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全传-智谋博弈,成就“苹果之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强强联合,盖茨为“苹果”写程序

    在这个讲究分工合作的时代,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为了共同利益,竞争对手携手合作的例子在企业界比比皆是。虽然在开始创立苹果公司时,乔布斯从未想过要与竞争对手合作,但事态的发展还是让苹果公司走上了这一步。

    1997年8月6日,乔布斯在波士顿的公司年会上与出现在大型电脑屏幕上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一同宣布:微软公司将投资1.5亿美元购入部分苹果公司股票,并在今后五年内向苹果公司提供适用于麦金托什电脑的操作系统、Office软件等,以便与正处于逆境中的苹果公司携手开发适用软件。由此,苹果公司与微软公司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

    确立合作关系之后,为了确保合作顺利,微软和苹果都费了一番力气。由于长期以来,微软和苹果各自开发的操作系统互不兼容,自成一体,所以在合作之后很容易出现分歧。但事实证明双方的付出是值得的,麦金托什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合作为两家公司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可以说是获得了真正的双赢。

    乔布斯和盖茨的这次合作,在业界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强强联合”。大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互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就乔布斯与盖茨的这次合作来讲,乔布斯负责他最擅长的硬件,而盖茨则负责他最擅长的软件设计。优势互补是强强联合模式的最大优势。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也会给市场以及其他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市场方面来讲,强强联合必然会加快优胜劣汰的进程,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从与其他企业的竞争来看,强强联合提高了品牌集中度,规范了行业环境,促使形成垄断品牌的格局。

    由于强强联合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实力,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都采取了这种模式。譬如,全球的饮料业就掀起了一阵强强联合的热潮:可口可乐与雀巢联手推出“雀巢冰爽茶”和“原叶”茶系列;达能与乐百氏推出功能饮料“脉动”;百事可乐与联合利华也推出立顿即饮茶……

    同样的强强联合也发生在其他行业。2010年7月26日,索尼在线娱乐与九城(上海知名网游开发及运营商)一同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开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九城也同时成为索尼在线娱乐大型3D卡通休闲社区网游《自由国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运营商。

    《自由国度》汇聚了网络上最为流行的各种休闲游戏的内容和玩法,适合多个年龄层的玩家。对于这样一款游戏,九城董事长兼CEO朱骏十分有信心,他说:“《自由国度》在全球取得的巨大成功有目共睹,其健康绿色的休闲卡通题材和玩法已经受到全球各个年龄层玩家的一致好评。我们相信,在开发商索尼在线娱乐的全力支持下,这款在欧美国家极为流行的游戏,将给国内玩家带来焕然一新的轻松快乐体验,相信也会在国内市场创造令人满意的佳绩。”

    确实,这样实力强大的两个公司联合起来,做的又是那样一款精彩的在线游戏,双方的这次合作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同时也说明,强强联合除了能让企业的道路更宽之外,还能让企业在道路上走得更远。

    严谨行事,新品保密大作战

    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产品保密也能够在企业走向成功的道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新产品如果在没有生产出来之前就泄密了,那么难保竞争对手不会提前生产出类似的产品,所以保密也成了企业竞争的一种手段。乔布斯将这种手段发挥到了极致。正如他说:“今天的苹果以创意为生,取胜的关键已不局限于技术与对手在同一起跑线上,拥有同样的技术储备和开发能力,创意以及对创意的保护才是要害所在。”

    正是认识到了保密的重要性,乔布斯才关注于产品的保密。在苹果公司内部,乔布斯要求每位员工都签保密协议,所有项目都使用代号。另外,在研发过程中还彻底贯彻“需要才能知道”的保密原则。也就是说,不同部门只知道对其业务来说必需的那些信息,只有高层中的几个人掌握全局。

    关于乔布斯保密的小故事在硅谷四下流传。举个例子来说,iPod在发布之前,除公司高层之外只有广告部事先知道它的正式名称,这还是因为需要广告部门设计包装和外观才让其得知的。其他人只知道iPod开发阶段的代号“洋琴”。为了避免产品外观泄露,iPod在出产前的测试阶段一直被严密包裹。iPod的大小与普通的MP3差不多,但是其测试包裹体积却远远超过了普通MP3的包装。由这个小细节就可看出乔布斯是个多么“狡猾”的“保密大师”。在iPod进入零售市场之前,乔布斯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了朗·约翰逊来负责这项业务,乔布斯要求他使用假姓名来隐藏身份,以免别人从中判断出苹果的经营动向。在正式展开零售活动之前的几个月里,约翰逊都以假名出现在苹果的电话簿上。乔布斯本人在保密方面更是以身作则。他将iPod的内置音响组件带回家中测试,用来遮盖和伪装的衣服从不离身,屋中无人时,他才会戴上耳机测试效果。那段时间就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

