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欲达己者先达人,善假于物事易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顺风而呼闻者远,登高而招见者彰。当个人能力相仿时,善假于物的人常常能够脱颖而出。如今,人脉资源是最有价值的凭借。谁拥有了人脉资源,谁就能够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不过,要想获得充足的人脉资源,没有付出是不可能的。

    1、忙时求人不如闲时帮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徐州刺史陶谦被围困后,向好友北海太守孔融求救。孔融正在为其筹划时,自己却遇到了麻烦。黄巾余党管亥率数万贼寇奔杀过来,孔融急忙迎战。几个回合过后,孔融部将宗宝被管亥斩于马下。孔融见军中大乱,只好奔入城中,紧闭城门。管亥立即分兵将城池团团围住,孔融心中郁闷,毫无计策。

    第二天,孔融登城观望,见“贼势浩大”,更加苦恼。正在此时,城外有一人“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此人到了城下后,大喊“开门”。孔融先是“不识其人,不敢开门”,后见贼众赶来,此人转身连杀了十几人才下令开城门。

    此人入城后,径直来到城上拜见孔融。原来,此人名叫太史慈。孔融虽然没有见过他,但知道他是一个厉害人物。得知他出门在外、其母无人照顾时,孔融立即派人送去粮食和衣物。于是,其母不曾忘记孔融的恩情,从辽东回家省亲时听说贼寇要攻打北海城后,立即让他前来救助。

    接着,孔融想派人出城向刘备求救,苦于无人能够冲出重围。于是,太史慈请求前往送信。太史慈勇猛无比,贼寇无法抵挡。刘备得知消息后,立即带着关羽、张飞前来营救。在刘备、孔融的夹攻下,管亥被杀,其部下贼寇被杀散,北海之围终于被解。

    如果没有太史慈的帮助,孔融恐怕难以渡过这一劫。与其说是天意,不如说他善于播种人情。

    曹操同样是一位播种人情的高手。

    关羽失守下邳后,与张辽约法三章:“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待张辽转告曹操且曹操答应后,关羽这才向曹操投降。

    曹操自关羽“温酒斩华雄”后,就对关羽非常赏识。如今关羽来降,曹操甚是高兴,亲自到辕门外迎接关羽。关羽下马入拜曹操,曹操“慌忙答礼”。接着,关羽说道:“我是败兵之将,承蒙不杀之恩。”曹操回话说:“我一直羡慕你的忠义,今天有幸与你相见,我的愿望终于得到满足了。”关羽随后提及与张良约法三章的事,曹操一律答应。

    入营后,曹操设宴招待关羽。第二天,曹操便班师返回许昌。关羽替二位嫂嫂整理车子,并亲自为二位嫂嫂护行。天黑后,曹操在驿馆歇息,将关羽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安排在一个房间里住。不料,关羽手持蜡烛站在房外,通宵达旦,毫无睡意。曹操见关羽如此做法,对关羽更加敬重和佩服。到了许昌后,曹操拨了一府邸给关羽居住。

    关羽安顿好后,随曹操朝见了献帝,献帝封他为偏将军。第二天,曹操大摆宴席,文臣武将欢聚一堂。曹操把关羽当作客人招待,让他坐在上席。宴罢,曹操又送了些绫锦、金银器皿等物品给关羽。

    不仅如此,自从关羽到了许昌后,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招待关羽。另外,曹操还送给了关羽十位美女。关羽毫不动心,让她们服侍二位嫂嫂。

    一天,曹操发现关羽身上的绿锦战袍已经破旧,于是赠给关羽一领合身的战袍。

    又一天,曹操请关公参加宴席。宴罢,曹操送关羽出府,见关羽马瘦,问其原因。关羽答道:“我的身体很重,这匹马载不动我,所以它总是这么瘦。”曹操立即令左右牵来一匹马。只见这匹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曹操指着它对关羽说:“你认识它吗?”关羽说道:“这不是吕布所骑的赤兔马吗?”曹操回答说是的,然后将马和鞍辔一并送给了关羽。

    曹操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赤壁大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并没有忘记他的恩情,放他一条生路。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们建立人脉关系一般都是靠“人情定律”来运转的,不懂人情定律是行不通的,因为,人情是无根的东西,想要利用它,就得牢牢地掌握它。

    通晓人情,就要有一种设身为己的作风,以心比心的情感体验。从正面讲,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像自己肚子饿了要吃饭,别人肚子饿了也要吃饭一样。懂得这些,你就要“推食食人”、“解衣衣人”。

    帮助他人的过程,便是建立人脉关系网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人脉关系网在社会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对于个人来说,人脉关系网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拥有多大的关系和影响力。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和猿猴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人是一种依托于周边复杂社会关系而存在。人离开了这个关系社会,就一事无成,连生存可能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向前发展了。”

    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的一员,而人脉关系就成了你与社会交往的一种纽带。可是人脉关系并不是一日之间可以建立起来的,而需要你去长期经营。想要有一种好的、经得起考验的人际关系,就要精心“播种”与培育,就像在田地里播种的农夫—样。之所以这样说,是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想要栽种一棵果树,就应该先将种子埋在地里,然后种子会慢慢“长成一棵果树”,这是必要的前提条件之一。虽然有些种子会腐烂,不发芽,但不播种,就绝不会有果树长出来!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用心去交流维护是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虽然不一定会有好的回应,但没有用心,就不能建立人际关系。有些人虽然也主动和你建立关系,但你也要做出回应。只有这样,关系才会持续下去!如果你冷淡地对待他,他有可能就不会再来找你了。

    第二,有些种子受节气的限制,不到时候,不会发芽。在干燥的地方,种子可以深埋数十年,但雨水一来,就迅速发芽。

    人脉关系也是如此,你的用心有时很快就会得到回报,但有时也不如此。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回报”,你不必花心思去期待,反正你已种下了一粒种子,“机缘”一到,它自然会发出芽来!而这发芽的时间,有时可能是在你40至50岁时,甚至还可能一辈子也都没发出芽来,但是,总会有希望的!

    第三,种子发芽后,你还要小心勤快地灌溉、除草和施肥,它才会长成大树,开花结果。

    人脉关系也是如此,你也必须以热心、善心来经营它,千万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收获果实,这样只会破坏你的人脉关系!而且糟糕的是,这种“揠苗助长”的作风会在同行间散播出去,成为你的负债!

    第三,播下的种子数量越多,发出的芽也将会越多。只要有充分的时间,那么播下的那片种子必定大片成林,那时收获的果实将令你感到欣慰。

    人脉关系也是如此,年轻时用的心多,交的朋友当然多,纵然有一些“不发芽”的,但长时间累积下来,你的朋友还是很多,到那个时候这种人脉关系就成了你的果树林。那么,你将必然能享受这些甜美的果实了!

    想想你现在年纪?人脉关系又如何?不必急,只要你精心“播种”,而且越早播种越好,那剩下的事就是等着收获了。

    做人心眼:

    “临时抱佛脚”并不是每次都灵验的。与其抱有侥幸心理,不如在悠闲或安逸的时候多多“烧香”。如此以来,在遇到难办的事情时,便可以不慌不忙地解除“燃眉之急”了。

    2、屈尊降贵,地低成海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

    曹操为了得到徐庶,将其母接至曹营。徐庶前往曹营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三顾茅庐”的故事开始演绎了。

    刘备带着礼物,与关羽、张飞二人一同赶往南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一带)卧龙冈拜见诸葛亮。为了能够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刘备屈尊降贵,三次来请诸葛亮。

    第一次,刘备三人来到诸葛亮住处,叩门相见。不料,诸葛亮刚刚外出,归期不定。刘备惆怅不已,只得返回新野。回到新野后,他便命人打听诸葛亮回家的消息。

    数日过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后,立即让人备马。此时,张飞说道:“诸葛亮不过是一个村夫,何必哥哥亲自去呢,让人把他叫来不就行了。”刘备斥责了他一顿,遂踏上行程。当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而且当日“朔风凛凛,瑞雪霏霏”,于是张飞又说:“天寒地冻,连率兵作战都不合适,更何况赶这么远的路去见一个无用之人呢?”刘备答道:“我这样做正是为了让诸葛亮看到我的诚意。”

    刘备三人冒着风雪赶到卧龙冈后,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刘备无奈,留了一封信给诸葛亮,然后便策马回新野了。光阴似箭,转眼间冬去春来,刘备打算再去卧龙岗见诸葛亮。他令卜者用蓍草(又称锯齿草)占卜,选出黄道吉日。然后在临行前斋戒三日,熏香沐浴。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二人第三次来到卧龙冈,在离草庐还有半里远时,刘备便下马步行。刚行走数步,与诸葛均相遇。刘备从他口中得知诸葛亮在庄上后,心中大喜。三人再次叩门询问童子,童子说:“先生今天虽在家,不过现在正在草堂上睡觉。”刘备让童子暂且不要通报诸葛亮,然后让关、张二人在门外等着,自己一个人缓步走进草堂。

