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中国史-黄金时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皇位争夺战

    在中国历史流程中,唐朝是一个云蒸霞蔚,异彩纷呈的时代。

    从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大唐王朝,经过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使隋末战乱摧残的社会经济秩序迅速的回到轨道上来并得到恢复,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贞观之治,当历史推进到风流儒雅的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更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鼎盛时期。

    当然,唐朝繁荣强盛的背后也潜伏着深重的内忧外患,公元755年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尽管经过八年苦战,安史之乱得以平息,但风华绝代的大唐盛世已春风不再,而许多隐患却越发的尖锐起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剧烈,像一块块毒瘤不断侵蚀着本已不太强壮的机体。使得这个伟大的时代,终于在875年因为黄巢起义而彻底的崩溃,剩下的几十年岁月,大唐皇室虽然存在,也不过就是汉献帝、司马衷的悲剧重演,成为被野心家利用的工具而已,活着不如死了。

    有人说,安史之乱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话应该并不错,因为从那以后,唐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而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就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唐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宋朝也好,明朝也罢,面对北方蛮族的进攻,全都无力抵御,最后纷纷亡国。再也没有出现,霍去病狼居胥山祭天,杨广巡幸大草原,和李世民天可汗的威风。

    唐王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最强大的对手是窦建德、王世充、薛仁果、李密、刘武周、宇文化及、李子通、萧铣,刘黑闼其他的对手不是势力太小,就是在争夺地盘的时候自相残杀而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些人中势力最大也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人是李密,可是李密在斩杀宇文化及之后,因为一时失策败给了王世充,无奈投降唐朝,后来又阴谋复辟,被李渊斩杀。

    唐高祖李渊从一开始起兵反叛就是被动的,由李世民与刘文静的阴谋一手促成。起兵之后,又畏首畏尾,几次想撤回根据地太原,又是李世民从中劝阻,并且披荆斩棘,一路杀敌,最后才能攻入长安。

    当然李家的门阀势力也不能忽视,作为名门望族,李家在关中拥有雄厚的势力,早在李世民没有入关之前,他的姐姐平阳公主,和叔叔李神通,为了自保,率先在隋王朝腹地长安起义,攻略州县,一个月内就集合了十余万大军,所以,李世民进入关中之后,基本上就再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入关之后,唐军的主要威胁来自于盘踞在甘肃和扶风郡一代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仁果。薛仁果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只是太残暴,很有些项羽的作风,李世民费了不少的力气才把他击败。此举就好像是曹操终于解决了马腾、韩遂,剔除了后顾之忧,能放心大胆的去争天下了。

    此时,北方最大的势力是王世充和窦建德,尤其以窦建德的势力最为雄厚,而且人心所向,威信度很高。

    窦建德这个人不好色,不好杀,待人宽厚,爱戴百姓,是隋末大起义中唯一可以和李渊父子媲美的军阀。

    王世充依靠的是坚固的洛阳城,和强大的粮食储备,李世民对这两人感到非常的头疼。

    不过李世民福星高照,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谋,只一场战役,同时把两人俘虏,拉到长安斩首示众,北方就在这么短短的数年时间内被平定。这是一个奇迹,假如没有李世民这样的英雄人物出现,以当时的意识惯性(分裂刚刚结束),中国很可能再次出现十九国,甚至二十国、五十国的局面。

    剩下来的就是南方的萧铣、李子通。

    比起北方的军阀,他们的实力也毫不逊色,尤其是萧铣,他不是普通人,论资排辈应该是南梁皇帝的曾孙,趁着这几个机会,东山再起,兵力达到四十万人。

    但他遭遇到了中国的千古名将,李靖。在李靖这位智慧人物的眼中,萧铣只不过是被彩票砸中的暴发户,用了几条计策就把他的四十万大军打的一败涂地,萧铣被迫投降,但仍然被李渊斩杀。不久李子通被杜伏威(本来也是起义军首领,后来投降了唐朝,改名李伏威)击败,投降唐朝。

