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秦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秦朝始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掉了六国中最后一个国家齐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秦也由一个西方大国发展成为统一的强大帝国。

    这巨大的变化,使秦王洋洋得意,他认为过去所有的帝王,都没有他功绩大。于是,他取了“泰皇”的“皇”字,和上古五帝的“帝”字,合成一个新称号“皇帝”,并自称为“始皇帝”,其后代子孙以世来计数,二世、三世,一直传到万世。从此,秦王成了“秦始皇”,中国历史上也有了“皇帝”这个称号。

    全国统一了,天下应该如何治理呢?秦始皇和大臣们商议起来。

    丞相王绾说:“现在六国的诸侯刚刚被消灭,原先燕、齐、楚三国又远离咸阳,不在那里封几个诸侯王,恐怕难以治理。请陛下封几个皇子到那里做诸侯王吧!”

    廷尉李斯听了,反驳道:“当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分封了许多儿子、兄弟做诸侯,后来诸侯间的关系疏远了,开始像仇敌一样混战,周天子也控制不住。如今天下统一了,陛下可在全国设置郡县,子弟功臣多赏赐一些赋税钱财,这样全国就安定了。”

    秦始皇决定采纳李斯的建议,他说:“过去战争不断,都是分封诸侯王的缘故。现在好不容易统一了,再分封诸侯,又会埋下战争的祸根。还是廷尉说得有道理。”

    于是,秦始皇下令采用郡县制,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添了四郡,郡下设县,郡守、县令都由朝廷任命,不准世袭。

    地方上的治理方法确定了,中央政府的组织机构也开始定型。秦始皇规定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辅助皇帝,总管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全国的官员;太尉掌管全国的军队。在他们之下,没置九卿,分管各部门的事务。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还针对因各地差异引起的混乱,颁行了各项统一法规。全国统一前,诸侯国的车辆有大有小,各地道路宽窄不一,行车很不方便。秦始皇要求“车同轨”,车辆的距离一律定为六尺,大路一律五十步宽。这样,全国各地车辆来往就方便了。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形状、大小、轻重都不相同。秦始皇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通行全国。过去,各诸侯国的度量衡也不统一,尺寸、升斗、斤两都不一样,秦始皇采用商鞅制定的标准,统一了度量衡。为了统一文字,秦始皇下令让李斯负责整理出一种笔画简便的文字,在全国通行,称为“小篆”。后来,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更便于书写的隶书。

    正当秦始皇忙于统一事业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打了过来。为了保障北方边界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回了河套地区,在那里没置了44个县。为了抵御匈奴侵扰,秦始皇决定把原先燕、赵、秦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

    秦始皇征调了几十万民工,让他们开山采石,建窑烧砖,先加固旧有的六国长城;又造了不少新的城墙,修起了一条西起现在的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这条蜿蜒在中国北部境内的巨龙,是历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工程,被人们誉为世界奇迹。

    后来,李斯向秦始皇建议将所有秦国以外的史书,全部拿来烧掉。天下百姓中有收藏《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书的,也一律烧掉。只允许保存医学、卜筮和种树的书。以此来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官吏们挨家挨户去收缴藏书,全国到处出现了焚书的烈火。

    这件事引起了读书人的反感。许多儒生暗地里议论,发泄不满,秦始皇听说儒生在背后说他坏话,十分生气,下令调查。结果,此事牵连了四百多儒生。秦始皇一气之下,把他们都活埋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迷信武力,穷奢极欲,修阿房官、骊山墓,横征暴敛,竭泽役民,焚书坑儒,迫害忠良,秦帝国又成了人间地狱。这样的暴政终于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帝国仅仅存在了5年就灭亡了,成了短命王朝,可悲可叹。

    时空隧道

    (1)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以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你能具体说说吗?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得失呢?

