    而且,也没有多少地方发现过这样的大洪水侵袭过的痕迹。

    尽管如此,方舟的探索者们仍然兴致勃勃,信心百倍,一个美国学者提议:将方舟从冰河内整体发掘出来,搬入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中,供人们研究、参观或追忆往古。假如阿美尼亚的艾亚特拉山上真有这么一个古船的话,理应如此。

    古墓中的现代家电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埃及人民在文字、历法、艺术、科学知识等方面,对亚洲西部和欧洲都有过影响,对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古埃及也留下了诸如金字塔、法老魔咒等人类难以解释的神秘现象。

    这里所说的便是在神秘的埃及大地上发现的又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即古墓里的长明电灯和远古彩色电视机。

    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建筑群中,规模最大、最高的一座是距今有4600年,在开罗近郊吉萨建造的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古希腊人称其为奇妙普斯的金字塔。该金字塔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里面装饰着雕刻、绘画等艺术珍品。

    首先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漆黑不见五指的墓室和甬道里,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是靠什么光线的照明才进行雕刻和绘画的呢?假如让我们猜想的话,在远古时代中火把或油灯一定是自然而然的照明用具了,但是,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把或油灯,那么,在里面一定会留下一点“用火冶的痕迹。

    经过现代科学家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能够精确分析出每一粒灰尘的百万分之一化学成分的现代化仪器的分析,证明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即:在墓室和甬道积存了4600多年之久的灰尘,经全面细致和科学化验的分析,竟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把和油灯的痕迹。难道,给古埃及的艺术家们提供照明的根本不是火把和油灯,而是另外某种特殊的能够发出足够光亮的电气装置和照明设备吗?距今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竟知道现代电灯照明的原理吗?

    史料又确切记载,公元1401年,考古学家在意大利罗马发掘一座帕拉斯古墓时,发现墓室被一盏明亮的灯照亮着,经推断,这盏灯在墓室中已经亮了2000多年而没有熄灭,在考古学家进入墓门之后,这盏灯才自动熄灭了。

    公元1845年4月,考古学家又在罗马附近发现一位古代女子的石棺,她的全身肌肉还没有腐烂,像活人一样栩栩如生。在刚开启这具石棺时,考古学家不仅呆住了:石棺内竟有一盏明亮的古灯,这古灯至少在棺内亮了1500年之久而没有熄灭。为什么在已经掩埋、密封了1500多年的坟墓中竟会有这样燃着而不熄灭的古灯呢?从发现的这两盏古灯的外表上看,它们与现代的电灯不同,但推断它们发光的原理却和现代电灯有一些相似之处。

    在法老墓中无法解释的照明古灯的发现,说明远在几千年前,可能某些古人已经制造出了某种特殊的照明设备和能让古灯永放光芒的电气装置了。

    只是,查遍现存史料,都找不到有任何试制电器的历史记载,很多人据此认为:古人绝对不可能有如此高超的电气技术,这些古灯,很可能是当时比地球人发达的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制品。由于发现古灯的时代,受科技的限制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些古灯的光亮也是我们无法揭晓的谜团。

    关于古代电源的谜案后来有了新的发现和进展。1936年,在修建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近郊格加特·拉布阿村的铁路时,偶然间又发掘出了一座有巨大石板砌成的古墓,墓内有一具石棺。当考古学家打开石棺后,找出了大量2000多年前的石器物,这些古物都是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26年时期的。当时担任伊拉克博物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瓦利哈拉姆·卡维尼格,记述了石棺内的一件陶制器皿:这件古物类似花瓶,高15厘米,白色中夹杂一点淡黄色,边沿已经破碎,上端为口状,瓶里装满了沥青,之中有一铜管,直径26厘米,高9厘米,铜管顶端又有一层沥青,并有一根锈迹斑斑的铁棒。铁棒高出沥青绝缘体1厘米,由一层灰色偏黄的物质覆盖着。看上去好像是一组化学仪器。

    经过研究和鉴定,瓦利哈拉姆·卡维尼格认为:“在巴格达出土的陶制器皿、铜管和铁棒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加上点酸溶液或碱溶液,便可以发出电来。冶这种古器物被他称之为“巴格达古化学电池冶。国际学术界有一些学者对上述判断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但国际上也有一些学者对上述判断表示支持和赞成。有些科学家仿照“巴格达古化学电池冶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了通电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古电池(仿制品)真的可以通电。德国考古学家艾琳·艾杰巴利希特仿制“巴格达古化学电池冶制作了一些铜管、铁棒和陶瓶。他把从新鲜葡萄里榨出来的液汁倒入仿制的古电池中,与古电池连接在一起的电压表的指针立即显示出奇迹:他成功地获得了半伏特的电压。古电池发电性能确定后,他又用仿制的古化学电池作电解镀金试验:将一个小雕像悬挂着浸没在金溶液里,然后给仿制的古化学电池通电,电流通过两个多小时后,一个镀金的雕像便金灿灿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证实了“巴格达古化学电池冶能够发电,并且证明了2000多年前的古人确实已经使用了古电池一类的东西。

    在美国,一些科学家也仿制“巴格达古化学电池冶进行了试验。试验证明,这种电池果然发出了电流,并持续工作了18天。历史记载地球上第一个电池是公元1800年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的,然而,“巴格达古化学电池冶又是怎么一回事,至今仍是国际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科学史上一个神秘的奇迹。

