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忠诚干净担当读本-个人干净是公务员的基本职业操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二篇 个人干净,做清正廉洁的公务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好干部”标准问题。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个人干净已成为“好干部”最起码的条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是各级公务员修身律己、用权做事的核心素养,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聚焦点。其中最基本的是要守住个人干净这条底线,这既与我们党“好干部”标准一脉相承,也是党员干部为官做人的基本职业操守。那么,什么是个人干净呢?其实就是一个“廉”字。个人干净就是在掌权用权的过程中,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在做人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干干净净做人、堂堂正正做人、堂堂正正做官,不要被各种各样的诱惑所迷惑,不要玷污了人民赋予自己手中的这种权力。

    第一节 个人干净提出的时代背景

    个人干净是新时期公务员修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和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公务员能否做到遵纪守法、个人干净,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个人干净,说话做事才硬气,为官才更有底气。

    一、反腐倡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把反腐倡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任务来抓,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律法规、条例制度和各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就曾取“浙江创新”之意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署名“哲欣”的短评。其中在《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对腐败多发领域要加强防范、关口前移》《惩防并举,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要“干事”,更要“干净”》等文中多次强调了“干净论”。个人干净落实到为官用权上,就是要求公务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告诫,算清廉政这本大账,从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警钟长鸣,防微杜渐,认真解决好如何看待权力、如何用好权力的问题,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确保手中权力行使不偏向不变质。要净化朋友圈,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明白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不为私利所困,不为私情所惑,更不能搞哥们儿义气、拉拉扯扯、团团伙伙那一套。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法治意识,习惯在法治的轨道上行权用权,在思想上始终绷紧法律这根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这一重大论断,旗帜鲜明,充满自信,欣慰中透着忧思——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多年的工作已见成效;压倒性态势又尚未形成,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10月至11月的调查,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90.7%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分别比2012年提高16.5、11.4个百分点。广大干部群众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正风反腐投出赞成票,表达了由衷的支持和拥护。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国内外一片肯定、点赞声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关于形势的总体判断,清醒坚定,令人警醒。“依然严峻复杂”,六个字,包含三重含义:一是“依然”,过去是这样,现今虽有向好,但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尚未实现;二是“严峻”,虽是春前,但严冬未去,要做好防寒防冻准备,甚至还要顶住寒流侵袭反扑的压力;三是“复杂”,问题多发,矛盾交织,简单地用一因一果、一措一策之法来应对,恐怕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压之下,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四风”问题远未绝迹。有的仍不收手,不收敛,变着花样收钱敛财,甚至欺瞒组织,对抗组织,企图逃避党纪国法惩处。“四风”问题面上有所收敛,但“惯性”未消,病根未除,有的躲进“青纱帐”,由明转暗,更趋隐蔽;有的穿上“马甲”,改头换面,翻新花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恪守“个人干净”的基本政治底线,在工作中,要严格按规定、制度和程序办事,不分亲疏远近,平等待人;不搞庸俗关系,真诚对人;不违组织原则,公正用人。在生活中,要时刻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脑中有盏“红绿灯”,“小木鱼”天天敲,“紧箍咒”天天念,洁身自好,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守好个人干净的底线。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牢记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要时刻把国家法律、党内法规视为“高压线”,过好“亲情关”“友情关”“节日关”,关键时候把得住。做到不该去的地方一定不要去,不该拿的东西一定不要拿,不该交的朋友一定不要交。要养成纪律高于生命、规定高于一切的理念,善于从一生政治生命安全的高度算好“大账”,要把廉政准则当作“红线”,使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始终做到不越红线。

    二、建设法治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和保障,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的改革也要在法治的大背景下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公务员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带头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习惯在法治的轨道上行权用权,在思想上始终绷紧法律这根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履职行为,身体力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而不是“特权”横行,“潜规则”丛生,让法律被亵渎,道德良心被践踏,社会的公平正义被破坏殆尽。

