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巴菲特的财智人生-防止雪球崩溃的前提——为什么永远是10%的人赚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投资大师巴菲特在他的投资理论中,讲述了安全边际原则、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理论、持股方法、选择买卖的最佳时机等一系列简单而适用的投资方法,其中他一再强调的是安全投资原则,保住资本是他首要的投资原则,是他整个投资策略的基石,其他每一种原则都会不可避免地追溯到巴菲特的第一条投资法则:“永远不要赔钱!”

    盈利才是硬道理

    巴菲特在分析赢利能力时,是以长期投资的眼光作为分析基础的,他强调说:“我所看重的是公司的赢利能力,这种赢利能力是我所了解并认为可以保持的。”

    巴菲特所选择的公司的产品赢利能力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它们的产品赢利能力往往是所处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们可望而不可即的。

    巴菲特并不太看重一年的业绩高低,而更关心四五年的长期平均业绩高低,他认为这些长期平均业绩指标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公司真正的赢利能力。因为,公司赢利并不是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时间那样一成不变,总是在不断波动的。

    在赢利能力分析中,巴菲特主要关注以下3个方面:

    (1)公司产品赢利能力。巴菲特主要分析公司产品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简单地说,就是公司的产品比竞争对手的更赚钱。

    (2)公司权益资本赢利能力。巴菲特主要分析公司用股东投入的每一元资本赚了多少净利润,即我们经常说的净资产收益率,巴菲特非常关注公司为股东赚钱的能力是否比竞争对手更高。

    (3)公司留存收益赢利能力。这是管理层利用未向股东分配的利润进行投资的回报,代表了管理层运用新增资本实现价值增长的能力。对每l美元的留存收益,公司应该转化成至少l美元的股票市值增长,才能让股东从股市上赚到与未分配利润相当的钱。

    公司产品的赢利能力主要体现在公司的销售利润率上。如果管理者无法把销售收入变成销售利润,那么企业生产的产品就没有创造任何价值。

    由于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是那些业务长期稳定的公司,所以这些公司利润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成本管理。巴菲特多年的投资经验表明,成本管理存在着马太效应,高成本运营的管理者趋向于不断寻找办法增加成本,而低成本经营的管理者却总在寻找办法降低成本。

    巴菲特讨厌那些允许成本日益增长的管理者。每当一家公司宣布削减成本时,巴菲特就知道这些公司并非真正懂得如何降低成本。巴菲特感叹道:“每次我看到某家公司的削减成本计划时,我就会想到这家公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成本。那种想在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在削减成本领域是不会有效的。”

    巴菲特认为,衡量一家公司赢利能力的最佳指标是股东收益率。

    高水平的权益投资收益率必然会导致公司股东权益的高速增长,导致公司内在价值及股价的稳定增长。长期投资于具有高水平权益投资收益率的优秀公司,正是巴菲特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

    一般说来,管理层用来实现赢利的资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原来投入的历史资本,另一部分是由于未分配利润形成的留存收益。这两部分资本是公司实现赢利创造价值的基础。如果说公司当前的市值反映了股东历史投入资本所创造的价值,那么公司未来市值的增长主要反映了留存收益创造的价值增长。否则,管理层利用股东的留存收益不但没有创造价值,反而是在毁灭价值。

    事实上,分析留存收益的赢利能力并不容易,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根据不同时期具体分析,不能仅仅计算总体收益情况。

    很多情况下,在判断是否应当留存收益时,股东们不应当仅仅将最近几年总的增量收益与总的增量资本相比较,因为这种关系可能由于公司核心业务的增长而扭曲。在通货膨胀时期,核心业务具有非凡竞争优势的公司,在那项业务中仅投入一小部分增量资产就可以产生很高的回报率。但是,除非公司销售正处于巨大的增长,否则出色的业务肯定可以产生大量多余的现金。即使一家公司把绝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回报率低的业务中,公司留存资产的总体收益情况仍然可能会相当出色,因为投入到核心业务中的那部分留存收益创造了超常的回报。许多股东权益回报率和总体增量资产回报率持续表现良好的股份公司,实际上将大部分的留存收益投入到毫无吸引力的,甚至是灾难性的项目之中。公司强大的核心业务年复一年地持续增长,隐瞒了其他资本配置领域里一再重复的错误。犯下错误的经理们总是不断报告他们从最新的失败中吸取的教训,然后再去寻找下一个新的失败和教训。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要看重企业的赢利能力。企业将来的赢利能力是投资县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该出手时就出手之当价格吸引你时

    一般说来,投资经纪人会尽可能提高股票的价格以从中获利,所以,一般投资者几乎买不到廉价的股票。而发行的股票也是以最可能的高价来定价,使发行公司得以借股票的发行获得最多的金钱,投资的银行也能收到最多的佣金。那些打电话给投资人的股票经纪人都是佣金掮客,就像所有的掮客一样,他们只对能销售到最高价的项目感兴趣。

    证券经纪人往往将买什么与用什么价钱买的问题混杂成一个令人迷惑的难题,将投资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买什么的问题上,而完全忽略价格问题。就像珠宝或艺术品的推销员,把形式美学放在功能问题之前,华尔街经纪人也认为一个企业的财务具有美学品质,并成功地将价格与实体混为一谈。巴菲特说:“他们绝不会打电话告诉你:某某公司是家很棒的公司,但它的价格太高了。事实上,如同众所皆知的,他们或许真的认为值得以任何价格收购某某公司的股票,但如果我们也加入这个游戏,那么我们就跟他们一样笨。”

