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全传-修炼身心,树立个人品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巧言善谈,天生的演说家

    演讲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在现代的企业发展中,演讲已成为每个新产品推出时的必要宣传手段。作为全球的畅销产品,苹果公司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在人们心中树立起强大的品牌,这与乔布斯出色的演讲才能是分不开的。

    乔布斯一向被誉为是苹果的创造者、苹果的救世主、制造奇迹的魔法师。其实,在这些光环背后,乔布斯还是个名副其实的演讲大师。乔布斯的演讲才能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甚至连一些最专业的演讲大师都要在乔布斯面前自惭形秽了。只要有乔布斯演讲的地方,听众都会为之疯狂,这一点很多演讲大师都做不到。只要乔布斯出现在演讲台上,在场的听众就会爆出热烈的欢呼声:“史蒂夫!史蒂夫!史蒂夫!”他们就像疯狂的宗教徒一样崇拜着乔布斯,由此可见,乔布斯的演讲是多么有魅力了。有人说:“如果是吉百利史威士的CEO在场发言,或者耐克的老板推荐他的新款运动鞋,你或许在专业杂志上看到这些新闻,但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但有这样一位CEO,如果他要出来宣布一些事情,片刻这则消息就会横扫整个网络,迅速出现在股票经纪人的电脑上,当然还有报纸等媒体,而且大家一定会对此津津乐道数月。”这位CEO说的就是乔布斯。乔布斯演讲的魅力就在于,无论你是不是苹果的“粉丝”,都会为他的演讲而着迷。

    在苹果公司的新产品发布会上,乔布斯的演讲是一个重要噱头,他最著名的一句演讲词就是“还有一件事……”。而且每次演讲会上,乔布斯都是黑衬衫和牛仔裤,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这种个性而时尚的打扮几乎成了乔布斯的标志。他站在演讲台上,既不会给人太严肃的感觉,也不会让人觉得不踏实。他站在那里,就像是一个多年的老朋友站在你家的客厅一样,他的演讲永远给人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这种轻松与严肃、活泼与紧张、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的精彩演讲成了乔布斯煽动消费者购买苹果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

    除了用精彩的演讲来煽动消费者之外,在公司内部,乔布斯也总是用饱含激情的言语激励着自己的员工。“爱上你的工作,每个星期奋斗90个小时吧!”在研发麦金托什时,乔布斯充满激情地说道。乔布斯的说服能力给苹果公司前CEO斯卡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乔布斯)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他们的潜力,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为取得如此成就而感到吃惊。他知道如何挖掘员工最优秀的才能。他通过承认自己的弱点来哄骗他们;他斥责他们,直到他们最终也和他一样具有毫不妥协的个性;他有时也会像个慈祥父亲一样,用自豪与表扬激励他们。”为乔布斯写传记的作者艾伦·多伊奇曼也强烈感受到了乔布斯说话时的那种魅力:“他经常直呼你的名字。他用犀利的目光直视你的眼睛,他拥有具有神奇催眠效果的眼睛。但是真正吸引人的是他的谈话方式——他说话很有节奏感,无论谈什么,他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这种热情极具感染力。采访完乔布斯,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写一篇关于这个人的文章,因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与他打交道——跟他交谈真是太有趣了!’乔布斯想要表现出魅力和吸引力的时候,没有人可以与他匹敌。”正是因为乔布斯有这样的魅力,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员工愿意忍受他暴躁的脾气,并且疯狂地工作着。

    由此可见,巧言善谈的作用有多大。其实很多成功企业家不单单是企业家,更是优秀的演说家。除了乔布斯之外,松下幸之助也是这样一位企业家。这一点从松下幸之助的演讲词中就可看出。

    “‘事业在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任何经营者在有了称职的人才后才能发展下去,无论具有怎样优秀历史和传统的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继承其传统的人,也将逐渐地失败。经营的组织、手段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掌握并使之发生效力的人,将无从取得成果,也不能完成企业使命。可以说,企业能否对社会做出贡献,又使企业本身昌盛地发展下去,其关键在于人。

    “就事业经营而言,最重要的首先是寻求人才,培育人才。

    “还在公司规模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对职工们说:‘如果有人问你们那里是做什么的,就请你们回答松下电器是培育人才的。’我们公司生产电器产品,但在出产品之前,首先培育出人才。生产优质产品是公司的使命,为此必须培育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有了人才自然就能生产出优质产品。我在当时富有年轻人的志气,就用上面那些话表达了这个意思。至于怎么说都无关紧要,但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我的经营之中。

    “那么,怎样培育人才呢?恐怕这是要具体分析的,但最为重要的乃是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观点,就是说,一定要明确‘企业为什么存在?怎样从事经营?’这一问题。换言之,作为企业应该具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如果公司的基本思想和方针是明确的,那么经营者和管理监督者就能据此施行强有力的领导,而且每个人也能根据这一基本思想方针去判断是非,这样就容易培育出人才。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针的话,经营者或管理者监督者对部下的领导就会缺乏一惯性,很可能被每时每刻的情势变化或个人感情所左右,不易于培育人才。因此,如果经营者想得到人才,其先决条件就是应该具有坚定的使命感和经营使命。

