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健康的身体,孩子幸福一生的本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需要督促孩子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场景再现〗

    强强在上初二,是个聪明而内向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体质很差,因为体育课考试总是不及格。原来强强小时候是个极其健康的孩子,但是后来家里买了电脑,目前不在家的日子,由宝宝照顾强强的时候,为了让强强能够听话,爸爸会教强强玩一些小游戏,渐渐地强强对这些小游戏痴迷了,后来大一些,又玩起了网络游戏。就是这样,强强的业余活动基本都是室内活动,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深度诠释】

    锻炼身体当然能让小家伙身体结实健康,不仅如此,锻炼还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参加运动对任何年龄的儿童都非常有益,无论小家伙参加的是像曲棍球、足球这样的团队运动,还是像体操、跑步这样的个人运动。在运动中,儿童能学到新的技能,懂得体育精神,增强自信,这些都对孩子终生有益。

    家长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锻炼内容和方法。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室外晒太阳、拍皮球、做体操、游泳、跳绳或做体育游戏等,都能使孩子得到锻炼。

    适当地让孩子晒太阳,对孩子健康有益。阳光里含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能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人体活动能力,紫外线能使皮肤里的麦角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进入血液以后,能帮助孩子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和骨软化。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并且能杀灭皮肤上的细胞,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所以,家长应该适当地带孩子晒晒太阳、吸收新鲜空气,起到阳光浴、空气浴的锻炼作用。孩子从两个月以后,就可以到室外晒太阳。晒太阳的时间,冬天最好在上午九点到十二点之间,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夏天晒太阳不要在中午晒。气温在32度以上,家长可以给孩子戴顶白帽子,不要让太阳光直照头部。会走路的孩子,可以散步、做游戏等方式晒太阳。

    气候适宜的话,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游泳。游泳对孩子身体是一种全面的锻炼,能使身体匀称,协调地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勇敢坚强的意志。

    家长带孩子做体操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动作灵敏性和增强机体抵抗力。周岁左右的孩子可以由家长拉着上下肢做各种动作。二三岁时,孩子动作发展比较平稳了,又喜欢模仿,可以让孩子学做模仿操。如,可以让孩子跟大人学“鸭子走路、鸭子游泳”一摇一摆的,一边走(或游),一边发出“嘎嘎嘎”的声音;还可以学“小鸡啄米”,头一点一点的;也可以学青蛙跳跃,一蹦一跳地发出“哇哇哇”的声音。四五岁的孩子可以教他做徒手操,或拿着红花、哑铃等做操。这样不仅有益锻炼,也能培养孩子按时起床的好习惯。

    【专家支招】

    在带领孩子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家长们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先搞初步的运动

    发展儿童走、跳、钻、爬、攀登之类的基本动作,使儿童动作协调、灵活、敏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用录音机放一些轻音乐,让孩子模仿你伴着音乐做连续的各种练习动作,如伸展,扩胸,腰、臂、腿绕环等。为了发展孩子的柔韧性,可带孩子弯弯腰、踢踢腿、翻翻斤斗等。

    2.儿童不宜做强度大的体育锻炼

    儿童的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容积小,心肌纤维细,不适应心肌负担过重的运动。因此,宜采取以发展有氧代谢功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如强度中等的慢步长跑,球类活动,体操,跳绳,打羽毛球,滑冰以及各种游戏等。

    3.儿童时的体育锻炼,宜由缓到急,由简到繁,掌握运动量很重要

    正确掌握强度、时间,会使儿童的健康得到较大的提高。父母最好帮助孩子建立锻炼日记。记录每日的锻炼时间、运动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儿童的身体反映等,以便做到循序渐进,逐步调整。

    4.合理安排儿童的生活

    儿童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安排儿童体育活动,一般宜在清晨。清晨空气新鲜,室外活动能使大脑皮层迅速消除睡眠时的抑制状态,又可获取大量的氧气,对一天的学习、生活都有益处。早晨活动,不要起得过早,锻炼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就可以了。锻炼后的饮食也应给以额外的补充。

    5.学会观察儿童锻炼后的身体变化

    从孩子的呼吸、脸色、汗量、声音、动作等情况,掌握儿童的运动效果,以便灵活安排他们的锻炼内容和程序。此外,父母还应鼓励儿童学点体育知识,有计划地让儿童看点体育表演和体育杂志,培养儿童锻炼的兴趣。节假日还可带孩子出外郊游、登山、跑步,跟大人一起活动,孩子的兴致会更浓。

    家长需要督促孩子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多数孩子的自觉性不高、毅力不强,需要家长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如果家长不严格要求,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就达不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父母亲最好和孩子一道进行锻炼,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父母如果不仅天天与孩子一起锻炼,还抽出时间定期检查孩子的锻炼情况,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表扬或批评,孩子就会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场景再现〗

    一份调查发现,城市中小学生吃零食的高达95%,“从不吃零食”的仅为2.3%。零食中糖果、巧克力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有饼干、蛋糕等甜点和瓜子、花生等干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方便面、羊肉串等烧烤或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也成为孩子们的零食,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受到孩子们的普遍欢迎。

    【深度诠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我国城市少年儿童的饮食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中小学生情绪化进餐、饮食速度过快、“垃圾食品”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仅成年人忙忙碌碌,连孩子们吃饭也在赶时间。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们普遍进餐过快,尤其是早餐和午餐。20.3%的被调查者在5分钟之内吃完早餐,有85.5%的少年儿童在15分钟以内能够吃完早餐;午餐也是速战速决,18.3%的少年儿童在10分钟之内吃完午饭,72.5%的少年儿童吃午餐所用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只有晚餐可以稍微从容一些,但也有将近一半的少年儿童在20分钟内吃完晚饭。

    营养学家们认为,少年儿童进餐时间每顿饭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进餐过快,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不仅加重胃肠的消化负担,降低食物营养消化吸收的比例,而且也无法激起孩子们对饮食的兴趣。进餐过快,还容易导致饮食过量、造成肥胖。

    【专家支招】

    如何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呢?

