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巴菲特的财智人生-把雪球做“实”的重点——巴菲特超级简单的投资哲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由罗杰·洛文斯坦撰写的巴菲特传记中,篇首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一篇短文。盖茨写道:“他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一大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简而言之,我是个巴菲特迷。”盖茨牢牢记住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在最低价格时买进股票,然后就耐心等待。别指望做大生意,如果价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获利颇丰。记住股市大崩溃。即是说,要以稳健的策略投资,确保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并且要永远记住这一点。

    寻找股票买卖的最佳时机

    金融的本源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放弃实业的真实财富创造而追求金融产业本身所代表的虚拟财富时,当我们越来越被自己所营造起来的虚拟世界所迷惑时,经济的根基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企业也将在潮水退却时裸露一个原本赤贫的躯壳。

    资本运营所带来的价值增值,是以未来盈利能力的提升为预期的。资本运营通常在交易时就对这种预期进行了定价,所以会在收购兼并、资产重组交易发生时出现财富的增值,但这种增值只是一种预期而已。

    实际上,财富泡沫诱惑下的市场时机是一种短视的市场时机,这种收购行为虽能直接带来财务收益,从而立刻提升公司的价值,但仅是一种不稳定的“财务性”市场时机。

    这时候买卖的最佳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股票买卖时机是指买卖股票比较合适的时间。它既可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对于短期股票投资而言,“点”的意义显得重要,而对中长期股票投资而言,“段”的意义则更为重要。

    缺口,是股价没有成交的范围,它的出现往往是受到利多或利空消息及主力介入或出货的影响,造成投资者情绪的冲动和多空双方力量的失衡而形成。缺口的出现特别是突破缺口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后市将有一轮较大的上涨或下跌行情的产生,从而成为判断买入时机的一种标准。

    在股价经过较长时间的下跌和底部完成之后,某日股价突然向上跳空高开并与前一日的股价之间留下没有成交的一定区域而放量上涨,缺口也在短期内未予回补,通常是该股开始进入拉升阶段的标志,显示其中短期内应有相当的升幅,是最佳的买入时机。

    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选择所要面对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选择投资的股票,即“选股”。二是选择股票买卖的时机,即“选时”。选准股票是股票投资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而选择适宜的股票买卖时机是股票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投资者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果为投资时机选择不对,就是选对了最佳股票,也可能由于整个大势的疲软而举步维艰,甚至下跌,造成投资损失;或者可能卖出时机未到,贸然卖出股票,而该股票却在卖出之后,才开始大幅上涨,使得投资收益大大减少。所以,有人说,选股是从小处着手,选时是从大处着眼。

    在选择股票买卖时机的时候,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要遵循的。

    1.股票的买卖原则

    股票买卖时机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资金的多少,心理素质的优劣,短期投资还是中长期投资等差异使买卖时机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把握买卖时机,应注意以下原则。

    (1)长期股票投资买卖时机选择的原则

    经济发展有四个过程: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的周期性变化,人们称之为景气循环或商业循环。股市受经济的影响,股价走势也有回头上涨阶段、涨势明显(加速)阶段,涨势停顿阶段,回头下跌阶段、跌势加快阶段、跌势缓和阶段等(或者说,起步、繁荣、滑落、盘旋等)不同阶段构成的周期性变化,人们称之为股价循环。长期股票投资买人时机宜选择在经济周期的萧条末期,股价循环的跌势缓和期;长期投资的卖出时机应选择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的末期,股价循环的涨势停顿期。

    (2)中期股票投资买卖时机选择的原则

    巴菲特认为,中期股票投资应该在股市长期上涨趋势确定的条件下进行波段式操作。并且宜在中期上涨趋势中,避开中期调整阶段。

    (3)短期股票投资买卖时机选择的原则

    巴菲特认为,短期股票投资应该在股市长期涨势和中期涨势确立的条件下进行。把握的买卖时机应在中期涨势的初期和中期,后期应减少操作。

    2.股票买卖的方法

    股票买卖的方法按买卖的次数分,可分为一次买卖法,多次买卖法或分批买卖法。买卖方法的选择,亦无定论,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短期投资主要是采取一次买卖法,中长期投资主要采用分批买卖法。

    股市受战争、政治及一些意外因素影响比较大,但这些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不是长期的。在和平时期,内在时机是占重要地位的。股市上有句谚语:“不要告诉我什么价位买,只要告诉我买卖的时机,就会赚大钱。”因此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选择买人时机是一个关键。买人时机因投资时期长短、资金多少等因素有所不同,但也仍然可以找到规律。一般而言,只要下列情况出现就是最佳买入时机:

    (1)当有坏消息传来时,由于人的本性,通常股价下跌得比较厉害,是买进的良好时机。

    (2)当股市下跌一段时间后,长期处于低潮阶段,但已无太大下跌之势,而成交量突然增加时,是逢低买进的最好时段。

    (3)当股市处于盘整阶段,不少股票均有明显的高档压力点及低档支撑点可寻求,在股价不能突破支撑线时购进,在压力线价位卖出,可赚短线之利。

    (4)当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扩大规模时,企业利润下降,同时项目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问题发生,从而导致很多投资者对该股票兴趣减弱,股价下跌,这是购进这一股票的良好时机。

    (5)当资本密集型企业,采用了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利润大大提高的时候,是购买该上市股票的有效时机。

    选择好的时机买进股票难,但在好的时机卖出股票更难,这与“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艰辛很相似。卖出股票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否则不仅不能赚钱,可能还无法脱手。

    一般而言,只要下列情况出现就是最佳抛售时机:

    (1)当买进股票一周后,价格上涨了50%以上,此时出售,投资收益率远高于存款利率,应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2)遇到长期上涨的行隋,要适可而止,切莫贪心,赚一倍即出手。