    不久前,世界著名考古学家威夏劳·勒加博士又在埃及尼罗河畔一座从未有人发掘的距今约4000多年的古墓中,竟发现了一台完好无损的远古彩色电视机,这无疑又为古代电器的神秘来源蒙上了一层疑团。

    这台被挖掘出来的电视机只有一条线路,也就是说只能接收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另外,它有四个三角形的荧光屏,屏的四周都镀上了黄金,它的内部机件竟是目前最先进的钛金属制造的,质地极为坚固,它的动力来源可能是太阳能电池。经科学家通过年份鉴定,证明它已有4200年以上的历史。

    电视机是近代才被发明的。1928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接收系统,而彩电的出现则是30年代之后了。4000年以前的古埃及人不可能拥有现代制作彩电的材料,也不可能具有这样高超的工艺水平来造出这台电视机,那么,这台彩电到底出自谁人之手制作的呢?

    由于种种不能解释的原因,于是,很多专家便猜测这台电视机极可能是来自外星球,是外星人留在地球的杰作。然而这些外星人什么时间到达了地球?他们来干什么?为什么留下这台彩电?他们的科技发展到现在到了哪种程度呢?这些疑问困扰着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各类专家们的头脑。

    有一位电子工程师里察·蒙纳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细致地检查了这台电视机,并弄清了它的线路和工作原理。他试着准备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复制出一台同样的远古电视机,以试图用它接收另外一个星球的电视信号。这项工作能成功吗?至今,这还是一个疑问呢!

    吴哥城覆灭之谜

    充满神秘色彩的吴哥城是如何灰飞烟灭的?人们在黯然神伤之余,更对其毁灭之谜充满了无尽的好奇。

    远在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墨奥特来到法国领地印度支那半岛,寻找珍奇蝴蝶的标本。在深入高棉内地时,他雇请四名当地土著充当随从,开始进入一大片阴暗深邃的丛林区。他们一行沿着中南半岛的湄公河逆流而上,约走了480千米,一路上奇景异兽使墨奥特开足了眼界,太多罕见的植物、昆虫在这未开化的丛林地带,展现生命的光彩,然而随行的土著人似乎很烦躁,甚至有些恐惧,他1个人在走了一段路后,他们突然停了下来,不愿再向前走。

    “主人!我们只能跟随您到这里,再向前……冶“再向前怎样?你们看我专程由外国来到此地,到现在连只蝴蝶都没捉到,如果就这样空手回去,岂不是前功尽弃,所有的辛苦不都白费了吗?再说……冶“可是主人……冶仆人们争先恐后抢着说道,“前面那座密林里藏着许多幽灵,不但会令人迷路,还会用可怕的毒气把人杀死呢!冶“幽灵?冶墨奥特心中不免一阵好笑,这些迷信的土著人居然深信在这个时代里有幽灵存在!但他只能鼓励胆怯的随从:“这个时代怎么会有幽灵?就算真有,我们这么多人,还不把幽灵吓跑啦?要是能够把幽灵抓住,不但比捉蝴蝶来得有趣、刺激,你们更可成为其他人心目中的英雄,还怕什么?冶土著人并未被说服,反而一个劲儿地恳求墨奥特别冒险:“主人!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就是因为丛林里有魔鬼的咒语,所以几百年没有人住的一座大城堡至今仍然孤立着……

    “你说什么?有一座大城堡?

    “是的,主人,那座城堡有这么大。”

    墨奥特看着表情严肃的土著人比画着,眼睛望着远处的茂密丛林,心中浮起一股好奇:丛林中居然隐藏着一座大城堡,如果公之于世,岂不举世震惊!想着想着,他连捉蝴蝶的欲望都消失了。

    “这样吧,我加倍给你们钱,你们再陪我往前走一走,探个究竟好吗?冶勉为其难的随从,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再向前走,可是树荫遮蔽云日,幽暗的丛林四处有绊人的树根,匍匐在地上的毒蛇随时都有攻击人的可能,不知名的昆虫任意叮咬着五个人的皮肤,使人胆战心惊。四名随从先前在金钱的引诱下,还是鼓起勇气往前走,可后来一个个手脚都瘫软无力,“主人!请不要再往前走了,我们回去吧!我们再也不敢向前走了,这会触怒恶魔幽灵的。即使你给我们再多的钱,我们也不干……冶墨奥特无奈,只得要求随从再走最后一天,如果没有发现古城,就打道回府。

    在这幽深的丛林中搜寻了五天,什么也没发现,墨奥特只得同随从返回。

    就在此时,忽然有五座石塔呈现在他们眼前,尤以中央那座最高、最宏伟,塔尖映在夕阳里,闪闪发光。

    墨奥特惊叫着奔向前去,一览这座埋藏在丛林中的古城。这就是闻名的吴哥城,古名禄兀。

    吴哥城占地面积东西长1040米,南北长820米,堪称一座雄伟庄严的城市,几百座设计大胆的宝塔林立,周围更有宽200米的灌溉沟渠,好像一条护城河,守卫着吴哥城。建筑物上刻有许多仙女、大象及其他浮雕,尤以172个人的“首级像冶显得最为壮盛雄伟。在这座古城中有寺庙、宫殿、图书馆、浴场、纪念塔及回廊,表示当年在此兴建首都的民族必定是个文化颇为发达、并有高超建筑技术的民族,因为这是世界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墨奥特虽然想揭开古城的秘密,但却因患热病过世,以后由法国方面继续对其探索。原来在12世纪,吉蔑人在丛林中兴建吴哥城,并于13世纪达到盛世。

    然而1431年,暹罗人(泰国人的古称)以7个月的时间,攻陷吴哥城,搜刮大批战利品而去。第二年他们再度光临吴哥城,却发现这里变成一座空旷的“无人城冶,不但没有半个人影,连牲畜也不见踪影,究竟这些人和牲畜都到哪里去了呢?

