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忠诚干净担当读本-公务员个人干净的实现路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个人干净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任何时候都要“三省吾身”,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始终坚守个人干净的底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这就要求我们的公务员思想上必须保持清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思想纯正,品行端正,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牢记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两学一做”活动,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同时,生活上必须保持清新,倡导高尚正派、恬淡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慎言、慎行、慎权、慎独、慎微、慎友,时刻防止“贪欲缠身”“人情腐败”“权力寻租”和“温水煮青蛙”陷阱,切实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脚,筑起防线,抗拒诱惑。

    第一节 坚守个人干净的政治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是领导干部修身律己、用权做事的核心素养,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聚焦点。其中,个人干净是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必须守好的基本底线。在长期执政的环境中,领导干部缺少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与锤炼,增加了安逸温润条件下各种“病原体”感染的危险,稍不注意,很容易染上“病菌”,甚至发生“癌变”。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注意“体检消毒”,不断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把个人干净作为修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和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

    一、必须增强思想免疫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思想支配行为。领导干部保持个人干净,必须增强思想免疫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推进“补钙铸魂”常态化,在“求真”上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境界,是领导干部最好的“防腐剂”。这个道理多数人都明白,问题在于没有真正落实。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没有实际行动;有的“不会补”,不知“补什么”和“怎样补”;有的表面上重视,实际上不以为然。“补钙铸魂”,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打牢个人干净的思想理论根基。

    推进“固本培元”常态化,在“求实”上下功夫。“固本”,就是不忘本,始终清醒自己来自人民;“培元”,就是培党性之元,严守党性宗旨这个“生命之根”。要在锤炼党性上“求实”,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锻炼党性,磨炼心性,始终保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要在走好群众路线上“求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心思用在为民谋福祉上,把感情倾注在人民群众身上,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

    推进道德建设常态化,在“养德”上下功夫。道德具有重要的自我约束作用,是保持个人干净的“净化剂”。领导干部要善养社会公德,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要善养职业道德,切实履行好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职业操守。要善养家庭美德,提倡勤俭、朴实、和睦的家风,反对奢靡、浮华、铺张的生活方式,始终保持清静淡雅的生活习惯和良好风尚。

    二、必须严格遵纪守法,对公权力心存敬畏

    公务员必须始终怀有对岗位责任、党纪国法、手中权力的敬畏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前提,也是保持个人干净的重要保障。

    始终保持对岗位责任的敬畏。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始终怀有崇敬感、神圣感、责任感。应当珍惜每一个岗位的机会,夙兴夜寐,尽心竭力,多为党和人民做事情,尽最大努力不留遗憾,不留污点。特别是不能把工作岗位和分管部门当成私人领地,把手中的权力变成寻租的工具。

    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要保证个人干净,就要守住党纪这条“红线”,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做表率,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念好组织管理监督这个“紧箍咒”,时时提醒自己;就要守住法律这条“底线”,筑牢廉洁从政的法治屏障,按照法定职责、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履行职责,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始终保持对手中权力的敬畏。权力观扭曲是领导干部发生“癌变”的最大“病原体”。要敬重权力,认清权力的性质,坚持权为民赋、权为民用的正确权力观,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滥用。要畏惧权力,明白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对了利党利国利民利己,用不好就会误党误国误民误己。要严格依法依规用权,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三、必须树立正确的“四观”

    成长为一个好干部,组织培养是保障,但个人努力才是最关键的基础。从个人来讲,成长为好干部,最关键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四观”。

    第一,树立非义不取的名利观。党员干部的“义”,是党纪国法。大家生活在社会群体中,难免会受到名利、金钱、地位、利益的影响。因此,每一位干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就是凡不符合党纪国法的名利坚决不要,千万不要有非分之想。大家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算好“人生大账”,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事事把握好自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办的事情不办,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避免第一次放纵,守住第一道防线。

    第二,树立积极健康的交往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需要有正常的社会交往,都有同学、有亲戚,工作中也会认识许多形形色色的朋友,但如何对待社会交往,需要认真把握。大家在社会交往中应有更加审慎的态度、更加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交友,更不能把人际交往异化为交换关系和金钱关系。要慎重对待、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善交益友,远离“小圈子”,特别是对那些千方百计同你拉关系、给你送好处的人,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不为所动,不为所用。工作中,该坚持的原则必须要坚持,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第三,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共产党人也是重感情、讲亲情的。党员干部关爱家庭、关爱亲人是人之常情,但关爱什么、怎么关爱,则需要认真严肃对待。不能因为对配偶、子女、亲属要求不严,甚至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友谋取私利,做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亲情再深也要理智对待,而不能错位,更不能越界,要教育引导配偶、子女、亲属奋发进取,靠自己的努力去干事发展。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好的家风,净化家庭“生态环境”,时常提醒,严加管束,切实管好自己的亲属,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在他们身上打开缺口。

