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博弈论全集-现实博弈的话语权:弱者怎样做到“四两拨千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强者制定博弈规则,规则决定弱者的生存处境

    狐狸碰到狼,被狼打了一巴掌,狐狸问:为什么?狼说:叫你不戴帽子!

    第二天,狐狸戴着帽子在街上又碰到了狼,又被狼打了一巴掌,狐狸问:怎么又打我?狼说:叫你戴帽子!

    第三天,狐狸找到森林大王老虎投诉,老虎答应帮忙解决。

    第四天,狐狸经过老虎家的门口,听见狼在屋里被老虎训话:你也太笨了,狐狸都来投诉了,你这不是叫我为难吗?话也不会说,你要是想打狐狸,就应该吩咐狐狸去给你拿洗衣服的东西,如果狐狸拿的是肥皂,你就打它,说你要的是洗衣粉;如果狐狸拿的是洗衣粉,你也打它,说你要的是肥皂。

    第五天,狐狸又碰到了狼,狼说:狐狸,你去给我拿洗衣服的东西。狐狸问:你是要洗衣粉还是肥皂?狼心想:这狐狸真聪明!难不住它。

    然后狼又给了狐狸一巴掌,狐狸问:你为什么打我?狼说:叫你不戴帽子!

    在狼面前狐狸是弱小的,狼是规则的制定者,它想打狐狸,可以找任何理由。

    规则永远是强者的专利,在博弈中哪一方处于强势地位,制定的博弈规则必然对其有利,例如WTO条款的制定是对欧美发达国家有利的,因为欧美发达国家是WTO规则制定中强势的一方。法律是一个国家的规则,一国的法律也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在最古老的法律——《古罗马法》中,规定了奴隶是奴隶主的私人产品,不允许奴隶背叛,奴隶也是可以买卖的。这就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其法律是保护资产阶级意志的,资本主义方兴未艾之时,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便提到了至高的地位。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诸多国家的法律更是体现了大财团的意志。因为大财团是国家政权的幕后操纵者。我们中国的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在一个小游戏圈子里,制定规则的也必定是游戏的局中人实力最强的那一个。在股市里,永远都是庄家的天下,因为庄家具备拉高股票的实力。散户只能跟进赚点小钱,一旦跟错或逢上庄家震仓,便可能赔掉。

    在生意圈内也是如此,谁拥有雄厚的资金,谁就有对市场的话语权,拥有雄厚资金者可以大规模地收购产品引致产品涨价,从而获取巨额利润。第一代互联网热潮中倒下的企业多是因为资金实力不足,前期资金烧完,后续资金跟不上。SOHU、SINA的崛起是因为有强大的资金背景,TOM网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不断宣传其背后的投资人是李嘉诚以彰显其强大的资金实力。

    实力决定地位,决定利益,如果你想让游戏规则按自己的意志制定,那就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无辜的侍卫为何必死无疑

    曹操曾经暗算过别人,因此也生怕被人暗算,为了防范他人,他扬言自己有特异功能,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他虽在梦中也能觉察到。他还对侍臣和姬妾们说:“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我便杀人,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一日,曹操佯装熟睡,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好心去给他盖被子,结果此人好心未得好报,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曹操杀了自己的侍卫之后,假装不知,爬上床,依旧蒙头大睡。被杀死的侍卫血淋淋地横在床下,谁也不敢接近。第二天,曹操醒来,假装不知。其余侍卫告诉他真实情况,曹操抱头大哭,痛哭之后,责备侍卫没有听自己的话,在他睡觉的时候接近自己。从此,在曹操睡觉的时候,左右谁也不敢靠近其卧榻。

    在这个故事中,曹操制定了一条规则,熟睡之后,谁也不能接近他,否则就有可能被杀。这样,曹操对睡觉时接近自己的侍卫,就有杀和不杀两种选择。但曹操内心既然有杀人立威的打算,因此,这场博弈只能以侍卫的失败而告终。在这个故事中,曹操制定了博弈规则,但为什么侍卫最终送了命,关键是曹操还有隐性的规则,即道德规则和职业准则,这些规则决定了,主人熟睡却没有盖上被子,奴才自然有义务和责任帮他盖上,但奴才遵守了道德和职业规则的时候,却违反了主子的特别规定,因此,曹操是挖了陷阱等奴才跳进去,所以,这场博弈中奴才是必输无疑的。