    传说纷起,有人认为可能有一场可怕的传染病侵袭吴哥城,大部分居民都相继死亡,侥幸生存者将死者焚毁以避免传染,然后怀着哀伤的心情,远走他乡;又有人认为国内发生过一场大规模内乱,国民互相残杀,所有的人都被杀戮一空,然而却没有一具尸体被发现!还有一种说法是暹罗大军攻占吴哥城之后,将所有的居民强行带到某地去做奴隶,然而连老弱病残的人也不例外地要充当奴隶?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古埃及金字塔之谜

    埃及的金字塔曾是人们最为困惑也是最为关心的话题,它作为一种谜案在世人心中留下了各种猜测——金字塔到底是谁建的?它到底有什么用途?

    它怎么能引起那么多神秘的科学现象?

    为了探究金字塔的奥秘,不少考古学者和科学家冒着各种危险,历尽各种艰难对金字塔进行考查和研究。至今,金字塔在世人心中留下的谜团是:

    它的建筑尺寸十分特殊,与地球的某些参数有关;金字塔的某些居室性能十分特殊,具有微波腔的作用,能灭菌、加温,还可以防腐烂;此外,金字塔还有神奇的电磁能量、进入金字塔中的人会受到法老咒语的诅咒而死亡等等。

    这些尚未探明的神秘根源使金字塔神上加神,秘中添秘,让人们对它既神往又恐惧。我们在了解金字塔的新谜题之前再回头看看它的旧疑团吧。

    在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东端,离尼罗河100多千米的地方便是位于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金字塔所在地。

    埃及金字塔是从公元前27世纪埃及的统治者法老杰赛尔起开始修建的,以后,历代的法老为了保护自己的尸体和灵魂不受打扰,把金字塔建得更宏伟和复杂。从公元前27世纪之后,埃及的统治阶层共修筑了70多座金字塔,散布在尼罗河下游两岸吉萨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在雄伟的金字塔群中有两座大金字塔,即最出名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和他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

    千百年来,胡夫金字塔屹立在沙漠之中,它巍然庄严,引起了现代人种种的推测。建于公元前2570年的胡夫金字塔也始终氤氲着一种神秘的气氛。

    胡夫金字塔几乎是一种实心的岩石结构,内部深处有几个石室,塔内石块上刻着法老胡夫的名字。这座金字塔所用的石块每块都约重25吨,总共需要230万块才可以堆砌起来,如果用现代的火车装载这些石块,则需要60万个车皮。当时根本没有机械类的运载工具,古代的埃及人是怎样把这些石块移到施工地点的呢?这无疑是一个谜。

    这座最大的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但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造起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人类建筑物。这样高的建筑,又要用数百万那样重的石块垒成,当时又没有起重机,它们到底是怎样被吊到高处垒上去的呢?

    胡夫金字塔的底面是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它一周,差不多要有1000米的路程。如此庞大的体积几乎要超过40层的大楼,据估计,塔内可以容纳下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和米兰大教堂,并且容纳后其外侧与平面成51毅角上升的平滑侧面依然完整无损。足以见其大焉!

    胡夫金字塔不仅体积庞大,而且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泥灰之类的黏着物,它是完全由一块石头叠垒在另一块石头之上的,石头之间的接面异常地平滑,人们即使用一把锋利的刀片也难以插入两块石头之间的缝隙。

    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只有尸体不受干扰,才可享来世的幸福。即正缘于此,他们才把陵墓修得这样坚固。并且,为了防止盗贼来盗墓,还在金字塔下的陵墓内设计了迷宫般的通道。另外,为了让死者能走过漫长的路途,到达灵魂聚集的地方,还在陵墓里预备了食物、饮料、珠宝、武器、圣船以及一些代做活人的雕像。然而,正如我们所能解释的,即使法老们为一切有所意料的事都做了准备,但终归是挡不住有人来光顾的。后人光顾法老陵墓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金字塔下的陵墓中隐藏的财宝,然而,其他的发现也着实让世人吃了一惊。

    公元820年,阿布杜拉·艾尔马曼为寻找宝藏,雇用了一批人,从金字塔的北壁进入了胡夫的陵墓。他们挖地道进入金字塔内,到离外壁约30米处,发现了一条向下倾斜的通道,通道最后拐了个弯向上通往墓室。根据人们原来的推测,墓室一定是胡夫的安息之地。可是,当艾尔马曼进入墓室之后,却发现墓室中不但没有宝藏,就是尸骸也没有。他不禁生疑:难道在此之前有人盗墓?但通过查看,他发现墓室的封印完整无缺,在室内也没有发现任何迹象来证明这里曾安葬过任何一位国王。