    在乔布斯的强硬要求下,保密不但成为苹果保护创意的法宝,同时还成了一种相当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因为在新产品推出时,乔布斯越保密,媒体越想知道苹果公司在做什么工作。这样一来被吊起胃口的媒体就纷纷为苹果公司做了免费宣传广告,人们对新产品的推出也就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了。

    目前,新产品或新技术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提前预告,一种就是保密。虽然有美国专家称保密会阻碍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但是还有很多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选择了保密。在保密方面做得最严格的就属日本企业了。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亚洲市场的开放和经济一体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们向海外转移生产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但它们的先进生产技术也有可能因此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影响企业日后的发展。于是,日本公司极力设法保护技术秘密,甚至不惜牺牲短期的经济利益。20世纪90年代,为了维持在二次充电电池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防止技术外泄,日本政府甚至不允许日本电池制造商在国外投资建厂。由此可见,日本企业的保密观念有多浓重。除此之外,日本企业还具有完善的保密措施。举个例子来讲,制造半导体材料和电子元件的京瓷公司采取的保密措施是在日本生产它最复杂的材料,在其他亚洲国家完成较简单的工序。这家公司负责技术和战略的经理对保密措施讲得更具体一些:“海外工厂的工人被明确地告诉怎样混合从日本运来的材料和当地的材料,但不告诉配料的成分和生产原理。当在海外的先进设备的一个部件损坏时,日本工程师便偷偷地进行拆卸和修理,以致没有一个当地工人能了解修理的情形。”

    在现代企业中,保密的措施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就遭遇了保密措施的阻碍。“IBM要求我们一定要对谈判保密,如果消息稍有泄露,立即停止合作,香港联交所对信息披露有严格要求。”时任联想掌门的柳传志称。

    如今,收购案已经尘埃落定,联想也将PC业务做得有声有色,顺利进入了国际市场。但是有些收购谈判细节还是保密的。在谈到那次谈判时,杨元庆笑称他们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讨论价钱问题。至于IBM为什么一定要联想严谨保密,大概是IBM想在不影响其他业务的前提下完成出售PC的行动吧。

    保密,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个企业都有其保密措施,而且根据发展的情况,保密的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其实IBM要求联想对谈判细节保密一事不足为奇。要说保密措施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苹果公司,还是乔布斯。虽然这一点也受到很多专家的不认同,但是时至今日,乔布斯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保密原则,而且在这种保密原则的保护下,苹果公司的发展势头也很不错。

    巧设计谋,搞的就是“饥饿”营销

    对于一个制造公司来说,生产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将产品销售出去。营销就像企业发展中的一盏灯,如果灯不亮,即使公司的产品再好,隐藏在黑暗中,消费者也看不到。所以说做好营销是公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既然营销如此重要,乔布斯自然也会重视营销工作。据权威分析人士分析,苹果iPhone诞生后,之所以能够受到那么多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乔布斯创造了他自己的营销学——“饥饿”营销。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

    在iPhone正式推出之前,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年度Macworld上展示了这款手机,并声称这款手机是“革命性的移动计算机”,并激情洋溢地对听众说道:“iPhone是一款革命性的、不可思议的产品,比市场上的其他任何移动电话整整领先五年。手指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终极定点设备,而iPhone利用它们创造了自鼠标以来最具有创新意义的用户接口。”这样富有煽动性的语言立即吊起了人们的胃口。再加上苹果公司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也对苹果产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乔布斯对iPhone的成功推介,使得iPhone成为了业内最值得期待的手机。

    虽然iPhone已经成为期望值最高的一款手机,但是乔布斯还是不满意,他又利用商标争议来引发人们的关注。iPhone刚发布,接着就传出思科要起诉苹果的消息。因为思科的一家子公司在2000年收购了Infogear公司,从而获得了iPhone的商标权,而且思科之前已经推出了iPhone手机。虽然思科并未起诉苹果,只是跟苹果公司就商标问题进行了几次谈判,但是起诉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又为iPhone吸引了一大批人的目光。