    值得谨慎思考的是,股票经纪人试图卖给你的是股票价格上扬的前景。所以你在投资时应像巴菲特一样,从商业观点出发。要反复询问的,不是正在上扬的股票价格而是所投资的行业是否能赚钱,能赚多少?一旦这些数字确定了,股价所能给予的利润就能计算出来。巴菲特指出,将注意力集中在容易了解和具有持久的经济基础,且把股东放在第一位的管理者所管理的公司上,并不一定能保证成功。首先,他必须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同时公司必须符合他对企业的期望。

    巴菲特承认,如果我们犯错通常是因为下面3个地方出了问题:一是我们所支付的价格;二是我们所参与的经营管理;三是企业未来的经济状况。他指出,错误的估计经常发生在第3个原因上。

    巴菲特的意图是,不但要辨认出可以赚得高于平均收益的公司,还要在价格远低于其实质价值时购买这些企业。只有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高过安全边际的时候才购买股票。如果你所计算的企业价值,高于它的每股价格,则不要购买该股票。如果公司的实质价值因为错估未来的现金流量而有些许下降,股票价格终究也会下跌,甚至低于你所购买时的价钱。但是,如果存在于购买价格与公司实质价值之间的差价足够大,则实质价值下跌的风险也就比较低。假设你以实质价值的7.5折购买一家公司,但随后该公司的价值下跌了10个百分点,他最初的购买价格仍然会为你带来适当的回报率。

    如果你正确地辨别出一个拥有高经济回报率的公司,长期之后,该公司的股价将会稳定地攀高,反映出它的回报率。股东权益回报率持续维持在15%的公N,它股价的上涨程度将会超过股东权益回报率10%的公司。不仅如此,如果你能够在远低于实质价值的价格下收购这个杰出的企业,你将会在市场价格进行修正的时候,额外地大赚一笔。巴菲特说:“交易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助者。但是和上帝不同的是,交易市场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1994年下半年,甘尼特公司的股票价格在45美元至50美元之间徘徊。巴菲特的平均买入成本为每股48美元。假设增长率为12%,巴菲特买入价为甘尼特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的60%。若增长率为10%,则为内在价值的54%。无论如何,都有安全收益的空间。

    对甘尼特公司的投资是巴菲特的经典投资之一。由于甘尼特公司的状况符合巴菲特的投资准则,当其他人认为传媒业前景不妙而大量抛售报业公司的股票时,巴菲特却入市购进,并再次稳操胜券。

    在有吸引力的价位上买进,这个“有吸引力”是相比较于实质价值而言的。在价格远远低于其实质价值时,你可以毫不犹豫地买进。

    显然,关心股价成本能够使投资者扩大其收入。无论什么时期,在有吸引力的价位上买人股票将使投资的最终收益相差30%~45%。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到底什么价位才算有吸引力的价位。只有在回顾历史数据时我们才能确定股市的低点和高点。但事实似乎表明,在股市下跌期间购买股票比在股市上涨期间购买股票要有利得多。你不必一定要恰好买到股价的最低点,有趣的是这些结论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都可以得到。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股市中都会有许多稍纵即逝的短期交易的时机能够使投资者扩大其收益。投资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机会。

    该出手时就出手之行情下跌时

    股价的不断变化造成股市的波动。股市基于其对经济发展的反映的预期变化而运动。尽管在1929年后股市持续低迷4年多,1977年后低迷5年多,但大多数市场下跌都是较为短期的,许多时候只有4~6个月。

    虽然一个人不能预测股市波动,但几乎所有对股票市场历史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一般而言,在某些特殊的时候,能够很明显地看出股票价格是过高还是过低了。其诀窍在于,购买行为在股市过度狂热时,只有极少的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可以购买。而在股市过度低迷时,可以购买的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如此之多,以至于投资者因为财力有限而不能充分利用这一良机。

    市场下跌使买入股票的成本降低,所以是好的买入时机。

    巴菲特曾说:“有时候股票市场让我们能够以不可思议的低价买到优秀公司的股票,买入价格远远低于买下整家公司取得控制权时的协议价格。例如,我们在1973年以每股5·63美元买下《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该公司在1987年的每股赢利是10.30美元。同样的,我们分别在1976年、1979年与1980年以每股6.67美元的平均价格买入GEIC0股票,到了1986年其每股税后营业利润为9.01美元。在与上述案例类似的情况下,‘市场先生’实在是一位非常大方的好朋友。”

    巴菲特在1996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手册中指出:“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要像我们现金增长的速度一样不断想出更多的投资主意。因此,股市下跌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明显的好处。首先,它有助于降低我们整体收购企业的价格;其次,低迷的股市使我们下属的保险公司更容易以有吸引力的低价格来买入卓越企业的股票,包括在我们已经拥有的份额基础上继续增持;第三,我们已经买人其股票的那些卓越企业,如可口可乐、富国银行,会不断回购公司自身的股票,这意味着,他们公司和我们这些股东会因为他们以更便宜的价格回购而受益。总体而言,伯克希尔公司和它的长期股东们从不断下跌的股票市场价格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像一个老饕从不断下趺的食品价格中得到更多实惠一样。所以,当市场狂跌时,我们应该有这种老饕的心态,既不恐慌,也不沮丧。对伯克希尔公司来说,市场下跌反而是重大利好消息。”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却从未让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表现出些微的缺陷,也从没有让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秀的企业出现什么失误。“想象一下,若是我们因为这些莫名的恐惧而延迟或改变我们对资金的配置使用,将会使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某些重大宏观事件导致市场悲观气氛到达顶点的时机,才找到最好的买入机会。恐惧是盲从者的敌人,但却是基础分析者的朋友。在往后的30年间,一定还会有一连串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我们不会妄想要去预测它或是从中获利,如果我们还能够像过去那样找到优良的企业,那么从长期而言,外界的意外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实属有限。”