    指鹿为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到东南巡视,返回途中,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年届五十的秦始皇一病不起。临终前留下遗嘱,传位长子扶苏,遗诏尚未发出去,秦始皇就驾崩了。

    丞相李斯、宦官赵高、秦始皇次子胡亥秘不发丧。赵高串通胡亥,逼迫李斯同意修改遗诏,逼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尽。于是,胡亥继承了王位,他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胡亥登基后,与赵高狼狈为奸,杀了公子、公主二十余人。胡亥不仅滥杀,还大兴徭役、加重赋敛,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所作所为,较之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秦二世胡亥很感激赵高让他当上皇帝,就封他为郎中令,把治理朝政的权力交给了赵高。赵高大权在握,就大开杀戒,把过去反对过他的大臣一个个都杀了。大臣们噤若寒蝉,人人自危。

    这时,连手握重权的丞相李斯也感到自身难保。赵高觉得李斯知道他的底细,是个隐患,于是,就造谣说李斯对皇帝不满,他的儿子李由与当时的农民起义军私通。胡亥起初不信,但听赵高说得绘声绘色,就有几分相信了。他下令把李斯关押了起来,赵高买通审案官吏,用了重刑,使李斯屈打成招。二世皇帝于是下令将李斯及其家人一起处死。

    李斯死后,赵高当了丞相,他的权势更大了。这时,秦末农民起义已呈蔓延之势,秦二世仍被蒙在鼓里,他和往常一样,在宫中花天酒地,不问政事。赵高在朝廷中说一不二,为了验证自己的权势,一天,赵高牵着一头梅花鹿上了大殿。秦二世和大臣们感到奇怪,赵高却一本正经地对胡亥说:“这是臣下得到的一匹好马,准备献给陛下。”秦二世听了哈哈大笑:“丞相真会说笑,这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瞪着那双小眼睛“嘿嘿”干笑了起来,阴险地瞅了瞅众人:“这明明是臣下派人从千里之外买来的宝马,怎么是鹿呢?陛下假若不信的话,请问问大家,这到底是马还是鹿呢?”

    听赵高这么一说,秦二世也给弄糊涂了。他对赵高的话历来深信不疑,可眼下分明是鹿,怎么说它是马呢?他吩咐大臣都上来看一看,到底是马还是鹿。

    大臣们满腹狐疑,围着那头鹿东瞧西看,什么也没说。有几个势利小人,为了讨好赵高,开始附和道:“是马,是马,这不是鹿。”也有几个比较正直的大臣,坚持说:“这是鹿,是鹿,怎能说是马呢?”赵高悄悄记下了几个说是鹿的人,几天后,就借机把这些大臣一个个都杀掉了。这样一来,大臣们就更加害怕他了。

    公元前207年,起义军已逼近咸阳。赵高怕起义军打入咸阳后,自己也要遭罪,就逼宫杀死了秦二世,立二世叔父子婴为秦王,想以此为条件,与农民军谈判。秦王子婴早就恨透了赵高,他设计杀死了赵高。不久,刘邦率军入关,子婴开城投降。

    时空隧道

    (1)中国历史上秘不发丧、修改遗诏的事情并不罕见,你还知道有哪些呢?

    (2)说说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天上下着瓢泼大雨,四周道路一片汪洋,九百多名被秦二世的暴卒驱赶的农民由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赶赴渔阳(今北京密云)戍边,走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的时候,实在没法走了。

    戍边队伍中有个叫陈胜的人很有志向。一次休息时,陈胜对大家说:“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将来咱们之中要是有准富贵了,可别忘了今天的哥儿们!”伙伴们觉得好笑,道:“你给人家卖力气干活,哪儿来的富贵?”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么会懂得鸿雁的志向啊!”

    眼下,因暴雨耽搁了行期。按照秦律,戍卒误期是要处斩的。陈胜与吴广商议:“现在就是到了渔阳,也已过了期限。同样是死,大丈夫何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呢?”吴广觉得很有道理。但是要怎样让伙伴们听从自己的指挥呢?

    陈胜和吴广很了解自己的伙伴们,这些人原先都是楚国人,楚国人特别相信鬼神,于是他们决定打着楚将项燕的旗号,假借鬼神的力量号召天下。

    第二天,伙夫上街买鱼回来,发现买来的鱼中有一条肚子胀得特别大。用刀一剖开,只见里面藏有一张帛书,上书“陈胜王”三字,这可是件新鲜事,很快在戍卒中传开了。

    入夜,戍卒围着篝火取暖,还在议沦着白天那件奇事。忽听远处传来奇怪的声音,仿佛狐狸的叫声,叫声中还夹杂着人语,好像在喊:“大楚兴,陈胜王。”

    第二天一早,大伙们都对着陈胜指指点点,越看他越像真命天子。陈胜、吴广见时机成熟,便杀死了两个押送戍卒的将尉,随后召集戍卒,动员他们说:“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这天下,穷人也可以坐一坐!”九百余名戍卒沸腾起来,齐声喊着:“对!咱们跟陈大哥造反!”

