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与富人的50个思维差异-财富梦想根植的土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穷人的心是种植财富梦想的贫瘠土壤,没有养分,财富梦想便会枯萎。唯有富人的心才能提供让梦想生长的丰富养料。富人即使身处困境也会在心中保有鲜活的梦想,穷人即使衣食无忧,心中也孕育不出财富的花朵。

    1.富人敢收敢放,孕育财富 穷人紧抓不放,扼杀财富

    穷人往往在过去贫穷窘迫的日子里形成了对饥饿的恐惧,因为饿怕了,所以抓住一块面包就不肯再放手,这便是穷人的饥饿思维。但他们却忘了钱这个东西有个怪脾气,抓得太紧就会窒息。结果穷人便在对饥饿的恐惧中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在贫困潦倒中度过一生。

    据说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下面挖个洞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猴子就这样紧紧地抓着它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地捉去。

    猴子的悲哀,就在于太看重食物,而想不到该放手时须放手,结果下场悲惨。

    穷人的状况也往往如此。穷人当然缺钱,这毋庸置疑,贫穷带来深重的痛苦,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穷人需要钱,更是不言而喻的。

    穷人缺钱缺怕了,就很容易把钱看得太重。对钱过分关注,就容易忽略钱以外的东西,结果,穷人所得甚少,失去甚多。

    缺钱带来的精神上的损害,往往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加可怕。

    人只有一双手,一个脑袋,既然手中抓满了面包,脑袋里也满是面包的影子,便再也腾不出手来抓其他东西。结果除了填饱肚子再没有别的收获,更别提猎取财富了。只有把面包扔掉,清空充满欲望的头脑,才能给财富创造存在的空间。

    金融巨鳄索罗斯经营“量子基金”的过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索罗斯自己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1973年。刚开始运作时只有三个人,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公司,索罗斯很投入,努力抓住每一个赚钱的机会。

    除了正常的低价购买、高价卖出的投资招数以外,他特别善于卖空。其中的经典案例就是索罗斯与雅芳化妆品公司的交易。为了达到卖空的目的,索罗斯以市价每股120美元借了雅芳化妆品公司1万股股份,这足足花费了120万美金,这120万对当时的索罗斯可真是一个大数字,但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很快就会收回更大的利润。一段时间后,该股票开始狂跌。两年以后,索罗斯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买回了雅芳化妆品公司的1万股股份。从这笔交易中,索罗斯以每股100美元的利润为公司赚了100万美元,几乎是5倍于投入的赢利。

    1979年,索罗斯决定将自己的公司更名为量子基金,灵感来源于海森伯格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因为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总是在波动。在不确定状态下下注,才能赚钱。索罗斯的基金呈量子般地增长,到1980年12月31日为止,索罗斯基金增长33.65%。与标准普尔综合指数相比,后者同期仅增长4.7%。此时,索罗斯个人也已跻身到亿万富翁的行列。

    富人们深谙“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道理,有勇气把为数不多的钱投出去,以便获取更大的利润。而穷人则紧紧抓住现有的财富,不舍得放手,最后却可能将已有的收入都失去。

    2.富人觉得致富很容易 穷人把发财视为幻想

    很多穷人也和富人一样,心里有着有朝一日发大财的美好愿望,只不过,在他们的眼里,发财致富总是那么渺茫,那么遥不可及。而在富人眼里,财富就是悬在头顶的桃子,离他们非常近,只要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到。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下午茶时间,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自己国家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于是,他回国作了一番认真的调查。1970年,他把自己得出的结论写成《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一文作为他的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又惊又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认为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篇论文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篇论文见证了韩国的经济起飞。这篇论文鼓舞了许多人,写论文的青年也从自己的论文中得到了启迪,最终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穷人总觉得财富离他们是那么的遥远,似乎永远都不可企及,虽然他们也抱怨命运的不公,嫉妒别人的财富,但当他们真正得到巨额财富后却觉得如在梦境。他们不敢相信渴望了一辈子的东西就在自己手里,他们连将眼前的财富抓在手里的勇气都没有。