    (3)遇到突然涨价的股票,并且涨幅较大,应立即脱手。在这种情况下,股价很可能受大户操纵,若不及时出售,一旦大户抛售完手中股票就将悔之晚矣,再想卖出就困难了。

    (4)当股价上涨后,行情平稳之际宜卖出股票,成交量由增转减时,宜卖出股票。

    (5)当创出新高后。在某个交易日价格下跌,且比前交易日收盘价低的时候,该交易日的全天股价波幅必定要大于上个交易日的波幅的时候。对于持续稳健上升的优质股,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卖出股票:在过去一年中股份企业中无人增购本企业股份,企业利润增长率与销售利润率明显下降,靠削减开支维持赢利,且企业,目前又没有开发出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

    对于发展缓慢型股票,出现以下情况,应出售股票:企业连续两年销售不景气,产品库存量大,资金周转缓慢,兼并亏损企业而使自身资金长期被占用,并在短期内无法使兼并企业扭亏为盈,股价上涨30%以上或在大户操纵下股价上涨10%以上。

    对于复苏上涨型股票,当其发行企业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发展型企业,人们纷纷购买其股票时,是卖出的好时机。

    巴菲特认为,在股票市场大赚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比别人先行一步愿意花时间对潜在公司进行深入了解的人,当别人纷纷抛售时,他却坚定信心买进股票。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甚至准备好在2~3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持有股票,直到投资者蜂拥而人将该股票价格拉上来为止。对于那些成长型公司来说,不管经济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都必须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地将其收益率稳定保持在15%或更高的水平上以满足投资分析家的期望,并随之提高其股票的价格。

    投资股票成功的关键在于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迷惑,心里清楚整个经济大势的走向。如果政府设定的经济预警指数已经向下反转,同时通货膨胀和利率同时攀升,那么投资者或许就得到了一个清晰的指向,那就是经济萧条正在来临。这对股票市场来说就不是一个利好消息,这时是投资者卖出股票的最好时机。在经济萧条的末期,投资者可以把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股票赚来的钱重新以较低的价格买回股票。

    而人性总是需要不断经受挑战和刺激,人们总是不甘于平平淡淡地经营,资本市场的虚拟性和前瞻性为人们提供了激动人心的挑战。人们将不断地期待或营造下一个泡沫,这是人性使然。但是,在未来的经济周期中,不管企业自身营造怎样的虚拟财富帝国,不管是哪个产业来担当起新一轮经济泡沫的引擎,当我们与泡沫共舞时,需要的是对金融及资本市场本质的理解,需要的是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性,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个虚拟世界的实体内核是否能在乐观预期的推动下与泡沫共同成长?

    只有远离市场才能看清市场

    如题所说,巴菲特曾说过:只有远离市场才能看清市场。

    虽然巴菲特的投资帝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他说自己的投资策略多年来却几乎没有改变。巴菲特称,他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和阅读。他很善于说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不管他做什么,结果都好得令人难以置信。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与人谈起自己的工作时,他的态度也很谦虚平和。他感觉自己十分幸运,因为生而逢时,自己的才能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认可。假如生活在别的年代,他的技巧可能不会派上用场。

    巴菲特习惯于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里没有电脑,也没有股票报价机或其他股票数据终端。电视机被调在了播放财经新闻的CNBC频道上,不过声音被关掉了。虽然他有时候在路上会带着手机,但他在办公室里从来不用。办公桌上没有计算器,他的计算大多数都是在脑子里完成的。他说,他的大部分投资决策并不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作依据。在他办公桌后面的小柜子上有两部黑色电话机,直通他在华尔街的经纪商。

    巴菲特能迅速地做出投资决策,省去了例行的决策会议,以及顾问们建言献策的程序,他也不要求手下的经理们经常向他汇报工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夏天巴菲特在其奥马哈的办公室,接到一份他从未听说过的公司发来的传真,发信人是印第安纳州休闲车生产商的一位顾问。此人建议巴菲特出资8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信中列举的情况令巴菲特满意:这家公司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几乎没有负债。

    第二天,巴菲特即开出了对该公司的收购价,并提议让该公司的创办人彼得·利格尔继续掌管它。在一周后举行的一次历时20分钟的会议上巴菲特签署了收购协议,他在会议结束时对利格尔说,别指望一年中能有第二次得到他耳提面命的机会。

    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度报告中,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在1995年通过企业收购接收了11000名新雇员,但是,我们总部的工作人员只从11个人增加到12个人。”在2000年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中,巴菲特这样写道:“这个小小团队制造了很多奇迹。2000年,它处理了与8个企业收购活动有关的全部细节,编制了大量的纳税申报表(我们的纳税申报材料厚达4896页),顺利举办了一场门票数因为25000张的股东年会,并把支票准确送达股东所指定的3660家慈善机构。”巴菲特在他的办公室里阅读、打电话,同他的经理们、朋友们和经纪人保持着联系,通常用简短而又风趣的短信回答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信件。他非常喜爱信件,并认真阅读每一封来信。有时候,甚至在助手们还未来得及把信件转交给他时,自己就先取走信件。巴菲特出门在外时,由行政助理每天晚上打电话通报他当天新来的信件。没有客人来访时,巴菲特就埋头工作,公司的大量工作都是在办公室完成的。

    在描述伯克希尔公司的企业收购策略时,巴菲特曾对股东们说:“收购策略非常科学,我们只需坐在办公室里等电话就行了。当然,偶尔有人打错电话。”

    其实远离股市是为了看清股市。因为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看清它的全貌,炒股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股市的方向、股市的趋势性变化,如果看不清股市的方向或趋势性变化,那是注定要赔钱的,即使赚钱也是赚小钱,绝不可能赚大钱。不抬头看路,只顾低头买投的人经常发生买了就被套的情况,今天买今天套。买一只套一只,即使赚钱也是暂时的。最后是结局往往是惨败甚至血本无归。相反,看清了股市的方向或趋势性变化,就一定会赚钱、赚大钱,即使有损失也是暂时的。

    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日常常见的文字,报纸,杂志,图像和预感(做梦)存在于日常生活,事业和科学研究领域。