    陈胜、吴广立刻叫人拿了一根竹竿,做了一面大旗,上书一个斗大的“楚”字。大家推举陈胜为首领,号称“将军”,吴广为副,号称“都尉”。他们很快占领了大泽乡。各地的老百姓饱受秦朝官吏的欺压,听到陈胜起义反秦,纷纷扛着锄头、拿着扁担赶来,加入起义军。起义军一下子壮大了好几倍。当起义军攻占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数万人,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

    在群众拥护下,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就是要张大楚国的意思。陈胜称王后,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先头部队一度打到离秦都咸阳只有几百里的地方。

    势如破竹的“张楚”大军吓坏了秦朝统治者。秦二世连忙派人把在骊山修墓的几十万人武装起来,向起义军反扑过去。起义军因为缺少战斗经验,孤军深入,被秦军打败,吴广也被部将杀害。秦军进攻陈县,陈胜率军抵抗,不幸失利,在撤退途中,被他的车夫庄贾暗杀。起义失败。

    时空隧道

    (1)你认为陈胜、吴广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2)陈胜、吴广两位大泽乡起义的英雄没有死于战场,均死于部属之手,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鸿门宴

    陈胜吴广起义后,一场波澜壮阔的反秦起义浪潮席卷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规模不等的起义军,其中,就有一支由项梁、项羽率领的队伍。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向暴秦发难。九月,项梁和项羽也在吴中起事,组织了一支八百人的队伍,渡江北上。不久,项梁的义军到了薛城,沿途不断招兵买马。沛县的刘邦也带了一百多人前来投奔项梁,这支队伍很陕发展到六七万人。

    后来,项梁身死,项羽杀了畏首畏尾不敢与秦军作战的宋义,率军渡过了彰水。渡河后,项羽下令凿穿渡船,砸破炊具,烧掉营帐,每人只带三日口粮,以示勇往直前的决心。楚军一看没了退路,战斗一打响,无不以一当十,如下山猛虎,奋勇冲杀。项羽解了巨鹿之围,声名一时大震。

    就在这时,另外一支由刘邦率领的起义军,乘项羽血战巨鹿之机,悄悄入关,进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并与关中吏民约法三章,平定了关中。项羽听说刘邦已进驻咸阳,连忙率领四十万大军西进,去和刘邦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底,项羽入关,进驻鸿门,扬言与刘邦决战。刘邦只有10万人马,驻在霸上。刘邦自知不是项羽对手,就找谋臣张良商讨对策。这时,项羽的叔叔项伯夜访张良,他和张良是至交,怕张良被项羽军队杀死,劝他逃走。张良却趁机拉项伯与刘邦结为儿女亲家,要他代刘邦向项王谢罪。项伯一口答应了,他嘱咐刘邦说:“明天你赶早来向项王赔罪。”刘邦答应了。项伯连夜赶回军中,对项羽兑:“要不是沛公先破关中,你怎么能不费力地进关呢?人家立了大功,你还要攻打他,这是不义的。明天沛公来,你要好好招待他。”项羽觉得项伯讲得有理,就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清早,刘邦带随从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说道:“我跟将军同心协力与秦军作战,想不到我先入关,攻破秦国。请将军不要听小人之言,明察实情。”项羽听刘邦说得在理,就摆下酒宴款待。席间,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了刘邦,项羽却毫无反应。无奈,范增又指使项羽的从弟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伺机下手。项伯见状,便与项庄对舞,暗中保护刘邦。张良见情势危急,把刘邦的侍卫官樊哙叫了进来。樊哙指责项羽不该如此对待有功之人,项羽无言以对,气氛遂缓,和下来。老谋深算的刘邦趁这机会,推说上厕所,不辞而别,回到自己的军中。范增见刘邦脱身而去,十分气恼,他对项羽说:“今天放走刘邦,日后我们就会成为他的俘虏!”

