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传-敛财索贿——千里为官只为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找准靠山,大树底下好乘凉

    和为官期间,之所以能够顺风顺水、青云直上,除了依靠他的聪明才智,还与他独特的为官之道息息相关。和一直本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原则,和乾隆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赢得了乾隆的认可和赞赏。乾隆就是和的“大树”,和在这棵“大树”下为所欲为,强权专横了几十年,最终“大树”倒了,和也身败名裂。

    和一生的兴衰与乾隆是密不可分的。乾隆本就是一个自大的人,他一直认为自己统治长久、影响深远、成就卓越,还自诩为“十全老人”。乾隆认为他在位的时候官员清正廉明,百姓安居乐业,商贸经济繁荣,举国上下无不展现大清朝的繁荣之象。他认为这全部都是自己的功劳,为此也特别得意。乾隆认为从古至今,没有人能够在文治武功方面与他相媲美,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全能的一个皇帝,无论哪个皇帝都比不上他的丰功伟绩。

    乾隆沉浸在自己的文治武功上,和及其附庸的大臣也趁机吹捧歌颂,这让乾隆更加坚信自己的功绩,因此更加得意忘形。到了乾隆晚年,更是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乾隆还让和作为自己的代表人,这就更是给予了和极好的机会。和依靠皇帝的权威,大肆贪污受贿、为所欲为。有些时候和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欺瞒皇帝,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但是乾隆帝却不予追究,在和的恭维下不断对其加官封爵。如此一来,更多的官员开始主动地向和示好,和也靠着乾隆这棵“大树”扶摇直上。

    老年的乾隆,已经当上了太上皇,但仍然把大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时的他已经老迈昏庸,连批阅奏章都成了问题,几乎事事都听取和的意见。和也变本加厉,手握六部大权,甚至连嘉庆帝的活动都加以控制。和还把眼线安排到嘉庆帝的身边,监视嘉庆的一举一动,这也是嘉庆帝掌握实权后必须要除掉和的一个重要原因。

    和在朝中的无限风光全依仗乾隆帝这棵“大树”,乾隆帝做太上皇那段时间里和更是飞扬跋扈、只手遮天,利用乾隆这张“王牌”对朝中大臣们大施淫威,以乾隆的名义铲除异己。如果有人行贿与他,那么和则会以另外的方式对待,等乾隆皇帝怒火平息之后,再想办法予以挽救。于是朝中的许多大臣皆把和作为靠山,向其行贿或者卑躬屈膝。

    乾隆皇帝一直当了六十年的皇帝还不肯让位放权,由于年老昏聩,他甚至不能提笔写字,因此和就成了代乾隆处理问题最合适的人选。和也乐得如此,将六部之权把持在自己手中,假借太上皇之名为自己的个人私利发号政令。不过,盈盛则亏,乾隆死后不久,和也被嘉庆赐死。

    2.攀龙附凤,皇室姻缘

    自从被乾隆帝赏识之后,和就一直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展现和地位的最好标志就是和家与皇室结亲,这也同样表明了乾隆帝对和宠爱。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为和的长子取名为丰绅殷德,还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了丰绅殷德。

    固伦和孝公主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她的母亲是乾隆帝的第十七个后妃妃,因为女儿的原因而排在赫赫有名的“香妃”前面。

    妃生下固伦公主以后,由于乾隆的宠爱而渐渐地恃宠而骄,没有了刚入宫时的小心和谨慎,常常以打骂宫女来解气。有一次,盛怒之下的妃,居然把一名宫女给活活地打死了。这可闯了大祸,因为清朝的宫女制度和以前不一样,这些宫女都是在八旗自己的家眷里挑选出来的,如果在宫中能够得到皇帝的宠幸,便能由此得到晋封。即使得不到皇帝的垂青,还可以回家嫁人,她们并不是卖身给了帝王家。