    在乔布斯吊足了媒体及消费者的胃口之后,iPhone终于闪亮上市了。尽管iPhone仍保持着苹果产品的“贵族”价格,但在人们的追捧下,还是引发了市场上少见的购买狂潮。在上市的前一天晚上,纽约苹果专卖店门外的盛况令人惊讶——许多人都拿着睡袋和椅子在那里排队,宁肯露宿街头也要买到期盼已久的iPhone。iPhone正式开始出售之后,专卖店多次出现了断货的现象,这更引发了消费者们的购买热情。据统计,一个星期的时间,苹果公司已经销售100万部iPhone手机。iPhone销售的火爆场面以及空前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乔布斯“饥饿”营销战略的成功。

    要采用乔布斯这种“饥饿”营销战术就必须学会吊人胃口,因为吊人胃口是“饥饿”营销的前提。乔布斯的这种营销手段说白了就是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之后也并不彻底满足人们的购买欲望。这种营销手段利用的是人们的猎奇心理。好奇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或是得不到全部的东西,往往有更大的想要得到的欲望。乔布斯利用的就是人们的这种天性。事实上除了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在营销方面采用了吊人胃口的做法之外,也有很多企业在采用这种手法。奥斯卡是其中最奢华的一个。

    谈到吊人胃口,就不能不提一下奥斯卡。虽然也有很多其他企业在采用这种营销手段,但没有一个在奢华方面能超过奥斯卡的。奥斯卡除了众多明星吸引人眼球外,最大的亮点就是其犹如天价的投资金额了。奥斯卡可以说是典型的眼球效应,而在制造这种眼球效应之前,它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每年一度的奥斯卡奖得主是在2月底3月初举行的晚会上宣布的,然而它却是从前一年的11月份就开始报名了。先是众多明星前来报名,然后等到第二年的1月份公布入选名单,之后再到颁奖晚会公布奖项得主。在这段时间里,谁是奥斯卡得主的悬念一直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每当奥斯卡奖项开始报名时,全球的电视台、报纸、电影评论家就开始对提名的影片、影星大肆评论,并对最后得主做种种猜测。经过几个月的热捧,奥斯卡奖知名度大大提升,提名影片的制片商腰包鼓鼓。

    奖项得主之所以可以吸引那么多人的眼球,除了奥斯卡是明星的最佳荣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奥斯卡连续得奖的人极其罕见,这也是主办方善于制造眼球效应的结果。例如朱莉·安德路丝在1964年初因为主演《玛丽·波宾丝》,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而在这一年,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比朱莉演得还要好,但这时因为赫本已经拿过奥斯卡奖了,评委们就把最佳女主角的奖项给了朱莉。紧接着,1965年朱莉·安德路丝主演的《音乐之声》引起了更大的轰动,但因为她刚刚得奖,奥斯卡的殊荣就给了新人朱莉·克丽斯蒂。“假如今年李安得了奖,下一年想得奖,没门!”这是人们对奥斯卡的评论。

    另外在奥斯卡的评奖活动中,入围者的奢华打扮也成了吊人胃口的一种手段。按照近年来形成的惯例,应邀出席奥斯卡典礼的明星们不能收取酬劳,但他们可以得到由不同商家赞助的礼包,女明星们往往还会被邀请到化妆品和服饰公司免费购物,所以奥斯卡奖项的晚会就成了一个巨大的“秀”场。明星们在这个“秀”场上的奢华打扮往往能挑战人们的想象空间。

    单是上面两点就足以吊起人们的胃口,但是显然奥斯卡还不满足,它又在美国设立了一个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80多个记者组成评奖团的金球奖。虽然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评奖标准不一样,但是人们还是喜欢把得了金球奖的影片放到奥斯卡奖中衡量一番,这正是奥斯卡想要的。“美国人摆了一个擂台,光是奥斯卡奖打擂,孤掌难鸣,再添一个金球奖,就热闹起来了。”类似这样的说法在各大媒体中屡见不鲜。这两个奖项的角逐战,把众多影迷都卷入了拉拉队,让他们为这两个奖项尖叫呐喊。金球奖“恰好”设在奥斯卡之前,也难怪业内人士对此有所猜测:“金球奖是奥斯卡奖的前奏,到奥斯卡颁奖的时候,戏就推向了高潮。”

    奥斯卡用人们难以想象的奢华和热闹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这是它的高明之处,也是其“饥饿”营销的手段。如今,奥斯卡已经成为标准的“注意力经济学”典范,由此可见,奥斯卡的“饥饿”营销做的是多么成功了。从苹果iPhone的成功到奥斯卡的轰动,都昭示着“饥饿”营销的胜利。要知道,优秀的战役总是由优秀的战略和战术掌控。未来,技术和市场的结合,将造就胡润和福布斯的财富新时代,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饥饿”营销。