    在繁华的街头,一个乞丐懒洋洋地躺在地上,面前放着一只破碗,旁边还放着一根讨饭棍。每天都有许多人从他面前经过,有的人见他很可怜,就在他的破碗里丢几个硬币。朝去夕来,乞丐的日子倒也闲适,每天的行人施舍都能让他混个肚儿圆。

    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一个穿戴非常整齐的年轻律师来到了他的面前,对他说:“先生您好,您的一个远房亲戚不幸去世了,留下了3000万美元的遗产,根据我们的调查,您是这笔遗产的唯一继承人,所以请您在这份文件上签一个字,这笔遗产就属于您了。”

    乞丐看着西装革履的律师,茫然无措。律师见状耐着性子又跟他说了一遍,他愣了半天才哆哆唆唆地接过律师手中的笔。一瞬间,他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了富翁。

    消息不胫而走,惊动了各大媒体。有个记者采访他:“你得到这笔遗产后,最想去做的是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我首先要去买一只像样点儿的碗,再去买一根漂亮点儿的棍子,这样我就可以像模像样地讨饭了。”记者哑然。

    财富真的离我们很近,只是过惯了苦日子的穷人不相信自己的运气,更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结果每每和财富失之交臂。而富人知道自己和财富的距离,他们认为,财富是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所以他们会时常获取财富的果实。

    3.富人有赚钱的野心 穷人则贪图安逸

    富人对金钱生来就有胃口,而且胃口很大,因为胃口大所以就经常吃不饱,吃不饱就会努力去寻找,最终他们就能吞下巨额的财富。而穷人没有野心,总是特别容易满足,胃口小,肚子也很容易填饱,之后他们就仰面朝天睡大觉,没有大的追求,财富也自然不会光顾。

    有一天,一位智者的门徒问自己的师傅,要想获得智慧究竟需要些什么。智者便带他来到一条河边,把他的头浸到河水里。仅仅几秒钟,这位门徒便开始激烈的思想斗争:“要不要把头从水里伸出来呢?”他害怕自己就此淹死。然而智者仍然一言不发,继续把他的头按在水里。又过了一会儿,学生喘不过气,开始挣扎,最后,就在他快要被淹死的时候,智者才把他的头提起。智者问他的门徒说:“当你的头浸在水里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呼吸。”这个被吓坏了的小伙子回答道。

    “好的,就是这样。你已经知道答案了。你能获得多大的智慧,就取决于你有多想得到它。”

    德国一家电视台有一档名叫《谁是未来的百万富翁》智力游戏节目。

    节目类似央视的《幸运52》,因为奖金丰厚,悬念迭出,吸引了许多德国观众踊跃参与。这档节目有一个特点,就是每答对一道题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如果所有的题都答对,就会得到100万的最高奖励。而如果继续答题时没有答对,那么就退出比赛,并且剥夺已经取得的奖励,有点类似我们的倒扣分制。

    前十几期没有一位参与者能够获得100万的奖励,那些在节目中有所收获的都是一些见好就收的人。

    自节目开播几年来,虽然参赛者人才济济、强手如林,可真正过关斩将一直冲到最后的人,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因为几乎所有的参与者最多赚到10万元左右就觉得再继续下去就可能会失去已经得到的,于是他们选择了放弃答题,明智地退出比赛。就这样过了几年,直到有一次一位叫克拉马的青年人参与,才第一次产生了百万巨奖。

    令人奇怪的是,克拉马取得的百万巨款并不是因为他知识渊博,据当地媒体评论说,成就克拉马的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的心理素质和野心。因为在50万之后,每一道题都相当简单,只须略加思考,便能轻松答出。消息一经传出,好多人扼腕叹息。