    而妃却把宫女活活地给打死了,这让乾隆帝大为震怒。按照乾隆的脾气,出了这样的事情,他肯定要狠狠地处置妃。不过乾隆看在固伦和孝公主的分儿上,便饶恕了妃,只是除去了她的妃位,降成嫔妃,并且剥夺了妃抚养女儿的权利,把和孝公主送到其他的贵妃宫中抚养。年幼的和孝公主离开了自己的母亲当然很不习惯,于是整日哭哭啼啼,白天不吃晚上不睡。乾隆看着小女儿日渐消瘦,心疼万分,只好又将和孝公主送回妃宫中。后来乾隆帝经常去妃宫中看望和孝公主,与妃见面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因为妃对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乾隆帝非常欣慰,因此没过多久乾隆就恢复了她的妃位。妃的地位和颜面可以说是和孝公主挽救的,这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出乾隆帝对和孝公主的宠爱。

    和孝公主比丰绅殷德大半个月,宫里听戏的时候,这两个小孩就经常在一起玩。他们一起抢桌子上的水果,或者在众多玩具中抢对方手中的玩具,这些行为惹得乾隆帝与和哈哈大笑。

    有一年,春节刚过,很多店铺已经张灯结彩开始开门营业了。乾隆帝带着和孝公主逛街,在一家店铺里和孝公主看中了一件男装,嚷着让乾隆帝给自己买,乾隆帝指着和道:“让他给你买吧,他是你丈人。”和大喜,连忙拿出银两给公主买了下来,公主从那以后就管和叫“丈人”,和自然是万分高兴。年幼的和孝公主当然不知道“丈人”是什么意思,直到她长大以后,才知道“丈人”的意思,于是这才害羞不叫。

    固伦和孝公主虽然不是男孩,可性格却比男孩子还要刚毅。她从小就喜欢穿男装,爱好骑射打猎,乾隆帝打猎的时候也经常带着她,和孝公主的表现一点儿也不逊色于那些男儿。她经常打到很多猎物,并在乾隆帝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乾隆帝也是大为赞赏:“别说宫内的那些整日抹粉娇嫩的女子,就是这些男子,也大不如我女,实在是像我。”那些随从的大臣也纷纷随口附和。

    和孝公主的“男孩子气”直到她十三岁那年才有所收敛,那一年她留起了长发,准备嫁入和家。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大婚,乾隆赏赐了很多土地以及珠宝给和孝公主。为了保证公主婚后的日常生活,乾隆还费尽心思,让和孝公主按最高的标准从朝廷领取宫俸。他下令说:“和孝公主虽然嫁在京城,和家庭条件也不错,本不应该支取这么多银两。不过固伦公主是我的小女儿,既聪明伶俐又对我孝顺有加,因此每月按照一千两支取。”除此之外他还下谕旨:“命固伦额驸丰绅殷德在御前行走。”随后,丰绅殷德又被赐予散秩大臣。

    散秩大臣是个闲官,只领俸禄不用当官,也不用做什么其他的事。丰绅殷德性格懦弱,注定在官场上不能像他父亲和那样风生水起,给他这份差事,也是乾隆帝的照顾。

    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的婚姻让和与乾隆帝的关系更加密切,这也为和日后掌管朝廷大权做了重要的铺垫。况且这桩婚事还带给和家数不胜数的利益,就连和死后,和家的香火也多亏了固伦和孝公主才得以传承。

    3.豪华礼单,和孝公主的嫁妆

    在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的婚礼上,乾隆帝不仅赏赐了大量的土地、金银,而且还有大批的嫁妆。这批嫁妆从衣服、饰品到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份重礼,其物品的珍贵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这些赏赐的物品中,有的是乾隆特别关照和孝公主的,并且这份礼单也是和孝公主所有姐妹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一份。不仅如此,乾隆帝还赏赐了丰绅殷德大量的礼品。

    此外,乾隆帝还赏给丰绅殷德额驸头等女子四名,二等女子四名,三等女子四名。每名女子各赏有皮、棉、夹衣、丝缎衣料、银项圈、铜耳坠等物。同时还赏给了户口男人十一人,女人十一人,户口管领二人,也各赏赐了他们一些衣物和用具等。

    或许是乾隆帝认为这些礼品还不能表达自己对固伦和孝公主的关爱,于是又额外赏赐他们包括:丝绸、锦缎、绫罗、绣纱、毛毡、绒线等共计八百五十九匹。

    另外,乾隆帝还追加赏赐和孝公主一些妆奁。

    除了这些,在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正式结婚后的第六天,按照大清朝的皇家礼节,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要进宫并且举行回门礼,当天乾隆非常高兴,故又赏赐公主和丰绅殷德额驸。

