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忠诚干净担当读本-公务员敢于担当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敢于担当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格,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职责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树立宽广眼界和博大胸襟,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的作风,锻造敢于担当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当前正值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前进道路上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公务员敢于担当,直向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第一节 公务员敢于担当的基本内涵

    敢于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指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公务员作为公共管理与服务的主体,更要强调敢于担当的职业道德和义务。对于公务员而言,敢于担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奋发有为,甘于奉献

    奋发有为表现为精神振作,有所作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只有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党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但可以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而且可以转化为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力量。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朝气蓬勃的革命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各种困难挑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生产恢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落后面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气魄、“摸着石头过河”的胆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和重要法宝。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潜能,让一切创造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能够把各种力量团结和凝聚起来,形成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战斗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开辟新境界,在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取得新突破,永不僵化、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甘于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人类从洪荒时代走来,进入现代文明,没有一步离开过奋斗、离开过奉献。千百年来,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化,奉献,是仁人志士始终不渝的精神追求。奉献应从孟子的仁义中找到源头,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鲁迅更是把“埋头苦干的”“拼命硬干的”劳动人民称赞为“中国的脊梁”。正是有了这样一代又一代奉献者留下的足迹,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艰辛跋涉中日益强大。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身居公职,心系百姓,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忠实维护着党和人民的利益,他们是一种奉献;雷锋、徐虎、李素丽,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他们是一种奉献;红其拉甫边防站、喀喇昆仑哨所的官兵们,戍守边关,甘于吃苦,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祖国的尊严,他们是一种奉献;非典时期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科学工作者舍生忘死,拯救生命,他们是一种奉献。他们中有的仍在奉献,无怨无悔;有的已杳然离去,殉难牺牲。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人,在改革和建设的各个岗位上,为国奉献,为民解忧,才使我们共和国大厦坚如磐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共产党员必须把对组织、对人民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崇高追求,转化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转化为埋头苦干、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勇创佳绩、拼搏进取的工作劲头;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奉献精神,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做好本职工作,养成“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甘于奉献,就是要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真情,做出贡献。甘于奉献,就是要有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无私才能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奉献的最高境界。甘于奉献,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淡泊官职、名利、待遇和享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不为名利所羁绊;牢记党性、宗旨、职责、民意和人民群众的疾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普通大众来说,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就是最大的奉献。敬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一种精神支柱,也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爱岗敬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想干,干上一点事生怕别人不知道,做事张扬,就不可能有奉献精神。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怕吃苦,怕受累,艰苦的地方不愿去,一时显不出政绩的工作不愿干,就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也不会有奉献精神。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为一己之利,为个人升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甚至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属捞取好处,就更谈不上奉献可言。马克思说:“实际行动的每个步骤,都胜过一打纲领。”民族复兴的大业,要靠我们一步一步去实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服务祖国,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干事创业,从奉献中寻找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奉献中实现人生最高价值。

    二、认真负责,迎难而上

    认真负责其实是对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任何一项工作,如果离开了“认真”二字,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时刻把“认真负责”铭记于心,外用于行。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恶劣的影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培养自身对于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要自身有了意识,才能发挥其积极主动性。都说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来保证执行和落实工作,工作效率和成绩可能就会不尽如人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执行力。

    公务员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是公务员职业顺利发展的基础。一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看一个人是否优秀,关键要看他是否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天道酬勤,也就是说成功是为努力的、勤劳的人准备的。这一类人面对人生和工作,即使再小的事,再简单的工作,也将全力以赴。不以事小而不为,有为才有位。二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促进团队的凝聚力。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在一个部门中,如果工作态度不一致,在工作中就有可能出现消极怠慢的情绪。但是很多时候工作都是靠团队协作,单枪匹马很难做出成绩。如果在一个团队中,大家的工作态度都一致,团队凝聚力就会加强。正如歌里唱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一支很强的凝聚力的团队,才会有强的战斗力。三是做出工作实绩的保证。对于公务员而言一定要用实际工作和成绩说话。认真负责才放得下身段,放得下官架子,弯得下腰,把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作为常态。对于基层工作要做到眼勤、手勤、脑勤、腿勤。把群众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好群众的所思所盼,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用实际行动和结果拿出对于群众的诚意。

