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博弈论全集-枪手博弈: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强的实力,最低的存活率

    了解博弈论的人都知道,借助于这种理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实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比如竞争对手经常比邻而居,聪明人往往受到现实的愚弄,等等。除此之外,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模型“枪手博弈”,也是现实中某种出人意料结局的高度抽象。

    甲、乙、丙三个枪手彼此仇视,互不相容。有一天,他们在街上不期而遇。一瞬间,氛围紧张到了极点。在这三个人中,甲的枪法最好,十发八中;乙枪法次之,十发六中;丙枪法最差,十发四中。

    这时,如果三人同时开枪,并且每人只发一枪;第一轮枪战后,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

    很多人认为甲的枪法好,活下来的可能性大一些。但结果并非如此,存活几率最大的是枪法倒数第一名丙。

    只要分析一下各个枪手的策略,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枪手甲的最佳策略是先对枪手乙开枪。因为乙对甲的威胁要比丙对甲的威胁更大,甲应该首先干掉乙。

    同理,枪手乙的最佳策略是第一枪瞄准甲。乙一旦将甲干掉,乙和丙进行对决,乙胜算的概率自然大很多。

    枪手丙的最佳策略也是先对甲开枪。乙的枪法毕竟比甲差一些,丙先把甲干掉再与乙进行对决,丙的存活概率还是要高一些。

    那么三个枪手在上述情况下的存活几率分别为:

    甲:24%(被乙丙合射40%×60%=24%)。

    乙:20%(被甲射100%-80%=20%)。

    丙:100%(无人射丙)。

    通过概率分析,我们发现枪法最差的丙存活的几率最大,枪法好于丙的甲和乙的存活几率远低于丙的存活几率。

    如果改变游戏规则,假定甲乙丙不是同时开枪,而是他们轮流开一枪。

    先假定开枪的顺序是甲、乙、丙,甲一枪将乙干掉后(80%的几率),就轮到丙开枪,丙有40%的几率一枪将甲干掉。即使乙躲过甲的第一枪,轮到乙开枪,乙还是会瞄准枪法最好的甲开枪,即使乙这一枪干掉了甲,下一轮仍然是轮到丙开枪。无论是甲或者乙先开枪,乙都有在下一轮先开枪的优势。

    如果是丙先开枪,情况又如何呢?

    丙可以向甲先开枪,即使丙打不中甲,甲的最佳策略仍然是向乙开枪。但是,如果丙打中了甲,下一轮可就是乙开枪打丙了。因此,丙的最佳策略是胡乱开一枪,只要丙不打中甲或者乙,在下一轮射击中他就处于有利的形势。

    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发现,三个枪手中实力最强的甲的存活率最低,结局最惨,通过以上分析,这个结果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枪手博弈告诉我们:在多人博弈中常常由于复杂关系的存在,而导致出人意料的结局。一位参与者最后能否胜出,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关系以及各方的策略。

    在认识到这种规律之后,不论是强者还是弱者,当遭遇枪手博弈时,如何采取恰当的策略就成为取胜的关键。

    花袭人与超女第一名:为什么胜出的不是最好的?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比较激烈的话:“选美选出的永远是最丑的,选秀选出的永远是最差的。”很多人对此都有同感,不只选美和选秀,从古至今,很多事情都是类似的结局。

    比如,《红楼梦》里王夫人给贾宝玉选妾,无论是按照“娇妻美妾”的传统标准,还是以聪明、口才、针线等为衡量尺度,都轮不上容貌次等、手脚笨笨、惹人烦腻的袭人,但是结果恰恰是袭人取胜,在前八十回中,她已经坐稳了“准姨娘”的位子。

    古代帝王的后宫争斗也是如此,真正在后宫屹立不倒、隆宠不衰的,一般都不是身世最显赫、最有才华、最貌美、最贤惠的,但凡在某一方面占了一个“最”字,就不太容易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大多数时候,最后胜出的是在任何方面都不弱,同时又懂得权谋、智慧和平衡的人。

    21世纪的选秀和选美也是如此,拿超级女声来说,很多人对于2006年的超女冠军心生疑问,尚雯婕既没有美丽的容貌、突出的个性,也没有深厚的歌唱功夫,她的夺冠似乎毫无道理。