    “其次,要经常将经营理念和使命感渗透给职工。假如经营理念只是写在纸上的文章,那是一文不值的,它要成为每个人的血肉,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借助一切机会反反复复地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使命感灌输给职工。

    “再者,这并不意味着经营者单纯地讲解理念,而是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去说那些应该说的话,纠正那些应该纠正的事情。从个人的人情角度来说,不应过多地提醒别人、申斥别人,倘若有可能就应尽量避免这类事。可是,企业是以对社会做贡献为使命的公有物,在企业里的工作也是公事。企业不是私有物,企业的工作也不是私事。所以,从公的立场出发,对不能置之不理的不能允许的事情,该说的必须说,该申斥的必须申斥,这不是根据个人的感情来做的,而是站在使命感的高度上的提醒和申斥。由于这种严格的管理,被申斥的人开始觉悟并成长了。不用说,假如不用申斥的话,对部下来说是满意的,对经营者、对上级来说也是安逸的。然而,我们一定要铭记,这种苟且偷安的方法是绝不会培育出人才的。

    “与此同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敢于大胆地分派工作,并让担任了工作的人能在自己的责任和权限范围之内自主地进行工作。所谓培育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要培育出懂经营的人,培育出能够用经营意识去从事任何一项细小工作的人。为了培育出这样的人才,不能什么事都左一道命令,右一道命令,那样只会培育出一些唯命是从的人来。由于敢于大胆地分派工作,所以,担任了工作的人就会下工夫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发挥出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人才也就能相应地成长起来了。我们松下电器公司的事业部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这些做法形成了制度化。我从自己的经验中感到,按照这种制度去培育人才是有很多优点的,事业部并不只是一种经营体,其中的每项工作都具有这种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通到一切工作之中去。这便是我的经营理念。当然,虽然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之内分派工作,但必须牢牢地把握基本方针。否则,分派工作后,各行其是,整体就会变成一盘散沙。说到底,就是要基于一定的方针而给予权限。因而,以公司的基本思想和经营理念去从事自主性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只有个人根据经营理念去从事自主性的工作,才能培养人才。

    “所谓培育人才,并不是说只培育出能干工作、技术精湛的人来就可以了,这一点也需要特别加以注意。本领和技能的确重要,企业不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理想的是,这些人,作为一个人也好,作为一个社会人也好,同样都应该是个优秀的人。尽管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但作为产业者,假如考虑到各个企业及日本日益增多的国际活动,那么这一点就应该说是更重要的了。

    “当然,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的教育和教养,本应在家庭和学校里去完成,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企业需要完成的这方面的任务非常之多,而且将会越来越多。所以,我认为在培育人才时,我们应该充分注意我们所培育的对象,无论是作为职业人也好,还是作为社会人也好,都应该是个优秀的人才。”

    松下幸之助的这篇演讲稿平易自然,朴实流畅,而且哲理深邃。作为日本著名企业家,在日本被誉为“企业界泰斗”的松下幸之助不仅仅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从这篇演讲词也可以看出,他还是个出色的演说家。事实上,每个成功的企业家基本上都具备良好的演讲力,即使是不经常在媒体面前亮相的企业家也会有不错的演讲力。例如一向以低调出名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也曾在媒体前说过:“2015年,在乘用车领域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这样的豪言壮语不仅仅是在表明比亚迪的野心,同时也激励着自己的员工,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王传福的演说力也很不错。

    演讲力是每个企业家必备的能力之一,目前已有专门培育企业家演说力的机构成立,由此可见,出色的演说力对一个企业家的重要性。在企业界,最具有演说力的企业家莫过于乔布斯了,说乔布斯的演说能力超过出色演讲大师一点都不夸张。苹果公司的员工之所以可以毫无怨言地疯狂工作,苹果产品之所以拥有那么多的“粉丝”,苹果之所以能成为家喻户晓的企业,这些成功都离不开乔布斯出色的演说力。

    临危受命,延续“苹果”传奇

    能够在企业濒临危机时挺身而出,临危受命,需要的不仅仅是准备承受骂名的勇气,还有一种让企业转危为安的决心。时隔13年,乔布斯再次回到苹果执掌大权,然而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苹果混乱的情况远比乔布斯所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当我重返苹果公司时,情况远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苹果的职员被认为是一群失败者,他们几乎将要放弃所有的努力。在一开始的六个月里,有时候我也想到认输。在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这么疲倦过,我晚上10点钟回到家里,上床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6点,然后起床、冲澡、上班。”那时的乔布斯真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了。即便是戴尔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都觉得那时的苹果公司难以支撑下去:“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关闭公司,把资金归还给股东。”但是听到这种话后,乔布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认输的想法,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别人“看扁”,他决定不把苹果做出一番成绩决不罢休。