    那些和高额奖金擦肩而过的人都非常后悔,他们后悔自己“见好就收”的态度,没有成为百万富翁的野心。

    野心是富翁的一项思维优势,野心使他们轻轻松松地圆了自己的财富梦。

    见好就收的心态是一种穷人思维,他们之所以拥有这种心态,一方面因为他们怕失去在他们看来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除了吃饱喝足,他们基本上没有别的追求。

    有一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穷人的这种心态。

    话说公鸡在最初的时候原本有一对能高飞的翅膀,可以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翱翔。

    可是有一次,公鸡在地面休息的时候不小心被一个正在给地主耕田的长工捉住了。这个长工把鸡带回地主家,交给了地主。地主家有个小儿子,看那只鸡挺好玩,就把它关在笼子里,把好吃的东西放在鸡的嘴边。鸡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想:“这下倒可以舒舒服服就能吃到食物!何必再整日风吹日晒的费力去寻找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公鸡就叫了起来。地主听见可乐坏了,心想,这只公鸡要是天天叫,自己就可以不用早起催促家里长工们了。于是叫人好好喂养着。以后公鸡果然天刚亮就叫,地主于是乐不可支。

    这下可气坏了长工们,他们就想偷偷把公鸡放走。但是他们想不到的是当他们把鸡放出笼子时,鸡竟然不愿意逃走了,它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守在笼子里等着人来喂了。

    天长日久,由于长期不使用翅膀,鸡的翅膀逐渐退化了,再也飞不起来了。

    穷人的思维就像那只公鸡,长期满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也就失去了追逐财富的能力,在他们看来日子就是应该这样过,觉得维持现状、吃饱喝足也挺不错的,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就那样穷困地生活着。

    4.富人不说“不可能” 穷人总说“不可能”

    翻开穷人思维的字典,那里面总是充斥着“不行的”、“不可能”、“不可以”诸如此类消极的字眼,而富人信奉的则是“一切皆有可能”。穷人心中的那些“不可能”成为阻碍他们去发现财富、创造财富的巨大障碍。

    有一位名叫莱特的主教,有一次,主教跟他的朋友一起吃晚饭,席间,主教认为耶稣很快会再度降临,原因是一切事情的本质都已被发现出来,而所有可能的发明都已经发明出来。他的朋友不同意,认为在未来50年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明,人类会飞上天去。

    “胡说八道!”莱特主教说,“只有天使可以飞。”

    这位主教有两个儿子,就是日后有名的莱特兄弟。他们发明了飞机载人上天,将其父亲所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摆着一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40厘米,高度约有10厘米。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有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有必要白费力气。”

    很多年过去了,这块大石头留到了下一代,当年的儿子娶了媳妇,有了自己的孩子,而当年的爸爸也已经白发苍苍。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对老公说:“孩子他爸,菜园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挖走好了。”

    老公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挖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挖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非常不舒服,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刨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的是,几分钟就把石头挖了起来,原来这块石头下面只有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一家人过去都被外表蒙骗了。

    穷人心中的财富就像那块不可能挖得动的大石头,他们被那些伪装的“不可能”蒙蔽了,那些不可能的字眼束缚住了穷人的手脚,使他们陷在困境中不能自拔。富人却勇于冲破桎梏,他们相信一切都有可能,所以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应对所有现实和潜在的困难,坚定的信念将他们的潜力全部激发出来。

    杰米先生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大约二十几岁,有太太和小孩,收入并不多。他们全家住在一间小公寓里,夫妇俩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们希望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比较干净的环境、小孩有地方玩,同时也增添一份产业。

    买房子的确很难,必须有钱支付分期付款的头款才行。有一天,当他签下个月的房租支票时,突然很不耐烦,因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杰米跟太太说:“下个礼拜我们就去买一套新房子,你看怎么样?”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她问,“开玩笑!我们哪有能力!可能连头款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经下定决心:“跟我们一样想买一套新房子的夫妇大约有几十万,其中只有一半能如愿以偿,一定是有什么事情使另一半人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套房子。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办法。”

