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吃出来的-矿物质平衡:四两拨千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矿物质平衡:四两拨千斤

    矿物质其实就是体内的各种离子,它们在人体内虽然含量很少,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处在各种平衡中,不管是前面讲到的大分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还是后面要讲到的更细小的离子,打破任何一种平衡,都会让人生病。而离子的不平衡常常在不经意间,如果你不知道离子失衡的症状,很有可能,你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缺矿物质,更不会采取措施去补救。而不补救的结果,就是百病缠身。

    矿物质的摄入要遵循适量和天然原则

    一个人身上有50多种矿物质,每一种都是经过我们嘴巴一点一点进入身体的。每一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矿物质通过各种途径如泌尿道、肠道、汗腺、皮肤、脱落细胞以及头发、指甲等排出体外。

    矿物质有以下几点功能是必须记牢的:

    ●

    有构成你身体“钢筋水泥”的矿物质。如钙、磷、镁,它们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材料,相当于“钢筋”;而磷、硫是构成体内某些蛋白质的成分,相当于“水泥”。

    ●

    有维持你身体里内在压力的矿物质。如钠、钾、氯等与蛋白质共同构成组织的渗透压,实现体内的水平衡。

    ●

    有给你身体“调味儿”的矿物质。钙、镁、钾、钠构成碱性离子,硫、磷、氯构成酸性离子,共同控制着体内的酸碱平衡。

    ●

    有让你体内细胞一直兴奋的矿物质。这就是各种无机离子,特别是钾、钠、钙、镁离子。你可能会疑惑,这几种离子在维持压力的作用里也见过,别奇怪,体内的各种离子往往身兼数职,但各种离子的排列组合不同将执行不同的功能。

    ●

    有构成体内特殊物质的矿物质。比如铁构成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酶系,碘构成甲状腺素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这些物质就是一些激素和酶。打个比方,激素和酶就相当于“扩音器”,把信息扩大后传出去,让身体内更多的细胞能感知到这个信号。

    矿物质还会构成“扩音器”的开关,这个开关的名称就叫作酶系统的活化剂,如氯离子会激活唾液淀粉酶,盐酸会激活胃蛋白酶,镁离子会激活氧化磷酸化酶类等。

    矿物质平衡主要强调种类全面,摄入的数量要与人体需求量相当。

    矿物质很容易缺乏,每一天都要注意补充,但是在补充矿物质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不要过量,尤其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体内虽然需求很少,但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如氟中毒、铝中毒、铅中毒。微量元素有哪些?一般认为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有铁、锌、碘、氟、铜、钼、锰、铬、镍、钒、锡、硅、钴、硒13种。由于是微量元素,不可过多补充。

    第二,尽量选择从食物中补充。食补安全,吸收好。

    第三,缺什么补什么。一方面,矿物质千万不要乱补,因为吃进去的矿物质要参与生理功能,会对生理代谢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多余的矿物质身体会努力排出,从哪里排呢?首当其冲是肾脏,其次是皮肤。所以现在总在讲出汗排毒,汗液中有许多金属毒素就是矿物质。矿物质如果在肾脏堆积,轻则患上肾结石,重则发生肾功能衰竭、肾癌。

    第四,关注自己所处环境。地壳中矿物质元素分布不平衡,若表层土壤中某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人群因长期摄入本地的食物或饮用水而引起亚临床症状甚至疾病。所以不是别人要补硒你也要补硒,实际上中国硒元素缺乏的地区很少。

    第五,记住自己的基因表达。基因表达能力大多数是从小养成的。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爱吃的食物和婴幼儿时期常吃的食物对一个人一生都有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对味道念念不忘,还表现在吸收和耐受能力上。比如从小喝牛奶长大的孩子对各种奶制品都很耐受;海边长大的孩子对碘的需求量要大于内陆的孩子。

    钙平衡:和维生素D关系最紧密

    钙在人体内有两种状态,即游离的和沉积的。游离的钙简称游离钙,就是在血液中四处飘荡的钙离子,也被称为血清钙,约占钙总量的1%。另外99%的钙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被称为骨骼钙,既起到坚固的作用,同时也是钙的储存形式,大家都非常熟悉。