    由此可见,“胜出的未必是最好的”,此种现象由来已久,结合博弈论的知识,人们就大致可以解开心中的疑惑了。

    其实,这也是“枪手博弈”模型的一种演绎,无论是选秀选美选妾,最后胜出的“资质略差者”与枪手博弈中的枪手丙有着共同的处境和结局。最终的胜利,不是他们一个人得到的,而是各种利益相关方共同博弈的结果。

    在《红楼梦》中,相关的利益相关方有王夫人、宝玉房中的小丫头、贾府中的丫鬟婆子,等等;在后宫中,利益相关方有后宫的众多妃子以及其娘家所代表的各种势力,等等;超级女声的比赛中,则有主办方、评委、参赛的选手们、电视观众、媒体、各位选手的支持者们。在各种博弈中,都有着方方面面的利益在影响着最终结果,从而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而其中,真正最优秀的人,比如《红楼梦》中的晴雯,帝王后宫中的德才兼备者,超女中的内外兼美、唱功一流者,则可能最先成为众矢之的,被下面那些人联合打压排挤出局。最终的胜利者,不是实力最强者,也不是实力最差者,这种结局虽然不尽如人意,却表现了各方面利益的均衡,是博弈论科学性的有力证明。

    警惕“浑水摸鱼”术

    很多人都听过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老先生的一段相声《逗你玩》,其主要情节如下:

    母亲:“小宝,妈妈忙去了,咱外边晾的衣服呢。你看着别让人偷了去,有事就叫我。”

    小宝:“嗯。”

    来了一小偷,问孩子:“几岁啦?”

    小宝:“5岁。”

    小偷:“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宝:“我叫小虎。”

    小偷:“你认识我吗?”

    小宝:“不认识。”

    小偷:“咱们俩一起玩吧,我姓逗,叫逗你玩,你叫我,叫我。”

    小宝:“逗你玩。”

    小偷:“好,太好啦。”

    小偷拿走了衣服,小宝大声地叫:“妈妈,他拿咱家褂子啦。”

    母亲:“谁啊?”

    小宝:“逗你玩。”

    母亲:“好好看着。”

    小偷拿走了裤子,小宝大声地叫:“妈妈,他拿咱家裤子啦。”

    母亲:“谁啊?”

    小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的别叫啦!”

    小偷拿走了被单子,小宝大声地叫:“妈妈,他拿咱家被单子啦。”

    母亲:“谁啊?”

    小宝:“逗你玩。”

    母亲:“这倒霉孩子。再不老实,我揍你。”

    小偷走了,母亲出来了:“咱们的衣服呢?”

    小宝:“拿走啦。”

    母亲:“谁啊?”

    小宝:“逗你玩。”

    一笑之余,人们也会发现,这段相声中的小偷还是很懂做事的策略的,也许他自己并不知道,在这种策略中,隐含着一种博弈智慧,那就是乱中求胜。小偷借用“逗你玩”这个名字搅乱了小宝母亲的思维,让她一直以为小宝在淘气,在这种思维混乱中,小宝母亲没有料到自己被这位“高明”的小偷欺骗,结果衣物的丢失就成了必然结果。

    前面我们讲到,枪手博弈中,最终结果并不单纯取决于实力,还与每个参与方的利益均衡有关,而最终结果的出人意料程度与利益方的数量有关。一般来讲,参与其中的人或利益方越多,此问题的“水”就越浑,实力不足者从中摸鱼的几率就越大。

    很多现实中的负面现象都可以用此种理论来解释。

    某个行业的现状混乱,那么其中就容易出现“浑水摸鱼”的作假现象。有媒体曾经报道过,社会上有一些人冒充记者,坑蒙欺诈,从中得到了许多非法的好处。据假记者团伙说,他们每到一处,都是先与宣传部门联系,每次都受到热情接待,从未有人对其身份表示怀疑,交通费用和吃喝住宿都是由对门报销,走时还给钱。

    捞钱如探囊取物,到哪儿都是风光无限,迎来送往被奉为座上宾,骗子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做骗子呢?媒体披露,在假记者出没较为频繁的某省,街头烙烧饼、钉鞋的小商小贩都揣着假记者证,他们穿梭于机关、企业,尤其是煤矿、交通治超点等地敲诈钱财。