    在这种决心的支持下,乔布斯在苹果内部进行了彻底的变革。他果断地砍掉了斯卡利的“牛顿”项目,结束了阿梅里奥的Mac操作系统授权方案,并对太过复杂的产品生产线进行了大幅削减。与此同时,乔布斯还对董事会的成员进行了大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撤掉了马库拉。这位一直陪伴着苹果成长的创始人在乔布斯的坚持下,不得不离开了苹果。对于马库拉的离开,《时代》周刊这样评论道:“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马库拉是苹果的拥立国王者,但他总是太快聘用首席执行官,然后又太慢解雇他们。”由此看来,乔布斯解除马库拉董事地位一事并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重新燃起“苹果之火”。

    除了进行内部变革以及董事成员的变更之外,乔布斯本人在管理态度上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重返苹果的乔布斯变得谦虚,他甚至会赞扬自己的同事了:“我每天都在与世界上最有天赋的人一起工作,我们所做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但这些工作是属于一个团队的。”这时的他不再那么傲慢无礼,反而显得温和多了。除了苹果员工感受到乔布斯这个转变之外,之前是苹果死对头的微软也感受到了乔布斯的这种转变。成为苹果的首席执行官之后,乔布斯毫不犹豫地答应与微软合作。以往总是声称微软抄袭苹果的乔布斯在这时已经不再处处针对微软,还与比尔·盖茨成为了盟友。微软公司注入苹果公司的1.5亿美元也成了苹果公司的救命稻草。

    有了资金方面的支持后,乔布斯就开始研发新产品。在他看来,要使苹果重新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最简单也最快的办法就是开发消费者喜爱的新产品。随着iMac系列低端计算机的面市,苹果公司重新开始赢利。凭借iMac的成功,苹果顺利赢利3.09亿美元。在乔布斯的大力挽救下,苹果公司在两年时间里就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乔布斯因为重燃苹果之火而重新成为人们追捧的偶像。

    在企业发展中,锦上添花的事情很容易做,但收拾烂摊子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乔布斯能够让苹果在他的手中重新恢复生机,充分证明了他在苹果公司的重要性。临危受命的乔布斯之所以可以不辱使命,重燃苹果之火,是因为他对苹果公司的了解以及对产品市场的精准预测,他有眼光也有实力去重振苹果公司。像乔布斯这样能够扭转公司颓势的企业家在现代的企业界虽然不是很多,但李·艾柯卡算得上一个典型人物。

    让艾柯卡大展身手的是克莱斯勒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在沃尔特·克莱斯勒的领导下进入辉煌时期,到1940年沃尔特去世时,克莱斯勒公司的美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5%,成为全美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克莱斯勒的辉煌时代也悄然逝去了。自20世纪50年代被福特超越后,本身基础薄弱的克莱斯勒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产品更新不适应市场需求,加上海外投资失利等因素,克莱斯勒一度陷入困境,迫切需要有能力的管理者带领公司走出低谷。这时,由于功高盖主而被福特公司辞退的艾柯卡来到了克莱斯勒。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表现出色,得到了很多知名企业的邀请,但最终艾柯卡选择了经营状况混乱的克莱斯勒公司。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克莱斯勒公司,艾柯卡的解释是,这个公司能够为他的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汽车是他30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业,他对这一行业已经十分熟悉,而且还可以把之前在福特公司积累的经验应用于克莱斯勒公司的管理上。虽然艾柯卡的解释不无道理,但是不服输的心态也是他选择克莱斯勒的原因之一,他要向福特公司证明自己的实力,让开除他的人后悔。

    毅然决定加入克莱斯勒公司的艾柯卡在来到公司后,才发现公司的状况远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由于前任总经理不擅长管理,导致公司几乎处在一个无管理的状态,没有规范的制度,员工工作散漫。公司的35位副总裁各自做自己分内的事,从不管其他人在做些什么,严重阻碍了公司内部信息的沟通。公司财务上也十分混乱,账目不清,现金流断裂。此外,产品粗制滥造、积压严重也是一大问题。因此艾柯卡上任的当天就彻查了整个公司的经营状况,结果发现该公司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任何赢利了,而且还亏损了将近1.6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艾柯卡并没有退缩。他认真分析了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深入员工中调查研究,最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一般企业家在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时,都会选择裁员,但是艾柯卡却没有这么做。为了保障65万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艾柯卡决定以紧缩开支为突破口,提出了“共同牺牲”的大政方针。艾柯卡从自身做起,把36万美元的年薪降为1美元,与此同时全体员工的年薪也减少为原来的1/125。然而即使这样,公司的现金流还是供应不上开支。走投无路的艾柯卡最后不得不寻求政府的帮助,并成功申请到了15亿美元的贷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汽车业向政府寻求资金贷款的先例。