    对直觉的理解有他是人类的第六感觉直觉。直觉类似大自然中的空气当你想捉到它的时候它会消失得无影无综,当你不在意的时候,它会像神来之笔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意外和惊喜。直觉突现于人类的大脑右半球逻辑思维方式它能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简言之,直觉就是一种人类的本能知觉之一。

    对于直觉,巴菲特更是有自己的一套对直觉的理解,他这样说:“我对自己的直觉特别有信,几乎所有的投资决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直觉。这一点儿也不夸张。”

    曾有人就直觉这个问题去请教巴菲特,他告诉人们,他的投资决定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直觉,凡是自己感觉能够获得利润的股票,都大胆地投资。事实上,巴菲特的直觉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对所投资的企业的详细了解和研究。巴菲特说,只要他对企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这家企业的经营令自己满意,他根本就不会去理会所谓的股市行情,直觉就能告诉自己这只股票值得自己投资。也就是说,巴菲特的直觉是建立在长期的思考之上的。

    罗素说:“大部分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许多人的确如此。”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进行独立思考是首要一条。因为他认为,投资市场充满了诱惑,到处陷阱密布、风险暗藏,如果投资者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投资行动就会趋于非理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巴菲特曾说过:“思考是我生活的重心,我是一个相当喜欢思考的人。尽管我知道有些事情并无答案,但我认为,他们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真知灼见,这是独立思考的魅力。”

    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的年报中,巴菲特引用了凯恩斯的名言:“困难的是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而不是新思想的运用。”做到与众不同确实不易,但是,这是投资取胜的关键。

    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进行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因为他认为,投资市场充满了诱惑,如果投资者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投资行动就会趋于非理性,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了。

    独立思考也是巴菲特在投资市场中屡屡获胜的秘密武器。巴菲特勤于思考,这让他对世间万物秉持一种批判的内心态度。他的朋友拜伦·卫思曾这样评价他:“只有冒险的观念才能深深地吸引巴菲特,他喜欢了解事情的本质,年轻时就喜欢做一些哲学理论研究,这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在金融市场上受益无穷。”

    在股票投资的过程中,不注重独立思考的投资者比比皆是。他们经常会受到别人的影响而抢进杀出,而缺少自己的主见,因此显得盲目草率。用巴菲特的话说,这些盲从者、缺乏独立思考者,其实就是“傻子和旅鼠”。

    巴菲特的这个比喻,也许会让那些整天在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双目紧紧盯着彩色屏幕的股民们泄气。因为他们的目光和焦灼的心情关注的正是当天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但残酷的是,巴菲特嘲笑的正是这样一群人。

    一个人的直觉往往是非常准确的,对于股票投资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相信自己的直觉,才能够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才能够不受股市行情的干扰。但是,对大多数投资人而言,要想在股市中摆脱大众思维,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就需要思考。

    2005年巴菲特致股东函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要盼望我们的证券投资的组合会出现什么奇迹。虽然我们主要的持股是一些很具有实力并且具有赢利能力的企业,但是它们的股价也算不上便宜。但是,有一种可能是在十年后,它们的每股的收益率将保持在每年的6%—8%的增长速度,然而它的股价最终会或多或少地向每股的收益的增长率靠拢。当然这些公司的经理人会认为我们对该股的预测有点过于保守了,我们希望他们是对的。

    在2005年,由于公司事件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发生了两个变化:宝洁收购了吉列,美国运通将阿默普莱斯金融(Ameriprise Financial)进行分拆上市。另外,伯克希尔还大幅增持了富国银行的股票,与此同时在安海斯,布希和沃尔玛公司股票上建仓。自从2000年美国网络科技股泡沫破灭后,5年未出手的股神巴菲特又开始行动了。

    在1999年的时候,伯克希尔的收益率仅有0.5%,相比之下当年美国股市却大涨了21%,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巴菲特严重落后于市场20.5%,在他的投资历史十业绩表现最差。但是到了2000年美国股市已经大跌9.1%,而巴菲特的赢利达到了6.5%,同期超过指数15.6%。2002年S&P500指数大跌22%,巴菲特的赢利却达到了10%,超越指数32%,人们开始继续欢呼股神的名字,继续对巴菲特顶礼膜拜。

    从巴菲特的早期的投资经历中,就可以发现他的这一投资方式为他赚到了不少钱,只是那时的股市波动性还不是很大,所以相对来说赚钱比较容易,这更能够坚定巴菲特投资方式的有效性。并且他能够长期坚持自己的投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也并非是一个容易被别人说服的人,巴菲特把这个称为“内在打分卡”,别人的观点很难左右巴菲特的想法。比如价值投资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尽管短期内看不出投资是对是错,但一段时间以后事实总证明巴菲特是对的,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其他人能够获得像他这样的投资成果。

    巴菲特的性格逐渐促成了这样的投资方式,他对投资的兴奋和赌博的快感是不同的。巴菲特是个对数据很敏感的人,在他投资选择之前,他的脑子里面已经对投资进行了打分。巴菲特在投资上面一点也不感性,总是站在很客观的角度,完全把个人的感情和个人的友谊隔离开来,例如他跟AIG的总裁是很好的朋友,AIG老板其实可以让巴菲特来救他们,但巴菲特并没有这么做,他把公私分得很清楚。在研究了AIG的财务报表后,巴菲特觉得不能理解AIG的金融产品部门,而且AIG有太多债务要处理。

    拿破仑·希尔说:“如果你想变富,你需要思考,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他人。富人最大的一项资产就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与别人不同。”

    一个投资者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现金,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

    思想和智慧,是一个投资者做好公司的根本,有了智慧,到哪里你都吃的开,玩的转。即使在古代,一个秀才如果落难,实在走投无路了,让他担水种地打猪草,尽管腰酸背痛,还是能很快适应。但如果一个粗人突然得到意外提拔,让他到翰林院舞文弄墨,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出像样的文章。人的智慧高于一切,知识经济从来就有存在的土壤。

