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资治通鉴-“质子”现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赧王十二年(公元前303年)

    齐、韩、魏以楚负其从亲,合兵伐楚。楚王使太子横为质于秦以请救。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经常互相“质子”,即把儿子质押给盟国,作为一种守约的保证。

    在平等的条件下要互相取信,质子也应该是互相的,而更多的情况是一方有求于另一方。这时,质子便成了单方面的行为,成了抵押贷款,所谓“国强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遗子及贵臣为质”。

    秦始皇的父亲秦异人就是质于赵,被经商的吕不韦视为奇货可居,进行了政治投资,最终使他返秦登上王位,成了秦庄襄王,吕不韦当然也因此而收到丰厚的回报。质子质于对方,所受的待遇是比较差的,秦异人在赵国就很穷困,经费不足,因为父亲秦孝文王不怎么喜欢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选中他去做质子。

    《战国策》中有《触詟说赵太后》,讲的就是秦攻赵,赵求救于齐,齐国要求把赵太后最喜欢的儿子长安君送来做人质。老太太当然不肯了,做质子不是件舒服的事,而且有很大风险。

    触詟就为老太太讲了一番“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希望她能让长安君做质子,以便“有功于国”,否则,“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做质子对国家是一种贡献,这是无疑的,王储必须有功于国,才能继承大统,这应该也是一种进步的观念。

    质子是一种契约行为,双方有具体的约定,比如上面讲到的齐国不仅要求赵国质子,而且点名要长安君,怕赵国使调包计,随便质个什么“干儿子”,到时起不到约束作用。楚汉相争时,项羽在彭城大破汉军:“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没有约定就取人家父母妻子,这就是歹徒劫持人质了。项羽后来要拿烹煮刘老太爷要挟刘邦,刘邦满不在乎,说:“咱哥俩拜过把子,我老爹就是你老爹,你想把咱老爹炸成美味家乡鸡还是炖成广东靓汤?到时别忘了分我一杯哦。”把项羽气得直打嗝。

    质子取信的方式后来仍然存在,只不过含蓄了一点,通过政治婚姻、在质押方任命“质子”一定的官职等方式,把“质押”换个别的名称,这样显得文明、友好一点。在清朝,满族就是采用姻亲的方式怀柔蒙古贵族,清皇室把公主嫁给蒙古王子,然后在北京修座额附府,客气地拘着人质。汉唐皆有公主和亲之事,实质上也是以女儿作为人质交换边境的安宁。不过形式上要比直接索要人质文明一点点。

    质子除了政治斗争中需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作用,韩愈《柳子厚墓铭志》中说:“(柳州)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意思是讲质押儿女贷款,还不清,所质押的儿女就由自由人沦为奴隶。这其实就与买卖人口一样了。《红梦楼》中许多奴婢,比如袭人,就是被典当到贾府的,价值几十两银子,够薛宝钗过生日开一桌螃蟹宴,能让刘姥姥这样的庄户人家开支一两年。

    利用人质换取政治、经济利益,比较容易得手,所以,挟持人质的活剧今天仍然时不时上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