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企业版-组织管理要体现社会哲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企业内部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又是由许多人组成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知识、背景、社会地位与认识程度的不同,组织整体的目标与组织中个人的目标很有可能存在不一致。企业经营者就必须做好协调控制工作。在管理中,企业经营者和相关的管理人员掌握一些社会哲学,将更有助于管理企业组织。

    社会哲学是一门对人类的社会交往、社会关系及社会团体活动的一般规律性进行研究的学派。它并不等同于社会学,它强调思辨的研究。实际上,社会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学说,它是与一般的本体论相结合的。柏拉图的国家理论与法律理论、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康德的对社会、人的改造作为其哲学最终目的理论、黑格尔、孔德及马克思主义,都曾经是甚至现在也是社会哲学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企业经营者了解一些社会哲学,有助于其在企业中的管理。企业也是一个微型社会,这其中的人员构成共同完成一定任务,共同实现一个目标的社会系统。要关注组织中每个人的个体的独立性与企业组织所要求的整体性之间关系,辩证地看待,目的是实现企业组织和成员共同收益的最大化。

    要强调企业组织的整体性,就要注重企业组织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合作性。因此在一个组织中,任何一个组织成员所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和行为,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违反企业组织的,有损于企业组织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强大的企业组织一定是要求企业内部具备统一性和协同性的。正因为这一点,企业中要规定工作流程,制定一系列的企业规章制度,还要拥有鲜明的企业文化,其根本、实质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统一性。因此,人性化管理也是有具体的目的及目标,才成实现良好的初衷。

    有一定经验的组织管理者都会知道,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他们所欣赏和喜欢的,这样的员工不是专业技术特别强或是特别聪明,而是工作态度最好!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最先看重的也是态度问题。由此可见,态度的重要性。那么态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它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呢?

    态度的形成经过联想、模仿、强化这几个阶段,同时又包含了暗示到形成观念、模仿到形成个体行为、感染到个人情绪的过程。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息,由此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比如酒家刚开业,虽然只有30%~40%的住客率,却有90%的客房灯火通明,这其实就是在暗示这家酒家经营的状况十分良好,给潜在的消费者一个良好的印象。再比如“我能成功”这句话是积极的自我暗示,而如果遇事总想“我不行”,那就是消极的暗示了,长此以往,就会真的做什么,什么都不行。这些都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暗示影响了人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模仿是指个人受非控制的社会刺激所引起的一种行为,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模拟他人行为的举动。模仿动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获得心理表同或者满足本身的好奇心。前者为公众所模仿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是公众内心所企盼的价值行为;后者是对环境中的新鲜事物的好奇本能,刺激着人们去冒险、探索。这就是公关战术中强调求新、求异的原因。

    感染是指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反应,从而使被感染者对感染者的某种心态产生无意识的遵从。其最基本表现是相似的情绪在群体成员中进行传播。公众之间的相互感染具备一些特征性,包括:感染是在无压力的条件下产生的;产生于公众中并且会在公众的间接交往中,多次地相互强化。

    对于企业经营者和相关管理人员来说,研究、了解一些社会哲学,或者一些公众心理相互感染的规律,不仅可以避免公众心理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而且以这种规律去正确引导企业员工,更会有利于形成企业生存、发展良好氛围。与态度改变的理论有如下:

    (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这个理论由美国学者费斯廷格1957年提出。他认为个体产生认知失调时,会从内心会产生紧张和不安。而减轻或解决失调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某一认知元素,来使元素之间的不协调关系趋于协调,或者通过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及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等等。

    (2)海德平衡理论

    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和评价之间趋向于一种的压力,这也是因为人类普遍的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这种理论认为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性,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和焦虑,这样便促使他们在认知结构上面向平衡和谐的方向发展。

    (3)态度参与改变理论

    德国学者勒温认为,改变态度的方法不能离开群体的规范和价值。他认为,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能体现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实验证明,主动型人的态度要比被动型的态度容易改变、纠正得多,效果也更加明显。由勒温的观点和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管理中,如果想改变企业员工的态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努力让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某些相关活动。

    (4)沟通改变态度理论

    这个理论强调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以及一些媒介的影响和鼓动。而通过沟通则可以显著地改变这些人的态度看法。但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讲究沟通的技巧。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沟通对态度改变的影响依赖沟通者、沟通过程和沟通对象三个因素。也就是说,沟通者需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在沟通过程中,充分了解对象的需要和动机。此外,还存在沟通对象的因素。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经营者及管理人员要注意尽可能地使企业人员与企业发展目标达成共识,进而再产生更大的影响方便管理。

    既然企业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那么在企业的管理和所有生产要求当中,就要注重人和组织整体的协作关系。人是关键要素,企业主要是人和人之间的协作系统,在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成为一种核心因素,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协同而构成了系统的生产性能。然而人同时又具有个体化和群体化特性,企业组织和企业组织成员均并非单一存在,因此,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需要在企业管理中渗透一些社会哲学,以便更好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有效地管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