    鸿门宴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他在咸阳大烧大杀,杀了秦朝的降王子婴和大批贵族,又放火烧了秦朝宫室,抢了大批珠宝。然后,他分封天下,并自封为西楚霸王,衣锦还乡,领兵向东回到了彭城,梦想安安稳稳地享受霸王的荣华富贵。

    不料他这一去,却铸成大错,失去了天下。

    时空隧道

    (1)“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成语典故分别与项羽和刘邦有关,你能具体说说它们的由来吗?

    (2)刘邦为什么能从鸿门宴上安然脱身?

    秦王朝灭亡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由淮来问鼎天下,成为项、刘两个集团争夺的焦点,于是,楚、汉在中原展开了逐鹿。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小名刘季,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刘邦年轻时性格粗犷,放荡不羁,喜酒色,被乡人视为“无赖”。年过三十当了个泗水亭长,娶吕雉为妻。一次,他押送县里农夫入关服役,至咸阳,看到秦始皇出行时的威武气派,叹道:“大丈夫就当如此!”后来役夫逃亡,无法交差,他便藏匿芒砀山中聚众为盗。陈胜、吴广起义那年,他串通沛县县吏萧何、曹参起事,后乘项羽血战巨鹿之机,攻入关中,队伍发展到10万人。

    刘邦善于用人,他拜韩信为上将,虚心向他讨教。韩信为他分析了天下大势,建议刘邦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攻打关中章邯等三降将。刘邦听从了韩信的建议,没费多少周折,就攻取了关中,随后,他又出兵函谷关,与项羽争夺天下。

    刘邦和项羽的战争进行了四五年,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余次。刘邦力量薄弱,几乎每次都被项羽打败了,他自己也屡次受伤。不过,项羽的军队纪律很差,也很残暴,每到一处就烧杀抢掠。项羽又生性多疑,连身边唯一的谋士范增都受到他的怀疑,以致众叛亲离。

    相反,刘邦却善于治军,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他还很会用人,身边网罗了一批奇才,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所以,刘邦虽然屡战屡败,最终倒是越来越强大了。

    公元前202年冬天,刘邦派大将韩信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东南)没下十面埋伏,把项羽团团包围起来。楚军兵力单薄,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项羽带领人马想突破重围,但四面八方都是汉军,一直冲不出去。

    夜里,项羽坐在营帐里,隐隐约约听到汉营里传来阵阵歌声,他侧耳细听,唱的都是楚国的歌谣。项羽心绪大乱,难以入眠,就命人拿来酒,和虞姬对饮解愁。他百感交集,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当天夜里,项羽告别虞姬,率八百余骑壮士,突破汉军包围,向南而去。他们逃到乌江的时候,乌江亭长把一条小船停泊在江边,劝项羽过江。项垌却笑道:“天意要亡我,我为何要渡江?当年我领着江东八百子弟渡江西征,今日他们没有一人回去。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悯我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说完,项羽把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返身又杀死数百汉兵。最后,他在乌江边拔剑自刎了。

    刘邦打败了项羽,在山东定陶召开了庆祝大会。在诸侯将相拥戴下,刘邦做了皇帝,国号汉,定都洛阳。不久,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时空隧道

    (1)见到秦始皇出巡时,刘邦感慨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却说:“彼可取而代之!”,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这种性格上的不同对楚汉争霸的结果有何影响?

    (2)“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最终输给了刘邦,你认为是什么缘故?

    吕氏王朝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时候,为了笼络人心,曾经分封了一批异姓王。西汉王朝建立后,异姓王势力的强大已经构成了对朝廷的威胁。刘邦果断地杀韩信、彭越和英布,其余异姓王或逃或废,汉朝初步解决了异姓王问题。

    刘邦分封9个子弟为王,以“天下一家”的同姓王取代了异姓王。刘邦临死前,刑白马盟,立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誓约。用心良苦的刘邦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违背誓约的会是他的结发妻子吕雉。

