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天下:战国全史-东西双雄(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魏襄王的背叛令秦国人有了攻打魏国的借口,樗里疾调转枪口,转而攻入魏国,攻取曲沃城,占领该城后,把城内的魏国百姓逐出城。战国时代的战争比春秋时代要残酷,可是仍然保留文明的底线,后世经常出现的屠城事件,在战国时代仍然是罕见的,这是阅读战国史不能不关注的一点。魏军的战斗力不如秦军,在曲沃失陷后,焦城也举旗投降。

    韩、魏两国的地缘劣势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这两个国家完全被四周的强国所包围,没有安全的大后方。与魏、韩两国相比,秦国可以向西扩张,无论是义渠或是巴、蜀,都不是强国;楚国可以向南扩张,南方蛮夷区没有强敌;齐国背靠大海,不必担心来自东部的入侵;赵国与燕国北面是辽阔的荒漠地带,也有一个可以进退的空间。

    在一系列失利面前,魏襄王被迫再次与秦国签订城下之盟。秦国人不仅要蚕食魏国的土地,还要干涉魏国的政治。在秦惠王的干涉下,魏襄王不得不依秦国的意思,立公子政为太子。魏国的力量更加衰微,曾经的中原霸主如今沦为秦国的小喽啰。

    秦国人向东扩张的意志是一往无前的。正是魏国的屈服,使得秦国干涉东方政治成了可能。齐宣王吞并燕国后,引起天下诸侯的震惊与抵制,视齐国为最强对手的秦惠王绝不能坐视不理。秦国很快与魏国联合起来,向东进攻齐国及其控制下的燕国。公元前312年(秦惠王后元十三年,齐宣王八年),秦、魏联军在濮水之役打败了齐军,齐宣王被迫放弃占领燕国。

    在挫败了齐国吞并燕国的阴谋后,秦惠王又推出与楚国进行土地交换的计划。秦国的设想是以武关之外的汉中地交换楚国控制下的黔中,这样可以使巴、蜀、黔的地盘连为一片,成为秦国稳固的大后方。于是秦国使者出使楚国,向楚怀王递交了这个土地交换计划。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对某些人来说,吃了亏之后,智力也没见得长进,楚怀王就是这样的人。

    当年张仪以赠送“六百里商於之地”忽悠楚怀王,诱使楚国与齐国绝交,事后却翻脸不认人,遂使秦、楚交恶,楚国不仅未得到寸土之地,反倒因为战败而损失了六百里汉中之地。这件事成了楚怀王的心头之痛,他对张仪恨之入骨,巴不得能亲手杀了这个冤家仇人,以泄心头之恨。他一心想着报仇雪恨,哪有心思考虑交换土地呢?他恶狠狠地对秦使说:“你们要得到黔中也很容易,我也不必交换土地,只要秦国能把张仪交出来,我就把黔中双手奉上。”楚怀王这么说,纯粹是气话,秦国怎么可能用张仪来交换黔中地呢?天下人都晓得楚怀王巴不得要亲手杀了张仪,要是他去楚国,不明摆着去送死吗?

    秦使回到咸阳,秦惠王一听,心里就想,用一个人换一片土地,倒是很划算啊。只是他没吭声,因为他可不能把张仪往火坑里推。要知道张仪对秦国的贡献,恐怕只有商鞅能跟他相比,秦惠王可以杀商鞅,那是因为商鞅得罪的人太多,大家巴不得他死,但张仪不一样。要是用张仪的命去换黔中地,恐怕令秦国谋士胆寒了,以后没有人愿意为秦国效死了。想到这里,秦惠王打算放弃这个换地的计划了。不料,张仪却自己站出来了。

    张仪毕竟是张仪,见过大风大浪,他主动请缨说:“用我一个人换一片地,何乐不为呢?请让我到楚国吧。”

    这真完全出乎秦惠王的预料啊,他瞪大眼,一脸疑惑不解地对张仪说:“楚王因为没有得到商於六百里之地,对你恨之入骨,巴不得置你于死地。这个时候你前往楚国,那不是找死吗?”

    张仪似乎胸有成竹,他拍拍胸脯说:“我看楚王不敢对我怎么样。为什么呢?从国力上说,秦国强盛,楚国弱小,楚王不能不有后顾之忧,这是其一。我与楚国大夫靳尚是好朋友,而靳尚又深得楚王夫人郑袖的信任,楚王最为宠幸郑袖,郑袖所说的他都会听,只要我搞定靳尚、郑袖,楚王必不会害我,这是其二。再说了,我是奉秦王之命出使楚国,怎么说也是大国使者,楚王哪敢加害于我呢?这是其三。如果楚王一意孤行,非得要杀了我,那么用我一条小命,换得黔中之地,也算是很值了。”

    看来张仪不仅是个游说江湖的辩士,也算有几分视死如归的武士精神,有掉脑袋风险的事,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做的。张仪动身去楚国了,在他正式出使楚国前,他事先派人跟靳尚打了招呼,可是能决定他生死的人,还是楚怀王。

    楚怀王能放他一条活路吗?一切都是未知数。

    当初楚怀王说要拿黔中地换张仪,说的无非是气话,他断然没有想到张仪竟然如期而来。“难不成这小子还以为我不敢下杀手吗?”楚怀王冷笑了,既然来了,就别想活着离开!

