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资治通鉴-项羽版《隆中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汉太祖高皇帝四年(公元前203年)

    项王闻龙且死,大惧,使盱台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必终为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韩信平齐之后,终于和最强大的楚军对接上了。

    项羽当时派最得力的大将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和齐国剩余部队会合,阻击韩信。但是龙且跟样学样,和项羽一样牛气烘烘,不就是那个“乞食漂母,受辱胯下”的韩信吗?不足畏也。他放弃了坚壁不出、以逸待劳的正确策略,结果被韩信大败。龙且死在乱军之中。韩信一鼓作气,指挥曹参、灌婴等大将乘胜追击,楚齐联军是溃不成军,齐王田广被俘,只剩下田横率领残部逃到一个小岛上,我们以后还会讲到。韩信所部是尽定齐地。

    项羽闻听龙且战死,大惧。项羽也有畏惧的时候,呵呵。

    以前有句话,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有宗教信仰的人,还是有所畏惧的。现在做假酒,做潲水油,做假奶粉,做假药,人命关天也照样造假,真正是大无畏,不畏国法,不畏天谴,不畏报应。看来,彻底的拜金主义者才是无所畏惧的。话扯远了。

    项羽知畏惧,脑子就清醒了。什么都不怕,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得自己临末了很孤寒,都是胆子太大不知畏惧的缘故。项羽一清醒,也能搞出自己的《隆中对》。

    形势比人强,项羽也学会了折节下士,他派使者武涉拜见原来的执戟郎韩信,态度很友好,说话很客气,他建议“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也是一个三分天下的宏伟计划。

    韩信从主观上讲,是不愿叛汉的。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韩信宅心仁厚,有恩必报,这样的人,即使解衣推食之恩,也能记一辈子,所以也成就不了大事。能成大事者,大恩可以淡然忘之,深仇可以一笑泯之。

    客观来讲,这个时候要讲一点马列主义唯物史观,天下的客观形势是盼和平盼统一。陈胜起义以来,数岁间真可谓天下汹汹,争斗不息,六国遗族在战争中不仅肉体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关键是复辟的愿景越来越不现实了,以刘邦团队为代表的平民力量已经形成并且壮大。项羽在咸阳搞的新体制从第一天起就开始崩溃,共主的权威建立不起来,大家或许会怀念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日子。商周之际,生产力低下,人的活动半径有限,控制全国从物质技术角度讲都有困难。秦统一之后,“中国村”形成了,项羽、刘邦、韩信等戎马倥偬,纵横天下,对全国的地理形势都有所了解,统治这些地盘技术上没有难度。反而,分裂状况下,卧榻之旁,他人的鼾声声声入耳,当时的形势,三分天下,执行困难。

    武涉、蒯彻游说韩信,武涉以利诱,我认为没有效果;蒯彻以威逼,言及功高不赏,兔死狗烹,把韩信不背叛刘邦的结果分析得几乎和后来的历史丝毫不差,韩信应该是听到心里了,但韩信仍然不为所动。

    传统历史的着眼点,还在韩信不忍背汉。韩信不忍应该也是事实,也是关键因素,史家着力于此,盖为后来刘邦吕后诛杀韩信抱屈而已。其他因素,可能选择性失明了。韩信愿不愿意背叛是一回事,能不能背叛也是一回事。韩信带的是刘家军,不是韩家军,韩信不若彭越、英布有自己的子弟兵,其一也;韩信性格孤傲,不善于笼络,即使项羽、蒯彻说动韩信,韩信平日没有结交死党,没有组织资源,也就没有行动能力,其二也;韩信身边有刘邦的监视器,左右有灌婴、曹参等友军牵制,其三也;韩信以做齐王为满足,并且以为功在刘汉,做下去也没有问题,不反是齐王,反了也是齐王,何必多此一举,其四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