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方与圆-学会处世原则,做事成功一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走得过去;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这就是为人处世中取得快乐的最好方法。

    1.真心对待别人

    在繁荣都市的郊区,有一个美丽的果园,每到水果盛产的季节,果园中各式各样的水果高悬在树上,五颜六色地争奇斗艳。对住在附近的许多小孩有着难以抗拒的强烈吸引力。

    小朋友们喜欢趁着果园主人不注意的时候,三五成群地结伴壮胆,偷偷溜进果园里摘树上的水果。

    而果园主人总是躲在果园的角落,当小朋友们正在庆幸偷采水果的冒险行动成功之际,突然冒出身子来,大吼一声,吓得那些小朋友连忙抱着手中的战利品,转身拔腿就跑。

    果园主人并不就此罢休,他也会跟着追上去,非得要把那些小朋友追过几条街,搞得自己上气不接下气的,才肯放弃这种追逐,缓步走回自己的果园。

    果园主人的一位朋友见到这样的闹剧几乎天天上演,觉得看不过去,便劝他道:“唉!小朋友偷摘几个水果,对你应该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更何况你的年纪也不小了,再这样跑下去,当心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更划不来?我劝你还是不要再追他们了。”

    果园主人听了之后,笑着对朋友道:“老兄,你是不是年纪真的大到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啦?还记得咱们孩提的时候不是也这样子到处去偷摘人家的水果来吃?同样,也被那些大人拼命追赶啊!你想一想,那些偷摘来的水果滋味怎么样。还记得吗?”

    朋友想了想,回答道:“嗯,那些甜美的水果,真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回忆!”

    果园主人点头道:“对!这正是我忙着追那些小朋友的原因。”

    果园主人深深记着自己的儿时回忆,愿意用相同的追逐方式,让久居都市水泥丛林中的顽童也能够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并让他们在长大成人后,也能拥有同样的快乐回忆,这是同情心发挥到极致的美好展现,也是一种方圆做人的方式。

    具备同情心,能够随时记得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了解对方心灵深处的真正感受,当面临任何困境时,都将协助我们轻松快乐的生活。

    有一位名叫勃姆的农夫在辽阔的田地上种植玉米:他不断地研究改良玉米的新品种,希望能够减少病虫害,增加玉米的产量。最后,他所研发出来的新品种,终于获得美国农业界的最高荣誉——蓝带奖。

    勃姆在颁奖典礼之后回到自己的乡里,马上将他得奖的玉米新品种分送给周围同样种植玉米的其他农人,让他们也能够分享更好的玉米种植成效。见到勃姆这种行为的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这样的傻事。他们建议勃姆,可以将获奖的玉米新品种拿去申请专利,让所有想要拥有这些品种的农夫们必须付出相当的权利金来购这项专利,好让勃姆多年努力研究的辛苦结晶,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财富。对于朋友们的建议,勃姆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分送优良新品种的做法。勃姆告诉他的朋友,植物是靠着蜜蜂、蝴蝶等昆虫的传粉来衍生下一代,如果紧邻他的农田那些其他玉米仍是原来产量不良的品种,经过昆虫的频繁传粉,几代之后,他的新品种将会被同化成低劣的玉米。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让附近几千公顷的玉米农田种植相同的新品种玉米,如此一来,整片农田生产的玉米品质便可维持在固定的水准之上。

    勃姆可谓是深谙方圆做人之道。这种付出的智慧给予人们一个极大的思考空间。大家都知道人必须乐于付出并为他人提供服务,却往往不清楚这样的做法究竟真正的意义何在,而勃姆的故事让我们了解,真正善意的付出,到了最后,正面力量的回馈终究还是会回到自己的身上。这样的循环模式,有人将之称为宇宙间不变的补偿定律,在得与失之间,有着一定的平衡法则存在。当然,我们并不为了要获得预期中的回馈才来努力付出与服务,但若是能够协助他人,而在过程当中又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何尝不是利人利己的美好情境。

    一位四处云游的隐士信步走在山路上,看见路旁草丛中发出闪烁不定的光芒。他走近一看,是一块鹅蛋大小的宝石。隐士看着有趣,顺手将宝石捡了起来,放在自己的行囊中,继续他的旅程。几天之后,隐士在森林中迎面遇上一个疲惫的旅人,隐士看那人风尘仆仆,脚步蹒跚,便好心地打开行囊,拿出一些干粮来分给他吃。

    旅人眼睛余光一瞥,望见隐士行囊中的那颗宝石。在吃完干粮之后,他便开口要求隐士,是否能将那块宝石借给他看一看。

    隐士毫不迟疑地从行囊中掏出宝石,微笑道:“不要说看一看,就是送给你也没问题啊!”

    旅人大喜过望,连忙伸手接过宝石,道谢之后,便和隐士分道扬镳,继续赶路。旅人边走边想着,有了这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自己的下半辈子就再也不用发愁了,脸上不由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过了几个小时之后,隐士听到身后远处有人不停地叫唤,他停下脚步,原来是刚才的那个旅人。隐士摊了摊手,笑道:“如果你还要宝石,我可是没有了!”

    旅人气喘吁吁地赶到隐士面前,将那块宝石还给了他,说道:“大师,我可不可以斗胆地再向您要求一些更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你愿意将这块价值非凡的宝石送给我?我想要的是你的那种力量,能不能送给我?”

    故事中那位旅人茅塞顿开之后,匆匆赶回来向隐士请求的神秘力量——方圆处世之道,也正是宇宙间最大的一股力量;是很多宗教都在追寻的真谛,也是能够克服一切诱惑的最大动力。

    奉献爱的力量无所不在,只是人们常常容易因此而忽略它的重要性。拥有真正爱的力量,任何人在我们的眼中看来都是具有优点的;任何事情在爱的领域来加以诠释,都是为了对我们有所助益而特别存在的。

    因为有了爱,我们得以更清楚地确认自己存在的无限价值,使得生命的潜能能够全然地发挥;因为有爱,我们更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不致妄想擅加操控或专制地统御。因为有爱,我们可以最终走向圆满做事的最终目的:通向圆满的人生。

    2.持身以方,不为旁人的闲话动摇

    剑桥郡的世界第一名女性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说:“从一开始我就决定一定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阻挡我成为一名音乐家的热情。”

    她成长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农场,从8岁时她就开始学习钢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的热情与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听力却在渐渐地下降,医生们断定是由于难以康复的神经损伤造成的,而且断定到12岁,她将彻底耳聋。可是,她对音乐的热爱却从未停止过。

    她的目标是成为打击乐独奏家,虽然当时并没有这么一类音乐家。为了演奏,她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聆听”其他人演奏的音乐。她只穿着长袜演奏,这样她就能通过她的身体和想象感觉到每个音符的震动,她几乎用她所有的感官来感受着她的整个声音世界。

    她决心成为一名音乐家,而不是一名聋的音乐家,于是她向伦敦着名的皇家音乐学院提出了申请。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聋学生提出过申请,所以一些老师反对接收她入学。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师,她顺利地入了学,并在毕业时荣获了学院的最高荣誉奖。

    从那以后,她的目标就致力于成为第一位专职的打击乐独奏家,并且为打击乐独奏谱写和改编了很多乐章,因为那时几乎没有专为打击乐而谱写的乐谱。

    至今,她作为独奏家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因为她很早就下了决心,不会仅仅由于医生诊断她完全变聋而放弃追求,因为医生的诊断并不意味着她的热情和信心不会有结果。她用自己不懈追求的圆满做事之道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奇迹!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曾向她的姨妈请教对待别人不公正的批评有什么秘诀。她姨妈说:“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只要你自己心里知道你是对的就行了。”避免所有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只管做你心里认为对的事,因为你反正是会受到批评的。

    自己认准的事情就应当将别人的议论置之脑后,用自己的方正之道勇往直前,通向圆满做事的路途。

    “不要被他人的论断束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追随你的热情,追随你的心灵,它们将带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格伦·琼斯是琼斯闭路电视网有限公司的主管,早年当他提出要创立一所以闭路电视为主的空中大学时,“没有人评价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他笑着回忆,“银行家和投资人都这样看待,但我确信这是好主意,而后来的发展恰恰证明了我们的信念。”当然,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并非要与权威人士对抗。如果当上级否定你的计划或坚持要你按他的想法行事时,你就过分激动,这就显得你不成熟,而不是有胆有谋了。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批评家。”当你追求你的梦想并希望得到帮助的时候,这句话尤其显得正确,总有许多善意的人希望保护你,使你远离那些他们认为不现实的幻想。批评家们曾试图打消很多不可阻挡的人的积极性,批评家们说这些人不够资格;他们的想法是不会奏效的;他们的产品是不会有市场的;他们太矮了;太年轻了;太早了或是太迟了。对于你的梦想能否实现,真正有影响的观点是你自己的观点。其他人消极的想法只是反映了他们自身相对于事情的局限性,而不是你的局限性。

    一位名叫奥齐的中年人,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如人工流产、计划生育、中东战争、水门事件、美国政治等等。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向别人谈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表示坚决赞成无痛致死法,而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便几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我刚才是说,一个神志清醒的人如果要求结束其生命,那么倒可以采取这种做法。”奥齐在注意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他在上司面前也谈到自己赞成无痛致死法,然而却遭到强烈的训斥:“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这难道不是对上帝的亵渎吗?”奥齐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便马上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我刚才的意思只不过是说,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如果经正式确认绝症患者在法律上已经死亡,那才可以截断他的输氧管。”最后,奥齐的上司终于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他又一次摆脱了困境,

    当他与哥哥谈起自己对无痛致死的看法时,哥哥马上表示同意,这使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他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甚至不惜时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就个人思维而言,奥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着奥齐的感情,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言语。总之,别人希望奥齐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这种失去自己的人,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和事也不少。有一个做秘书的,领导让他看一篇报告写得如何。他看过后来汇报,说:“我认为写得还不错。”领导摇了摇头。秘书赶快说:“不过,也有一些问题。”领导又摇摇头。秘书说:“问题也不算大。”领导又摇摇头。秘书说:“问题主要是写得不太好,表述不清楚。”领导又摇摇头。秘书说:“这些问题改改就会更好了。”领导还是摇头。秘书说:“我建议打回这个报告。”这时领导说了:“这新衬衣的领子真不舒服。”

    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

    人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除非你不做事,否则永远会有对你的批评。这是现实,是你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所以,找到自己的圆满做事之道,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为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这就是成功人士的不二法门。

    3.大巧若拙,沉默是金

    我们总认为坦率是一种美德,但是任何美德如果不分场合地乱用,也会成为缺点。在复杂的社会和人跟前,坦率有时不仅给别人带来难堪,也会让自己后悔。在很多场合,坦率、怒形于色、怒于言辞,不仅达不到你想要达到的效果,而且往往适得其反。对待别人应该运用方圆之道的“圆”,很多人在政治的漩涡中,经商的潮汐中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中,因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而暴露了自己的意图,结果搞得很被动。善装糊涂,善于掩饰自己,不令他人觉得你变化莫测,从而集中心思和力量对付你,这便是“沉默是真金”的道理。

    古人在谈及人生和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多次谈到这样一句话,即“君子慎言,祸从口出。”就是说,作为一个君子,不要对事妄加评说,有些事自己肚里明白就行,有些话能不说就不说,实在没办法,几句玩笑,也就过去了。话说多了,往往会有失误,或者攻击了别人,会成为别人攻讦的口实。