    下个星期他们真的找到了一套两人都喜欢的房子,朴素大方又实用,头款是1200美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凑够1200美元,他知道无法从银行借到这笔钱,因为这样会损害他的信用,使他无法获得一项关于销售款项的抵押借款。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突然有一个灵感,为什么不直接找承包商谈谈,向他私人贷款呢?他真的这么做了。承包商起先很冷淡,由于他一再坚持,终于同意了。他同意把1200美元的借款借给杰米,杰米按月归还100美元,利息另外计算。

    现在他要做的是,每个月凑出100美元。夫妇两个想尽办法,一个月可以节省下来25美元,还有75美元要另外设法筹措。这时杰米又想到另一个点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释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兴他要买房子了。

    杰米说:“老板,你看,为了买房子,我每个月要多赚75美元才行。我知道,当你认为我值得加薪时一定会加,可是我现在很想多赚一点钱。公司的某些事情可以在周末做得更好,你能不能答应我在周末加班呢?”

    老板对于他的诚恳和忠心非常感动,真的找出许多工作让他在周末奋斗十小时。他们因此筹到了款,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房子。

    战胜“不可能”需要一个人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勇气。富人就敢于去跨越那道坎,他们总会说“我试试”、“我可以”,而从来不会以“不可能”为理由,为自己的懒惰开脱。因为他们觉得那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是一种自我抛弃,自我放逐。

    5.富人能沙里淘金 穷人却熟视无睹

    在富人的思维里,财富的机遇常常隐藏在不经意间,所以他们总是很敏感,仿佛长着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善于从这些不经意间发现商机。而穷人对这些隐藏在不经意间的财富总是熟视无睹,发现不了也无法利用,只有白白让财富从身边溜走。

    一个人带着他的两个孩子到沙漠去旅行。见到无边无垠的大沙漠以后,一个孩子不屑地问:“这么多的沙子。真是个不毛之地啊!”

    而另一个孩子看到沙漠后兴奋地说:“这么大的沙漠,这么多的沙子,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

    旅人问他的第一个孩子:“你为什么不喜欢这片大沙漠呢?”孩子说:“大沙漠除了这些没用的沙子。没有树,没有草,没有水,没有一点用途。谁喜爱沙漠啊?”

    另一个孩子立刻纠正说:“虽说沙漠里没有树,没有草,也没有水,但它有金子,难道你没听说过‘沙里藏金’这句话吗?这么大的沙漠,该藏着多少金子啊!”

    几十年后,在沙漠里只看到满眼沙子的那个孩子在贫困潦倒中死去了;而在沙漠里看到黄金的孩子,则成为一位家产过亿的大富翁。

    滴水藏海,沙里藏金,并不是财富抛弃了穷人,而是穷人漠视了自己身边的财富,而富人的眼里时刻闪着财富的光芒,他们的思维向周围伸着敏感的触角,常人眼里平淡无常的事物在他们眼里往往就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在加州海岸的一个城市里,所有适合建筑的土地都已被开发出来,并予以利用。在城市的另一边是一些陡峭的小山,无法作为建筑用地,而另外一边的土地也不适合盖房子,因为地势太低,每天海水涨潮时,总会被淹没一次。

    一位具有想象力的人来到了这座城市。具有想象力的人,往往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个人也不例外。在到达的第一天,他立刻看出了这些土地赚钱的可能性。他先预购了那些因为山势太陡而无法使用的山坡地。他也预购了那些每天都要被海水淹没一次而无法使用的低地。他预购的价格很低,因为这些土地被认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他用了几吨炸药,把那些陡峭的小山炸成松土。再利用几台推土机把泥土推平,原来的山坡地就成了很漂亮的建筑用地。另外,他又雇用了一些车子,把多余的泥土倒在那些低地上,使其超过水平面,因此,也使它们变成了漂亮的建筑用地。

    他赚了不少钱,是怎么赚来的呢?