    由上可见,乾隆帝对这场婚姻是满意至极,对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也是宠爱有加。除此之外,乾隆帝还在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结婚的当月以妃过生日为由赐予妃三百两白银,而妃的生日距离当时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简直就是爱屋及乌。

    乾隆帝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公主下嫁给和的儿子丰绅殷德,还赏赐了这么多贵重的礼物,这些都说明了乾隆帝对和的宠爱,同时这场婚姻也极大地提高了和家的身份和地位。

    通过这次与皇室联姻,和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甚至远远地超过了他的期待。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和极有远见,通过与皇室联姻,和从此步入了更高级的仕途道路。

    4.敛财索贿,构建贪污体系

    和在朝廷里稳固地位后,就开始四处拉拢官员,逐渐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贪污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既有朝廷重臣,也包括边疆大吏,甚至还有自己的管家,人数众多。并且随着乾隆年龄的增长,和也拥有了更多的特权,而他所编织的这张网也是越发宽广,可谓是无所不及。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初期,基本上都会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复苏和社会秩序上,只有这样才可以迅速地发展经济,财富也会得以不断地累积。清兵刚刚入关的时候,因为连年战乱,经济萧条,物资贫乏,所以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这一措施一直持续到康熙统治时期。在这段时间,由于国家贫穷,物资匮乏,文武百官也都忍受过贫穷的困扰,因此对于贪污受贿之事无不排斥,这也就间接导致了清朝初期一片清廉的景象。在那个时候,贪污受贿的事情基本没有。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以及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逐渐积累起来,而官员的俸禄却没有随着上涨,所以贪污受贿之风开始盛行。到了雍正年间,这种情况更是迅猛地在各处出现。雍正帝为了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制定了“高薪养廉”的制度,可最后也是收效甚微,不了了之。

    到了乾隆年间,经济有了更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好了起来,部分官员开始习惯不劳而获,这就给“贿赂”之风的盛行奠定了基础。“腐败”之风一旦吹起,就会绵延不断,这样一来,全国各地都有了贪污受贿的情况,其中以福建、湖北最为猖獗。

    事实上,造成这一贪污贿赂现象的不是别人,正是乾隆自己。他好大喜功,又想治理国家,征战四方。他贪图享乐,对生活质量要求极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库是撑不了多长时间供他挥霍的。于是,他需要派一个人去为他筹钱,以达到他的目的。而和,正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乾隆就把权力赋予和,而和则把贪污到手的钱财献给皇上一部分,自己再偷偷留一部分。

    和掌权后,社会更加腐败不堪,这不只是和的原因,也与乾隆有关系。乾隆把权力下放给和后,没有派人对其进行监督,这就使得和处在了贪污“食物链”的顶端。

    和为了达到自己以及乾隆的目的,对各级官员威逼利诱,让他们缴纳贡品。那些官员自然是满口答应,可这些贡品哪里找去,只好再从下级那儿要,这样的恶性循环,逐渐就形成了和的“贪污网络”。到后来,除了上贡银两,这些官员还揣摩起皇帝的心思,比如皇帝喜爱吃什么,哪里又发现了稀世珍宝可以献给皇上等等。以至于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和只需坐享其成,金银珠宝、玛瑙翡翠等各种珍宝就会源源不断地送至他的面前。和经过一番挑拣之后,再把没看上的献给皇上,而皇上还对他赞赏有加。

    在这种贪污网络的运转下,和更加扬扬得意起来,从来不管那些处在最底层的老百姓的苦难。

    到了乾隆中后期,贪污腐败已经蔚然成风,各地贪污大案层出不穷。此时乾隆才忽然清醒过来,决定整治腐败。在杀了几个贪官之后,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但他可能永远都没想到,这一切的源头就是他自己,只要他的欲望不消除,贪污腐败就不会被根除。