    第四,树立实干立身的进取观。要以平常心、进取心对待自己,用实干、靠实绩去赢得组织和社会的认可。同时,也要以平常心对待他人的成长进步,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对别人取得的成绩要正确对待,保持心态平衡。

    四、必须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

    公务员必须养成在监督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心中高悬党纪国法的明镜,手中紧握党纪国法的戒尺,是保持个人干净的法纪屏障。

    公务员必须养成接受组织监督的习惯。严守组织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该请示的要请示,该报告的要报告。要使自己置身于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经常打扫思想政治上的“灰尘”,在组织管理下保持“干净”。

    公务员必须养成接受群众监督的习惯。领导干部不要怕群众监督,怕群众监督本身就可能存在“不干净”的问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作决策要请群众参与,执行决策要请群众监督,工作结果要接受群众评估,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公务员必须养成接受舆论监督的习惯。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日益透明化。这为领导干部做到个人干净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这种新环境,善于在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下行事,增强透明度,提升洁净度。

    个人干净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操守、一种纪律。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和引领这个新常态,自觉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中经受洗礼,坚守个人干净这一立身之本,追求为官从政做人的最高境界。像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们所从事的党和人民的事业,圣洁而光荣。只有个人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才有担负领导重任的资格。作为共产党人,作为领导干部,要净化心灵境界,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提升人生境界。要夯实道德根基,道德是一种内心的自我约束,是规范行为、抵御诱惑的内在力量,把干净做人、干净干事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以自身廉洁为社会增加正能量。要敬畏党纪国法,坚决贯彻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党纪国法规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党组织决定的事,必须做好。要自觉接受监督,监督是一种保护,是一种关爱,自觉接受监督就是接受保护,是防患于未然的一剂良药。“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色”,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为政之道和操守底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客观要求。硬气来自底气,无私方能无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将“干净”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自觉加强党纪国法和廉政法规学习,不断强化规则意识、法纪意识,真正做到心存敬畏,秉公用权,严格自律,守住底线。时刻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做到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让自己无愧。

    第二节 保持干净做事的工作作风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廉政建设是我们执政党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现代廉政建设,主要是要建设为民务实清廉、依法行政、民主管理、公平公正的现代文明政府,要求我们的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要不忘宗旨、心系人民、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廉政建设要强化民主法治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培养造就一支有实干精神,会干事、能干事,执政为民、干净干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清廉公务员队伍。执政为民、干净干事,就是既切忌空谈,清廉公正,又实实在在为民办事;执政为民、干净干事,是国家公务员职责所在,是为官从政的根本。我们在廉政建设中要紧紧抓住为民务实清廉这个根本,把握这条底线,营造干净干事氛围,全面建设廉政文明和谐社会。为政清廉是党的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坚持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必须守好的基本底线,要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党纪国法的执行力、为官用权的约束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坦坦荡荡为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慎言、慎行、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以“三严三实”教育学习研讨为契机,以反面教材为戒尺,党员领导干部要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之污垢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查、大清除,以那些反面典型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为警戒,要拧紧思想信念的“总开关”,正好自己的衣冠,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认真对照“三严三实”要求抓好作风建设,改掉陋习,树立新思想、新理念,探寻工作新方法,充分发挥好廉洁自律领头羊作用,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促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推进。

    一、抓住一个根本

    干净干事、为民务实清廉,是国家公务人员为官从政的根本。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要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加富裕、更加美好。“我们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让我们坐在台上。”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经济发展,和谐环境的创建和群众生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地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执政能力水平。人民群众对生活有很多美好的愿望、很多现实的利益、很多急迫的难题,需要在我们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去实现和解决。国家公务人员的作风、作为,关系着政府的形象,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只有“以人为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系人民,奋发有为,同时又清正廉洁,才能造福于民、赢得民心;只有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做危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才符合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才是为官从政的根本。

    干净干事,是国家公务人员职责所在。干干净净为国为民工作,是国家公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是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就不应讲条件、提要求,不能求回报、搞索取,应当全心全意、干干净净为民干好事。人民群众都在看着我们,希望着我们,最关心的是看我们在岗位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做了多大的贡献,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能不能把公共权力都合理地用到公共事业上,有没有为自己和亲友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所以我们只有立足于本职岗位,把精力和智慧集中于为民谋福祉的事业上,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全部用于为人民服务,才是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干净干事,才是履行国家公务人员职责。