    假记者屡屡得逞,与新闻界的“内伤”直接相关:有的真记者和真媒体,经常做敲诈勒索的买卖。新闻有偿,谁愿意出钱,就可为谁鼓吹;花钱消灾,更是常事。正是这种混乱的行业状况给假记者以可乘之机。

    假记者现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剧作《钦差大臣》,剧中的主人公赫列斯达可夫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吹牛撒谎的花花公子,他从彼得堡来到外省的小城,被误认为钦差大臣。以市长为首的官僚们把他奉为上宾极尽奴颜卑膝的能事,市长夫人和小姐为他的“风采”倾倒,官僚们一个个膛目结舌,不知怎样奉承才好。

    赫列斯达可夫的“奇遇”也与当时俄国官场的黑暗混乱密切相关。

    有人把公元前6世纪希腊寓言家伊索的《伊索寓言·渔夫》中讲的故事作为“浑水摸鱼”的来源:一位渔夫在河里捕鱼时,先拦河张网,然后用绳子拴上石块,面向鱼网击打水底,鱼吓得到处乱游,有些撞进网里。当地有人见渔夫这样做,责怪他把水搅浑了,使人不能喝到清水。渔夫说:“若不是把水搅浑,我就捕不到鱼,捕不到鱼,我就得饿死。”

    此则故事道出了“浑水摸鱼”的本质,上文中的几则事例则是此策略的负面应用,现实中的人们,必须对此种策略有所提防,对于那些做事时总是东鳞西爪地乱扯一通,把对方搅得思路混乱,精力疲倦,使一个条理简单的洽谈变成十分复杂,然后借对方精神不佳之机迫使拍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人,要有勇气说“我们不明白”、“我们不了解”。在你尚未充分了解事实真相之前,不要和此类人士讨论任何问题。

    找到心照不宣的合作者

    博弈论中,经常提到合作的话题,枪手博弈也与合作有关。在“枪手博弈”的基本模型中,人们发现,枪手乙和枪手丙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在甲被杀死以前,他们相互间不是敌人,即丙和乙之间达成了一个攻守同盟。

    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毕竟人总要优先考虑对付最大的威胁,同时这个威胁还为他们找到了共同利益,联手打倒这个人,他们的生存机会都上升。

    其实,这一策略历史上很早就有人用过。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称帝后第五次巡视全国各地,随行的有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但只有十八子胡亥被允许同行,因为他特别受到秦始皇的宠爱。这次巡视东至会稽,渡江至琅琊,再取道西返。七月,车驾至平源津,秦始皇病重。由于他忌讳说死,群臣谁也不敢谈论死的事。至沙丘平台,病情严重。他自知不能治愈,于是命令赵高拟定诏书给长子扶苏,要扶苏把军务托付给蒙恬,速回咸阳办理丧事。诏书写毕,还来不及封口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赵高拿了秦始皇的玉玺大印和遗诏,心中感到十分沉重。当时知道遗诏内容的只有李斯、胡亥和他三个人,其他的大臣一概不知。因为秦始皇死在出行的路上,立太子的事未定,丞相李斯恐天下发生动乱,就命令秘不发丧。每到一地,按例进膳,朝廷百官照样还要报告政务,亲信宦官就在车中假托皇帝命令批复百官的奏本。

    赵高曾经是胡亥的老师,教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两人关系密切。赵高原是赵国国君的远亲,自幼受宫刑,长大后进宫当宦官。他曾经犯大罪,秦始皇命蒙毅去审理,秉公执法的蒙毅判赵高死罪。秦始皇因赵高办事比较干练,又精通刑狱法令,所以赦免了他。这时的赵高担心如果按秦始皇的遗命让公子扶苏即位,与扶苏关系密切的蒙恬、蒙毅兄弟就会受到宠信,并对他不利。这个时候,扶苏成了赵高的最大敌人。为此,赵高策划了一场夺嗣的争斗,决定把胡亥推上皇位。

    赵高扣下皇帝的信件,游说胡亥道:“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皇子为王而只赐信给长子扶苏。扶苏一到咸阳,就将即帝位。公子你却无尺寸之地可以立足,你想过该怎么办吗?”胡亥说:“贤明的君主了解大臣,贤明的父亲了解儿子。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赵高露出一丝奸笑说:“现在皇位的归属取决于您、我和李斯三人,希望公子要抓住机会。‘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怎可同日而语呢?”胡亥对赵高的奸计心存恐惧,但皇位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最后只是有点担心:“现今父皇的遗体还在路上没有发丧,此事怎么对丞相说呢?”