    只有股市极度低迷,整个经济界普遍悲观时,获取超级投资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回顾1973~1974年美国股市大萧条时期伯克希尔公司所有的投资业务,人们会发现,巴菲特在疯狂地买入股票。他抓住了市场过度低迷而形成的以很大的安全边际买入股票的良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他所持有证券之一的联合出版公司,在1973年内赢利率增长了40%,但是该企业一度曾以10美元/股上市的股票,在一个月内持续下跌到7.5美元/股,已经低于5倍市盈率了。在人们开始怀疑市场或企业是否有任何失误之处时,巴菲特却坚信自己比别人更了解该企业的内在价值。1974年1月8日那天,他又买进了联合出版公司的股票,11日、16日再次买进。在2月13日、15日、19日、20日、21日、22日连续多次进入市场买进。1974年中有107天他都在不断地买进。

    作为投资者,尤其是当下趺由股市调整所致时,买跌是一个合理的策略。当然,股市可能会继续调整,进入熊市,但这通常不会发生。大多数调整很快会停止,市场恢复。市场引起的个股价格波动给投机者与投资者都带来了机会。这些机会通常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因此,投资者应当分析目标并选股,然后迅速行动。

    该出手时就出手之当好公司出大问题时

    令有些研究巴菲特投资行为的人惊奇的是:巴菲特有时买下一家前景似乎暗淡无光的企业。1960年末,他在美国运通银行发生色拉油丑闻事件后,出资吃下该银行的股份,20世纪70年代,他买下了GEIC0公司,20世纪90年代初期,买下威尔斯法哥银行。

    巴菲特为何这么做呢?他牢记格雷厄姆所说的,市场卜大多充斥着抢短线进出的投资人,他们为的是眼前的利益。这就是说,如果某公司正处于经营的困境,那么在市场上,这家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这是投资人进场做长期投资的好时机。

    巴菲特喜欢在一个好公司因受到质疑或被误解干扰,而使股价暂挫时进场投资。

    巴菲特能够慎思明辨,分清何者为真,何者只是表面上看起来为真。他将这个特殊的分辨力运用于股市,专门购买不受欢迎的好公司的股票。

    在1997年威斯克公司年度大会上,芒格说:“一个优秀企业的卓越之处,就在于它能够经受得起某种挫折或损失的考验……如果它经受不住这种考验,它就不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宝藏。”

    巴菲特第一次投资美国运通时,这家高品质的公司正被丑闻所笼罩。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时,这家银行的房地产借贷业务几乎快拖垮了整个公司。巴菲特投资GEIC0时,该公司因发生重大亏损而面临破产。

    美国运通绝对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公司。当《时代周刊》宣告“无现金的社会”已经到来,一场信用卡取代现金的流通革命即将开始,而美国运通正是这场革命的导航灯。到了1963年,有1000万公众持有美国运通卡,该公司成千上万美元的票据在流通,像货币一样被人毫不迟疑地接受。但是,公司后来遇到了大麻烦。

    在美国运通新泽西巴约纳的一家仓库,在一场非常普通的日常交易中,运通公司接收了自当时规模庞大的联合原油精炼公司提供的一批据称是色拉油的罐装货物。仓库给联合公司开出了收据作为这批所谓的色拉油的凭证,联合公司用此收据作为抵押来取得贷款。

    后来,联合公司宣告破产了。1963年11月,美国运通发现油罐中只装有少量的色拉油,大部分是海水。美国运通的仓库蒙受了巨大的欺骗,其损失估计达1.5亿美元。

    美国运通总裁霍华德克拉克决定承担下这批债务,这意味着,母公司将面对各种索赔,而且将包括没有法律依据的索赔,潜在的损失是巨大的。他说,公司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

    巴菲特经过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与当时公众的普通观点大相径庭:美国运通并没有走下坡路,美国运通的商标仍是世界上畅行的标志之一。

    巴菲特认识到美国运通这个名字的特许权价值。特许权意味着独占市场的权力。在全国范围内,它拥有旅行者支票市场80%的份额,还在付费卡上拥有主要的股份。巴菲特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动摇过美国运通的市场优势地位,也不可能有什么能动摇它。

    而股票市场对这个公司股票的估价却是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即它的顾客已经抛弃了它。华尔街的证券商一窝蜂地疯狂抛售。1963年ll月22日,公司的股票从消息传出以前的60美元/股,跌到了56.5美元/股,到1964年初,股价跌至每股35美元。

    所以,巴菲特决定大笔买入运通公司的股票。1964年,他将巴菲特合伙公司40%的资产、约1300万美元买入了美国运通公司5%的股票。

    在接下来2年的时间里美国运通的股价上涨了3倍。在5年的时间内股价上涨了5倍,从每股35美元上涨到189美元。他投资在美国运通的收益率最起码在4倍以上。

    所以,购买股票的好时机往往出现在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出现暂时性的重大问题时,这时购买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因为尽管这些问题非常严重,但属于暂时性质,对公司长期的竞争优势和赢利能力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如果市场在企业出现问题后,发生恐慌,大量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大幅下跌,使公司股票被严重低估,这时将为价值投资人带来足够的安全边际和巨大的赢利机会。随着企业解决问题后恢复正常经营,市场重新认识到其长期赢利能力丝毫无损,股价将大幅回升。企业稳定的持续竞争优势和长期赢利能力是保障投资本金的安全性和赢利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于经济的不景气而引起股价的波动,事实上正好给那些以企业主的眼光来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资人一个绝佳的投资时机。