    2009年10月24日,微软Windows 7在中国上市。在这之前,微软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地扑向中国的媒体。为了让人们了解Windows 7,同时也是为了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微软公司还特意制作了一个宣传短片,另外还在《天天向上》节目上做了宣传,对新系统大肆吹嘘了一番。由于声势做得很大,Windows 7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所以在该系统刚刚上市两天之后,就出现了一货难求的情况。据了解,当时在北京市场上,Windows 7基本处于全面缺货状态,处于“有价无货”的状态,这导致消费者只能采取预定的方式等待商家发货。

    Windows 7是微软有史以来在华销售售价最低的操作系统,而且这款系统要比之前的Vista好用,这也就难怪购买的消费者多了。但是造成这种一货难求状况的最重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消费者过多,而且微软采取的“饥饿”营销。对于媒体的如此猜测,微软方面不置可否。

    当然,“饥饿”营销成功的基础是产品,如果产品勾不起人们的购买欲望,那么“饥饿”营销的手段也就无法采用了。就微软的Windows 7来讲,这个新系统确实比之前的系统要好用。对苹果的iPhone来讲,乔布斯的“饥饿”营销战术之所以可以那么成功,最根本的原因也是iPhone有着其他手机不具备的优势。iPhone不仅仅是一部手机,也不仅仅是全球首台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强大的迷你笔记本电脑,iPhone是苹果试图建立的人们用来看网页、听音乐、看电视电影、打电话等方面的全新体验,同时也是对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制造商、电影和电视节目发行商以及计算机公司间实力的重新整合。iPhone具备了iPod和移动手机的功能,并运行着Mac OS X软件,这样功能强大的产品自然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是乔布斯“饥饿”营销战术实施的基础。

    善打顾客牌,软件就是用户体验

    顾客是企业生存之本,一个没有客户的企业是没有办法立足的。同样的道理,如果在一个企业的周围围绕着众多顾客的话,那么成功就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如何吸引顾客就成了企业家最头痛的事情。身为美国企业界传奇的乔布斯在吸引顾客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即用简单方便的产品来把顾客紧紧吸引在苹果公司周围。在苹果产品的设计中,乔布斯一直力求简单操作,将顾客的体验放在第一位,所以苹果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较,它的操作总是要简单些,这一点从苹果的iPod就可看出。

    iPod之所以可以获得巨大成功与它的简易操作是有密切关系的。与之前的播放器不同,iPod和iTunes网上音乐商店减少了管理音乐的麻烦。同行竞争公司生产的大部分播放器都需要用户做很多工作。为了下载歌曲到播放器上,用户不得不以手动的方式将歌曲复制到他们的MP3文件夹中。而iPod完全不用那么麻烦。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的时候,乔布斯只用了七个字就概括了iPod的操作:“将它插入。嗯。搞定。”

    为了让iPod可以简便操作,乔布斯和苹果的员工下了很大的工夫。“现在我依然记得,当时每个晚上从九点到深夜一点,我与乔布斯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商讨第一款iPod的用户界面。”参与iPod设计的罗宾说,“通过不断的尝试,它每天都变得更加简单一些。后来,当我们看着彼此说‘嗯,当然是这样。我们之前为什么会想用其他方法来做呢?’的时候,我们知道终于要完成了。”当时罗宾还不能理解乔布斯为什么那么严苛地要求iPod一定要简便操作,等看到众多的消费者为iPod疯狂时,罗宾才明白乔布斯的苦心和用意。“软件就是用户体验”,在iPod的火爆销售中,罗宾终于深刻理解了这句话。

    当然,乔布斯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明白了“软件就是用户体验”这个道理的。其实在iPod之前,其他公司的软件已经深刻印证了这个道理,这个软件就是Palm公司制作的HotSyne。在与电脑成功连接后,该软件可以自动更新到Palm Pilot掌上电脑中。乔布斯的聪明之处就是他从HotSyne的成功中总结出了“软件就是用户体验”的道理,并成功运用在苹果公司设计的播放器上。此外,乔布斯还有一点十分令人敬佩——他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永远能够了解顾客想要的是什么,并且足够重视顾客的需求。在《财富》杂志问乔布斯如何看待苹果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时,乔布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与流行无关,与愚弄大众无关,而且与说服大众让他们愿意购买他们本来不想要的东西也无关。我们需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我们比较善于用正确的标准来判断大众是否也想得到它。这才是公司花钱请我们做的工作。”由此可见,乔布斯把顾客放在了多么重要的位置上。