    赵高虽然也把李斯当做一大对手,但是在眼前的情势下,他知道没有丞相李斯的支持,他的阴谋是无法得逞的,遂去劝说李斯。李斯起初还以忠于君事自命,但赵高晓之以利说:“无论才能、功劳、谋略、声望以及和扶苏的私人情谊,你李斯哪一点比蒙恬强?公子扶苏即位,必定宠任蒙氏,以蒙恬为丞相。这样,你的荣华富贵不仅没有了,而且你的子孙也将会受到伤害。只有公子胡亥,人非常仁慈可爱,轻钱财,重人才,在始皇的所有公子中没有谁比得上他。我认为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所以我特地来和你商议,把谁即皇位定下来。”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考虑,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服,同意照赵高的意思去办。

    三人狼狈为奸,对外宣称李斯接到始皇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而原先处于强势地位的扶苏最终在赵高和李斯的攻守同盟中落败。

    这种与竞争对方合作从而在多人博弈中取胜,在商场中同样适用。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一般消费者看来,它们是饮料市场上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对手,两家的市场竞争也可谓你死我活,似乎每家都希望对方忽然发生重大变故,而把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但是多年来,这种局面让两家都赚了个盆满钵溢,而且从来没有因为竞争而使第三者异军突起。

    其实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位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实际上在进行着一种类似于剑客丙和乙之间的攻守同盟,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合作的竞争关系。它们真正的目标是消费者,以及那些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只要有企业想进入碳酸饮料市场,它们就必须展开一场心照不宣的攻势,让挑战者知难而退,或者一败涂地。

    坐山观虎斗

    在“枪手博弈”中,枪手丙的优势策略就是暂时按兵不动,因为另外两位枪手的第一枪都不会对准他,丙要做的就是“坐山观虎斗”,静待局势的发展变化,再进一步采取行动。

    《史记·张仪列传》中有这样的话:“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这是“坐山观虎斗”的出处,它的意思是在进攻之时,不妨对敌我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进行灵活把握,这样才能用最省力的方法成为主动的一方,正是枪手博弈中枪手丙最佳策略的写照。

    东汉末期,袁绍在仓亭被曹操打败之后,心情抑郁,不久便得病身亡。临死前,袁绍立幼子袁尚为继承人,任命其为大司马将军。曹操这时斗志正旺,亲率大军前来讨伐袁氏兄弟,企图一举平定河北。曹军以破竹之势攻占了黎阳,很快便兵临冀州城下。袁尚、袁潭、袁熙、高干等带领四路人马合力死守,曹操一连几天都攻打不下。

    曹操的谋士郭嘉献计说:“袁绍废长子立幼子,兄弟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权力相互争斗,各自树立自己的势力帮派,他们之间情况危急时刻还可相救,一旦危机解除就会彼此相互争斗。不如先举兵南下去攻打荆州,征讨刘表,等袁氏兄弟相互争斗发生变故之后,再来攻打他们,就能一举而定。”曹操认为郭嘉言之有理,便留下贾诩镇守黎阳,曹洪镇守官渡,自己则率军征讨刘表去了。果然,曹操大军一撤走,长子袁潭便同袁尚为争夺继承权大动干戈,互相残杀起来。袁潭打不过袁尚,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机再次出兵北进,杀死袁潭,袁熙、袁尚逃往辽东投奔公孙康,曹军很快占领了河北。