    剩下的就是刘黑闼和梁师都。

    实际上,唐王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对刘黑闼的战斗是最激烈而凶险的,刘黑闼差点就让唐王朝失去了天下,关键时刻还是李世民站出来力挽狂澜把刘黑闼击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逃到突厥,纠结了一批人马又杀了回来,这一次李渊为了树立太子的威信,派李建成出战,李建成运气好,居然把刘黑闼消灭,这也是他为唐王朝立下的唯一功勋,比起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差得远了。

    正是因为李世民太丰功伟绩了,新兴不久的唐王朝,就走上了隋王朝夺嫡斗争的旧路,发生了兄弟相残的惨剧。

    化学有化学定律,物理有物理定律,政治也有自己的政治定律。这是专制体制下的死结,即便是佛祖也解不开。

    这定律是:当亲王的声望和力量超过了皇太子或与之相等,两人中必定有一人要向另一人发难,最后剩下一个为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帝国的劲敌一个个被除掉,帝国遂不再需要李世民这面遮风挡雨的保护伞了。不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觉得李世民碍眼,就连李渊也对他的威信感到不安,不断地削弱他的权利,把他孤立起来。

    一场野蛮的悲剧开锣上演。

    有一次李世民参加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他准备的一次饭局,饭局过后,他发现自己中了毒,大口吐血,差点死掉,但幸运的最后活了下来。

    每次读到这里我心里就纳闷,不是一般的纳闷,常听人说,古代有很多见血封喉的毒药,如鹤顶红、孔雀胆之类的,想要毒死一个人简直易如反掌,历史上的很多权臣也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例如梁冀、王莽、胡太后这些人,可为什么李建成会失败呢?难道是买了假冒伪劣商品!看来李建成听到李世民没死的消息之后,一定会在极度愤怒之下把卖假药的全家处斩。

    李建成这一手玩的非常不好,李世民遂决定除掉他。

    但这件事并不容易,李世民的天策府早就被解散了,身边没什么可用之人,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伙虽然还在,但显然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况且,二位当时的态度很是摇摆不定,气的李世民差点把他们剁了。

    唯一可用的是李靖,但他一直保持沉默,似乎不愿意卷入皇室的内部争斗之中。

    大家所崇拜的秦琼、程咬金这些人都已不在身边,只有一个尉迟敬德对他忠心耿耿。

    反观李建成,太子东宫拥有带甲侍卫两万余人。用李元吉的话说:“杀李世民就像杀一个匹夫那么容易。”

    不过他们兄弟俩,还是上了李世民的圈套,玄武门内李建成被一箭射死,李元吉则被尉迟敬德斩掉了脑袋。

    当时李世民手下只有几百人,而李建成的东宫侍卫群人数上万,他们听到李建成惨叫,立即攻打玄武门,李世民的手下不能抵挡,最后还是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出去,才把攻城军队吓退。

    剩下的事情就是把本次活动的结果通知给老爹兼皇帝的李渊先生了。这个光荣的任务仍然由尉迟敬德来完成。

    尉迟敬德是个粗犷的人物,只知道对秦王忠心耿耿,根本无视神圣的礼法,他全副武装的闯入皇宫,当时李渊正陪着几个年龄可以当他孙女的妃子,悠哉悠哉的于湖上泛舟。

    尉迟敬德双目血红,全身是血,卷起腥风冲到他的面前,宣称奉了秦王的命令前来“护驾”……

    李渊不但没有责备李世民,反而抚摸着李世民的头发安慰他,仿佛害怕他的儿子,因为杀人,而患上什么心理疾病,心疼得要死!

    为了避免和杨坚同一命运,他立即传位给李世民,学宇文赟做太上皇。只不过,此太上皇和宇文赟的太上皇有所不同,宇文赟是垂帘听政,而他则彻底失去了权利的魔杖。

    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杀弟,又逼父亲逊位,事后为了免除后患,下令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同时开除他们的皇家户籍,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俨然是一个杨广二代。

    但李世民绝对不是杨广,两者的区别大了去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磨灭了千古一帝的成绩。

    唐朝的皇帝不独李世民圣命,李渊也不简单!