    乔布斯这种重视顾客需求的做法成了苹果公司成功的关键。事实上,在现代的市场浪潮中,公司是否了解顾客,是否能够满足顾客,已经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将一次性客户转化为长期客户,把长期客户转化为终身忠诚客户,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开疆拓土的砝码。

    乔布斯严苛要求iPod,使其简便操作,这是从顾客对产品要求方面满足了顾客的需求,现在也有很多企业是从服务方面着手去满足顾客的需求,这类企业往往也能取得巨大成功。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服务促销的波音公司。

    1978年12月的一天,意大利航空公司总裁诺狄奥致电波音董事长威尔逊,他说意航一架DC9型飞机在地中海失事,公司急需一架新飞机来代替该机。诺狄奥用恳切的口吻对威尔逊说:“如果贵公司能够迅速送一架波音727型飞机来,那将不胜感激。”这个请求对威尔逊来说有些为难,因为波音公司是有规定的,像波音727客机那种中型飞机,因为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所以订购一架该型号的飞机至少要等两年。诺狄奥要求的“迅速”交货是不符合规定的。

    虽然诺狄奥的要求不符合规定,但是威尔逊还是没有一口就回绝他的要求,而是召开了紧急会议,与高层一同商议解决方法。经过商议后,波音公司决定灵活处理,满足顾客的要求。他们迅速对波音公司的供货表做了一次审查,将顾客的要求按轻重缓急重新作出了安排。最终,在不损害其他客户利益的前提下,波音公司同意了意航一个月内交货的要求。

    第二年,意航为回报波音公司临危解难的义举,取消了同道格拉斯公司订购DC10飞机的原计划,转向波音公司订购九架波音747中型客机,成交额高达5.8亿美元。这份巨额的订单,既没有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又没有花费任何促销支出,这笔交易的完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波音公司临危解难的“仗义”。波音公司这种遵循“顾客至上”的原则进而赢得大笔订单的做法在企业界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服务促销”。

    服务促销相较于其他促销措施具有显著特征,它不以卖方为出发点,而是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或中心,通过周到的服务使顾客得到实惠,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长期开展交易。

    服务促销现在已经成为商业经营中的重要手段。其实,无论是改进产品功能或操作方法,还是通过周到的服务来进行促销,企业所信奉的理念都是“顾客就是上帝”。

    在现代企业中,将“顾客就是上帝”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就属沃尔玛了。

    沃尔玛连锁公司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崛起于美国的商业企业。成立于1955年的沃尔玛,在起初的十几年里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79年,全年销售额才首次达到10亿美元。之后又过了十多年,沃尔玛才进入国际市场。这个看似默默无闻的企业突然在1993年爆发了,在那一年的一周内,沃尔玛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亿美元,2001年时,更是在一天内达到了10亿美元的销售额。现在的沃尔玛在全世界拥有3 000多家商店,其中400多家山姆会员店。

    不管你走进哪里的沃尔玛,“天天平价”是最为醒目的标志。为了实现低价,沃尔玛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沃尔玛的节俭。在产品供应上,它都会尽量避免中间商,直接从工厂进货。统一订购的商品运送到配送中心后,配送中心根据每个分店的需求对商品就地筛选、重新打包。这种类似网络零售商“零库存”的做法使沃尔玛每年都可节省数百万美元的仓储费用,实现了薄利多销。由于沃尔玛自身设有配送中心,所以在商品配送中也节省了大量资金。沃尔玛的节俭为顾客在产品价格上带来了实惠。

    除了“天天平价”之外,沃尔玛良好的服务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从1962年到1992年退休,沃尔顿引领公司飞速发展的30年中,格外强调要提供“可能的最佳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点,沃尔顿编制了一套又一套的管理规则。他曾要求职员做出保证:“当顾客走到距离你十英尺的范围内时,你要温和地看着顾客的眼睛,向他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这著名的“十英尺态度”至今仍是沃尔玛职员的工作守则。

    与沃尔玛类似的另一家美国零售公司克罗格公司也在吸引顾客方面做到了极致。克罗格的总裁詹姆斯·赫林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我们要想生存得更好,就只有像满足情人的要求那样来满足顾客。”如此重视顾客,克罗格公司自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它也成为了美国著名的零售公司。

    由此看来,并不是只有乔布斯善打顾客牌,许多企业管理者都很看重顾客这个砝码。实际上,在现代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时代,要在市场上分一杯羹,管理者就不能不把顾客放在第一位,毕竟顾客才是企业生存之本。

    老乔:天堂路上,你走好!