    守法即正义,这是一个古老而经典的法治命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法治中国建设的今天,这一命题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法治社会的特征在于全民守法。自古民以吏为师,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可以对整个社会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只有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顺势而为,全民守法的社会风气才能早日形成。

    近些年来,法治精神缺失,法治意识淡薄,有法不依,以言代法,干预司法甚至违法乱纪,是一些领导干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领导干部不能带头守法,民众又怎么能信法尊法守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要求公务员严格依法办事,踏踏实实践行法治原则,这本身就是“个人干净”的要义之一。法律是一道红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是改革的保障,是办事的准绳。作为公务员,不能有任何逾越法律的行径,要把依法办事作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格,要做出表率,身体力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贡献力量。这样,群众才能看到公平,才能对公务员的办事作风满意。

    三、清正廉洁是中国从政美德的历史传承

    “个人干净”就是要清正廉洁,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清正廉洁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尤其在社会转型、思想激荡、价值多元、物欲横流的新时期,领导干部恪守从政道德、坚守廉洁底线更是至关重要。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组成一个国家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对一个国家精神形成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官德。

    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中的为政之道、为政之德,蕴含着丰富的清正廉洁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说始终强调道德自律在“修身、齐家、治国”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道德自律深入人心,并为广大百姓所崇尚,所以在中国古代为官者从政过程中,他们将“清明”“廉洁”“公正”等道德精神政治化。清正廉洁在中国传统从政文化里被认为对治国安邦、民风教化、听讼断狱作用重大,官吏的廉政问题,从很久的上古时代就已经被提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据《尚书》记载,早在尧舜时代,就已经有了国家高管阶层针对国家机器管理人员的“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的廉政建设建议和舜帝“三载考绩”的实际行动。至周代,国家机器逐渐完备,廉政建设也逐步完善。新中国成立之初,设官分治,在统帅全国的天官系统中,开始设置廉政监督官员小宰,并明确了考核官员的廉政六计,亦称六廉:“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六廉”以廉为本,考稽官吏,从人文的深层结构上明确定位了廉政思想、廉政制度、廉政行为和廉政文化建设。从文化的角度诠释,“六廉”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和文明传承的基本精神。

    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清正廉洁作为必备政治品格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早在建党初期,党中央在1926年8月4日就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33年12月15日又颁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训令》,规定“凡苏维埃机关、国营企业及公共团体工作人员贪污公款在五百元以上者,处以死刑”。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3月也曾倡导“廉洁政府”;在1940年2月又提出了“廉洁政治”的理念,并把“十个没有”(一没有贪污官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作为重要特征,要求全国都学习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创造这样的廉洁政治”。毛泽东同志强调:“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5]例如,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肖玉璧,是1933年参加革命的红军战斗英雄,全身留有伤疤90多处。后来贪污3050元,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坚持“功不抵罪,罪不否功;法不容情,情不否法”的原则,于1941年12月底依法对他执行死刑。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针对一些干部居功自傲、以权谋私、贪图享乐、贪欲膨胀、贪污受贿等问题,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以防微杜渐、拒腐防变和“挥泪斩马谡”的态度和行动,坚决惩治腐败。毛泽东同志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一个个官员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末,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当李自成造反!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问题若是成了堆,就是积重难返了啊!”[6]中国共产党人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威信,赢得了人心。