    正是因为博弈中规则的不确定性,或者强者掌握规则的制定权,很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所以,掌权者有时刻意将规则制定得含含糊糊,这样,使对方不知不觉地走进陷阱。规则就是自己,自己就是规则,这可能是野心家最喜欢的规则。

    事实上,曹操这种人将规则制定得神神秘秘,只能对侍卫们玩玩罢了,当遇到实力相当或者有一定实力的博弈对手时,他也是会随机应变的。

    “识时务”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在前面两节中,狐狸和侍卫之所以会不明不白地吃亏,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是弱者,他们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与规则的制定者相抗衡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中,处在弱势地位的人需要暂时隐忍、退避,万万不可贸然与强者正面交锋。

    以卵击石的成语我们都听说过。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鸡蛋碰石头的后面是什么,与强者正面交锋的唯一结果只有惨败。当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国民党的军事实力异常强大,但共产党的领导权却被博古、李德占据,毛泽东被排除在军事领导的核心之外。博古、李德领导实力弱小的红军与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气势恢弘的阵地战,与国民党正面交锋的结果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湘江一战,红军损失惨重,几近覆亡。后来,在长征的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挽救了革命。

    博古、李德等人的决策就犯了与强者正面交锋的错误。其实,弱者也有成功的机会,即使力量还不够强大,也可以靠智取的方式获胜。

    清朝的康熙皇帝智除鳌拜就是一个靠智慧以弱胜强的经典例子。

    康熙亲政后,决定收回大权,并准备取消辅政大臣的辅政权力。这一措施使鳌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鳌拜与康熙帝早已存在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了。

    但鳌拜在朝廷中势力很大,康熙不敢妄动,一旦逼反鳌拜,很可能使自己皇权不保,所以康熙深知不能与鳌拜正面交锋,必须智取。平时的朝中大事皆由鳌拜说了算,他经常当着康熙的面呵斥大臣,而且稍不如意,就在康熙面前大吵大闹。康熙帝表面上对其百般忍让,暗地里却在冥思苦想对付鳌拜的办法,他暗中训练了一批武功高强的少年卫士,准备找合适的时机将鳌拜及其附属势力彻底铲除。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鳌拜因事入奏,康熙借此良机,利用自己训练的一批少年卫士将他捉住,送入大狱。接着命康亲王杰书等进行审问,列出主要罪行三十款,朝廷大臣决议应将鳌拜革职、立斩;其亲子兄弟亦应斩首;妻并孙为奴,家产籍没;其族人有官职及在护军者,均应革退,各鞭一百。康熙考虑到鳌拜是顾命辅臣,且有战功又效力多年,不忍加诛,最后定为革职籍没,与其子纳穆福俱予终身禁锢。后来鳌拜死在狱中,纳穆福获得释放。鳌拜死党穆里玛、塞本特、纳莫、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泰必图、济世等主要罪犯,一律处以死刑。曾经猖獗一时的鳌拜集团就这样被彻底铲除了。

    所以,面对强者,要避开其锋芒行事,这既可保全自己,又可以给除掉对手创造机会,在与强者博弈中一定要注意“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策略,绝对不能干螳臂当车的蠢事。如果没有实力除掉对手,就要继续隐藏下去,修炼内功,等待时机。

    “谦卑”和“伏藏”是成功的准备工作

    韬光养晦有时是为了麻痹对手,使他骄傲轻敌,以为你软弱无能,然后趁其不备而攻杀之。有时是为转移对手的注意力,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势力,只能暂时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一旦暴露自己的心迹,很可能给自己带来灾难,因为强者要想消灭弱者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为了有效地打击对手,首先要有效地隐蔽自己、保护自己,也就是要作出假象来迷惑敌人,让他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去行动。己方强时,不急于攻取,须以恭维的言辞和丰厚之礼示弱,使对手骄傲,待其暴露弱点,有机可乘时再击破之。