    因此,传世奇书《菜根谭》中道:“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并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无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谨慎行事。即使十句话你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立刻遭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赏,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为人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这就是方圆做人的一种:大智若愚。

    佛说“不落言论”,也有一种语言文字无法达意,容易被人误解的无奈。当初,释迦牟尼在莲花池上,面对诸位得道弟子,作拈花微笑,而只有一位尊者领悟了佛的意思,遂有禅宗的起源。这个故事总是令人感动不已。

    人际关系是那样难以处理,有时你以好心规劝别人,不料会惹恼别人,轻则伤和气,重则引火烧身。

    一些学术批评,以内行人看来,批评者和被批评者所谈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也是大煞风景的事。很多不入流的批评者煞有介事地评说一些影响很大的作品在某个史实上有失误,这就把自己自愿降到不如被批评者的位置上,反惹人瞧不起。批评者往往吹毛求疵,达不到被批评者的高度和深度。但无论是原作者还是批评者,岂不违背了“君子慎言”的古训?世人是如此执迷不悟,如此为名利所引诱,实在是令人寒心的。

    孔子观于后稷之庙,有三座金铸的人像,几次闭口不说话,就在它的背上铭刻了“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有一首诗云:“缄口金人训,兢兢恐惧身。出言刀剑利,积怨鬼神嗔。简默应多福,吹嘘总是蠢。”所以君子处世之道在方圆之间,待人宜圆,如此方合乎方圆做人之道。

    如果说一句话而坏风俗,而损名节,而发入阴私,而招入仇怨,那么这样的话,害处就太大了,离灾祸临头也不远了。这样的话,你断不可说,或者,一个人有缺点,有错误,你不妨指出来,让他改正,但前提是你必须深深了解他,他能接受你的批评。不然,你说也是白说,还会结下仇怨。如果你还多言,可真是白操心。“誉我则喜,毁我则怒”本是人之常情。聪明的人知道,别人可以以毁誉加于我,我不可以毁誉加于人。

    唇齿之伤,甚于猛兽;刀笔之烈,惨于酷吏之刑。只是一句话罢了,却可以侮辱一个人并辱其子孙,并辱其祖父,那种伤惨的感情,会积攒数世,不但一般人都会寻机报复,就是天理也不容。

    有人动不动就说没有人才,这是妄言。“百步之内,必有芳草。”人各有才,只是有大有小,有一技之长,也算是难得了。人不必有文武全才,有一才也就不错了。我们怎么敢妄然看不起别人呢?

    用偏见来论说古今的大道理,仗着小聪明来谈说天下的大事,只持一端不及其余,其实于理不通,于事不周,而又对批评意见听不进去,私逞其强,刚愎自用,这是天下的大害,更是为人处世最愚蠢的做法。

    没有善恶之心,常作阿谀之态,逢迎之计,习谄媚之辞,这种人不仅难成气候,最终会害入害己。

    对人过于忠厚,不存戒心,把心里话都掏出来,逢人便是知己,终会被小人利用。

    俗语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言辞上也是如此。方圆之道在语言谈吐之间需要非常谨慎,这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一个非常忠厚老实的朋友曾向我诉说:他刚分到一个单位时,对于很多东西看不惯。他不是过于挑剔的人,一些事太明显了。他对几个平常关系还不错的同事讲,可别人总是附和,或想方设法把谈话引向深入,结果是他的一肚皮牢骚一字不差地传到单位领导的耳里。慢慢地,别人都不再与他交往了。他呢,也就自己封闭起来。祸已从口出,水泼出去了,还能收回来吗?

    当人人都存有戒心时,会对别人说的话会仔细品味,误解的时候很多。同样一句话,在不同场合,不同的人,会发生不同的效果。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缺乏幽默感的民族,你偶尔发发洋荤,说一句幽默的话,可能会让人不快,也吃力不讨好。

    “你真漂亮!”在西方,一个男人会对一个女人这样说,女人会莞尔一笑,说声“谢谢”。但你说给中国女人听,十之八九会招来一顿臭骂,比你强奸了她还厉害,周围的人一准还说你是流氓,不会对你有半点同情。

    明代魏大中在42岁才通过科考进士及第并被授予官职。当时是万历四十四年,朝廷一片乌烟瘴气。他官阶八品,在朝廷中尚无发言地位,却对人对事都看不惯,看不惯还爱说,结果到处遭人白眼。他到哪里,哪里的官员便失却捞好处的机会,而他自己一点好处也不要,甚至不与人交往,这在官官相护的时代真是致命的错误。他结交的几个人都是东林党人,与当时权势显赫的魏忠贤为敌。结果他上疏弹劾温体仁、魏忠贤奸党,反遭诬陷时,天启皇帝因为知道他廉洁而放过他,但他终于还是被抓到狱中折磨至死。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到当说处,一句便有干钧之力,却又不激不疏,此是言之上承。除外虽十缄也不妨。”这是说,保持沉默比许多废话更有益处和涵养。

    李广是汉初的名将,他有勇有谋,多次参加抵抗匈奴的作战。匈奴兵都畏惧李广的谋略,而士卒都愿意跟随李广作战。虽然李广口才笨拙,不爱说话,但却在士兵中和老百姓中有崇高的威望。在他60多岁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战中,因出师不利而被迫自杀了。当时全军将士,个个痛哭失声,老百姓闻讯,涕泪交流。

    桃李等树,不会说话,但是到桃李树下来的人却经常不断,树下的野地自然地被踏出一条路来,这是因为桃李实实在在地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很多人也许听说过哑巴卖刀的故事:哑巴由于无法叫卖,只得坐在地上用力一截截地切铁丝,人们看到他的菜刀如此锋利,便纷纷购买,一抢而光。

    现代商品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竞争不断加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方面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争取公众信任,树立企业形象,成为企业存在发展的重要条件。于是乎,有的企业广告采取地毯式“轰炸”。这固然有效,但有的企业却不“告”而世人皆知。英国的马克斯·斯宾塞百货公司就是如此。

    百货公司的创始人马克斯是波兰犹太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他的母亲因为难产而早逝,马克斯由姐姐抚养大。19岁时,他决定自立自强,于1884年毅然离开家乡,只身闯入英国碰运气。

    当他到达英国达里兹城时,已经身无分文,而且语言不通。值得庆幸的是这里聚集了许多犹太人。有个叫杜赫斯特的犹太富商,专做批发百货生意,他觉得马克斯为人忠厚,却因不懂英语,很难找到职业,便主动借给这个青年人5英镑,要他做点小买卖维持生活。

    由于马克斯不懂英语,售货时不好讨价还价,所有货物清一色售价一便士,并打出招牌“不要问价钱,每件一便士”,以此招揽顾客。由于服务良好,不久就树立了品质优良、价格公道的形象。

    两年后,马克斯便将“便士市集”开到约克郡和兰开夏。后来他又联合斯宾塞合股经营,打出“马克斯·斯宾塞”的招牌,在伦敦闹市设立了一家百货店。

    不久,斯宾塞和马克斯先后去世。马克斯的后辈们成功地继承了“薄利多销,物美价廉”的传统。

    公司并不像大多数零售商那样,从供应商手中购买成品,而是靠自己拥有的百名训练有素的技术员与制造商合作,对商品设计、原料选择,生产工序及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研究,按公司的要求进行生产,确保商品的优越性。

    从事广告业务20多年的广告公司主席米勒认为,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的名声确实很响,从广告的角度看是反常现象,因为马·斯公司从不对外广告宣传,但他们的声誉和名望却不告而知,在英国无人不晓。其实,有了优质的商品,有了响亮的牌子,他们当然不需要花冤枉钱去做广告了。

    确实如此,倘若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你的商店川流不息,最有效的宣传就是口碑。只有当口碑不能快速传递商品的动态时,才真正需要广告。

    为人处世,方圆合度,该圆则圆,该方就方,做到外圆内方,才能达到方圆做人的境界。

    4.好人缘才能好办事

    大凡人缘好的人,都有一副热心肠,像一团火。他们与人相处,谦和有礼,态度热情,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每每留下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这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不足挂齿,其实影响很大。当你对人奉献一丝真诚善意的微笑时,那是对他尊敬、喜欢的最直观的表示,它可以使对方感到快慰和美的享受,进而对方会对你作出积极的评价,更对你方圆做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也许心眼并不坏,但是对人缺乏热情,不管在什么场合,总是绷着脸,没有一丝笑意,冷冰冰的,严肃得怕人。抑或偶尔也挤出一丝笑容来,但假模假样,让人感到很牵强,这样必然会使对方拘谨不安,设法躲开去,自然谈不上关系亲密了。

    (1)对人表现尊重些,较易获得好人缘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希望受到尊重,而且对尊重自己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认同感。要想方圆做人,有一个好的人缘可以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对方的地位如何、才能怎样,只要与之打交道,就应给人以人格的尊重。做到礼遇要适当,寒暄要热烈,赞美要得体,话题要投机。让人感到他在你心目中是受欢迎、有地位的,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到和你交往心情很愉快。

    (2)对人表现诚实些,较易获得好人缘

    诚实的人是人们在办事交往中最易于信赖的朋友。俗话说得好:“人心要实,火心要虚。”这句至理名言被人们公推为交际办事的经典。诚实的人会获得更多的人缘。

    诚实的品质之所以被朋友作为起码的规范约定下来,被人们所重视,是因为诚实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人缘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人格高尚或是人格卑微的对应物。对待他人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做事说话有根有据,不捕风捉影;把问题摆在明处,不在背后搞小动作,不要耍滑藏奸,而要光明磊落、踏踏实实,拥有此等胸怀与人相交办事,必然能够赢得好感。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与诚实人办事,不必遮掩防范,彼此能够开诚布公,同甘共苦。

    圆满做事,诚实的品质主要体现在重信义上。与人共事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让人信任你。如果拿信义开玩笑,当面允诺,过后又忘得一干二净,别人追究,又一再搪塞,如此对人对事,一定会得罪朋友,失信于人,人际关系恶化,人缘变差。实际上,诚实的人信誉度高,则朋友会变得多起来,人缘也就越来越好。

    (3)对人表现宽容些,较易获得好人缘

    宽容忍让,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易于博得他人的爱戴和敬重。一般地说,人缘好的人几乎都具有对己严而对人宽的优秀品质。

    宽以待人贵在一个“宽”字,也就是能容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喜好和习惯。这些东西是很难强求统一的。与人相处应懂得照顾别人的个性需要,以宽待他人为圆,能求同存异,不可以自己的好恶来约束、苛求他人,特别是对他人的过失、不足,甚至在他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时,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应给以宽容,不要求全责备,过分抱怨。更不要揪住人家的小辫子,当众揭短。这样,他人才会把你看成是一个宽厚容人的人,而愿意与你相处。如果对他人过分苛求,人家就不敢、不愿靠近你。古语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办事交往难免发生矛盾、分歧,善处关系的人,往往能以圆满做事的办法,以忍让的态度,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表现出宽广的胸怀。他们很少与人进行无谓的争吵,更不以压倒对手为乐趣;甚至在自己明显有理的情况下,也不穷追不舍,逼人家认错,而是克制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自尊心,让人一步,给人家以台阶。在物质利益面前,他们也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尽可能地把方便、利益让给他人。这种宽容大度、吃亏让人的品格无疑会赢得较高的社会评价,并使你每每在办事中获利,成为令人称道的佼佼者。