    干净干事,是国家公务人员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每一名国家公务人员的成长,都是人民培育、组织培养和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取得的。如果不知珍惜爱护,不知创新前进,故步自封,自以为做了点事情就有了向人民伸手的资本;或者自以为高明,干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幻想着可以瞒天过海,一旦出现了这些错误思想,养成不检点的习惯,不仅政治上没有前途,而且会贻害终身。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只有自身干干净净、光明磊落,才能不为“非分之想、非法之举”所累赘,心无旁骛地执着于国家、人民的事业,在干净干事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提高自己,并得到更多施展抱负、发挥才能的机会。干净干事实在是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把握一条底线

    干净干事、为民务实清廉,是国家公务人员从政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更是一条重要的关键的思想政治底线。牢牢把握这条底线,要做到三个不做。

    第一,要牢记宗旨,坚守清廉,不做昏官。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国家公务人员受党的教育多年,更应修养廉政意识,懂得是非荣辱,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荣辱观,断不可沦落为人民之贼。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使自己和家人免受贪欲之灾,亲人好友不蒙牵连之羞。不做昏官,不做贪官,还要有足够的辨别是非和自我约束能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和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拥有重要权力的国家公务人员必然会成为一些人追逐和公关的对象,腐败风险很高,对每个国家公务人员个人的觉悟和自律能力要求也更高。有的国家公务人员宗旨意识淡薄、言行不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的提升职务、职位调整后,头脑会发昏,不是去考虑自己如何更好地为国为民干净干事,而是追求享乐、追求名利,讲究办公条件更好了,上下班要公车接送了,职位高了,架子大了,离群众远了。身为国家公务人员,一定要时时处处牢记:不管官多大职位多高,都是人民公仆,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廉洁奉公,淡泊名利,提高文化素养,安于清淡平实,追求健康情趣,力求节俭朴素,以清白廉洁传承交接,以清白廉洁遗留子孙;一定要抗得住现实环境诱惑,经得起钱色的复杂考验。要清楚明白有哪些东西不该要、哪些地方不该去、哪些人不该交、哪些事不该做;一定要界限分明,是非分明、不做昏官、不做贪官,头脑清醒、高度自律,慎独慎初、善始善终,为官一任、两袖清风。

    第二,要心系群众,乐于为民,不做“富官”。劳动致富,人们所求,人之常情。但是,国家公务人员想靠当官致富,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一心想着发财,想着奢靡排场,想着与土豪老板比阔,手里又握着可以致富的资源和权力,能不出问题?还有少数国家公务人员出入高档娱乐场所,穿戴名牌,甚至多套住房、豪华轿车,与正常收入明显不符,表面上很气派,得到的却是群众的鄙视、质疑和愤恨,仁者应心之有愧也!从历年纪委公布查处的案件来看,绝大多数腐败分子都是不劳而获的“富官”,都是一心追求当“富官”者。这里面有着深刻的逻辑联系。国家公务员一定要心系群众,乐于为民,培养高尚情操,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时刻想着如何为国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是一心想着自己发财做“富官”,更不能去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国家公务人员要把聪明才智、能力和精力发挥到本地方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带领群众致富上,为人民谋福祉上,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要务实真干,勤勉敬业,不做“庸官”。当前国家的经济社会形势正在健康稳健地向前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深得人心,正是干部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国家公务人员一定要抓住机遇,顺应民意,体察民情,切忌空谈,带领群众为国为民扎扎实实干一番事业。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创新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地方经济稳定增长发展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加强社会建设、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上;要坚持求真务实,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落实到务民所需、急民所急、解民所难,实现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安居乐业上。国家公务人员一定要勤勉尽责,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营造一个环境

    为政是否清廉是影响一个政府存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统治者为维护其王权统治,无不注重廉政建设,不断营造廉政环境。据《尚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6世纪商朝的伊尹便在其制定的官刑中,规定对官员中存在的不利于清廉政治的“三风”“十愆”进行严厉打击。春秋战国时期,为政清廉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倡导,而至秦汉时期,则作为一种制度得到实施,并由此发展下去,在后世起到了整顿吏治、廓清世风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要更好地营造和创建一个廉政环境。在廉政建设中,弘扬廉政文化,注重选贤任能,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刚性制度,严明党纪国法,严厉惩处腐败,依法保证清廉公正、干净干事的阳光廉政体系,营造廉政文明的政治生态环境,乃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弘扬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廉政勤政教育作为弘扬廉政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廉政意识,提高廉政素养,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荣辱观。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环境条件下,环境腐败风险很高,干净干事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不容易了。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我们必须用加强教育、不断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廉政文化素养,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规范和约束公务员思想与行为,不断提高干净干事的本领,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有全面的专业知识,有娴熟的业务技能,有综合办事能力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具备坚实的拒腐防腐功力的公务员。