    1995年,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州市委书记,在一次接受记者访谈时说:“记得小时候看京戏,常从白脸、花脸和红脸的区别中辨别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当时曾想,如果自己长大以后从政,决不能做奸臣、做赃官。无论做大官,还是做小官,都要为老百姓办事……做官就要清清白白地去做,造福于民。如果靠当官来发财,小的说是没出息,大的说就是缺道德。从政的人,应该有远大目标,不为功名利禄所累……我通读过二十四史的大部分,最爱读的是《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和《资治通鉴》。在读历史时,有一种强烈的精神在鞭策启迪着我——国家要兴旺,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但是如果内争利于朝,外不能御侮,必要亡国。”[7]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干部座谈时进一步讲:“我刚当干部时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想发财,可以合法发财,自己经营,靠勤劳致富、靠能力致富、靠智慧致富,光明正大、理直气壮,这么干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在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岗位上戴着假面具去干那些伤天害理的事?自己的良心难道一点没有发现吗?睡得着觉吗?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了,干事自然有底线,自然有高度,自然不会做那些虽充满诱惑,但随时可能掉入陷阱、随时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8]这些深入浅出、语重心长的大实话,及其蕴含的启示和警示,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干部从政的座右铭和准则。古今中外的史实和现实也充分说明,“公生明,廉生威”。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威。

    第二节 个人干净是公务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个人干净是最基本的从政底线,拒绝腐败、保持清正廉洁是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底线。正人先正己,从政先拒腐。公务员要以廉洁为职业伦理,以廉洁为最低职业操守。

    一、清正廉洁是东西方国家公务员职业操守的共同追求

    通过颁布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公务员应当具备的行政道德加以规定,以此来促进公务员道德的培养,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其中公务员必须廉洁从政,严禁利用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谋取任何私利,是各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立法的最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其规定也最为详尽。

    西方公务员法规关于公务员清正廉洁基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务员不得参加营利性的组织及经商。《美国政府行为道德改革法案》规定,政府工作人员不得在营利性的组织、集团中任职。法国规定:“禁止任何公务员,不论其职位高低,亲自或通过中间人,以某种名义,在他的行政部门或公共事业部门所辖的或者是与之有关的企业中,谋求会损害他本身职务独立性的利益。”二是对公务员接受礼品有严格的限制。各国均严禁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私自收受礼品。非经批准,不得接受外国政府授予的称号、颁发的勋章及赠送的礼品。三是公务员必须进行财产申报,以便有关机关和社会公众对公务员任职前后的经济情况进行对比检查,防止以权谋私行为。四是绝不使用任何因履行其政府职责而获取的别人难以取得的信息作为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

    新加坡肃贪的所有法律法规均一视同仁,不因官员级别而受到限制。对于官员个人作风最著名的规定就是《公务员守则和纪律条例》及《公务员指导手册》,这两个文件对公务员的个人行为做出了详细规定。而针对公务员玩忽职守,《公务员惩戒性程序规则》则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分和程序,哪怕是级别再高的官员也不轻饶。新加坡现行的法律有400多种,大到政府权力、企业经营管理,小到公务员行为道德,甚至衣着规范都有详细规定。《防止贪污法》更是实行有罪推定,即如果无法讲清楚公职以外“异常财富”的详细来源,或者仅仅表现出贪污的意愿,就可以贪污定罪,涉事人需接受刑事惩罚,这对于那些手握权力的高层官员尤其是一道警戒线。在新加坡,80新元以上的红包和礼物即被视为贪污行为,无论是贪污100新元,还是100万新元,都将面临最高10万新元罚款外加五年监禁的刑事责任。法律对于政府官员参与投资活动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政府职员不准直接或间接地拥有在新加坡营业的任何公司的股份或证券,并严禁官员子女利用父母的地位非法经商或营私。

    美国1965年颁布了《政府官员和雇员伦理行为准则》;1978年颁布了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通过的《政府行为伦理法案》,1989年该法案再次修订,更名为《政府伦理改革法》,是美国现行法律中针对政府官员腐败问题最重要的法律;1992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由政府伦理办公室制定的内容更详细、操作性更强的《美国行政官员伦理指导标准》。此外,美国还有联邦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规定,所有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相当于行政15级以上的高级官员,都需要申报本人、配偶与其抚养的子女所拥有的全部财产,包括劳务所得和投资收益、买卖所获、年度累计超过200美元的礼金礼品、赔付和债务等。违反上述规定的官员将受到严厉的处罚。伪造申报信息者最高罚金5万美元,或一年有期徒刑,或二者并罚。明知规定但是故意不按时间申报的最高罚金为5万美元。逾期申报也会面临处罚。