    只不过是把某些泥土从不需要它们的地方运到需要这些泥土的地方罢了,只不过是把某些没有用的泥土和想象力混合使用罢了。而这种想象力就是能从沙里看到黄金的本领和能力。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

    一列疾驰的列车上,乘客们都十分疲惫地看着窗外飞快向后倒去的荒野。在铁道的一个拐弯处,火车慢慢减速,一座简陋的平房缓缓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几乎所有的乘客都睁大眼睛欣赏这个寂寞旅途中的特别风景。这时车上一位年轻人,正盯着平房,若有所思。

    几天后,在返回的列车上,年轻人在中途下了车,他找到那个平房的主人向他了解情况。主人告诉他,每天有好几列火车从门前驶过,巨大的噪音和剧烈的震动让人无法生活,房子里已经好久没人住了,他们都想以低价卖掉房屋,但多年来一直无人问津。

    不久,年轻人再次回来,用一万美元买下了那幢平房。他的想法是,这幢房子正好在拐弯处,火车经过时都会减速,旅途劳累的乘客看到房子都会精神一振,用这幢房子做广告真是再好不过了。他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向他们推荐房屋正面“广告墙”。可口可乐公司对“广告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就与年轻人签订了租用合同,承诺在三年租期内支付给年轻人11万美元,并表示如果广告效果好的话将长期租用。

    把平房当做风景的人丧失了十几万美元的财富,而以后的日子里他们还是会一次次这样从财富身边路过。把平房当做商机的人,他的一辈子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平房等着他,因为他有一双发现财富的慧眼。

    6.富人的梦想在困境中成长 穷人的梦想自生自灭

    真正的富人即使一时困顿,也会让自己的梦想保留当初的鲜活,不屈不挠地在困境中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最终让自己的梦想在瓦砾堆里茁壮成长。而穷人财富梦想的火花却在困境中湮灭,经受不住困境的考验。

    下面是关于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正泰董事长南存辉还只是个16岁的男孩,小时候家里穷,懂事的南存辉在离家不远的一条小巷拐角处摆了一个补鞋摊。才16岁的他整日都坐在一张小脚凳上给客人补鞋。冬日里寒风呼啸,南存辉的小手都冻僵了,可是他还是一手拿着针锥,一手拉着细线,头也不抬闷声不响地专心补鞋。手冻得实在不听使唤了,就停下来搓一搓,再放到嘴边一个劲地哈着热气,缓过来就继续忙手里的活。

    一不小心锥子刺进了指头,他忙拔出,顺手扯过一张破报纸包起来,忍着疼痛继续补鞋。鞋子补完了,他接过客人的一毛钱,将它扔在旁边的一个破盒子里,那鞋线上还沾着他手上流出的血水。

    怀着尽快结束穷苦日子的强烈愿望,怀着早日脱贫致富的梦想,南存辉一干就是几年。在补鞋的这几年里他磨炼了自己的意志,也积累起来自己的第一笔钱。

    几年后,南存辉和伙伴们合开了一个作坊,制作当时风靡一时的低压电器。第一个月,他们只赚了35块钱。伙伴们都有些泄气,南存辉也有些动摇,但一想起当年补鞋的情景,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了,十多年后,这个个性坚强不服输的男孩创办了一家驰名中外的企业集团——正泰集团。后来,《福布斯》杂志将他评为中国内地第65位富豪,拥有个人资产8亿元。他成为温州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成为青年男女心中的偶像,成了民营企业家的典范。