    第二,实行选贤任能。把干净干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建设一支清廉公正、干净干事的干部队伍是廉政建设的组织保证。要把为国为民、清廉公正、干净干事作为考量国家公务人员的重要内容。考察干部要深入群众,细查实情,既要尊重多数人的意见,也要听取少数人的反映,查准核实。对确有违纪违法问题的人,能力再强也不能用。建立提任前公示制和征求纪检监察机关、主管部门意见的刚性制度,防止带病提拔。真正让那些老实做人、勤勉干事、德才兼备的干部得到认可和重用,全面形成激励干净干事的用人机制。

    第三,强化监督机制。接受群众和媒体舆论监督,把监督工作贯穿到国家公务人员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去,是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切实解决权力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刚性监督约束不够的问题。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规范政府行政许可行为,强化权力运行的程序性约束。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财产、住房、公务用车和娱乐消费等事项要全面掌握,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清纠正。

    第四,建立刚性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刚性的廉政制度是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把预防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滋生腐败除了个人斗志衰退、意志薄弱、抗力不强外,主要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权力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一些不匹配、不协调、不相适应的问题,是一些基础性制度的缺失和滞后的问题。这些问题为少数人留下了自由操作的空间,容易滋生不廉洁的行为。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改革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行使不够透明、权力制约不够有效的体制机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公务人员形成“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常态思维习惯和职业风尚,干干净净为国为民工作。

    第五,严明党纪国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并实施纪律检查、公正阳光司法和媒体舆论监督,是廉政建设的法制保证。对斗志衰退、意志薄弱、抗力不强、贪钱色严重者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让管不好权的离权远点,管不好钱的离钱远点,管不好物的离资源远点;建立严格的警示制和监督制,对违反党纪国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任何人不得制作、设置保护伞,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官员犯法与民同罪。完善对干净干事国家公务人员的鼓励奖励制度,创建一个良好的清廉公正、干净干事体制环境。

    现代廉政建设,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变革不适应现代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现代廉政建设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新常态下,思想、道德、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变革。它涉及党政机关及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各类人员。社会变革必然会冲击到权力和利益,尤其会触及既得利益者。现代廉政建设是我国党政机关适应新时期发展职能、职责的一次重要的自我革命。现代廉政建设,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更是构筑、夯实执政为民的坚固基石的需要。它是一项长时期、综合性的伟大工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为民务实清廉、执政为民、干净干事这个根本,把握住情系于民、干净干事这条底线,切实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节 做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公务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高度,对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公务员队伍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公务员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努力建设干净的公务员队伍,是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建设干净的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战略构想。“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干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从严管理公务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公务员是治国理政的主体,是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中坚力量,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要依靠这支队伍来组织、推动和实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也要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作支撑、作保证。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干净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为完成党和国家各项中心工作任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二、进一步健全我国公务员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作出明确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伴随着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颁布实施公务员法以来,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公务员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但是,对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与公务员法相配套的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要着力健全和完善以下几项制度。

    建立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是实现管理科学化,建设干净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前提和基础。公务员法确立了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职位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将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所以,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加快制定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及相关配套政策。通过推行分类管理,建立起符合不同类别公务员成长规律和特点的职务序列,改变公务员晋升渠道单一状况,实现对公务员的分类考录、分类考核、分类培训,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必须牵住的“牛鼻子”。司法活动具有特殊的性质和规律,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判断权和裁决权,要求司法人员具有相应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具有良好的法律专业素养和司法职业操守。要从司法职业的这一特点出发,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增强司法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要统筹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既要维护公务员法的权威性及公务员管理原则的统一性,又要体现出制度的特殊性、灵活性,有利于调动不同类别公务员的积极性。

    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从严管理公务员,首先要把好入口关。考录制度是公务员队伍建设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一项制度,是保证公务员队伍高素质的起点,也是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制度。这项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试点,到后来全面实行凡进必考,已经成为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一面旗帜,被广泛认可。但在新情况下考录办法如何更好地体现公平性和科学性,也需要继续探索和改进。首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平性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是考录制度的生命线,要把保证公平性贯穿于完善考录制度的各个方面,切实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其次,要不断提高考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科学性是考录制度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考录基础科研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命题、面试考官和阅卷专家队伍,保证考录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要继续探索实行分级分类考试,提高测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不同层级、行业和部门的用人需求。还要进一步提高考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基础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完善考录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再次,要努力维护考录工作公信力。公信力关系考录的成败,也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从近几年实际情况看,对考录工作公信力伤害最大的,就是考试和体检作弊。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要严格管好考录工作队伍,重点是接触试题的人员和参与体检的医务人员,除认真进行警示教育外,还要完善规章制度,从各个工作环节严加防范和监督,一旦出了问题要严厉查处,以儆效尤。同时,要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考场作弊等违法违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净化考录环境,确保考录的公平和安全。