    “一位富有远见、充满创意的天才离开了苹果,一位杰出的、不可思议的人物告别了世界。曾有幸与他结识并共事的我们,从此失去了一位挚友、一位精神导师。乔布斯留下了一家唯有他才能创建的企业,他的精神将成为苹果永续前进的基石。”

    ——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Tim Cook)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10月5日,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史蒂夫·乔布斯在其帕洛阿尔托(Palo Alto)的家中病逝,死因是胰腺癌导致的呼吸停止。前面的那段话是乔布斯辞世后,苹果现任首席CEO蒂姆·库克发表的致团队公开信中所说的。

    大幅黑白照片上,满面胡须的史蒂夫·乔布斯身穿标志性的圆领套头衫,一手托腮,圆圆镜片后深邃的眼神里,似乎仍藏着秘而不宣的惊天创意……美国苹果公司当地时间5日在官方网站首页贴出乔布斯头像,同时宣告这位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前CEO于当天去世,年仅56岁。

    在苹果公司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总部,哀悼者在当地时间10月5日夜幕降临之前摆放了鲜花和一些纪念乔布斯的物品。总部大厦外的三面旗帜也降了半旗,这三面旗分别是美国、加州和苹果的旗帜。乔布斯的辞世引发了全世界民众的悼念热潮,众多的网民们在互联网上依照苹果品牌创造出一个新词——iSad(我悲伤),以示对这位科技狂才的哀思。他们以各种各样形式,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为乔布斯祈祷,希望老乔在天堂路上,能够一路走好……

    “苹果教父”传奇的一生

    乔布斯,他是一个典型的美式英雄。一生中几经起伏,但依然能够做到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写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乔布斯创造了“苹果”掀起了个人PC的风潮,改变了一个时代。尽管曾在最顶峰的时候被封杀,从高楼落到谷底,但是12年后,他又卷土重来,重新开始第二个“史蒂夫·乔布斯”时代。

    人们习惯称乔布斯为“苹果教父”,在世人眼中,他不管是在计算机业界还是商界,都被堪称是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就是传奇的一生。

    乔布斯1955年2月出生,但一出生即遭亲生父母抛弃,所幸被一对好心夫妇领养。他仅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成为一家电视游戏机公司职员。

    1976年4月,乔布斯与好友在自家的车库内成立苹果电脑公司。公司开发的苹果2代电脑取得成功,奠定苹果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的地位。

    由于公司内部的权力争斗,乔布斯于1985年黯然离开苹果,但在1996年重返苹果。1997年重新担任公司临时首席执行官后,他对苹果公司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公司重新赢利。2000年,苹果公司去掉乔布斯头衔中“临时”二字,从此乔布斯又重掌苹果大权。

    近十年,苹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电子产品,销售业绩节节攀升。2010年5月26日,苹果以每股244.11美元收盘,以2 220亿美元总市值超越微软的2 190亿美元。2011年5月,苹果公司首次成为全球最具价值品牌。8月11日,苹果股价报收于363.69美元,公司市值约3 372亿美元,取代埃克森·美孚石油,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史蒂夫是美国最为伟大的创新家之一,他敢于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他足够大胆,敢于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他具有足够的才能去这么做。”“苹果教父”乔布斯的确做到了,他很好地诠释了自己那句话——“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没有乔布斯,也许我们现在还在背那些DOS指令;没有乔布斯,也许我们还在为了找些资料而往网吧里拥挤;没有乔布斯,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多达7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没有乔布斯,我们更没办法想象一个人能跟癌症病魔抗争八年之久……

    然而,乔布斯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人,尽管他总是有无限的惊人创意和魔力般的演说天赋。我们或许都记得2010年新品发布会上那次小插曲,乔布斯在WWDC发表专题演讲介绍苹果的新产品iPhone 4,讲了大约40分钟时,突然停顿下来。他原本想向观众展示用iPhone 4的视网膜显示器(retinadisplay)功能呈现网络文字,与用iPhone 3GS有什么不同,但在Moscone West会议厅里的WiFi网络显然不合作。只有一部手机的浏览器视窗成功下载文字,另一部手机除了上方显示下载进度的蓝色长条填满一半外,屏幕则是空白一片。

    乔布斯默默弄了一下手机,然后说:“啧啧,我想,今天无法向你们示范太多东西。但我可以向你们展示一些图片。”于是他继续作报告。他曾尝试回头展示手机的浏览器功能,但还是不成功。