    1.要给孩子营养搭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能一味的大鱼大肉,“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

    2.增加活动量,多活动,积极锻炼身体。

    3.一定要控制孩子对零食的摄取量。

    4.让孩子们每天饮牛奶或奶制品,是最佳的选择。因为牛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人体各种必需氨基酸,还有脂肪、乳糖、多种维生素及钙、磷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较为全面,容易吸收。因此,牛奶被人们誉为“完善的食品”。经常饮用既有利于儿童体质的发育,也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育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摄入的营养,不仅需要维持机体新陈代谢,还需要有适量的储存以保证继续生长发育的需求。一旦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将给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孩子饮食调养的责任在父母,父母应该精心观察孩子的食欲、精神状态、睡眠和大小便等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孩子减肥,全家人都要动员起来

    〖场景再现〗

    张刚是属于比较容易发胖的孩子,十二岁的时候,体重就达到了130斤,起初张刚的父母觉得没什么,直到有一天,张刚在体检的过程中被查出胆固醇过高,张刚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让张刚减肥。但是张刚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见了好吃的就吃,见了好喝的就喝,为此张刚的父母很生气,动不动就骂张刚没出息。

    【深度诠释】

    近年来,孩童肥胖的问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肥胖儿童的问题之所以会日益严重,最主要的还是一般人都不认为这是种长期的疾病,而以为只是孩子吃得过多所造成的。

    家长,特别是祖父母必须知道,肥胖并不一定就是福,而是一种“病”。长期肥胖能使孩子在中年,甚至是更年轻时患上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病症。况且,约40%的肥胖孩童胆固醇也过高,另有15%的肥胖孩童更在第一次接受检验时,发现患有第二型糖尿病。

    除了会引发一连串的健康问题外,肥胖的孩童还必须克服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孩子可能会害怕到人多的地方,因为怕被人取笑。而要减肥成功,除了要吃得健康外,还包括了运动,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害怕到游泳池或人多的地方运动,就较难达到减肥的效果。

    让孩子意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并合理安排他们乐于接受的均衡饮食方式及内容;向孩子推荐并督促他们进行利于减肥的体育锻炼如游泳、慢跑、跳绳等。

    一个孩子需减肥,全家人都要动员起来,以免孩子有孤军作战的落寞感。负责饮食的家长应遵从均衡饮食金字塔的原则,即坚持以米饭(若以糙米代替白米更佳)作每餐的主食。除主食之处,蔬菜和水果可稍多吃,乳类食品每日1~2杯,瘦肉、家禽类、鱼类、豆类及蛋类每日合计摄取3~7两,尽量不沾高脂及高糖食物。如果家长本人亦受着肥胖的困扰,则更有必要如此行事。

    【专家支招】

    如果孩子太胖,需要控制饮食,父母要帮助孩子做以下的事情:

    1.定时定量均衡安排一日三餐

    为避免孩子进食过度,不要在孩子的饭里拌上太多的肉汁及调味酱料,并叮嘱孩子细嚼慢咽。孩子的早餐不可缺,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宵夜更是不宜吃。

    家长在烹调食物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多用蒸、焗、白灼的方法,少用煎、炸、炒、焖。

    ——减少油、糖的分量。

    ——烹饪原料多用鱼类、蔬菜、去皮家禽等,不用肥肉,以减少脂肪含量。

    ——不要将肉类整块烹调制成原只鸡腿、猪牛扒等,而应切细改成肉片、肉丝或肉粒的方式,配合其他素菜做出不同的菜式,这样的菜肴既美味爽口,又可以避免孩子吸收过多的脂肪。

    2.扩展娱乐活动

    孩子无聊时最喜欢做的事,一是守着电视机看懒得动弹,二是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零食,这两件事都容易导致孩子肥胖。家长不妨多陪孩子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或游戏,如集邮、绘画、唱歌、打球等,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样既能把孩子从电视和零食的诱惑中解救出来,还能使家庭亲情得到浓化,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儿童肥胖是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引起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只有家长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才能恢复并长期保持正常体重。

    帮助孩子减肥不要急功近利,千万不要让孩子尝试那些对他们的生长发育有害的药物或断食的措施,而应着重于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动员孩子树立减肥的信心及坚持才能胜利的信念。

    ⊙你是孩子最好的控烟控酒老师

    〖场景再现〗

    一日,几个人到朋友家聚会,主人让8岁的孩子下楼去商店买烟。有人忍不住问道:“不是有规定说,不允许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吗?”朋友笑答:“说归说,商店可是认钱不认人的呀!”不一会儿,孩子果真拿着一包香烟回来了,并且里面少了一支,孩子说他想尝尝抽烟是什么味。

    【深度诠释】

    大多数人是在青春期开始吸烟、喝酒的,在这个时候,生病或是死亡的可能性显得是件相当遥远的事情,不像是真会发生的。青少年偶尔点支烟、喝点酒,是因为他们的朋友都这么做。吸烟、喝酒变成了夸耀成熟的象征,也成了在社交环境中掩饰羞涩及举止笨拙的支撑物。从偶尔吸烟并且不会把烟雾吞下去,发展到大量吸烟的过程,从偶尔喝酒发展到有酒必喝,通常是渐进性的。年轻人从来不会真正理解到,他们是在什么时候真正上了瘾的。

    青少年喜欢吸烟喝酒与这个时期孩子特有的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时髦心理:认为吸烟喝酒是一种时髦,不吸烟喝酒就会落伍,只有加入吸烟喝酒队伍,才能赶上“时代潮流”。

    好奇心理:青少年好奇心强,许多事都想试一试,体验一下。见别人吞云吐雾,悠游自在样,自己也想体验一下“饭后吸支烟,赛过活神仙”的味道。

    模仿心理:青少年模仿心理强,见影视剧中正面人物在思考问题、拟定作战计划、制定侦破方案时都在抽烟,商讨生意时也会来几瓶,自己在模仿抽烟喝酒时,心理上便以为自己也是“英雄人物”。

    社交心理:“烟酒不分家”、“烟酒铺路”的现象影响着青少年,使他们认为“现在吸烟喝酒,是为将来踏上社会做准备”。

    环境心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与吸烟喝酒者接触、交往,自己不这样,岂不“寒酸”?老是抽“伸手牌”香烟、喝“白来”酒,岂不小气?只有自己也吸烟、喝酒,才能体现出彼此“有交情”,才能获得对方信任,才会有“共同语言”。于是,你来我往,学会了吸烟、喝酒。