    作为一般投资者,如果已经证实某家公司具有营运良好或者消费独占的特性,甚或两者兼具,就可以预期该公司一定可以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生存下去,一旦度过了这个时期,将来的营运表现一定比过去更好。经济不景气对那些经营体质脆弱的公司是最难挨的考验。但经营良好的公司,在这场淘汰赛中,一旦情势有所改观,将会展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并扩大原有的市场占有率。

    巴菲特认为:对我们来说,最好的投资机会来自于一家优秀的公司遇到暂时的困难时。当他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我们就买入,这是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的最好时机。

    股票投资就像打棒球

    许多投资人的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像打棒球一样,常常在球路位置不好的时候挥棒。也许投资人并非不能认清一个好球(一家好公司),可实际就是忍不住乱挥棒,才是造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而巴菲特认为,“投资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等待投资的最佳机会。”

    巴菲特在1988年第一次购买可口可乐股票的时候,人们问他:“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在哪里?”公司的价值在于它有市场平均值15倍的盈余和12倍的现金流量,以及30%~50%的市场溢价。巴菲特为一个只有6.6%净盈余报酬的企业,付出了5倍于账面的价格,原因是有可口可乐的经济商誉作保证,所以他很乐意投资。

    1988年6月,可口可乐公司的价格大约是每股10美元。之后的10个月内,巴菲特已取得9340万股,总计投资10.23亿美元,他的平均成本是每股10.96美元。到了1989年年底,可口可乐股票价值占伯克希尔普通股投资组合的35%,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举动。从1980年葛苏达控制可口可乐公司开始,公司的股价每年都在上涨。在巴菲特购买他的第一张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前5年中,可口可乐股票的股价每年上涨18%。该公司的经济状况良好,所以巴菲特把握了一个很重要的买入机会。在这段时期,史坦普工业指数也在上扬。

    可口可乐公司及股票市场都没有机会让他以低廉的价格购得股票,但巴菲特仍然依市价购买。

    在1988年和1989年巴菲特购买可1:7可乐期间,可口可乐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平均为151亿美元。但是巴菲特通过以上分析知道,可口可乐公司的实值大约是从207亿美元(假设股东盈余以5%的比例增长)、324亿,美元(假设股东盈余以10%的比例增长)、381亿美元(假设股东盈余以12%的比例增长),到483亿美元。

    巴菲特把握了重要的买入机会,以低价买进,这个“低价”是相对于实质价值而言的。在价格远远低于其实质价值时,巴菲特就会毫不犹豫地买进。

    巴菲特是最精明的投资者,对投资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能够把握买入的机会。

    同样,在我们的投资中,我们也可以把握很重要的买入机会。对于目前中国股市的走势,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中国资本市场正步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直接的系统性因素导致市场的连续巨幅下跌。下跌的根本原因是股指在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后投资者们的心态变得非常脆弱,市场中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多杀多的局面很容易出现。所以,波幅较大的暴涨暴跌总是会有,大牛市走得越远,市场的波动和震荡就会越大。为此,长线投资者应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对于如何防范这种巨幅波动的风险,我们认为,首先需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心态,切忌追涨杀跌,在暴跌之时不要慌张,而在暴涨之时也不应急于追进,尤其是对于那些估值比较高的品种。通过合适的持股组合可以回避很多波动风险。而更重要的还是应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在目前长期看好而短期大幅波动的市场中,选择抗跌性良好的品种作为投资配置对象。

    (2)股市暴跌为市场提供了一次大浪淘沙的机会。对于股价虚高的股票,可将其光环洗掉,使其重现原形;而对于真正有价值、有题材、有潜力的股票却反而是一次“淘尽浮沙始见金”的重大且重要的洗礼。股市的调整会将真正的黄金投资机遇展现在我们眼前,就看我们能不能够把握得住。

    与未来巨大的上升空间相比,现阶段的任何调整都只是中国股市长牛市中的一个小波折,都是给投资者提供逢低增持优质资产的机会。在大跌之后继续恐慌抛售,甚至采取退出市场的策略,绝对不可取。过多考虑10%的止损区间可能会使投资者失去持有未来3年上涨100%的股票的机会。对于牛市信念坚定的投资者来说,调整将提供一个非常好的逢低买入优质资产的机会。

    (3)在当前国内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大的利空政策出台,牛市脚步就不会停止。到2007年年中,随着公司的赢利增长,这个市场将新增更多的优质公司,会令整体市盈率降低,这种积攒的能量将使A股市场迎来更大的牛市。

    (4)市场轮动脉络将在蓝筹股与成长股之间取得平衡,资金将在相对估值泡沫与估值洼地之间展开轮动,股市也将在成长股与蓝筹股估值的交替提升过程中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当成长股的估值提升速度超越了业绩增长速度时,市场资金转而青睐蓝筹股;一旦蓝筹股出现泡沫,市场资金又将逐步流向估值偏低的行业与板块。

    针对以上利好因素,我们在投资中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战略布局,趋势投资,坚持成长,主动调仓”。战略布局思路的出发点在于:一是投资战略性品种,二是更长期持有。在牛市中,选对品种、长期持有,肯定是最赚钱的策略。