    迎难而上就是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面对日益增多的风险挑战,全党同志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政治品格。

    在困难面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悲观、被动应付,结果是越应付越被动;另一种是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在提升自己、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不会被艰难困苦所吓倒。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政治品格,才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迎难而上凸显了我们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迎难而上的精神,党内悲观失望、意志薄弱者逐步被淘汰,顾虑重重、抱残守缺的思想被抛弃,革命队伍中的骄气、暮气、惰气得到克服,朝气、锐气、正气得到张扬;党的队伍得到纯洁,风气得到净化,最终确立了我们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历史地位。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迎难而上筑牢了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根基。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我们党“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这种勇做中流砥柱的追求,让人民在迷茫中看清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忧患中看到了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希望。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人民群众从共产党人迎难而上的品格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愚公移山》中所说的:“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15]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但是,一时成功不等于永远成功,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将面临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无视困难是短视的、危险的,面对困难丧失信心、无所作为更是不可取的。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迎难而上、奋力前行,居安思危,做好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矛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不因已有成绩骄傲自满,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估计困难和风险,既不悲观失望、丧失信心,也不心浮气躁、盲目蛮干;不断提高与困难斗争的韧性,既善于在困境中负重奋进,也善于在顺境中审慎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学习焦裕禄精神,特别要学习他“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这一论断深刻揭示出焦裕禄奋斗精神的本质特征,深刻回答了一些人心中的疑问,也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奋斗是干事创业的动力。五十多年前,正是凭借着顽强奋斗,焦裕禄带领和激励兰考人民创造了彻底驱除“三害”的奇迹。面对黄沙漫漫、盐碱茫茫,冰凌遍野、枯草抖动,他没有丝毫退缩和畏惧。“就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的豪言壮语,“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的铮铮誓言,不仅温暖了百姓的心,也激发了干部的斗志。盘踞已久的灾害和贫穷,被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魄渐渐击退。焦裕禄同志的奋斗精神,展示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光辉品质,彰显了我们党多年积累的优良传统。它来源于对宗旨意识的深刻践行,对党的作风的一贯秉持,对人民情怀的忠诚书写,对历史责任的大义担当。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史,处处铭刻着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奋斗足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个成就,都浸透着百折不挠的艰难攀爬。经验反复证明,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与困难做斗争。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继承并不断发扬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是党的各项事业持续向前推进的重要保障。越是风急雨骤,越需坚定信念;越是坎坷多艰,越要勇往直前。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奋斗精神,就是要学习他藐视困难、敢于碰硬的大无畏精神。只要有闯的勇气和干的决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状态,就没有迈不过的坎、蹚不过的河。有些党员干部面对改革发展的困难,却背上了包袱,放不开手脚,甚至放弃努力,裹足不前。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则在成绩面前逐渐丧失了奋斗精神,试图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殊不知,社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自满和懈怠都会延误发展时机。小富即安难成大事,富而思进方堪大任。把成绩作为奋斗的基础,把困难当作夺取胜利的起点,不断放眼新的征程昂扬奋进,才不负人民期待,不辱历史使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等于急功近利、盲目冒进。学习焦裕禄的奋斗精神,除了要有“上天揽月、下洋捉鳖”的雄心壮志,还要具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能力。“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各级党员干部务必要把奋斗精神转化为咬定青山的韧劲、审时度势的眼光、统筹兼顾的韬略、勇毅笃行的魄力,不断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水平,统筹谋划各项工作,协同推进各种措施,妥善平衡各方利益,从而引领正确的奋斗方向,找到改革发展的最佳路径。