    资金贷款让克莱斯勒暂时解除了在资金方面的危机,但要恢复克莱斯勒的竞争力,单是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艾柯卡决定建立一整套制度来完善公司的管理。首先他引入了有着丰富经验的福特委内瑞拉分公司经理拉尔德·格林和他的助手史蒂夫·米勒,为克莱斯勒成功建立了一套财务管理系统。另外还聘请了福特的老员工斯帕利希担任克莱斯勒产品计划部门的副总裁,这个职位对原来身为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的斯帕利希来说是极容易适应的。为了提升克莱斯勒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力,艾柯卡还大胆起用了福特公司的退休员工,先后引入了有着丰富销售经验的劳克斯和丰富生产制造经验的汉斯马赛厄斯以及有着采购经验的伯格莫泽等。并破格提拔克莱斯勒的老员工乔治·巴茨和史蒂夫·萨夫以及曾在通用和福特工作过的迪克·多奇等。最终,艾柯卡在克莱斯勒公司成功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财务、销售、采购、质量服务体系。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艾柯卡也逐步解雇了35位副总裁中的33位。

    资金和人才都具备了,但恢复竞争力的根本还是要尽快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K型车的面市成了克莱斯勒起死回生的关键。克莱斯勒推出的前轮驱动的K型车,不但结构坚固、空间宽敞,而且外观气派、省油实用,在当时对小型车需求猛增的市场上颇受欢迎。到了1981年该车就占领了小型车市场的20%以上。此后,克莱斯勒再接再厉,推出了几款新车型,都取得了令人眼红的销售业绩。1983年,艾柯卡还清了政府贷款。1984年,克莱斯勒创下24亿美元的赢利记录,比克莱斯勒此前60年利润总和还要多。克莱斯勒一跃成为福特公司最头疼的竞争对手。

    至此,艾柯卡的个人成就也达到了顶峰。他成了企业界的传奇性人物,每个月里都会有成百上千个团体、单位邀请他去演讲。不论在美国的哪个城市,只要他一出现,就有许多人围着他,要他签名留念,他成了企业界的明星。另外值得一提的一点是,艾柯卡与乔布斯的经历十分相似,都曾被服务多年的公司解雇,也同样因为临危受命才再次树立起自己在企业界的威信。如果不是临危受命,或许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粉丝”。

    临危受命在经营方面要远比接收状况良好的公司困难得多,基于这一点,临危受命就成了企业家难以完成的挑战。大多数的企业家都不愿面临这种挑战,但是也有极少数的人例外。除了乔布斯和艾柯卡之外,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也是这样一个善于挑战的人。

    1971年,稻盛和夫在美国收购了一家经营极差的工厂,这家工厂当时面临倒闭的危险,每个月都有10万到20万美元的赤字,员工零散操作,全厂管理状况也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稻盛和夫接收了这个工厂。接收后,稻盛先从员工中选出了50名,接受京都制陶公司思考方式的培训,并派原主管保曼担任该厂厂长,希望他们能够学习一下京都哲学。稻盛认为该厂之所以一片混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员工工作态度太散漫,所以他打算从态度上抓起,让他们学习京都哲学。然而由于美国人和日本人思维方式存在极大的差异,所以公司一运营起来就出现了问题,员工间纠纷不断,结果使工厂每月赤字上升到20万美元以上。

    工厂经营状况不但没有转好,亏损额度反而变得更高了。这种情况是稻盛没有想到的,但他并没有放弃。经过一番反思后,他决定完全聘用日本管理人员来建立一个全新的公司。于是,一个全新的管理层就建立了。在这个管理层的领导下,美国员工逐渐接受了日本的管理方式。之后,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工厂的业绩逐渐开始上升。业绩上升后,稻盛拿出每月销售额的20%当做奖金发放给员工。此外他还亲切地对员工说,是他们的努力使工厂有了起色,并且他相信在他们的继续努力下工厂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使员工们都认识到,工厂的发展与他们自身的幸福是紧密联系的。

    终于,在1973年,该工厂开始扭亏为盈,并且成为京都制陶公司在美国的桥头堡。相对于乔布斯和艾柯卡面临的危机,稻盛所面临的困境就显得简单多了,因为毕竟在美国这个经营状况混乱的工厂背后,稻盛还有京都制陶公司的强力支持。虽然困境要简单些,但真正冲出这个困境也是很考验企业家在经营方面的能力的。美国工厂由濒临倒闭到赢利,这其中稻盛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这些临危受命且不辱使命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临危受命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有决心,对症下药,企业就能扭亏转盈。这一点从乔布斯重燃苹果之火的事例中最能体现,如果乔布斯不是那么了解苹果公司,如果他在下命令时不是那么苛刻、坚决,那么今天的苹果公司很可能早已淹没在茫茫的商界之中了。

    气宇非凡,自负源于自信和实力

    自负,是指自己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意识行为。一般来讲,自负的实质是无知的表现,因为自负的人往往表现为不自知。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自然也就很难创造出什么惊人的成绩了,这个道理似乎是通用的,然而乔布斯的成功却打破了这个道理。乔布斯被评为IT行业十大自负CEO之首,由此可见,乔布斯是一个多么自负的人了。在很年轻的时候,乔布斯就曾在媒体前展现过他自负的一面。在记者问到他对财富的态度时,他说:“当我23岁的时候,我有100万美元净资产,24岁时有1 000万美元,25岁时超过1亿美元。”乔布斯这样的口气未免过于狂妄,因为他21岁时还住在他父母提供的房间里,是个名副其实的穷小子。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乔布斯有的不仅仅是自负,而且他也有这个实力。因为23岁的乔布斯确实成为了百万富翁,之后他的财富增长速度也不曾减缓。