    金字塔内竟没有尸骨,也就无法证实金字塔作为陵墓的用途。这个令人大惑不解的谜团引起了世人的种种猜测。

    千百年来,学者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金字塔是史前文明的建筑物,古埃及国王们只不过是利用了这种奇特的建筑作陵墓而已;有人说金字塔是外太空来客的慷慨馈赠,其用意现代人无法明晓;甚或是他们飞碟降落场的航标,理由是在外星球(如火星、月球等星)也发现过类似金字塔的建筑物;有人说凭借金字塔可以找到一种已失落的神秘能源;金字塔的形状能使有机物质产生神奇的变化;还有人说金字塔是古代的天文台,原因是它的建筑尺寸和某些天文数据神秘巧合。1798年,随拿破仑远征军到埃及的数学家若玛德对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产生了兴趣。经仔细研究之后,他推断金字塔是古代度量法的记录。

    1859年,英国人约翰·泰勒断定,胡夫金字塔是建筑师采用的度量单位,它与建造诺亚方舟时所用的神圣腕尺相同。他由此推断诺亚方舟比胡夫金字塔早300年建成,那时每一神圣腕尺约长83米,是依据地轴长度制定的。

    1865年,醉心于度量金字塔的苏格兰天文学家查理·皮亚吉·史密斯发现,金字塔的基座除以一块外壁岩石的宽度,商数是365,恰好是一年的天数。他后来又计算出,每一“金字塔寸冶,即一块建造金字塔岩石的1/25长度,等于地球半径的1000万分之一。史密斯在用“金字塔寸冶度量胡夫金字塔后,作了一个惊人的假设,即若把每一寸当做一年的时间,便可推算出地球上过去及未来大事的年代。

    史密斯巧妙地利用数学方法,把金字塔的建筑数据与天文知识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这无疑是项重大的成就,但由此也给金字塔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金字塔有关数据的奇妙,还表现在:塔底的周长,正好是1年的天数;塔底的周长乘以2,正好是赤道的时分度;塔坡面的高,正好是纬度的6%;塔高乘以109,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塔底周长除以塔高的2倍,正好是3.1416;塔的自重乘以1015,正好是地球的重量;塔中停放棺材的屋宇的长、宽、高的尺寸之比,正好是3颐4颐5。塔心处正好被地球子午线通过。

    按照历史记载,古代埃及人的天文学确实十分发达。据此,有很多人都认定胡夫金字塔是个天文观测台。这个说法的重要依据就是,金字塔内上下通道的倾斜角度,全部对准重要的星座。不过,那些认为金字塔是观测台的学者始终无法说明的是:金字塔的通道只在建筑塔的过程中非常短暂的时间内是露天的,而当塔顶建好封闭之后,人们又怎能以地下的通道来观测天文现象呢?

    巨大的金字塔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初期,柔弱的人类在没有任何机械辅助的情况下,如何建造起这样庞大而又神秘的金字塔呢?不管是不是外星人建造的,金字塔内在的某些神奇的能量都令现代科学家们感到吃惊。譬如你把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币放进金字塔,不久,就会变得金光灿灿;把一杯鲜奶放进金字塔,24小时后取出,仍然鲜美如初;如果你头痛、牙痛,就到金字塔去吧,1小时后,就会消肿止痛。埃及科学家海利做了个实验,把菜子放进金字塔后,同一般菜子相比,出苗要长4倍,叶绿素多4倍。

    有的科学家认为:金字塔的结构是一个较好的微波振谐腔体,微波能量的加热效应可以杀菌,并且使尸体脱水,而在这个腔体中,可以充分发挥微波的作用。可奇怪的是,4000年前的法老,怎么知道利用微波呢?

    20世纪初,英国发明家亚历山大·西门子在向导的陪同下,登上了有名的胡夫金字塔的顶端。向导告诉他,只要他伸出双手,十指伸直,耳朵便会嗡嗡作响。西门子这样做了,可是他的耳朵并没有作响,但全身却有被针刺的感觉。

    西门子精通电学,他立刻意识到,这是电磁场在作怪。于是,他取出一张报纸,把它弄湿,然后用这张湿报纸包一个空瓶子,这样就做成了一个能聚集电能的瓶子。

    西门子把瓶子高举头顶,顷刻间电流越积越强,以至于瓶子四周竟火花四射。向导见状吓得昏倒在地,醒来后大骂西门子搬弄巫术吓人。而西门子自己除了知道金字塔会放射出强大的电磁波外,但为何会发出火花,却也不能解释。难道金字塔真的是外星人设置在地球上的能以放电磁波引导外星飞行器飞行的吗?

