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名言故事-对立统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36.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当时,会议只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而没有解决政治问题,这是遵义会议的严重不足。

    殊不知,这正是毛泽东棋高一筹之处。

    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城处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而且会场由博古主持,并首先发言。他也看出了当时的一点形势,作了一定的检查,但更多的是强调客观原因,为临时中央和他自己的错误辩护。平时,毛泽东开会总是先听人家讲,这一次他没等别人发言,就抢先发言了,并且讲了一个多小时。他在讲话中点名批评了李德和博古,同时只讲军事问题,只字不提政治路线问题。毛泽东反驳博古、李德认为红军的失败是数量上的劣势造成的观点。他说,第一、二、三和四次反“围剿”中红军都是同数倍的敌人作战,结果都取得了胜利,所以不是数量问题,而是战术问题。他进一步指出,李德、博古等不了解实际地形,不考虑战士要用双脚走路,还要吃饭和睡觉,只知道根据地图布置阵地,决定进攻时间,这当然要打败仗。通过激烈的争论,大家都认为博古、李德缺乏指挥能力,因此,会议决定把指挥权交给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同时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这就算是解决了组织问题。

    遵义会议为何不提政治问题。当时,也有人提出了政治路线问题。

    但是,毛泽东制止了,而且在决议中还肯定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是不是毛泽东没有看到这个问题呢。回答是否定的。毛泽东是看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毛泽东有毛泽东的考虑。他很清楚军事和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军事上有决策权的人在政治上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军事和政治也是一对矛盾,但是当时的军事斗争是重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红军的生死存亡问题是压倒一切的问题。毛泽东就是要抓住这个压倒一切的问题,集中精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在一切问题上掌握了主动权。

    毛泽东认为,现在还不是彻底清算他们的政治错误的时候。博古、李德都有来头,他们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个个熟读马列,句句不离经典。他们还能欺骗许多人,这个时候与他们摊牌,可能导致党的分裂。

    这是毛泽东不愿意看到的。对于毛泽东不在遵义会议提出政治问题,毛泽东的对手李德在许多年后,认为这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他抱怨遵义会议没有提苏联和世界政治问题,如果提出这些问题,也许对他有利。

    毛泽东没有授人以柄。后来,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就矛盾的主要方面曾专门论述:“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长征途中,毛泽东在处理军事与政治这对矛盾的过程中,充分地显示了毛泽东驾驭局势的成熟政治素养。

    在同有共产国际背景的人作斗争,毛泽东赢得了胜利,这就是他善于抓中心,善于突出重点。遵义会议解决了关于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这是遵义会议最成功的地方。而毛泽东正确地处理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问题,又是促成遵义会议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雷国珍等着《毛泽东大成智慧》,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218-219页;《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323页。)

    137.月亮有圆有缺,海水有涨有落。

    1936年4月下旬,毛泽东率领军委机关来到黄河渡口。赖际发率原少共国际师的一个娃娃排迎接。附近有阎锡山一个营驻防,情况十分危急。毛泽东看着赖际发又着急又认真的神态,笑着说:“你这福建佬,待客太怠慢了吧,我们走了那么多路,肚子轱辘辘地直打转,你总得管我们一顿饭吧!”赖际发只得马上吩咐战士给毛泽东找饭。

    毛泽东慢慢地咀嚼口中的饭菜。忽然,他大声问道:“有没有辣子?”赖际发一听此话,暗暗叫苦,心想我的老祖宗,你爱吃辣椒也得分个时间场合。为了让毛泽东快点吃完就走,他顾不上与毛泽东争辩,只好派人找辣椒。

    有了辣椒,吃饭更带劲。毛泽东这才边吃边对急得坐立不安的赖际发说道:“莫急嘛,长征时敌人追得凶不凶?我们四渡赤水搞得老蒋蒙头转向,摸不清红军是南下、西征,还是北进、东撤。现在,咱们在黄河边上跟阎老西转几转嘛!月亮有圆有缺,海水有涨有落,我估计敌人不能总是追赶我们,他们会退的。

    …,毛泽东话音刚落,一个哨兵推门进来报告说,阎军正一股子一股子后退,不知在搞什么名堂。赖际发听后百思不得其解,心想,难道毛泽东真是孔明再世,能掐会算?