    咱们可以想象,已过天命之年的老人家,一下子失去这么多的孝子贤孙,心情会是如何的沉痛。然而李渊不但没有责备李世民反而下旨宣布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状,使李世民的政变合法化,这种做法是很聪明的。

    李渊不止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也为了整个大唐王朝的命运,毕竟当时立国不久,民心不稳,如果父子内乱,帝国很可能瞬间崩塌。

    2    大唐帝国

    公元629年9月4日,中国最伟大的皇帝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是理性的,(杨广太感性了),他用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庞大的帝国,尽量的压制自己的情欲,尽量避免不去接触至高无上的权利毒牙,因为他知道,那也同样是亡国的按钮。

    不久之后,大唐帝国就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繁荣。

    李世民登基之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北方突厥部落的不断侵袭。

    隋王朝虽然灭亡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隋文帝的女儿义成公主(已经远嫁突厥),现在是颉利可汗的妻子,需要说明的是,义成公主一共嫁了四个丈夫,分别是启民可汗和他的三个儿子。

    义成公主,极力鼓动颉利可汗为隋王朝复仇,颉利可汗也想趁乱发财,因而屡次兴兵犯境,最危险的一次,兵锋已经到了渭水便桥,马上进入长安城。但被李世民三言两语略施小计吓跑了。

    于是李世民发觉突厥人并不可怕,四年之后,唐朝国力恢复,李靖奉命帅兵出塞,直捣东突厥王庭,一举擒获颉利和义成公主。

    李靖命人把颉利带回京城献给李世民,却把义成公主斩首,罪名是淫荡。

    平定东突厥之后,李世民把眼光投向了西域,引起中国势力向这里推进原因是高昌王国。

    自从东汉后期,中国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到如今已经有六百年之久,这片绿洲早已不是以前的面貌,这里的人对中国人很陌生,他们习惯于依附于更迭而起的草原势力。

    高昌王国正在依附西突厥。两个国家联合起来对中国采取围堵政策,断绝中国和西域的交通,使丝绸之路的辉煌彻底终结。

    为了向西打通这条商路,李世民决定夺取西域。

    当时的西域只有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五个王国。前面三个较大,后面两个较小,较大的依附于西突厥,坚定不移的对抗中国,较小的态度还好一些,阳奉阴违两面讨好。

    公元640中国大将侯君集西征,一举攻克高昌都城交河城,也就是今天的吐鲁番,把国王送到长安。中国在高昌故地设立州县,分别为西州、庭州。

    这一次不像汉武帝时期,只是为了牵制匈奴人而进行屯垦,是真正意义上的占领,将其土地纳入中国版图并行使主权。

    丝绸之路再一次被打通,唐王朝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撞到枪口上来找死的却络绎不绝,继高昌王国之后,焉耆王国再次阻断丝绸之路,截杀中国商旅。李世民无奈,只得再次西征,这一次他下了决心,要铲平西域。

    公元648年突厥籍中国大将‘阿史那社尔’进行第二次西征。阿史那社尔英勇善战指挥若定,一举平定了焉耆王国和龟兹王国。

    疏勒和于阗两个王国,震恐之余,连抵抗的勇气都已丧失,没有经过战争,就向中国投降。

    中国政府在五国故地,设立四个军事重镇,并且设立“安西都护府”,对这里进行长期的占领。

    对于西域诸国而言,中国和西突厥汗国是两个强横的霸主,都能左右他们的命运,这些国家无论得罪了哪一边都会有灭顶之灾,所以处境十分的尴尬和无奈,以至于最后成了两个超级大国争权夺利之后的牺牲品。

    唐王朝当然明白真正敌人并不是西域那些蕞尔小国,而是地域从阿尔泰山一直延伸到咸海波斯与印度边境的西突厥汗国。

    当时唐王朝对西突厥汗国并不熟悉,幸亏一个人的出现才使得他们最终把握到了这个强大的敌人的脉搏。这人就是玄奘。

    唐僧同志前往西天取经走的正好是丝绸之路,他从高昌、焉耆、龟兹、经过天山、伊塞克湖,到达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当时这里正好是西突厥势力范围的中心地带,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记载,玄奘在这里见到了当时的西突厥可汗,和他率领下的强大的突厥骑兵团。