    如果仅仅以为金字塔是生命和能量的源泉,那就错了,金字塔还以它神秘的恐怖手段,阻止人们进一步探索:对于巍峨高耸的金字塔,谁不想攀上高高的塔顶,一显自己英俊潇洒的雄姿呢?然而,据统计,从1940年到现在,因为爬上金字塔而神秘摔死的人,已经达到200名以上。

    几千年来,埃及的大金字塔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一直高高矗立在沙漠之中。这种雄伟的建筑之所以能在沙漠中长期得以保存下来,除了规模大之外,它们的外形还起了自我保护作用。

    沙漠里的侵蚀首先来自微风刮起的沙粒。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地质学家埃尔·巴斯和他的合作者在沙漠中观察到了金字塔周围的旋风。他们认为吹到金字塔底部的风,被引向斜面和拐角处,在金字塔周围形成旋风盘旋而上,到塔顶时风速最大,然而,这时风的破坏率却在空中消失了。埃尔说,沙漠里有许多圆锥形和角锥形的小丘,古埃及人是敏锐的观察者,他们从这里得到启示,这种形状的建筑在沙漠中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说到金字塔内在的能量,在20世纪40年代,捷克无线电工程师德鲍对金字塔的形状能引起某种神奇的力量的说法也极感兴趣。一次他读到法国人博维斯的实验,博维斯制作了一个胡夫金字塔的模型,在它下面放置食物和动物尸骸,竟有防腐和加速干枯的作用。读过这个实验之后,德鲍坚信金字塔体内具有能量,认为这种能量完全可能把一片旧刀片翻新,刀片恢复锋利。

    他着手进行这项实验,实验竟然成功了,德鲍因此还以一种纸板制的磨刀器申请了专利。

    法国人波维斯参观金字塔时,正值天气酷热,他便到胡夫金字塔内的石室中去“避暑冶。无意中,他发现在通道的角落有一只死猫。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通道很潮湿,那只死猫不但没有腐烂,反而完全脱了水,变成了自然的木乃伊。

    波维斯回到法国后,按照胡夫金字塔的比例制作了一个模型,并将几只死动物按当时的方位置于其中,结果这些死动物也都慢慢地干枯,变成了木乃伊。之后,他又将其他有机物这样来做试验,结果都一样。例如把脑组织置于其他地方会腐烂,而置于金字塔模型内却可保存两个月,失水75%后干枯。

    华盛顿人类研究所的卡尔·施莱歇尔博士曾断言金字塔能促进蔬菜生长。

    他把豇豆和利马豆种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即一个在金字塔模型下,一个在立方体下,另一个放在户外。最后的结果表明了这两种豆的生长速率:金字塔下的为立方体下的1.129倍,为户外的1.5倍。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促进豆种的生长呢?若真是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那么,他们又怎么会知道把金字塔建成能收集宇宙能力的神秘之塔呢?他们是受到了比当时人类更高级的生命体的指引才这样做的吗?那么,高级的生命体为什么要给当时的人类以这样的启示呢?

    金字塔是外太空文明的产物吗?是外星人设在地球上的生活基地或航标吗?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各种度量、勘查,并用X线来探测,试图发现金字塔建成的真正用途,但几千年来一直毫无收获。

    1954年,科学家们在一直找不到法老胡夫尸骸及宝藏的情况下,竟发现了新的迹象:在胡夫金字塔外围的沙地上,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埋在沙下的雪松木船,船身长142英尺(约43米),船舱等地方都饰以黄金,专家推断它是为载送法老王远赴来世的“太阳船冶。

    到现在为止,关于胡夫王的尸骨和宝藏方面所能努力找到的东西,在大金字塔深处空荡荡的墓室里,恐怕只有这艘豪华的木船了。胡夫王到底安葬在哪里?为什么不安葬在堂皇的建筑物内?

    总之,金字塔留下的谜团是多方面的,它涉及了天文、地理、运输、建筑、医药、保健、物理、化学,乃至于宗教、神学等众多领域。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谜团还在扩大,目前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金字塔并非单纯的人工制品,当时的人力、物力、技术、思维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它极可能是“外星来客冶在地球上留下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迹。

    当然,这仅仅是推测,人们需要的是实证。然而,证据又在哪里呢?

    南极古地图之谜

    遥远的南极洲,终年风雪咆哮、天寒地冻,是地球上大洲中唯一无人定居的地方。可是,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绘出了与现代地图相差无几的极其精确的南极洲地图。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18世纪初叶说起。一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家博物馆的马里尔·埃德亨先生正在清理一大堆先人留下的文物,赫然发现几张彩绘鹿皮地图。埃德亨先生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奇特的地图。他再仔细定睛一看,地图的绘制者是200年前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司令——比瑞·雷斯,并标明绘于1513年,在地图一角的附记里,比瑞·雷斯这样写道:“为绘制这幅地图,我参照了20幅古地图,其中的8幅绘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冶亚历山大大帝时期距比瑞·雷斯的时代有1800多年,距今有2000多年。

    在2000多年前绘制这样复杂的地图是什么目的呢?这些地图描绘的方位在哪里呢?懵懵懂懂的比瑞·雷斯不禁喃喃自问。

    一晃200多年过去了。到了20世纪40年代,这几幅地图被辗转到美国地图学家、联邦海军水道测量局局长俄林敦.H.麦勒瑞手里。独具慧眼的麦勒瑞很快便被古地图所描绘的大体轮廓吸引住了。他马上找人来绘了一幅南极洲地图。两相比较之后,不禁瞠目结舌:这些地图中的一幅所描绘的不正是南极洲吗?可是,16世纪的人们并不知道南极洲呀——更不用说2200多年前的马其顿人了……麦勒瑞先生深深懂得,位于地球最南端、被太平洋和大西洋包围的南极洲,终年冰天雪地,狂风肆虐。18世纪以前,人们从未到过南极洲,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738~1739年,法国航海家布韦才发现了南极圈东边的一个岛,即今天的布韦岛。到了1820~1821年,美国的帕尔默、沙俄的别林斯高和高扎列夫、英国的布兰斯菲尔德等一举登上南极大陆,人类才真正发现了南极洲。