    过于善良的人往往不懂得这一点,以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样善良,结果,以善良待人,反被邪恶伤害,成了邪恶的牺牲品。即使不以打击对方为目的,为了不遭对方打击,也不应天真善良地将自己暴露无遗,否则,遭到对手打击时将毫无还手的余地。

    善良诚可爱,善于在险恶世道中保存这份善良,则更为可贵。

    韬光养晦的智谋有几种:委婉和顺但不因循,称作委蛇;猫藏起来不显露,称作谬数;欺骗敌人,使自己不受损失,称作权奇。若不婉顺,那么事情就受阻;若不隐藏,就有危险出现;若不欺骗,就可能被敌人消灭。

    北宋丁谓任宰相时期,把持朝政,不许同僚在退朝后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事。只有王曾非常乖顺,从没有违背。

    一天王曾对丁谓说:“我没有儿子,老来感觉孤苦,想要把亲弟弟的一个儿子过继来为我传宗接代,我想当面乞求皇上的恩泽,又不敢在退朝后留下来向皇上启奏。”

    丁谓说:“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办吧!”

    王曾趁机单独拜见皇上,迅速提交了一卷文书,同时揭发了丁谓的行为。丁谓刚起身走开几步就后悔了,但是已经晚了。

    没过几天,宋仁宗上朝,丁谓就被贬到崖州去了。

    王曾能顺服丁谓的苛求,而终于实现揭发丁谓的目的,不能不说是韬光养晦之功。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敌人。这里的伏藏说的就是韬光养晦的策略。

    明朝的严嵩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其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就其个人成长及生存之道而论,其韬光养晦的功夫却不能不让人佩服。

    嘉靖中期,夏言为朝廷的重臣,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为皇帝所器重。

    当时严嵩在翰林院任低级职务,他打听到当时担任礼部尚书的夏言是江西同乡。严嵩想利用与夏言是老乡这层关系,设法去接近夏言,但两人并不相识。严嵩几次前往夏府求见,都被轰了出来。

    严嵩却不死心,准备了酒宴,亲自到夏言府上去邀请夏言。夏言根本没有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随便找了个借口不见他。严嵩在堂前铺上垫子,跪下来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自己带来的请柬。

    夏言在屋里终于被感动了,以为严嵩真是对自己恭敬到这种境地,开门将严嵩扶起,慨然赴宴。宴席上,严嵩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夏言,给夏言留下极好的印象。

    从此夏言很器重严嵩,一再提拔他,使他官至礼部左侍郎,获得了可以直接为皇帝办事的机会。几年后,已任内阁首辅的夏言又推荐严嵩接任了礼部尚书,位居六卿之列。夏言甚至还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

    严嵩是极有心机的人,不露一点声色,耐心地等待时机,对夏言仍是俯首帖耳,只是在不断寻找、制造机会,以图将夏言一下子打倒。时机未成熟他是不会露出狐狸尾巴的。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下令制作了五顶香叶冠,分赐给几位宠臣。夏言一向反对嘉靖帝的迷信活动,不肯接受。而严嵩却趁皇帝召见时把香叶冠戴上,外边还郑重地罩上轻纱。皇帝对严嵩的忠心大加赞赏,对夏言很不满。而且夏言撰写的青词也让皇帝不满意,而严嵩却恰恰写得一手好青词。严嵩也利用这个机会,在写青词方面大加研究,同时还迎合皇上的心意,给他引荐了好几个得道的“高人”,皇帝越来越满意严嵩而疏远夏言。

    又有一次,夏言随皇帝出巡,没有按时值班,惹得皇帝大怒。皇帝曾命令到西苑值班的大臣都必须乘马车,而夏言却乘坐腰舆(一种小车)。几件事情都引得皇帝不高兴,因此皇帝对夏言越来越不满。

    严嵩利用皇帝对夏言的不信任,趁机进言,将平生所搜集的夏言的种种罪状一一罗列,并且添油加醋、无中生有地哭诉了一番,皇帝终于恼怒,马上下令罢免了夏言的一切官职,由严嵩取代。