    吕后在刘邦夺取政权之后,就直接策划诛杀功臣。她用权诈之术诛灭异姓王的做法,震惊了满朝文武大臣。刘邦死后,吕后又扬起了屠刀,这次的目标对准了刘邦生前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如意。刘邦在世时,围绕着皇太子人选,戚夫人和吕后明争暗斗,势同水火。吕后用张良的计谋,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保全了自己的势力。刘邦死后,吕后迫不及待地把戚夫人囚禁在掖庭,把她双手砍掉,双眼挖去,烧聋了她的耳朵,逼她吃了哑药,把她扔在猪圈里,号为“人彘”。接着她又派人毒死了年幼的赵王如意。吕后还有意让惠帝去观看戚夫人。惠帝见戚夫人被吕后折磨得不成人形,放声痛哭,吓得生了一场大病。后来,惠帝派人对吕后说:“这种事不是人干得出来的,我是太后的儿子,自认没能力治理天下。,’从此,惠帝不理朝政,不久便抑郁而死。

    惠帝去世后,吕后找了一个婴儿冒充是惠帝所生,由这个婴儿接替皇位,自己则开始垂帘听政。她扶植吕家势力,把她的内侄、侄孙,如吕台、吕嘉、吕禄、吕通等封为王,还让他们掌握了军政大权,在朝廷中形成了吕氏外戚集团。

    吕后的这一做法,违背了刘邦生前定下的“非刘氏不得封王”之约,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刘邦的孙子刘章,血气方刚,他痛恨吕后兴吕抑刘c有一次宴饮时,吕后让他做酒吏,刘章说自己是将门之后,请以军法行事。吕后答应了。当宴会进行到高潮时,刘章唱起了《耕田歌》助兴:“非其种者,锄而去之。”歌词对吕后封吕氏家族为王作了巧妙的影射。吕后听出了歌词之意,很不高兴。不一会,有个吕家人喝醉了酒,不辞而别。刘章追上去,借口他违反宴会规定,把他杀了。吕后因已经允许他以军法从事,也无可奈何。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她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为吕氏集团做了应变部署:封吕禄为上将军,统率北军,吕产为相国,统率南军。并告诫他们:“我不行了。你们要小心大臣们发动政变啊!”

    可是,刘邦的功臣们已不允许吕氏家族继续横行了。吕后死后不到两个月,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与齐楚之兵里应外合,一举摧毁了吕氏集团。吕禄、吕产、吕媭被杀,吕氏不分男女长幼,被举宗诛灭。吕后半生苦心维护的吕氏宗族,被刘邦的老部属斩尽杀绝了。

    时空隧道

    (1)刘氏天下是怎样落入吕氏家族手中的?

    (2)试着描述一下吕雉其人。

    张骞通西域

    吕氏死后,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被众臣推立为帝,即汉文帝。汉文帝在位23年,其子景帝在位16年。文景之世,国家进入了升平时期。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他16岁的儿子刘彻即位,刘彻即赫赫有名的汉武帝。他年少气盛,即位后,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开创了两千多年儒学统治的时代。他又采取了强化皇权的政策,一扫汉朝建国以来的软弱和耻辱。随着国力的强盛,汉武帝改变了汉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策略,以武力拓边。为抗击匈奴,武帝决定与另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联合起来,因而,派郎官张骞出使大月氏。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武帝之命,率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踏上征途。

    张骞一行出了陇西,进入了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匈奴骑兵发现了他们,就把他们抓了起来。匈奴单于把张骞等人全部扣留下来,为了让张骞投降,单于还给他找了个匈奴族的妻子。

    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张骞始终没有屈服。十年后,匈奴人放松了戒备,张骞带着部下逃了出来。他们向西走了数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在今中亚)。

    大宛国的国王派向导和翻译把他们送到了康居,康居人又把他们送到了大月氏。张骞到了大月氏,以为他的使命可以完成了,不料情况发生了变化。原来大月氏自从与匈奴交战失利后,迁居至妫水(今阿姆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大夏国,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里土肥水美,物产丰饶,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交战了。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多次劝说大月氏王与汉朝合作攻击匈奴,都毫无结果,只好动身回国了。

    回国途中,张骞又被匈奴给抓住了。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乘机逃了出来。公元前126年,张骞终于回到汉朝。这次出使历经13年,张骞吃了不少苦头,当年出使的百余人,仅剩张骞、甘父两个。13年间杳无音信的外交使团突然归来,震动了京师。武帝给张骞、甘父加官晋爵,并怀着好奇的心情倾听了张骞关于西域的报告。