    南存辉的财富梦想从鞋摊上飞起来了,那些到他的鞋摊上补过鞋的人谁也没能想到他日后会有那么大的出息。

    真正的富人往往有一种不甘被埋没的自信,他们开始的时候大都是在别人忽视的角落里忍受着也许穷人都没有受过的委屈困顿,但他们却仍在不声不响地孕育着自己的梦想,等到条件成熟,他们便从地平线下一跃而起,冲天直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约瑟夫·贺希哈是一位犹太人,小时候,他一度沦为在垃圾桶中寻找食物的小乞丐。在美国这个号称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年幼的约瑟夫·贺希哈虽然在学校读书机会不多,但他受父母的精神影响,人穷志不穷,他在乞讨的生涯中,时刻渴望有朝一日事业有成。他不像其他一些穷人家的孩子,恶劣的环境把他们的眼睛和志向都蒙住了,恶化了他们不思进取的人格,甚至有的走向可怕的道路,诸如小偷小摸、打砸抢、吸毒贩毒、卖淫以及加入黑社会。

    约瑟夫·贺希哈在流浪街头觅食的过程中,每天拾获别人废弃的报纸,他就坐在街头的石椅上看个不停,晚上借助路边灯光阅读捡来的书。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慢慢地对书报上的经济信息、股市行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心从股票方面发展自己的事业。人们都觉得非常可笑,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一无所有者,竟然想发展股票事业!但是约瑟夫·贺希哈没有理会人们的奚落和嘲笑,硬是凭着他顽强的进取精神,一步一步地向他心目中的目标前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其他证券交易所都因经营惨淡而关闭了,绝大多数的证券公司也岌岌可危。就在这个时候,约瑟夫·贺希哈在奋发进取精神的驱使下,鼓起勇气到证券交易所去找工作。几位在证券交易所门口玩纸牌的人听到他来找工作,不禁哄然大笑起来,在股市大崩溃的情况下还想做股票工作,他们都认为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然而小贺希哈并没有灰心丧气,他转身到别的交易所去寻找工作,结果又接连受到了讥笑。无奈之下,他只好到了百老汇大街的依奎布大厦,在爱默生留声机公司找到了一份勤杂工作。每周薪水只有12美元,但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下来。

    小贺希哈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的奋斗目标,总是从眼前开始。他满腔热情地开始了工作,同时利用晚间和假日认真钻研股票业务和市场行情。不久,贺希哈发现爱默生留声机公司发行股票和经营股票,于是用心注意着公司的经营状况。他想,自己现在从事的勤杂工作与高层次的股票工作差距太大,怎么能使自己靠近它直到参与进去呢?他一边工作一边注意公司运作规则,一边考虑怎么登上这个台阶。一天,他发现总经理办公室里有一个股市行情指示器,他凭着多年钻研股票的知识,深明它的作用。他通过在该公司卖力工作了半年多,在总经理的眼里留下了一点印象。于是,在一天上午,他鼓起勇气,敲开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大胆地提出:“总经理先生,我可以做您的股票经纪人吗?”

    总经理惊讶后沉默了一下,盯着这位犹太小伙子,觉得他半年来工作勤快,反应灵活,并有勇气向自己提出这个要求,心里已默认了。他对贺希哈说:“胆量是大海冲浪的首要条件,你既然有这种勇气,可以试试看!”

    此后,贺希哈成为爱默生留声机公司股票行情图的绘制员,他运用自己积累的股票知识和行情资料,很快就上手了。在工作中,他对股票买卖的领悟更深了,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贺希哈在爱默生公司工作时,节衣缩食,设法为自己积累一点本钱。他的薪水除了很少的车费、午餐费和零用钱外,其余全部积蓄下来,同时,他还替另一家股票交易所当跑腿,这份兼职工作是从每天下午六时到第二天凌晨二时,来回跑送有关文件,每星期赚取12美元的报酬。经过三年的艰辛努力,他积攒了250美元。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奋斗计划,自己独立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从此走上发迹之路。不到一年时间,他已经拥有168万美元资产了。

    富人并不是天生的,很多富人都是在和困境的不断抗争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在困顿的环境中始终坚持,最终走出困境,获得新生。而穷人往往被困难吓倒,他们缺乏远大志向和不懈奋斗的勇气,往往自己把自己的财富梦想扼杀在心底。