    他向在座的开发者与媒体表示:“各位,十分抱歉,我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他问:“有人有什么好建议吗?”讲台后方,一个人高声喊道:“换Verizon(电信运营商)啦”这引起观众一阵笑声,但乔布斯很平静地说:“我们现在用的其实是WiFi。”

    这种尴尬场面对苹果和乔布斯来说,都是十分罕见的时刻。地球人应该都知道,乔布斯历年来的每场专题演讲,都是从头到尾一直彩排到完美为止。然而,也许正是这种偶尔的不完美才使得他更给人一种真切的感觉,世界就是有这样的近乎完美的人。

    鲜为人知而低调的私生活

    乔布斯辞世前不久,乔布斯的生父、现年80岁在内华达州Reno的一家赌场担任副总裁的叙利亚裔美国人阿布杜法塔赫·约翰·扬达利(Abdulfattah John Jandali),向媒体抛出橄榄枝,先后接受《纽约邮报》和其他媒体的采访,采访中扬达利称自己对当年把儿子交给他人抚养感到深深愧疚,“也许自己和乔布斯都是将逝之人了,希望能在去世前见一面,哪怕喝喝咖啡也好。”。随着扬达利的这一举动,让世人关注起来原本鲜为人知的乔布斯的私生活。

    1955年的2月24日,乔布斯诞生于美国旧金山市。他的亲生父母,乔安娜·辛普森(Joanne Simpson)和扬达利,在乔布斯出生时还只是一对未婚的研究生情侣。但是,由于外祖父对父母亲婚姻的阻挠,乔布斯出生后不久就被保罗·乔布斯(Paul Jobs)和克拉拉·乔布斯(Clara Jobs)领养,前者为一家激光公司的机械师,后者为会计师,现在均已过世。而亲生父母在抛弃乔布斯之后不久,因为外祖父的过世而得以结合,后来又育有一个女儿,也就是乔布斯的亲生妹妹,美国知名小说家莫娜·辛普森(Mona Simpson)。

    熟悉他的人应该知道,乔布斯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就选择了辍学。离开校园之后的他为了寻求精神启示,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印度,并向当地人讨教有关佛教的文化知识。在返回美国后,他已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并剃光了自己的头发。

    在这段迷茫时期里,乔布斯甚至还尝试了迷幻药。在2005年由《纽约时报》记者约翰·马科夫(John Markoff)所著的《What the Dormouse Said》一书当中,作者引用了乔布斯把自己的这段用药经历称为“在我的生命最重要的两三件事之一”。

    就像他的亲生父母一样,乔布斯也有过未婚生子的经历。1978年,乔布斯的初恋女友,画家克里珊·布伦南(Chrisann Brennan)为他生下一女。然而当时的乔布斯却拒绝承认此事,声称自己“性无能”,布伦南不可能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正因如此,布伦南只能无奈的独自抚养这个女儿,情况艰难的她甚至还需要依靠当地的福利救济才能度日。

    不过,后来乔布斯最终还是承认了这个名叫丽莎·布伦南·乔布斯的女儿,而丽莎也于2000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了一名作家。

    另外,在不止一部的非官方的乔布斯传记当中,作者都相继曝出了乔布斯与大学女友分手后曾和整整大他14岁的美国“民谣女皇”琼·贝兹(Joan Chandos Baez)约会。这一次,乔布斯始终没有承认他与贝兹的关系。但是,贝兹却大方承认,两人短暂相好。后来,贝兹与美国“摇滚之父”鲍勃·迪伦(Bob Dylan)相恋。多伊奇曼在更是在《乔布斯二度归来》一书中写道,乔布斯曾与演员戴安·基顿相处一段时间,还与女作家莉萨·比恩巴赫约会。

    我们姑且可以原谅或者理解乔布斯的多情,但是相信他一生最爱的还是与其相亲相爱了整整20年之久的妻子劳伦·鲍威尔·乔布斯(Laurene Powell Job)。

    乔布斯与妻子劳伦相识于斯坦福大学,1991年在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喜结连理,婚后育有3个子女。乔布斯与妻子都是素食主义者,除了鱼以外不吃其他肉类。1991年,乔布斯的朋友、一名佛教僧侣为两人举行了婚礼仪式。作家威廉·西蒙在一部传记中写道:“仪式简单到甚至有些苦行的味道……宾客和新娘走入时,熏香正在燃烧。没有婚礼的钟声,而是吟诵佛经的旋律。”