    张骞出使,使武帝详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过了儿年,武帝派大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汉军打了大胜仗,消灭了匈奴骑兵三万余人,还控制了西河(今河西走廊、甘肃等地)地区。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已没有了障碍,于是,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张骞率领三百多人的使团,带着大批牛羊和金银财宝来到了西域的乌孙。同时,张骞还派他的副使带着礼物分别出使大宛、大月、康居、大夏等国。

    乌孙王见张骞带来了许多财宝,很高兴:他派了使者随张骞一同返回长安。乌孙使者受到汉武帝热情招待,他看到汉朝兵强马壮,经济繁荣,回去后报告了乌孙王。不久,乌孙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一年以后,出使西域各国的副使陆续回国,西域各国也派了使者前来长安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由于张骞功劳很大,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因此,人们又称他为“张博望”。

    时空隧道

    (1)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的物产源源不断地传到内地,你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出一些例子吗?

    (2)你认为张骞通西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太史公司马迁

    汉武帝即位后,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西汉王朝步入了盛世时期。武帝时期,在学术文化方面颇有建树。有一个人在遭受屈辱的腐刑后,没有消沉,反而写下了一部传世之作——《史记》,他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20岁开始,到祖国各地游历,了解各地风俗民情,搜集历史逸闻。这种游览和考察,为司马迁后来写《史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后来,司马迁担任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在他35岁那年,父亲病逝了。父亲生前想写一部史书,刚开始写,就病倒了。临终前,他嘱咐司马迁一定要继承父业,完成他生前一直想写的史书。司马迁流着泪答应了。

    三年后,司马迁接替父职,做了太史令,准备着手写父亲没有写完的书。这时,一场灾难降临了。

    那一年,汉武帝派他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带兵3万,去攻打匈奴,却吃了败仗。李广利落荒而逃,他的部属骑都尉李陵陷入了重围。李陵率领5000名步兵,孤军深入,遭到匈奴3万骑兵的围攻。李陵带领汉军,血战十余日,斩杀匈奴兵万余人。最后,他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投降。

    消息传来,汉武帝很生气,大臣们也同声谴责李陵。司马迁与李陵相识多年,因而替他辩解道:“李陵深入敌境,还杀了那么多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他被俘后没有立刻自尽,可能是想日后有机会报效朝廷。”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替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一怒之下,就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审汛官员为了迎合皇帝,判处司马迁死罪。

    按照当时的法律,犯了死罪的人只要出50万钱就可赎罪;或者接受腐刑,也能免于一死。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又想到了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实现,所以就决心忍辱苟活,坦然接受腐刑。

    在监狱里的那段日子,司马迁很痛苦。后来,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述说了蒙受耻辱的悲愤。他说,最终让他忍辱不死的,是古人圣贤的事例:“从前,周文王被商纣关押起来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时,编了《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后,写下《离骚》;孙膑被人剜掉膝盖骨,写出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司马迁决心效法他们,出狱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中。他艰苦地写了好多年,在53岁时,终于完成了这部通史性质的空前巨著——《史记》,它起自黄帝,迄至汉王朝的建立,全书130卷,被后世誉为千古绝唱的史学巨著。

    写完《史记》后,司马迁如释重负,生命对于他已不重要了。几年之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时空隧道

    (1)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东汉吏学家班固又写了《汉书》,你知道这两部史书在体例上的不同吗?

    (2)《史记》既是史学巨著,也是文学巨著,除了《史记》之外,你还知道汉代在文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莽篡权

    公元前87年,武帝病逝。大将军霍光遵武帝遗诏,辅助年仅8岁的刘弗陵登上皇位,是为昭帝。昭帝在位13年,因年幼,由霍光摄政。昭帝死后,霍光拥立武帝曾孙、流落民间的刘询为帝,是为宣帝。宣帝励精图治,使汉朝出现了中兴局面,史称“昭宣中兴”。以后相继即位的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在元帝、成帝掌握朝政时,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到处流传着“汤武革命”的流言,似乎汉朝的气数快要尽了。王莽瞅准机会,巧妙地伪装自己,在朝廷内外博得了好名声。