    三、从严从实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公务员所处的地位、肩负的使命、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对这支队伍必须“严”字当头,把从严从实贯彻落实到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要大力加强公务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公务员队伍的政治灵魂。公务员队伍中出现的少数腐败分子,无一不是从思想滑坡、信念动摇开始的。因此,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第一位,不断打牢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思想基础,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要强化理论武装,在公务员队伍中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活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广大公务员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入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德是为官之魂。对公务员来讲,提升道德水平,首先要从唤醒其职业精神做起,从树立其与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相关的职业道德抓起。要大力开展职业道德专题培训,重点抓好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树立公务员的职业精神,增强职业荣誉感,培养职业道德情操。要引导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落实职业道德的要求,从本职工作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本职岗位上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良好的职业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职业道德水平。要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专题实践活动,通过选树职业道德楷模、开展职业道德评议、创建机关文化等方式,努力在全体公务员乃至全社会形成以遵守职业道德为荣、背离职业道德为耻的良好风尚。要探索建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将职业道德作为公务员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和监督约束的重要手段,在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职业道德建设要求。

    大幅度提升公务员队伍履职能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日益艰巨繁重,这对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和知识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整体能力素质不断提升,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出现了本领恐慌。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公务员队伍建设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要积极推进公务员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在搞好分类培训和按需培训上下功夫。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经历的公务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完全相同。因此,公务员培训既要满足共性需求,也要体现个性差异,必须区分对象,针对公务员全面成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分层分类地组织培训,也就是按照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和履职尽责需要开展培训。通过教育培训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做群众工作、从事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舆论引导、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大力提高公务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在公务员考录中加大对法律知识的测查比重,提高公务员法治素养“门槛”,把提高公务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融入日常管理各个环节,促使公务员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在抓好教育培训的同时,还要强化公务员的实践历练。除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注意加强历练外,要有计划安排机关中缺乏基层工作经历人员下基层挂职锻炼,让他们了解国情、了解实际,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以适应机关工作的需要。

    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是公务员考核的重要环节,也是从严从实管理公务员的有效抓手。《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考核分为定期考核和平时考核。目前,定期考核总体比较规范,但平时考核相对薄弱。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开展平时考核,积累了一些经验。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平时考核,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选拔使用公务员提供重要依据,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同时也可以有效治理少数公务员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不良现象。在推行平时考核中,要重点抓好考核指标设计、个人工作纪实、领导审核评鉴、考核结果使用等关键环节。在设计考核指标时,既要有体现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三严三实”等要求的共性指标,又要有体现不同岗位职责任务和具体要求的个性指标,做到可量化、可检验、可比较;个人工作纪实要做到及时、全面、准确、具体,为考核工作打好基础;领导审核评鉴要坚持客观公正,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提高的要求,提高审核评鉴的准确性、科学性;在使用考核结果时要着眼于激励引导、培养使用、推动工作、改进作风、管理监督,特别是在选拔任用上,要让考核结果成为评定公务员的一杆“公平秤”,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要把从严从实管理公务员的各项要求体现到平时考核中,发挥好平时考核的导向、落实、培养、约束作用。

    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抓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解决“四风”问题;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了一批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这些重要举措都对公务员队伍产生了积极影响,整个公务员队伍的作风明显好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继续努力、久久为功。要充分认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增强常抓的韧性、严抓的耐心。要在公务员队伍中广泛开展廉政教育,强化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和廉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要继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认真贯彻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各项处分规章,健全公务员纪律惩戒法规体系,及时惩处违纪违法行为,特别是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坚决追究责任。

    案例

    一把手变“一霸手”的悲剧

    ——辽宁省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史联文受贿、挪用公款案剖析

    作风霸道,一手遮天

    1978年,26岁的工农兵学员史联文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毕业,进入辽宁电视台,历任辽宁电视台新闻部记者、新闻部主任、新闻中心总监、副台长、常务副台长。2007年9月,55岁的史联文在历经近三十年的奋斗之后终于坐上了台长宝座。

    贪恋权力的人一旦掌握权力,必定要把权力用到极致。对于他来说,不管之前失去的是金钱还是尊严,都要加倍地找回来。

    作为辽宁电视台一把手,史联文手中掌管着3000余人的人员队伍和几十亿的流动资金(仅2012年,辽宁电视台全口径收入就达25亿元)。

    面对如此重权,史联文本该小心谨慎、认真把握,而他却大事小情“一把抓”,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如果有人对史联文的意见稍有怠慢或没有执行好,就会招来史联文的批评甚至谩骂。史联文把辽宁电视台当成了自己的专属领地,以霸道强势进行权力“垄断”,成为辽宁电视台的“一霸手”。

    窥一斑可见全豹。史联文当台长后,有一次领导班子开会,有位成员迟到了几分钟,史联文直接说:“滚出去!”