    平定河北之后,夏侯淳等人劝曹操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一直没有臣服我们。现在袁熙、袁尚又去投奔他,必定成为我们的后患。不如趁他们还没有防备之际就去讨伐,这样就能取得辽东了。”曹操却笑着说:“不烦你们再次出兵了。几天之后,公孙康会把二袁的首级亲自送来。”诸将都不相信。没过几天,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和袁尚的首级送来了。众将大惊,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说:“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说着,拿出郭嘉临死前留给他的一封信。郭嘉在信中写道:“如果听说袁熙、袁尚去投靠辽东,主公千万不要加兵。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被吞并之后,二袁去投奔他。倘若率兵去攻打他,他们肯定并力迎敌,欲速则不达;倘若慢慢地谋取,公孙康、袁氏兄弟必然会互相图谋对方。”

    原来,袁绍在世之日就一直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对袁氏家族恨之入骨。这次袁氏二兄弟去投奔,公孙康就存心想除掉他们,但又担心曹操引军攻打辽东,想利用二人助己一臂之力。所以,袁熙、袁尚二人来到辽东,公孙康并没有马上相见,而是派人迅速前去探听曹军的动静。当探子回报曹操并无攻打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将袁熙、袁尚斩首,使曹操兵不血刃便达到了目的。

    曹操使用“隔岸观火”之计,“坐山观虎斗”,以微小的代价换取了胜利。

    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的气氛越来越显露时,不可急于去“趁火打劫”。操之过急常常会促其形成暂时的联合,从而增强敌方的还击能力。故意让开一步,坐等敌方内部对抗矛盾发展以致出现互相残杀的动乱,就能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先发制人,占据主动

    “枪手博弈”模型中的情境如果出现在现实中,就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三个人可能轮流发枪,但是这个顺序是不确定的,因为现实不是游戏,不可能出现一个游戏规则制定者或者仲裁者,出现在街上的只有三个互相仇视的枪手。这个时候,拔枪的速度很重要,三人初次拔枪时无论选择了哪一位做目标,先发制人者总是能够占据主动。

    这一点可以在历史中得到论证。

    李渊当了皇帝以后,根据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习惯,便在武德元年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把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封为齐王。而后李渊就开始接二连三地委任李建成以军国大事,目的就是想在大臣和诸子之中让他树立威望,巩固他的太子地位,为将来他继承帝业打下基础。为了让李建成熟悉国事,提高处理政务的本领,李渊每次临朝,都让他坐在自己附近,参加各种问题的讨论,遇到不太重要的问题,唐高祖李渊还让他亲自处理。此外,李渊又命李纲、郑善果为东宫官员,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决断各种机要问题。尽管高祖想方设法提高李建成的威信,但李建成还是辜负了高祖的厚望。他在东宫不留诗文,不理政务,整日无节制地饮酒,还搬弄是非,在兄弟之间制造不和。李纲对此非常不满,多次劝诫又不见成效,便在武德二年十二月,以年老体衰为由,辞职离开了东宫。

    此后,李建成的处境日益不妙,而李世民逐渐受到高祖的重用。武德三年,李世民奉李渊之命平定了刘武周割据势力,收复了汾阳广大地区。武德四年,李世民又奉诏消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支劲旅,极大地巩固了李唐政权。在这一年七月的一天,当李世民胜利地返回长安的时候,他身上穿着黄金甲,而且在后面还紧随着二十五员大将和一万匹铁骑,鼓乐喧天,人声鼎沸,很是威风,李世民受到了高祖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隆重欢迎。这时候,世民已经滋长了当天子的念头。

    而这个时候,李建成见李世民的威望日益提高,感到十分不安,于是,便拉拢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李元吉是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勇猛过人,也立过战功。但他骄淫放纵,名声不好。虽然这样,李元吉心灵深处也在想着皇位的继承权。他不止一次地私下均衡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及影响,以便自己决定投靠哪一方。经过周密的考虑,李元吉最后选择了李建成。

    李建成、李元吉为了能够给高祖一个好印象,采取了争取后宫支持的方法,他们和嫔妃们拉关系,给她们送礼物,在她们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这一办法果然见了效。李建成给了后宫嫔妃们好处以后,后宫的势力便完全倒向了李建成、李元吉一边。此后,嫔妃们经常向高祖吹耳边风说李世民的坏话。有一次李世民的部下得罪了高祖嫔妃的父亲。高祖很生气,没调查就把李世民召到宫中痛斥说:“你的属下竟敢欺负我嫔妃的父亲,对一般百姓,就更不知有多厉害呢!这还了得!”李世民站在一旁,几次想申述事实,都没被允许。