    严嵩把自己的心志潜藏日久,就是为了等待时机,夏言比严嵩官位高,资格老,而且严嵩的仕途也是夏言一手扶植的。对严嵩而言,夏言是强大的。严嵩如果在羽翼未丰之时,想扳倒夏言,势必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祸及自身。严嵩静待时机,韬光养晦,待实力逐渐强大之后,而夏言的地位却日益衰落的时候,找准时机,一击即中。此可谓以弱小扳倒强者的经典故事。

    “乾坤大挪移”何以无敌于天下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两种非常高明的武功,一种是张无忌在光明顶学会的“乾坤大挪移”,另一种是姑苏慕容氏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两招看似玄之又玄,其实都是运用了借力打力的原理,是中国传统武学中太极功夫的发挥。

    这种思路能够启发我们了解弱者对局强者时的生存之道。弱者与强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而强者决定着矛盾的主流走向,因为这对矛盾中,强者是性质和内容的规定者。但矛盾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会发生转变,所以弱者在与强者对局中要学会以弱胜强,以弱胜强一般是借力打力的四两拨千斤之术和反间之道。

    在双方的对局中,要善于观察形势,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关键环节找到了,从容发力,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付出极少的成本而获得极大的收益。

    西汉初期,匈奴仍不断侵扰北方边境。刚刚做了皇帝不久的刘邦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问题。公元前200年,匈奴单于冒顿率师南下,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战,不想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中了匈奴兵的埋伏,被30万匈奴骑兵包围。当时,匈奴兵的阵势十分壮观,战阵的东面是一色的青马,西面是一色的白马,北面是一色的黑马,南面是一色的红马,气势逼人。刘邦在白登山被围了七天,救兵被阻,突围不成,又值严冬,粮断炊绝,许多士兵的手指都冻掉了,刘邦焦急万分。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硬拼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对手又是死敌,没有商谈的余地,真是一个板上钉钉的死局。

    正在这危难之际,刘邦手下的大臣陈平想到一个妙计,他派使者求见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给她送去一份厚礼,其中有一张洁白的狐狸皮,并对阏氏说,如果单于继续围困,汉朝将送最美的美女给单于,那时你将失宠。同时,陈平又令人制造了一些形似美女的木偶,装上机关使其跳舞。阏氏远远望去,见许多美女舞姿婆娑、楚楚动人,担心汉朝真的送美女来,于是,她说服单于放开了一个缺口,刘邦趁机冲出重围。这就是历史上的“白登之围”。

    在白登山,刘邦已身陷困境,如果匈奴一举进攻,也许汉朝的历史将被改写。此时双方实力之悬殊可见一斑,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平却巧妙地想到了利用女人的嫉妒来突围的妙策。刘邦突围后,便又成为与匈奴对决的强势一方。

    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借力打力之计,那就是皇太极借崇祯皇帝之手除掉袁崇焕,扫清了灭明的一大障碍。

    皇太极进攻北京并散布谣言说袁崇焕投靠后金。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袁崇焕向皇上请求说,将士们长途跋涉,十分劳累,请准许入城休整,但被崇祯帝拒绝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告密,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这个消息简直是个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以后关在金营里。有一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杨姓太监听了这番话,找准机会偷跑出来,回去赶紧告诉崇祯帝。而这个情报却是假的,是皇太极预先设下的计谋。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马上进宫。袁崇焕接到命令,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崇祯帝拉长了脸,责问道:“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

    袁崇焕不禁怔了一下,这些话都是从哪儿说起?他正想答辩,崇祯帝已经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捆绑起来,押进大牢。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

    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

    崇祯帝不听大臣的劝告,一些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到了第二年,崇祯帝终于下令把袁崇焕杀害。

    反间计是名副其实的毒计,其毒不仅仅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其对人性弱点的残酷利用和无情玩弄。对于人类来说,这既是一种让人津津乐道的谋略,又是一个讽刺。但是在强弱对局之际,弱者若想战胜强者,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弱势变强势的谋划之道

    在博弈中,处于弱势的一方除了以静制动、韬光养晦外,还要积极谋划、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以免错过时机。在这方面,秦朝的大奸臣赵高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

