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资治通鉴-再说养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赧王十六至十七年(公元前299—前298年)

    秦王闻孟尝君之贤,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请。孟尝君来入秦,秦王以为丞相。

    或谓秦王曰:“孟尝君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楼缓为相,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姬,姬曰:“愿得君狐白裘。”孟尝君有狐白裘,已献之秦王,无以应姬求。客有善为狗盗者,入秦藏中,盗狐白裘以献姬。姬乃为之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时尚蚤,追者将至,客有善为鸡鸣者,野鸡闻之皆鸣。孟尝君乃得脱归。

    秦王是“外甥哭妗子(山西吕梁土话“舅妈”的意思),想起来一阵子”,想起来孟尝君,就请孟尝君来做秦国的丞相,孟尝君居然也就到任了。又有人说孟尝君是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秦王又反悔了,反悔就反悔吧,把人家遣送回去也就算了。不,秦王竟然要杀掉请来的客人,如此不讲规矩,足见其骄逸跋扈。也有一种说法是秦王欲借此羁縻孟尝君,但是秦王为了得到孟尝君也质押了自己的弟弟泾阳君,如果加害于孟尝君,等于杀掉了自己的弟弟,这生意并不划算。

    孟尝君此时,得力于自己豢养的鸡鸣狗盗之徒,以“狗盗”盗狐白裘贿秦王幸姬得脱,以“鸡鸣”开关而返。

    关于养士,自此后多有议论,褒贬不一。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此番议论,有道理,但应该是他那个时代的道理。王安石做宰相,而且是权相,“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此乃宰相口吻,也是当时天下一统的人才观,皇帝只要得到一个有才能的宰相,天下则大定也,这里难免有自诩的成分在。而当时的孟尝君,他不是国君,怎么能在他之下、千百人之上置一个什么高士,“得一士焉”只能对帝王而言之,其果真“得一士焉”,他将怎么自处。对他而言,纠集得人越多越好,对内可以巩固地位,对外可以扩大影响,所以那个时代,以养士多为贵。多,则有了多样性,人人皆可经天纬地,也太过苛了。

    苏轼在《战国任侠论》中认为,春秋战国时的游士,他们中间包括了智、勇、辩、力等各种才能的人,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精英。他们必须以合适的方式存在于社会,否则天下就要乱。苏轼是文士,官做得不大,有民间情怀,所以他的议论着眼于精英人才必须有相应的安置,鸡鸣狗盗不以客养之,那么,秀杰散于田亩,则必有揭竿而起的社会危机。至于孟尝君养的那些人够不够档次,苏轼不关心。

    其实,后世议论,多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历史为据,各取所需而已。说孟尝君养了鸡鸣狗盗之徒,真正的高士则不来,是就理说理。孟尝君养士千人,怎么能没有取士的等级标准以及相应待遇?冯谖每天在那里闹待遇,要坐车,要吃鱼,其实已经说明鸡鸣狗盗存在并不会妨碍高级人才也来加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