    ◆钙不只是骨骼原料

    游离的钙虽然只占人体钙总量的1%,却发挥着最重要的功能——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活动。如果血清钙浓度下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会增高,就会表现为肌肉抽搐、神经传导异常。

    此外,游离钙是体内某些重要酶的辅酶,参与凝血过程。如果没有它的参与,血液将不会凝固。

    一般状态下,游离钙与骨骼钙维持着动态平衡,钙的摄入和排出也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多余的钙会通过泌尿系统、肠道和汗腺排出,以肠道和汗液排钙为主。

    ◆钙缺乏的表现:腿抽筋、哮喘、血压高等

    早期钙缺乏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的兴奋,出现这种症状时身体已缺钙,但是血钙浓度测出来是正常的。如果是孩子,主要表现为生长痛、枕秃、出汗多、出牙晚。成人和孩子都会出现腿抽筋、睡眠质量差、烦躁、易怒、出虚汗、过敏等症状,另外还有一些人会表现为夜里磨牙、肠痉挛等。

    当一个人已经表现出骨骼和牙齿缺钙或者因缺钙引起哮喘、血压高等问题时,说明这个人的身体已经处于晚期钙缺乏。

    晚期钙缺乏在儿童主要表现为身材不够高,或者佝偻病;成年人会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表现,脚后跟疼,驼背,身高降低,髋部的股骨颈骨折,前臂骨折,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等。

    我有一位朋友,男性,42岁,一次上楼时不小心崴了脚,没想到拍片显示有骨折线,说明有轻度的骨折,同时有很明显的骨质疏松表现。他很困惑,问了我许多问题,很有代表性。

    他说:“人家说老年人容易骨折,女性更年期后容易骨折,我可不属于这个年龄范围。我还特别注意不吃甜食、不喝汽水,因为人家说吃甜食、喝甜饮料会引起骨质疏松。那我怎么还会出现骨折呢?”

    我说:“是的,年龄是个因素,但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钙、缺乏运动。你平时喝牛奶吗?”

    “我一直认为喝牛奶补钙是老年人和小孩的事情,我这年龄、这身板,正当壮年,所以基本上不喝牛奶。”

    我告诉他:“喝牛奶是最好的补钙方法,芝麻、虾皮、海带等食物含钙量也较多。另外钙充足也不一定就不患骨质疏松,人体中要有一定的维生素D才能使吸收的钙质沉积在骨头上。现在的年轻人在室内活动多,缺乏户外运动的机会,而多晒日光是获取维生素D的简易方法。维生素D的活性不高,必须经肝脏及肾脏的酶转换之后作为一种激素重新进入循环,调节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重构,所以肝脏、肾脏有问题的人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现在中青年出现缺钙的主要原因一个是缺乏户外运动,胆固醇不能转化为维生素D

    3

    ,另一个原因是不注意喝牛奶。”

    朋友大呼:“我明白了,这两条错误我都有,我不喝牛奶,出门开车,平时用电脑多,很少去锻炼。”

    大多数人都不重视缺钙的早期症状和预防,当骨折了才发现补钙很重要,这是不是太晚了?有些老年人甚至因为骨折加速了衰老。早期缺钙有许多症状表现,比如出虚汗、夜里磨牙、全身骨头疼等,我们都要注意早点发现这些征兆,及时补钙。

    钙缺乏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6种情况:

    第一,钙的摄入不足。不喝牛奶或奶制品,偏食。

    第二,维生素D不足。足不出户,晒不到太阳,或者摄入动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D不够,另外就是该补维生素D的时候没有去补。

    第三,合作成员不对。钙在代谢的过程中,以及在保持骨骼健康的过程中需要许多其他营养素的参与,比如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A、镁、磷、锰、硅、铁,还有肠道微生物的参与,每一个成员都不可缺少。

    第四,药物影响。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

    第五,疾病影响。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衰竭时。

    第六,补钙方法不对。用无机钙

    代替有机钙就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一个人的血钙低于正常水平时,说明人体的这种代偿能力

    已经基本失灵,很多症状开始出现,腿抽筋、骨质疏松已经算是小事,很有可能患者已经出现心血管问题、血压问题、过敏问题和严重失眠问题,所以我们要重视补钙。

    ◆补钙奶制品是首选

    经常有患者拿着化验单问我:“夏大夫,我这个化验单上血钙是正常的,怎么还说我缺钙呀?”