    进入草堂后,刘备见诸葛亮睡得正香,于是拱手立在台阶下,静候诸葛亮醒来。过了许久,关、张二人不见动静,于是进入草堂察看情况。张飞见到草堂中的情景后大怒着对关羽说道:“这先生太傲慢了,见我哥哥立在台阶下,他却安然高卧。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刘备把他们二人赶出草堂后,仍然默默立在台阶下。这时,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儿,童子与刘备都以为他要起来,谁知他又面朝里睡着。童子准备通报诸葛亮,被刘备阻止了。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口中吟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然后翻过身来问童子:“今天有没有俗客来啊?”童子回答说刘备已经在此立等多时。诸葛亮这才起身,然后让刘备稍等,自己去后堂更衣。又过了很久,诸葛亮才整理好衣冠,出迎刘备。

    刘备见诸葛亮从后堂出来,立即下拜,然后恳请他辅佐自己完成大业。开始时,诸葛亮并不答应。但刘备苦苦恳求,最终用诚意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遂答应出山。

    刘备在当时是“汉左将军、宜城亭侯”,还是人们口中的“刘皇叔”,身份自然高于身为村夫的诸葛亮。然而,刘备并没有表现出高人一等,而是屈尊降贵,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而且每次都是彬彬有礼,对诸葛亮毫无冒犯之处。不过,他是成功的。虽然自己放下了身段,但得到的回报却是诸葛亮的无数战功。

    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而你的屈尊降贵更能体现出你对他人的尊重程度。有了你的屈尊降贵,他人便能够从你身上看到你的诚意和自己的价值,从而愿意向你生出援助之手。在屈尊降贵的过程中,你并没有失去什么,却得到了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各种各样的帮助。

    汉宁太守得知曹操破西凉后,担心曹操会入侵汉中,于是决定进军西川。益州牧刘璋得到消息后,立即与众官商议,最后决定让张松前去许都说服曹操攻取汉中,以解近忧。

    张松到了许都后在驿馆住下,候拜三日后才得以通报姓名,贿赂过曹操左右近侍后才得以引见。见到曹操后,曹操出言不逊:“汝主刘璋连年不进贡,何也?”张松当即反驳道:“为路途艰难,贼寇窃发,不能通进。”曹操愤怒,斥骂道:“吾扫清中原,有何盗贼?”张松继续反驳:“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岂得为太平耶?”曹操不再搭理他,满脸不高兴地离开了。

    随后,张松与杨修交谈,令杨修深为佩服。于是,杨修向曹操推荐他,曹操却令杨修转告张松次日去教场看他点兵,让张松看到曹军的强大和西川的不堪一击。

    第二天,张松与杨修一起到了教场。曹操亲点五万雄兵,列阵于教场。过了很久,曹操指着军士对张松说:“汝川中曾见此英雄人物否?”交谈中,张松毫无惧色,而且将曹操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这些败绩一一指出,气得曹操要斩杀他,幸亏被杨修拦住。

    张松回到驿馆后准备回西川,但又考虑到自己曾在刘璋面前夸下海口,如今却要无功而返,怕被人耻笑,于是决定去刘备那里碰碰运气。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曹操的骄横态度与刘备根本无法比较。他刚到荆州边界,便有赵云前来迎接;随后,当自己在途中住宿时,又有关羽为他打扫庭院;离荆州城还有一段距离时,刘备、庞统、诸葛亮等人又来相迎。

    张松被刘备的恭敬态度打动了,最终将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为刘备夺取西川和管理西川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人心眼: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总是显示出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每个人都有尊严,都有自尊心,而且不愿意主动屈服于某个人。只有放下身段,才能让他人感到你的和蔼可亲、真心诚意、平易近人等等。大海之所以能够容纳百川,关键在于它将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懂得屈尊降贵的人才能够打动他人的心,得到他人的拥戴和支持。

    3、巧借关系解决难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

    刘备借阻截袁术的理由从曹操处得到五万兵马,然后前往徐州。袁术丧命后,刘备上奏曹操,表示自己不再回许都,要在徐州驻扎。曹操大怒,令统领徐州的车胄除掉刘备。不料,车胄却被关羽斩杀。刘备知道关羽杀了车胄后,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是车胄是曹操的心腹,曹操一定会举兵攻打徐州。

    这时,陈登分析了当前形势。在他看来,曹操视袁绍为大患,因为袁绍“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于是,陈登建议刘备向袁绍求救。但刘备与袁绍从未交往,而且刚打败了其弟袁术,担心袁绍不会相助。这时候,陈登向刘备推荐了郑玄这个中间人。

    郑玄曾拜师于马融,三年内尽得马融真传。桓帝在位时,他官至尚书。后来发生了十常侍之乱,他弃官归田,在徐州居住。当时刘备在涿郡,曾拜他为师。刘备成了徐州牧后,经常到他的居所请教他,对他非常尊敬。

    刘备从陈登口中得知郑玄与袁绍三世通家后,心中大喜,立即去拜访郑玄。郑玄慷慨答应了刘备,修书一封给刘备,刘备立即派人将信送至袁绍处。袁绍见信后,自忖道:“玄德攻灭吾弟,本不当相助;但重以郑尚书之命,不得不往救之。”与众谋士商议后,袁绍起兵征讨曹操。

    如此以来,曹操的主要军力便用在了对付袁绍上,为刘备解了围。

    刘备凭借着自己与郑玄的师生关系解决了一场大困难,这充分说明了关系在关键时候的重要性。

    为了在人生之路上少走些弯路,不妨多用用各种关系。在各种关系中,最为常见的是亲戚关系。

    在办事的时候,亲戚关系能起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善用亲情是办成事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求亲戚帮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即使关系再密切也需要用真诚打动对方,只有这样才能使亲情充分发挥作用,切不可虚假用情,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曾经用这种方法拜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徐志摩自幼聪明过人,并且对语言及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直到15岁时,他在这方面的长进也不大。主要原因是缺少一位名师来指点,因此徐志摩迫切希望有这样一位老师来教教他。当他听说有一位叫梁子恩的人在这方面很有造诣时,他很想投入其门下去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却苦于没有认识的人从中引荐。无巧不成书,刚好徐志摩的表舅与梁子恩是昔日的同窗好友,所以,他就想让这位表舅替他引见梁子恩。

    但在见到这位表舅之后,徐志摩却碰到了麻烦,因为表舅很希望他去学习医术,他一贯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去学这些“无聊”的东西,他认为这些风月诗词之类,只能是闲时消遣之物罢了,派不上大用场。在徐志摩与表舅交谈中,他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语言的迫切愿望和对文学的追求,他那坚定而又略带哀婉的语气,以及对长辈的谦恭之情,深深打动了表舅的心,使表舅觉得这个外甥在这方面确实是个可造之材,最终答应了徐志摩的请求,并亲自带他去拜访梁子恩,让他拜在梁子恩的门下,梁子恩也很乐意地收下了徐志摩这名学生。

    从此,在梁子恩的辅导下,再加上自身努力,徐志摩在诗词上的造诣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

    可见,亲戚关系的利用,并不是无限制地胡乱地利用、不顾一切地利用,而是通过一定的技巧,不然即使关系再亲,对方也会拒绝你,就连自己也会因此而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

    亲戚之间一般都存在着直接的血缘或间接的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联系的亲密性。

    当人们在某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帮助。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双方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乐意地向你伸出救援之手。

    但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到的是,亲戚关系不同于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它是一种比人际关系更复杂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亲戚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比如经济上的差异、地位上的差异,地域上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可能成为限制彼此交往的原因,也可能成为矛盾的根源。

    因此,在亲戚关系交往中一定要掌握一些技巧,如果能按照这些技巧去找亲戚办事,彼此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亲密,反之,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即便是亲戚之间也会互相得罪。

    那么,亲戚之间在互相交往、互相求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牢固呢?

