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资治通鉴-萧何一生中风险最大的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汉太祖高皇帝元年(公元前206年)

    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研究帝王术的人都知道,帝王的人才结构是:“龙虎狗,样样有。”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龙、虎、狗。

    张良是龙,张良本是韩国贵族,以“灭秦复国”为政治理想,只是想借刘邦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理想,所以并不以功名为念,和刘邦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萧何是刘邦平民时期的老朋友,更是一起创业的元老,是刘邦最信任的大管家,萧何虎踞中军,刘邦万事放心。而韩信则是革命军中的马前卒,标准的“功狗”,后来他也以狗自况,“狡兔死,走狗烹”,就是形容自己的。我们发现,龙虎狗各有分工,张良“运筹帷幄”,分管战略策划;韩信“决胜千里”,分管经营业务;萧何居中协调,一手抓财务,一手抓内部管理。老板手下有这样的“金三角”,就不用那么操心啦,打打球,泡泡妞,喝喝酒,齐活了。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脍炙人口的故事。刘邦在登基之后,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主要是评价三大革命功臣。说到萧何,他的功劳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没有提推荐韩信的事。如果追本溯源,韩信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功章应该有萧何的一半。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说的是韩信在离开楚营时,遇到了张良。张良给韩信带了一封举荐信,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故事。韩信到了汉营,没有拿出来报名进帐,而是揣在怀里,直到萧何追回来拜将之前才交给刘邦,刘邦一看连张良也推荐韩信,双保险,自然很开心。后来,在“大人书”里没有看到类似的文字。其实,让张良、萧何同时举荐,用以证明韩信是名牌产品,有点先验主义。旧时的演义小说好玩这一套,一个人一出场,能耐已经明码标定,隋唐第几条好汉已经评定好了,再斗起来还有什么看头。金庸刚开始写武侠小说,陈家洛、袁承志都是师出名门,一出江湖,鲜有敌手,没有脱旧小说的习惯路径;直到后来,主人公都从笨蛋到大侠(郭靖),从小混混到大侠(杨过)……都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有了成长的过程,这样我们才有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

    所以,站在刘亭长的立场上想想,他确实心里打着鼓,韩信没有业绩不说,自己对他也没有亲自接触和了解,他几乎是在萧何的胁迫下委韩信以重任。在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这出戏里,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N次,刘邦每次都摇头。最后一次,萧何跪下愿以身家性命保举,比今天深圳玩的“深户担保”风险高了不知多少。刘邦看到萧何不惜冒如此风险举荐一个年轻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像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辅汉则汉强,辅楚则楚强。萧何推荐韩信,没有丝毫利己之心,完全是为了革命事业。我们且不说戏文里的“全家性命”,如果我用全家性命担保某位做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人家说,你家几口人和我的千军万马比,那还叫性命吗?萧何是拿自己积累下来的所有的政治资本来换取刘邦对韩信的信任,这也是一种赌,但境界很高,风险也更高。

    萧何此举,对韩信是有识,对刘邦是有忠,对自己则是有胆。这样有胆有识忠于革命的干部,和大熊猫一样珍贵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