    唐僧同志回国的时候,不知是否为了特殊的目的,却没有走和来的时候相同的道路,当然也没有腾云驾雾,他走了另外一条丝绸之路天山北路——从帕米尔高原,疏勒、于阗、罗布泊进入敦煌,然后回到长安。这样一来,整个西域的风土人情地域概况,就全都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回国之后他撰写了《大唐西域记》。

    玄奘的描述,为李世民击败西突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但李世民当时的精力正放在征服高句丽的事业上,没有来得及实施,便与世长辞了。

    这一伟大任务,由他不争气的继任者,唐高宗李治来完成。

    公元657年,李治派大将苏定方联合回纥和东突厥残余势力,三路并进攻打西突厥,西突厥沙伯略可汗帅军迎战,两军在新疆伊犁以北相遇,沙钵略大败,狼狈逃回中亚,中国军团穷追猛打,在乌兹别克斯坦(当时叫石国)生擒沙钵略,送到长安处斩。

    在这里插一句——李世民的死因。

    这可能是李世民这辈子办的最大的一件糊涂事儿。很多贤明的帝王都犯过此类错误,越是贤明的越不可避免。

    李世民死于炼丹。

    此事的起因来源于一次远征。

    那是公元648年,大臣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到达那里之后被天竺国王囚禁,王玄策的运气不错,趁着夜色逃出来了,但是跟他一起出使的那些同事,却全都落在了天竺人的手里。

    王玄策没有返回唐朝,而是辗转来到吐蕃王国,以大唐使节的名义发文征调邻近各国以及各部落的的军队,吐蕃和尼泊尔王国派出联军八千余人听候差遣。王玄策帅兵杀回天竺,一举攻入国都,斩杀天竺国王。天竺国举国震动,五百八十余座城池归附唐朝。

    王玄策受到嘉奖。

    表面上看,这件事儿已经完了,其实还没完。

    王玄策击破天竺王国时,认识了该国的一位法术大师,此人声称有办法可以使人长生不死,其实就是一江湖骗子。

    王玄策一时糊涂把他带回了长安。

    李世民鬼迷心窍开始炼丹,可是吃下丹药之后,不但没有得到长生,身体反而越来越坏,最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历史上著名的皇帝都有过炼丹的经历,所以这并不代表昏庸,像秦始皇、汉武帝、雍正,全都是有道明君。

    3    江山代有女强人出

    武则天名武曌,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和他同重量级的有之,但公开称帝的只此一家。

    武则天本来是李世民帐下等级最低的一个小老婆——才人。

    唐朝的后宫嫔妃有十九个等级,才人是第十六等,可以说,能见到皇帝就算他祖宗积德了。但武则天运气不错,他见到了皇帝,而且迷住了皇帝。就像骆宾王说的:狐媚偏能惑主。

    更加不错的是,他不但见到了皇帝而且见到了太子李治。李治立即被迷的神魂颠倒,差点就做了隋炀帝当年做的事情。但他毕竟比隋炀帝有耐心,直等到李世民死了五年之后,才正式的把武则天接入宫中。

    入宫只是武则天的第一步,他还有更大的图谋。三十一岁的武则天饱尝风霜充满心机,心狠手辣,对付一个比他小四岁,从小生长在深宫,没有任何人生经验的李治,简直易如反掌。

    仅仅几个月工夫,李治就成为了她掌中的玩物。

    这是继北魏胡太后之后,第二个被权力欲望熏黑了心的母亲。

    进宫后不久,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婴。皇后好心过来探视,她爱抚那个婴儿,把她抱在怀里,向年轻的妈妈表示祝贺。说了很多吉祥如意的话,高高兴兴的走了,完全不知道即将大难临头了。

    野史上记载,皇后前脚出门,武则天就把亲生女儿闷死,然后放回原处假装熟睡,等到李治来了,看到孩子死了,目瞪口呆,查究之下便怀疑到了皇后的头上,由于武则天当时已经培植了一些势力,所以这个杀女案很快就演变成了王皇后家族以及萧淑妃也参加了的图谋对皇帝李治不利的谋反案,宫廷之中大兴冤狱。