    (1)经济往来要清楚,不要弄成一笔糊涂账

    因为在请亲戚帮助的时候,往往会因经济利益而得罪人,这些例子在亲戚之间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说亲戚之间借钱借物等有关财物方面的往来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一时的救急,有时是为了帮助,有时是为了赠送等,这些都会因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就是财物上的往来,这些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

    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予由衷的感谢和赞扬,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应该,不做一点表示,对方肯定会对你有看法,从而影响双方关系。

    另一方面就是在亲戚帮你解决困难后,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对待。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该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把对亲戚的感情与财物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钱物一定要按时归还。在与亲戚打交道时,很多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如果你这样的话,等到亲戚提到此事时,就有可能会搞僵关系,到时双方都不好看。

    对于来自亲戚的帮助,一定要注意多给予回报,这是加深亲戚之间感情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你因为一时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使双方的亲戚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总之,有关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双方加深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双方矛盾的祸根,就看你是否能够明智地处理。

    (2)要一视同仁

    亲戚之间的辈分问题十分复杂,但是,不管怎样复杂,一定要懂得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地位、职务存在着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更应该如此。

    常言道:“穷在街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也就是说,对亲戚而言,地位低的亲戚总是希望能从地位高的亲戚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同时他们在提出请求的同时,已经将自己仅剩的自尊心压在心底,不然也就不会开口请亲戚帮忙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亲戚对前来寻求帮忙的人表现出不满或不欢迎,那么,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一般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相对地位低的人求助地位高的人办事时非常敏感,只要对方流露出一点不满的情绪,哪怕一个眼神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所以,要运用亲戚关系办事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人生命运的莫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任何亲戚,都必须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既不骄傲于人,也不攀龙附凤,做一个忠实厚道的本分人,但绝不是窝囊人,不是冤大头。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在求助亲戚办事时,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亲戚没有给你办,你就对此心怀不满,说亲戚不讲情面之类的话,这也是有伤亲戚和气的事情。

    (3)不要办一些一厢情愿、为所欲为的事

    亲戚之间由于彼此关系会有远近之分,也会有密切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在相处时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切不可一厢情愿,做一些为所欲为的事情。

    俗话有“亲戚越走越亲”。但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主要看你是如何的走法。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技巧。

    过去走亲戚的时候,可以在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因为大家一般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在一起时间长了,很多矛盾就会自然地显现出来。

    还有一些人到亲戚家去做客,不是客随主便而是任着自己的性子来,这就会给主人带来很多的麻烦,也很容易使亲戚间产生矛盾。

    比如一些人喜欢睡懒觉,每天睡到太阳升起来才肯起床,他们到亲戚家做客也不改自己的毛病。主人又要照顾他,又要上班,这样时间一长就会打乱主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也会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

    再比如还有些人平时不讲卫生,到了亲戚家里也一样,烟头到处乱扔,人家收拾不及。如果时间不长,别人还可能忍耐克制,但要是日子长了,矛盾就会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

    因此,在亲戚交往中也要学会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方式不当同样会得罪人,使亲戚关系变得冷淡。

    做人心眼:

    人脉的价值虽然没有金钱那么明显,但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潜在的财富。一个人的人脉关系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成功的难易度。在适当的时候,要善于借助关系来解决遇到的难题。

    4、合作的结果是1+1>2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魏源

    赤壁之战是一场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一场大火烧毁了曹操雄霸天下的梦想。此后,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双方共同合作的结果,正是孙、刘两家的联合抗曹,才取得了历史上如此辉煌的战绩。如果孙、刘两家没有联合,曹操凭借他的八十万大军无疑会迅速吞下孙刘两家,三国时期的历史也将会重写。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合作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成功人士通常都比较善于合作。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是无法生存在一座孤岛上的。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一条这样的经验: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与别人一道工作,并能够与别人合作。

    工作过程中,有些人可能受传统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类似观念的影响,已经习惯于独立地处理问题。其实,这些人不是不愿意和他人合作,而是在他们的思想中,固有的传统观念占据着绝对的控制地位。即使偶尔头脑中会有合作的念头,也会被这种传统的观念给扼杀。

    这种人的自立能力很强,因为他们不愿意依赖别人讨生活。他们认为,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就得毫不懈怠地辛勤劳动;美好的生活不属于空想家,它属于能够为它流汗的人。于是,在工作中,他们不会偷懒,他们的吃苦耐劳也是名副其实的。

    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们的做法和想法都没有错啊,根本不应该受到任何指责申斥。的确,他们的观点很正确,做法也非常合理,批评这样的人总是不恰当的。只是觉得,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减压,学会在让工作变得轻松的同时,不影响工作质量。

    一切事物都存在辩证关系,都具有相对性和矛盾性。分工和合作是任何一种工作都具有的性质,没有哪种工作是单凭分工或合作来完成的。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毕竟,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有些工作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养成了独断独行的习惯,在处理一些工作的时候,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会有功亏一篑的情况出现。此时,不妨试着与他人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工作和同事的工作都能够轻松完成,既省力又省心。

    合作的过程,其实是交换资源的过程。有这样一个这里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四个穷人和一位老者。

    一天,两个穷人再也无法忍受饥饿,他们请求老者的施舍。老者给他们了一根鱼竿和一篮鱼,让他们自己去谋生。他们一人拿了鱼竿,一人拎着鱼,然后便各走各路了。接下来,有鱼的那个人迅速找到了一些柴禾,开始煮鱼吃。对于一个穷人来说,这是多么可口的大餐,他感到很得意。不过,好景不长,从老者那里得到的鱼很快就没有了,他活活饿死在鱼篮子旁。再来看看得到鱼竿的那个人的命运吧。他拿着鱼竿向离这较远的海边跑去,然而他的肚子早已空荡荡的。跑着跑着,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身体疲乏,最后扑倒在地。他站不起来了,于是爬着前进。最终,他连爬都爬不动了。他盯着前方不远处的大海,在海水的浪潮声中死去。

    后来,又有两个忍饥挨饿的穷人找到了老者。老者是公平的,仍旧像对待前面的两个穷人一样,给他们了一根鱼竿和一篮鱼。同样是穷人,他们的做法却不一样。得到鱼竿和鱼后,二人结伴而行,共同去寻找生活。路上,如果饿得坚持不下去了,他们就煮条鱼吃,然后接着赶路。几天过去了,他们顺利来到了海边。两人用唯一的鱼竿钓鱼,从此靠捕鱼为生。

    同为穷人,前面的两个穷人不知道交换资源,最终没有摆脱饥饿,并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而后面的两个穷人却能够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并最终来到了大海边,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饥饿再也不能威胁他们。

    合作带来的是事半功倍和工作的轻松。懂得合作的人,在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效益。与个人能力相比,公司更看重一个人的合作能力。

    一家公司进行了裁员,工程师小王被裁了下来。在公司里,小王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都是出类拔萃的,而且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小王憋了一肚子的火,他不知道自己被裁的原因。在他看来,哪怕公司只需要留一个工程师,这个人也该是自己。可如今,其他工程师都在正常工作,而自己却被列入了裁员名单中。

    有人说了,裁员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但小王不这样认为,他要找出自己被裁的原因。既然是裁员,肯定是自己平时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可是他又找不出自己工作中的纰漏,即使找到了,在客观上也是存在很多原因的,错误根本不在他。

    无论怎么琢磨,小王就是想不通。要想弄明白,必须找经理。做好了思想准备后,他敲开了总经理的办公室。他对经理说,公司裁员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凭自己的表现,公司应该没有理由把自己归入裁员名单中的。即使自己真的表现不好,也希望公司给自己一个机会。

    听了小王的一番话后,经理感到有些意外。他告诉小王,如果他早能够这样做,今天裁员的将是别人。此时的小王更是丈二和尚莫不着头脑,他不知道经理这样说是什么意思。经理向小王解释道:“你的表现一直都很不错,但是你并不懂什么是集体,不知道融入集体。很多时候,员工之间是需要相互合作的。如果你不注重这一点,即使能力再强,你的地位也将会慢慢变轻,你也会渐渐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懂得合作的人,即使能力有限,也能够通过借助集体的力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超出自己能力的成就和贡献,他们的价值因合作而变得越来越大。而不懂合作的人,他们的价值只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体现,只能够限定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很难有大的变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公司看中的是集体力量,而不是个人表现。如果一个人不惯于合作或不懂合作,就很有可能得到小王这样的后果。尽管自己能力突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结果还是被裁员。

    世上仅存的植物当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红杉的高度大约是300公尺,相当于30层楼。

    科学家深入研究红杉,发现许多奇特的事实。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

    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可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在风中能屹立不摇呢?