    (4)乐于助人,容易获得好人缘

    乐于助人不仅是方圆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赢得好人缘的助推器。

    要关心他人的境遇和需求。有时别人有困难,又不好意思直说,如果你能善解人意,设身处地地为他想一想,尽可能地主动帮他解决难题,那对方一定感激不尽,并把你当成知心朋友而铭记不忘。比如,你发现同事、朋友一时情绪低落,就应主动关心了解情况,给以安慰、开导,为他分忧解难,使之振作起来。他人处在困境中,明言求助,就应慷慨大方,伸出援助之手,决不可犹犹豫豫,小气吝啬。应把他人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给以热心关照,哪怕搭上精力,赔上时间、财物也在所不惜,并引以为乐。这样对人乐善好施,有时也许就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往往能换来长久的友谊。

    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合群”,很少与人交往,对他人漠不关心。别人有难,他们视而不见,或隔岸观火,无动于衷;人家求上门来,他们一推了之,借口回绝;在经济上,又吝啬小气,一毛不拔,生怕自己吃亏。这种自我封闭的做事方式根本是对圆满做事,方圆做人的一种无知,是难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更不会交上真朋友。

    古人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现代交际学也认为:人们之间存在“互惠”“互动”关系,也就是说,与人相交,你如何待人,对方就会如何待你。这种对应关系告诉我们:好人缘正是自己友好对人、善意待人、慷慨助人赢得的酬赏。为此,想学会办事的人应从中悟出点什么。

    (5)头脑中要有人情投资意识

    一个人可以有好几种投资,对于事业的投资,是买股票;对于人缘的投资即人情投资,是买忠心。买股票所得的资产有限,买忠心所得的资产无限;买股票有时会吃倒账,买忠心始终能把事办好;股票是有形资产,忠心则是无形的资产。“纣有人亿万,为亿万心,武王有臣十人,惟一心。”纣之所以败亡,武王之所以兴周,就在于有没有这份无形资产,“得天下者得其人也,得其人者得其心也,得其心者得其事也。”牢记这些古训,就可以理解方圆的处世之道,对方圆做人是很有益处的。

    人隋投资最忌讲近利。讲近利,就有如人情的买卖,就是一种变相的贿赂。对于这种情形,凡是有骨气的人,就会觉得不高兴,即使勉强收受,心中也不以为然。即使他想回报你,也不过是半斤八两,不会让你占多少便宜的。你想多占一些人情上的便宜,必须在平时往冷庙烧香。平时不屑到冷庙烧香,有事才想临时抱佛脚,冷庙的菩萨虽穷,但绝不稀罕你上这一柱买卖式的香。一般人以为冷庙的菩萨一定不灵,所以成为冷庙。殊不知穷困潦倒的英雄,是常有的事,只要风云际会,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如果你认准了这些落魄英雄进行投资,对你的方圆做人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6)立足社会要有结交意识

    好习惯都是日积月累、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就要培养自己的结交意识,一备不时之需。

    当有人把友谊之球投掷过来时,好好接住,并回掷过去,这不是简单的交换,而是做人的基本素养。现在一些公司大都设有服务部门,只要顾客有所要求,他们办得到的立刻去办,办不到的也绝不敷衍,会使顾客产生莫大的被尊重与依赖感,奠定继续来往的基础。

    把好意传达给对方,给他充分的关心。试想若人们平常的行为有此表现,则人际关系定会和谐愉快。在现代社会里,的确有很多人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便不愿付出。此种以利益计算为先的人缘意识,是经不起考验的。商业上的竞争来往原来是功利性很强且锱铢必较的,但把它应用在人与人之间的办事交往中却是很偏颇的做法。

    (7)与陌生人建立关系要设法找共同感受

    与陌生人第一次交谈时,你最好找寻到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尤其是彼此双方都与之关系很深的人或事。当谈到这类话题时,你们的距离会很快缩短。如:“你与小飞很熟悉吧?”“小强是你的同学吗?”“我和大伟关系很不错。”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或交谈了一段时间而突然觉得无话可说时,沉默不语的局面会令双方都很尴尬,为避免这种局面,你要学会没话找话。

    没话找话,可以从你们身边的景物与环境说起。如谈谈城市的街容、空气污染、海水污染等环保问题,也可以谈大家都知道的各地风俗人情,还可以询问对方家庭情况等等,这样不断转换话题,保证你们能融洽地交谈下去。

    所以为人之道,在于可方可圆:对自己是以方为主,作为以万变应不变的原则,对待朋友则是以圆为本,以万变应不变,从而达到圆通自如的境界。

    5.高帽加顶,学会赞美好办事

    没有人是天生的蠢才,也没有人愿意让别人说他是傻瓜,一顶高帽子,尽管他的头不合适,可是和他一样,没有人不愿意戴,也没有人愿意戴上了,又把他摘下来,求同事做事,不妨先给他一顶高帽子,让他沉浸于喜悦中,帮你把事情办好。因为“高帽子”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和赞美,更是圆满做事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戴尔·卡耐基是闻名于世的成功学大师,也是运用方圆做人的一个典范。他对推销自己的书就有一套绝妙的方法。

    有一天,卡耐基从朋友那儿回来,他边走边思考。这时有一个穿着较为朴素的年轻人朝他走了过来,激动地问:“你是卡耐基先生吗?”卡耐基对年轻人特别是处于贫困之中的年轻人特别有好感,他回答说:“是的!”

    原来,这位青年买了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但他想找卡耐基给他买的那本书上签个名,卡耐基取出笔在他的书上签了个名,于是他突然觉得这又是一个促销活动的好办法。

    于是,他和学生们商量了一阵,便开始在纽约市进行卡耐基签名活动,这次活动对于本来就畅销的形势更加锦上添花,竟创下了每周销售五千本的记录,以后两年里,卡耐基的好几本书一直畅销不衰。

    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风靡全球,拥有五十余种不同文字译本、《读者文摘》加以郑重推荐。他的《影响力的本质》一书被称为“攻无不克、成无不胜”的人际交往中的新武器。

    由于卡耐基的才华,他的朋友都很愿意同他在一起,与他交谈不仅可以得到很多的知识还可以得到不少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也是美国式的为人处世的方圆之道。

    有一天,卡耐基应邀到洛厄尔、托马斯家里去作客,对托马斯,卡耐基的评价是:“他在人际关系方面是一位超级大师,他会给你以信心和勇气,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发挥你的潜力做出你原本认为做不到的事。”

    卡耐基与托马斯夫妇度了一个周末。

    那天晚上,他们谈得很投机,他们坐在炉火边,托马斯太太突然建议要打桥牌。

    “不,我不会,我对桥牌一点儿也不懂。”卡耐基说,“那游戏要动脑筋,对我来说太艰深了。”

    “那有什么关系?”

    “我还是看你们打吧。”卡耐基说道。

    “戴尔,相信我,一点都不难,对你来说学会它只是小菜一碟,容易极了,就像你写文章一样,一学就会。桥牌只需要记忆和判断,这对你正合适。”

    还没等卡耐基回过神来,他就不知不觉地坐在了桥牌桌前。那是他第一次打桥牌,本来他一点信心和心理准备都没有,可是正是托马斯先生的话使他有了信心和勇气。

    尽管那次学习打桥牌,卡耐基不熟练,但据他后来说,托马斯先生给他上了人生的重要的一课。

    卡耐基说:“这使我想起了伊斯·卡勃特斯,一位超级桥牌大师。他的有关于桥牌方面的书曾被译成各种文字,并畅销了很久,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如果不是一个青年女子,也许他走不上桥牌运动这条路。

    “1923年末他在美国时,只身孤影,身上的钱也不多了,他想在美国找个工作,可是找来找去都没找到,后来终于经好心人介绍,他有了个勉强能谋生的工作。

    “卡勃特斯会打一点桥牌,可技术差劲得很。他根本就记不住牌,常常把打出去的牌拿来翻看,所以没有人愿意跟他玩。

    “后来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遇到了一位漂亮的桥牌女教师,她叫约瑟芬·狄丝。这位女教师教卡勃特斯打桥牌时发现他虽然牌技平平,但是分析能力很强,对自己手里的牌总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分析,狄丝认为这点素质很重要。

    “于是狄丝就试图说服他,她说:‘卡勃特斯,告诉你吧,你是桥牌界天才。’卡勃特斯说什么也不相信:‘你说的是我吗?’狄丝就把她的发现告诉了卡勃特斯。

    “在以后的时间里,狄丝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鼓励他,他的一点点进步都被她称赞一番。

    “后来,卡勃特斯也逐渐地相信自己是个天才了,他的牌越打越好,后来果真成为了桥牌界的顶尖高手。

    “经过长期的接触,卡勃特斯最后爱上了狄丝,并与她结了婚。”

    卡耐基在这件事上很受启发,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将近尾声的时候,他又加了一节叫做“‘高帽子’的妙用”。

    卡耐基在这本书里对“鼓励”一词作了心理上的分析:

    鼓励与其说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手段。人在潜意识和意识层面上有很多的困惑,由于长期得不到解决,所以就积压了下来。就会产生对自己的疑问,比如“我能行吗?”或“我应该做吗?”抑或“客观条件允许吗?”之类自己解答不了或急待选择的事情。

    这种两难或三难选择会让自己拿不定主意。

    而在这个时候,往往是外界的因素更能起作用,一个暗示或一个建议都可能叫你放弃徘徊,去按照别人告诉你的去做。

    心理医生为病人治疗就用这个方法,对某个问题你在观念中固执己见,而心理医生又认为这些问题对你的心理健康不利,他会首先提出问题将你拖进疑惑的境地里去,然后用暗示的语言来点醒你,使你明了方圆做人的道理。

    鼓励其实就是一种与此相类似的手段。一些话语比如“你行的,你一定行”“你是个天才,你是个天分很高的人”“你是个很美的姑娘”,诸如此类的暗示性的语言能使人在举止不定的时候重新获得勇气。

    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某一所中学里找了一个班,她向班主任说明了这个实验会让他看到一个奇迹,因为他在许多学校,许多人中间都做过此类实验,结果被证明很成功。

    他在暗中观察了很长的时间,他发现了班上有一个相貌平平,很不起眼的姑娘,于是他找了一个机会,把全班除那位女生以外所有的学生都召集到了一块,他向他们说了他的打算。

    这位心理学家告诉学生们,从今往后,他们所有的学生都要把那位未到场的女生当作全班最漂亮、最迷人、最美的姑娘,三个月后,学生们将会看到人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到那时,这个实验就结束了。

    于是,从那天起,学生们对那位姑娘的态度变了,再也不是以前冷冰冰的态度了。

    那位女生简直受宠若惊,她惊奇地看到男生们把别的相貌姣好的女生撇在一边不理而向她争着大献殷勤,而女生们带着钦羡的目光经常向她这边望。老师们上课时的对她的态度也变了,每次提问时,总是叫她的名字,当她答对了的时候,便会得到表扬和夸奖。

    这位姑娘就像坠入梦境中一样,她不明白自己这几天何以由一个灰姑娘一下子变成了众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一个星期过去了,人们仍像众星捧月一样地对待她。于是她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她的眉头舒展了,她的胸脯挺起来了,由于笑声经常陪伴着她,她的心情也渐渐地开朗,愉快了起来,经常与同学们在一起尽情地玩乐。

    两个月过去了,全班同学都惊奇地发现她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虽然容貌上不能算是美丽绝伦,但也楚楚动人,并且微笑常挂在嘴边,有的同学说那很像蒙娜丽莎的微笑。

    后来,班上选班花,大家一致投票选那个姑娘,也许开始实验时,大家是在逢场作戏,可是到了后来,人们都是诚心实意的了。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书对鼓励所做的心理学上的分析很精彩,它说明了赞美、鼓励,也就是“高帽子”的力量。

    那么就多鼓励别人吧,让人明白,其实事情是很容易做的。让别人知道你对他处理某事有信心。知道他有潜力,知道他会出色地完成任务。

    顾全面子,是人性的弱点,如果你明白了这个圆满做事的道理,在请同事帮忙前,先给他戴一顶高帽子,给他以鼓励,让他知道你对他办此事有能力、有信心,知道他的潜力,他一定会尽力去帮你。

    6.以真诚感动别人

    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他所得到的朋友,就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方圆做人正是从这其中而来。

    怎样才能获得朋友呢?为什么不研究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结交朋友者的技巧呢?