    在财富时代,你更要用脑子赚钱。你见过谁用四肢赚大钱的?就连迈克尔乔丹都说:“我不是用四肢打球,而是用脑子打球。”所以他球打得好,也赚了不少钱。

    这就要求投资者腿勤、嘴勤,更重要的是脑袋要勤。只有勤思考,才能及时整理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信息,做到有条不紊地掌握前进的方向。只有勤思考,才能进行战略管理和创新思维,在经营活动中能够另辟蹊径,避免和别人挤在一条船上分一杯残汤剩羹。

    有位记者曾问年轻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你成为当今全美首富,个人资产高达550亿美元,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比尔·盖茨十分明确地回答说:“一是勤奋工作,二是刻苦思考。”

    有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创业初期,生意好得不得了,客户要添货的电话此起彼伏。于是他一门心思扩大再生产,他也因此特别忙,真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有一次,一位在美国工作的老同学来拜访他,只见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不断,请示工作的人一个接一个。老同学很奇怪,问道:“你每天都这么忙吗?”他说:“是啊!真没办法。”

    在要告别的时候,老同学说:“你这么忙,这样下去,公司很危险!”他一听,微微一笑:“怎么可能呢?”老同学说:“因为每一种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你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无暇思考,这样企业下一步将会面I临,什么情况,企业如何应对与发展,你却没时间思考,这样很危险。”

    听了这些话,他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一些具体事务交给了下属去办,自己空出一些时间来思考,思考新产品开发,思考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果然,没出两年,企业原来畅销的产品走下坡路了。幸好他听了老同学的话,早有准备,开发了第二代产品,从而使企业渡过了难关。

    现在,这位经理不怎么管事,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思考”企业的未来。他还经常在企业理念宣传会上给下属讲这个案例,目的是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学会思考,每天要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明天的工作进行计划。同时,要常常想下一步的发展。

    一天思考周到,胜过百天徒劳。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是力大无边的人。在波动无常的投资市场上,投资人惟有独立思考,才能在混乱的局势中保持自我,看清市场走向,不为流行的趋势所迷惑,从而做出最正确的投资决策。

    思考是惟一的出路,不断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

    在残酷而现实的股票市场中,连巴菲特都要面对投资时受到的质疑和嘲笑。何况是对于普通的投资者呢?唯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思路,才能长期战胜市场群氓。

    抓住赚钱的每一个机会

    “抓住机会女神的头发”,是一则西班牙谚语,源自于罗马神话。在罗马神话里,“机会女神”是一位美女,站在飞轮上,背后有一对翅膀,表示机会稍纵即逝,她的头发只覆盖在前额上,后脑是光秃秃的,要抓住机会女神,就必须抓住她前额的头发。意味着当机会来到面前时我们往往看不到她的脸,当机会走了的时候,才发现是机会,但是你再去抓时却抓不到,因为后脑一根头发也没有。

    有这样一个故事:村庄发大水,村民都上了大船,但牧师不上,他说:“上帝会来救我的。”大船开走了。水位在涨高,牧师爬上了房顶。又有一艘快艇来搜救遗漏人员,牧师还是不走,仍说:“上帝会来救我的。”快艇也开走了。水位漫过了房顶。又有直升机来接牧师,牧师仍然坚持不走,照旧说:“上帝会来救我的。”无奈,直升机也飞走了,最后的机会丧失了。终于,虔诚的牧师遭到了灭顶之灾,真正见了上帝。他抱怨上帝说:“怎么不来救我?”上帝说:“我先后派了大船、快艇和飞机三种交通工具,可三次机会都被你错过了。”

    故事显然是荒诞的,但也说明了一条很重要的哲理,那就是:抓住机会就是抓住了上帝。有些机会,我们是无法选择的,比如我们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尽管家庭出身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还有大量的机会是可以让我们选择和把握的,这些机会对于我们的成功也是最关键的。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发挥自己的优势,赢得成功,就要抓住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机会。

    巴菲特曾说过:

    1989年,我是樱桃可乐的爱好者,并且每天都购买五瓶,那年我宣布用10亿美元的价格买进可口可乐的股票,曾经我认为这项举动是把钱花在嘴巴上的最佳的证明。而在1988年的8月18日我被推举为所罗门公司临时主席的时候,我把嘴巴摆在我们的钱上了。

    我想大概大家都应该看过关于我被任命为所罗门董事会临时主席的报道,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个职位是因为伯克希尔的事业经理人是如此的优秀,使我很放心地把时间摆在了别的心思上。

    巴菲特认为机会就在你面前。大多数人看不见这种机会,只是因为他们忙着寻找金钱和安定,所以,他们得到的也就有限。但当你看到一个机会时,你就已经学会了并且将会在一生中不断地发现机会。而当你找到机会时,就能避开生活中最大的陷阱,就不会感到恐惧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当他们面临投资良机时,往往会选择退缩。因为他们的内心充满恐惧,一开始就害怕灾难。出于这种消极情绪的左右,他们决定不投资,或者是把不该卖的卖掉,把不该买的买回,投资行为的发生完全依赖于乐观的猜测或悲观的预感。如果他们有一点点犹太人的投资知识和投资经验,并且做好准备的话,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在犹太人看来,成功投资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论市场行情上涨还是下跌,都应该随时准备获利。实际上,最好的投资者在市场萧条时反倒能赚到更多的钱,这是因为,行情下跌的速度比上涨的速度快。正如投资高手所言,牛市缓缓来临,而熊市却瞬间光顾。

    “打先锋的赚不到钱。”仅二十二、三岁却像个老成的生意人的洛克菲勒,一贯坚持着这个信条和策略。在人生的马拉松赛上,让别人打头阵,找准机会再迎头赶上是很明智的,得到冠军的马拉松选手几乎都这样说和这样做的。