    (2)牛市中做坚定的“趋势投资者”。只要市场整体运行趋势未见实质性改变,就该坚持高比例仓位持有策略,原则上是不因市场短期波动做大的主动性仓位调整。

    (3)在股票配置上采用平衡策略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比如调整持股结构,不过分集中于特定的投资热点,风格上适当增持中小盘成长股而规避一些估值过高的大盘蓝筹股。为了进一步提高组合的安全边际,精选个股、稳步建仓是取胜之道。

    (4)投资者不妨关注那些具备长期业绩参照的精品基金。考察一只基金的业绩,不能单看基金的短期表现,要综合考察这只基金在牛市、熊市和调整市中的综合表现,以判断其是否具备获取持续稳定收益的能力。

    不管怎样,投资者只有把握了不可多得的买入机会,才能在纷纭变幻的股市中取胜。

    选择股票卖出的重要时机

    巴菲特有急流勇退的气魄,该出货的时候决不含糊,不留一点残羹剩饭让别人捡拾。最典型的是1987年lo月18日清晨,美国财政部长在全国电视节目中一语惊人:如果联邦德国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扩张,美国将考虑让美元继续下跌。

    结果,就在第二天,华尔街掀起了一场震惊西方世界的风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狂跌508点,六个半小时之内,5000亿美元的财富烟消云散!

    第三天,美国各类报纸上,那黑压压的通栏标题压得人喘不过气来:“lO月大屠杀”、“血染华尔街”、“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大崩溃”、“风暴横扫股市!”……

    华尔街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这时,巴菲特在许多投资人疯狂抛售持股的时候开始出动了,他以极低的价格买进他中意的股票,并以一个理想的价位吃进10多亿美元的“可口可乐”。不久,股票上涨了,巴菲特见机抛售手中的股票,大赚特赚了一笔。

    巴菲特称,他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卖出股票:一,市场高估了某一行业的投资前景和价值,而他不认可这种观点;二,他和伯克希尔公司高层需要资金进行有价值的投资时。实际上,我们也可仿效巴菲特抛售股票的情况,在以下时机卖出股票。

    (1)当企业沦为平庸时。

    (2)当市场价格超过“标价”时。

    企业沦为平庸时

    一家企业之所以“卓越”,是因为我们想要拥有它,了解它,它拥有连续、可预测和耐久的持久竞争优势。卓越的企业往往会保持卓越地位。换言之,除非有重大变故,否则它们会永远保持卓越地位。一家企业从卓越变为平庸只可能有两个原因:外因和内因。

    外因来自于已经越过竞争优势并正在摧毁城堡的竞争对手。这之所以发生,要么是因为我们的管理者没有保护竞争优势,要么是因为竞争对手使我们的产品变得过时。这就是为什么必须了解自己所拥有的企业,以及为什么坚持要求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而内因则不那么明显。内因从你这一边变为站在自己一边。这很常见,因为成功企业的CEO们常常喜欢盲目扩张企业,而不喜欢做对企业所有者来说适当的事情。

    在现实世界里,对每一家企业来说,成本都在逐步增加。因此,CEO在用我们的赢利进行再投资时,就无法获得我们所一直获得的那些高的投入资本回报率。虽然支付的广告费用增加,但是前来商店的新顾客却减少了。此时,作为投资者,我们就希望他把钱给我们,这样我们能够将其投资于另外一家成长较快的企业。

    但CE0也许不会这样看,可能会认为应该用这笔钱收购别的企业。对许多CE0来说,收购企业和拓展企业帝国的乐趣要远远超过打高尔夫球。这笔剩余的现款应当给我们,用于再投资于能够以15%的年增长率增长的一家企业。而这些CE0却敲我们的竹杠,为的是在好友们面前显得更体面。

    内因和外因的问题都在5项重要指标中显现。如果5项重要指标已经不足以使人有理由保留该企业,就把它卖掉。

    市场价格超过标价

    如果你于某一年投资了一家企业,由于“市场先生”的影响,我们获得了低于标价75%的价格。企业保持持续增长,“市场先生”终于认识到他在这家企业的定价方面犯了错误。于是,股价开始不断上涨。没过4年,该公司的股价就超过了其标价。

    现在怎么办?该公司的成长仍是十分出色。销售额、每股赢利、股本和现金流都在稳步增长,投入资本回报率仍然很高、很稳定。我们难道不应留着它吗?难道不应当永远持有吗?由于企业一直在成长,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计算标价。通过我们对标价的计算,算出标价又是未来价格的3/4。

    在股市上,一家企业的定价接近其“标价”的时候差不多就是巨头们(机构投资者)开始见利抛售的时候。大家知道,他们也能进行这些计算。要想让他们退出,只需出现某种问题:负面的分析家报告,报纸的消极报道,政府的管制,经济部门中的坏消息,被验证有误的预测,或者人们情绪低落,就开始见利抛售。请不要试图了解他们的思维,或者他们为什么决定抛售。可能是由于任何原因,也可能什么原因也没有。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从这一时刻起,我们要去为自己的投资另辟蹊径去寻找安全边界更大的机会。

    我们所要记住的关键问题是应在何时购回价格低于标价的股票?我们是否必须等到安全边界达到50%的时候方才将其购回?我们能够在更小的安全边界上购回吗?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旨定的。