    与骨骼钙相比,游离钙要重要得多,因为游离钙不但与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细胞的信息传递有关,还与心脏的收缩、心律有关。人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当身体中某种营养素总量不够时,要先供给重要器官用,相对不重要的器官组织只好被牺牲掉。于是缺钙时首先是骨头和牙齿做些牺牲,释放出一些钙,保证游离钙的正常。

    所以即使此时这个人血钙检查正常,也可以表现为骨质疏松或牙齿不够坚固。

    有人说:中国人都缺钙。这句话不好听,但是事实。中国人目前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为400毫克,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钙摄入推荐量的一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成人钙摄入推荐量是800毫克/日,美国的推荐量是1200毫克/日。日本从“二战”后就鼓励喝牛奶,因而现在日本年轻人的身高高出老一辈很多。

    钙的最好来源是奶和奶制品,奶中不但钙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也很高,具体包括牛奶、羊奶、驴奶、酸奶、奶酪、奶片,等等。一般人每天最好喝300毫升牛奶。如果能够吃奶酪就更好了,因为在所有的奶制品中奶酪含钙量最高,同时也好消化。

    不能耐受奶制品的人怎么办呢?还有一些食物含钙较高,要注意经常摄取,包括芝麻、芝麻酱、虾皮、海藻类(海带、紫菜、裙带菜)、大杏仁、西蓝花、豆类、瓜子,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动物类食品中的钙比植物类食品中的钙吸收率高。

    虽然我总是苦口婆心地给患者们反复说,要多补钙,可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我把这些问题做一个总结,希望给广大读者一个借鉴。

    很多人说补钙效果不好,你看看你的情况,是否属于下述其中一项?

    第一,年龄。

    婴儿对钙的吸收率超过50%,儿童约为40%,成年人仅20%左右。所以大人和孩子喝同等量的牛奶,大人实际上只吸收了孩子的一半。因此,补钙也是有窗口期的。

    第二,某些蔬菜会影响钙的吸收。

    比如菠菜、苋菜、竹笋和葱中的草酸可在肠腔内与钙结合成不溶解的钙盐,经肠道排出体外,但这件事可别理解错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经常有人问我,听说吃小葱拌豆腐会得肾结石。其实这个认知是错误的。豆腐中的钙与草酸会在胃肠道里结合,之后从肠道排出,钙吸收虽然少了,但是也减少了得肾结石的机会。

    第三,脂肪。

    脂肪应该在空肠吸收,但是当脂肪酶不足时,一些脂肪不被消化就会形成脂肪泻,这些脂肪会与钙结合排出体外,影响钙的吸收。

    第四,药物。

    如抗酸药、四环素、肝素会影响钙的吸收。

    第五,激素。

    例如,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钙调素等都会影响钙的吸收。

    如果你属于上述几种情况的一种,并且对自己的补钙效果不满意,那么现在你就明白了。事实上,补钙效果不好并不是因为食物中钙的含量不够,而是跟自身的吸收能力有关,跟一块儿摄入的其他食物或者药物有关。

    镁平衡:马拉松一族最容易出现镁流失

    成人体内含镁20~30克,其中60%以上的镁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25%分布在肌肉组织中,细胞外液中的镁仅占1%。

    ◆镁是生命活动的激活剂

    镁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之所以活着,全靠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维持着生命活动,而催化这些生化反应需要上千种酶(生物催化剂)。

    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镁可激活325个酶系统,因此把镁称为生命活动的激活剂是当之无愧的。

    镁,主要浓集于线粒体中,线粒体通过消耗镁来促进能量产生。什么器官需要能量最多?心脏啊,心脏24小时不停地收缩,还有肌肉也需要很多能量。由此可见,镁对生命有多么重要。