    他是谁?你明天走在街上可能碰到他。当你靠近他十尺之内的时候,他会开始摇摇尾巴。如果你停下来,拍抚他,他的心就几乎会从他的皮肤里跳出来,让你知道他是多么喜欢你,而且你知道他这种热情表示的后面,并没有隐秘的、不明的动机:他并不要买你的房地产,他也不要跟你结婚。

    你是否曾停下来想过,狗是唯一不必为三餐而工作的动物?母鸡必须生蛋;母牛必须生奶;鹦鹉必须唱歌,但是狗只要给你友爱,它就有三餐可吃。

    当我5岁的时候,我父亲以50分买了一只小黄毛狗。它是我童年的快乐源泉。每天下午大约4点半的时候,它就坐在前廊,一双美丽的眼睛不断地注视着走道,当它一听到我的声音,或看到我摇荡着饭桶穿过矮林的时候,它就飞也似的跳出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上山丘来迎接我,又跳又高兴地叫着。

    提比跟我做了5年的好朋友。接着,在一个悲惨的晚上——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晚上,它在离我头部10尺之内,被雷击电死。提比之死是我孩提时代的悲剧。

    你从未读过一本心理学的书,提比,你不需要读。你凭直觉就知道,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他所得到的朋友,就能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我再重复这句话:你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你所得到的朋友,就能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但是我知道,他也知道,许多人一生中都不懂得这个方圆做人的道理,错误地想办法使别人对他们感兴趣。

    当然,这种方式没有用。别人不会对你感兴趣的。他们只对他们自己感兴趣——不论是早上,中午,或晚饭之后。

    纽约电话公司,对电话中的谈话做了一项详细的研究,想找出哪一个词最常在电话中被提到。你猜到了,这个词就是第一人称的“我”。在500个电话的谈话中,这个词被使用了3950次。

    当你拿起一张你也在内的团体照片,你最先看的是谁呢?

    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以这种方法交来的,以至诚打动别人,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拿破仑试过这种方法,而在他跟约瑟芬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说“约瑟芬,我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幸运的人;因为,在此刻,你是世界上我唯一能够依赖的人。”而历史学家们则怀疑他是否真的能够依赖她。

    已过世的维也纳着名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勒,写过一本叫做《人生对你的意识》的书。在那本书中,他说:“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

    有一次我在纽约大学选修一门短篇小说写作的课程,在课程中,柯里尔杂志的主编到班上来给我们上课。他说,他拿起每天送到他桌上的数十篇小说,只要读了几段,就能感觉出作者是否喜欢别人。“如果作者不喜欢别人,”他说,“别人就不会喜欢他的小说。”

    这位激动的主编,在讲授小说写作的过程中,曾经停下来两次,为他的传授大道理而致歉。“我现在所告诉你们的,”他说,“跟你们的牧师所告诉你们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但是,请记住,你必须对别人感兴趣,如果你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的话。”

    如果小说写作真是如此的话,你可以确定,方圆做人,圆满做事尤其如此。

    豪华·哲斯顿最后一次在百老汇上台的时候,我花了一个晚上待在他的化妆室里。哲斯顿,他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前后40年,他到世界各地,一再地创造幻象,迷惑观众,使大家吃惊得喘起气来。共有6千万人买票去看他的表演,而他赚了几乎两百万美元的利润。

    我请哲斯顿先生告诉我他成功的秘诀。他的学校教育跟这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变成了一名流浪者,搭货车,睡在谷堆里,沿门求乞,坐在车中向外看着铁道沿线上的标志,因而学会了识字。

    他的魔术知识是否特别优越?不,他告诉我,关于魔术手法的书已经有好几百本,而且有几十个人跟他懂得一样多。但他有两样东西,其他人则没有。第一,他能在舞台上把他的个性显现出来。他是一个表演大师,他了解人类天性。他的所作所为,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语气,每一个眉毛上扬的动作,都在事先很仔细地预演过,而他的动作也配合得分毫不差。但除此之外,哲斯顿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他告诉我,许多魔术师会看着观众,而对自己说:“嗯,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一群笨蛋,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是没错的。”

    但哲斯顿的方式完全不同。他跟我说,每次一走上台,他就对自己说:“我很感激,因为这些人来看我表演。他们使我能够过着一种很舒适的生活。我要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给他们看。”

    他宣称,他没有一次在走上台时,不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可笑?荒谬?你要怎么想都可以。我只是不置评语地,把一位有史以来最着名的魔术师所采用的秘方告诉你罢了,这就是圆满做事的秘诀,让你也可以达到完满的人生。

    如果我们要交朋友的话,我们就要挺身而出为别人效力——做那些花时间、精力、诚心和思考的事。当温莎公爵还是威尔斯亲王的时候,他排好日程,要到南美旅行一趟,而在启程之前,他花了好几个月研读西班牙语,这样他才可能用该地语言发表公开的演讲。

    好多年来,我一直都在打听朋友们的生日。怎样打听呢?虽然我一点也不相信星象学,但是我会先问对方,是否相信一个人的生辰跟一个人个性和性情有关系,然后我再请他把他的生辰月日告诉我。举例来说,如果他说11月24日的话,我就一直对自己重复地说,“11月24日,11月24日。”等他一转身,我就把他的姓名和生日记下来,事后再转记在一个生日本子上。在每一年的年初,我就把这些生日标明在我的日历上,因此它们能够自动地引起我的注意。当某人生日到了的时候,就会收到我的信或电报。效果多么惊人!我常常是世界上唯一记得他们生目的人。

    如果我们要交朋友,就要以高兴和热诚去迎接别人。当别人打电话给你的时候,就利用同样的心理学。说话期间,要显出你多么高兴他打电话给你。纽约电话公司开了一门课,训练他们的接线生在说“请问您要拨几号”的时候,口气显出“早安,我很高兴为您服务”。我们明天接电话的时候,别忘了这点。

    对别人显示你的兴趣,不但可以让你交到许多朋友,更可以为你的公司增加客户的信任感。在纽约,一家北美国家银行出版的刊物中,登出一位存户梅得兰·罗丝黛的信:

    我真希望您知道我是多么欣赏您的银行职员。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地有礼、热心。在排了一长列的队之后,有位行员亲切地跟你打招呼,真是令人感到愉快。

    以真诚感动别人,比别的任何方法都更加有效,更是方圆做人,圆满做事必须明白的道理。

    7.学会送礼的艺术

    要做事免不了要求人,送礼是方圆做人,圆满做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送礼法就是在做事求人时,选择时机,有艺术、有技巧地送给他人一定的礼物,从而办成所求之事的一种方法。常言道:“受人之财,替人消灾。”送礼就是让别人接受自己所送的财物从而解决自己的难事。送礼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情感上更觉亲近。“礼轻情义重”,送礼不在多,而在于投人所好。根据不同的人的爱好特点送给不同的礼物,才能打动他人,最终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请求,办成所求之事。

    常言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此话虽然夸张了些,但对礼的作用则可窥见一斑,特别是在请人做事的时候,如果送一点礼品,则任何话都好说,如果空手求人,只得被别人婉拒。求人要送礼,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

    有人经过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聪明精明,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三是他们又很执着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

    可见,礼品虽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这就是方圆做人。

    如今商业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日期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在求人做事时也不例外。如果不借送礼之机大搞歪门邪道,搞权钱交易,拉拢腐蚀国家干部,那么,这种人情往来则属正常。更是圆满做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双方都不要着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收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厚厚的意。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中国早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俗。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则是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予,是感情的物化。

    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去做、随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艺术气质以及对收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方圆做人的艺术,一门特殊的交际艺术。

    对方不需要或厌恶的东西当礼送去,即使再贵重也会令对方不快,甚至拒绝。所以,在送礼时,要深知被送人的心理,这样才有的放矢,如果盲目送,有时则会招致反感。在送礼过程中,通过下列方式可以知道一些送礼的心理:

    (1)通过礼物可以看出送礼者的性情爱好

    某人在过年过节时经常会收到一些礼物,而他每回总是将这些礼物与送礼者的名字记下来,为的是作为回礼的参考。

    天长日久,他渐渐意识到:从对方所送的礼物上可以观察此人的性情爱好。如果对方送陈年美酒给你,其实即表示送者也对美酒有所偏好;若赠送造型典雅的茶具,则送者必是对茶具有癖好者。

    如此说来,每个人对礼品的选择,经常在无意识中透露出自己的喜好,即便是价格颇为高昂,也会产生“这也是自己所喜爱的”这种心理,而不去在乎其价格的高低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送礼者自己对于某件事物的喜好程度如何高,评价如何好,都无法保证受礼者真正喜欢。即使是为讨好对方欢心而精心选购的礼物,有时也会反而得到相反的效果,而方圆做人的高下之别也就在这里。因此,礼物本身原本就带有把自我一部分强迫地推予他人的色彩,从而失去支配对方回礼时的选择性。

    送礼品给有权势或具有社会地位的人,往往带有点趋炎附势的意味,此种心理压力往往带给送礼者一些压迫感。某些送礼者就故意利用此种心理压力,使受礼者产生“不好意思”的感觉,于是无法忽略送礼者所提的要求。

    因此,请记住:推销自我式的送礼将失去送礼的意义,只有赠送对方所需要的物品并且要能真正表达自己的诚意,才是真正“送礼的艺术”。

    回送对方礼物所送的礼,不妨参考对方所送的礼,然后回送同一系列或同类礼物,将可使对方产生“贴心”的感觉,并收意外之效。

    (2)赠送厚礼给部下,易获得深刻的好印象

    一般而言,送礼者经常以社会地位高低为标准,送给上位者高价物品,下位普通物品,已成为一种风气。例如,送给上司是昂贵的洋酒,给部下却只是几件国产香烟,其间的差距着实不小。

    事实上,礼物的轻重与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的地位成正比,这是常有的事,因此接受礼品时,便难免要自我衡量一番。