    事实上,任何一种成功的投资策略中,都要有对一个明确的“抛出时机”的把握。

    不要凭借小道消息赚钱

    巴菲特曾说过:让一个百万富翁破产最快的方法就是——告诉他小道消息。真相不可能出自知情人士之口,这是投资游戏的本质。

    巴菲特在1968年谈到《邓恩评论》时说:“奥马哈和任何别的地方一样好,在这儿你可以看到整个森林;而在纽约,很难看到树木外的其他东西。”但是,纽约人有名的“内部消息”途径又怎么样呢?巴菲特回答道:“有了足够的内部消息,再加上100万美元,你可能会在一年内破产。”

    这确实是一句非常中西部风格化而且揭露本质的话。

    巴菲特在某封信中说:“我们无须挖掘什么内幕消息……我们只是根据完全公开的信息来经营的……”巴菲特只做那些他能理解的事情,而且只相信亲眼所见,而非其他。

    20岁时,巴菲特带着自己的硕士证书回到了奥玛哈,在他父亲的经纪公司巴菲特·福尔克公司做了一名投资推销员。

    在推销股票的同时,巴菲特还在奥玛哈大学教授“投资学原理”这门课。

    由于推销工作和为他人讲课需要非常好的口才,而巴菲特感到他的公开演说能力是不够的,所以在他21岁时交了100美元,选修了戴尔·卡耐基的一门演讲课程,借此提升自己的口才,以适应讲课的需要。许多人学到一些知识,就认为了不起,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并且拒绝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显然是自欺欺人。而巴菲特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听巴菲特授课的学生平均年龄为40多岁,当他们第一次看到年轻的巴菲特时,都在暗自窃笑。他们不太相信一个“嘴上没毛”的孩子能教给他们什么有用的东西。

    谁也没想到,巴菲特一开口,嘲笑的声音马上停了下来,大家不由自主地凝神倾听起来。巴菲特讲课也像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一样,生动风趣,不喜欢说教,却言浅而意深。两分钟之后,巴菲特就控制了整个场面。

    巴菲特还告诉他的学生们:“我建议你们不要去经纪人那里套小道消息,他们并不值得信赖。大多数小道消息也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有的主意就可以相信,比如说我的主意就可以相信,却是非常私有化的,这点我和我的老师不一样。”

    在投资市场上,到处都是各种消息、预测甚至谣言,因为股市是个变幻莫测的地方,任何情况的出现都是有可能的。而普通小投资者特别是投资新手,因为自身对股市行情没有把握,自然对各种消息非常敏感,一旦有风吹草动就贸然做出买进或卖出的投资决策,结果往往因此而吃亏。实际上,股市上的各种消息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

    更可怕的是,如果市场传言是某些人刻意制造的,那么盲目相信的人必将成为牺牲品,即使某条消息后来被证明是真实的,也应该想到,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这条消息已失去了价值。通常一些重大消息对于股市的影响大多在事前就已经形成了,而小投资者却无法证实其可靠性,等该消息被证实时,即使股市有一些波动,也会很快平静下来。只有一些突发性的、具有持久影响的事件才会令投资者对投资决策做出相应的变动,如银行决定大幅度调整利率等。所以,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一定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在股票市场上,尤其如此。

    股市上,散户们总是竖起了耳朵,东打听西打听的,无非是想听点消息,沾点主力的光,结果却常常被主力牵着鼻子走,成了他口中的羔羊。

    股市上的“主力”,说白了,就是有能耐兴风作浪的一小群人,是机构、庄家,或者上市公司本身。主力到股市是干什么来的?绝不是来解放穷人来的。股市的人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赚钱。

    现在有的人确实靠嘴巴赚了钱,但他说话之前首先必须想好说什么。也有些人企图靠耳朵赚钱,自己不动脑,到处打听消息。特别在股市里,今天听个内幕消息就买,明天听个小道消息就卖,跟风头,随大流,最后被套赔钱,现在大多数股民都这样,不知道自己的脑子是干什么的!

    一个投资者,在成长的道路上,可能会面临着许多次的选择,但关键的选择也许只有一两次,在这种时候,正确的选择可能会让投资者获得不错的回报,而错误的选择则可能会让投资者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所有的错误选择中,由听信小道消息做出的,最为普遍,后果也最严重。比如:

    有的人得了病,被一些江湖郎中忽悠的失去理智,或者听信某个亲戚说什么地方某个大师很灵,于是不去正规的医院,而是选择去那些没有营业执照的黑心医院,甚至去求神拜佛或服用所谓的“秘方”,结果导致延误诊治时间。

    “专家说,中国的房价是只涨不跌的。”

    “据说,最近股票市场上证指数能升到10000点。”

    这种说话方式常见于没有根据的辩解、闲聊和道听途说。如果你据此选择买房和选择增持哪只股票的话,那多半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在股票市场上,对任何一条市场信息,我们都要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像巴菲特那样思考,思考,再思考,因为这是我们获胜的前提和基础。

    小道消息最不可靠。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若只是道听途说或者一知半解,那么就不能忙着下决定,做选择。

    在多数情况下,小道消息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仅仅起消遣的作用。但有时,因为年轻人经历少,经验不足,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前,就相信这些小道消息,于是产生了很多负面作用。它所造成的损失也不是不可估量的。

    让私募理财走进你的生活

    专户代理投资从其私下交托给专业代理人进行投资的角度来讲具有私募基金的性质。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专户代理投资将会担当起私募基金的角色而长期存在,由于专户代理投资还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特点,所以即使私募基金阳光化并普遍存在时,这种代理投资方式仍然会继续长久存在。但要找到可以依托的专家也并非易事,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指点一下迷津。