    “不管打先锋的如何吹牛,绝不可盲目下手。”洛克菲勒做中间商时一直把这句话当座右铭他用它打开了美孚石油的大门。沉默寡言的洛克菲勒好似一条精力无穷的猎豹。输往欧洲的食品和北军的军需品猛增,联邦政府狂印钞票,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洛克菲勒同联邦政府和北军当局并未打过特别的交道,然而他却赚了不少钱,并不断购进货物。和佛拉格勒一道买进的盐,很快成了投机市场上的抢手货,盐的生意给他带来了财富,这时公司已发展为附带经营牧草、苜蓿种子的大公司了。善于把握投资的一个个良好时机,让洛克菲已独揽了公司的经营大权。

    “我们赚了这么多钱,拿来投资原油吧,怎么样?”他跟伙伴克拉克商量道。“想投资暴跌的泰塔斯维原油?你简直疯了,约翰。”克拉克不以为然。

    “据说尹利镇到泰塔斯维计划修筑铁路,一旦完工,我们就能用铁路经过尹利运到克利夫兰……”

    尽管洛克菲勒磨破了嘴皮,克拉克仍旧是无动于衷。洛克菲勒于是开始单独行动,他拿出4000美元,和安德鲁斯一起发展炼油事业,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他独家包揽了石油的精炼和销售过程,这真是比“卡特尔”还要“卡特尔”的方式!

    1865年,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共缴纳税金3.18万美元。克利夫兰的大小炼油厂共有50多家,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规模最大,它仅雇用了37人,1865年销售总额却达120万美元之巨。洛克菲勒用他的耐心去等待机会,当机会来临时,他又毫不犹豫,迅速抓住它,从而取得巨大的成功。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无论是巴菲特还是洛克菲勒,他们一旦发现生活赐予他们的致富机会,就毫不犹豫地抓住。从细节中发现有价值的股票,这是巴菲特一直都坚持的一项投资习惯。投资者也应该逐渐培养自己的这种敏锐的投资嗅觉,一旦发现就毫无犹豫买入,这样一定会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有人曾经把机会比喻成小偷,说它来的时候悄无声息,但走的时候却让人损失惨重。机会很难遇到,如果你很幸运地遇到了它,那就一定要把它抓住,否则受伤的会是你自己。有一句俗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见机会弥足珍贵。

    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如果通过这条路直接穿越过去,有没有可能?”拿破仑问他的工程师们。这些工程师曾被派去探寻能够穿过险峻的阿尔卑斯山圣伯纳山口的路。“可能行的,”他们吞吞吐吐地回答道,“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的。”“那就前进吧。”身材不高的拿破仑坚定的说道,丝毫没有把工程师们刚才回答里的弦外之音听进去:穿越那山口肯定是极其困难的。此时,英国人和奥地利人听到拿破仑想要跨过阿尔卑斯山的消息时,都轻蔑地撇了撇嘴,报以无声的冷笑:那可是一个“从未有任何车轮碾过,也从不可能有车轮能够从那儿碾过的地方”。更何况,拿破仑还率领着七万军队,拉着笨重的大炮,带着成吨的炮弹和装备,还有大量的战备物资和弹药呢!然而,一向认为胜利在望的奥地利人看到拿破仑的军队突然出现,他们不禁目瞪口呆。拿破仑没有像其他先行者一样被高山吓住,没有从阿尔卑斯山上溃退下来。

    失败不属于拿破仑,他成功了。当初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一旦成为现实,有人就会说,这件事本该就可以做到;还有人会说他们遇到的困难是无比巨大的,任何人都无法克服,从而把自己的退却说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正是因为有的人没有退却,迎头而上,创造了历史上一段又一段的奇迹神话。

    美国南北战争的英雄格兰特将军在新奥尔良不幸从马上跌了下来,受了重伤,就在这时候他接到命令,要求他去指挥查塔努加的战役。当时,南方军已经将联邦军围得严严实实,投降看来几成定局,仿佛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一到晚上,四周群山上到处是敌军燃起的篝火,在漆黑的夜空里如同满天的星星。而对格兰特来说,所有的补给与供应线都已经被完全切断了。忍着巨大的疼痛,格兰特断然下令,挥师前往新的作战场地。沿着密西西比河北上,穿过俄亥俄河及其星罗棋布的支流,在马拉着的担架上一路颠簸走过茫茫的荒原,最后在四名士兵的帮助下,格兰特将军终于到达了查塔努加。一个伟大的指挥官到了!他的到来使整个战局立刻为之改观,他能够扭转战局,而且也只有他才能够扭转战局。整个军队都为他的坚韧和毅力所鼓舞,整个军队顿时士气大振。敌人仍然在一步步地逼近,但是在格兰特还没有来得及跨上马鞍、下令前进的时候,北方军队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了周围所有的山头。

    你可以说世界上只有一个拿破仑;但是,你要明白,当今任何一个年轻人所面对的困难与难题,决没有那位科西嘉小子所跨越的阿尔卑斯山那么高、那么险!

    何时卖空很重要

    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你不知道现在是在做什幺时,就不要卖空。一定要使用你的投资系统来决定买卖时机。”

    所谓卖空,就是当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会下跌时,向经纪人交付抵押金,从经纪人手中借入股票抢先抛售,等到股票价格下跌到某一价位时再买进股票,将其归还给经纪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差额收益。

    根据卖空者目的的不同,卖空行为又分为3类:

    一是投机性卖空。在这种情况下,卖空者出售股票的目的,就是预计该类股票的价格会下跌,为了以较低的价格补进同样的股票,从中获得差额利润。这种卖空风险大,利润也大,而且对股票市场有较大的影响。股票的价格会随着卖空者的抛售和补进而涨跌不停。

    二是用于套期保值的卖空。这种卖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股票由于市场价格的下趺而造成损失。

    三是技术性卖空。

    巴菲特购买的股票有一个特点,就是拥有极高的商誉或者是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公司。前者如可口可乐、万宝路、吉列以及1996年开始大量购买的麦当劳,都是当今世上的驰名公司;后者如华盛顿邮报、联邦快运等,这些公司被他称为“收费的桥梁”或者是“消费独占”。他选股中尽可能避免竞争太大的股票,历年来他没有看中一家如IBM、微软这一类的科技公司,他认为难以对科技股将来的发展作出准确的评价,而且风险相当大。