    三、勤勉敬业,求真务实

    勤勉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业精于勤”“天道酬勤”,这些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格言,饱含着人们对勤勉敬业者的肯定和赞美之情。勤勉敬业,不仅体现了一个人良好的素质和修养,而且反映出其对工作、生活和自身价值的根本态度。领导干部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要切实增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真正做到专心谋事、用心做事、一心成事,以出色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种危险”中,排在首位的是“精神懈怠的危险”。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公务员,要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时刻不忘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勤奋扎实工作,努力做勤勉敬业的表率。

    近年来,各级公务员坚持立足本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数干部在勤勉敬业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没有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抓工作干事业上。有的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有的人不是勤于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而是忙于为私利争不休、跑不停;有的人作风漂浮,干工作躲躲闪闪、拈轻怕重,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这些做法与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甚至背道而驰,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做勤勉敬业的表率,就要始终对工作充满激情。激情,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实践证明,激情能激发出一个人的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保持富有激情的工作状态,是岗位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需求。充满激情地工作,就应面对机遇,善于把握;面对挑战,敢于迎接;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唯有如此,才能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从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做勤勉敬业的表率,就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有责任才会有担当。在一个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的字典里,没有“敷衍”“推诿”“塞责”“扯皮”等词汇。领导干部责任心强,就会一心扑在干事创业上,把困难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会在问题和矛盾面前不徘徊、不等待、不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有效办法,从而为党和人民尽好责、服好务,不辜负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待。做勤勉敬业的表率,就要坚持为群众谋福利。为群众谋福利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区别真假共产党人的分水岭。领导干部要掌好权、用好权,必须以正确的思想理念和履职目标为基础。应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和利益观,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排除一切私心杂念,常思富民之策,常念百姓之需,常做利民之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求真务实,即正确把握规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求真务实,是一个思想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作风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求真务实,“真”在自然,“实”在人为。坚持好的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坚持贯彻落实,这是每位党员干部应遵守、坚持的态度及责任,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指导方向,更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升活力和朝气的重要保障。在开拓进取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前赴后继、继往开来,所以保持一颗务实的心,“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才是在顺应时代发展中自身保持先进性的一种良好方式。可见,“务实”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把握好在创新中进步,在开拓中进取的价值观与精髓,扎实推进为党、为人民、为自己服务的事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求真务实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战略和策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基本“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并逐渐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而紧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既要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利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种种困难和挑战。正确认识和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总的来看,广大党员干部在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面做得是好的。但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形式主义位于“四风”之首,表现为发展思路脱离实际,发展措施不切实际,工作落不了地,喜欢摆花架子、喊空口号,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坚决予以铲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对形式主义,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第二节 公务员敢于担当的时代要求

    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伟大事业,必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尤其需要公务员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有多大的担当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会有多大的成就。担当精神体现着公务员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公务员的胸襟和勇气,也决定着公务员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我们开启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这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与未来、艰辛与辉煌的新的历史进军;我们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新环境,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内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深刻变化,这种变动、变革、变化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们肩负着新的更为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不熟悉、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难以预见的风险考验很多,许多问题的挑战性世所罕见。这种情况,对公务员敢于担当的职业品质提出了时代的要求。

    一、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公务员承载着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其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公共管理的效能。创新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一种能力,是衡量公务员素质和水平的核心标准之一。公务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对于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是提升政府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面临着越来越错综复杂的管理环境,需要应对来自诸多方面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既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又要努力克服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使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成为全球性的潮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成为其正式成员国后,经济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政府改革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政府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思维、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同时,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和丰富化,而旧有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同社会发展的新状况之间暴露出很多突出矛盾,甚至有些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呈现尖锐化的趋势。化解这些深层次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政府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手段,实现政府管理的创新。应对提升政府创新能力的挑战,各级公务员责无旁贷。各级公务员扮演着政府公共管理主体的角色,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政府管理创新的水平。