    乔布斯的自负不是来自于他的不自知,而是来自于他的自信以及他的实力。最初,苹果公司在他的领导下,成为投资人的香饽饽。之后,被苹果公司赶出来的他创立了NeXT公司,随后又收购了Pixar公司。在他的带领下,NeXT公司和Pixar公司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第一台NeXT电脑上市前,乔布斯在一次讲话中盛赞了这台电脑:“我们造出了世界上最优良的电脑,从今以后,所有的电脑都会不一样。”这句话体现的不仅仅是乔布斯的自负,更多的是乔布斯对NeXT公司的期望。虽然NeXT的第一台电脑并没有为乔布斯带来成功,但之后的巨大成功甚至超过了乔布斯对该公司的期望值。因为乔布斯之所以可以重回苹果公司,NeXT公司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Pixar公司同样没有辜负乔布斯的期望。在给Pixar公司所有股东的信中,乔布斯这样写道:“因为个人原因,今年我一直很忙碌,去年夏天,有人请我重振苹果电脑公司。20多年前,我参与创办这家公司,因此,这是一项我难以推却的邀约。虽然苹果电脑公司几乎耗尽了我下半年的所有精力,幸好Pixar动画工作室的营运并未因此出现异常状况。我们要让拥有超过400位员工的Pixar,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动画公司。”之所以要成为世界第二的动画公司,一来是因为乔布斯知道迪斯尼在动画制作行业中的实力,二来也是因为他是迪斯尼最大的个人股东,所以Pixar屈居于迪斯尼之后,他勉强还能接受。在行业外的人看来,乔布斯未免过于自负了,然而事实证明,乔布斯的目标实际上是十分务实的。2001年底,Pixar公司与迪斯尼合作的第四部电影上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上之前几部动画电影不俗的票房成绩,Pixar公司的收入已经突破25亿美元,这足以使他的Pixar公司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影制作公司之一。为此,《商业周刊》曾评价说:“Pixar将成为下一个迪斯尼,不是取代,而是下一个。”由此可见,乔布斯的自负确实是来自于自身的自信和实力。

    其实在企业界,像乔布斯这样自负的人不计其数。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坚持自己决定的自负心理,那么很可能会因为过分民主而导致什么决策都做不了。正如企业管理中的一句名言一样:“若事事要求民主,我们就会失去使用否决权的权利。”这告诉我们,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些许自负,当然这种自负是来源于对自身决定的自信和对实力的肯定。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就是这样一位因为自负而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家。

    1903年,亨利·福特与11位合伙人在密歇根州递交了成立公司的申请报告,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成立。那时的美国,汽车业是一个新兴领域,许多人都很看好这一新领域,消费者也因为新鲜感而愿意购买汽车,所以在福特汽车成立后仅几个星期,便售出了一部A型汽车。成功来得如此之快,成立的当年,福特公司就取得了可观的利润。第一年,福特就得到了10万美元的股息。面对这样巨大的成功,福特并没有失去自我,而是更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以后的汽车行业有所发展,就必须在汽车的质量和价格上下工夫。

    于是,福特便提出了生产低档车的建议。在他看来,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不应成为一种奢侈品而停留在上层社会,因为汽车迟早会进入千家万户。高档车也许会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但真正能买得起的人却很少。与之相对的就是廉价的低档车,低档车虽然配置方面会不如高档车,但其消费市场远比高档车宽阔。福特的想法很好,但如果他的市场预测错误的话,那么福特公司不但会遇到巨大的困难,甚至会在汽车市场上消失。因此,福特的建议遭到了毛森的坚决反对。毛森认为,公司应该迅速放弃中低汽车的市场而集中全力于高档汽车。在毛森看来,生产高档汽车不仅可以为公司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而且一旦成功,利润会十分丰厚,重要的是福特公司在生产高档车上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即使毛森强烈反对福特的建议,但是福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同时他也认为自己在精准预测市场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福特公司最终采用了福特的建议,开始研发低档车。为了制作一款简单、轻便、耐用、容易修理且便宜的车型,福特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最终他决定简化汽车构造,这个决定又遭到了毛森的反对。在福特全心研发低档车时,毛森设计出了一个装空调的豪华车并准备生产。福特坚持不更改自己的决定,并且反对生产毛森设计的豪华车型。毛森一怒之下,将持有的福特股票全部出售,离开了该公司。随着毛森的离开,另外拥护毛森的四位董事也退了股。福特买下了他们的股票,从此对公司有了绝对的支配权。