    所以,身为上司应设法打破送礼的程式,在送礼给属下时不妨大方一点,送给对方所需要且期望的礼物,必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如果上下级的差距越大,感觉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受到的回报也相对提高。

    要知道,赠送超出对方想象期望以上的礼品时.不但将使对方觉得受重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别人对他的评价,而没有什么比别人看重自己更会令人高兴的事了。这种提升自我意识的感觉比物品金钱的价格更能满足自我的优越感,同时,对送礼者也必定心存感激,极易产生好感。相反地,若对方为上司,身为下属者一味地送高价的礼品,却很难收到这种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若要使上司收到礼品能够高兴,且期望能达到受重视的效果,最好选择与金钱价值无关的东西——如艺术品,或者是“我们乡下自己种的香瓜……”“亲戚家自己养的鸡……”等反而往往能收意外之效。因为,对上司或社会地位高的人而言,送再贵的东西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并不会产生任何特殊效果。

    (3)礼品价值高低,取决于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好坏

    受到别人的照顾或恩惠时,必定为了表达谢意而送礼。然而,送礼却给许多人造成不少的困扰。

    有位朋友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但却对那些受惠者送来的礼物深感尴尬,因为许多人的家庭并不富裕的人,却送来非常昂贵的礼品,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常觉得受之有愧,他常常叹息地说:“其实可以不用勉强送如此大礼。”

    说穿了,那些人只不过是想“打肿脸充胖子”而已。

    并非每个人在受到恩惠时都会想到送份好礼物给对方。比如,一位要好的同事,从相亲开始,即给予不断地协助,从策划交往约会到婚礼的介绍人都一手包办,但新郎却不给他特别厚重的谢礼,通常只像一般情形表达一下意思。但是,若想请求总经理在婚礼上当介绍人,则较会选购价值昂贵的东西,如果对方在社会上地位显赫,此种情形更为明显。

    送礼金额高低往往决定于对收礼者的印象。在节庆前夕,许多商场的礼品柜台前都会听到许多夫妻低声商讨“是否太失礼了”“不值得送如此昂贵的东西”之类的话。反之,从收礼者的角度来看,若得到的远比预期的低,便会大感不悦,甚至比根本没有送礼来得更为气愤;可能责备对方“不识时务”“没有礼貌”等,有一种身份地位被贬低的愤怒。

    (4)送家人比他本人更喜欢的东西能加强对方对你的好感

    当美国电影“E.T”上演,在社会上造成轰动时,有位先生去拜访他的朋友,就买了一只“E.T”的模型送给对方两个3岁和5岁的孩子,结果小孩子们异常高兴,从那时起就称这位先生为“E.T伯伯”,而且每次去都受到他们一家人的欢迎。

    像这种情形许多人都见过,甚至亲身体验过。

    有句话说:“擒贼擒王。”用来形容这种情形,或许不是十分的适当;但事实就是如此,有时送对方本人喜欢的东西,还不如送其家人喜欢的东西,更能加强对方对你的好感。

    尤其重要的是,像这种针对家人的送礼方式,有时还会造成和对方之间的交情在质的方面产生变化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你和对方本人之间可能是因工作所产生的非正式交往,而送礼给其家人的好感,却能挣脱这种形式的交往,进而建立亲近度较高的私人方面的情谊。

    但值得留意的是:像这样情形的送礼,其送礼的内容多少应有点意外性,否则效果不会太好。比如过年时去访问对方,而给对方家人的孩子压岁钱这种情形,就会成为礼仪性的送礼,没有任何的意外性,当然也就不会令对方产生意外的惊喜了。

    (5)毫无理由地接受免费赠品会造成心理障碍而不敢使用

    当代社会中,人情极为淡薄,对于他人没有来由免费赠送的东西十之八九会猜测: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甚至认为对方是否居心不良,因而不敢使用。

    有家饭店为了庆祝周年,举办咖啡券免费赠送活动,然而发出去数千张招待券。竟然没有几个人来,使得饭店大伤脑筋。为了招徕顾客而作的宣传,竟遭到了意外的失败,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只要略微改变方法即可,不妨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赠送咖啡招待券(问题内容当然越简单越好),或许许会为大家所接受。

    人们都有爱贪小便宜的习惯,遇到大拍卖时便赶快去买,也不管购回的物品是否实用。然而,试吃、试饮之类的活动,却往往使人为之却步,担心是否安全可靠。就像以前在路旁的免费茶水,过去虽曾受大众喜欢,但是,现在恐怕没有人敢碰了!对于免费的东西,在使用时,免不了会产生强烈的心理阻力。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经常接受他人无故赠送的物品,则会产生心理上的负担,所谓“无功不受禄”就是这个道理。万一对方提出要求,请你帮忙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你就很难回拒了。

    心理负担的解除是很重要的。给予对方一个正当的理由.例如接受访问、问卷调查等等。都可以扫除使用者的疑虑,而使之欣然接受。

    为避免“无功不受禄”的阻力,送礼时,附加一个正常的理由,则不会有被拒的情况。

    (6)人在困难时,接受少量的资助会觉得格外感激

    有位目前很活跃的油画画家,曾透露他在年轻时代过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经常三餐不继。有一次,他把一幅连自己都没信心的画拿到画商那儿,画商看了半天,付给他一笔当时他认为很多的钱。

    就画家来说,画商并非买了这幅画,而是给了他前途。此后他终于成功地熬出了头。

    那笔金额是否很高呢?其实不见得,但直到今日,那位画家对这笔款项一定还觉得非常庞大。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可以使人产生长久的感恩之情。对画家来说,画商的钱的确成就了他的前途,因此,这位现在已成名的画家若有满意的作品,一定会交给那位画商,并且以普通价钱成交。

    人对金钱的标准,往往因状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意义。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担任自民党干事长时,一面忙着主持自民党选举事务,然而,他却不忘记派人将慰问金送到落选的议员家中,并且勉励他们不要气馁,下次重新再来。

    对落选的议员来说,田中角荣的勉励已经使他们深受感动,而送慰问金,更加深了他们的感激之情。在此之后,拥戴田中的人越来越多,竟形成了一个“田中派”。

    如果田中在此时将相同的金额或礼品送至当选的议员家中,情况就不同了,那些礼品、礼金成了锦上添花,一点也不特殊,更不能取得效果。只有在别人困顿中伸出援手,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田中角荣毕竟是真正吃过苦头的人,才能了解人类微妙的心理。

    在别人的婚礼上或荣升宴会上大肆破费,不如在人病痛或朋友有难时,伸出援手。雪中送炭的作用远远大于锦上添花,懂得在这时候给人以帮助的人,可以算得上方圆做人,圆满做事的典范了。

    8.托人办事,对症下药

    求人说话,除了要考虑对方的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何谓圆满做事?“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策略,这才是真正理解圆满做事的道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例子: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我们在办事儿时虽然被求者的情况有种种不同,如对方的兴趣、爱好、长处、弱点、情绪、思想观点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但身份与性格无论如何是很重要的“情况”,不得不优先注意。

    战国时期着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办法:“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因此,我们在求人办事儿之前,一定要对办事儿对象的情况作客观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会谈技巧。

    例如,知识高深的对象,对知识性的东西抱有极大的兴趣,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应充分显示你的博学多才,多作抽象推理,致力各种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

    文化低浅的对象,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

    刚愎自用的对象,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对象,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对象,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对象,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坠在云里雾中。

    头脑顽固的对象,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从语言了解对方,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我们可以从言谈的微妙之处观察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性格刚强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个……”“嗯……”“这个……”这类的口头禅。反之,小心谨慎、神经质的人常用这类语汇。一个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在谈吐中常说出“果然”的人,总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经常使用“其实”的人,希望别人注意自己,他们任性、倔强、自负。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怎么”一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的欲求未能满足的人。

    御人之道在于随机而变,这样就能无往而不利,才可以称得上是方圆做人。

    谈话的语言要视对方的修养而选择,做到能雅能俗,才不会有格格不入的反感。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是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是想向对方表示亲切。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儿女当作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以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

    谈话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及到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念见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谈话。

    一个懂得圆满做事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求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

    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引起别人皱眉头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

    既然要托人办事,大多是因为工作生活出现了困难和危机,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睦、事业不顺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人心力交瘁,丧失信心,不仅影响情绪,而且影响和周围人的交往。在处于情绪低潮时,请求别人能寄予关怀,伸出援助之手。但千万记住,不要把过度沮丧的情绪带到别人面前。托人办事儿,总是一副哭丧脸,会使人感到晦气。

    既然生活中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在办事时就肯定能碰到,对不同类型的人说不同的话,才能达到最好的做事效果。

    9.为人信任就是你的做事资本

    任何人都应该懂得:人格是一生最重要的资本。要知道,糟蹋自己的信用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作典当,而方圆做人也就无从谈起了。

    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到他的品格,从而影响其日后的发展。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成大事希望最大的人倒不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如果一个人凭着自己良好的品性,以圆满做事的道理使人在心里默认你、认可你、信任你,那么你就有了一项成大事者的资本。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闻名世界、流芳百世,他首先要获得人家对他的信任。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如何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真要比获得千万财富更足以自豪。

    但是,真正懂得获得人信任的方法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都无意中在自己前进的康庄大道上设置了一些障碍,比如有的态度不好,有的缺乏机智,有的不善待入接物,常常使一些有意和他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有些年轻人开始经商时,常常有着这样的看法,即认为一个人的信用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一个有钱的人、有雄厚资本的人,就有信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与百万财富比起来,高尚的品格、精明的才干、吃苦耐劳的精神要高贵得多。

    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培植自己良好的名誉,使人们都愿意与你深交,都愿意竭力来帮助你。一个明智的商人一定要把自己训练得十分出色,不仅要有经商的本领,为人也要做到十分的诚实、和坦率,在决策方面要培养起坚定而迅速的决断力。

    有很多银行家非常有眼光,他们对那些资本雄厚,但品行不好、不值得人信任的人,决不会放贷一分钱;而对那些资本不多,但肯吃苦、能耐劳、小心谨慎、时时注意商机的人,他们则愿意慷慨相助。

    银行信贷部的职员们在每次贷出一笔款子之前,一定会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研究一番:对方生意是否稳当?能否成大事者?只有等到觉得对方实在很可靠,没有问题时,他们才肯贷出款子去。

    罗赛尔·赛奇说:“坚守信用是成大事者的最大关键。”一个人要想赢得人家的信任,一定要下极大的决心,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做到。

    如何获得别人的信用呢?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第一,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善于自我克制,做事必须恳切认真,建立起良好的名誉;应该随时设法纠正自己的缺点;行动要踏实可靠,做到言出必有信,与人交易时必须诚实无欺——这是获得人信任的最重要条件。

    第二,一个想要获得他人信任的青年人,必须老老实实做出业绩来让人看,证明他的确是判断敏锐、才学过人、富于实干的人。一个才能平平的人把多年的储蓄都拿来投资到事业上,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他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因为在这样一个企业和职业都专业化的时代,一个无所专长又样样都懂一点的人物,与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的人相比,总是竞争力不够。所以,如果一个人身上有一笔最可靠的资本——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那么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将受到别人格外的重视。