    日本有《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规程》,澳大利亚制定了《国防部与工业界双方商业道德规范》,加拿大有《加拿大公共服务伦理规范》,等等。在各国法律规章中,对公务员应遵守的行政道德,尤其是廉洁从政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公务员是政府行政权力的实际行使者,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必须有一支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代表国家执行公务,其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属于其所在的职位,不是属于个人的。自1993年公务员制度建立以来,针对公务员的贪污腐败问题,我国从不同层面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都说明了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保持个人干净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与要求。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已经走上法制化轨道,也使公务员道德有了法律依据。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显示了我国对公务员道德问题的重视。《公务员法》的义务与纪律中明确规定了清正廉洁是所有公务员的基本职业道德。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努力为人民服务,实现公务员的清正廉洁是党和国家的一贯要求,是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措施。对于公务员,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活动,禁止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务员清正廉洁职业操守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四风等重要文件,对各级公务员的吃、住、用、行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与监督,强化了遵守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是公务员保持个人干净从政底线的重要制度依据。这些举措将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化为制度,对转变作风定了“硬杠杠”,言之有物,细致具体,牵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可以说“一个规定能顶上百条制度,抓一年能管十年”。

    新修订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指引。《准则》成为面向全体党员的廉洁自律规范,适用范围扩大至全体党员,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又突出“关键少数”,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更高要求。《条例》也对原有条款中违纪情形只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些规定做出调整,明确“六大纪律”规范是全体党员的基本遵循和底线。《准则》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立德向善的“正面清单”。《条例》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旧条例中十类违纪行为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类,并列出各类违纪行为的“负面清单”。在政治纪律中,“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对抗组织审查”“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等都是新的提法。廉洁纪律“负面清单”新增内容涵盖了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增加了权权交易、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利等违纪条款。组织纪律规定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群众纪律规定新增“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条款,对破坏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行为明确做出处分规定。为领导干部保持个人干净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以下简称《若干准则》),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与《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及刚刚实施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都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使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讲道:“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不仅暴露出他们在经济上存在严重问题,而且暴露出他们在政治上也存在严重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这就使我们认识到,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说过:‘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第三节 个人干净的时代意义

    干干净净,乃从政底线,政之根本;干干净净,是做人要求,人之基准。“干净”是衡量党员干部道德水准的一把尺子,是体现党员干部作风的一面镜子,是检验党员干部素质的一个标准。

    一、个人干净,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实现党的宗旨和使命的迫切需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环境的相互影响不断加深,市场经济规则与行政权力法则交织在一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接触的资源越来越多,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经得起考验,势必影响改革和各项事业的成败。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可能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腐败问题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最终都可归结为权力的滥用,权力观一旦错位,必然会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谋取私利,最终也难逃法网。个人干净要求公务员要时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有权力在手、重任在肩、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从思想上筑起防止权力滥用的铜墙铁壁。要把“执政为民”的宗旨化为自觉的工作理念,勤勤恳恳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干实事,始终牢记“难耐清贫莫为官”的古训,知足常乐,安贫乐道,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公务员要不要清正廉洁,不仅是党员个人的形象和品德问题,更是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今天,党员干部个人干净、清正廉洁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看出,我们的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公务员不清正廉洁就会使党变质,就会使党丧失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因此,必须清正廉洁,做到个人干净,保持党的纯洁性。其次,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决定的。党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正是因为如此,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而腐败行为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员就必须清正廉洁。再次,这是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所决定的。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公务员在社会管理中,肩负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任,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腐败之风盛行,必将影响社会风气,影响经济发展,影响整个大局。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必须清正廉洁。最后,这是由共产党员自身形象所决定的。公务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重要的一点是靠自身的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用自己的形象去产生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就要做到个人干净、清正廉洁。