    福特在公司得到了绝对的支配权之后,公司自然就对低档车的设计更加关注。经过几次修改,福特的新设计终于定型了。这款车型就是福特牌T型车。车型设计的工作完成后,福特就决定大批量生产T型车。他相信T型车是可以打开市场的,事实也正如福特所预料的一样。市场对T型车的需求量十分大,以至于公司正常的产量根本就供不应求。于是福特又果断地投资底特律高地公园近400亩土地用来建设工厂,他要把高地公园变成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随着T型车在市场上的销量不断增加,福特公司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占据了世界汽车市场68%的市场份额。

    福特公司的巨大成功与亨利·福特本人的自负是脱离不了关系的。如果福特轻易听从了毛森的建议,对自己的想法不是很有把握,那么著名的T型车就不会诞生了,福特公司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快成长为世界汽车界的巨头。福特的这种自负虽然没有乔布斯那么狂妄,但是与乔布斯相同的是,两个人的自负都是来自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而不是来自于不自知。

    同样因自负而获得巨大成功的还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那就是西武集团的堤义明。堤义明是日本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是日本企业界、财经界和公众中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人物。他被松下幸之助誉为“西武集团的中兴之祖”、“日本服务业第一人”。堤义明是西武集团的总裁,西武集团旗下有170多家大型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经营的业务涉及铁路、运输、百货、地产、饮食、学校、研究所等各种产业。在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的全球最富有的企业家排名中,堤义明曾两度雄踞世界第一。

    堤义明之所以可以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而且有绝对坚持自己决定的自负心理。堤义明在做决定时从不受别人的干涉,他对自己的决定有信心。当然他也有资格对自己的决定有信心,因为众多的事实都证明他的决定是明智的。

    西武集团是堤义明的父亲创立的,起初是做房地产生意。堤义明的父亲去世后,西武集团在堤义明的建议下一分为二,分为了西武铁道集团和流通集团。堤义明的哥哥掌握流通集团,而西武铁道集团则由堤义明管理。在父亲过世后的十年内,堤义明为了遵守父亲的遗言(十年内,不投资任何新的不动产),公司没有涉及任何新的产业。十年过后,堤义明做出了一个令管理层震惊的决定——退出地产业,转向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服务业。

    这一决定在当时看来是很不明智的。毕竟地产业一直都是个暴利行业,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东京,炒房就像是自己印钞票一样。这样赚钱的产业,堤义明却要退出!为此,很多人都开始怀疑堤义明的领导能力,公司内部也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以宫内严、森田重光等人为首的公司元老,都提出了他们的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西武集团不但不应该退出地产业,反而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

    在众多反对声中,堤义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他相信自己的决定可以把西武集团带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稳定公司内部员工的心,同时也是为了表明自己坚持的决心,堤义明在最高决策会议上说明了自己坚持的原因以及自己的立场。面对那些年龄比他大、经验比他丰富的高层管理人员,堤义明说道:“我已经预测到,东京土地投资的好景已经过去了。供求要讲平衡,而大家猛炒地皮的结果,只会把正常的供求状态搞得不正常。因此,我认为东京的房产业很快就会出现失衡的大问题。对此,公司必须做出明智的决定。今天大家的意见有分歧,我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全体一致同意,我反而认为事情不妙了——全体一致的主张,时常有毛病。现在大家不同意我的想法,但我知道我是正确的,尽管你们各位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可你们没有看出东京地产业的暴风骤雨已经快到来了,危险得很。总之,这个问题我决定了,大家照我说的话去做准没错。”

    这次高层决策会议之后,堤义明算是敲定了西武集团日后的发展方向。之后短短几年间,堤义明就先后购置了大片土地,建立了众多的休闲饭店以及配套的旅游、娱乐设施。因为在服务行业的发展,西武集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地区开发成了西武集团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利益来源。为此,日本的“经营之圣”松下幸之助称赞道:“堤义明是集创业与守业于一身的第二代,他身上特有的帝王素质,如果是在古代,他就是中国唐太宗那样的盛世明君!是中兴之祖!”

    由西武集团的巨大成功就可看出堤义明的自负是成功的。相对于堤义明的自负,乔布斯的自负更加突出。堤义明在自己的决定遭到反对时,虽然他也是坚持到底了,但是他也对公司的管理层有过交代。反观乔布斯,他总是把自己的决定“甩”到会议上,员工只要按照他的决定去做就可以了。因此,相对而言,乔布斯的自负就显得更加张扬和狂妄了。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乔布斯才会被评为IT十大自负CEO之首吧!