    第三,一个青年商人要想方圆做人,更需要一种最可贵的资本——良好的习惯。有良好的习惯的商人远比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容易成大事。世界上本来已有不少人快跨入成大事者的门槛,但是因为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使得人家始终不敢对他抱以信任,他的事业因此而受阻于中途,无法再向前发展。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大都自己是不太清楚的,但那些与他发生交往、产生业务往来的人却看得很清楚,因为他们大多是很看重这些问题的。

    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到他的品格,从而影响其日后的发展。有些青年人原来品格优良,但后来因为沾染了一种恶习.结果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很多年轻人一开始很不注意自己的习惯,觉得那只是暂时的小事。但是,久而久之,他可能会因为一些恶习而为人所排挤,到时候他可能会懊悔起来,开始反思:真没想到那样随便玩玩也会成为改不了的癖习。但是,到时再懊悔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有志要方圆做人的青年,为了自己的前途,无论如何都要抵制不良的诱惑,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要坚定决心、不为所惑。他必须永远善于自我克制: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弄虚作假、不因为毫无意义的项目而举债、不上赛马场。他的娱乐项目应该是正当而有意义的。否则,只要稍动邪念,他就可能一下毁掉自己的信用、品格和成大事的机会。如果去仔细分析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就可知道多半是因为那人有着种种不良的习惯。

    查尔斯·克拉克先生这样认为:

    “很多人能够成就大事靠的就是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商人对于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不肯在这一方面花些心血和精力:这种人肯定不会长久地发达,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失败。我可以十分有把握地用一句话去奉劝想在商业上有所作为的青年人:你应该随时随地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要想加强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以努力奋斗去实现。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使他有所成就。也就是说,要获得人们的信用,除了一个人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一个青年人在刚跨入社会做事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立即得到别人的信任。他必须发挥出所有力量来,在财力上建立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获得发展,有所成就。然后,他那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总会被人所发现,总会使人对他产生完全的信任,他也必定能走上成大事者之路。社会交往中,人们最注意的不是那个成大事者的生意是否兴隆,进账是否多;他们最注意的往往就是那个人是否还在不断进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他的习惯是否良好,以及他创业成大事的历史、他的奋斗过程。”

    很多青年人都没有注意到: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获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诚实的品格外,还要有敏捷、正确的做事习惯。即使是一个资本雄厚的人,如果做事不知方圆,优柔寡断、头脑不清,缺乏敏捷的手腕和果断的决策能力,那么他的信用仍然维持不住。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与人初次见面就达到一见如故的程度,那可真是妙之又妙。

    .

    成大事希望最大的人倒不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通常,教师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往往就是那最能博得他欢心的孩子;老板认为最称心满意的店员,也就是那最能投合自己心理的人。

    人类仿佛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那就是如果有人能使我们感到高兴喜悦,即使事情与我们的心愿稍有相背,也不太要紧。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证明,能博得别人的欢心,获得人的信任,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要想博得人们的欢心、获得人们的信任,首先一条就是要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态度,脸上要时时带着笑容,行动要轻松活泼。无论你内心中是否对别人有好意,但如果人们从你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快乐,那么谁也不会对你产生好感。

    与人交流,最好要少说自己的身世、自己的遭遇和好恶,你应该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常常流露出对别人的谈话兴趣,能仔细听对方说话。这样做对你自己丝毫无损,而你所表现出的对别人的同情却是他们心中最心爱、最重要的礼物。

    任何事业要成大事者都需要持之以恒,同样,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也是如此。良好的态度要一以贯之,千万不要今天扮了一天笑脸,明天难以自制而故态复萌,显出粗俗急躁的本性。一个志向高远、决心方圆做人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始有终,而不会半途而废,否则,绝难获得人们的信任。

    10.宽容——让他三尺又何妨

    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明白这个道理,也就能向方圆做人更迈进了一步。

    宽容犹如冬日正午的阳光,去融化别人心田的冰雪变成潺潺细流。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会显得愚蠢,大概也会苍老得快;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为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而伤痕累累,抑或断裂。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忽视功利的环境里,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别人让一步路,这样的人最终会无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的一丝见解,这样的人最终会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无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最终宛如凌空于高高的山顶,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为“会思想的芦苇”,弱小易变,因而情绪的波动随时都在改变对事物的正确了解。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有一失之时,我们何以不能宽容自己和别人的失误?

    宽容并不意味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因其宽广而容纳了狭隘,因其宽广显得大度而感人。

    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圆满做事,方圆做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清朝时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为大官的亲属张英帮忙。张英没有出面干涉这件事,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了他的话,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欢,反而由你死我活的争执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的奥妙。有这样一个女人,总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说邻家的污秽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在同一蓝天下生活,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地待人,而是去轻易地指责呢?即使脏的真是邻家的衣服,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这样做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损失,只会令我们在方圆做人的道路上获得更大的成绩。

    努力去爱你不喜欢的人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宽容。

    李美毕业后初入社会,在某合资公司外贸部就职,不幸碰上一个爱拍马屁、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主管。此人每天下班后没什么事儿也要跟着日本科长拼命“加班”,无事生非,把白天理好的文章弄得一团糟,转眼出了错,又把责任全部推给李美。李美不是一个会“争”的女孩子,只好忍气吞声等日本科长长出“火眼金睛”,结果等了三个月,还是等不来一句公道话。

    一气之下,李美就去了另一家外资公司。在那里,她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许多同事的称赞,但无论如何也没法使苛刻、暴躁的马经理满意。心灰意冷间,她又萌动了跳槽之念,于是向新加坡总裁递交了辞呈。总裁先生没有竭力挽留李美,只是告诉她自己处世多年得出的一条经验: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裁说,他就曾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发现了老板两大优点,而老板也逐渐喜欢上了他。

    李美依旧讨厌她的经理,但已悄悄地收回了辞呈。她说:“现在想开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放开心胸去包容一切、爱一切。换一种思维看人生,你会发现,乐趣比烦恼多。”她可以说已经成熟了许多,真正明白了圆满做事的道理。

    卡耐基说:“如果一般说来你不喜欢他人,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教化这种特性——寻找别人的优点,你一定会找到一些的。”释迦牟尼说:“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试着去爱你不喜欢的人吧,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当我们受到不公平的和很深的心灵损伤之后,我们自然对伤害者产生了怨恨情绪。一位妇女希望她的前夫和新妻的生活过得充满艰难困扰;一位男子希望那位出卖了他的朋友被解雇。怨恨是一种被动的和侵袭性的东西,它像一个化了脓的不断长大的肿瘤,它使我们失却欢笑,损害健康。怨恨,更多地危害了怨恨者自己而不是被仇恨的人。因此,为了我们自己的缘故,这个肿瘤必须切除。

    然而这个肿瘤又如何能割除呢?小孩子张开小手,可以让抓在手中的彩蝶飞走;你能这样让心灵的创伤离你而去吗?

    下面就是帮你实施宽恕的几点方法:

    (1)正视你的怨恨

    没有人愿意承认他恨别人,所以我们就把怨恨藏在心底。但怨恨却在平静的表面上奔流,损伤了我们的感情。承认怨恨,就等于强迫我们对灵魂施行手术以求早日痊愈,即做出宽恕的决定。我们必须承认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面对另外一个人直接地说:“你伤害了我。”

    丽兹是加里福尼亚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她是一个很称职的老师。她的系主任答应替她向教务长请求提升她。然而,在他向教务长提交的报告中却严厉地批评了丽兹的工作,以至于教务长对她说:“走吧,你最好另谋职业。”

    丽兹恨透了系主任对她的诋毁。但她还要从他那里得到一纸推荐书,以便另找工作。当系主任对她说:“真抱歉,尽管我在教务长面前为你说了许多好话,但仍然不能使教务长提升你。”她假装相信他的话,但她难以忍受这口怨气。一天她将这口气直接向这位系主任吐露了,而他却断然否认了这件事。这使她看出他是多么可怜、多么卑鄙的人。于是她感到不值得和他生气,并最后决定把这桩事情抛在一边。

    (2)将错事与做错事的人区分开

    这就是说,对错事本身感到愤怒,而不是对做错事的人感到愤怒。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重新估价这个人的优点、缺点,以及他做错事时所处的环境。凯西是一个16岁的头脑爱发热的少女,她小时候就被她的生身父母遗弃了,对此她十分愤恨。她不明白为什么她就不值得她的父母自己来抚养。后来她才发现她的生身父母很穷,并且生她时还未结婚。

    后来,凯西的一位朋友怀孕了,在担惊受怕的情况下,把她的婴儿送给了别人抚养。凯西分担了她朋友的忧虑,并且意识到在这种环境下这样做是最好的办法。这使她逐渐认识到她自己的父母那样做也是对的——他们自己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他们把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抚养,是因为他们太爱孩子了。凯西对自己父母的新看法促使她的怨恨逐渐降低,并最终谅解了生身父母。从此她更看重自己的富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人生了。

    (3)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一位漂亮的女演员几年前在一次车祸中成了残废。她希望她的丈夫陪伴着她,直到她几乎完全康复。然而,他却冷酷迅速地离开了她。

    她只好沉湎在美好往事的回忆之中。而于未来,她只有愤恨。但最终她还是宽恕了他。她说:“如果我只是终日地沉湎于对他旧目的情爱的回忆之中,整天只是怨恨他的冷酷。那么,我只有终日流泪的份,于我的身体有害无益。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吧,我需要的是获得未来的幸福。”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每个人都是握着手而来,撒手而去,何必让那些怨恨和愤怒再纠缠心间,妨碍我们今天的幸福呢?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可以把握方圆做人的真谛之所在了。

    11.巧妙应对难堪言行

    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冷语,每个人都难免偶尔遭受冷语的攻击。冷言冷语多得难以分门别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话都会使你心烦意乱,情绪暗淡。本能地进行反击,其后果往往是讽刺挖苦、侮辱打击的恶性循环。正确的办法是拔掉倒刺,提高自尊,以方圆处世之道处理这些难堪的言行。如果你下次遇到冷语,不妨照下面说的去试试:

    (1)探究缘由

    心中窝火容易使人出语伤人。如果你的确不明白是什么地方得罪了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问一问。记住,并不是每个人都存心要找你的麻烦,因此,要退回一步,找出根源。

    女招待所以冲你发火,也许是因为昨晚她在男朋友那里受了委屈。司机超车插到你前面也许并不是为了和你比高低,而是送重病的孩子上医院。当你这样去假定他人是无辜的时候,你就会为你的宽厚和善意而感到快慰。

    (2)正视挑衅者

    顶住侮辱并非易事。办法之一是针锋相对,用严肃的对答来对付消极的评价,如你可以说:“你有什么理由来伤害我的感情”,或“要知道你的话也许会对别人有用。”

    作为一种选择,你可以要求挑衅者澄清他的原意:“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或“我希望能弄清你的意图”,一旦挑衅者意识到你识破他的意图时,他们就会停止挑战。没有比行动被识破更丢脸的了。

    (3)运用幽默

    有人曾对玛丽说:“一条新裙子?这布料更像是用来包椅子的。”

    玛丽回答说:“那好,坐到我膝盖上来。”