    二、个人干净,是新时期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本质要求

    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激浊扬清,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让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阳奉阴违、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9]再一次强调了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期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作为一名公务员,一定要把个人干净、清正廉洁作为为官从政的起码标准和原则底线,持之以恒地加以坚守。个人干净是一种品质和道德,一个人品德是否高尚,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评判,但是否清正廉洁一定是重要的评判标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不管价值观念有多么不同,但是否廉洁,一定是评判一个人、一个干部最重要的标准。只有确立了个人干净这样一个严于律己的标准和目标,才能堂堂正正地为官做人,才能安安稳稳地成就事业,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反之,突破了这个底线,丢掉了这个标准,放弃了这个目标,放任放纵自己,到头来只能是身败名裂。个人干净是一种素养和水平,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来源于素养的提高,一个干部是否有素养,首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是否做到了清正廉洁。个人干净是一种口碑和形象。领导干部没有清正的胸襟,没有廉洁的心灵,就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高大的形象、留下良好的口碑。干部要树立起自己高大完美的形象,首要的必须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强调个人干净,有利于公务员净化心灵境界。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提升人生境界。只有把境界提高了,才能抵御外部的诱惑,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待群众、行使权力、处理问题,不被贪欲所困,不被名利所累。

    强调个人干净,有利于公务员夯实道德根基。道德是一种内心的自我约束,是规范行为、抵御诱惑的内在力量。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道德标杆意识,把干净做人、干净干事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以自身廉洁为社会增加正能量。

    强调个人干净,有利于公务员敬畏党纪国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要求严格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领会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依法治国、依规治党要求,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党纪国法规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党组织决定的事,必须做好。

    强调个人干净,有利于公务员自觉接受监督。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不愿意接受监督,认为监督是对他不信任。其实不然,“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和信任是两码事,不能混淆。监督是一种保护,是一种关爱,自觉接受监督就是接受保护,是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的一剂良药。对发现的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早纠正,有效预防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

    三、个人干净,是提高政府形象与公信力的基本保障

    各级干部是百姓和政府沟通的桥梁,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极少数公务员的腐败行为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同时也损害了政府和国家公信力,不利于各项政策的实施,长期如此,容易导致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的恶化,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腐败官员的级别较高、人数众多,涉案金额之大使普通群众无法想象,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进一步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腐败现象的存在范围之广,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基层公务员,都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其跨度之大、范围之广,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使群众难以对政府产生信任感。

    习近平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纪委、中组部等中央级部委密集发布多道指令,掀起了“猎狐行动”“天网行动”等一系列反腐风暴。自此以后,上至省部级官员,下至县官村干部,无论“苍蝇”还是“老虎”,全都无处可逃,纷纷落网。民众拍手称快,政治风气日渐清朗。这种既看住“关键少数”又查处“基层苍蝇”的“习式反腐”振奋了广大百姓精神,重新树立了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正风反腐红利,在国际上也广受好评。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曾发表题为《打老虎,习近平激励群众》的文章,称有中国居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行为“直接替自己的家里节省了2万元人民币”。文章指出,一次次令人欢欣鼓舞的事件为习近平民众支持率的日益高涨做了最好的注脚。习近平总书记主导的反腐运动显著节约了普通民众在生活中的办事成本,如送孩子上学及送子侄参军的费用。而在从前,想要办成这些事的实际成本要高得多,因为不法官员们往往会收取“额外费用”,即索贿。

    强调个人干净,就要求必须增强公务员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政府效能,推动群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四、个人干净,是以党风政风促转民风社风的有效途径