    第二,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能够对全社会创新能力提升发挥导向作用。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政府起着主导性作用,承担制定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引导创新发展方向的职能。政府在创新型体系中的主导性作用,必然要通过各级公务员的具体管理行为来落实和体现,因而公务员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事业中所具有的地位和影响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公务员体现着一种权威的价值导向,公务员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所具有的精神风貌很大程度上对整个社会发挥着导向和标杆的作用。无论从全面实践公务员精神的角度,还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角度,都必须着力培养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使公务员不仅自身建立起对创新的认同和支持,保持创新的激情,成为政府创新的主力军,更要成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表率,对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第三,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可以为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提供有效保障。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努力营造与其相适应的环境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具体而言,要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资源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要建立竞争机制,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要抓紧制定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创造出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尽管从长远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才是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制度变迁仍然以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因此,增强公务员创新精神也就成为不断推进改革进程、构建良好创新环境的重要保障。

    公务员的创新能力是公务员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本领,是在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工作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必须完善公务员的创新性素质结构,具体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创新性思维理念、创新性实践方式和创新性个性心理。

    创新性思维理念是公务员在具备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新的思维方法、形成新的思维成果的主动意识。创新思维理念在构成创新能力的诸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创新的实现程度。公务员创新性思维理念要求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以创新的精神谋划未来,增强工作中求变求新的创造性。二是激发灵感,捕捉机遇。公务员面对各种复杂的事物和社会现象,要善于思考,学会发散思维,发现有用的信息,捕捉难得的机遇,寻求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三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创新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公务员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要求时,不应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式,简单地用过去的框框来要求变化着的实际,而是应将中央的精神、上级的要求与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找出创新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创造性地将上级精神落到实处。

    创新性实践方式是公务员将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见解转化为创新行为,完成有价值的创新设想的过程。公务员只有运用创新性实践方式,才能将创新由一种愿望、意图变为现实。公务员创新性实践方式要求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着眼全局,多干实事。在充分把握全局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求真务实。对那些长期困扰和制约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和研究,拿出具有全局意识的方案,创造性地实施解决。二是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公务员在创新活动中要勇挑重担,着力攻难点、破难题,既要敏锐地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又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对有重大影响的难题要集中时间和力量,力争在短期内妥善解决,以此带动全局,提高整体效应。三是狠抓落实,力求实效。公务员在创新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富有实效,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把创新过程变成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创新性个性心理是作用于创新活动而对其产生影响的公务员个体人格特质和精神特质等心理因素。创新性个性心理对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和保障。公务员创新性个性心理要求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信念坚定,乐观自信。信心和信念是公务员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公务员只有保持乐观自信、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能对未知领域保持较强的主动性、好奇心,不断发现新问题;才能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联想力,坚持独立思考,拿出自己的创意;才能用自己的智慧果断解决问题,实现工作上的新突破。二是勇敢执着、百折不挠。创新是一种超越旧基础、突破旧束缚、脱离旧体系的活动,创新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和障碍。在风险和挑战面前,公务员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持之以恒地坚持创新,锲而不舍地完成创新。三是科学探索,勇于批判。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公务员既要乐于传承有益的传统,也要具有科学的探索与批判精神,敢于否定过时的传统,敢于超越过时的经验和习惯,做到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于陈规。

    二、要科学谋划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这一阐述既言简意赅又内涵深刻,为我们谋事创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也是对公务员敢于担当提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是科学谋划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从实际出发谋事创业的过程。无疑,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一最大实际出发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谋划改革发展大计;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创新发展,也必须因地制宜,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根据现实可能和客观需要来想问题、定目标、做决策、办事情。使点子、政策、方案体现“三个符合”,是评价科学谋划事业发展的基本标准。一是要符合实际情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要义,也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曾经把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看作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这个方法仍然没有过时。二是要符合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这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无数事实证明,人们只有认识、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客观实际,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三是要符合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括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求真务实精神,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谋事创业,其实质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不断与时俱进,这同样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是科学谋划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体现“三个符合”的必然结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曾经遭受过严重挫折,问题就出在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国情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这是对我们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谋事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脱离实际的最好诠释。