    和看乾隆整治腐败未果后,更加大胆起来。他掌握了各省官员向皇帝进贡特产和其他礼物的收退权,还控制了科举。并且和把自己身边的人安插到各处油水多的地方,待他们捞到油水后再返还给和。就这样,他的“贪污网络”更加全面地运转起来。

    和所操控的“贪污网络”不仅为他聚敛了巨额的财富,更是让他过上了近乎帝王般的生活,这种贪污体系直到嘉庆将其赐死之后才慢慢地消失。

    5.当官只为财,和的敛财之道

    从古至今,可以说和聚敛的财富在历代文武大臣中都是屈指可数的。因此,我们冠以和“最大的贪官”之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在他当权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和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敛聚了让古今之人都为之惊骇的财富。因此,人们不由自主地就会从心底里生出这样的疑问:和到底使用了怎样不为人知的手段,从而在精明能干的乾隆皇帝的眼皮底下,将清朝近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据为己有,使自己成为前无古人的最大的贪官的呢?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却也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贪污,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只有那些拥有职权的人才能拥有贪污的条件。如果只是一个寻常百姓,那么即使他想贪污,可是实际上他却不具备贪污的条件。但是和就与这些人大不相同了——他拥有可以贪污的职权,并且他的职权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对和而言,最容易行使贪污的职权无异于户部尚书、内务府总管,说直白一点,就是管钱的。和自三十一岁开始担任户部尚书一职,直至其三十五岁改任吏部尚书,这期间和贪污了多少没有任何人知道,就连他自己可能也并不清楚。但是,从正史来看,整个清朝的所有正史,没有任何一段和通过这些职权贪污的记录。虽然也有史料记录和通过此职权贪污过,不过,却不是正史所载,而是野史。其中有一段野史是这样记录和的贪污经过的:在和当权的那个年代,北京城就只有一个税关,即崇文门税关。当时,只要从这里进出的人除皇亲国戚外几乎都需要上税。这些需要在崇文门税关上税的人主要包括:商人、官员、举子。商人和官员需要上税的只占一部分,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商人和官员是不需要上税的。比如说,卖白菜和苹果的小商人就无须上税,即小本经营者不用上税。

    因此,在北京当时最有油水可捞的官差就是崇文门的税官。并且,此官差交给谁,乾隆皇帝都不怎么放心,认为在此职位上的人都会贪污他的钱财。最后,乾隆皇帝看着满朝文武百官,觉得只有和值得他信任,于是和就成了崇文门税关的“领头羊”,而这也就为和的贪污打通了道路。

    除此之外,和手中还控制着一些直接与财富挂钩的部门,如内务府的粮库。可以说,皇上一家一天吃掉多少粮食,无人统计过,也无人过问过。在这种情况下,和作为内务府的总管,几乎是每次想运走几吨就运走几吨。而和有没有把内务府的粮食运到自己家,也只有和和他的心腹才知道。再如,内务府的绸缎库也由和掌管。皇上要做多少衣服哪有人敢管,如此一来,又为和拓宽了贪污之路,要不然和家哪会有如此多的做衣服的料子?绫罗绸缎,一万四千三百匹,貂皮八百五十张,狐皮五百五十张,另有其他各种粗细毛皮五万六千张。况且这些仅仅只是他家被查抄之后才得出的数据,而那些被他及其家人大肆挥霍的还没有计算在内呢!

    圆明园的茶膳房,也由和掌管。或许人们会说了,和能从一个茶膳房贪些什么?即便他贪,无非也就是贪些茶叶、茶点罢了。如果这样想就错了。因为皇上时不时地会去圆明园度假,所以只要紫禁城里有的东西,几乎圆明园都有。

    此外,上驷院也未能脱离和的掌控,太医院医生的月薪由他来发放,御药房也是由他掌管。像工部这样不应由和掌管的部门最后也由和接管了。要知道,建设部干的都是大活,比如修建皇家陵园,修建皇家的住所,掌管了这些活,和就等于铺好了自己的财路。

    和的第二种敛财的手段即是受贿,众所周知,当官的受贿大多数都属于“被动”行为——都是别人主动将财物送上门的。而和也不例外,在当时也是别人主动给他送财物,这样他们就可以借着和这个靠山做官、升官。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有很多人千方百计地给和送钱送物。