    这时,毛泽东才一语道破天机,他说:“我们十五军团正向太原逼近,阎老西生怕后院失火,得先去救火呀!”听了毛泽东这句话,赖际发恍然大悟。

    (陈冠任编着《毛泽东个性化的健康之道》,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262-263页。)

    138.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九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天,毛泽东和叶剑英等人打麻将。

    第一盘开始时,毛泽东幽默地说:“咱们今天‘搬砖头喽’!”大家以为他只是随口说句笑话罢了,谁知他又连声说了几遍“搬砖头喽”,“搬砖头喽”!毛泽东感觉到在座的人不理解,就解释说:“打麻将就好比面对着这么一堆‘砖头’。这堆‘砖头’好比一项艰巨的工作。对这项艰巨的工作,不仅要用气力一次次、一摞摞地把它搬完,还要开动脑筋,发挥智慧,施展才干,就像调兵遣将,进攻敌人一样,灵活运用这一块块‘砖头’,使它们各得其所,充分发挥作用。你们说,对不对?”大家这才明白他一再说“搬砖头”的含义,都笑了起来。

    这次麻将一连打了数盘,毛泽东越打越有兴趣,不像往常那样中途告退。他边打边说:“打麻将这里边有辩证法,有人一看手中的‘点数’不好,就摇头叹气,这种态度,我看不可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打麻将也一样。就是最坏的‘点数’,只要统筹调配,安排使用得当,会以劣代优,以弱胜强。相反,胸无全局,调配失利,再好的点数拿在手里,也会转胜为败。最好的也会变成最坏的,最坏的,也会变成最好的,事在人为!”说到这里,他爽朗地哈哈大笑,接着站起身来,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匆匆迈起脚步,向他的办公室走去。

    (陈冠任编着《毛泽东个性化的健康之道》,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371-372页。)

    139.一分为二。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亲自主持书记处书记扩大会议,讨论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钱三强应邀在会上讲述核物理学的研究发展概况。

    钱三强讲核原理的时候,毛泽东不断插话、提问。

    他突然问钱三强:“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是这样。”“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钱三强一时语塞。这个问题从来还没有人提出过。他思考了一会回答道:

    “根据现在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就是最小的不可分的。”毛泽东微笑着说:“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你们信不信?”大家静静地听着,竟然没有人回应毛泽东这石破天惊的科学论断。

    “你们不信,反正我信。”毛泽东几乎不懂物理,却预言了物理学发展的方向。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一论题的胜者正是毛泽东。

    毛泽东“世界无限可分”的观点,立即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引起了震动,钱三强组织一批科学家开始了基本粒子的研究。在这前后,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关于基本粒子的“夸克”学说还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的一名诺贝尔奖获奖者格拉肖提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

    1973年夏天,杨振宁来北京访问,毛泽东和杨振宁就基本粒子的结构问题进行了轻松愉快的讨论。毛泽东再一次强调:“我们今天讲的基本粒子是不是终极呢?我看也同中国古代的哲学见解一样,照样是可分的。”在严肃的科学问题上毛泽东的“一分为二”的理论取得了胜利,然而毛泽东又有非常幽默的一面,也喜欢热闹,常常和一些年轻的舞伴说说笑笑。他的“一分为二”的“理论”竟然也不断地取得胜利。

    毛泽东的烟瘾很大,一支接一支。为控制烟量,他吸烟时总是把烟一折两截。人们问他,为啥把烟掰两半,他笑着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嘛。”没想到,他竟然幽默地把“一分为二”用在了这个地方。

    (吴江雄主编《毛泽东预言》,红旗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538页;周宏让主编《跟毛泽东学文》,红旗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571页。)

    140.世界上的事情,就是不能有这种唯我独能的思想。

    1956年,毛泽东第一次畅游长江后回到北京,风趣地对保健医生朱仲丽说:“人不可逞能啊!我这次在长江游的时间太长了,已经感到全身疲乏,还要逞能继续游,要不是叶子龙(毛主席的秘书)叫我上船,我只怕淹死了!”朱仲丽笑着说:“我不相信,你很会游泳。”主席说:“你不相信,群众也不会相信,这种心情我理解,所以,我就越游越起劲嘛!”朱仲丽说:“人们争着看您的勇敢和能力哩。”毛泽东说:“唔!就这一下子坏事了。这被娇宠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不能有这种唯我独能的思想。这次好险,幸亏有人下命令,也亏得我服从了命令。”

    (陈冠任编着《毛泽东个性化的健康之道》,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303页。)