    7.富人把工作当事业做 穷人把工作当事情做

    在穷人眼里,工作仅仅是在做事情,事情做完了,工作就结束了,周而复始,他们麻木地重复着他们单调的工作,工作没有新意,收入没有提高,微薄的工薪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就没有多少剩余了。而在富人眼里,眼前的工作只是他远大事业的起步,他一直在千方百计地往前迈一个更高的台阶,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远,财富的积累也越来越多。

    盛夏的一天,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一节特制的带有空调的卧铺车厢的门打开了,铁路的总裁吉姆·墨菲走了下来,他径直走向工作人员的主管大卫·安德森,用低沉、友好的声音叫道:“大卫,是你吗?”

    大卫·安德森吃了一惊,仔细看了看这位总裁,马上认了出来。他有些兴奋地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20多年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下属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他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一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23年前为一小时1.75美元薪水而工作的人,现在仍然为薪水工作;23年前为那条铁路而工作的人,现在却成了团队的总裁。这就是穷人与富人之间差别的根源。

    于丹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还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三个建筑工人在一个工地上干活,他们的工作是一样的——砌墙。一天,有一个过路的人问其中一个工人:“师傅,您在干什么呢?”

    “砌墙。”那人头也不回地回答说:

    他又问另外一个人:“您呢,你在干什么?”

    “挣钱,养家糊口呢!”

    他又问第三个人:“您干的是什么?”

    “我嘛,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那个工人慢条斯理地认真回答道。

    20年以后,前两个工人仍在工地上砌墙,而第三个工人则成为著名的建筑公司老板,另外那两个工人成了他的下属。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人成就了事业,因为他们在工作中投入了激情,深植了梦想;而把工作当事情做的人却一直困在他的工作中,因为他们将梦想扼杀在琐碎中,扼杀在自甘平凡中。富人的思维就是把事情当做事业的起步,所以事情被他们做出了大名堂。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为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到米店当学徒。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经有大大小小近三十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家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小铺面。他的米店规模小,地点偏,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分别占据了有限的市场,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批发的同时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的米店买米。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并不明显。

    王永庆也考虑过改行做别的生意,但是投入的资金还没收回来。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米店生意虽小,但是只要做好了也能搞出大名堂来。因此他下定决心做下去,而且要做出成绩来。

    要继续开米店,当务之急就是要打开销路。那么怎样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感到要想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有做到或者做不到的优势才行。经过一番考察和思索,他决定在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上下工夫,形成独特的经营特色。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农产品收割与加工的技术都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沙粒、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所以当时出售的稻米普遍夹杂着秕糠、沙粒、小石子等杂物,买卖双方也都习以为常,不拿这些当回事了。

    王永庆却从这已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突破口。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沙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如此一来,米店卖的米质量就提高了档次,因此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了。

    在提高稻米质量收到成效的同时,王永庆还超出常规,推行主动送货上门的方法,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欢迎。

    就这样,王永庆在米的质量和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以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

    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决定开办碾米加工厂。把原来的小米店扩展为碾米厂,原来的铺面已经不够用,王永庆就在离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不远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的一面用作铺面,里间则用作碾米厂。

    把事情当做事业做的王永庆,就这样从小小的米店开始了他稳定台湾首富的大事业。

    在生意场上把生意当事情做的人往往只会做一锤子买卖,眼前的利益蒙蔽了他们的双眼,结果生意越做越小,因为在他们眼中生意成了谋生的枯燥工具,不再含有梦想的种子,因而他们最终走入僵局。而把生意当成事业来做的人为了梦想一直向前,既抬头看路,又低头拉车,结果事业越做越大。

    8.富人的知识中有财富 穷人的知识里无金银

    富人把知识看作富有的根基,在他们看来,只有拥有全面的知识才能具备迅速发现金钱的能力,才能把握住开拓市场的机会,才能让自己的财富梦想生根发芽,知识在他们眼里就是活的财富,就是流动的黄金。