    强调做人干净,办事干净,干净决定人生价值。只有干干净净做事,才能做好事。领导干部要谨记,党纪国法规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党组织决定的事,必须做好。但是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收点“零用钱”、拿点土特产没什么,这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没有认识到已经在处世中染了污点。久而久之,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腐败的规模就这样形成了。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做事,做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不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事情不做,要有强烈的道德标杆意识,把干净做人、干净干事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以自身廉洁为社会增加正能量。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风政风与民风社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政风是前提,决定民风社风;民风社风是土壤,影响党风政风。在老百姓的眼里,党风说白了就叫作官风,官风是干净的是正的,那么,民风一定是很淳朴的。例如,近年来,不正之风浸染了节日文化,月饼、大闸蟹等节礼越送越奢华,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渐行渐远。公款购买节礼侵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党员干部就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全社会共同努力,做民风转变的参与者、实践者,促进民风转变,移风易俗,推动社会风气健康发展。作风力量之根本,是人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好的作风,必定有正确有力的价值观做支撑。萎靡消极的价值观,必定导致作风涣散。好的党风政风,必定焕发出好的社风民风;好的社风民风,滋养着更好的党风政风。

    案例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3集:关注过节滥发购物卡

    【解说词】过年,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本是个喜庆的事。可有些人过年,却过出了麻烦,暴露了问题。

    【解说词】在广西南宁,该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黄国强进入了组织调查的视野。调查的原因,是一批有点神秘、被转来转去的购物卡。黄国强对这批购物卡是这样解释的。

    【采访·广西南宁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原主任黄国强】我们在2012年新年前曾经买了一批卡作为年货,准备给职工的,结果这批卡因为八项规定就没有发放。购买购物卡的时候,他买的方式不一样,这个入账不对,所以就想把它处理掉。

    【解说词】黄国强原准备在2012年年底,把这批购物卡以春节福利的形式发放,但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黄国强意识到这10万元购物卡不能发放,10万元的资金账目没有办法核对。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以项目合作、劳务回报的方式,把购物卡转给了国土资源局的另一个部门——土地开垦中心。

    【解说词】当我们去采访时,土地开垦中心主任王骞因为另一起贪污受贿案件已被立案调查。我们在南宁市看守所见到了他。

    【采访·广西南宁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垦中心原主任王骞】的确从心里面来说,当时是有一点算是给开垦中心的干部职工在春节发一点小补助的意思,是有那么点意思在里面。

    【解说词】2013年1月,王骞把这批购物卡按照中心领导、中层领导、年度先进工作者和一般工作人员四个档次发了下去。两个月后,南宁市纪委接到了对这件事情的举报,并随即展开调查。

    【同期声·广西南宁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科员郑立超】这一部分就是我们认定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使用公款购买购物卡的一些证据材料,这些是发票的复印件,以及账目的一些登记。比如说,他们开展三八妇女节活动,还有亲子节活动用的一些什么糖果啊、饮料啊一些食品,包括健身运动会的一些运动用品,用这些发票来抵充账然后就是购买了这些购物卡。

    【解说词】经南宁市纪委查实,国土资源局的信息中心和土地开垦中心同时构成违纪行为。两个中心的主任黄国强、王骞被行政撤职。

    【采访·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我们不能小看这一张小小的卡片,它既可能是礼贿不分的一个载体,它也可能是我们作风不正的一个媒介,那就是附着在公共权力上的一些利益输送,那么它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卡片来实现。

    【采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我们办事情必须得送礼,不送礼办不了事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送礼都不够了,需要可能得赤裸裸给送钱了,那么这样一种氛围,对我们政治生态的损害是相当巨大的。但更重要的一点,这样一种风气其实客观上也影响了我们秉公用权、秉公执法。

    【河北石家庄市退休市民郭爱强】送礼现在还是有。但是这个就是中国几千年的一个礼节吧,找人办事该送也得送。

    【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民营企业家钱伟民】人家收了咱的礼了,也确实给咱办事不客气,能给咱办事,这种现象过去都存在。因为我们是有时候需要做生意,需要去的是一些正常的职能部门去打交道,这种现象呢在过去几年里感觉很正常。