    路茜的母亲苛刻得简直像有洁癖。

    一天,母亲发现女儿厨房里有蜘蛛网。“那是什么?”她故作吃惊地问。

    “一项科学工程。”路茜幽默地回答说。

    让生活闪光是对付攻击的最佳武器。急中生智几乎可以击败一切对手。

    (4)设置信号

    戴丝的丈夫喜欢在公共场合出她的丑,她的对策是携带一块小手帕,每当丈夫出语伤她时,她就把手帕放在额上,他尴尬得只好住嘴。

    (5)顺水推舟

    接住话头是个好主意。例如,如果你妻子说:“你重了20磅了,亲爱的。”你就回答说:“准确地说是重了近25磅。”语言所以有力,是因为你承认了它的力量。当你顺水推舟时,你就能使它失去活力。

    (6)不屑一顾

    他人的评论并不“属于”你,因此你完全可以不理睬它。原谅是我们能够培养的最重要的生存技巧。

    如果你还没有完全准备好,那就让说话人知道你听见他的话了,但不想作反应。下一次他再伤害你,你就佯装揩去裙子上的污点。当他问你在干什么时,你就说:“噢,我以为什么东西在咬我,我肯定搞错了。”一旦他明白其意时,他就会变得谨慎又谨慎。

    你也可以装作没兴趣。眨眨眼睛,打个呵欠,环顾左右,皆在告诉他们:怎么这样讨人厌?任何人都不愿自己遭人厌的。

    (7)拒绝接受

    一个男人出语伤害布达赫后,布达赫说:“孩子,如果有人拒绝接受一份礼物,那这份礼物会属于谁呢?”那人回答说:“当然是属于送礼物的人。”

    “那就好了,”布达赫说,“我拒绝接受你的指责。”

    世界上有许多人喜欢通过贬低别人来建立自己的价值,他们口袋里装满轻蔑,他们随时都可能取出来交给别人。拒绝接受他们的侮辱伤害,巧妙地还给他们,这样你就会减少紧张,增加快乐。

    公然直接羞辱人的言语不论怎样,都有一个共同点:说话的人很冲动,而且被逼得无话可说,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辱骂感染而变得像他一样失去理智。应付他的基本对策是保持冷静安详,这样才能够稳操胜券。下面列举几种对待侮辱性语言的方法:

    (1)“你说话之前应该先想想。”

    什么人说话之前不先想过呢?对方这样说,并不是真的提醒你去运用思想,而是指责你说了令他不悦的话。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你把重点放在时间问题上:“哦,那么‘以后’该怎样呢?”

    方法二,接受他的好意:“好,我尽力而为就是。不过,我一向习惯在你说话之前先想。”

    方法三,采取幽默的态度,为他抱不平:“可是我想了你不想,对你不是太不公平了吗?”或“我在这儿想,冷落了你,太失礼了。”

    方法四,报以微笑,然后默默不语,如果他不耐烦了,想再说什么,你就打断他:“嘘……我正在想呀。”

    (2)“你父母是怎样教养你的?”

    谈话之中突然牵扯到你的父母,这是最令人冒火的事,但是你千万别为父母受了指责而生气,对方与你父母无冤无仇,并不真打算侮辱他们,他的目标是惹你发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装傻充愣。你说:“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方法二,侧面躲避。你默默想一会儿,再说:“我记不得了,恐怕得麻烦你自己去问他们。”

    方法三,正面回击。可以做肯定的答复回敬他:“我只记得一点,那就是不可以问这样没礼貌的问题。”

    (3)“我不要跟你这种人讲话。”

    这样可恶的人决定不和你讲话,是你该觉得幸运的事,你就该坦白表示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啊,太好了!”“真是老天有眼。”

    方法二,他这句话是对你讲的,你当然可以说:“哦?抱歉,我还以为你是在和我讲话。”

    方法三,对付这种无礼言辞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假装没听见:“你说什么?”“你是说……?”“我没听见,你再说一遍好吗?”不管他是否肯再说,都是他输了。假如他果真糊里糊涂再说一遍,你就以牙还牙:“抱歉,你这种人说的话我听不见。”

    (4)“你自以为是什么人?”.

    这样的话是要你对自我认识产生疑问——你为什么说出这种话?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不要动怒,索性把他的话说清楚:“依你的意思,我要是某某人才够资格和你说话,是吗?”

    方法二,谦和一点,请教他:“我倒没想过这个问题,你常常自以为是什么人吗?”

    方法三,用开玩笑的方式:“我不大确定,不过我一定算是个人物吧,有不少人给我写信呢。”“现在吗?我自以为是受害者。”“不管是谁,反正是你没听过的人。”或者干脆指指旁边的人:“我自以为是他,你再问问他自以为是谁。”

    (5)“你少来这一套。”

    这是不太重的话,即便是当众以不周的语气对你说了,你仍应该礼貌地答复。回答的方式不外乎一般客套:“不必客气。”“请笑纳。”

    如果是你说的一句话惹怒了对方,而使他说出这样的话,你觉得他的怒意莫名其妙,你的话可以说重些:“本是你应得的,何必恭维!”

    不要被别人的冷言冷语所伤害,要想方圆做人,就必须有“大肚能容天下事”的精神,只要你最终走向了成功,何必在乎别人给你的难堪呢?

    12.攻心为上,让对方和你同悲同喜

    人处世间,难免有求人帮忙的时候。但对方能不能答应请求,那是另外一回事,一要看你与对方关系如何,二还得看看你攻心的技巧,所谓攻心为上,懂得怎样方圆做人的人都深谙此道,运用请求的方法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圆满做事的成功奥秘就在这里。

    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请求话,比通盘大道理更有说服力,因为人还是比较重情义的。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适应对方的心理需求而提出诚恳的请求,往往是成功的说服方法。

    请求别人,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对方时间宽裕,心情舒畅时,请求他做点事得到答应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对方心境不佳时,你的请求可能只会令他心烦;对方正忙于某项事情时,你提出请求一般很难得到确定的答复。

    请求别人,要注意礼貌,“请”字当头,因为毕竟是你有求于人,如果请求别人对疑难问题指点迷津,应说:“请教一个问题,可以吗?”你不知道去市体育中心的路,应向路人问:“请问到市体育中心的路怎么走?”在商店买东西,你应对服务小姐说:“请把那个文具盒给我看看。”风从窗口吹进来,你对坐在窗边的小刘说:“请关一下窗,好吗?”凡有请求必须使用请求语,这样对方容易接受。

    请求别人,还要端正态度,注意语气。请求别人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绝不能高人一等,非得别人答应不可,而应当语气诚恳,平等对待。要有协商的语气,如“劳驾,让我过一下,行吗?”“对不起,请别抽烟,好吗?”“什么时候有空请跟我打打球,怎么样?”

    同时,还要体谅对方的心理:“我知道这事对您来说不好办,但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难为你了。”

    当有客观原因,对方不能答应请求时,你不要抱怨、愤怒甚至是恶语相加,你还得还礼道谢:“谢谢你!”“没关系,我再找找别人。”“没事,你忙你的去吧。”这样对方在有条件帮忙时肯定会鼎力相助;如果你不能体谅对方,竟对对方施以抱怨,这等于堵死了再次向对方提出请求的通路。

    让别人办事时,应该考虑对方的感情,看他是否乐意,心中有何想法,是否接受请求。

    因为人是感情动物。我们主观上讲逻辑讲道理,但不应该忽视感情这一点。如果你想跟别人建立成功的关系,就要考虑到别人的感情。正如保罗·帕卡所说:“在与人交流中讲感情比讲理性更能成功。”

    例如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女士进一家鞋店买鞋。鞋店的一位男店员态度极好,不厌其烦地替她找合适的尺码,但都找不到。最后他说:“看来我找不到适合你的,你一只脚比另一只脚大。”

    那位女士很生气,站起来要走。鞋店经理听到两人的对话,于是叫女士留步。男店员看着经理劝那女士再坐下来,没过多久一双鞋就卖出去了。

    女士走后,那店员问经理:“你究竟用什么办法做成这生意的?刚才我说的话跟你的意思一样,可她很生气。”

    经理解释说:“不一样啊,我对她说她一只脚比另一只脚小。”

    经理就是经理,懂得圆满做事的道理,他也把真相告诉那位女士,但他考虑到她的感情,而且跟她说话时讲究技巧,又带着尊重。他从那位女士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成功了。看出别人的感情,然后以尊重的态度为别人考虑,这种本领真是十分有用的。正如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说的:“给我合适的字眼,合适的口气,我可以把地球推动。”

    只有考虑到别人的情感,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在请人办事时才有可能被人接受,不至于一口回绝。

    你需要知道别人的感受,并且在处理自己的事时把这点也考虑进去。不这样做就是贸然行动,徒然让别人看轻你。通常在你认为你有考虑别人的感受时,你真的在做的,只不过是想如果你站在他们的立场时,你会怎么做。如果不再揣测别人的感受,又没有从对方处得到足够的讯息,你可能只会暴露对别人了解的不足。一旦你把这些莫须有的看法套在别人身上,别人就会对你失去信心,他们会因为你不了解他们而觉得受到伤害,有时候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会觉得受到玩弄而变得反抗性十足。

    你得注意每个人都有相当多不同的个人经验,而在你能够接近他们或者改变他们的看法之前,这些经验构成了他们对事情的看法。要改变别人的态度,通常即意味着要开启他们潜藏在背后的情感,然后提供更好、更有用的其他选择给他们。

    记住:对别人而言,你是站在围墙的另一边。所以他只能从他的利益观点来看事情。考虑一下他的看法、感觉是什么、还有为什么。他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大概相信比较起来你的问题还比较次要,这又有部分是源自每个人固有的孩子气且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如果你想要开始了解别人,你必须这样做:让他们说话,并试着让自己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有求于人时更应如此。

    在运用攻心方法时,只有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提出让别人给你办事。

    某位评论家在杂志上提到的,在百货公司买衬衫或领带时,女店员总是会说:“我替你量一下尺寸吧!”每当这时,这位评论家都会在心中喝彩道:“嗯!这种方法真不错,我上当了。”

    这是因为对方要替你量尺寸时,她的身体势必会接近过来,有时还接近到只有情侣之间才可能的极近距离,使得被接近者的心中,涌起一种兴奋感。

    每个人对自己身体四周的地方,都会有一种势力范围的感觉,而这种靠近身体的势力范围内,通常只能允许亲近之人接近。这位评论家允许别人进入他的身体四周,就会有种已经承认和对方有亲近关系的错觉,这一原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要圆满做事,这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本来一对陌生的男女,只要能把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离就会一下子缩短,有时瞬间就成为情侣的关系。推销员就常用这种方法,他们经常一边谈话,一边很自然地移动位置,挨到顾客身旁。

    因此,只要你想及早造成亲密关系,就应制造出自然接近对方身体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就是和初次见面的人对面谈话,真是一件不好受的事。这是因为两人的视线极易相遇,而导致两人之间的紧张感增加。

    一位富豪说过,如果有他不愿意借钱的人向他借钱,他就会和他面对面交谈。因为这样谈话会使对方紧张而不敢乱开口,即使借给了他也不敢不还。而相反借钱不还的入,都是坐在旁边位置谈话的人。