    科学谋划事业发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科学谋划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能够不断战胜艰难困苦,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能够拨乱反正,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谋事要实”,向实处发力,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进一步阐释,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进一步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强调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代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如何顺利应对、顺利过关,“谋事要实”就成为解决发展面临问题的关键。一切机遇,只有在“谋实”中才能抓住和用好;一切问题,只有在“谋实”中才能破解。

    科学谋划事业发展就要笃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坚定信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克敌制胜、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实”首先是实际、实情、现实,也就是客观存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这一重要论断,对于全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务实处理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为例:当前山西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头,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暴露出山西省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风建设、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而煤价大幅下跌使山西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尤其是经济效益呈现出“断崖式”下滑,反映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结构的脆弱性。谋划未来、描绘蓝图,首先必须明确优势所在,认清发展短板,才能找准思路,制定举措。科学谋划事业发展就要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把握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基本素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九十多年的奋斗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历史。谋事要实,须察实情。这个“实”,不仅仅是指客观存在的现实,同时或者更重要的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客观规律。认识客观规律,才有可能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把握客观规律,才有可能透过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来谋求深层次、高水平的发展。立足于今日之国情,需要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当前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立足于今日之省情,需要在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在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严格遵守党的规矩上先走一步的有效做法,探索出资源型经济向多元城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架构和基本路径,从而实现“六大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谋划事业发展就要坚守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科学精神,是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在当代,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的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和根基与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完全一致。谋事要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体察实情、把握规律,大力弘扬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弘扬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大力弘扬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只有对大局形势、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研判,才能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大事要事和思路举措,进而有的放矢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本质是要实干事。创业实不实,是衡量作风好坏的一把重要标尺,也是成事兴业的基础保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任何时候,都要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做实干家,莫做清谈客。没有实干,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实干不仅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历史责任。正是有了几代人的埋头苦干求真务实,改革开放事业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经展开,与其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不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干事”是干部的天职。公务员必须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如果只拿俸禄不理政事,只坐位子不履职责,就永远不可能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以恭敬、敬业、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做事,是为人的基本规范。作为人民公仆的公务员,更是要做行动巨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干,是梦想成真、事业有成的根本保证。事有千件,贵在实干。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公务员要坚定务实创业信念,把实干放在心头,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落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上,通过真抓实干使各项改革部署从“最先一公里”快速起步,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前提是要敢干事。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当口,有不少的“险滩”等着我们去涉,不少的“硬骨头”等着我们去啃,不少的“硬钉子”等着我们去拔。公务员敢干事的作风建设和本领能力不断面临新的“赶考”。“担当”是公务员的使命。有大的担当,才能干大的事业。“创业艰难苦战多”。攻克改革中的堡垒,破解发展中的瓶颈,解决现实中的难题,往往就是干事创业的试金石。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敢担当,就是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敢于担责、直面矛盾的魄力,把推进“四个全面”的大事要事时刻记在心中,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肩才能担道义。敢干事、能担当,背后是品格,是境界,更是能力。能力水平是敢干事的底气、能担当的根基。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提升勇于担当的本领,方能促进党员干部事不避难,奋勇向前,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新发展。

    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关键是要善干事。肩负一方发展大任,仅有创业激情和愿望远远不够,需要做到既能“勇于直面矛盾”,又能“善于解决问题”。干事要多动脑、勤思考,善于挤出时间学习,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的开展,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自觉地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去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重大问题,把学习的收获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举措、领导工作的本领,切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干事创业必须要有严格执行的硬性。决定下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完毕的工作要一抓到底、毫不松懈,已经完成的任务要及时总结、完善提高。必须要有勇于创新的胆识。创新是动力之源,是竞争力的核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干事创业贵在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只有用心坚持不断工作,吃得了苦,挑得起担,在谋求发展上避虚求实,才能取得良好成绩。在各项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紧要关头,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因急于求成、心浮气躁而泄了干劲、乱了章法,功亏一篑。要发扬久久为功的韧劲、驰而不息的精神,分清轻重缓急,以善作善成的实效,积跬步以至千里。