    【辽宁沈阳市市民舒同增】不想送,但是又不敢不送,因为现在都盛行啊,你想孩子上学,我那孙女现在小学五年级了,年年得给班主任老师表示表示。咱们亲戚家住院呢,做个手术你给开刀的主治医生、麻醉师也得表示表示,要不心里也不放心呀,人家都送啊。

    【解说词】怎么过节?这道考题,既简单又复杂。虽看上去是小事,却已成为从高级领导干部到每一个普通党员的必答题。党风影响民风。要不要给老师、给医生送礼?这又成了很多普通公众都要为难和抉择的考题。这些问题如果回答不了、回答不好,执政就要出大问题。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过程中,抓住过节这样的关键时间节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严格要求,正风肃纪,令行禁止。

    【解说+动画演示,穿插相关资料画面】

    2012年12月,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央纪委发出通知,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总结表彰活动。

    2013年3月,整肃“两会”会风,严禁“两会”代表委员相互宴请。

    4月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53家派驻纪检组长、纪委书记,要求加强对“五一”期间中央和国家机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

    5月,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要求做到“零持有、零报告”,自我净化。

    中秋国庆前夕,发出通知,严禁公款送月饼节礼。

    10月31日,赶在大批量印制贺卡年历之前,中央纪委发出《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

    11月21日,发出通知,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

    新年伊始,循环往复。2014年“两会”前夕,中央纪委常委会决定,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纪检监察干部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4月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变“每月通报数据”为“每周通报案件”,对全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悉数公开曝光。

    “五一”前夕,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专栏,邀请广大网友揭开“四风”问题“隐身衣”。

    【解说词】从怎么过年到怎么过节,确实是一个个不小的考验。

    【采访·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许传智】细节决定成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抓细节、抓节点。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用“禁令”先看住元旦、春节,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我们党“说到就要做到,承诺就要兑现”。

    【解说词】2013年4月下旬的一天,中央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组长刘建华如约来到中南海,向中央纪委书记汇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情况。这是中央纪委在执行约谈制度。其目的,就是抓住“五一”这个时间节点,提醒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做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这一天的谈话,给刘建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采访·中央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组长刘建华】因为我是财政部的纪检组长,岐山书记还专门问了我们财政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具体举措,财政部机关带了头,那么各级财政机关也会上行下效,这样就是层层的压力传导。

    【解说词】北京西城区月坛一带,因中央和国家机关密集而被称为“部委街”,这里聚集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烟草专卖局等二十多家机关。曾几何时,这条街上高档餐厅汇聚,回收礼品烟酒购物卡的小店铺遍布,天天热热闹闹。然而,自2012年年底以来,这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落。坐落于此、曾经火爆异常的湘鄂情,变化可谓最大。

    【解说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湘鄂情这样的高档餐饮场所,成了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的晴雨表。短短几个月,湘鄂情里的饭局数量锐减。2013年春天,湘鄂情调整经营政策,在关停部分门店的同时改走“亲民路线”。2014年,湘鄂情更是跨出一大步,其核心业务彻底转向了跟餐饮业风马牛不相及的互联网、云服务。能折射这一变化的,在月坛这一带还不止一家湘鄂情。另一家经营了十一年的美林阁北京旗舰店,也在2013年“五一”前后悄然停业了。

    【采访·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许传智】为什么过去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这次八项规定却管住了?实践证明,仅仅靠文件来管嘴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抓住党风这个根本,要刹风肃纪,要动真格的,要不放过每一件小事。很多党员干部以前没见过因为一餐饭、一顿酒、几张卡、几日游而丢乌纱帽的,而现在呢,成了常态。

    【解说词】刹住吃喝风,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几个月或许能立竿见影,但要根治,恐怕不易。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近一年半之后,2014年4月9日,广西来宾市迁江镇新来了一位常务副镇长。他叫钟谢飞,33岁。上任第一天中午,钟谢飞来到镇政府食堂吃饭。