    反抗心理:青少年自我意识强,又处于反抗时期,对家长、老师的训斥不敢当面顶撞,心理抵触无处发泄,情绪委屈无处发泄,便用吸烟喝酒来做为一种抗拒手段。

    将烟作为“工具”:有青少年认为两手空空没事,就吸支烟解无聊。手指夹支烟,感到时髦,有男子汉的气派、风度。上厕所吸烟,是为解“臭气”。考试前吸烟,是借助吸烟来“开夜车”、“兴奋提神”、“活跃思维”。

    侥幸心理:虽然知道吸烟喝酒可致瘾,可许多青少年认为“爸爸、爷爷吸了几十年烟喝了好几千瓶酒也没得癌,我岂会得!”

    其实,孩子吸烟喝酒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模式密不可分,大量事例表明下面三种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吸烟喝酒。

    第一种:父母吸烟喝酒。尤其是母亲吸烟喝酒,其中许多母亲是成功人士,尽管和孩子反复强调吸烟喝酒有害,但是孩子依旧我行我素。

    第二种:一些“三句话家长”缺乏和孩子交流。学生回家的迎接语是:“回来了,吃饭吧。”等全家人吃完饭,家长说:“快去做作业吧。”睡觉前叮嘱孩子:“早点睡觉去吧。”

    第三种:教官型家长,母亲缺乏慈爱,甚至比父亲还严厉,对孩子缺乏体贴。孩子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家长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偏要去尝试。

    【专家支招】

    如果你家中有一个吸烟的孩子,那么你不要大发脾气,而是按照下面的办法试着改变孩子。

    1.戒掉自己的烟瘾酒瘾

    言传不如身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控烟控酒老师。改掉自身的毛病,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最佳的状态是和孩子比赛戒烟戒酒,青春期的孩子都较为争强好胜,采用比赛的方式,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2.向孩子重申吸烟喝酒的危害

    (1) 影响智力。专家们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喝酒易使人注意力分散,智力减退。

    (2)影响睡眠。过去认为吸烟喝酒能够解乏、消除疲劳是错误的,吸烟喝酒只能使人已经疲惫的身体和神经得到暂时缓解,却不能真正消除疲劳,反而会严重影响睡眠状况。

    (3) 影响心理健康。吸烟喝酒多了会产生许多负作用,比如激动、头昏、恶心、性功能减退等。这些生理上的不适将会在现在或将来直接影响到少年的心理健康,形成心理障碍。

    (4) 易导致犯罪。吸烟很容易上瘾,但少年又是“伸手阶层”,自己手无分文,只能向父母要钱买烟酒。如果要不到钱,就很容易走上抢劫、偷盗、诈骗等犯罪道路。

    3.帮助孩子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这是纠正孩子坏习惯的治本措施。“正事不足,闲事有余”,大量事实表明,孩子开始染上吸烟喝酒行为时,也正是失去学习兴趣之时。绝大多数吸烟喝酒的孩子都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为此,家长要引导孩子走上学的正道,经常过问和辅导他们的学习,随时鼓励孩子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使孩子将主要精力和活动时间用在学习上。这将有助于他们戒掉吸烟喝酒恶习。

    4.和孩子算笔经济账

    将孩子最近想购买的物品写下来,按其价格计算可购买香烟的包数。让孩子逐日将用来购买香烟的钱储存在“聚宝盆”内。每过一个月,清点一次钱数。

    5.逐日递减法。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谁也不能在一天之内就让孩子戒烟戒酒成功。可考虑这样一种方法:每周换一种牌号的香烟,但新牌号香烟的焦油含量必须低于原牌号香烟的焦油量。每次喝酒都采用不同品牌,但新品牌的酒精浓度必须低于原牌号的酒精度。

    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千方百计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以后,家长的劝告才能被孩子接受,控烟的干预行为才能起效。

    ⊙别因为无暇陪伴,就把孩子丢给电视

    〖场景再现〗

    职业妇女晓清很早就注意到家里惟一的孩子一放学就趴在电视机前,叫也叫不动,而她又要忙着准备晚餐,没办法陪她。

    后来她想出一个好方法,就是找女儿一起准备晚餐。所以女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在一旁洗菜整理菜叶,慢慢地还可以炒菜。她也利用这段时间和女儿聊天谈心,了解她一整天发生了什么事。

    多年后王晓清开心地说,没想到是一举数得,一开始只是不想让她看太多电视,后来却教会她做菜,母女俩还因此变得很亲近,让爸爸都有点嫉妒。

    但她也说,一开始的确有点困难,因为孩子想看电视,会排斥她的提议,但经过她的坚持及鼓励赞美,女儿才慢慢接受。

    【深度诠释】

    青少年适当的看电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但是长时间看电视不但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及心理健康,还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带来一些危害。

    如果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要不就是玩电脑,就会发生眼睛充血、眼球干涩的情况。

    医学上把上述症状称为“干眼病”,据介绍,长时间盯着荧屏会使人的眼球充血,出现眼球干涩;同时还会使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引起一定的视觉障碍。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会导致“干眼病”,还可能产生以下“电视病”:

    一是肥胖症。长时间看电视会减少人的体力消耗,造成皮下脂肪堆积,很多人看电视时会无限制地吃零食,使人不知不觉间长胖。

    二是电视孤独症。据调查,3~7岁儿童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变得孤独,难以与人沟通。

    三是面部斑疹。电视光束会把电视表面的电荷聚集的灰尘传递到人的脸上,如果清洗不及时,脸上便会生出斑疹。

    四是肠胃病。边看电视边吃饭,经常会造成胃功能紊乱,易发肠胃疾病。

    【专家支招】

    对于孩子看电视这个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合理安排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合理安排孩子看电视,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扩大孩子的信息量,而且可促进孩子思维的训练,增加其知识、技能的储备,有益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与孩子共同商量看电视的时间,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培养孩子抗拒诱惑的自律能力。不要让孩子连续几个小时看电视,这对孩子身心健康均有不利影响。合理安排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仅应留出足够的学习时间,还应兼顾孩子其他形式的娱乐活动,尤其是各类体育锻炼。