    细胞外液中的镁虽然只占体内镁总量的1%,却与钙、钾、钠离子共同维持着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活动的正常节律。

    另外,通过消耗食物中的镁与钙,我们合成了自己的骨骼和牙齿。

    当然,镁也是要排泄的,以尿液中排出为主,肠道和汗液排出为辅。

    ◆镁缺乏的表现:神经系统和心肌会“报警”

    早期缺镁常表现为胃肠道的症状,比如厌食、恶心、呕吐等。镁缺乏加重时会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比如记忆力减退、精神紧张、易激动、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手足徐动等症状。严重时,可有癫痫和心律失常发作。

    喜欢长跑的人需要格外注意,因为长跑运动员或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体力活动过多的人会出大量的汗,大量的镁随汗液排出,容易引起缺镁,引发上述症状。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问了,缺了镁到底怎么补回来?

    ◆镁藏在新鲜绿叶菜和海产品中

    含镁多的食物多为植物性食物,特别是新鲜的绿叶蔬菜。但是由于新鲜绿叶蔬菜中还含有草酸、植酸等物质,这些物质会阻止镁的吸收,所以想补镁,在吃绿叶蔬菜时最好用开水焯一下。

    坚果、粗粮和豆类也不错,海产品中的镁不仅含量高,而且容易吸收,所以大家可以多吃一些海带、紫菜和裙带菜。

    蛋白质类也要多吃,因为多摄食蛋白质所分解的氨基酸有利于镁的吸收,临床上爱吃蛋白质和乳类制品的人就常常不缺镁。

    另外,对正常人来说,由于肾的调节作用,食物中的镁摄入过多一般不会发生镁中毒。但当一个患者肾功能不全,又需要服用大剂量的药物性镁时,就容易发生镁中毒。

    由于镁与钙、钾、钠离子共同维持着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所以如果患者出现肌肉抽搐,就是咱们平时所说的“抽筋”,我们脑海中要反应的是“一定缺钙,还有可能缺镁”。所以一来一定要补充钙,二来看看补钙效果;如果补钙效果不好,还要关注是不是缺镁。

    铁平衡:水果是最好的补铁伴侣

    人体中铁总量为4~5克,包括功能性铁和储存铁。

    功能性铁就是身体内正在用的铁,包括血红蛋白(占铁总量60%~75%)、肌红蛋白(占铁总量3%~5%)和各种含铁酶类(占总量1%)中的铁。它们的功能不同,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运输氧气,肌红蛋白在肌肉中运输和储存氧气,各种酶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

    除了这些正在用的铁,还有近25%的铁在肝、脾和骨髓中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储存铁大多数情况下在“仓库”中基本上不用,所以我们在此就只讲功能性铁的作用。

    ◆没有氧则窒息,没有铁则缺氧

    第一,功能性铁参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肌红蛋白(肌肉内)的形成。

    我们都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就是运输氧,供给全身各处使用。

    所以,有了铁我们才能利用氧。有了氧,三大产能营养素才能燃烧产生能量,维持生命的基本运转。“没有氧则窒息,没有铁则缺氧。”

    第二,功能性铁参与人体很多酶的组成,尤其是氧化呼吸酶类,而酶决定着化学反应的进程。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铁决定着人体的代谢速度。

    第三,铁还影响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脱氧核糖核酸其实就是众所周知的DNA——细胞的遗传物质。若因为缺铁导致遗传物质合成不足,则肝脏的发育会减慢,肝细胞及其他细胞内的线粒体与微粒体发生异常,影响生长期孩子的身高发育,严重者会导致贫血。

    第四,铁和免疫功能也息息相关。实验表明缺铁时,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降低,淋巴细胞的作用受损,在补充铁后免疫功能可以得到改善。所以,凡是贫血的人,感冒发烧会经常发生。

    ◆铁缺乏的典型性表现:贫血

    缺铁的临床症状很多,最常见的是贫血。

    贫血的发生是隐伏的,进展缓慢,患者常能很好地适应,并能继续从事工作,不易察觉。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有一些不适,表现出来的症状有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等。