    141.要坚持真理,不要怕。

    1958年初,毛泽东派他的专机把谈家祯和周谷城、赵超构三人接到杭州,在西湖边的一个水木明瑟的庭园里,亲切地接见了他们。

    那天,皓月当空,毛泽东和他们三人相对而坐,像老朋友谈家常一样无拘无束地谈了好多。毛泽东又邀请他们共进晚餐,边吃边谈,一直到凌晨2点多钟。毛泽东披着大衣,走过一段几百米长的曲折小径,把他f门送到门口。

    周谷成、赵超构两位是搞社会科学的,谈家祯是搞自然科学的。

    这次会见,充满着毛泽东的期望,他希望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结成巩固的联盟,以推动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在中国,遗传学之所以能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的指导。当年批判摩尔根的遗传学,这实际上是违反马列主义的。在遗传学中,DNA、基因、染色体、细胞核和核外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生物体本身传下来的内在根据,而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在各种外部条件和生物体本身的“相互作用”中才实现的。

    这正是毛泽东着作《矛盾论》中有关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精辟论述在遗传学中的具体体现。谈家祯当时虽失去了开课教学的权利,但他学了《矛盾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后来在毛泽东接见他时,他把这个体会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鼓励谈家祯说:

    “不要怕,要坚持真理。”毛泽东曾勉励过许多科学家要学点哲学,学点马列主义,用马列主义去指导科学研究。因为马列主义真理本身是从古往今来一切科学成果中总结出来的,是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和文化知识的高度理论概括。

    如果掌握了马列主义、自觉运用了马列主义就能更好地指导科研……

    (邓力群主编《伟人毛泽东丛书--毛泽东人际关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450-452页。)

    142.江苏去年遭受台风袭击,公私损失都大,但有了这项经验,为今后加强措施,作亡羊补牢之计,也就把坏事变成好事了。

    视察途中,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向毛泽东详细汇报工农业生产,说到去年遇到特大台风,给全省带来巨大灾害,今年风调雨顺,丰收可望。

    毛泽东笑笑说:“台风又可以一分为二呢。楚汉相争时,刘邦从汉中出兵,攻占洛阳,一直打到徐州,正在洋洋得意,和文武百官置酒高会。

    项羽率领三万精兵来袭,使刘邦措手不及,打得刘大败而逃,溃不成军。

    项羽衔尾直追,正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忽然天上刮起一阵台风,顿时飞沙走石,天地昏黑,刘邦才得侥幸保全性命,逃回洛阳。刘邦被袭击受。

    挫折是不好的一面,但由于领教了项羽的厉害,以后懂得如何对付项羽:“吾与若斗智,不与若角力”,为以后战胜项羽、统一天下积累了经验,就把坏事变成好事了。江苏去年遭受台风袭击,公私损失都大,但有了这项经验,为今后加强措施,作亡羊补牢之计,也就把坏事变成好事了。”又有一次,毛泽东找吴冷西谈话,让吴冷西到人民日报社去当总编辑,吴冷西有一点畏难情绪,怕犯错误,毛泽东就开导他说:“一个共产党员要经得起受到错误的处分。屈原既放而后有《离骚》,司马迁受腐刑乃发愤着《史记》,我自己也有这个体会。我讲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时,并没有看过《孙子兵法》。后来王明‘左’倾路线领导讥讽说十六字诀来自过时的《孙子兵法》,而反“围剿”打的是现代战争。这时我才找到《孙子兵法》来看。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也是这个时期看的。那时候我被解除指挥中央红军的职务,就利用空闲看了不少从红军走过的县城中弄来的书籍。”受到处分反而利用空闲时间学到了很多过去没有时间阅读的书籍,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好事和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错误。

    毛泽东的教导使吴冷西茅塞顿开,欣然受命。

    (刘汉民编着《毛泽东诗话词话书话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314页;“毛泽东与我”征文组委会编《我与毛泽东的交往》,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版,第292-293页。)

    143.要有对立面。我常常是自己的对立面,有的时候上半夜和下半夜就互相打架。

    1959年7月,毛泽东和周小舟、李锐、田家英、周惠四人在一起聊天,李锐放胆问道:“主席,您怎么也相信了亩产万斤呢?”“我也是受了人家的影响。一位有名的科学家写文章,只要太阳能多利用一点,农作物就可以大幅度高产。”毛泽东说了这位科学家的名字。

    他的神情忽然变得非常单纯可爱,继续说:“58年粮食增产三成,我怀疑。增产,减产与低产一拉平,总产量要达到增产三成很不容易。”他接着说了人的认识过程是对立统一的过程,正确的认识同错误的认识是在不断地斗争之中。他说:“要有对立面。我常常是自己的对立面,有的时候上半夜和下半夜就互相打架。”