    2.为孩子选择恰当的电视节目

    为孩子选择电视节目时应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与兴趣爱好,同时应注意保证内容健康向上。绝不能对孩子收看的电视节目内容放任自流,而要进行严格把关,杜绝孩子受到不良影响。选择电视节目时应和孩子商量,尊重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不要简单地指责孩子幼稚、无聊,或一味强调孩子得按家长的意愿选择。选择电视节目和电脑内容时应兼顾到娱乐性与教育性,既不可只顾“好玩”,也不宜将其变成纯粹的“变相学习”。根据孩子的成长,注意和孩子一起调整对电视节目、电视内容的选择。

    3.及时地对孩子进行监控与指导

    建立随时监控的意识,如经常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经常边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一边和孩子交流或主动询问孩子对电视节目的意见、看法,随时了解孩子认识的变化。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不仅可以理解孩子、密切亲子感情,而且可以对孩子的疑惑及时进行指导,并把一些美好的观念、品质直接言传身教给孩子。当孩子在看电视方面出现问题时,不要轻易指责或批评,应以引导和教育为主。帮助孩子分清节目中的好与坏、对与错,鼓励孩子在生活中以“好”孩子、“好”行为作为榜样努力去做,而要摒弃那些“坏”孩子的做法和“坏”行为。

    4.不要让电视成为孩子的“电子保姆”

    母亲不要因贪图一时的轻松,放任孩子看电视。电视成为电子保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健康,而且容易形成孩子与人交往和适应社会的障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极为不利。母亲应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并积极发展孩子其他健康情趣,以免孩子沉溺于电视世界中不能自拔。父母亲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游戏,和孩子聊天或一起活动。应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走出电视的天地,去参加体育活动、集体活动或和同伴一起游戏。

    ⊙面对毒品的威胁,父母要做好防范

    〖场景再现〗

    小明在几个“哥们”的怂恿下,到迪厅蹦迪。在这里,他看见几个年纪相仿的男女在舞池中疯狂地蹦跳。他们怎么跳得如此不知疲倦?一个“哥们”看出小明的心思,偷偷拿出了一粒药片说:“试着把这个吃了,保你比他们跳得还疯狂。”在好奇心驱使下,小明将药片吃了下去,不一会,他就体味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虚幻感觉。当时他并不知道,这就是摇头丸。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从最初吃一粒,发展到要吃七八粒。一粒摇头丸最少几十元钱,小明无力长期支付,便开始去偷、去抢,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

    【深度诠释】

    目前,毒品问题正极大地威胁着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据统计,中国吸毒者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

    导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观因素是青少年本身。尽管青少年吸毒的心理原因很多,而且因人而异,但仍存在一些普遍的规律:

    一、受好奇心驱动,上瘾后不能自拔。

    青少年时期心身处在发育阶段,喜欢猎奇、标新立异;再加上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当听别人说起吸“白粉”后的“神奇”感受,觉得很好奇,就想亲身体验一下。结果上瘾后就再也不能自拔了。

    二、精神空虚,寻求刺激,把吸毒作为一种时髦来追求。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趋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时期难免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的青少年对之认识处理不当,心灵空虚,胡乱寻求寄托、刺激,甚至形成“有钱人都吸毒”、“吸毒是时髦”等错误观念。如今市面上不少新型毒品,不仅披上“漂亮的外衣”,而且有着“动听”的名字。有的青少年把吸食冰毒、K粉、麻古、“蓝精灵”等新型毒品当成时尚、潮流,必欲尝试一下。

    三、由于逆反心理而吸毒。

    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四、由于挫折心理而吸毒。

    在青少年发展时期,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对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有的青少年意志力薄弱,不够冷静和理智,在遇到挫折时,不是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化压力为动力,而是借助毒品逃避现实,依靠吸毒产生的瞬间的幻觉来暂时摆脱挫折心理。

    【专家支招】

    面对毒品的威胁,家有儿女的父母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防范:

    1.让孩子远离烟酒

    有人说,烟酒是吸毒的入门药。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国几乎百分之百的海洛因吸毒者在尝试毒品之前,均已形成吸烟或饮酒的嗜好。一般说来,从不尝试烟酒的人,其吸毒的可能性比吸烟或者饮酒者要小得多。

    2.谨慎过滤自己的亲朋

    仔细察看自己周围是否有吸毒的亲戚朋友,如果有,那么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远离他们。

    3.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的心理耐受性和适应性

    一个人自我认识的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对自我做出正确的评价,自我行为调节能力就越强,心理特征就比较稳定。

    青少年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青少年在心理上具有日益强烈的独立要求,迫切地要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同时又渴望与同龄人交往。青少年的友伴群体会对青少年吸毒产生重大的影响。

    把自己的烟酒束之高阁,适当地向孩子透漏一些吸烟喝酒诱发死亡的事例,不要言辞激烈,只需要摇摇头,然后略微惋惜一下,效果会更直接。

    ⊙家有女儿,母亲要帮其度过烦恼的青春期

    〖场景再现〗

    梅子站在穿衣镜前,反复打量着自己:修长的大腿、浑圆而微翘的臀部、纤细的腰、隆起的胸部……她惊喜不已,惊喜中又分明掺有一丝丝恐慌——她不明白,那个在世上晃荡了整整15个年头的“丑小鸭”,怎么一夜之间就被“美天鹅”取代了,而且取代得如此不动声色、如此天衣无缝,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其实,穿衣镜展现给她的还只是外观,深层次的变化更令人叫绝,如每月的例假来潮、隐秘部位的体毛萌发,还有心灵深处对异性的那一缕兴趣与依恋……

    更让梅子烦恼的是,现在她的脾气性情与原来有了很大的改变,生气、烦躁的时候多了,有时更会莫名其妙地与父母发生争执。

    【深度诠释】

    青春期是一位女性由幼女长成成年妇女的过渡期,是女人一生中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她们的身心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很多是由性生理的成熟引起的,及时地、科学地对她们进行性教育,对于帮助她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健康地走进成年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母亲,对女儿进行性教育,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做母亲的如果不是把自己放在长者的位置,而是与女儿平等地相处,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母女之间就可以无话不谈了。