    研究发现,红杉总是成片的生长,并没有独立高大的红杉。一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摇红杉分毫。

    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而大量地吸收赖以成长的水分,使红杉得以快速茁壮的成长,同时,它也不需像一般植物一样耗费过多的能量扎下深根,从而把更多的能量用来向上成长。

    造物主在世界各地为人们留下成功的启示,要看人们是否能拥有细心的智慧去体会与领悟。红杉提供给每个人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向,让每个人广泛地伸出自己的学习触角,和广大的资讯网络结合,去吸收更丰富的成功知识及经验,来供应自己赖以迅速成长的养分,而不需耗费能量与独自盲目地钻研。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和别人合作,你才能获取更大的成功。就像红杉林那样根部相连,以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出屹立不摇的伟业。

    如果你尚未壮大,不妨伸出你学习的根,和成大事者紧密连结,加入成功、积极的团体,阅读成大事者撰述的书籍,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成大事者的态度,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

    只要你熟谙这项借力与合作的诀窍,很快你将会成为成功之林的雄伟巨木。

    做人心眼:

    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可以加快自我成功的步伐。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事业中,都要养成合作的良好习惯。

    5、推攻让利,均分荣耀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孟子

    曹操用许攸之计攻破冀州城后,正要入城。此时,许攸纵马奔到曹操跟前,用马鞭指着城门,对曹操说:“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曹操大笑,并不介意。

    曹操平定冀州后,暂且在此休养。一次,许褚骑马从东门入,许攸叫住他说道:“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许褚大怒,说道:“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不料,许攸骂道:“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许褚更加愤怒,拔剑便刺。顷刻,许攸成了刀下之鬼。

    许攸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官渡一站,他献上奇策,立下了大功。攻打冀州时,他又献上奇策,使得曹操能够入城。然而,如此聪明的一个人却不知道如何保身,因自己的居功自傲而激怒了许褚,被许褚杀害。

    与许褚不同的是,曾国藩却善于推攻让利,不仅避免了各种灾祸,还在关键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

    曾国藩认为,功高名显,必然会带来对自己的嫉妒和仇视,所以与人分享利益和名誉是曾国藩的一贯做法。每次打仗,他都不以首功自居,而是将下属或是同僚的名字放在前头。例如,在担任两江总督时,为了搞好关系,曾国藩就特别注意将满人都督官文的功名摆在自己之前。后来,曾国藩费尽心思将长江水师改经制水师,又将官文的名字推到自己前面。这是为什么呢?曾国藩分析了官文的为人。官文既仇视湘军,又沾了湘军的光。不是湘军的胜利,哪有他的一等伯爵?贪名贪利,毫无定识,更无风骨,为了促成水师制,不让他反对,对于这样的贪官,只能给他点好处,他才会站在你这边。因此在给太后、皇上的折子里,如果建议改制后的长江水师统领让官文做,大家都做他的副手,他一定会乐意。这样既可以减轻官文对湘军的嫉恨,又可拉拢他一起做事,借此消除满人对湘军的仇恨和排挤。水师后来的发展证明了曾国藩推出一个满人担任领头的做法,获得了极大成功。

    不管是在与人交际中,还是商业合作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赢得好人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你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取得一些成绩时,自然要为之而庆祝,不过千万不要忘记,自己为之高兴的同时,还要考虑一下这成绩的由来。如果成绩的取得,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为自己高兴还说得过去,别人也会祝贺你,但是,不要忘了人的劣根性“眼红、嫉妒”,所以为了自保,还需给自己留条后路,把荣耀和大家一同分享,免得自掘坟墓。

    不过,要想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一定的成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成绩的由来,是依靠他人的帮助,这时你如果只顾自己,就有些吃独食的感觉了,他人也会觉得你好大喜功,独占所有人的劳动成果,别人对你怀恨在心,轻则以后断绝与你合作,重则寻找时机对你施以报复。由此看来,获得成绩原本是一件好事,由于自己一点小小的贪念,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丢了朋友也毁了名声,这无异于自断后路。

    凡森在一家图书出版社担任编辑。他为人随和也很有才气,平日里总喜欢与同事开些小玩笑,所以单位上下关系都非常融洽。舒心的工作氛围,给凡森创造了许多写作的机会,闲下来时,他就拿起笔随意地写点什么。

    有一次,他编辑的图书在评选中获得了大奖,而且位居排行榜榜首。为此,他感到无比荣耀。大概是开心过了火,他逢人便说自己的图书获了大奖,同事们表面上纷纷向他祝贺。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他发现工作氛围似乎有些僵硬,平日里的笑容全部消失了。单位里的同事,似乎都在刻意地躲避他,有的还有意和他过不去。

    一段时间以后,他终于找到了矛盾的根源,原来他犯了“吃独食”的错误。

    这本书之所以可以获得大奖,身为责编功劳自然很大,可是那毕竟不是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其他人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份荣耀他们也应当分得一份。在荣耀面前,他们不会认为某个人的功劳最大,惟一的想法就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分享一份荣耀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凡森一个人独占了所有的荣耀,别人心里当然不舒服,尤其是他的上司,心里还可能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

    以此为戒,当你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别忘了做人的原则,一定不能吃独食,与别人一同分享荣耀,免得自掘坟墓、自断后路。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荣耀均分

    生活中,有些人根本不在乎分得的荣誉是多还是少,他们想要的是获得荣誉时的那种快感,意识到这种心理后,你应主动在口头上感谢他人对你的支持与帮助,主动把一部分荣誉交到他人手上,别人会认为他在你心目中有个位子,你没有把他们忘记,在以后的合作中自然会尽力地帮助你。其实,与他人一同分享荣誉的方式很多,你还可以请大家吃顿饭,或出去消遣一下,这样也就堵住了别人的嘴。

    (2)怀有感恩的心

    获得荣耀后,别忘了感谢同仁的协助,不要认为所有的功劳全部属于你一个人。特别要感谢的就是你的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授权、支持。假如上司确实给你很大的帮助,你感谢他时更要真诚一些;但如果上司没有为你的成功付出任何努力,同仁的协助也很有限,照理说上司与同仁根本不值得你去道谢,不过,如果你是一个会做人的人,就有去感谢你的上司和同仁,特别是对上司的感谢,即使这么做显得有些虚伪,但却可以使你避免成为他人的箭靶。

    如果你参加过颁奖仪式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上台领奖时,开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高兴!但我要感谢……”其中的含义就在于此。虽然这种感谢只是发自口头,缺乏“实质”意义,但听到这些话的人,会感到很舒服,自然没有空暇去妒忌你。

    (3)谦卑谨慎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些人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甚至还会得意忘形。虽然你愉悦的心情可以被理解,但是你却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别人要承受着你的气焰,出于情面又不好说些什么,因为你正在风头上。可久而久之,矛盾越积越深,在工作中会有意无意地抵制你,让你碰钉子。所以,获得荣耀时,必须更加谦卑,别人看到你如此谦卑,自然不会对你怎么样。

    会做人的人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获得的荣耀,荣耀越高,对人越客气,头越低,而且不会总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荣耀,以避免遭到别人的妒忌,招惹麻烦。

    做人心眼:

    “吃独食”带来的后果很严重,因此在获得荣耀时,不忘与其他人共同分享成果,去感谢别人、与人分享、谦虚做人,以免遭到别人的攻击,给自己留条能全身而退的后路。否则,只会自讨苦吃、自食苦果。

    6、结识同乡,借梯易登高

    建立人脉关系是为了接触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唐娜·费雪

    三国中,有好几处写到了同乡关系:

    李肃奉董卓之命去劝降吕布时,便以“故人”身份前去拜访吕布。结果,吕布在没有任何猜疑的情况下投降了董卓。

    李傕、郭汜令樊稠引军追赶韩遂时,韩遂以“同乡”身份使得樊稠放了他一马。

    除此之外,很多人都利用过同乡关系,比如刘备、简雍、关羽等人。有的是无意中得到了同乡的帮助,有的是利用同乡关系劝降,有的是凭借同乡关系求得生命。总之,同乡关系的作用是很大的。

    公元前206年,项羽入了咸阳以后,杀秦将王子婴,然后又火烧秦宫阿房宫,而后就回他的楚国老家去了,当时有人劝他说在关中称王,但项羽却理由十足地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项羽因此而使去了大好江山,被后人讥笑成“楚人沐猴而冠”。

    自己富裕了,他就是要让乡亲们亲眼看看。这种炫耀乡里的心态,暴露了他无大志无见识。但是,在这浅薄无知之中,还能显出对乡里乡亲的深情大意。

    在中国,人们都有着一种强烈的乡土观念,这种观念主要表现在对同乡有着一种天生俱来的热情,特别是到外地打工和上学的那一类,这种同乡感情是特别强烈的。

    在每所大学里面都会发现,经常都可以见到有某地区同乡的学生组织成一个“联谊会”,有些人或者会觉得他们落后狭隘,但后来发现有些教师也参与其中,更觉不可思议。但事实证明,他们那种同乡之间“抱成团”的宗旨还确实给大多数的同乡们带去“实惠”的,比如说解决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但再后来,这种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几乎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形式虽是松松散散的,但“亲不亲,故乡人”这种观念还是有一定凝聚力的,这种同乡性质的联谊在“对外”上是保持一致性的。而对内则是互相帮助,互相提携的,这种联谊的好处在于对外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困难和一些外来的威胁。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人口的流动性是在不断的扩大。许多人离开家乡以后,到他乡去求职谋生,自己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那就得从同乡的关系入手,打开这个局面。

    在当今社会,利用人脉关系办事可以说都有自己的门道。想想看,生活中的我们,谁都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好事坏事、喜事悲事、杂事琐事、烦心事特别是难事急事等。哪个人不是在办成或办不成一个又一个的事情中忙忙碌碌呢?