    和的第三种敛财手段即正当的合法经营。在很多人看来,和的财富都是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而得来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和的很多财富也来自于他的正当合法经营。和开有很多家当铺,还有酒店、粮店、古玩店、瓷器店、灰瓦店、柜箱铺等等。而这些只是他众多的正当生意中不值得一提的,他最大的经济来源,实际上是土地买卖。

    除此之外,和还有更令人叫绝的敛财之道,那就是勒索打官司。自三十五岁开始,和就担任吏部尚书,因此在此职位上想要敛财,可以说是一件极为轻松的事情。每年和都要对大大小小的官员进行考核,除了乾隆皇帝之外,几乎谁当官就都由和说了算。也就是说,谁想继续当官,就必须给和送钱、送物,而和也毫不客气,只要是有官员送他东西,他都照单全收。

    就这样,和一直都敲诈着文武百官,并靠着一些其他手段敛聚财富,从而为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准备了条件。

    6.取象于钱,伸手不打送礼人

    和号称天下第一巨贪,对于他来说,敛财已经成为了一门艺术,在和手中,敛财之术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非同凡响。对于和这样的贪财者来说,权和钱是并存的,有权就有钱,有钱才能买到权。权钱交易的现象在乾隆中后期愈演愈烈,而和则深谙做官之道,他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因此做官开始时一定要清如水,明如镜,然后开始半清——即让别人知道自己并非不可接触,慢慢的地只要掌握大权,就可以开始大肆地贪污了。

    于是,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和的家门口就排起送礼的队伍。和是来者不拒,吩咐管家刘全和呼什图做好记录,到时候好按照送钱的多少来授予官职。这些给和送礼的人不一定能够得到好处,但是不送礼的人肯定会被和记在心里,今后难免在官场上受到和的挤压和打击。

    这些给和送礼的人都是被动的,次数也有限,和并不满足,因此他想方设法地敛财。在乾隆统治后期,由于政治腐败,贪污受贿之风四起,因此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为了镇压这些起义,乾隆又花掉不少军费,虽然国库早年充实,但是随着乾隆不加节制地花销,国库也经不起数年的折腾,逐渐空虚。再加上乾隆的几次南巡,更是加重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在这个时候,乾隆想要粉饰太平,就只有依赖和为他招财进宝了。和打仗不在行,敛财却有一套。

    和是一个贪婪无度的人,对于他而言,不可能组织民众发展生产或者安定社会秩序,与民休息,从而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得以增加税收。在和眼里,这样做耗费的时间太长了,也解不了燃眉之急,况且这些人要地方管辖才行,自己也管不了。因此,和将眼光盯紧了下属,想让这些下属直接给自己进贡,和明白这些地方官员有无数种方法从老百姓的手中榨取油水。

    地方官员善于巧立名目,从农民身上聚敛钱财,而和更胜一筹,他直接从这些地方官员的腰包中收取钱财。地方官员上至封疆大吏,下至知府知县,还有那些捐小官的商人每年都会向皇上进贡自己所能搜刮到的财物,从而获得乾隆的嘉许。他们知道和是乾隆的宠臣,因此每次给乾隆进贡时也少不了和的一份。这样的搜刮不可能每天都有,但是皇上、皇后、太后过生日时,这些贡品是绝不可少的,而和则会告诉这些官员送些什么礼品给乾隆才会讨得他的欢心。除此之外,和还打起了外邦的主意。当时安南、朝鲜等国家的使者每年也不得不为乾隆奉上一份大礼,供乾隆和和挥霍。尽管乾隆表面上装出一副清正廉明的样子来,但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该送的还是送,该收的还是收,钱权交易,其乐融融。

    不过,百姓的生活可就更加艰难了,各级官员不会自掏腰包给皇上进贡,他们只会巧取豪夺,增加百姓的负担,各地的税收也是日益加重,税种更是五花八门。和担任崇文门税务长官时,他所定下的高税率几乎到了雁过拔毛的地步,因此普通老百姓宁愿绕道也绝不从这个门走。为了征税,无论是进京的官员还是赶考的举子皆不放过,甚至连穿的衣服都要收税,可以说是荒唐至极。