    应该说,辽宁电视台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无论是宣传管理、技术管理、行政管理、经营管理,还是党务工作,都有详尽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有的还是史联文亲自组织制定或修订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对于史联文来说,这些制度是管别人的。在他看来,他的想法就是制度、就是决策,台内不同层级领导分管的事务必须按照他的意思办。

    关于电视剧的采购和广告经营,辽宁电视台有《电视剧采购制度》《影视剧审批小组工作制度》《广告经营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但事实上,往往由史联文授意,下边就必须得执行,根本不按制度执行。调查发现,当时的辽宁广播电视广告有限公司根本没有合同登记台账,也没有对合同统一编号,更没有统一的合同范本,随意性非常大。合同漏洞百出,有的没有签订日期,有的大小写金额不一致。个别广告合同约定金额与实际缴纳给辽宁电视台的金额一年竟相差千万元以上,仅2011年辽宁电视台就少收广告费1.2亿元,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再比如,节目购销中心推荐一部电视剧在辽宁卫视独家首播时,审片组大多数人审看后提出不同意见。但史联文坚持购买,后来节目购销中心以卫视黄金档首播价格每集60万元购买,总计2041.01万元,而在这背后,史联文都收获了“回报”。

    有人说,史联文在辽宁电视台可谓是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培植亲信,搞小圈子

    史联文任台长后,他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不是正常上下级的工作关系,而是哥们儿关系,彼此之间称兄道弟,形成了一个“团结紧密”的哥们儿利益集团。

    在这种权力框架下,台里许多重要事情都是这个小团体私下拍板决定,之后再拿到所谓的领导班子会上装模作样地走程序。尤其在涉及人员调入、干部提拔方面,更是由“地下组织部”操纵,搞“裙带关系”,上下串通,利益互保。与史联文关系好的人怎么干都行,与他关系不好的人,无论怎么努力工作,也很难得到认可和提拔。

    久而久之就形成这样一个惯例:每次研究干部人选时,有关部门都要将具有特殊关系的人向史联文确认一下,以免有遗漏。待召开党委会的时候,史联文再把这些人员的背景关系在会上一一说明,再三强调“都是必须得办的”。于是,正常的人员调动、干部提拔使用,变成了史联文个人平衡利害关系、笼络人心、卖人情、打造“小圈子”的绝好机会。

    史联文主政辽宁电视台时,台里一部分人敬佩“仗义的史大哥”,一部分人畏惧“厉害的史台长”,还有一部分人憎恨“无法无天的史联文”。

    崔军,辽宁广播电视广告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是史联文的心腹、爱徒和得力干将。他从辽宁电视台新闻中心一名普通的摄像员成长为记者、新闻中心综合部副主任、对外新闻部主任,直至主管辽宁广播电视台广告经营,每一步提升都离不开史联文的“关照”“呵护”。崔军讲:“从1987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跟着史联文,是史联文一步步把我提拔起来的。”为了感谢史联文的一路关照,崔军从2007年年底至2012年10月,先后六次共送给史联文人民币221万元。

    堡垒往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早在崔军担任辽宁电视台广告部主任时,辽宁省委宣传部的有关领导曾善意地提醒过史联文:“崔军是你的徒弟,任职上要慎重。”但史联文打保票说没有问题。然而,崔军被提拔后,由于对辽宁广播电视广告有限公司管理不力,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受到法律制裁。而史联文案件的线索正是来源于省审计厅在对史联文离任审计时发现的辽宁广播电视广告有限公司涉嫌滥用职权,在广告销售方面存在广告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广告价格不公平、不合理及少收广告费用,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

    善使手腕,溜须拍马

    中国人向来不缺乏讨好巴结当权者的奇思妙想和大胆举动。清代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的江春,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称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徽商”。据《扬州画舫录》所记,江春任总商四十年,先后蒙乾隆皇帝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卿”“正一品光禄大夫”等头衔,并赏戴孔雀翎,为当时盐商仅有的一枝,“同业中无不以为至荣焉”。

    而在文学作品中,古代下级官员为了讨好巴结上级官员,又不便打听上司的鞋码,居然想出了在上司路过之处“撒灰取鞋样”的法子。当合脚的鞋子送到上司脚跟前时,让其在惊讶之余更感贴心、受用。不知史联文是受了这些“经典案例”的启发,还是无师自通,在现代社会也做出了不逊于古人的讨好巴结之事。