    每个人都要办事,都想成事。无论是谁,若要人生精彩,就绝对少不了能办事、会办事、成大事的智慧和勇气。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人生中每一个幸福,不过是一种办事顺畅、结果圆满的喜悦与欣慰。

    而人生中每一个痛苦,也不过是一种办事艰辛、难成其事的悲哀与失落。其实,人生的哲学早就告诉了我们:生活就是办琐事,艰辛就是难办事,智慧就是会办事,成功就是成大事。

    一个人倘若什么都有了,不会办事仍会一无所有。但一个人倘若什么都没有,学会了办事就能从无到有,脱胎换骨,再造一个全新的自我。而这种方法是求人办事的成功绝招。世上又有谁不希望自己如此呢?

    求助于别人是办难事和急事的一条近路,借助他人的力来办自己的事则是成功办事的一种智慧。

    借力办事,即充分利用各种人际关系的资源,借势造势,借力发力,借光沾光,借用各种可借之力,使自己要办的事轻而易举地完成,使自己期望的梦想凭借好风,直上青云。在一个遍布各种网络,交织各种关系的现代社会中,惟有会借者成,惟有善借者赢。

    聪明人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的交际圈,努力使自己进入更高的交际圈中,或是争取拥有更多不同的交际圈让自己进入各种交际圈。

    21世纪,到处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无论我们办什么事,都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关系。虽然人人都渴望事事如意,事事办得圆满,但是,现实生活中办事难、事难办却成了普遍现象。这其中缺少方法,不讲策略,没有一套高超的计谋手段则是最关键的要因。

    人不会生而知之,人也不能天生就会办事。办事的能力是在挫折与失败中磨练出来的;办事的技巧是在成功与胜利中总结出来的;办事的智慧是在人际交往中用脑思考积累的,而办事的艺术,则是在为人处世中用心感悟出来的。“大千世界,人性的各异决定了办事的难易;环境的复杂,更造成了成事的复杂。”但谋事在人,无论面对什么难事,我们一定都要牢记这一古训: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解决问题可以用不同的人脉关系网来实现,像下面这个例子:

    刘先生以前是吉林人,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因为当时兵荒马乱的,所以他就跟着父母逃荒到了山东地区,后来就在山东定居下来,一家人在那里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刘先生一家为了当地的建设,就再没有回过吉林。

    改革开放以后,刘先生以敏捷的思维和大胆的投资,创办了一家工厂,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与打拼,现在刘先生已经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个人资产总额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刘先生虽已在山东成家立业,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故乡,想着故乡的人们。现在的刘先生年龄也大了,他始终希望自己老了可以叶落归根,但苦于忙于事业,一直无法实现回去的愿望。

    正在此时,刘先生的家乡为了创办当地的特产品加工厂,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当地政府千筹万措,但筹到的资金还不及总数目的三分之一,于是政府部门就派出李某去找刘先生,希望能得到他的援助。

    李某本来就是政府对外联络办的,为人又聪明,善于交际,且对人又很有办法。他看过刘先生的详细资料后,就判断刘先生此时可能有回家乡投资的意向。因此,在没有任何人员陪同,也没有准备任何礼品的情况下,他独自一人前往山东,并且向领导打包票说,定会筹到这笔款子。

    当刘先生听到家乡来人时,在欣喜之余也颇感惊讶,因为好久不闻家乡的任何讯息,而突然有人造访,他疑惑该不会是招摇撞骗之人吧!刘先生忧心忡忡,心里没一点底,但出于礼节,刘先生还是同李某见了面。

    李某一见刘先生的神情,就知道刘先生还不太相信自己,于是他便挑起了家乡的话题,只讲一些有关家乡解放前以及近30多年来的面貌变化。

    他那浓浓的爱乡之情和那描绘家乡的生动语言,使刘先生备受感动,这也将刘先生带回了童年及少年时期对家乡的美好回忆:那时的家乡、那里的爷爷奶奶,还有亲戚邻里……很显然,刘先生记忆深处中的那块思乡的领地已被李某深情的叙描揭开了,蕴藏在刘先生心中的那份几十年的思想感情全部流露了出来。

    就这样,3个小时的“聊天”很快过去了,而李某对借钱一事,却只字未提,只是与刘先生回忆了这些年家乡的变迁,犹如放电影一样。最后,刘先生不但主动提出了要为家乡捐款,而且还提出了要与家乡合资办厂的要求。

    在刘先生的捐款、合资下,他的家乡经济发展迅速,这其中就有李某借助同乡关系打通刘先生的功劳。李某就是利用了老乡这一关系把这一重要问题解决的。乡情也是一种互相帮助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运用的人际关系。试想,如果不是看在老乡的关系上,他又怎么可能如此顺利的得到捐款呢?

    做人心眼: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如今,背井离乡的漂泊人士越来越多,如果能够在异地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同乡,的确是人生一大幸事。同乡关系是无法改变的,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好同乡间的关系,同乡情谊也不会褪色。有了这份情谊,就不怕在人生道路上没人帮忙。

    7、急人所急,得己所需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老子》

    吕布见曹操兵力强大,难以抵挡,于是想通过联姻得到袁术的救助。为了避免再受吕布所骗,袁术要求吕布先将女儿送至其寨。考虑到上次派人去见袁术时已被曹军发现,吕布将女儿背在身上,打算把女儿送到安全地带。谁料,他们一行人刚经过刘备寨,就被刘备发觉。刘备率部奋力厮杀,后徐晃、许褚前来助战,吕布抵挡不住,只得退回。至此,吕布的计划失败,并最终被曹操所杀。刘备立下了军功,曹操回许都后上奏献帝,希望献帝加封他。

    曹操引刘备见了献帝后,献帝问刘备的家谱。刘备上奏说道:“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于是,献帝令人取来宗族世谱,并令宗正卿宣读。按照世谱所写,孝景皇帝的第七子是中山靖王刘胜,然后刘胜生刘贞、刘贞生刘昂、刘昂生刘禄、刘禄生刘恋、刘恋生刘英、刘英生刘建、刘建生刘哀、刘哀生刘宪、刘宪生刘舒、刘舒生刘谊、刘谊生刘必、刘必生刘达、刘达生刘不疑、刘不疑生刘惠、刘惠生刘雄。献帝按照世谱来排辈分,刘备应该是他的叔叔。于是“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

    按常理来讲,即使献帝将刘备看作了自己的远房亲戚,也不至于如此高兴。因为像刘备这种关系的亲戚,可以说是不计其数的。那么,献帝排完世谱后为什么会大喜呢?这与当时的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当时,曹操将献帝移驾许都后,掌握了朝政大权。他不仅大兴土木,而且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给部将一一封官。另外,朝中的重大事务必须先经过他,然后再由他上奏献帝。献帝有名无实,终日受到曹操的监督,自然郁闷至极。刘备的出现无疑让献帝在黑暗中见到了一丝光明,于是想到“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便顺水推舟,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事实上,刘备也早想得到这种关系。他胸怀大志,时时不忘表露自己的高贵身份。在与张飞结识时,张飞介绍道:“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刘备的介绍方式却有些特别,他介绍道:“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刘备不先介绍姓名,而先以“汉室宗亲”自居。刘备之所以有如此表现,同样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在那个年代,人们是很注重身份的。身份不同,待遇也不同。当曹操会合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北平太守公孙瓚带着刘备三兄弟前来。袁绍从公孙瓚口中得知刘备是汉室宗派后,赐座给他,然后说道:“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由此可见一斑。献帝称他为叔后,他便是后来众人皆知的“刘皇叔”。有了这层关系,他便可以底气十足地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上报国家,下安庶民”,不仅有利于讨伐“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而且有利于收复人心。