    还有一些特殊表现会被忽视: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等。

    若是儿童缺铁则常发生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下降。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异食癖,是缺铁的特殊表现,但目前其发生的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患者常控制不住地拼命进食一种“食物”,如冰块、黏土、淀粉等。经铁剂治疗后,症状可消失。

    缺铁不易被察觉,但其实有很多身体特征会提醒我们,如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枯,口唇角化,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约18%的患者有反甲,约10%的患者脾脏轻度肿大。

    有一次,一个女患者因为睡眠不好和消化不良来看病。

    她48岁,看着却像是38岁,她化妆很浓,加上皮肤护理得很好,完全猜不到年龄。

    我们营养科大夫看患者有个习惯,不仅看脸,还要看全身,从头看到脚。

    她很瘦,BMI为17.5,穿着很漂亮。但是再看看她的胳膊和腿,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她四肢皮肤苍白,干枯,指甲薄薄的,向上翘着。

    她说这些年睡眠非常不好,即便是睡着了也睡得很浅,还爱做噩梦。没有食欲,经常反酸嗳气,腹部胀痛,做了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她非常容易感冒,每一次患感冒总要两周才能好。她的血压比较低,90/60毫米汞柱,血糖正常,血脂也正常。

    她把这些年的检查单子放在我面前,厚厚的一沓,然后一转身又从一个大塑料袋里拿出一堆片子,有头颅核磁、心脏片子,还有胸片。

    我问她为什么做这么多检查,她说:“我心慌,怀疑是心脏问题,去心内科,医生说没大事。我不明白什么叫没大事,有大事不就麻烦了吗?我让他们给我做最好的检查,也没查出问题。后来我又去了神经内科,做了核磁,说有点问题。我是不是供血不足呀?”

    患者的焦虑我们做医生的非常能理解,即便是所有的检查都没发现问题,她也一定会因为身体不舒服,忍不住心神不定、疑神疑鬼。再看头颅核磁报告单,写的是“大脑白质区白质脱髓鞘”,这和供血不足没有任何关系。我想,她一定经常头晕。

    果然她说:“我一站起来就头晕,眼前有些发黑,平时双耳还嗡嗡作响。”

    生化单没什么问题,但是血常规化验单中有好几项上上下下的箭头。淋巴细胞比值很低,说明此患者平时的免疫力很低;血色素只有8.9克,诊断结果很清楚,是营养不良伴有贫血。

    我询问她的饮食习惯。她说:“我隔一天吃一个鸡蛋,比较注意吃鱼,不是说四条腿的肉不好吗?我只吃鱼和虾,红肉是不吃的。我不喜欢喝牛奶,每天早上喝一杯豆浆,还有五谷杂粮和豆类。”

    我再问她:“你现在还有月经吗?”

    她皱着眉头说:“多,而且一个月两次,可烦人了。”

    我明白了,她是出血多并且不吃红肉,导致身体缺乏蛋白质和卟啉铁。

    我问她之前是怎么治疗贫血的。她说:“我知道我贫血,去过内科,医生给的补铁药吃了后胃疼,就不吃了。由于我总反酸,医生又给我开了法莫替丁。我平时很注意多吃菠菜,大家都说菠菜里铁多。”

    听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了,这个患者有以下认识误区:

    第一,鱼虾里只有很少的铁,所以总是吃海鲜不吃红肉的人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而每100克牛肉里含铁3.2毫克,每100克鸡肉含铁1.4毫克,每100克鱼肉含铁0.8毫克,这说明什么?牛肉含铁量是鱼肉的4倍,所以要补铁就要多吃牛肉,而不是像这位患者一样不吃红肉。

    第二,法莫替丁这类抑酸药会抑制铁的吸收,所以缺铁的患者要注意避免服用这类药。

    第三,鸡蛋里的铁含量比较低,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因为受到草酸和植酸的影响,植物中的铁吸收率也很低。

    我把这些误区一个个讲解给患者,让她重新调整饮食习惯,尤其是由于长时期缺氧、缺乏大脑必需的营养素,大脑里的髓鞘已经开始脱失,这一点尤为紧迫。这位患者这么年轻,大脑营养素的缺乏极其明显,一定要把饮食调整过来,才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补铁多吃动物肝脏、全血、肉鱼禽

    那么,怎样补铁才能更好地吸收?怎样补充效率更高呢?