    麦瑞勒先生于是带上地图,与美国海军水文局制图员俄勒特尔斯共同研究。结果发现:古地图居然精确地描绘出从威德尔海到毛德皇后地的南极大陆海岸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麦勒瑞与俄勒特尔斯惊疑不定。

    后来,古地图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尽漂泊。1957年,终于落在权威的美国海军制图专家、休斯敦天文台主任马拉里手里。在海军水图学院的同僚们的大力协助下,马拉里发现了古地图上更令人吃惊的地方。

    首先,南极冰的平均厚度达1880米,最厚处达4500多米。直到1952年,人们用地震波才探测出冰层下面埋藏着高大的山脉。可是,古地图却精确地描绘出只有现代人才能够描绘出的南极洲山脉,并准确地标出它们的高度——与现代地图上的南极洲山脉高度完全相同。

    其次,有一幅被命名为《译诺地图》的古地图,上面明明标着“1380年冶的字样。但是,地图上的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轮廓及它们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却与现代科学条件下绘制的地图不差分毫!除此之外,这幅古图上还绘制着现在并不存在的岛屿。例如将格陵兰岛绘成两个岛屿——这虽然不符合现代地图的描绘,但据1947~1949年的科学考察,却正好反映了古代格陵兰岛的布局。

    最后,有两块鹿皮地图的残片上分别写着:“回历919年冶“回历934年冶的字样。它们上面的残图与其他几幅古图上显示的世界各地轮廓、陆地和海岸线都呈歪斜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采用正距方位作图法绘制的军用地图相似。难道这是从天空中往下航拍出来后绘制而成?但是,在古代,甚至在1513年比瑞·雷斯所处的时代,航拍地球纯属无稽之谈。

    根据现代地球物理学的研究,6000多年前,今天的“冰雪大陆冶——南极洲正值温带气候。许多连绵起伏的山脉并没有被冰雪封盖。于是,人们确信,古地图不容置疑是在6000多年前绘制的。不然为什么描绘出了6000多年前的南极洲面貌呢?

    可是,6000多年前,地球人又是凭借什么先进工具绘制成如此精致的地图呢?带着一个个疑问,人们将视线转移到地球以外的茫茫宇宙,向遥远的星空发出询问。

    另一个线索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吉·维豪普特在研究一张由法国数学家、地图学家阿朗斯·凡1531年所画的一张世界地图时,同样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情况。在这张400多年前所画的地图上,南极大陆的轮廓与我们当今所熟知的竟相差无几。维豪普特感到不解:南极大陆最早是俄国航海家于1820年发现的,而对它的详细描绘和研究,是近代才开始的,16世纪的人何以知道南极大陆的情况而且如此翔实精密呢?

    维豪普特尤其不可理解的是,在这张地图上竟然没有现在的罗斯陆缘冰。这块大冰覆盖了半个罗斯海,有些地方厚达700米,该大冰在1531年时早就应该形成了——因为要冻成这么一大块冰,至少要经过1000~5000年时间,换句话说,如果阿朗斯·凡在画南极地图时还没有这块冰的话,那么今天也不可能有,或者规模要小得多。但是这块巨大的罗斯陆缘冰现在明明白白是存在的,因此只能得出两点结论:一种可能是,这张地图上的南极洲只是凭想象画出来的;另一种可能是依据某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资料或图样画出来的。不过这就更让人费解:在那遥远的时代,是什么人、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航行到南极,而且测绘出如此准确的地图的呢?

    由于难以理解,让我们沿着前面的思路,继续把疑问放在“航拍冶的可能性上吧。

    在《众神之车》一书里,瑞士学者厄里希·丰·丹尼肯推测:大约6000多年前,有一批天外来客造访地球,这几幅古老的南极洲地图便是这次造访的结果。以后,世人据此多次临摹、复传,古地图方能流传至今。人们能认同这种推测吗?

    正因如此,在《古代海上霸王们的地图——冰川期高度文明的遗迹》一书中,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凯恩大学的科学史专家、地球运行学权威查尔土.H.哈布古特教授将古地图之谜列为世界最为重大的文化奇谜之一。

    地球最大的灾难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同时也是宇宙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星体,宇宙中发生的事情都或多或少会和地球有关系。如果有一天地球和地外外来客相遇相撞,自己的生命尚危不能保,它还能保护在它庇佑下的人类吗?杞人是可以忧天的。