    如果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细节,可以发现:刘备与献帝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需求的关系。当双方存在相互需求的关系时,一般都不会相互冷落,而是从对方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福特重视从员工的实际利益出发来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他非常关心员工,总是为员工的利益着想,员工们因此也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的恩惠。因此,当遇到困难时,福特公司总能上下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随着福特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董事会的每个成员都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利润,大家对福特都十分钦佩。然而,与他们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劳动强度逐渐加大了,因此工资实际上是降低了。最先发现这种情况的并不是福特,而是库兹恩斯。

    一天晚上,库兹恩斯参加完一个社交活动,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向窗外街道上望去,只见一些刚下夜班的工人们穿着单薄的衣衫,拖着疲惫的身体,迈着缓慢的脚步在刺骨的寒风中艰难地行走着。他的内心深处突然涌起了一阵酸楚,他非常同情这些普通的工人,他自己也是由一个煤厂的普通员工一路上披荆斩棘地走过来的,他想到了福特公司的员工的辛苦,他决定告诉福特,为员工争取一些利益。

    第二天,库兹恩斯来到福特的办公室,他将昨晚自己的所见所感告诉了福特,并且把一份统计材料摆在他的面前。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生产量的不断增加,生产方式的日益落伍,福特汽车公司工人的劳动强度与其他工厂的工人相比增大了数倍,他们连续劳动4个小时才能得到片刻的休息,每个人的神经时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他们的工资水平却仅相当于整个底特律的人均工资水平。当年夏天,公司的生产技术改进以后,实行流水线作业,还相应取消了“多劳有奖”的分级工资制度,这对工人劳动积极性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因此大批的工人没干多久就纷纷离开了福特汽车公司。

    据统计得出,当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流失率很高。年底公司需要增加的工人人数与实际的招聘定额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按照这样计算,假如公司培养一名熟练的工人需要花费100美元的话,那么一年下来仅仅用于培养工人的费用就会很多。而培训完后,工人由于工资问题又离开,公司在下一年又得花不少的钱培训新工人,这样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库兹恩斯还告诉了福特一个坏消息,“世界产业工会联合会”开始在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中散发传单和各种资料,称福特为“血汗工厂”的厂主,指责福特压榨工人,并且还要鼓动工人们举行大罢工。

    库兹恩斯向福特提出了他想给工人涨工资的想法,福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同时,福特也给库兹恩斯讲述了昨天发生的一件事。

    福特带着儿子爱德赛在公司的车间里巡视。当他们刚进一个车间时,一名新来的意大利籍的工人停下手里的工作,死死地盯着爱德赛讲究的衣着和黑亮的皮鞋。一刹那间,福特看到了他脸上充满了仇恨的神情,福特感受到了这个意大利工人的嫉妒心理。

    福特猜测到了工人的心理,他想他的心里一定是在咒骂我说:“老板的儿子多么的富有,而我的孩子却一无所有,为什么我们所付出的与所得到的不能成正比?”福特把此种想法悄悄地告诉了儿子。爱德赛却对福特说:“父亲,给工人们降低点劳动强度吧,他们像机器一样不停地工作,很可怜。”

    福特深有感触地说完此事,然后抬头看着库兹恩斯问道:“你认为应给他们增加到多少钱?”

    “3美元行吗?”

    库兹恩斯摇了摇头,他微笑着伸出5个手指道:“5美元。”

    库兹恩斯的回答显然是吓了福特一大跳。

    福特说:“我考虑一下。”

    不久之后,福特汽车公司召开了董事会,主要商讨给工人把工资涨到日薪5美元的事情,最终董事会通过了此项决定,并郑重宣布:“将实现5美元工作日,只要是福特汽车厂的工人,都能领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日薪5美元”的工资制度就这样诞生了,这个举措在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工人们对福特汽车公司的这一决策都赞不绝口,因为从此他们也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感受到充实的日子。然而,工人的工资问题顺利解决了,“麻烦”却随之而来,全国各地的工人们都纷纷涌向底特律,人们都非常希望在福特汽车厂工作。福特汽车厂因此也招收了更多数量的高素质工人,这一举动不仅壮大了公司的整体实力,也加快了公司的发展速度。各大报纸的头版新闻都刊登了福特公司的加薪政策,新闻界对福特的这一举措大加赞扬。

    福特公司体恤员工,能为员工的实际生活着想,在提高工人工资的同时,换来的是员工们的热情和忠心,从而可以以更大的工作积极性来回报公司,这样最终使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利益。

    做人心眼:

    当自己与他人之间存在相互需求的关系时,一定要主动满足他人的需求。如果能够做到这点,他们也会主动通过自己的表现方式来满足你的需求。

    8、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袁尚、袁熙在乌桓被曹操打败后,又带着残兵败将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去了。曹操西征乌桓回兵后,谋士郭嘉已经死了好几天。不过,他在临死前为曹操留了一封信,并嘱咐道:“丞相若从书中所言,辽东事定矣。”

    曹操看了郭嘉留给他的信后,按兵不动。第二天,夏侯惇带着众人禀告曹操:“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曹操笑着说:“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诸将听了曹操的话后,虽然不大相信,但也不敢擅自行动。

    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后,公孙康聚众商议。他们认为,如果不除掉二袁,二袁有可能图谋辽东;如果除掉二袁,曹操引兵下辽东时便少了帮手。经过一番商议后,他们决定:如果曹兵来攻,就留下二袁;如果曹兵不动,就将二袁除掉,献给曹操。公孙康一方面假托有病,不与二袁相见;一方面派人打听曹操的动向。当得知曹操毫无动兵的迹象后,他果断除掉二袁。

    夏侯惇、张辽见曹操一直按兵不动,便建议曹操回许都。曹操说道:“待二袁首级至,即便回兵。”果然,就在当天,公孙康派人将二袁的头颅献上。众人大惊,不知其中奥妙。这时,曹操才拿出郭嘉的书信。书信上写道:“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曹操采用了郭嘉的建议,不用一兵一卒便铲除了袁熙和袁尚。他按兵不动却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关键在于能够站在公孙康的角度来看问题。

    有时候,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是很重要的。如果在适当的时候善于采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事情,能节省很多资源和力气。

    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常常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由于每个生意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所以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松下幸之助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虽然希望缩短沟通时间、提高会谈效率,但却一直因为双方存在的分歧而不能如愿。后来,他从下面这个“犯人的权利”的故事中学到了一个实用的道理。

    某个犯人被单独监禁。有关当局已经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这样做只是不想让他伤害自己(他们要留着他,以后有用)。这个不幸的人用左手提着裤子,在单人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他提着裤子,不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腰带,也因为失去了15磅的体重。从铁门下面塞进来的食物都是些残羹剩饭,他拒绝吃。当他用手摸着自己肋骨的时候,他嗅到了一种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他喜欢万宝路这种牌子。

    通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门廊里那个孤独的卫兵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关节客气地敲了敲门。

    卫兵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哼道:“你有什么事?”

    犯人结结巴巴回答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就是你抽的那种万宝路。”

    卫兵错误地认为囚犯是没有权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

    这个囚犯却不这么看待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有选择权,愿意冒险检验一下他的判断,所以他又用右手指关节敲了敲门。这一次,他的态度是威严的。

    那个卫兵吐出一口烟雾,恼怒地扭过头,问道:“你又有什么事?”

    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否则,我就会用我的头撞击这结实的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然后让我醒过来,我就会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决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遇到的麻烦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就一支烟,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卫兵会从小窗里塞给他一支烟吗?当然给了。他替囚犯点上烟了吗?当然点上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卫兵知道事情的得失利弊。

    这个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场和禁忌,或者叫弱点,因此达成了自己的要求——获得一支香烟。松下幸之助先生立刻联想到自己:如果我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不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吗?

    他终于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学。凭借这条哲学,他与合作伙伴的谈判变得简洁有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他的合作伙伴或朋友,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你变成了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在你视线中。在各种交往中,你就可以从容应对,要么伸出理解的双手,要么防范对方的恶招。

    如果你不想造成尴尬局面和被动局面,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观察,这样就能拉近双方的距离,弥合双方的矛盾。成大事者深知此理,因此也是运用此理的高手。

    今天,成千上万的推销员在人行道上奔波,他们疲惫不堪,垂头丧气,徒劳往返。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是在想自己所想,并没意识到别人有时候并不想买任何东西。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在一如既往地研究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推销员们能够向顾客表明他们的服务或商品将如何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话,即使他们不向顾客兜售,顾客自己也会去买的。因为顾客们喜欢凭着自己的兴趣去买东西,而不愿意让别人说服自己去买东西。

    文·扬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律师,还是某大企业的巨头之一。他曾经指出:“那些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他人心理活动的人,从来不需要为前途未卜而忧心忡忡。”

    想要推销出产品,就要学会从他人的观点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卡耐基认为,要使顾客依照“你希望的那种方式”去做,就应该跟那些你想去影响的人交换意见。

    娇恩女士的失败很好地说明了这样做的重要性。娇恩聪明漂亮,受过良好教育,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平价百货公司”的成衣部担任助理采购员。她的师长在介绍信里给她的评价很高,说她有野心、天分与热忱,一定会成功。

    但是娇恩并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她只做了八个月就改行了。

    有人问她的上司:“到底是怎么回事?”