    在王氏家族里,王莽的同门兄弟们都过着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放荡生活。,唯独王莽俭朴温顺,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他的伯父王风生病时,王莽亲自熬汤煎药,嘘寒问暖,整整一个多月没有脱衣解带睡觉。王风十分感动,临终前嘱托妹妹王政君要关照好这位好侄儿。

    不仅对伯父如此,王莽对母亲更是体贴入微。在王莽招待宾客的宴会上,经常可以看到家臣出来要王莽请老夫人服药。于是王莽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去后堂探问老母病情,亲自送上汤药。因此,人人都说王莽是孝子。

    蝗灾之年,老百姓的生活过不下去了,纷纷卖地卖房、卖儿卖女,王莽却主动捐献100万钱、30顷土地,由国家财政大臣分给灾民。在他带头下,众公卿纷纷捐钱捐地,赈济灾民。大家部说王莽仁慈善良,是个好人。

    在一片赞誉声中,王莽担任了大司马,掌握了朝廷大权。他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敢于拿皇亲国戚“开刀”。他先把皇太后赵飞燕贬为皇后,后再降为庶人,迫使赵飞燕自杀。王莽甚至还“大义灭亲”,他的儿子王宇杀了一个奴婢,他当即迫使王宇自杀。于是,人人都说王莽是个公正的好官。

    元始元年(公元1年),即平帝即位次年,远居南方的越裳氏献来了白雉。王莽党羽一阵鼓噪,说是吉兆,吹捧王莽安定汉室、德比周公,要求赐予安汉公的称号。王莽假意推托了一番,也就做了安汉公,不久又获得了宰衡重职。这时,太后王政君看出王莽有篡汉野心,但对羽翼丰满的王莽已无可奈何。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毒死了年仅14岁的平帝,拥立两岁的宣帝玄孙刘婴当皇帝,号为孺子,自己做了“摄皇帝”,并将年号改为“居摄”。

    过了3年,王莽指使他的党羽放出风声,说王莽是真命天子,天命授意他做真皇帝。在党羽的鼓噪下,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就这样。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这一年是公元8年。

    时空隧道

    (1)王莽是历史上有名的野心家,试着说说他是怎样一步步篡汉的?

    (2)王莽曾经提出了一套社会改革方案,主要有三项:一是要推行“王田”制,禁止土地买卖;二是由官府控制市场,由朝廷垄断和经营盐、铁、酒;三是要改革币制。最后都失败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决战昆阳

    王莽上台后,托古改制,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危机,百姓的生活更苦了。公元17年,各地发生旱灾和蝗灾,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乘机将饥民组织起来,他们以绿林山为基地起事,被称为“绿林军”。绿林军不断打败官兵,声势壮大起来,连汉朝的皇族刘玄、刘秀等人也加入了进来。公元23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围号,改元更始。

    眼看绿林军长驱直入,王莽慌了手脚,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率军四十余万,气势汹汹地向昆阳扑来,一场恶战迫在眉睫。

    昆阳城内的绿林军只有八九千人,敌我力量悬殊,绿林军将领登城望去,王莽的军队黑压压的一片,不见尽头:绿林军将领对刘秀说:“昆阳城号称城池坚固,但要被敌军长期围困,必垮无疑啊!”刘秀道:“你们守住城池,我冒死出城去讨救兵。”

    于是,刘秀和李轶率领11名骑兵,冒死从城南突破重围。他们刚离开昆阳,王莽的军队已将昆阳城团团围住,城外尽是官军的营寨。官军擂鼓呐喊之声,几十里外都能听见。王邑、王寻命令士兵挖地道,并用冲车撞城门,箭像雨一样落在昆阳城里。

    在王莽军队的猛攻下,绿林军顽强应战,一次次击退了官军的进攻。这时,刘秀等人已赶到郾城和定陵,带着援军赶赴昆阳,向数倍于己的官军冲去。为了鼓舞城里守军的士气,刘秀修书一封,谎称另一支绿林军主力已攻破宛城,派使者给城里守军送去。这封信后来被官军截获,使官军阵脚大乱。刘秀一看,机会来了,立即组织了一支突击队向官军冲去。王邑和王寻见刘秀的援军人数不多,不当一回事。他们两人亲自带着一万余人前来迎战,同时命令各营军队,没有命令,不得出击。