    勇敢说“不”:无论是事业,还是生命

    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不仅仅要具备敢于尝试的胆量,也需要具备说“不”的勇气。说“不”就代表着放弃,然而放弃并不代表失败,有时适当的放弃反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在企业发展中说“不”需要的是眼光和勇气,对死亡之神说“不”则更需要一种顽强的求生意识和运气。在乔布斯的一生中,他不但对自己的事业说了“不”,也对自己的生命说了“不”。

    在苹果公司的发展中,乔布斯非常擅长说“不”。和消费电子行业庞杂的产业线以及繁杂的功能相比,乔布斯最擅长的就是做减法。他非常擅长缩短产品线和简化产品的额外功能。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是涉及了六大生产线:两大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iPod和iTunes。在设计苹果产品的过程中,只要乔布斯说不要添加某种功能,产品在生产出来之后就绝对不会有那项功能。乔布斯曾果断地砍掉了苹果操作系统中的很多功能,例如iPod软件上的录音和收音功能。这样一来,苹果产品在功能的多寡上就占了劣势。但是与此同时,苹果产品的操作也就简单明朗了,从这方面来讲,苹果产品不但没有处于劣势,反而处在了优势的一端。因为乔布斯总是可以为苹果的产品减掉“多余”的部分,从而使得这些产品变得更加完美。

    除了在公司的发展中乔布斯果断说“不”之外,在面临死亡之神时,乔布斯也勇敢地说了“不”。2004年,乔布斯被诊断出患了癌症。之后乔布斯宣称他的病已痊愈,但是2008年6月他出现在苹果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时,那消瘦的模样还是让外界担心。甚至还有媒体刊登了乔布斯的讣告。虽然讣告在当天就撤稿了,但还是在整个企业界引起了轰动。

    随后的乔布斯依然消瘦,公开亮相的次数也要少于得病之前,但苹果在他的引领下还是恢复了竞争力。乔布斯不但没有放弃管理苹果公司,反而加快了苹果公司的发展步伐。因为乔布斯要对自己的生命说“不”,更要对他一生钟爱的事业说“不”!

    说“不”简单得很,但是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尤其是企业。乔布斯为了说“不”,除了四处求医治疗之外,还要每天拖着生病的身体工作到很晚。联想同样为了说“不”,而不得不放弃国产手机老大的位置。

    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很多上市公司经营都陷入了困境。在这种大环境下,多家国产手机企业都遭遇了亏损。虽然联想作为国产手机的老大可以维持赢利,但为了避免手机业务拖累整个公司,联想毅然决定放弃手机业务,对手机行业的巨大诱惑说“不”。2007年,联想在香港公布了其第三季度的财报。公告显示,联想集团已经将旗下子公司联想移动的全部注册资本出售给四家投资公司,作价1亿美元。这是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之后,进行的最大一次业务重组。这个出售消息来得十分突然,一位联想移动内部人士对记者说他也是在公告发出前几天才知道的。

    联想移动出售的消息公布之后,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在香港举行的财报说明会上做了讲话。他透露,在联想集团出售联想移动之后,联想移动的运营团队、架构及流程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此外,联想集团已经授权手机业务可以继续使用“联想”品牌五年,因此这次变动不会对消费者使用联想手机发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杨元庆并没有说明出售联想移动的原因。关于这一原因,业内分析师普遍认为,国内手机市场激烈的竞争,导致联想手机收入和利润的下降,应该是联想集团出售联想移动的主因。但是据国内专业手机调查分析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虽然联想手机在市场的占有率有所下滑,但是仍能维持较高的利润,而且仍然位居国产手机首位。尽管如此,联想集团还是选择了放弃手机业务。这个简单的对手机业务说“不”的行为,使联想集团顿时丧失了手机业务上的巨大利润。

    杨元庆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自然知道放弃手机业务就等于放弃了手机市场的利润。但相对于手机市场,他更看重的是PC市场。对于手机业务的出售,杨元庆公开表示,这一行为将有利于联想专注于全球PC业务的运营,同时独立运营也能让手机业务有更好的成长空间。为此,杨元庆还幽默地说道:“原来每每联想集团内部召开一些重要会议时,往往99%的话题都集中在PC业务上,手机业务的负责人却只能在一边听着,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按照杨元庆的这种说法,出售手机业务确实是有利于该业务发展的。对于联想集团来讲,出售手机业务也是一个重大转折。因为在联想内部,手机业务是目前唯一与PC无关的多元化业务,出售手机业务就意味着联想的多元化时代正式终结。

    更重要的是,自从手机业务部门出售后,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销量及销售额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相对于之前手机业务的赢利来讲,这种赢利幅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升。这说明联想集团放弃手机业务的决策是正确的。

    联想集团能够勇敢地对手机市场说“不”,是因为杨元庆对联想集团以及国产手机市场有正确的认识和预测。同样,乔布斯大刀阔斧地砍去苹果系统中的很多功能,也是由于他对苹果产品所在的市场有正确的分析和预测。随着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简单易操作几乎成了人们最迫切的要求。此外,完美的外观也是吸引人们眼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有了这些正确的认识之后,乔布斯才有了大声说“不”的底气以及苛刻要求外观的理由。

    联想集团以及乔布斯的做法,让我们认识到一个道理,那就是企业在勇敢说“不”之前,一定要考虑好市场方面的因素。说“不”并不是企业家随便、盲目说的,而是经过认真的分析之后,才可以做出的决定。如果不曾对企业以及市场有过深入的了解,便盲目地做出决定,那么等待企业的很难是好结果。只有在对市场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确定对哪些说“不”。除此之外,在说“不”时,还应坚持到底。这一点从苹果产品的设计中就可看出,无论是个人电脑还是iPod等其他产品,乔布斯都坚持了简化额外功能。在这一点上,除了乔布斯做得很好之外,格力公司的董明珠也非常出色。