    有一次,太子李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去喝酒,在酒里放了毒药,李世民心痛剧烈,吐了几升血,幸亏淮安王李神通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这次谋害使李世民下了决心除掉对方,并得到了属臣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的支持。

    但李建成两人并没有因此罢休,相反更加紧了行动。虽然收买秦王府将领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在李渊的支持下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了秦王府,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在激烈争夺继承权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时机到来,便由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李渊同意了。然后,他们就进一步提出,调秦王的部下大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还要求将秦王的精兵划归李元吉统领。这很明显是想孤立李世民,然后再下手除掉。李渊也同意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密谋,想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将李世民刺死。太子李建成的一个属官得知后,马上向李世民报告了这个机密消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李世民向李渊报告了二人的阴谋,还趁机告发他们淫乱后宫之事,李渊答应第二天早朝时对质,处理此事。李世民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父亲的处理上,因为先前父亲总是偏袒他们。于是,他果断部署了行动计划。

    第二天,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十员大将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走到临湖殿,发现殿边有马影闪动,心知不妥,拨转马头,回奔东宫。李世民从后面呼叫二人停下,李元吉回头张弓连射三箭,但心慌意乱之下三次都没能将弓接满,以致三箭均未射到李世民马前已经力衰而落。

    相反,李世民却勒停坐骑,稳稳当当地对准李建成一箭射出,当场将之射杀。那边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伤落马,但并不致命。李世民的坐骑却为流箭所伤,失去控制冲入林中,致使李世民被树枝钩住腰带而坠马。李元吉追过去欲夺李世民的弓将之绞杀,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把李元吉赶跑,最后将之射杀。

    随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披挂全身,手持长矛直入宫中面见李渊。李渊大惊失色,问:“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尉迟敬德答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李渊眼看到此地步,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便依言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之后,李世民正式在东宫显德殿继位为帝。

    显而易见,在这场轮流拔枪的枪手博弈中,谁先出手谁胜出的机会就更大。这种先发制人的策略其实就是博弈理论里的先动策略。在博弈里,我们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的利益,而不需要什么教条的约束。

    当我们看好自己的利益后,一定要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只有采取先动策略,抓住时机,才能获胜,如果李世民稍有迟疑,放虎归山,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现实中有很多优柔寡断的人,他们面对着绝佳的发展机会,犹豫不决,结果错失良机,后悔不已。其实,从某种角度说,人活着就是一种对抗,如果你不想被对方压倒,那你就得先发制人,反客为主,占据上风才能赢。

    放低姿态,让生命更加圆满的大智慧

    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曾经说过:“我常常提倡低调原则,就是你不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把调子唱得太高,唱得太高了会吊起别人过高的希望值、过高的胃口,但你实际上并不能做到。就像有些写作的人,非常想自已的作品发表在什么刊物上,是大的刊物还是小的刊物,是登在头条还是最后。而我是恰恰相反,我有意识把作品放在小刊物上。因为你发头条,放在大刊物上,人家对你要求高,对你的衡量,拿的就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尺,如果是放在小刊物上就容易混过去了。”

    我们做人也一样,做事情最好从低姿态做起,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情做好。放低姿态,实际上是让生命更加圆满和谐的大智慧。

    不懂这一点的人,往往要吃大亏,比如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那些刚走出校门跨入社会的大学生毕业生们,如果一味追求“高薪”和“高职”,不懂放低姿态,主动去适应社会,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前总是有许多观赏者驻足,他们为跪射俑的姿势和寓意而感叹。导游介绍说,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这尊跪射俑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做持弓弩状。据介绍:跪射的姿势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省力,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一千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和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这尊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据兵马俑博物馆的负责人说,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而低姿的跪射俑受的损害就小一些。同时,跪射俑做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更不容易倾倒而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了枪手博弈的影子。体型最高大的立姿俑相当于枪手博弈中实力最强的枪手甲,体型适中的高大的立姿俑相当于实力适中的枪手乙,而跪射俑无疑就是实力最弱的枪手丙。正是因为跪射俑的这种低姿态使得它保存得最完整。

    这就告诉我们,为了在混乱的枪手博弈中避开意外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以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我们就要像跪射俑一样,学会俯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