    张仪被抓起来投入监狱,楚国人都相信他活不了多久了,楚王必定会杀之而后快。此时,靳尚悄悄在背后活动了。他找了个机会对楚王宠幸的王妃郑袖说:“夫人,您很快就会被大王冷落了,您知道吗?”

    郑袖听了吓了一大跳,赶紧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靳尚是个很懂女人的男人,与政治相比,女人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容貌以及能否得到男人的宠幸。因此他十分巧妙地把政治问题变成了一个感情问题,他是这样说的:“如今楚王一心要报仇,想杀了张仪解恨。可是秦王十分器重张仪,绝不想让他在楚国遭到伤害,因此秦王打算用六座县城来贿赂楚国,同时把秦国的美女嫁给楚王,陪嫁的还有宫廷里能歌善舞的宫女。这么一来,出于尊重秦国的考虑,楚王必定要宠幸秦女,到时夫人您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说实话,这种说法有点牵强,但却十分有效地击中郑袖心里最脆弱之处。这位楚王妃立即紧张起来,似乎危险已迫在眼前了,她下意识地问道:“那怎么办才好啊?”

    靳尚不慌不忙地说:“只要您能说服楚王,把张仪给放了,那秦国也不必使用美人计了。”郑袖一听,好像是这么回事,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她无论如何也得把张仪救出来。于是靳尚又帮她出谋划策,嘱咐她要如何说服楚王。楚怀王也就是个酒色之徒,天天要郑袖陪他喝酒,因而她也有很多机会吹耳边风。郑袖对楚王说:“大王您干吗把张仪给抓起来呢?妾听说,臣子也是各为其主罢了。您说要用土地交换张仪一个人,土地还没给秦国,秦国就已经派张仪来了,可见人家是敬重大王的。大王不仅没有回礼,反倒要杀死张仪,这么一来,秦王岂不是要雷霆大怒,到时必定攻打楚国。想到这里,臣妾就不敢想象结局会怎么样。我恳请大王让我们母子迁徙到江南去吧,以免被秦国人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说到这里,郑袖不禁掩面而哭。这一哭,是楚楚动人,让楚怀王不知如何是好。

    虽然楚怀王十分憎恨张仪,可是热血过后,头脑恢复冷静,细细一想,杀死张仪有用吗?除了与秦国结下更深的仇怨之外,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秦强楚弱,已是不争的事实,得罪老虎之前,最好先想清楚后果。就这样,郑袖每哭一次,楚怀王的意志就被削减一分,到最后,理智战胜情感。

    罢了,看来此人是杀不得的。楚怀王终于把张仪给释放了,而且以上宾之礼相待。当秦国上下都认为张仪难逃此劫时,他居然奇迹般的又逆转了局势。这个大师级的人物,果真有深不可测的本领,在鬼门关口逛了一圈后,阎王爷也没敢收留他。

    这就是张仪,一个令人又恨又怕的人物。楚怀王是属于跟着感觉走的人物,信誓旦旦要报仇,真的仇人站在眼前时,却发现自己根本下不了手。他这种软弱的性格,也正是楚国软弱外交的真实反应。在军事上楚国不是秦国的对手,在外交上又再输一局,貌似强大的楚国不过是外强中干,中看不中用。在春秋时代曾经叱咤风云的楚国,到此时已成病猫一只,难有大的作为。

    在与东方诸国旷日长久的战争中,秦国军事上的强大实力已展露无遗。在历年的战争中,东方六雄中的魏、赵、韩、楚都遭到沉重打击,甚至连领土不相接壤的齐、燕都未能幸免秦国的攻击。对秦惠王来说,他毫不畏惧与任何一个东方国家单打独斗,但如果东方诸强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呢?这是秦国最害怕担心的事情。

    秦国的厉害之处,不全在其令人恐怖的军事实力,也在于其富有成效的外交。秦国的战略是尽力阻挠东方诸国可能的合纵,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在东方六大强国中,魏国已屈服于秦,其余五国仍然有可能联合起来,一致对秦。秦惠王要未雨绸缪,以威胁、拉拢为手段,积极展开外交攻势,拆散敌人的同盟。

    东方诸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叫“合纵”;秦国拉拢东方诸国以瓦解合纵战略,这叫“连横”。为了完成连横战略,年迈老朽的张仪宝刀不老,又一次游说东方诸侯,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这也使得张仪的威名如日中天。

    对张仪来说,这也是最后一次施展其生平绝学的机会,因为他已垂垂老矣。要与东方五国连横,这无疑是艰巨的任务,因为秦国的狼子野心,东方诸国无人不知,狼要跟羊做朋友,其意图也太明显了。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张仪的本领,当楚怀王欲用黔中地换张仪时,天下人都认为他难逃此劫,可这位莫测高深的大师居然像魔法师一样,让楚怀王糊里糊涂就把他给释放了。可以说,张仪已经两度戏弄了楚怀王,那能不能第三度得手呢?