    许多科学家推测,史前文明正是毁于一次星球撞击事件。这不是无稽之谈,也不是杞人忧天。事实上,在人类的现代史上,有关太空天体与地球相撞或擦肩而过的记录屡见不鲜。1908年6月30日清晨,俄国西伯利亚中通古斯卡河上游瓦纳瓦腊以北50千米的密林中,突然狂风大作,从东南方向风驰电掣般地飞来一个怪物,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过后,蘑菇云拔地而起,窜上近20000米的高空,刚刚醒来的驯鹿还未醒悟过来想一想是怎么回事,已经与挺拔的大树一起被灼热的气浪冲倒、焚烧。连日熊熊的大火吞没了2000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冲天的火光,照得方圆800千米通红一片,1500千米外也能看到。在中心地区3000米范围内,出现直径1~50米的坑穴200多个,其周围的树木呈放射状向外侧倾倒,活像一个巨轮的辐条。离出事地点60千米外的一位农民回忆说,他站在门廊上,突然看到一个拖着一股烟尘的火球飞速而过,热浪与刺眼的火光迎面扑来,强大的冲击波顿时使他失去知觉。

    当他苏醒过来后,只觉得大地在颤抖,房子在摇晃,头顶传来雷鸣般的巨响。

    他说,他在恐怖中“好像觉得世界的末日到来冶。160千米外一个在河岸工作的工人,被气浪掀入河中。在240千米外,强劲的风把地面刮去一层土,在安加拉河面上堆起一堵水墙。

    远在数千里之外都能听到这次直径约50米,能量约为广岛原子弹威力500倍的彗星大爆炸的响声。爆炸的气浪使整个西伯利亚东部出现了强烈的气流,英吉利海峡彼岸的英国气象中心,也监测到大气压持续20分钟的上下剧烈波动。3500千米外的彼得堡以及澳大利亚、爪哇、华盛顿等地的地震仪都记录到地震波。连续两个晚上,天空异常明亮,甚至在苏格兰,午夜还可看清报纸上的字。

    1937年,一颗直径不到1000米的名叫“赫米斯冶的小行星以每小时30000千米的速度与地球“擦肩冶而过,距地球仅78万千米。假如赫米斯与地球相撞,将释放出相当于10万个百万吨级炸弹的能量。

    1947年2月12日上午,苏联远东锡霍特-阿林山系的伯力居民们目睹了另一个天空奇观:一颗火球拖着浓烟和火花,在空中向南美袭来,消失后不久,传来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正在执行任务的苏联空军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他们帮助调查人员找到了陨石坠落现场。

    1972年8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上空58000千米处传来隆隆巨响,一团巨大的火球划天而过。原来是一颗直径10米、重数千吨的小行星擦地球而过,险些撞上美国。美国宇航局的红外探测器记录了这次事件。

    1976年3月8日北京时间下午3时许,在中国吉林省吉林市北部发生了一次世界罕见的陨石雨。百万群众看到一个耀眼的火球,向地面飞落,接着分裂为三个火球,一个形成满月,另两个呈足球大小的碎块,随后向地面坠落,轰隆之声响彻云霄,震起的土浪高达数10米,土块飞溅到百米之外,还升起了一个高达50多米的蘑菇云状的烟柱。大量陨石碎块撒落在吉林市北部近5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

    吉林陨石雨撒落在一狭长带状区域内,东西长为70多千米,南北方向最宽的地方不超过10千米。据研究,吉林陨石原先可能是一个直径2200千米的阿波罗型小行星的一部分,它在行星际空间飞行。在800万年前被撞击分裂出一块直径大于10米的碎块,在40万年前又受到一次撞击,分裂出一块直径约2米的碎块,这颗碎块于1976年3月8日15时大体上沿着地球公转方向从后面追上地球。在和地球外层的大气碰撞后,摩擦生热让它燃烧。陨石的一大部分被烧毁、汽化,而残留的内核在大气层中产生多次崩裂,形成许多碎块落到地面上,到达地面时速度每秒只有几十米。科学家们对吉林陨石标本作了大量的物理化学研究与分析工作,197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研究专著——《吉林陨石雨论文集》。

    1987年夏天,苏联宇宙开发科学家A.伏伊柴霍夫斯博士发表研究报告说,一颗被称为“1983TB冶的小行星正渐渐地接近地球,如果情况继续下去,到2115年它将会撞击地球。这位博士提出了两个解救地球的办法,一个是用航天器人为地改变小行星的轨道,另一个是在宇宙空间把小行星击碎。后来,各国天文学家经过精确推算,否定了这位博士的“2115年小行星猛撞地球冶的错误结论,消除了许多人的担心。

    1989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一颗能产生相当于两万颗氢弹爆炸能量的小行星“1989FC冶将在当年3月22日,在距地球约69万千米的远处飞过。这颗小行星的轨道比较特殊,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1.03年(大多数小行星的公转周期为3~7年),每隔33年要飞近地球一次。我国天文学家认为,假如这颗直径为300米左右的小行星有朝一日击中地球,如在高空爆炸,由于碰撞速度高达16千米/秒,将撞击出一个直径为6千米左右的圆形撞击构造坑,在半径为几十千米范围内产生强烈地震。

    1989年8月,一颗直径1000米的小行星“1989PB冶在距地球400万千米处飞过。

    1991年1月,直径5~10千米的小行星(1991BA)在距地球17万千米处掠过,这个距离不到地球至月球距离的2倍,在天文上算是“千钧一发冶了。

    1989年,曾有一位名为洛克费德的天文学家预言,与地球毗邻的月亮在3年后,将遇到一颗大流星的撞击,估计月球将损失过半。这在一般人眼中,似乎是与己无关的事,而在科学家看来,就有点“耸人所闻冶了。因为地月系统是一个整体,有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冶。何况月球“损半冶,将会引起地球上的连锁反应和长时间的混乱,比如潮汐的变化。尽管在1992年,我们并未经历这一劫难,但月球表面的满目疮痍告诉我们,人们不仅要忧地球的“天冶,还要忧毗邻星星的“天冶,因为它们的被撞同样要带来地球的灾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大多数人仅把天体相撞看做一种有趣的天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上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人类正视来自近地空间的威胁。因为这种威胁的存在,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和观察事实。