    在几十年前,中国还有很多女生十六岁才会月经来潮,但在今天是很少见了。今天中国女孩的平均初潮年龄是十三岁左右。但相当一部分十一二岁就来了。这倒不是我们早熟,而是过去的人因为营养缺乏而发育滞后。

    女生,一般正常条件下,十岁之后就开始有发育征兆了,十岁左右,女生身高体重就会猛长。所以这时女生往往超过男生。而这时乳房已经发生变化:乳头会微微隆起,乳头颜色会发生一些改变。这时阴毛也开始生长了,当然还是很稀松的。而十一二岁后,乳房就会隆起了,这时阴毛已经很浓密了,只是还没有像成人那么长并且分布范围不太广。而外生殖器也会开始改变。有人以为女孩长大后阴唇就会外露,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十八岁阴唇还是内缩的,有人九岁时阴唇“就”外露了,其实这只是个人类型差异而已。阴唇外露与否和青春期发育没有太紧密的联系。甚至可能小时候阴唇发育外露而青春期由于体形变化又“缩”回去了。一般来说,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外阴不会有太明显的外观上的变化,只是大小不同。当然,外阴颜色和比例会有些改变,但这也有因人而异的。从外表看,当乳房和阴部发育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月经。深一点讲,女人有月经就是卵巢、子宫这些内生殖器官成熟的开始。也就是说她可以生育了,这当然要等到外生殖器官发育到一定程度后才行。所以月经肯定是青春期到来一段时间后才有的。一般女孩十到十一岁开始进入发育阶段,在外形上十一二岁的女生就会出现很明显的第二性征。而十二三岁女生一般就会来月经。农村地区一般会迟一些(十四五岁)。与男孩不同的是,女孩子发育早,但发育得慢而且结束的时间早。

    【专家支招】

    如果你家里正有一个青春勃发的女孩子,那么作为母亲的你请你认真看下面的要点。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变化

    正视孩子的身体变化,并且因为女儿自身的变化而感到高兴,可以告诉她你作为母亲看到女儿成长的成就感。告诉她们用一种正常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生理上的变化,让孩子敢于抬头挺胸地走路,正确对待每月的“好朋友”,不要害怕,不要鄙视自己。

    2.传授一些避孕知识

    对孩子演示避孕套的使用方法,告诉稍大一些的女孩子要随身带好避孕套,以备不时之需,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最重要。

    3.对女儿多一些体贴

    留心女儿的经期时间,告诉女儿在经期要避免剧烈运动及生冷辛辣的食物,为女儿准备较好的卫生棉。帮助女儿选择合适的胸衣。

    4.让女儿呵护自己的秘密花园

    让女儿注重外生殖器的清洁。平时要注意让孩子用温开水擦洗,洗时注意大小阴唇和阴蒂附近的垢腻。月经期最好早晚清洗一次,但不宜进行盆浴,以防上行感染。化纤内裤不通风,容易引起异味或外阴炎、阴道炎,故宜给孩子买些宽松及易透气的棉质内裤,还要注意内裤不要过紧,若涂喷香料要防止皮肤过敏。

    5.告诉女儿你的尺度。

    明确告诉女儿哪些是你能接受的,哪些是你坚决反对的。这些说教有时候是轻松的,有时候是强硬的。制定一些家规,比如:要求女儿晚上必须八点之前归家,有特殊情况必须事先商量。对于低胸、吊带衣服,做母亲的可以和她共同评论,并告诉她这些衣服等她成年了才能穿。

    6.和孩子共同探讨。

    作为母亲的你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更为保守,你的父母更为传统,因此你关于性的一些知识多来源于后来的生活,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早已落伍,想给你的女儿一些青春期性教育,那么首先要自己补课,通过阅读青春期科普读物来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做好充分的准备。还可以在和孩子共同阅读中一起探讨,这样,既避免了不知从何谈起的尴尬,又能更好地了解女儿此时的心理、想法。

    ⊙家有男儿,父亲要做好性教育的工作

    〖场景再现〗

    儿子在洗澡,从卫生间里传来了他跑调的改版陈小春歌声“神啊!救救我吧!热水器的水也没有;神啊!救救我吧!窗帘也没有啊;神啊!救救我吧!大家不要看我洗澡啊;神啊!救救我吧!妈妈怎么那么凶啊!……”因为窗帘坏了被拿去修还没有重装上,只好让他不开灯开着门在卫生间洗澡,当妈妈从卫生间门口经过时,儿子总要大叫:不要看啦,我现在不一样了。搞得我只好说那么暗根本什么也没有看见。青春期的儿子总是大惊小怪他的身体。

    【深度诠释】

    当你的儿子发育日臻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时候,当他好奇地徘徊在伊甸园门口,想窥探其中奥秘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你是否意识到,你的孩子已经步入青春期?

    性成熟过程主要发生在青春发育期,这时,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内分泌功能及心理状态诸方面均发生显著变化。女性性成熟的特殊标志是月经来潮,而男性则为第一次遗精,往往为梦遗。正如女孩第一次月经可能没有排卵,男孩第一次遗精也可能没有精子。同时二者均有心理上的重要变化,如对异性的向往、希望异性注意自己、开始有性兴奋等。

    男孩青春发育期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在10~14岁,持续2~4年。男孩青春期启动的第一个体征是睾丸和阴囊增大,一般出现在10岁左右。随后阴毛出现,阴毛生长是第二性征的前奏。接着阴茎增长、变粗,身体迅速长高,肌肉发达,胡须和腋毛长出,声音变得低沉,同时前列腺和精囊腺增大并开始分泌液体,精子逐渐生成。通常第一次遗精发生在13~15岁。