    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目的是要干成事。只有干成事,才能惠及百姓,体现执政为民要求。创业要实的落脚点,是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我们要坚持用群众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工作,一切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而干。干事创业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要使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干事创业的过程成为不断增进群众福祉的过程。干成事的重要前提,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用历史的观点来评析事业、看待政绩,要把所从事的工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业中去考量、定位,要坚持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统一的基本规律。党员干部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措施的着力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把发展的着眼点放到立足现实、关注长远上。“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真正的口碑是历史积淀而来的,是群众公认而来的,不是一时一事得到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公务员干事创业既要有“创业要创大业”的壮志豪情,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怀。在正确政绩观的引导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任之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要多办一些近期能见效的大事、好事,又要着眼长远、着眼根本,多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的事,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既注重“显绩”,又注重“潜绩”;既重视当下,又重视长远。办实事而不图虚名,求实效而不做虚功,坚决杜绝表面虚化的形象工程。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关键是要会干事、干成事。要创好业、干好事,不光要有干事的激情和愿望,更要有干事的能力和实力。创业要实,目的是干成事。只有干成事,才能惠及百姓,才能使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干事创业,光靠满腔热情和良好愿望远远不够,还要走对路子、用好方子,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一)要善做善成

    首先要求公务员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要动脑,多学习,勤思考,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的开展,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公务员善于看大势,善于把握规律,善于抓住工作重点。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要求公务员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客观实际,做事情不蛮干,善于把握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在搞好调研、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核心,果敢决策,甩开膀子,漂亮干事。公务员做到善做善成还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把事干成,让理想之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执政为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干部,牛玉儒真真正正地将创业要实落到了实处。牛玉儒令我们佩服的就是他对于城市发展的全面考虑。我们早就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对于包头这样的重工业城市,很容易出现重经济发展、轻环境建设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关注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历史的发展也不应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低代价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和目标。牛玉儒在包头工作期间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格外注重城市建设。他坚持“既然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那就应该将这句话落到实处”的理念,在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视城市环境的保护,不仅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也要让老百姓呼吸得更加顺畅,生活得更加愉悦。相比牛玉儒,有很大一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能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政绩观,创业不实,热衷于大搞那种显山露水的事,对默默无闻的事不管不问,善于投机取巧和追名逐利,重视“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而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则难以找到合理解决的办法。总之公务员创业要实、善做善成,就要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要善于琢磨,做好调研,找准病灶,提高决策办事的科学性、严密性与严谨性。

    (二)要惜时如金

    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干事创业的力度和氛围,决定区域发展的成效。大干大发展,小干小发展,不干不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时间耽误不得,机遇错失不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放眼东西南北中,发展潮流浩浩荡荡。面对发展机遇,公务员要有“惜时如金”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起“只争朝夕、分秒必争”的强烈意识,破除通常思维观念,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冲力,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积极争做“赶在时间前面的人”和“引领时代新潮流的排头兵”。

    惜时如金干事业就是要做到第一时间抓好落实。为政贵在行,抓落实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党员干部要坚持“说了算、马上办,定了干、干必成”的良好习惯,必须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手头的工作更好、更快地向前推进。但是,有些党员干部面对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安于现状,不干事,不想事,在工作岗位上“磨洋工”、混日子,遇到事情习惯拖,耽误时间,错失机遇。干部干部,就是要干事,整日尸位素餐无疑是严重的失职。古人尚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觉悟,今天的各级干部,也理应恪守食民之禄、为民谋事的职业伦理。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马上就办,必须拿出“为官避事平生耻”的骨气狠抓落实。任何一项工作部署,都存在一个落实问题。再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能落到实处,不能与实际情况对接,不能在“终端”上看到成效,就会流于形式,成为纸上谈兵。能否更好、更快抓落实,既是考验作风好坏的“试金石”,也是区域发展成果的“检测仪”。创业要实,公务员必须要惜时如金,抓落实,谋突破,就要让“步子”快起来,在行动节奏上“快人一拍”。创业要实既要求公务员实干、苦干,又要求公务员快干、抓紧干,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促落实,说干就干,说做就做,说抓就抓,才能干出实绩,才能不断攻克改革中的堡垒,破解发展中的瓶颈,解决现实中的难题。