    一位北京来的干部到辽宁出差,去辽宁电视台了解情况。说完公事,台长史联文“随口”问:“领导什么时候回北京啊?坐飞机还是火车?票买了吗?我们帮你买吧。”

    该干部以为只是客套话,回答:“谢谢,不用了。明天下午就回,已经买好机票了。”本以为这事就过去了。

    第二天下午,干部到机场登机时,发现经济舱的机票居然打印出头等舱的登机牌,柜台人员说,“这张票已经升为头等舱了。”

    干部在纳闷中走进头等舱。不一会儿,旁边坐下一个人,热情地问:“您是×××吧?我是辽宁电视台的×××。这么巧啊,台里安排我去北京出差,刚好可以在飞机上向领导请教业务问题。”

    一路谈笑甚欢。下了飞机,干部问:“你怎么进市区呀?要不咱们一块儿坐车走吧?”

    辽宁电视台工作人员笑着说:“领导,实不相瞒。我马上就要回去了。史台长特意安排我送领导,又怕领导不同意,只好撒谎说到北京出差,领导莫要怪罪哟。”

    “这个史联文,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干部似在责怪又不无感动地说。

    类似这样的招数,史联文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我总觉得一个单位离不开人气,要想建立一流的辽宁广播电视台必须得有一群人支持。所以我专门研究与辽宁广播电视台发展相关的部门及其利益,针对他们的喜好和特点,点准脉,让有用的团体都支持辽宁广播电视台,为辽宁广播电视台服务。”

    前些年,地方的一些部门系统热衷于搞“文艺会演”“春节晚会”,这让史联文看到了机会。对于一些实权部门,他要求台里相关部门拿出最好的资源,“一定要整得妥妥的”,让实权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职工满意。最为关键的是,当主办方提出结算费用时,史联文总是豪气地说:“扯那玩意儿干啥,领导找辽宁电视台,是看得起我们。”

    史联文“仗义、够朋友”的名声慢慢在辽宁政商界传开。

    史联文在成为台长之前,就善于使手腕,了解内情的人将其升迁之路归结为“远交近攻”——利用上级领导打击直接上司。对隔层领导,史联文巴结拉拢,但与顶头上司和同僚的关系却一向不睦。

    胡作非为,贪得无厌

    史联文在忏悔书中写道:“当了台长以后,我身边希望通过我的权力寻求利益的人也多了,在这些人的吹捧和央求下,我和他们就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我的胆子也放开了,几万、几十万,人家送,我就收……现在我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和痛心,我深深地知道我的罪行严重。”

    史联文将电视剧订购决定权、广告决策权、干部任免权、人员录用权等集于一身,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利用公权力为个人捞取好处,敛财逐利。

    经查,史联文利用电视剧的订购决定权收受10名电视剧制作人、发行人贿赂人民币571万元、港币20万元;利用与广告公司签订合同的决定权,收受3家广告公司经理贿赂人民币295万元;利用人事录用决定权,收受11名请托人贿赂人民币54万元;利用干部任免权,收受下属人员贿赂人民币420万元。

    2008年,某公司与辽宁电视台签订电影播映权购销合同,将制作的电影在“北方影院”栏目播出。为感谢史联文的关照,该公司经理送给史联文一张银行卡,从2009年年初到2010年夏,陆续往卡里汇钱共计430万元。2010年7月,史联文将卡交给这个公司经理“保管”,并称以后有机会再取。2012年年初,史联文欲在美国买别墅,又要了200万元。

    2008年下半年,辽宁电视台决定将广告资源全部收回广告部经营。沈阳某公司找到史联文,想继续保留广告贴片栏目。按照史联文的指示,该公司不仅与时任辽宁电视台广告部主任的崔军签订了贴片广告合同,还在所经营的广告业务中获取了巨大经济利益。为回报史联文,该公司于2008年至2010年间,分十次共计送给史联文人民币270万元。

    当权力过于集中又缺乏有效监管时,在无限膨胀的欲望驱使下,史联文失去了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他连踩“雷区”,频触法律“红线”。

    中央多次强调,禁止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从事营利活动,可史联文对此置若罔闻。2009年8月,史联文出资50万元与郭某合作投资成立广告公司。2010年至2011年,公司承包辽宁电视台公共频道全时段广告业务,收益达500多万元。按约定,史联文和郭某对利润五五分成。