    【采访·广西来宾市迁江镇党委原副书记招禅】因为新的班子成员到了,好像有点不表示表示,不欢迎一下,面子过不去。

    【采访·广西来宾市迁江镇党委原副书记韦高】喝酒、吃完饭的时候,大家都说这样小钟今天来报到,上一点酒礼貌一下,意思意思喝一点。

    【解说词】只是想“让面子过得去”,只是想“意思意思”,结果呢?【采访·广西来宾市迁江镇党委原副书记韦高】他主动敬了我们多一点,我们在场是十一个人,全桌十一个人,那他每个人都敬了一杯。

    【采访·广西来宾市迁江镇党委原副书记招禅】饭后我们叫个司机把钟谢飞送回家,来宾城区的家中,并安顿他休息。

    【解说词】第二天清晨6点,钟谢飞被发现已经死亡,公安部门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饮酒过量,成为导致钟谢飞猝死的原因。酒有了,面子有了,命却没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迅速派出调查组核实情况。最终,对4月9日当天参与违规饮酒的九名科级领导干部,一律按照有关程序先行给予免职处理,由当地纪委进行立案调查。

    【同期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纪委副书记卓家平】他们的心态呢,一个是有点侥幸心理,天高皇帝远,监管不到,没人发现,偶尔喝一下,可能没有多大的问题,就喝了。

    【解说词】迁江事件反映了一些地方干部的侥幸心理,对此,来宾市纪委对工作时间内饮酒展开了明察暗访。

    【采访·广西来宾市纪委副书记郑吉江】通过这段时间的经常性的常态化的一些工作,我们已经查处了118起,给予了164人进行处理,还有24人受到党政纪处分,这个也是成果成效很明显。

    【解说词】喝死一位副镇长,暴露出了餐桌上的某些恶俗。而中秋节时家家都要吃的月饼,这本来充满温情亲情的好习俗里,也逐渐带上了一股人人都闻得见的怪味道。

    【解说词】显然,有些人早已经不满足于只送“好吃”的月饼了。于是,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致,搭配的东西越来越豪华。起初只是月饼盒里配上银质刀叉,后来又有了鱼翅、燕窝、XO。一些银行和黄金专柜干脆借机推出了“金银月饼”,更是炙手可热。

    【采访·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我们把这个月饼奢侈化了,土豪化了,是吧,把我们这个月饼变质了,变馊了,变味了,庸俗化了。实际上,就把我们的传统的美好的东西丢失了。

    【解说词】送来又送去,送去又送来,可就是送不到人的胃里。月饼也已然不再是月饼,而变成了节日送礼的一个豪华代名词。人们疲于奔命,又乐此不疲。

    【采访·北京市监察局副局长杨玉香】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这个年节已经成为考验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廉洁的一个试金石。通过近几年我们查处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一些党员干部借着年节里礼尚往来之名,大行权钱交易之实,使这个年节成为不正之风的易发期和高发区。

    【解说词】披上了人情外衣的不正之风,与过节的初衷格格不入。为纠此风,中央纪委发出了“严禁用公款送月饼”的禁令。在中央级别的文件中,具体化到这样微小表述的,实属罕见。2013年8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调研时指出,节庆怎么过,是对作风的考验。

    【央视画面+同期声·习近平】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而且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中秋国庆两节,在两节期间啊,刹住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问题,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中秋节、国庆节。

    【解说词】2013年9月3日,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再次重申了相关要求,引发舆论热议。这一年中秋,在全国多地的各大卖场、星级酒店,燕窝月饼、鱼翅月饼几乎无人问津,高端月饼市场出现十年来少见的滞销。

    【解说词】去沉疴、除顽疾,除了提出要求,反复重申,及时预警,还必须出重拳严惩戒。按照中央纪委的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这些关键节点,坚决查处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例。

    资料来源:节选自中央电视台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2014年12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