    父亲应多关心儿子的成长,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什么是男人,男人应该如何做事,男人的情感应是什么样。父亲要在儿子面前注意言辞的文明、仪表的得体等。总之,多体现男性的阳刚美和父亲的权威。但如果做父亲的太过于严厉,或者冷若冰霜,儿子就很难接近。因而他特别羡慕那些能和父亲一起爬山、踢球、有说有笑的男孩子。时间一长,在他心目中将逐渐形成一种不可遏制的欲望,那就是特别渴望得到父亲般的温情和疼爱,以填补这方面的情感空白,长大以后,喜好、恋爱同性的意识将占主流。

    青春期最突出的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从外貌外形上看,男孩主要表现在面生胡须、喉结隆突、嗓音变粗、生长体毛等;从生理机能上看,表现为性功能开始发动,可出现勃起、遗精等现象,说明男青年发育已经走向成熟,具备了生育能力,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性机能的发动引起了心理上的重大变化,出现了性意识,比如性梦以及对异性的思慕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身体变化,随之就要让孩子正视这种变化。如果母亲不好意思开口,不妨由父亲做好男孩的指导说明工作。

    父亲,应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如果做父亲的很少关心儿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同样可能偏离正常轨道。因为他还小,外界的因素又很多,孩子的自控能力还相当地弱。另外,孩子逐渐懂事了,了解的东西也多了,爸爸也有必要再充电,使得自己和儿子的交流不出现代沟。其实,性教育不单纯是性知识的教育,也包括人格、品德方面的内涵。

    孩子进入青春期往往不愿意和父亲一起去洗澡。孩子不肯和爸爸一同去洗澡,说明他已经进入青春期后期,身体开始发育成熟了。有些正常现象,像遗精,他并不懂得是怎么一回事,相反还认为是自己干了“坏事”,怕父母知道。在这个时候,做爸爸的应注意:首先不要责骂,不要因为他拒绝同去洗澡就发脾气或指责孩子,而应祝贺儿子发育成熟了。如果你的态度选择得不合适,孩子将对性产生恐惧和罪恶感;第二,自然大方地教给儿子一些性知识,告诉他应该怎么正确面对来临的生理变化。在性教育中,爸爸应是儿子最好的老师。

    【专家支招】

    当你的家里有个正值青春期的男孩的话,千万不要忽视了父亲在男孩性教育中的作用。要做好以下的“关照“:

    1.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需要细心呵护孩子的“面子”问题

    当第一颗痘痘探头探脑地跃出地平线,当一觉醒来,发现嘴唇周围突然多了一圈毛茸茸的小胡子,有些男孩子因为一时不能接受,就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粉刺长出来了,去挤,胡须长出来了,去拔。岂不知这是非常危险的。粉刺熟了自然会结痂脱落,如果去挤,手上的细菌不仅会感染到粉刺部位,造成发炎、红肿甚至流脓,而且还会留下很难看的疤痕,造成终生遗憾。另外,男孩子的胡须是宜刮不宜拔的。人的面部,尤其是口唇部位被称作“危险三角区”,是最容易感染病菌的地方,就连刮胡子也应该小心翼翼,以防刮破而感染患病,更不要说去拔胡子了。那样毛囊被破坏会直接导致皮肤病变。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欣然接受自己的生理外貌。告诉孩子,无论是长胡须还是长痘痘,都只会使他看起来更有男子汉气质。

    2.从邋遢大王变成清洁少年

    男子的阴囊及其附近的部位皮肤皱褶多,伸缩性大,汗腺丰富并且分泌旺盛,常受大小便、汗液及精液的浸渍,因而细菌、病菌、脱落细胞、污垢易积聚。男子的阴茎包皮内和阴茎头的交接处,分布着许多小皮脂腺,能不断分泌黄色的油性物质。若不经常清洗,可引起包皮发炎,出现红肿和疼痛,甚至引起包皮粘连或包皮结石。对于以上“卫生死角”,要让孩子天天“打扫”,以保证性器官及外阴部的卫生,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3.从细节上体贴你的儿子

    让孩子多穿运动型的衣服,少穿牛仔裤。晚饭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避免让孩子生活在过于闷热的房间里,帮助孩子养成侧卧睡觉的习惯,让孩子穿宽松的棉织睡衣。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了遗精现象,就为孩子准备干净的内裤以及小垫子,并将卫生纸放在孩子的床头。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场景再现〗

    张凯是个高中生,学习任务很重,他很努力学习,想将来考个好的大学,但是家里的环境让他苦不堪言。父母都是爱交际的人,隔三差五家里就会来一帮人,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到很晚,有的时候更是稀里哗啦的打通宵麻将。因此,张凯的休息非常的差,白天上课的时候也总是昏昏沉沉的,导致了他的学习成绩一步步的下滑,他很苦恼。

    【深度诠释】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缺少睡眠或睡眠过多,都会对智力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正常的睡眠,则是人体解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有利于工作与学习的一种生理现象。

    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家长让孩子每天课内课外学很多东西,常常让孩子搞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在紧张和压力下,不少中小学生出现睡眠不足、失眠、梦魇、遗尿以及原来的磨牙、夜惊加重等睡眠障碍,所以,家长应当尽可能减轻孩子的负担,适当安排休闲时间,这样不仅保障孩子健康的睡眠,也能让孩子学习有效率。

    在熄灯睡觉前的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可做入睡前准备,读篇优美文章、听段柔和乐曲,这样可以帮助产生睡意。千万不能在睡前从事兴奋性活动,比如打电子游戏、看恐怖片等,在卧室躺在床上看电视也不提倡。

    有些家庭喜欢开灯睡觉,也有些家庭父母喜欢看电视到很晚,让孩子听着电视发出的声音睡觉。但这些声光刺激一定会对孩子的睡眠造成干扰,大大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应予以避免。另外,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过热、过冷、空气差、噪声都应尽可能消除。

    有的中小学生喜欢睡前或深夜进食,这是一种影响睡眠的坏习惯,应加以纠正。夜间不可喝过多的饮料,不喝咖啡、茶,养成这些良好习惯才能有益睡眠。

    锻炼能够促进睡眠,每天坚持固定时间的体育运动,可大大帮助增进睡眠质量。但是,不提倡夜间睡前进行体育锻炼,因为这样做会造成夜间兴奋,延迟睡眠。

    在小孩出现夜惊或梦游时,千万不可将之唤醒,如果此时将小孩唤醒,反而会加重这类睡眠障碍发生。不过,家长在小孩出现夜惊或梦游时,可记下具体发作时间,以便在小孩下次发作时提前15分钟叫醒小孩,夜惊或梦游发生一般是有规律的,这样可逐渐减少夜惊或梦游发生。