    与人交谈时坐在旁边的位置,自然就会轻松下来,这是因为不必一直意识到对方的视线,而只在必要时看他的视线即可。通常,比较重要的见面,都会为了使对方不紧张,并且令对方说出真心话而使用各种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在室内放一盆花,以便有一个让他转移视线的对象。另外,就是坐在对方旁边的位置与之交谈,对亲近感的增加很有帮助。“远交近攻”,只有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才能有效地实施攻心之术。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出门上班前,如果夫妇二人发生争吵,那么整天的工作情绪,一定会被破坏无遗。你会由于不愉快的心情,而对同事不满,即使是未曾会见的客人,也会把他想成“讨厌的人物”,找出许多理由,避免与之接洽。

    这一切的不顺遂,都起因于出门前夫妇的争吵。而这种不愉快的心情,不仅传染给同事和初见面的客人,甚至影响这一天所看所听到的事情。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感情的同一性”。上述情形,便是消极的同一性。

    相反的,就是积极的同一性。例如,子女高考榜上有名,那么,平常对同事的不礼貌举动非常在意,今天会变得无可厚非。

    当你与自己所要求助的对象见面时,也要利用积极的同一性,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自然能缓和紧张胆怯的情绪。

    如何使自己快乐起来呢?你如果喜欢欣赏绘画,那么就到附近的美术馆走一走,如果喜欢玩游戏机,那么就去玩一会儿,以培养愉快的情绪。着有《论理哲学考》一书的哲学家斯坦因,在思路阻塞时,常常去看场电影,以此打通思路。如果一直关在书房里,那么闭塞的思路仍然阻碍不通,无法产生灵感,当然就不能有新的思路。那些事业成功,善于与人相处的人,都非常懂得如何将消极的同一性,转换成积极的同一性。

    尤其与人初次会面时,更需运用这种技巧。事前有不愉快的心情,只会留给对方不愉快的印象而已。若遇到不愉快的事,应设法做一些快乐的事,使气氛快活起来。

    记住,你要是能够使活跃气氛,你做事的成功几率就会增加至少一半。

    13.最大的礼貌——见面记起名字

    方圆做人,一种最简单、最明显、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办法,那就是记住他人的姓名,使他人感觉重要。

    1898年,纽约石地乡发生了一起悲惨的事件。村里有一个孩子死了,邻人正预备赴葬。那天地上积满了雪,天气寒冷。发莱到马棚去驾马,那马好几天没有运动了。当它被引到水槽旁时,它在地上打转,双蹄腾空,竟将发莱踢死。在那一星期里,这个小小的村子就举行了两次丧礼。

    发莱遗下一个寡妇,三个孤儿,还有几百美元的保险。

    他10岁的长子吉姆到砖厂去工作,任务是把沙摇进模型中,然后将砖放到一边,让太阳晒干。这男孩从未有机会接受教育,但因为有爱尔兰人乐观的性格和讨人喜欢的本领,所以他后来参政了,经过多年以后,他养成了一种非凡的记忆人名的奇异能力。

    他从未见过中学到底是什么样子,但在他46岁以前,4所大学已赠他学位,他成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美国邮政总监。

    有一次吉姆接受访问,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苦干。”那人说:“不要开玩笑。”

    他反问道:“你以为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那人回答说:“我知道你能叫出1万人的名字来。”

    “不,你错了,”他说,“我能叫出5万人的名字!”

    正是他的这种能力帮助罗斯福入主白宫。

    在吉姆为一家石膏公司做推销员四处游说的那些年中,在他担任石地村书记员的时候,他发明了一种记忆姓名的方法。

    最初,方法极为简单。无论什么时候遇见一个陌生人,他就要问清那人的姓名,家中人口,职业特征。当他下次再遇见到那人时,尽管那是在一年以后,他也能拍拍他的肩膀,问候他的妻子儿女,问他后院的花草。难怪他得到了别人的追随!

    在罗斯福开始竞选总统之前的数个月,吉姆一天写数百封信,发给西部及西北部各州的人。以后他跳上火车,在19天中,用轻便马车、火车、汽车、快艇游经20个州,行程12000里。他进入一个城镇,同他们倾心交谈,然后再驰往下段旅程。

    回到东部以后,他立刻给他所拜访过的城镇中的某个人写信,请他们将他所谈过话的客人名单寄给他。到了最后,那些名单的名字多得数不清;但单中每个人都得到吉姆一封巧妙谄媚的私函。这些信都用“亲爱的比尔”或“亲爱的杰”开头,而它们总是签着“吉姆”的大名。方圆做人的方法原来就这么简单!

    吉姆在早年即发觉,普通人对自己的名字最感兴趣。记住他人的姓名并十分容易地呼出,你便是对他有了巧妙而很有效的恭维。但如果忘了或记错了他人的姓名,你就会置你自己于极不利的地位。

    钢铁大王卡耐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虽然他被称为钢铁大王,但他自己对钢铁制造懂得很少。因为他有千百人替他工作,他们懂得钢铁要比他多得多。

    但他知道如何与人相处——那就是使他致富的原因。在早年,他即表现出组织的才能、领袖的天才。他到10岁的时候,也发觉了人们对于名字的惊人重视。他利用这一发现去获得与人合作的机会。当他是苏格兰的一个小孩童时,曾得到一只公兔和一只母兔。他不久就有了一窝小兔,可是没有东西喂它们。但他有一个聪明的主意,他告诉邻近的孩子们说,如果他们愿意出去采集充足的蒲公英与金花菜喂兔,他可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兔子,以纪念他们。

    这一计划功效神奇,卡耐基从中领悟到了方圆做人的道理,并永远不忘。

    多年以后,卡耐基在商业上应用同样的心理学原因,并因此获得了巨额利润。例如,他要将钢铁路轨售予宾夕法尼亚铁路。汤姆生当时是宾夕法尼亚铁路局的局长。所以,卡耐基在匹兹堡建造了一所大钢铁厂,命名“汤姆生钢铁厂”。

    当卡耐基与普尔门互相竞争卧车经营权的地位时,这位钢铁大王又想起了兔子的教训。

    卡耐基所统治的中央运输公司与普尔门所经营的公司都要争得联合太平洋铁路卧车的经营权。为此,他们互相排挤、削价、损伤所有获利的机会。有一晚卡耐基在圣尼古拉旅馆遇到了普尔门,他说:“晚安,普尔门先生,我们两个不是在作弄自己吗!”

    “你是什么意思?”普尔门问道。

    于是卡耐基讲出了他心中的想法——将他们双方的利益合并起来。他用鲜明的词句,叙述互相合作而非竞争的彼此利益。普尔门注意静听,但未完全相信。最后他问道:“这新公司你将叫做什么?”卡耐基立刻回答说:“啊,当然是普尔门皇宫卧车公司。”

    普尔门的面孔发起光来。“到我房里来!”他说,“我们来详细谈谈。”那次谈话创造了商业界的奇迹。

    卡耐基这种记忆与尊敬朋友及同事名字的策略是他成为商界领袖的一大秘诀。他能叫出许多工人的名字,这是他引为自豪的事。并且他自夸说,当他亲自管理的时候,从未有罢工之事发生。

    贝德茹斯基也是如此,他一直称他的专职黑人厨师为“考伯先生”,这使他感到自己的重要。他曾15次周游美国,为全国广大热烈的听众演奏。每次他乘专车旅行,都由同一厨师为他预备午夜餐,在音乐会结束后吃。在那些年中,贝德茹斯基从未用美国普通的称呼,叫他“乔治”。他一直传统地称他为“考伯先生”,而考伯先生也喜欢别人这样称呼他。

    人们极重视他们的名字,因而他们竭力设法使之延续,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

    200年前,富人常以金钱来换得作家将书献给他们。

    图书馆、博物馆的丰富藏书,常由一些不愿自己的姓名目后被人遗忘者处得来,如:纽约公共图书馆有爱斯德与李诺克斯的藏书,京都博物馆永留着爱德门与马根的名字。几乎每座教堂都点缀着彩色玻璃窗,纪念捐赠人的姓名。

    多数人不记得姓名,只因为他们没有下必要的功夫与精力把姓名牢记在心。他们给自己找借口:他们太忙。

    但他们大概不会比罗斯福更忙,罗斯福甚至对所接触的机械师的名字也用功夫去记忆追想。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为罗斯福先生制造了一辆特别汽车,张伯伦及一位机械师将此车送交至白宫。张伯伦有一封叙述事情经过的信:“我教罗斯福总统如何驾驶一辆装有许多特别装置的汽车,而他教我许多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也就是方圆做人,圆满做事的艺术。

    张伯伦先生写道:

    当我到白宫访问的时候总统非常愉快,他呼我的名字,使我感到非常安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对我要说明及告诉他的事项真切注意。这辆车设计完美,能完全用手驾驶,罗斯福对围观的那群人说:“我想这车极奇妙,你只要按一下开关,即可开动,你可不费力地驾驶它。我以为这车极好——我不懂它是如何运转的。我真愿意有时间将它拆开,看看它是如何发动的。”

    当罗斯福的许多朋友及同仁对这辆车表示羡慕时,他当着他们的面说:“张伯伦先生,我真感谢你,感谢你设计这车所费的时间精力。这是一件杰出的工程!”他赞赏辐射器、特别反光镜、钟、特别照射灯、椅垫的式样、驾驶座位的位置和衣箱内有不同标记的特别衣框。换言之,他注意每件细微的事情,他了解这些有关我的情况是费了许多心思的。他特别注意将这些设备使罗斯福夫人、劳工部长及他的秘书波金女士注意。他甚至还对老黑人侍者说:“乔治,你特别要好好地照顾这些衣箱。”

    当驾驶课程完毕之后,总统转向我说:“好了,张伯伦先生,我想我该回去工作了。”

    我带了一位机械师到白宫去,他被介绍给罗斯福。他没有同总统谈话,而罗斯福只听到他的名字一次。他是一个怕羞的人,避在后面。但在离开我们以前,总统找寻这位机械9币,与他握手,呼他名字,并谢谢他到华盛顿来。他的致谢绝非草率,确是一种真诚,我能感觉得到。回到纽约数天之后,我接到罗斯福总统亲笔签名的照片,并附有简短的致谢信,再对我给他的帮忙表示感激。他如何有时间这样做真令我感到奇妙无比!

    罗斯福知道一种最简单、最明显、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办法,那就是记住他人的姓名,使他人感觉重要,但我们中有多少人这样做呢?

    很多时候,我们被介绍给一位陌生人,谈几分钟,在临别的时候,连那人姓什么都不记得。

    一个政治学家的第一课就是:“想起选举人的姓名是从政之才,忘记就是湮没。”

    记忆姓名的能力在事业与交际上的重要性,同在政治上差不多同等重要。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即伟大的拿破仑的侄子,曾自夸说,虽然他公务很忙,他能记住每个所见过的人的姓名。

    他采用的是何种方法呢?其实很简单。如果他没有听清楚姓名,他就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清姓名。”如果是一个不常见的姓名,他就说,“告诉我是如何拼的?”

    在谈话中,他费心地将姓名反复记忆数次,并在脑海中将姓名与这人的面孔、神色及其他外观联系起来。

    如果这人很重要,拿破仑就更费事了。在他独处的时候,即刻将这人的姓名写在一张纸上,注意观看,牢记在心,然后就将纸撕破。这样,他看到的印象与听到的印象就完全一样了。

    所有这些事都费工夫,但爱默生说:“好礼貌是由小的牺牲换来的。”

    所以,如果你要他人喜欢你,那就应该记住他人的姓名,它是语言当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是方圆做人的最基本的方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