    就这样,劳伦陪伴在乔布斯的身边,直至“史蒂夫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去”。

    这就是乔布斯那些鲜为人知的私生活,他至死都没有联系自己的生父扬达利,尽管老人希望“在不要太晚之前他能够联系我”,尽管生父曾不止一次地给他发电子邮件,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巨人的离世而变得不再重要。正如乔布斯家人发表的声明中所说,“关于史蒂夫,对那些与我们分享着同样情绪的人们,我们感激他们的支持和善良。我们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将与我们一同哀悼。我们希望在这一悲伤的时刻,你们能尊重我们的隐私。”

    告别乔布斯,告别一个时代

    美国当地时间8月24日,苹果董事会宣布,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辞职,董事会已任命前苹果COO蒂姆·库克接任苹果CEO一职。乔布斯被选为董事会主席,库克将加入董事会,立即生效。

    蒂姆·库克曾担任苹果公司COO,负责苹果公司的全球销售和运营,包括终端到终端的苹果的供应链、销售活动、服务和在所有市场和国家的支持下负责管理。另外,库克还领导苹果公司的Macintosh部门并发挥在战略分销商和供应商关系继续发展的关键作用,确保在应对日益苛刻的市场灵活性。

    库克在阿拉巴马州奥本大学主修工业管理学,然后在杜克大学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1998年苹果公司聘请蒂姆·库克负责苹果电脑的制造。在苹果期间,库克管理库存与供应链,并成为乔布斯下的“苹果二号人物”。此前,库克已经拥有16年IT业从业经验,曾经两度短暂地代替乔布斯担任苹果临时CEO。

    如果说乔布斯的辞职,是苹果公司告别“乔布斯时代”的标志。那么,乔布斯的辞世,则是全世界“告别乔布斯,告别一个时代”的标志。另外,苹果公司的未来再次因其灵魂人物的离世蒙上阴影,而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三星、HTC和诺基亚股票价格则在乔布斯去世当日全面上涨。

    乔布斯的离去也可能影响美国乃至全世界消费者的选择倾向。不管是iPod、iPhone,还是iPad,全球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已经对苹果公司的产品深度依赖,科技企业也把苹果的新产品作为风向标。尽管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打击下,但人们依然竞相选购iPad,热切期盼iPhone 5。“后乔布斯”的苹果是否还能引领新型电子消费,没有人能够预见。

    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企业,苹果公司市值超过美国经济总量的2%,一年的销售额就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0.5%,是奥巴马政府所倚重的美国出口核心企业之一。失去了乔布斯这个灵魂人物,苹果能否保持销售连年大幅增长的趋势,帮助美国经济走出长期迟滞的尴尬期,很多业界人士对此都持质疑态度。

    其实,苹果公司销售的无非是计算机、手机、影音播放器,它们并非无可替代,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苹果也远没有做到垄断。然而它却可以市值超过微软,超过埃克森美孚,一跃成为全球No.1。这时,不管是“苹果教主”乔布斯,还是被视为“精神图腾”的苹果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代表的意义早经不单单是企业或个人了。

    所以,有人如此比喻:世界上有三只苹果,毒蛇诱惑夏娃的苹果、砸中牛顿的苹果和乔布斯的苹果。这三只苹果改变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未来。也许几个世纪以后,人们再回顾起苹果,回忆起乔布斯时,将完全遗忘他们并不完美的产品或个人,铭记的是他们提前领跑了一个崭新时代的理念和勇气。

    告别乔布斯,如惠普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所说,“乔布斯是企业家和商人的偶像。他对科技的影响力不仅限于硅谷。他的创意产品以及他给世界带来的激情将被世人铭记。”

    告别乔布斯,像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所言,“乔布斯是美国近25年来最成功的CEO。他前所未有的把艺术家的灵感和工程师的远见结合在一起,建造了一个非凡的公司。”

    告别乔布斯,也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说,“史蒂夫,谢谢你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谢谢你显示出你能改变这个世界。我想念你。”

    然而,再多地溢美之词都唤不回来这个曾经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的巨人了,我们只希望告诉老乔:天堂路上,你走好!

    编后语:搜集了各大报刊媒体的各种消息和报道,临时局促地汇编了这篇长达4 000余字的纪念专题,谨以此献给尚未走远的“科技巨人”乔布斯。尽管大家赋予乔布斯众多的称谓,我却更愿意选取“科技巨人”这一枚,因为总是认为乔布斯是在电子科技领域站在众多巨人身上的巨人之一,更是肩负后来者踩踏、瞻仰的巨人。更要献给那些愿意关注苹果,关注乔布斯,关注此书的广大读者们,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与指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