    血红素铁的吸收率比较高。此种类型的铁既不受植酸等抑制因素的影响,也不受维生素C等促进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会建议贫血的患者首先选择补充血红素铁。血红素铁存在于红细胞和红色的肌肉中,也就是各类血制品,比如鸭血、血豆腐,以及红肉和肝脏。

    有一次,我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吃饭,其中有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长得很漂亮,但我觉得她面色比较苍白。我一开始并没有说出我的感觉,只是开始观察她吃饭的情况。

    她一边吃饭一边说:“我喜欢吃蔬菜,吃鱼,不喜欢吃肉,尤其是猪肉、羊肉都不喜欢,鸡肉偶尔吃一点儿。”

    我说:“如果不吃红肉会很容易贫血,而且容易出现怕冷、头晕、心悸等症状。”

    她眨眨眼看着我:“夏老师,您说得真准。我就贫血,而且怕冷、头晕、心悸我都有,爬一层楼都会喘。”

    我告诉她:“以后还会影响智力,因为脑细胞最怕缺氧。”

    这个姑娘“啊”了一声,立即伸出筷子去夹牛肉,可爱极了。

    铁离子必须与蛋白质等有机物结合才能被吸收,而蛋白质普遍存在于肉、蛋、奶等荤腥中,所以吃素的人很容易贫血。

    许多人在吃菠菜时很纠结,一方面说菠菜里有草酸、植酸,影响钙的吸收;另一方面又说菠菜含铁多,要多吃补铁。实际上,菠菜中的铁不太容易被吸收利用,为什么?因为植物中的铁是非血红素铁,菠菜中的植酸、草酸、鞣酸等可与非血红素铁形成不溶性的铁盐而阻止铁的吸收,所以植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比较低。

    人也是动物,从动物中获得的营养素对人类来讲吸收率和利用率都会比较高。我们经常提到的“024”是什么意思呢?0就是没有腿的鱼要多吃,2就是鸡鸭这样的禽类排第二位吃,最后才选择四条腿的猪、牛、羊,但是希望以后大家可以做到将红肉和鱼肉的摄入比例调整为1∶1,对贫血的人来讲红肉甚至要更多些。

    说了这么多,临床上还是有很多患者说补铁的效果不好。我想了想,可能是下面的几点因素造成的:药物、胃酸和维生素。

    碱性药物可使非血红素铁形成难溶的氢氧化铁,阻碍铁的吸收。比如一些人有反酸症状时常常服用碳酸氢钠或者抑酸药,升高胃酸的pH值,让胃里不那么酸的同时也阻碍了铁的吸收,这样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C与铁同吃也会促进铁的吸收,它是铁吸收的助力剂。所以补铁的人还要看看自己平时吃水果了吗?B族维生素有没有补充?

    希望大家能避开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多摄入促进铁吸收的营养素,做到平衡膳食不缺铁。

    锌平衡:每日摄取量不要超过15毫克

    成人体内含锌2~2.5克,主要分布于肌肉、骨骼、皮肤,眼组织的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以及精液中。

    ◆锌对成长发育极其重要

    锌的作用非常重要,很多朋友尤其是儿童家长会比较熟悉,因为它能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对伤口愈合、毛发、指甲及口腔黏膜等多处部位有修补作用,并且可以调节基因表现,维持味觉功能与促进食欲,促进胰岛素的正常分泌,支持增强大脑记忆系统,影响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还是酵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人体内的锌主要从肠道、泌尿系统和汗腺排出。

    ◆锌的缺乏症状和补充方法:发育迟缓、食欲不振等

    锌缺乏的表现有很多,如生长发育迟缓、食欲不振、味觉减退甚至异食癖(吃一些很怪的东西,比如吃土、吃墙皮)等,还有性成熟推迟、第二性征发育不全、性机能低下。

    不仅如此,如果人体缺乏锌元素,创伤则不易愈合,免疫功能也会降低,易于感染。如果孕妇缺锌,还会导致胎儿畸形。另外,胰岛素功能减退也与锌元素缺乏有关。

    ◆补锌首选牡蛎

    锌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含量最高的是牡蛎,其次是动物内脏,再者是牛、猪、羊肉,蛋类也不错,豆类、粮食、蔬菜、水果中锌含量则很低。