    “娇恩确实是个好女孩,而且个性又好。”上司说,“但是她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是什么啊?”

    “她老是卖些她自己喜欢,顾客却不喜欢的东西。她总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样式、颜色、质料和价钱,而不是针对专程前来的顾客所喜欢的标准选购。当我提醒她有些货品可能不合顾客口味时,她就说:‘他们一定会喜欢的,那还用说吗?连我自己都喜欢呢,它一定很畅销。’”

    娇恩女士的家庭环境很好,她的教养使她很讲究生活质量。她无法以中低收入民众的眼光来评论服装的好坏,所以她卖的东西都不适合平价公司的顾客。

    这个例子的要点是:让别人替你做那些“你要他们为你做”的事情时,必须站在他们的立场,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当你征求别人的意见时,“如何影响别人”的奥秘就可以看出来了。

    有一个年轻的单位主管曾讲述这个技巧是多么有用:

    “我在一家服装商店担任经理助理时,负责处理向逾期不付款的客户催收信件。他们原有的催收函内容措辞强硬,甚至带点恐吓的意味,使人不敢恭维。我一面看一面想:‘老天爷,假使有人寄这种信给我,不发疯才怪!我绝对不付这笔钱。’所以我就写了会使人高高兴兴付账的信。结果真的很管用。我站在顾客的立场(姑且这么说吧),居然就使我们的催收业绩达到破记录的水准。”

    随时记着这个问题:如果你和他异地而处,你会对这件事怎么想呢?这样就能引导你找出更容易成功的行动。

    用那些你想去影响别人的眼光来看问题,是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思考原则。

    做人心眼:

    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够了解到对方的需求。只有了解到对方的需求后,才能够采取一些实用性的方式来满足对方的需求。要知道,在满足对方需求的同时,自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9、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谨记雪中送炭,且勿锦上添花。

    ——德国俚语

    马超攻破长安时,曹操令曹洪去守潼关。曹洪不听劝阻,导致潼关失守。曹操要以军法处治他,受到众人劝阻。随后,曹操亲自率军赶往潼关。初次交战,曹操便被来势凶猛的西凉兵穷追猛打。当时,西凉兵中有人喊道:“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立即将红袍脱掉。接着,又有人喊道:“长髯者是曹操!”曹操又用佩刀将胡须割断。再接着,马超在军中大喊:“短髯者是曹操!”曹操无奈,只得扯下战旗的一角裹住颈部。尽管如此,还是被马超发现了。马超尾随而至,出枪便向曹操身上戳去。在这紧要关头,曹洪赶上前来,奋力保护曹操,曹操得以脱险。曹操脱险回寨后,长叹道:“吾若杀了曹洪,今日必死于马超之手也!”随后,他重赏了曹洪。

    患难中伸出援手,哪怕只是一句温馨的安慰,对方也会铭记于心,把你当做知己般对待,等到将来你有需要时,他会像及时雨一样来到你的身边助你一臂之力。大凡有心人都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皇威廉一世的下场最可悲,落得个众叛亲离。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无奈之下他只好逃到荷兰保命。正在这时,他接到一个小男孩的来信,虽然信的内容非常简短,但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真情。小男孩在信中向德皇表达了深深的敬仰之情。他说:“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你,你将永远是我最尊敬的皇帝。因为我一直都很敬仰你。”德皇看完信后,被小男孩的真情深深地感动了,危机过后便邀请小男孩到皇宫作客。小男孩受到德皇的邀请,异常兴奋,与母亲一同进了皇宫。后来,小男孩的母亲便嫁给了德皇。

    有人喜欢为他人雪中送炭,而有些人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可贵。当朋友摆脱困难纠缠后,这种人会说:“怎么会这样啊!你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早知道你有困难我一定会帮上点忙的!”有这种说辞的人,与其说他不知道朋友正需要他的帮助,倒不如说成他根本就不想拉朋友一把。

    人们可以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苦处,可是对别人的痛处却很难意识到,那是因为他们不够重视朋友。正是因为对朋友缺乏了解,所以忽视了他人的需求,这种思想意识下就更不会花功夫去解读朋友的需要。那些假装不知道朋友需要帮忙的人,或许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等到他们真正体会到身处困境而无人雪中送炭的滋味后,就会了解自己以前的做法有多么愚蠢。

    如果要求人们都达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但至少可以随时观察一下身边的朋友,看他们是不是正等待着你的帮忙!如果有需要,立刻伸出你温暖的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在事业上不顺心的时候,你找到他向他询问自己能为他做点什么,或者用关心的话语开导他,即使你不能为他解决当前的烦恼,你的关心也会像春雨般撒在他饥渴的心田,他也会由衷地感谢你,把你视为他的知己,日后会在适当的时机回报你。

    做人心眼:

    一个人处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而且,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会体会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果在此时能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无疑会令他“感激涕零”,将你的这份诚意牢牢记在心中。当你时运不济而他已经时来运转时,他便会毫不犹豫地拉你一把。

    10、不忘同窗,保持联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除了同乡关系外,同窗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周瑜正是利用了与蒋干的同窗关系才顺利除掉了曹操的两个水军都督,为进一步制衡曹操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不过,周瑜与蒋干的同窗关系是不能维持长久的,因为他们各为其主,从而使得他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

    不过,同窗关系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在今天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当今的社会也是人际关系的社会,人际交往是否广泛,是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在这种关系中,同学关系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类关系。因为当年身为学生之时,大家都比较单纯,友情非常纯洁,而分开之后只要还彼此保持着联络,就会十分怀念那份纯洁的友谊。因此,分开后的同学常常会借这样那样的活动彼此联系。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同学间的感情也会逐渐加深。当这种感情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可以利用同学关系来解决自己的难题了。

    求同学帮忙也要有一定的过程,一般从相遇到交往之初,再到培养成为伙伴的关系,经常需要长久的酝酿期。倘若这种交往形态是发生于同学之间,其酝酿期必将缩短不少。

    同学之间的纯洁关系,将来很有可能会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由于在上学的时代大家都还年轻,又都很单纯,热情奔放,彼此都又对自己的人生或未来充满了浪漫的理想。或许是在什么时候,同学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在别人面前完全袒露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加之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等能够深入了解。因此,在同学中最容易找到合适的朋友。

    现在,具体来谈在同学中寻找和建立朋友关系的做法,通过下列二种方法来加以说明。

    其一,尽管你们彼此之间工作的领域不同,但是目前的现状可以看作一个焦点。然而从原则上来说只有对方是一位拥有进取心、并且正在努力奋斗中态度还非常的积极的人就可以了。哪怕在学生时期的关系是很平常的这也倒没什么关系,这需要你主动地加深你们之间的友谊关系。如果你十分幸运地找到了一位凡事都非常的积极热心的朋友时,那么这样会在你原来的基础上很容易地和对方建立起更好的关系。

    以一种崭新的角度去评量过去交往的同学,或已经很久没有联络的同窗好友,努力进行另一程的人间行程之旅吧。

    第二,充分利用同学录,以此展开更广阔的交往。如果你在学生时代不怎么引人注意,你的交往范围肯定有限。然而,现在根本就不需要表现当时的经验,从而,你的想法就会变得十分的消极。由于每一个人踏入社会之后,所接受的磨练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会受到踏入社会后的洗礼,已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非常的注意同学之间的交往。因此哪怕就是与完全陌生的人交往,到最后也同样可以相处得非常的好。因为这种缘故,再加上曾经已拥有的同学关系,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你完全重新展开人际关系的塑造。换一句话来讲,踏入社会之后一定不要拘泥于学生时期的你,应该以现在的真实身份展开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

    除此之外,无论你现在本身所属的行业领域是什么样的,都应该与那些容易联络的同学如初中、高中、大学等,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关系。然后再从同学这里扩大你的交往圈。不妨多运用同学身边的人际关系。

    作为同学,一般都有数年的交情,彼此同甘共苦的日子必然会冲淡地位或身份的隔阂,即便只有一面之交,只要知道彼此是同学,肯定会马上涌起一股亲切之情,这是同学的巨大魅力。倘不加以利用,那绝对是一大浪费。那么,该如何利用同学关系呢?