    史联文说他一生都忘不了退休那天的情景,宣布干部调整的大会结束后,他之前提拔的那些亲信、铁杆一下子就拥到了新台长面前,他内心极度失落,不知自己是怎么从会场走回办公室的。然而当时参会的人员却说完全不是那样,大家还纷纷祝贺史台长光荣退休,并没有对他不理不睬。他的这种感觉,不过是失去权力的“落差”使然。

    即使在他退休半年后,史联文依然通过台里的亲信帮他办成了多名请托人找他“关照”的事项,以致辽宁电视台的人说,史联文退休了,但他的势力还在。尽管这样,史联文在接受审查时还骂他的亲信“背叛了他,不听使唤”。

    可悲的史联文,退休后还在贪恋着权力。贪欲如熊熊大火,焚尽了他的良知和道德。

    忏悔录:“荣誉簿”上的堕落

    我一路走来可谓是红毯铺道,每一个过程都是光彩的人生写实。当记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主任,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而且是终身的荣誉;当台长,获得新闻界最高荣誉范长江新闻奖,而且还是当年新闻界公认的十大领军人物之一。可以说各种荣誉披挂满身。这些成果的取得当然是党组织培养的结果,也包含着我自己的艰苦付出和兢兢业业的工作。回顾起那时的史联文真是带着一身正气,以党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拼命和忘我地工作着。每当获得荣誉和奖章时,自己都激动不已!

    我的蜕变,主要是职务高了,学习少了,离群众远了;跟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降低了;工作作风、思想作风方面的培养和锻炼,缺乏毅力和耐性了。尤其在商品大潮中,全台上下开足马力追求商业社会的价值取向,一切都向“钱”看。台里评价同志的业绩都是以“钱”为标准,我提出口号“绝不能在我们的经营范畴内丢掉一分钱”。同时,我还热心于同外界联系,总觉得一个单位离不开人气,要想建立一流的辽宁广播电视台必须得有一群人支持。所以我专门研究与辽宁广播电视台发展相关的部门及其利益,针对他们的喜好和特点,点准脉,让有用的团体都支持辽宁广播电视台,为辽宁广播电视台服务。虽然辽宁广播电视台有影响力了,但不是坚定地从党的事业出发,而是从各自的利益或集团的利益出发,为小团体服务。

    另外,当上台长后,我的虚荣心也强了,脱离了群众的监督。由于自己权力的变化,周边的人也在改变着对我的态度。他们的语气、态度、行为姿态等等,把一个有权力的自由人,改变成由他们控制的机械人了。“利益追求者”和周边人的奉承、吹捧、虚伪的殷勤和低尊,让我身不由己地陷入他们设计的泥潭之中。我倒了!渐渐地应和了他们,成了“利益共同体”。我头脑中的商业属性加重之后,自然也在改变自己的作为,开始寻找伙伴经营“自己的事业”,搞投资、上项目,为退休找后路。自我约束和规则也没有了,由看到社会到“读懂”社会,把自己的思想逐步引入到一个怪圈之中。我送礼的次数也不少,大家收得也很正常,我为什么要回避呢?反正他们的钱也不是好来的!该收的也得收。刚开始我为单位做事拉关系找钱,后来变成为自己退休后安排后路筹措钱。几万、几十万,人家送,我就收。手掌张开了,结果伸手必被捉!

    想到这些,自己真是痛恨不已!我反思走过的路,真是感到对不起党组织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对不起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章和奖牌,对不起省委、省政府及各界领导一直对我的关怀和给予的支持。用我严重违纪违法的教训告诫党员领导干部,切记我的教训,避免再犯同类型的错误。

    在干部使用上,绝不能任人唯亲,更不能让你所认为的最亲的人担任实权。在工作上绝不能有亲疏远近之分。一切以业绩论成败,以群众的口碑论人品。

    少与商人打交道,特别是小本经营者。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机关算尽,他在与你接触中总是施以小利换取大利。当你有权时,弟长兄短,一旦你失去权力,他会加足劲,把你踢得很远很远。

    要注意表面谦和的圆滑人,这种人一旦和你的利益产生关联时,马上释放出一种假象,以低尊式的状态博得你的好感和同情,然后,他设计向你讨取利益的路径,像老鹰一样,一点点地啄去你的肉体,让你赤裸裸地挂在十字架上。

    谨慎地与你身旁的人保持距离。身边人熟悉你,与你长期工作在一起,容易投你所好,时间久了,让你沾染恶习。一旦有了权力时他就是天。当他开始说谎时,你一定要注意他已开始做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了。有人说,“恶犬咬人总是冷眼旁观,一旦到有可杀之时,便猛扑上前狠咬一口”。这就是你身边人可能会干的事!

    资料来源:尹健:《一把手变“一霸手”的悲剧》,《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年3月19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