    (三)要有进取精神

    进取心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奋力执着前行的积极状态,内含昂扬向上、发奋图强、不断自我扬弃、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追求。正确的进取心,是一个国家、民族走向繁荣与强盛的精神心理基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进取心是公务员干好工作、干好事业的前提。

    公务员的进取心,其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人民群众的幸福尊严。党的好干部杨善洲经常说,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他怀着一颗对社会进步和党的事业强烈的进取心,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用一生的时间兑现自己“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儿实事”的承诺。这样的好干部令人称赞,是广大公务员学习的楷模。但是,也有一些公务员中出现了不思进取、消极应付的苗头,最突出的就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为官不为”,是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的“懒政”“庸政”;有的领导干部礼不收了,事也不办了,该管的事不管,该负的责不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上级部门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梗阻”,落实不到位,以所谓表面的“干净”掩盖实质的“不为”。

    一个人如果丧失进取之心,就会碌碌无为。那些进取心上出现问题的公务员,根本上是这些干部修身不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出了问题,做事创业不实。公务员进取心不足就是精神上出现了懈怠,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这种精神状态严重销蚀党员干部促改革、谋发展的斗志和锐气,损害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削弱党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人总是需要有进取之心的。常怀进取之心,就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党员干部能不能锐意进取,是精神境界问题,更是党性问题、作风问题。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是决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正置身在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尤其需要保持一颗不断进取之心、一股激情勃勃之气,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保持强烈的进取心,不断激发新思维,掌握新能力,肩负起历史使命,承担起责任,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奋发向上,开拓进取,脚踏实地,争取有新作为。

    案例

    铁人王进喜:敢于担当,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特别是铁人精神中的忠诚履责、尽心尽责、敢于担责,是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内容。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现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群英会期间,他看到汽车背上大包来回跑,问别人:“上边装那家伙干什么?”人家说是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把他刺得生疼。“真急人呀!我们这么大国家没有石油烧还了得!我一个石油工人,眼看没有油,让国家作这么大难,还有脸问?”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1960年年初,王进喜率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刚到大庆时,条件异常艰苦。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无法从车上卸下来,众人一筹莫展。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三天三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

    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五天零四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

    1963年,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石油基本自给。以铁人为首的创业者们奋战三年,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我国的头号大油田。

    1960年5月,打会战第二口井时,王进喜被砸伤的腿肿得很厉害,他两次从医院跑回井队,拄着拐坚持工作。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大喊一声“跳”,便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戴祝文、丁国堂等七八个人也跟着跳了进去。奋战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制服了井喷。王进喜累得起不来了。房东赵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了。

    有一次打试验井,王进喜废寝忘食连轴转,刚端起饭碗便靠在钻杆边打起盹来。大家劝他多保重身体,他却说:“我早就豁出去了,只要上午拿下个大油田,哪怕下午倒在钻台上也痛快,也值得!”

    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64年12月,他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6年,铁人指挥他的钻井队突破年进尺10万米大关,攀上了当时世界钻井史的峰巅,再一次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争了气。1969年4月,他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他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英年早逝,年仅47岁。

    王进喜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铁人不怕吃苦,敢于担当,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这种甘于奉献、迎难而上、认真负责的精神必将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资料来源:《王进喜:“工业带头人”》,求是理论网2012年5月9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