    巴菲特认为,是否卖空股票,要看投资标的是否具备持久竞争优势、业务是否发生根本变化,以及股价是否够高而定。

    在1987年10月股灾之前,巴菲特几乎把手头上的股票都卖掉了,只剩下列入永久持股之列的股票,所以遭受的损失较少。巴菲特认为,当有人肯出远高过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他就会卖出股票。当时,整个股票市场已经达到疯狂的地步,人人争着去买股票,因此,他觉得已经有了卖股票的必要。

    在适当的情况下,卖空可以是有用的和有利可图的策略,但必须谨慎使用。卖空者必须明了规则和风险。显然,主要的风险是不参与任何未来的获利。在合适的情形下,完美避险的卖空,可以是一个有效获利的方法。

    总的说来,对于是否卖空,投资者应遵循以下3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

    不要在牛市卖空。为什么要与大势违抗?不过,你早晚会不相信这条建议,亲身去尝试,最后发现这样做确实行不通——就像看到路旁贴着“油漆未干”的标志,通常也真的是黏糊糊的。把卖空权留起来,等到熊市时再用。你的机会将更多。

    第二条原则:

    不要小规模地卖空。那些做市商和专业投资者们很容易就能操纵你所少量投资的股票。这称为“被逼卖空”(意即你将发现亏损,被迫轧空),滋味可不好受。以每天500万到1000万股的规模做卖空会安全很多。

    第三条原则:

    不要在平淡市卖空。“永远不要在平淡市上卖空”,指在股市变得迟滞不前、无明确趋势时,请小心对待支撑股价的基本力量。如在过去的几年里,即使只有最微小的利好新闻,支撑力量也可能转变成买股行为。紧接着,回升和升势就使空头投资者处于高风险状态。

    一个平淡的市场,有时指一种平衡市。市场运动迟缓,有时上升,紧接着一个小调整。在平淡市或平衡市期间,机构投资者正在等待(如果他们能这样做的话)一个好的理由回到市场。最微小的好消息(或者有时是坏消息,但不如想象的坏)也可能引起强烈反弹的发生。反弹可能引起卖空股票价格上升,导致保证金增加,最后亏损。造成平淡市的稳定性是市场力量的证明。如果没有这种基础性的力量,该股市显然会下跌。

    股市走平,波澜不惊,投资者有卖空冲动。在此之前,最好仔细看清股市以及卖空选股。平淡市间经常有基本的势力在维护着稳定。买方进入,替代卖方,股市成为平衡市。平淡市上的卖空在月线图上可能会结束得十分痛苦。

    但是,在平时的股票投资中,我们也可发现有2种最适于卖空的股价形态。

    头肩顶形态

    右肩应较左肩略低。最佳时机应当是在右肩第2次或第3次拉升失败结束之后。其中的一次拉升失败点将稍高于前几个星期反弹时的高点。此时做卖空有些早。对于先前的股票来说,在下挫很厉害之后,还有可能从右肩的低点处出现几次20%~40%幅度的反弹回挫。最后一次上涨应该经过其平均移动线。有时,不是所有时候,如果每季盈余增长率和收入减缓的话,股价会下跌。股票的相对强度线在经过至少20~34个星期的上扬后会出现明显下降。实际上,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合理的卖空形态都发生在一支很强的前市场领导股明显到达最高点的5~7个星期之后。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大部分卖空者由于过早操作、做得不好或错过明显的好时机而遭受损失。

    试图突破,却明显遭到失败的三阶、四阶柄式杯状形态及其他形态

    该股票应该刚扩大成长量,而且开始向下跌破杯柄区域。典型的,卖空价格应该从过去的交易中“报升”(报升指的是交易价格要比以前的交易价格至少高l美分)。因此,一般可以在大盘走势发展之中或者是高点处下单放空,限度是低于原有价格0.25美元或更多。对于走势虚弱的股票,可以不需要报升,价格低1个或更高的百分点即可。

    卖空是通过保证金账户来做的,所以要和经纪人确认看看能否借入你所想要卖空的股票。另外,如果股票在放空期间股票需要支付股息,那么你还必须要向买入该股票的人支付股息。所以,不要卖空股息量很大的股票。

    即使对股市专家来说,卖空也极具风险。只有能力更高、胆量更大的人才敢尝试。所以,投资者不要仅仅因为股价看上去太高了就去卖空一支正在涨升的股票。你可能会变得“一贫如洗”。

    投资原则是通用的

    美国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导师。1994年,在纽约证券投资分析师协会为纪念格雷厄姆的一次会议上,巴菲特评价说:格雷厄姆的“核心投资原则”是理性投资的基石,而且100年后其重要性也会像今天一样。

    “核心投资原则”主要有三点:一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投资。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不要仅仅看股价日常的变动,更要从商业角度去看,把买股票看作是买公司。二是买进有安全边际的股票。安全边际描述了投资者所要买的股票价格低于估价的程度。如果一只股票值20美元,在14美元买进时则安全边际为30%,因此安全边际越高,抵御股价下滑的能力就越强。三是对市场的反复无常和非理性做好准备。投资者买卖股票时要理智地思考,控制情绪显得非常重要。熊市时股票行情萎靡不振,一些投资者因恐惧而抛出股票,而对价值投资者来说,也许正是买入股票的好机会。在股市非常狂热时,此时往往离场观望或许是较好的策略。

    巴菲特认为,大部分的事业投资都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实际上所谓的获利的提升空间是极其有限的,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企业无法有效的提高股东的权益报酬率。

    无论做哪项投资,巴菲特都运用的都是一样的投资原则。巴菲特在投资中,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投资原则:

    1.注意储蓄的重要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有10万元的资本,投资一年变成20万元。他用赚来的钱买了汽车。第二年,他仍然投资10万元,又变成了20万。消费掉10万,还剩10万。第三年他的投资资本还是只有10万。第四年,投入10万,变成20万,消费10万,到第五年他的投资资本仍然只有10万。