    和未进入内务府之前,内务府一直亏空,而和进入后,内务府很快扭亏为盈,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聚敛了大量的财富,乾隆对和的能力也是大加赞赏。

    虽然来和家里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和还是两面三刀,处处占尽便宜。如奉天义州的许五德与霍三德打官司,两人都同时送钱给和,希望和出面处理,但是和并没有因为两家敌对而拒绝收受任何一方的礼物,结果两家的事情都没有办成,还是得依靠自己去解决。

    况且,和是一个文人,给他送礼还得讲究技巧。由于寻常的金银珠宝见得多了,他也逐渐不感兴趣,如果送给他名画古玩,会比送钱财更让他高兴。汪如龙就深谙此道,专门挑选一些精致的礼品送给和,如玉如意、黑玉蝴蝶等。最终,作为回报,和让汪如龙顶替征瑞,担任两淮盐政使。

    于是,在和明目张胆的贪污下,卖官鬻爵之风悄然进行,大清的吏治也一天一天地毁在和的手上。

    7.生活豪奢,对待家奴显吝啬

    人们追求金钱,就是为了追求金钱带来的种种享受,假如金钱不能换取生活中的物质享受,那么它就没有任何意义。和富可敌国,他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也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在史书上,和的名字是与挥霍无度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平时吃腻了山珍海味,和一家开始以珍珠佐餐,因为据说珍珠有健身明神、延年益寿的功效,还可以增强人的记忆力。因此,为了讨好和,经常有人给他奉上上等的珍珠,以做下饭之用。据说江南吴县有一个叫做石远梅的珍珠商人,每次他到扬州一带贩卖珍珠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商人都会不惜巨资从他这里购买珍珠献给和。并且,和对珍珠的要求很高,对于那些已经穿孔或者已旧的珍珠和是不屑一顾的。嘉庆四年(1799年),石远梅好不容易得到一颗名贵的大珍珠,而当他到扬州贩卖时却再也无人问津,因为此时和已经倒台。和的喜好居然能够决定珍珠的供求,可见和对受贿之风的影响之大。

    除此之外,和家人的衣着也是相当考究,用料十分精致。相传和有一件衣服的纽扣,全部是由西洋小钟表做成的。和还修建了许多豪华别致的园林庭院,这些园林占地广阔,数目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如今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淑春园了。乾隆喜欢到圆明园游玩,为了便于时时见到和,乾隆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将紧邻圆明园附近的淑春园赏赐给了和。淑春园其实也可以算做圆明园的一部分,和受到皇上的赏赐,于是又花钱扩建一番。在和的指挥下,修挖了湖泊,并将挖出的土堆成了小山以及岛屿。这样一来,淑春园变成了当时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私人园林,里面有一千多间房屋,三百五十多间游廊楼亭,其宏大的气势,在世上都很少见。

    对于自己及其家人和是挥霍无度、穷奢极欲的,但是对于自己的下人、奴仆却是极其吝啬,只想从他们身上获得好处,加以盘剥。这些家仆里面,除了和的心腹刘全等人外,其他的人都穿着粗布衣服,并且经常以稀粥度日。再看和一家人,锦衣玉食、绫罗绸缎。仆人们因此心怀不满,常常怨声载道。

    和对待家奴如此精打细算可能与他小时候的那段穷困的经历有关,他自己富裕了,便带领自己的家人享尽荣华富贵,而对于那些下人则是尽可能地克扣。或许这与人的贪婪本性也有关,在这些贪婪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的安逸,别人的死活与他们无关。

    在和心中,自我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对于自己有利的事情便努力地去做,无所不为;相反,对于那些没有好处的事情则处处吝啬,对于那些所谓的“义”、“仁”,和这样的人简直是不屑一顾。

    对于大贪官和来讲,他或许是想将自己的财富留于自己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不再承受自己小时候所受过的苦。不过,一个过于贪婪又自私自利的人最终也必定会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后来和的罪状被嘉庆一公布,平时围在他身边的那些人一个一个地都消失不见,树倒猢狲散,这些与和平时的吝啬和贪婪的本性都有关系。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和的贪婪和吝啬最终毁掉了他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