    (谭振球编《毛泽东外巡记》,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3月版,第252页。)

    144.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规律。

    死亡是人生的极限。人生观的终极关注是对死亡的态度。怎样看待人生,归根结底取决于怎样看待死亡。

    毛泽东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博大胸怀来看待生死问题。他认为世界上各种现象只有变化,并无生灭成毁。成于此者必毁于彼,毁于彼必成于此。同样生于此者必死于彼,死于彼则必生于此。人的生死说到底不过是一种自然变化。“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有生必有死。”以自然现象成毁之法则解释之,则“吾人之死未死敢,解散而已。

    生亦是未生,团聚而已矣。”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对人的生死进行了一番形而上学的体验。他认为死并不一定是件痛苦的事情。人们不可能有死的经验,当他感受到死,他就已经死了。怎么知道死的痛苦呢?生与死为两大界,由生界到死界是一个至渐至微的过程。老人安然寿终,在一种自然状态之中,其事必当如此,有何痛苦?他推测,人之所以畏死,不是畏痛苦,而是因为变化太剧烈。人由生界忽人死界,并且不知道这巨变之后的归宿,即身后之事将会怎样,觉得宇宙浩茫,无所凭据,所以极易动人生之悲。然而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人生而有好奇之心,死是人有生以来未曾体验到的奇事,痛苦本身就是一件奇境,死后的不可知世界更是奇中之奇。由生忽而人死,这么奇特的巨变是人在生的世界中无法际遇的,能以一死而遇之岂不是很有价值的吗?如果人生不死,长住于一个老旧世界,永远经验同一种生活,那才没有多大意思呢!毛泽东以诗人特有的气质正视死亡:“大风卷海,波澜纵横,登舟者引以为壮观,生死之大波澜何独不引以为壮乎?”既然死不足畏,那么生还有什么可悲可叹的呢?因此,毛泽东主张“无往而不乐”,“有一日之生活,即有一日之价值,使人不畏死,上寿百年亦不敢,即死亦可也”。

    他还说:“不但没有长生不死,连长生不老也不可能。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规律。人如果都不死,孔老夫子现在还活着,该有二千五百岁了吧?那世界该成个什么样子呢!”

    (雷国珍等着《毛泽东大成智慧》,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256-358页。)

    145.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要注意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科研成果。

    1963年,国家科委制定的“科学技术十年规划”和中央科学小组草拟的“科学十四条”初步完稿之后,毛主席听取了聂荣臻主持的“中央科学小组”和国家科委的汇报。

    在听汇报时,毛泽东说:“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靠外援好?还是自力更生好?我看主要还是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力量,只有自力更生才最靠得住。”当聂荣臻汇报中谈到国家科委是科学技术战线的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时,毛主席说:这个提法好。科委应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路,主席说,我们对自己的科学家、知识分子,要重视,必须做好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要保证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主席还说:“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要注意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科研成果。所以,进口一些必需的图书资料和科学仪器设备是应该的,这方面不要卡得太死,这也花不了多少钱的……”

    (“毛泽东与我”征文组委会编《我与毛泽东的交往》,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5-26页。)

    146.中美建交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766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会见,会见时间原定为15分钟,可是毛泽东同尼克松一聊就是65分钟。

    这不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它反映了毛泽东对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视。当时毛泽东大病初愈,一直躺在床上,很少下地活动。为了以防万一,医生们还处在“一级战备”中,人们不能不为他的毅力所折服,不能不为他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所感动。

    在会谈中,毛泽东和尼克松像阔别多年的老朋友,谈得非常认真、坦率。基辛格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巧妙地把台湾问题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把它当作中国内部的一项不甚重要的争端,他甚至只字不提美国在台湾的驻军问题。

    毛泽东认为,台湾事小,世界事大。他之所以这样认为,一是因为台湾当局已从联合国中退出,美国再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二是考虑北边苏联的威胁和台湾比较起来确实显得太重要了。

    经过双方的努力,1972年2月27日,中美两国《联合公报》在上海公布。

    公报的发表,令世人震惊,好评如潮。

    尼克松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法新社说:改变世界的一周,应该是改变尼克松的一周。

    毛泽东说:“中美建交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的确,毛泽东从中美关系中找到了一个有力的杠杆。他用这根杠杆轻轻一拨,整个世界都飞快地运转起来,转瞬之间就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变化。

    (雷国珍等着《毛泽东大成智慧》,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199-200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