    另一个人,有10万的资本,投资一年变成20万。第二年,他把20万作为资本投入,变成40万。第三年,他投入40万,变成80万。第四年,投入80万,变成160万。

    这两人的投资能力是一样的,但因为一个把利润用来消费,一个把利润用来投资,两人的财务状况便出现了天壤之别。

    2.避免损失

    一般认为,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有些人还认为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收益。但巴菲特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要想投资成功,就得做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要避免风险。

    巴菲特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每天进行十几个小时的投资分析,但每年只做几次的投资,甚至于一年都不做一次。他说,不要频繁地操作,要分析、寻找好的项目,每天的分析工作是必需的。一旦有好的机会,就要把握住。不要常常投资,但一旦投资就必须是大的投资,这样才能保证低风险、高收益。

    巴菲特认为投资时一定要选优质企业,市场价远远低于实际价值时才是购买的良机,否则宁可不投资。

    3.除非不做投资决定,否则,一定要是正确的决定,一定不可出错。

    巴菲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从来都没有间断分析,而且分析之时是一丝不苟的。巴菲特告诉人们,分析是每日的功课,绝不可以缺少,但买卖却不是需要每日进行的。巴菲特不是每日都进行买卖,而是一做买卖,差不多要绝对正确,深思熟虑后他才会下决定。所以,巴菲特强调,每次买卖都要看中,而且每次买卖都要大宗。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可以对各种投资产品进行尝试。但是无论投资那个品种都要用自己的投资原则进行衡量。只有符合自己投资原则才能保证自己赢的概率增大。

    巴菲特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有人认为,在目前非常危险的市场环境中,小投资者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所以要么退出市场,要么求助于专业投资者。然而,在投资中,专业投资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聪明,业余投资者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愚笨,只有当业余投资者一味盲目听信于专业投资人时,他们在投资上才会变得十分愚蠢。事实上,业余投资者本身有很多内在的优势,如果充分加以利用,那么他们的投资业绩会比投资专家更出色,也会超过市场的平均业绩水平。

    在新英格兰地区流传着一个消防员投资股票的著名故事。大概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这位消防队员注意到当地一家叫做Tambrands的生产女性卫生用品的工厂(后来这家公司更名为Tampax),其业务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扩张。这种情况让他想到,一定是这家工厂业务非常兴旺,否则怎么也不可能如此快速地扩张。基于这样一种推理,他和家人一起投资了2000美元购买了一些Tambrands的股票,在随后的5年里他们每年又再拿出2000美元继续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到了1972年,这个消防员已经变成了一位百万富翁。

    我们无从得知,这位幸运的消防员是否曾向经纪人或者其他投资专家寻求过投资建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投资专家会对他说,他投资于Tambrands公司的这种逻辑推理存在缺陷,如果他明智的话就应该选择那些机构投资者正在购买的蓝筹股,或者是购买当时非常流行的电子类热门股票,令人庆幸的是这位消防员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很多投资人认为自己没有专业素养,想要依靠自己在投资领域赚钱难上加难,但事实是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懂股票、房地产是什么,但却能够投资致富。成功地利用理财致富者,大多不是专业投资人,而专业投资人未必能够以投资致富。

    投资根本就不复杂,它之所以会被认为那么深奥复杂,非得依赖专家才行,是因为投资人不知如何应付不确定的投资世界,总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无法自己冷静地做决策,而是想办法听取他人的意见。

    由于不懂如何面对未知且不确定的投资环境,误以为必须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要有高深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做好投资,许多人便习惯性地把投资决策托付给专家。

    然而,如同彼得·林奇所说:“5万个专业投资者也许都是错的。”如果专业投资者真的知道何时会开始上涨,或是哪一只股票一定可以买的话,他早就已经有钱到不必靠当分析师或专家来谋生了。

    因此,让专家的意见主宰你的投资决策是非常危险的,投资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事实上,业余投资者本身有很多内在的优势,如果充分加以利用,那么他们的投资业绩丝毫不比投资专家逊色,诚如彼得·林奇所说:“动用你3%的智力,你会比专家更出色。”

    依据他的观点,当你根据自己的选择来选股时,你本来就应该比专家做得更出色,不然的话,把你的资金买入基金交给那些专业投资者就行了,何必费那么大劲儿自己选股却只能得到更差的回报,这样不是自找麻烦吗?

    一旦你决定了依靠自己进行投资时,你应该努力独立思考。这意味着你只依赖于自己的研究分析进行投资决策,而不要理会什么热门消息,不要听证券公司的股票推荐。也不要看你最喜爱的投资通讯上那些“千万不要错过的大黑马”之类的最新投资建议,这也意味着即使你听说沃伦·巴菲特或者其他权威人士正在购买什么股票也根本不要理会。

    1.专家有可能是错的。即使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你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他对一只股票的看法会突然改变而将其卖出。

    2.你本身已经拥有了更好的信息来源,并且这些信息就在你的身边。你之所以能够比投资权威人士获得更好的信息,是因为你能够时时追踪记录你身边的信息。

    而实践中一些失败的投资者恰恰是违背了“核心投资原则”。他们或道听途说、或只是简单看一下图形就毫不犹豫地买进股票;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到底如何心中是一无所知,对股票到底值多少价格也是心中无底。来回追涨杀跌,使他们常常遭受致巨大损失,甚至失败。

    投资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所以投资人应想办法充实投资知识,让自己也成为专家。事实上,投资并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只要能够身体力行,不需要靠专家也可以致富,拥有正确的投资观念,你可能比专家赚得更多。

    所以,投资者在投资实践中应该学会借他人的投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才是一条走向成功投资之路。

    时刻给自己留一些“子弹”

    巴菲特曾经说过:“在大象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浪费自己的子弹打野兔是一桩不合适的买卖。”