    刘秀的突击队冲入敌阵后,奋战拼杀。王邑军阵大乱,各部官军因军令限制,也不敢互相救援。刘秀率军左冲右杀,很快冲到王寻面前,将王寻杀死。城内守军见状,趁机杀出城来,内外夹攻,杀声震天动地。官军大乱,四处溃逃,互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恰巧此时风雷大作,雨下如注,昆阳城北的滍水陡涨。官军四处逃命,不少人落进洼水中淹死,尸体把河道都堵塞了。

    农民军取得了昆阳大战的胜利,王莽的40万大军顷刻间化为乌有。官军败逃后,留下的粮草、兵器不计其数,绿林军搬了一个多月还没搬完。

    昆阳决战后,刘玄派王匡等兵分两路进攻洛阳、长安。十月,长安城破,王莽被杀,王莽新朝宣告结束。

    昆阳决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昆阳驻军不足万人,而王莽军42万,号称百万,力量何其悬殊!刘秀凭着智慧和勇敢,大败王莽军,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绿林、赤眉起义推翻了王莽新朝。而后,刘秀逐步消灭了’绿林、赤眉军,夺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建了汉家政权。刘秀所建立的汉家王朝,史称东汉或后汉,刘秀就是汉光武帝。

    时空隧道

    (1)为什么王莽的40万大军顷刻间化为乌有?

    (2)除了昆阳决战之外,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蔡伦造纸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后,使天下由乱到治,创造了“光武中兴”的业绩。他去世后,他的中兴大业被明帝刘庄、章帝刘炟所继承。在这数十年里,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例如: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使丝绸之路恢复了畅通;班超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哲学家王充,著有《论衡》,批判迷信和专制思想,闪耀着唯物论的智慧之光……在众多杰出人物中,有一位改进了造纸的方法,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这个人就是蔡伦。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他从小因家境贫困,被送进皇宫做了一名小太监,成为皇太子刘肇的侍从。后来,刘肇做了皇帝,是为和帝。蔡伦被提拔为中常侍,兼任少府的尚方令,负责监制宫中御用的军械、用具和器皿。蔡伦本来就喜欢发明创造,如今让他负责用具、器皿的制作,正合心意。他看到写字用的绢帛太贵,丝棉纸也不便宜,竹简太笨重,麻纸又不宜书写,就想制造出一种既廉价又适宜书写的纸来。

    蔡伦先研究了民间制造麻纸的技术他发现,制造麻纸很简单,只要把麻捣烂,压成薄片就行了可这样造出来的纸太粗糙了。于是,蔡伦就把工艺弄得精细些,把麻捣得很烂,这样做成的纸是细腻一些了,可是麻里还有一些粗纤维捣不烂,做成的纸仍然不适宜写字。蔡伦想,麻能造纸,是凶为它有纤维,那么,破布、破鱼网、树皮也有纤维,是否也能造纸呢?他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浸在水里,用水煮,煮软后捣烂成浆,再用清水漂,然后把捣烂的纸浆刷在细帘子上,等细帘子上结了一层薄薄的而又均匀的纸浆后,把它晾干,揭下来就成了一张洁白细腻的纸了。这样,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试验成功了,造出的纸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轻薄耐用,是一种理想的书写材料。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自己的试验结果上奏汉和帝。和帝称赞了他,让他继续改进,造出更多更好的纸。蔡伦的造纸术很快传遍了全国,人们对蔡伦造纸的工艺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造出来的纸越来越精美。人们读书写字,已不再需要一捆捆的竹简了。后来,汉安帝为了表彰蔡伦的功绩,封他为“龙亭侯”,世人把根据蔡伦改进的方法造出来的纸,叫做“蔡侯纸”。

    纸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最初传到了朝鲜和日本。大约在唐朝的时候,造纸术通过西域传往欧洲。到19世纪,纸开始覆盖全世界,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空隧道

    (1)你知道中国四大发明出现的前后顺序吗?

    (2)汉代除了造纸术之外还有哪些科学发明和创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