    显然,张仪是有信心的。因此楚国也成为张仪连横诸侯的第一站。

    在张仪眼中,楚怀王就是一个可以随意玩弄的大傻帽儿罢了,不过他不会把这种轻蔑表现出来,聪明的他可不会傻到去挑战一位君王的自尊底线。要讨好楚怀王很简单,必须给他戴上一顶高帽,于是张仪一上来张口便道:“天下强国,非秦即楚。”这种话,不管是不是真实,反正楚怀王肯定爱听。

    有了个好的开头,下文就容易展开了,张仪侃侃而谈说:“秦国的土地占了天下一半,兵力足以抵挡四个国家,背靠天险,又有黄河为天堑,四面都是要塞,牢不可破。秦国的虎贲战士有一百多万,战车千乘,战马万匹,积粟如山。如果想用合纵的手段来抗衡秦国,无异于驱赶羊群攻击猛虎,下场可想而知。如今大王不与猛虎交往,却与群羊交往,这个策略无疑是不明智的。大王倘若不与秦国亲善,那么秦国挟持韩国与魏国进攻楚国,秦国攻打楚国的西部,韩、魏攻打楚国的北部,那么楚国就危险了。现在有一小撮人鼓吹合纵,集合一群弱小的国家去攻打最强大的国家,这真的是使国家陷于危亡的做法。明明兵力不如对方,就不要轻易挑衅;明明粮食比不上敌方,就不要想打持久战。这都是简单的道理,可是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却只会胡说八道,只挑着有利的一面说,却不说不利的一面,一旦最后把国家陷入祸害中,就后悔莫及了。我这些话,请大王仔细考虑。我来给大王分析一下吧。秦国现在已经据有巴蜀,粮食充足,若是沿着长江而下,只要十天的时间就可以打到楚国的扞关。同时,秦国的地面部队从武关出发,向南进攻,楚国北部的土地就会被切断。只需三个月的时间,楚国就要陷入到危险之中,就算其他诸侯国想救援,恐怕也得等半年以后吧。等待弱国的救援,却忽视强秦的祸害,这使我不得不替大王您忧虑。如今秦国与楚国土地相接壤,本来就应该成为亲近的国家。大王如果听臣的意见,与秦国互换太子为人质,使秦、楚两国长久成为兄弟般的国家,世代互不侵犯,那才是高明的计策呀。”

    这就是张仪的高明之处,在击中楚王软肋的同时,又不忘给他戴上高帽,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让楚怀王下不了台。

    楚怀王有自己的算盘。当初他轻率地要求用黔中地来交换张仪,可是张仪真的来了后,又不敢处死,仇没报成,又要损失土地,那这笔买卖铁定要赔本的。楚怀王的真实想法是,只要他答应了张仪连横的要求,就可以挽回土地上的损失,这样做划算得很哩。尽管楚国大夫屈原极力反对向秦国妥协,但反对无效,楚怀王我行我素,同意了张仪的要求。

    魏国与楚国都与秦国交好,那么夹在秦、魏、楚之间的韩国就容易搞定了。张仪信心十足地前往韩国,游说韩襄王说:

    “韩国的地理位置特别不好,而且国土多为山区,所种植的粮食,不是豆子就是麦子,倘若有一年粮食失收,百姓连糟糠都吃不饱呢。韩国的土地方圆不超过九百里,士兵不超三十万,这个数量还包括后勤人员呢。倘若扣除边疆要塞堡垒的戍军,可用于机动作战者,不会超过二十万人。相比之下,秦国有武装部队百万之众,战车千乘,战马万匹。与东方的军队相比,秦国士兵更加勇敢,他们打仗时可以脱去甲衣,赤膊上阵,在战场上左手提着敌人的脑袋,右手还可以抓获俘虏。秦国士兵个个像孟贲这样的勇士,而东方士兵则像胆小鬼一样。秦军的压迫力,就如同大力士与婴儿交手一样,这跟把千钧重物压在一粒鸟蛋上毫无分别,用这样勇猛的军队去攻打不顺从的弱小国家,一定没有幸存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