    我们不要一直手痒而想要这里尝试一些、那里买一点,希望能够碰运气的话,效果往往不佳;反而是集中精神寻找区区几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最后的收益却非常客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自己不随便投入资金买入自己不值得投资的公司。

    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市场的熊市维持得一般较长,市场套牢投资者相对容易。相反,市场在一次次起伏中给投资者的好机会却不多,而且时间很短。

    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聪明的投资者都善于抓住市场赐予的不多的投资机会,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投资业历史上,1973年~1974年的市场滑坡奇怪地被众人忽略了,然而它确实有划时代的意义,甚至可以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

    1972年各大刊物都以显著标题,描述这场前所未有的恐慌。《商业周刊》:“从墓地呼啸而过”;《福布斯》:“为什么买股票?”《商业周刊》:“可怕的崩盘”;《巴伦》:“弥散的恐慌”;《福布斯》:“悲观正在加剧”;《福布斯》:“一片未知的水域”;《幸福》杂志:“关于股票悲观的一个案例”;《福布斯》:“经济形势失控了吗?”

    在全球势力范围内,美国的资本主义都处于衰退之中;在欧佩克组织的成功业绩的激励下,第三世界国家正在组建卡特尔。经济学家们认为黄金时代的发展到头了,只剩下一块大小固定的馅饼被瓜分成更小的份额,甚至在街角的加油站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些证据。

    华尔街也被国家的阴沉气氛所笼罩,“漂亮的50种股票”下跌了80%,宝丽来从149美元跌到14.18美元,施乐从171美元跌至49美元,而雅芳则从140美元N18.58美元,仿佛从顶峰坠入了深渊。华尔街上最大的养老基金管理者,同时也是“漂亮的50种股票”的忠实支持者——摩根·葛兰蒂把客户的资金亏损了近2/3,银行家信托公司也不再为它的信托账户买进股票了。很有意思的是,现在却是买进市面上所见的一切股票的时机。

    道·琼斯指数在7月底以757点收价,到9月时,它只有607点。倘若用道·琼斯指数作为衡量的标准的话,40%的美国工业都已经化为一缕青烟了。但是道·琼斯没有着手衡量损失的大小,自1968年以来,股票平均跌了70%,夏季的一个交易日里,有447种股票刨下新低,比过去人们常念叨的大萧条时期的情况还糟糕。熊市已持续了6年,比1929年一1932年的熊市时间长出一倍。

    这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不要入场,否则,一定会输的一塌糊涂。

    股票更像熟透的水果从高空坠落,一度热衷于以80倍赢利率买下“漂亮的50种股票”的基金管理者们,不愿意买下只有5倍赢利率的联合出版公司股票,他们倒不是害怕有可能出错,而是担心自己的步调跟不上潮流。

    “我希望我们可以脱口而出说自己对这些独特的领域有强烈的爱好,但我们从不这样做,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认为现在不是去做一个英雄的时候,这会有相当大的风险,除非你可以把我放到一个岛上观察上3年时间。”一位投资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现在才是出英雄人物的理想时机。尽管资金管理者都曾在最模棱两可的股票上押下过赌注,现在却又把最好的股票拒之门外,虽然乐观是他们的第二天性,但这是鲜为人知的。剩下的一切便都是恐惧的。

    但是,巴菲特却从中看到了希望。

    拿破仑曾说:“有才能的人总是利用一切时机,而不肯放过任何可以增加成功机会的可能性;而比较笨拙的人往往拟制大量计划,却由于轻视或忽视良机而输个精光……利用良机对于庸才来说,从来就是一个秘密,而这正是比一般水平高出一筹的人的主要力量所在。”“时机”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善于识别时机、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投资者。

    在巴菲特四十多年的投资生涯中,虽然很成功,但真正使他赚到今日财富的,却是仅仅十多次投资决定的。

    巴菲特把选股比喻成射击大象。投资人所要选择的,是头很大的大象。大象虽然不是常常出现,而且跑得不是很快,但如果你等到它出现时才来找枪,可就来不及了。为了等待和及时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任何时刻都要把上了子弹的枪准备好。这就像投资人任何时候都准备好现金等待大好机会来临那样。

    比如在过去近九年的美国股市飘升时期里巴菲特就很少购入大笔的股票,反而让现金累积。而一般的散户就是喜欢东买西买,这里尝试一些,那里买入一些,名下股票种类多得不胜枚举,等到最佳企业廉价购入的机会到来时,反而手上剩下的资金不多。这就像打猎时,大象一直不出现,使人失去了耐心,就连松鼠、兔子等小动物也照射不误,结果,等到大象出现时,子弹已经所剩不多。

    1999年3月,巴菲特更是向股东们强调,股市腾升已经使美好的购入机会不再,因此他找不到适合射击的大象,但有一点却是他可以保证的,那就是他和查理将会集中精神和保持耐心,等着大象的出现。

    欧美工商界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现金为王”。如果说资金是人体的血液,那么现金便无疑是血红蛋白了。

    有人调查了几百个大投资公司的经理,数据表明,他们之中近80%的人每天早晨走进办公室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早已放在他们办公桌上的公司前一天(或上一期)的各类财务报表。财务,是公司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果把公司比做一个人的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就是人体的血管,它是引导着公司的血液——资金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流动,从而保证整个机体的健康。

    不幸的是,现在许多投资者要么根本没有这根血管,投资凭热情,资金运转无计划,无目的,无节制,始终处于混乱状态;要么虽然有这根血管,但没有让他发挥应有的作用,原则缺失造成了投资方式的不科学。

    现金问题无小事,投资者不要因为现金使用问题琐碎就不想管,懒的管。要赚钱的话,投资者要算大账,更要算细账。

    所以,聪明的投资者要懂得,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满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攻守平衡。但我们很多投资者一下就满仓了,但这个时候满仓,用巴菲特的话讲就是在裸泳,潮水一退下来你的风险就出来了。所以,巴菲特的整个投资过程告诉我们,一定要控制风险。只有控制了投资风险,才可以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你还有资金去买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