    有个西班牙商人,他对犹太商人的经商原则很欣赏,并且想方设法地一直学习。虽然他也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例如他的女式手提包生意十分红火,在服饰品贸易的经营中也站稳了脚跟,但是看到犹太人经营钻石更为赚钱,于是他也想去经营钻石。不过他看到身边不少西班牙人经营的钻石生意很不景气,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命运,他就去请教世界著名的钻石大王玛索巴世,向他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位钻石大王是一位博学的犹太商人,他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钻石大王听完西班牙商人的来意后,冷不丁地问了他一句:“你知道澳大利亚海域有什么热带鱼吗?”

    西班牙人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这个钻石大王问这个干吗?这个和钻石生意有关吗?

    看到西班牙人哑口无言的样子,这位钻石大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做钻石生意是需要丰富的知识的,做钻石生意需要你对这颗钻石的来源、历史、种类和品质都有了解,因为如果你不了解这些知识就不知道钻石的价值。要积累这些判断钻石价值的基本经验和知识就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至少需要20年,所有相关的知识你都要了解才可以真正培养出市场的眼光,才能把钻石生意真正做好。”

    西班牙人听了深感自己才疏学浅,他这才知道犹太人不仅继承了祖先留传给他们的几千年经验,而且加上自己丰富的实践才拥有了这样丰富的学识,他们之所以能够赢得顾客的尊敬和信任,能够赚那么多的钱,是因为他们有几十年的学识和良好的信誉,这些都是他难以达到的。

    不了解专业的知识是穷人走不出困境的一项重要原因,很多穷人不愿意去了解知识,他们总持一种知识无用的论调,结果孤陋寡闻,始终在自己原来的圈子里打转转。而富人不仅知识渊博,他们几乎个个都是自己本行业的专家,而且他们一直都勤学好问,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新知识。

    犹太民族号称是世界上最聪明也最富有的民族,他们的虚心学习几乎是所有民族的表率。

    一个犹太人给一位日本朋友打电话,要求借车旅行。这个日本人想这位犹太朋友第一次来日本,一定对日本很陌生。于是就对自己的犹太朋友说:“你要是想到京都一带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我可以陪同。”

    没想到朋友竟婉言谢绝了:“谢谢你的好意,我已经作好足够的准备了。”

    犹太人借到车后,便带上地图和导游手册独自旅行去了。

    几天以后,犹太人满面春风地回来,把车还给了日本人,并请日本人一块吃饭。饭桌上,犹太人连珠炮似的向日本人提问:

    “日本男人外出时不穿和服,为什么回到家中反而穿和服呢?”

    “为什么和服的领子是白色的,白色不是最容易脏吗?”

    “日本人为什么要用筷子吃饭?用勺子不是更方便吗?是不是日本喜欢用祖先的遗物?”

    那个日本人被自己的朋友问得晕头转向,都顾不得吃饭了,但是犹太人还是不肯罢休,每一件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犹太人问的许多问题都是日本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他只好如实地说:“我们日本人一向如此,没有人注意过这些细节。恕我不能回答您的问题。”朋友的好学精神,让他敬佩不已。

    多数人旅游喜欢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而犹太人却不同,他们对名胜古迹兴趣不浓,而对其他人种、其他民族的生活和心理、历史,则表现出超过专家的好奇心,甚至希望了解到这个民族未公开的东西。他们每到一处之前必定下很大工夫去了解该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惯,乃至在旅游中出现的各国人种都要分辨得清清楚楚。犹太民族由于2000多年的流散和惨遭迫害,迫使他们出于自卫的本能而不得不详细地研究各国的民族性,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求得生存。正是这些原因,使他们无形中养成一种对任何事都感兴趣并追根究底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致富的根源所在。

    富人们广泛的兴趣、开阔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了隐藏在知识背后的财富,所以他们具备了迅速把握商机的能力,而穷人因为知识贫乏、眼界窄小而缺乏发现财富的能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