    目前威胁人类的近地小天体主要是彗星核和小行星,彗星核在其中只占几个百分点,因而,密度较大的小行星比彗星更有可能光临地球。但不能轻视的是,尽管有能力穿过地球大气层并撞击地球的彗星不多,与直径同样大小的小天体相比,彗星速度快(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速度为20千米/秒,短周期彗星为30~40千米/秒,长周期彗星为50~60千米/秒),撞击时释放的能量较大,将对地球构成更大的威胁。有学者估计,彗星撞击在撞击灾害中约占25%。另外,彗星具有松散的结构,强度低,就像子弹打向高速飞来的一团棉花上,很难说有多大的效果,这就增加了防御的难度,至少在目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

    小行星是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游荡者,到1996年6月底,全世界共发现小行星10221颗。小行星的特点是体积小质量小,各自有各自的运行轨道,偶然也有一些“调皮捣蛋冶分子进入地球轨道附近,成为近地小行星。它们最有可能成为光顾地球的“天外来客冶。据有关学者统计,1898~1977年的80年间,共发现近地小行星43颗,1978~1982年发现了28颗,1983~1989年发现45颗,而1990年一年中,发现的小行星竟达14颗。迄今为止,发现的近地小行星总数已超过163颗,最大的为直径8千米左右的“16271var冶,其中77颗的直径在1~5千米,其他大部分直径在200米以上。除了上述的163颗近地小行星之外,天文学家估计还有95%以上的直径大于1000米左右的近地小行星和彗星核尚未被发现。更令人担忧的是,对直径小于100米的近地小行星的搜索发现率不足0.1%。由此可见,人类对近地小行星和彗核的了解是如此之少,对太空威胁的防御无异于自动地让位于“上帝掷骰子冶。人类啊,警惕!真正的威胁来自对近地空间了解的不足。

    我们常在繁星闪烁的夏夜,见到划空而过的流星。它们都是一些直径小于50米的非铁质近地小天体,在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相摩擦燃烧而发光,一闪而逝。流星体穿过大气未烧尽而落到地面的部分,就成为在陈列馆展出的陨石,如我国的吉林陨石。一旦直径大于50米的近地小行星闯入地球空间,人类的天然屏障——大气层也无法阻挡这些不可一世、横冲直撞的入侵者,它们就会如“通古斯卡爆炸冶一样,对地球构成灾难式的危害。更大的撞击,甚至产生如白垩纪末恐龙灭绝的全球性灾难,导致人类文明的终结。

    英国科学家约翰通过计算表明,1908年,通古斯卡的爆炸即使发生在美国的乡村,也会造成6.8万人死亡和价值45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如果发生在人口众多密集的国家,其后果不堪设想。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只要地外撞击体的直径处于0.6~5千米之间,就有可能使全球陷于“撞击冬天冶的困境,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黑暗且寒冷的冬天将笼罩全球。稻谷无收,生态系统失调,而世界上几乎没有几个国家的稻谷储存量够本国人民吃上一年,终会产生全球性的饥荒。再加上撞击作用产生的其他灾难性效应的作用,如强大的撞击冲击波,将直接使数百万人丧生,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出现、植物的中毒等等。还会引起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崩溃,人类将处于世界末日的边缘。对于地球而言,还没有一种自然灾害像地外撞击作用那样,产生全球性的灾难。任何区域性的灾难,无论其受灾情况多么严重,在友邻的帮助下,一般在10年的时间里都会得以恢复、发展,唯独地外撞击,其影响力是全球性的,使人类整体处于灾难状态,无法从别处得到技术和经济的援助,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要想恢复撞击前的文明,至少得付出几代人的努力。

    这类引起人类文明的灾变或灭绝的小行星(或彗星),与地球相撞的机会到底有多大?通过对近地小天体的观察,月球、水星和火星的一些情况的研究,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天文学家休梅克估计,在目前的近地空间,直径为10米左右的近地小行星和近地彗星核约有20万颗,这些小天体平均每1000年与地球碰撞一次。直径大于1000米的近地小行星和近地彗星核数目高达2000颗,平均每10万年和地球碰撞一次。讲得更为具体一点,以直径1000米的小行星为例,按目前保险业常用的人均致死风险率进行计算,在任何年份,其撞击地球的风险概率为十万分之一,因撞击致死的作用是全球性的,相应地平均每人每年的致死风险也为十万分之一。美国每年大约有130人死于飞机失事,则每个美国人飞机失事的致死风险为二百万分之一。因此,小天体撞击地球的致死风险20倍于飞机失事的概率!

    如此巨大的威胁存在于现在,同理可推,在史前时期一样存在着这种风险,而且,很有可能这种威胁变成了现实,从而使得那些令今人叹为观止的史前文明遭受灭顶之灾,化为灰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