    作为格力的掌门人,董明珠对专业化发展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执著。而且她对格力的专业化有着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不作秀、不随波逐流、不被利益驱使。就在几年前,包括机构在内的很多投资者都还对董明珠“只做空调”的专业化战略将信将疑,为公司“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担心着、争论着,甚至质疑公司将因此错失好的发展机会。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格力公司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并且连续13年占据国内空调市场的销售冠军宝座。即使在经济危机下,格力的赢利水平也没有降低,反而还有上升的势头。之所以能够具备这样强大的竞争力,与董明珠对多元化说“不”,坚持走专业化道路的决策是紧密相关的。

    熟悉格力管理层的人都知道,董明珠对格力的信念是把握、掌控并有主宰权——无论是渠道、技术,还是市场。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董明珠在格力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也正是因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董明珠在企业发展中说的“不”才有分量。为什么董明珠这么执著于专业化呢?这还得感谢春兰集团。最初,格力基本采取的是以春兰为标杆的跟随战略。之后,春兰选择了多元化。标杆的转型让格力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转型的问题。当时是另一位掌门人朱江洪坚定选择了专业化。他认为继续专业化一来可以保住刚刚得到的空调第一的地位,二来格力也不具备在其他行业中绝对的技术优势,与其盲目地瞎闯,不如专心把空调做好。事实证明,格力在那时选择专业化是极其正确的。

    之后,董明珠便决定了格力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在战略的选择上,格力当然也面临过众多的诱惑。2005年前后,空调企业开始了第二次多元化之路。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顾雏军疯狂并购一事。在这期间,格力只做了一件看起来与空调这一行业有关联的事情——收购格力集团旗下的压缩机、小家电等业务。在完成了格力有史以来唯一的一次收购后,格力又开始专注地生产空调了。空调企业多元化的热潮过去后,格力依然稳稳地坐在空调老大的位置上。反观那些多元化的空调企业——亚星因连续亏损被停牌,顾雏军因资本问题入狱,美的汽车项目也全线停产,格力的专业化道路无疑是正确的。

    其实企业在发展中很容易受到其他企业或社会潮流的影响,这时就需要企业家勇敢地对诱惑说“不”。不仅仅是在企业发展中,其实在人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勇敢地说“不”才能赢取更好的明天。乔布斯的事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奇迹不是平白无故就产生的,它需要自身的努力和勇气。乔布斯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才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坚持到了今天。

    宠辱不惊,永远的英雄和偶像

    从古到今,凡是成大事者,都有着宠辱不惊的豁达心态。不因一时的得意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失意而垂头丧气,这样的人才能成大事。乔布斯就拥有这样的优点。在他创立的苹果公司上市后,他一下子成为了百万富翁。那时的他并没有因为财富的膨胀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仍然与朋友住在一座岌岌可危的破房子里。与此同时,乔布斯也没有因苹果公司为他带来的荣誉而沾沾自喜。

    之后,乔布斯被赶出了苹果公司。被自己创办的公司赶出去,这是怎样一个笑话!然而乔布斯却没有因为这件事而萎靡不振,反而越发地斗志昂扬。

    作为一个企业家,尤其是想要获得成功的企业家,就必须具有宠辱不惊的心态。因为在日新月异的企业界中,竞争十分残酷,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事业可以一路平稳地发展下去。如果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的话,那么成功从何而来呢?

    宠辱不惊,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很多人在听到众多的赞扬声后,就会变得飘飘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真正能够做到宠辱不惊的人少之又少,乔布斯是一个,亚洲首富李嘉诚也是其中一个。作为亚洲首富,李嘉诚拥有的不仅仅是数不清的财富,还有众多的荣誉称号。在众多的荣誉之下,李嘉诚从未改变过自己。这一点从他的简朴生活和低调行事中就可看出。

    这个身家上亿的成功企业家,在生活上相当地简朴。在他看来,名牌产品不一定都是高成本制造出来的,而且名牌并不能提高个人身份和地位。几百元的日本表,只要耐用准时,同几万元的名牌表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他一直戴着几百元的日本手表。与他廉价的日本手表相比,李嘉诚穿的皮鞋更让人大跌眼镜。他穿的皮鞋已经好几年了,而且是塑胶面料的假皮,虽然外表乌亮,不必经常擦鞋油,但毕竟是假皮,十分不耐磨。他有好几双这样的皮鞋,而且还有坏了的,但他从来不舍得扔掉,补好后继续穿。有一年他到北京办事,发现皮鞋的饰带断开了,索性就将它剪掉了。就这样,李嘉诚穿着一只有带一只没带的鞋出席了北京的会议。谁能想到这个穿着如此不讲究的老人就是亚洲首富李嘉诚呢?

    要做到宠辱不惊,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在巨大的荣誉面前。李嘉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经历了大起大落,拥有了足够豁达的心态。乔布斯亦是如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