    专家理财方式

    专家理财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基金,此外还有券商集合理财、个人或公司的专户理财。

    目前,最规范的专家理财方式是公募共同基金,但由于基金规模较大,普通投资者只是基金投资者中的极少部分,无法接触到投资经理,因而很难真正了解到某只基金的操作情况。一些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是公募基金的一个劣势。

    另外,基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基金的基金(FOF),选择一家基金的难度并不亚于选择一支好的股票。虽然目前也有第三方理财专家(理财师)为你出谋划策,但理财师要从基金销售中收取佣金,其利益与基金管理公司相一致,而不是在投资者一边,所以其可信度显而易见。即使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财师其主要工作是开发市场,主要精力是交往客户,其推荐的专业性又如何能有保障呢?在此,我无意贬低理财师的作用,只是国内的理财师行业正处于“初级阶段”,职业道德高、专业能力强的理财师的确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此外理财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客户合理配置资产,而不是帮助客户在具体的方式上选择专业、称职的投资咨询或代理机构。

    私募理财的优势

    私募基金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以各种形式始终存在。其中越来越被大众普遍认可的私募性质的投资方式就是专户代理投资,人们通常称之为“专户理财”。相较于前文中按项目制运作的上十亿的私募基金,专户理财的起点比较低,门槛一般为几十万。

    券商集合理财与公募共同基金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一种新产品,其优势和劣势还有待观察。投资者在选择时应以谨慎为主。

    在国外的证券市场,作为机构投资者的私募基金数量繁多,信用相对较好,投资风格独特,收费标准各异,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投资保障。许多私募基金几十年都保持非常稳定的平均年收益,也吸引了十分稳定的客户群。不少的客户一生都追随一个基金公司并且获得了较为客观的、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

    私募基金所以有出众的表现主要原因在于基金经理的利益与基金的业绩长期相关,而基金的利益又与投资者的利益密不可分。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所致:一是私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多数是基金发起人,因而基金管理人不会像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那样有被领导“炒鱿鱼”的压力。二是许多私募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投资收益的分成,而不像多数公募基金那样无论盈亏都要按日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如果挣不到钱,基金管理人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而且其信用也会受到投资者的怀疑,所以基金公司的利益与客户的收益是密切相关的。当然相对健全的管理的监督机制以及完善的证券市场也是国外私募基金发展较快、投资收益较好的原因之一。

    相比而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国内私募基金尚没有合法化和阳光化,但私募基金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以各种形式始终存在。其中越来越被大众普遍认可的私募性质的投资方式就是专户代理投资(人们通常称之为“专户理财”)。

    专户打理

    投资人以自己的名义开户,将交易密码给专业投资人,让其代为操作就是典型的专户理财的操作。

    专户理财是指投资者以自己的名义向深沪证券交易所申请登记,获取股东卡,并持股东卡、身份证、银行卡等相关资料或证件,以自己的名义在证券经纪公司开立独立的进行股票交易的账户,然后把交易账号和交易密码交给专业的投资代理人(机构或个人)进行投资操作的投资方式。其中专业代理人的收益主要来自客户的投资收益分成。

    专户代理投资有两个显而易见的特点:

    资金安全有保障。

    投资者的投资资金的存入过程是首先把钱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然后再把资金转入自己的股票账户进行投资。资金的取出则需要通过相反的操作过程,即首先把资金转入自己的银行账户,然后再通过银行卡或存折把资金取出。银行账户和密码都有投资者自己保存,而代理人只有股票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只有买卖股票的权利而没有存取资金的权利,所以,采用这种代理投资方式,代理人不可能把资金转走或挪用,投资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是绝对有保障的,投资者无需担心资金的安全信用。

    独立账户,结算简单。

    由于采用自己的独立账户,不与任何其它资金混淆,所有的操作纪录又均可在证券公司备查,所以不易发生结算纠纷。开始合作时,投资者只要告知账户名和密码;终止合作时,在完成结算后,投资者只要更改密码即可保证账户的安全,操作简便易行。关键在于如何善用专户理财。

    专户代理投资虽然优势明显,但同样存在不少问题,投资者必须提前考虑周全方可保证投资的成功。

    签订合作协议。

    首先要记住的是,代理投资作为一种借助专业人士进行投资的方式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所以投资者和代理人之间签订一份周全的合作合同或协议,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界定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合约,空口无凭,以后出现纠纷时,投资者的权益往往受到损害,这种事例已经是比比界是,屡见不鲜了。投资者对此决不可只凭信任行事,“先小人,后君子”是投资安全的保障。合同或协议的最主要方面是内容要周全、清晰。过于简单、不公平或条款不清的协议等于没有协议。

    风险由谁承担?