    家长处理小孩睡眠障碍时,主要应从小孩的心理调整上考虑,始终让小孩保持心理放松。上述睡眠障碍不可怕,也不要吃药治疗,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这些睡眠障碍会逐渐好转乃至消失。如果孩子到了十四五岁青春期后,还出现夜惊甚至发作频繁,就须去医院就诊,否则会导致小孩的精神障碍。

    【专家支招】

    家长要怎样做,才能保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1.充足的睡眠时间

    孩子究竟睡多少时间最佳?一般来说,5 ~ 9岁的儿童每天要睡10 ~11小时,10 ~13岁儿童要睡9 ~10小时,14 ~18岁儿童要睡8小时左右。不过,其中也有个体性差异,不可机械地套用。如果一个孩子虽然没有达到上述睡眠时间,但白天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无嗜睡表现,就不应认为其存在睡眠不足。

    2.正确的睡姿

    关于睡眠的姿势,中医很讲究,强调“卧如弓”,其标准姿势为:身体向右侧卧,屈右腿,左腿伸直;屈右肘,手掌托在头下;左上肢伸直,放在左侧大腿上。认为这种姿势能“不损心气”,而睡醒之后要改为仰卧,伸展四肢,即所谓“觉须手足伸舒,睡则不嫌屈缩”,这样可使“精神不散”。

    3.温馨的前期准备

    孩子睡眠之前,一定要用温热水洗脚。这能使身体上(脑)下(足)保持协调,从而清心安神,使睡眠安宁。

    4.舒适的枕头

    枕头对智力和大脑的保健也很有讲究。由于孩子睡熟之后会辗转滚动,因此枕头要长一些。枕头不宜过高,“高枕无忧”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过高的枕头会使颈项部的肌肉紧张,通往大脑的血液循环不通畅,第二天会昏昏沉沉,头胀头痛。孩子们的枕头,一般以10 ~15厘米左右的高度为宜,幼儿园的孩子不宜超过10厘米,新生儿则可以不用枕头。

    某些智力障碍或智力不全的儿童可以试用药枕(请医生开出针对病情的装枕药物),也可以选一些具有治疗作用的枕芯填充物,如荞麦皮、桑叶、菊花、绿豆皮(即发豆芽时剩下的绿豆壳),这些药物有清脑安神、除热宁心的作用。

    ⊙营造一个愉快、舒适的进餐环境

    〖场景再现〗

    上一年级的小磊平时很活泼,但一到饭桌上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什么话也不说,匆匆扒完饭就跑了。他的家长很纳闷。最后,咨询了早教专家才知道,由于以前父母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开始数落孩子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小磊有时候兴高采烈地想告诉父母一些学校的开心事情,父母往往都严厉地说:“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别说话!”久而久之,小磊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情绪,专家还说,不仅孩子心理受影响,生理分泌也要受到抑制,各种消化机能也将严重受阻,形成条件反射,势必挑食厌食,发育不良。

    【深度诠释】

    可能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平常工作忙,几乎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只有在吃饭的时候一家人才能聚到一起,所以抓紧时间教导孩子。但是,如果教育不得法,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其实,餐桌虽小但意义重大。家长如果能够营造一个愉快、舒适的进餐环境,就等于搭建了一个和孩子良好沟通的桥梁。在愉快的环境当中,孩子有发表自己“高见”和“新闻”的机会,既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还有利于活跃进餐的心理气氛。

    家长也可以利用餐桌这个“阵地”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进餐礼仪。比如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摆放餐具、收拾餐具的事情,让孩子有家庭责任感。在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礼仪,比如要等家人或是客人都坐下了,才可以动筷子;好吃的东西要先考虑到别人,不能把好吃的菜都放自己的碗里;咀嚼东西以及喝汤时,不要发出声响;夹菜时不要东挑西翻等等。不过,这方面的训练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由于工作繁忙,很多父母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往往成了教育孩子的好时机,美其名曰“餐桌教子”。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时挨过父母的批评。

    确实有不少父母习惯于在进餐时间“开庭”教子。应该说,家长孩子同围一张桌、同吃一锅饭,的确是一个交流思想、倾吐心曲、沟通情感的好机会,良好的餐桌氛围,可使人心情愉悦,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会有积极的作用。可不少家长饭碗一端上桌,便喋喋不休,不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横加指责,就是对子女活动、交友等刨根问底,弄不好还雷霆万钧。这不仅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还使孩子食不知味,对吃饭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悚惧和恐慌,严重扰乱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秩序。

    《论语·乡党》说:“食不语,寝不言。”从生理角度看,吃饭时专心致志、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当然,家长借聚餐之机给孩子加以善意、积极的启发引导也并非不可,比如三言两语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在校情况,讲点有益的文化知识和当天新闻等。但切不可一味地质问追究、提要求、下命令,更不可不容孩子分辩,吹胡子瞪眼,甚至拍桌子摔碗筷。作为家长,应努力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餐桌文化氛围,切莫在餐桌上乱“开庭”。

    一些家长,经常会利用全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询问功课、检查作业,紧张的气氛令孩子有饭吃不下、有汤喝不好,孩子哭哭啼啼、愁眉苦脸,家长气上心头、满脸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饭菜,谁也吃不下。

    儿科医生告诉家长:“餐桌教育”害处很多,孩子突然受到家长的训斥、责问,精神就会紧张,食欲也就消退,唾液分泌迅速减少,长此以往,形成不良条件反射,孩子一到吃饭就紧张,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厌食现象。

    同时,每当进餐,孩子胃肠道的消化腺就会分泌消化液,经过消化液的消化分解后,就被肠壁吸收。因此,如果进餐时遭到家长训斥,已经兴奋起来的消化腺,也会受到抑制,消化液大大减少,食物难以充分消化、吸收,造成消化不良。

    专家建议,就餐时,家长应制造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可播放一些悠扬、活泼的乐曲,既为孩子提供了愉悦的就餐环境,又提高了孩子欣赏乐曲的能力,真乃一举两得。

    【专家支招】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父母,那么就好好学习下面这八种“餐桌态度”吧!