    第一,加深关系。同学的主动帮忙才会让同学之间关系更加深刻,将来互相帮忙的可能性就越大,甚至还会是主动帮忙。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张宗全高谈阔论,每每给姚崇以深深的启迪。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可见,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因此,同学之间,应创造条件,不断加深彼此的关系。

    第二,经常聚会。关键的时候你会得到大千世界的帮手,在茫茫人海之中,既然是同学,说明缘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办成人生事,同窗之情实属必要!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是会有很大好处的。这其中有利的方面,也许是你所未想到的。同学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

    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关系之好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厢情愿了。

    所以说,只要你有这份情和这份心,真诚地维持着分开以后的同学关系,那么,你的人脉关系就会更加的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更多出几条。

    第三,要随时参加同学会,办事儿的时候就有个照应,在现代这个社会中,由于物质的极大刺激,造成许多人目光短浅,特别是在同学关系上,相聚时漠然处之,分开后互不来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直到遇到困难时才想到同学,那就为时已晚矣!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提高,大家也加深了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认识。许多人在与同学分开之后,还经常保持联系,或成立一个组织机构———同学会,这实在是一种十分有见地的方法。

    一年一小会,十年一大会,大家虽已不再同学,但关系愈聚愈坚、愈聚愈惜,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真是中国所特有的人际关系,它说明同学之间的关系已跃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用受时间的限制,也不用受空间所限,只要有常聚聚这种心理,那份关系和那份情将会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做人心眼:

    人生最难忘的是同窗岁月,因为那个年代是纯真而又无忧无虑的年代,而更难忘的则是那一张张同窗的面容。即使岁月如轮,转过了多个春秋,但只要能够相遇,那种同窗情便如同枯木逢春般油然而生。

    11、认真选择朋友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荀子·劝学篇》

    《三国演义》中如此描写吕布: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不仅看起来威风凛凛,而且骁勇善战。论功夫,当时无人能及。然而,就是如此一位英雄人物,却被利色所诱。

    最初,吕布在荆州刺史丁原手下效力,并把丁原认作义父。董卓专权后,想废除皇帝,另立陈留王,结果遭到丁原的强烈抗议。第二天,丁原率兵前来搦战。双军刚刚交锋,董卓见吕布勇猛,急忙逃走。董卓见吕布是非凡之人,于是想将其纳入麾下。这时,董卓旗下的虎贲中郎将李肃主动请缨,愿意让吕布“拱手来降”,董卓大喜。李肃带着“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和赤兔马前来拜见吕布。见到吕布后,李肃用珠宝及赤兔马轻而易举地为董卓收复了吕布。吕布感慨“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遂杀了义父丁原,取其首级献给董卓。

    接着,吕布见董卓对自己如此赏识,下拜道:“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董卓自然乐意,赏赐给吕布一件金甲锦袍,然后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丁原被杀,董卓又添一员虎将,朝中众官无不战战兢兢。为了除掉董卓,先有曹操献刀之计,又有十八路诸侯同讨董卓,但皆以失败告终。司徒王允见董卓日益猖獗,悲愤难忍。这时,他府中的一个名叫貂蝉的歌伎挺身而出,愿意为其分忧。王允先许诺将貂蝉嫁与吕布,再将貂蝉献与吕布,引起董、吕二人争风吃醋。吕布为得到貂蝉,最终杀了董卓。

    吕布这样的人,虽然才华出众,但却不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如果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早晚有一天都会被他给“卖”了。

    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地选择,做到宁缺毋滥。其实,值不值得与一个人交往,可以从他的言行举止中看出。

    荀巨伯不远千里来看望一位病重的朋友,正赶上凶悍的胡贼进犯。友人对荀巨伯说:“我的病情已经恶化,我活不过今天了。这里兵荒马乱,你赶紧离开吧!”荀巨伯正言回答道:“我不远千里来与你相见,你却要让我速速离去。败义而求生,不是我荀巨伯的行风!”胡贼入郡后,见到荀巨伯后问道:“我大军已到,全郡的人已经一走而空。你是哪里人,竟敢独自待在郡中?”荀巨伯镇定自如地说道:“友人患了大病,我不忍抛弃他。请你们不要伤害我的朋友,我愿意替他死。”胡贼相互议论道:“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随后便班军而回,整个郡县得以保全。

    像荀巨伯这样的人,便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这种人能够与朋友同甘共苦,帮助朋友排忧解难。相比之下,华歆这样的人则不可交。

    管宁与华歆二人原来是一对好朋友,但最后却分道扬镳了。原因如下:

    一次,管宁与华歆一同在菜园里种菜。他们在锄地的时候发现地上有一块金子模样的物体,管宁视而不见,而华歆却俯身将其拿起来细看,确定不是金子后才将其扔掉。

    又一次,他们二人一同坐在席子上看书。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呼声。管宁端坐不动,而华歆却扔下书本去外面看热闹。

    于是,管宁认为像华歆这样的人不可以作为朋友。他将席子割断,与华歆分席而坐,并从此断绝了朋友关系。

    管宁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志不同、道不合,最好不要成为朋友。

    郭林宗同样是一位擅长择友的人。

    他到了汝南后,经过袁奉高的家时,“车不停轨,鸾不辍轭”,不愿意在他家作片刻停留;到了黄叔度的家时,一住就是两天两夜。有人问他其中的缘故,他回答说:“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交朋友必须谨慎,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朋友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不会被朋友的不良行为所影响。

    曾国藩所结交的朋友十分广泛,但他所交的多是师友。像刘传莹、唐鉴、穆彰阿等人。曾国藩从这些良师益友的身上得益颇多。因此,曾国藩主张交友贵在专一,交友要交心。

    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曾国藩明确表达了自己的交友观点:

    “六弟、九弟今年仍读书省城,罗山兄处附课甚好。既在此附课,则不必送诗文与他处看,以明有所专主也。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罗山兄甚为刘霞仙、欧晓岑所推服,有杨生者,亦能道其梗概,则其可为师表明矣,惜吾不得常与居游也。”

    在《致澄弟温弟沅弟》中,他说:“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这句话可以看作交友的至理名言。

    多个朋友多条路,但如果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反而会妨害自己事业的发展。

    古人最不赞成以利相亲的交友原则,认为仅仅为了利益而结交朋友,势必影响生活的质量和人品。

    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显然,孟子交朋友,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德和学问,而不是有利可图才和他相交。

    司马迁说:“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如果他有求于你,就会对你体贴入微,多方照顾;如果用不到你了,就会对你不理不睬,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其实真正知心的朋友是很少的,只有知心的朋友才能相知、相亲、相敬,同甘共苦。曾国藩就十分称赞管仲和鲍叔牙这样的朋友。

    春秋战国时期,鲍叔牙担任齐国的大夫,以知人著称,和管仲是亲密的朋友。齐桓公上台后,任命鲍叔牙为齐国的宰相,鲍叔牙辞谢不受,大力推荐管仲。齐桓公而因重用管仲,从而称霸诸侯。

    在鲍叔牙病逝的时候,管仲十分悲痛,泪如雨下。有人不禁问道:“你与鲍叔牙既非君臣,又非父子,为什么伤心到这种程度?”管仲说:“你有所不知,鲍叔牙是我最崇敬的朋友。我曾与鲍叔牙同去南阳做买卖,南阳的无赖在街上三次羞辱我;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怯懦怕死,知道我为了干一番事业才忍辱负重;他曾和我一起向先王提出谏言,先王不听,鲍叔牙认为我生不逢时;鲍叔牙曾与我一起分一笔钱财,我分得的财物比他的多三倍,但他并不认为我贪婪自私,知我家境贫寒。鲍叔牙确实是我的知己和好朋友。我悲哀失去了他,再也找不到如此关系密切的朋友了。”

    曾国藩多次讲述管仲和鲍叔牙相交的故事,主张交友贵在专一,要宁缺勿滥,曾国藩经常把这种交友的思想传输给自己的子侄辈。

    交友贵多,树敌务少。如果交到贤明的朋友,志同道合,共同促进,那当然越多越好;如果交到志趣低下、见利忘义的朋友,那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自古就有“禽鸟必择木而栖”的古训,良鸟与良木是不可分割相依相存的。

    做人心眼:

    选择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摒弃“多多益善”的观念,而应该始终持有一种“宁缺勿滥”的态度。朋友在精而不在多,好的朋友能够升华自己,坏的朋友能够污染自己,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且,身边有了坏的朋友,好的朋友便不敢与你靠近,因为他们会认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他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