    动物性食物中锌不仅含量高,而且吸收率也比植物性食品高,如肉类中锌的吸收率高达30%~40%,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锌的吸收率一般只有10%~20%。

    锌是微量元素,人体每天的需求量不到15毫克。有的人以为锌摄入越多越好,大家千万别忘了,锌是由肾和汗腺排出的,如果吃太多补锌的保健品,锌会在肾脏沉积,造成肾损伤。

    所以经常吃一些动物性食品,尤其牡蛎之类的海产品,不会缺锌而且也不易过量,不会造成身体负担。

    锌的吸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膳食因素中的植酸、膳食纤维以及过多的铜、镉、钙和亚铁离子等会妨碍锌的吸收,而维生素D、柠檬酸盐等则有利于锌的吸收。

    碘平衡:缺乏和过量都致病

    成人体内约含碘20~50毫克,其中50%分布在肌肉,20%分布在甲状腺,10%分布在皮肤,6%分布在骨骼,其余存在于其他内分泌腺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液中的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PBI),含量为40~80微克/升。

    ◆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

    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微量元素,它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

    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是维持和调节机体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它能促进生物氧化,协调氧化磷酸化过程,调节能量的转化,并且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代谢以及水盐代谢都有重要影响。

    饮食中的碘多为无机碘化物,在胃肠道可被迅速吸收,随血流送至全身组织。甲状腺摄碘能力最强,因此甲状腺碘含量为血浆的25倍以上,可用于合成甲状腺素(T

    4

    )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

    ),并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而储存。甲状腺素被分解代谢后,部分碘被重新利用,其余碘主要经肾脏排出体外。

    ◆碘失衡的症状:甲状腺肿

    其他元素大多只会出现缺乏的症状,而碘不同,缺乏和过量的人群都存在。

    饮食中长期摄入不足或生理需求量增加,都可引起碘缺乏。缺碘会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生物氧化过程受到抑制,基础代谢率降低,并可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肥大,出现甲状腺肿,多见于青春期、妊娠期和哺乳期。

    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缺碘还可引起呆小症,又称克汀病。患儿表现为生长停滞、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聋哑,形似侏儒。

    碘缺乏常具有地区性特点,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内陆山区的土壤和水中含碘较少,食物中碘的含量不高,属于碘缺乏比较高发的地区。如果长期大量摄入含碘高的食物,以及摄入过量的碘剂,均可致高碘性甲状腺肿。

    ◆海产品含碘最丰富

    我国建议每日膳食中碘的供给量为成人15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为200微克。含碘较多的食物是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海发菜、贻贝、海参、干贝、海鱼、海虾、蚶等。

    矿物质平衡小结

    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觉得比较复杂,其实,矿物质的摄取方式大家简单记住以下4点,就可以了。

    第一,矿物质因为必须来自外界,所以如果不注意摄入就很容易缺乏,需要重视。

    第二,矿物质在人体中的含量不到5%,但是人体的几乎所有重要功能都会涉及,必须重视。

    第三,食物与药品中矿物质营养素的区别。从食物中摄取的矿物质一般不会中毒;而一些微量元素(也属于矿物质),尤其是通过药品来补充的,如果短时间摄入过多易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微量元素指的就是占生物体总质量的0.01%以下且为生物体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如铁、硅、锌、铜、碘、溴、硒、锰等。

    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大多都能在食物中找到。一瓶补铁的口服液其铁元素含量不见得比一根鸡腿的铁含量多,而且鸡肉中的铁是血红素铁,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家长要做的不是去药店,而是平时多下厨房。

    第四,注意食物中植物性与动物性矿物质的差别。矿物质既来自植物类食物,也来自动物类食物。相对来说,来自动物类食物中的矿物质更好吸收。

    表1 常量元素营养对照

    表2 微量元素营养对照

    注:相关数据均引自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营养科学全书》 。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