    1.认识到脂肪只是饮食中的一部分

    父母不要让孩子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脂肪上。父母应该将更多的心思花在怎样在饮食中增加不同的品种,比如水果、蔬菜、全麦谷物类食品,如果你增加了食物的品种,无形中孩子自然而然会减少脂肪的摄入。健康的饮食并不仅仅是指你吃什么,还包括怎样吃,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也应该成为每一餐的组成部分。

    2.和孩子一起认真享受每一餐

    餐桌上如果一直过分关注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就会使食物听上去像毒药。食物应该是一种令你感到满足并得到享受的美味东西,健康的饮食意味着品尝和享受各种各样富有营养的食物,这比总是想着哪些食物对人有害、是不能吃的重要得多。

    3.坐下来享受

    父母精心挑选和准备食物,并规定一些就餐的规矩。孩子安静地坐在餐桌前吃饭可以学到就餐的礼仪并得到美味佳肴带来的享受。如果允许孩子吃饭时东奔西跑,他们往往会选那些比较容易吃的食物,就无法学会品尝一些富有营养但吃起来较为复杂的食物。如果父母本人不能坐下来陪孩子一起吃饭,最起码要请家中的老人,或是保姆陪孩子一起吃饭。

    4.在餐桌上不要劝诱、禁止和贿赂

    在每顿饭之前,你永远无法预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能量。当孩子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或是刚刚经历了激烈的体育运动之后,他们会寻找类似牛排、奶油之类的高热量食物,而当孩子感觉不太饿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那些高能量的食物上。因此,父母最好在每一顿饭中准备卡路里含量不同的食物,有些高有些中等有些低,相信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为自己挑选合适的食品,并决定吃多少。

    5.不断地提供新的食物

    孩子对新的从未吃过的食物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在第一次看到这些食物的时候他们一般不愿去尝试。但是如果一直看到它们出现在餐桌上,大人们也在津津有味地品尝,即使没有人强迫他们尝试,总有一天孩子会自己提出要求尝尝这些从未吃过的东西。但是如果父母只准备孩子已经接受的食物,就使他们失去了品尝并喜欢不同种类食物的机会。

    6.为孩子做个榜样

    作为父母,如果你自己不拿个苹果或是柑桔嚼嚼,而光是命令孩子“去吃点蔬菜和水果”,孩子是不会照你说的去做的。为了让孩子吃这些健康的食品,父母首先要树立一个榜样。

    7.永远不要说“永不”

    有些父母认为某些不能过量吃的食物应该永远受到禁止,这是不对的。如果孩子喜欢巧克力,要让他吃,但不必每天都吃。

    8.不仅仅关注餐桌

    如果希望孩子生活得健康,不要仅仅担心脂肪,更多的关注应该是不要让孩子抽烟,以及预防孩子出现其他一些意外。

    ⊙使孩子愉快地度过节假日

    〖场景再现〗

    青少年在节假日的犯罪率明显高于平时在校学习时间。有的老师惊异地发现,一个原来学习认真、遵守纪律的学生,在过了一个暑假后,变得经常迟到、旷课,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与之相反,从武汉市“十佳”少年的成长历程看,他们不仅在校表现好,而且,节假日期间也积极参加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如一位学生在节假日苦练书法艺术,五年级时利用春节这个时机为市民免费书写对联。再如一位学生参加向山村贫困孩子献爱心的活动,利用暑假带领同学拾易拉罐等去卖,用其所得费用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读书。

    【深度诠释】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十分喜欢节假日,他们总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节假日的到来。节假日是孩子重要的生命历程,节假日活动是对孩子学校生活的必要补充,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一位家长都应努力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节假日活动。

    同样是小学生,同在节假日里,不同活动安排产生了两种不同结果。这不能不促使咱们家长进行理性思考:节假日为什么会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①在节假日里,孩子离开学校,离开了教师,父母也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和管理。加上孩子学习任务轻,压力小,自由支配时空大大增多,交往时空、对象复杂;②节假日包括寒暑假和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连续时间较长,约占全学年时间的1/4。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孩子离开学校,处于自由状态或家长的监护状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阶段,自我制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塑性特别大。

    具体说来,节假日对孩子的成长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效应。

    从正效应来看:①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调节生活节奏,丰富生活情趣;②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③可以利用节假日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④可以扩大孩子的生活时空,让孩子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增长见识;⑤可以走亲访友,自主交往,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等。

    从负效应来看,若节假日活动安排不当,则有可能让孩子浪费节假日时间,养成不良习气。如大手大脚,任性刁蛮,生活无规律,乱交朋友,或个性孤僻,甚至染上看黄色书刊、吸毒等毛病,走上犯罪道路。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给社会带来不少不健康的东西。若不注意对孩子节假日活动的管理,则孩子容易误入歧途。

    【专家支招】

    一年中有许多有意义的节日。如何使孩子愉快地度过这些节日,为自己、为他人增添欢乐,是父母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因此,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节日,进行有关的知识教育

    例如:在教师节进行尊敬老师、尊重知识、尊敬长辈的教育;五一节进行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六一儿童节进行未来教育。让孩子对这些不同节日有具体的认识。

    2.过节,父母需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例如:教师节,父母应通过谈话、通信或去拜访自己的老师,以体现尊师的道德风范;母亲节,父母应关心问候自己的母亲,给母亲排忧解难,让老人称心如意。这种教育效果好,与口头教育互为补充。

    3.让孩子参与节日中有意义的活动

    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学校社会都要组织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要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让孩子高兴、愉快地度过节日。

    4.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准备节日食品

    如春节过年包饺子,大人可带着孩子一起采购、一起动手,孩子既得到锻炼,又学到简单的烹饪技术,使孩子过得尽情、高兴和满足。

    家长必须高度重视节假日孩子活动的安排,防微杜渐,积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节假日活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