    秦始皇称帝后第五次巡视全国各地,随行的有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据说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但只有十八子胡亥被允许同行,因为他特别受到秦始皇的宠爱。据《史记》记载,这次巡视东至会稽,渡江至琅玡,再取道西返。七月,车驾至平源津,秦始皇病重。由于他忌讳说死,群臣谁也不敢谈论死的事。至沙丘平台,病情严重。他自知不能治愈,于是命令赵高拟定诏书给长子扶苏,要扶苏把军务托付给蒙恬,速回咸阳办理丧事。诏书写毕,还来不及封口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赵高拿了秦始皇的玉玺大印和遗诏,心中感到十分沉重。当时知道遗诏内容的只有李斯、胡亥和他三个人,其他的大臣一概不知。因为秦始皇死在出行的路上,立太子的事未定,丞相李斯恐天下发生动乱,就命令秘不发丧。每到一地,按例进膳,朝廷百官照样需报告政务,亲信宦官就在车中假托皇帝命令批复百官的奏本。

    赵高曾经是胡亥的老师,教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两人关系密切。赵高原是赵国国君的远亲,自幼受宫刑,长大后进宫当宦官。他曾经犯大罪,秦始皇命蒙毅去审理,秉公执法的蒙毅判赵高死罪。秦始皇因赵高办事比较干练,又精通刑狱法令,所以就赦免了他。这时的赵高担心如果按秦始皇所云让公子扶苏即位,与扶苏关系密切的蒙恬、蒙毅兄弟就会受到宠信,并对他不利。这个时候,赵高就处于一个是生还是死的困境选择之中。为此,赵高策划了一场夺嗣的争斗,决定把胡亥推上皇位。

    赵高扣下皇帝的信件,游说胡亥道:“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皇子为王而只赐信给长子扶苏。扶苏一到咸阳,就将即帝位。公子你却无尺寸之地可以立足,你想过该怎么办吗?”胡亥说:“贤明的君主了解大臣,贤明的父亲了解儿子。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赵高面露一丝奸笑说:“现在皇位的归属取决于你、我和李斯三人,希望公子要抓住机会。‘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怎可同日而语呢?”胡亥对赵高的奸计心存恐惧,但皇位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最后只是有点担心:“现今父皇的遗体还在路上没有发丧,此事怎么对丞相说呢?”

    赵高知道,没有丞相李斯的支持,他的阴谋是无法得逞的,遂去劝说李斯。李斯起初还以忠于君事自命,但赵高晓之以利说:“无论才能、功劳、谋略、声望以及和扶苏的私人情谊,你李斯哪一点比蒙恬强?公子扶苏即位,必定宠任蒙氏,以蒙恬为丞相。这样,你的荣华富贵不仅没有了,而且你的子孙也将受到伤害。只有公子胡亥,人非常仁慈可爱,轻钱财,重人才,在始皇的所有公子中没有谁比得上他。我认为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所以我特地来和你商议,把谁即皇位定下来。”出于对权势的欲求,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服,同意照赵高的意思去办。

    三人狼狈为奸,对外宣称李斯接到始皇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赵高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先发制人,取得夺权斗争的胜利。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之下,而他相对而言又是弱者的时候,他便会想尽一切办法,运用各种阴谋诡计,抢占优势地位,因为弱者非常明白强势一方是规则的制定者,谁取得了强势地位谁就有制定规则的权力,谁处于弱势地位谁就只能服从规则,最终,胡亥成了秦二世,赵高也成了显赫一时的权臣。而原先处于强势地位的扶苏由于没有及时行动,最终被流放。

    成功只有一个硬道理:让自己变强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比赛,自负地以为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却不料在比赛上,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高手警觉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往往能够突破自己的防守,最后,搏击高手没有夺得冠军。

    搏击高手愤愤不平地回去找他的师父,在师父面前,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过招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央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让这条线变短。

    高手苦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放弃继续思考,请教师父。

    师父在原先那条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较之下,那条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重点,不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长短线一样,只要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正如原先的那条线就无形中变得较弱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

    在一场博弈中获取成功不能寄希望于投机取巧,更大可不必刻意去谋求扼杀对手的弱点。成功的唯一捷径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正如一则故事所说,一只老虎追赶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赶紧穿上跑鞋开始奔跑,另一个问他:“你跑不过老虎的,为什么还要拼命跑?”那个人回答:“我跑不过老虎,但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只有让自己比对手更强大,才能不被淘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