    证券投资的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对风险责任和收益分配的界定肯定是协议的一项主要内容。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主要具有三种合作方式:代理人不承担投资风险,利润收取30%;代理人承担部分风险比如50%,同时也享有相应部分的收益;代理人承担全部风险,利润收取50%以上。

    在代理人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由于风险完全由投资者承担,而到底会产生多大的风险投资者又无法加于判断,所以投资者可以事先确定一个最大风险额,当资金亏损到达高限时,投资者有权随时终止协议。有时,资金亏损虽没有达到最大亏损额,但长时间没有盈利时,也应当有提前终止的权利。总之,投资者在自己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应当有权提出终止协议。另外,投资者代理人不能更改操作密码,以便投资者随时监控账户盈亏情况。

    在代理人承担风险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合作的期限问题。由于代理人承担了部分或全部的风险,所以当账户出现亏损但合作期限尚未到期时,投资者不能单方面终止协议,也就是说,投资的期限是相对固定不变的,除非投资者自己原意承担此时的投资风险。所以,在投资之前,投资者应事先想好在投资期限内不动用资金,否则可能造成本金的损失。当然在处于盈利的状态时,如果投资者要求提前终止协议时,可以进行利润分割后终止。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代理人承诺承担部分或全部风险时,要弄清楚是信用承诺还是资金担保。有不少代理人口头或书面承诺承担风险,但是协议到期出现亏损时,投资者不能或长期不能得到补偿,这是代理投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多数代理纠纷也是由此而起,投资者不可不查。相比而言,现金担保的方式要安全的多,主要方式是代理人也在投资者开户的券商处开立一个账户,并用其中的资金作为担保,同时投资者、代理人和券商签订一份三方监管协议,但此种方式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禁止,所以已不再受法律保护。现在适用较多的仍然是类似的并列账户的方式,由券商或中间人负责监管或执行。总之,关于投资代理人承担风险的信用问题必须提前加以认真考虑。

    清算方式要明确。

    何时可以终止或提前终止协议,协议到期或中途结算时在多长时间结清资金等问题也要在协议中表明。再有,结算或到期结算后,若继续合作,一定要重新签订协议,且不可嫌麻烦或认为已经合作一段时间了,有了信任度而不再签订协议。

    如何找到真正的投资专家?

    1.名人不一定是专家。

    2.不要被高回报陷阱所迷惑。

    3.交割单不能证明一切。

    4.把握正确的操作理念。

    5.合作方式要厘清。

    6.有比较才有鉴别。

    如前所述,让投资专家为自己投资比自己亲自操刀取胜的把握无疑要大的多。与投资专家合作才是真正的投资之道,除非你自己改变职业,通过长期的学习、投资,让自己成为投资专家。

    但是,许多投资者如同有病乱投医一样,不知谁是专家。一位投资者曾5次把账户交给所谓的专家,但5次亏损,结果令其伤心至极,再也不敢轻信他人。可以说,绝大数愿意与投资专家合作的投资者都不吝啬把投资收益的一部分支付给代理人,但问题是他们都抱怨难于找到理想的代理人。

    其实,要找寻觅像巴菲特、索罗斯那样的投资专家的确很难,但要找到能为自己挣钱的投资专家还是有可能的,关键是自己要评判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开始并没有专家理财的观念,认为自己就能做投资,所以他们往往把精力和时间花在研究投资上,等投资失败后才想起借助专家的力量,于时盲目找人并轻率地把账户交给他人操作,结果投资同样蒙受损失。正确的做法是,作为投资者要花精力思考怎样寻找和判断真正的专家。

    以下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有关判断投资专家能力的问题,提出来供投资者参考。

    名人不一定是专家

    电视、报纸或网站等媒体上的名人最容易被投资者奉为专家,但名人的确不一定是专家。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不要被高回报陷阱所迷惑

    高回报、高风险,其结果是高不确定性。真正的投资人寻求的是长期、稳定的回报而不是高回报。如果你把证券投资看成是一项专业的投资,并期望获得合理的回报,你会发现它是一项很好的投资;但如果你期待30%以上的回报,你最好赶快远离他。

    交割单不能证明一切

    代理人常常拿出诱人的交割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作为投资者要特别注意几点:一是交割单的期限是否足够长。掐头去尾的、只反映某一时期或大盘处于上升阶段时的交割单有什么参考价值呢?二是是否有许多不同账户但同时操作内容或操作风格相同的操作记录单,单一的、好看的交割并不难找,当然也不说明任何问题。三是别忘了考证交割单的真伪。

    把握正确的操作理念

    如果把证券投资看作是一项专业的投资并期望获得合理的回报,其投资的原理与实业投资并无二致。所以在选择和判断“专家”的水平时,不要看其过去的业绩,更要知道他们是如何实现的,要通过认真的沟通,仔细了解和考虑“专家”们的投资思路。有实业投资经验的人更容易判断出其投资理念是否合理。不合常理、前后矛盾以及夸大其辞的投资思路肯定是有问题的。

    合作方式要厘清

    有些投资代理人以操作方便、券商信用好、下单软件稳定等种种理由为借口,要求与之合作的投资者把账户转至代理人指定的营业部进行操作。这种情况多数属于代理人在指定的券商处收取交易佣金。也就是说,无论投资者是否盈利,代理人都会通过交易获取一定的收益,从而为代理人炒单提供了可能。换言之,代理人和投资者的利益表面上是一致的,便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或者说两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投资者对此一定要有所觉察,对这样的专家更要提高警惕。

    有比较才有鉴别

    虽然说真正的专家是可遇不可求,但只要有心并非难不可及。多跑几家证券公司、多找一些人去问、多找一些“专家”去谈,必定能有所收获。其实,判断一个代理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自己的综合能力、证券或其他方面的投资经验以及社会能力等诸多因素相关联,也就是说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相当的难度。但如同久病成医的道理一样,只有多与各种“专家”沟通,通过各个方面的比较最终一定找到理想的合作人。

    综上所述,找投资专家代理投资肯定是明智之举,也可以获得理念的投资回报,但投资者要做的是,除了要有专业投资的观念外,更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和研究与专家合作的方式,以及如何选择真正的专业人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