    这是政治人物的争权夺利,只是可怜了那个女婴,平白丢了性命。

    王皇后和萧淑妃同时被杀,武则天正式被册立为皇后,距离他从尼姑庵回到皇宫只有一年零七个月而已。

    武则天的野心是无止境的,皇后宝座不能满足她的权利欲,她还要取得更大的权利,于是他积极勾结权臣,培植心腹,大臣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都对他俯首称臣,惟命是从。

    李世民死后曾把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立皇后的事情上,这两人曾与她为敌,武则天把他们当成最大的绊脚石,于是,她勾结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以及多名曾辅佐过李世民的老臣谋反。

    结果这些人全都被罢官、削爵、斩杀,子女也被流放。

    没有了这些撑天的柱子,武则天更加在朝廷里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只手遮天。当时李治得了一种怪病,经常头疼,疼的看不清东西,所以,朝廷大事很多都交给武则天处置,武则天的权威和皇帝一般强大。

    最初,武则天进宫时,处处采取低姿态,自己尽量委屈,忍受各种羞耻侮辱,竭尽全力博取李治欢心。

    可是当他达到目的之后,露出本性,专权横行,作威作福,经常干预李治的主张,李治禁不住一肚子气。

    公元664年,宰相上官仪(上官婉儿的爷爷)上表弹劾皇后武则天,说她:骄姿强横、海内失望,应该罢黜。

    窝囊废李治,当时居然同意了,命令上官仪草拟诏书,上官仪正屁颠屁颠的寻章摘句,武则天通过她安排在皇帝身边的秘密渠道取得了消息,跑到李治面前哭诉……

    李治的表现恐怕要让各位书友失望了。

    他像个人赃俱获的负心汉一样,羞愧畏缩,毫无廉耻,推卸责任说:“我本来没有这种想法,都是上官仪给我出的主意。”

    这话害死了上官仪。

    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陷太子李忠、上官仪阴谋杀害君王。

    上官仪和他的儿子上官庭芝(上官婉儿的父亲)一起被杀。太子李忠被逼服毒。

    从此之后,李治每次主持朝会,武则天就坐在珠帘后面,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向他禀告。中央政府大权完全滑入她的掌中,官员的免职、降级、处死、赦免都由她一言决定,李治袖手坐在一旁,成了最标准的傀儡。

    这个时候,他想反击也不可能了,忠于他的大臣都被杀光了,剩下来的全都是武则天亲手提拔的亲信。

    武则天早就想李治去死,李治不但挡了他夺权指路,而且,对这个脓包,她也瞧不起。

    当时的宫廷和政府,武则天已经完全掌握,如果她想谋害李治,跟谋害一只蚂蚁一样的容易,但她没有像胡太后那么鲁莽。谋杀帝王,兹事体大,非常容易泄密,再窝囊的帝王都有他的效忠者,她不能冒这个险。

    李治的病似乎相当离奇,我怀疑是一种慢性中毒,检查武则天用毒的潜力,一定印象深刻。他对亲生儿女都下得了手,丈夫又算老几?李治不死,她不会鲁莽的操刀一割,但李治慢性中毒,全世界都无可奈何。

    饶是如此,当武则天正式登上皇位后,还是激起了一场中途流产的武装政变。

    开国名将徐世绩的孙子徐敬业、魏思温、骆宾王等人在扬州发动叛乱。

    叛乱一开始声势非常浩大,打着恢复唐朝天下的旗号,攻城夺地,归附者数以万计。但许敬宗犯了战略方针上的错误,没有及时的攻入洛阳长安,却转而杀向江南,想要成为刘裕、陈霸先。最后起义军被扑灭。徐敬业和骆宾王被部将杀害。

    身躯死沟壑,人头走万里。

    武则天控制了大局,真正把宝座坐稳了。

    她建立了一个赤裸裸的特务政权。

    所有的权利都建立在酷吏主持的诏狱系统之上。名义上是武则天在统治,实际上是酷吏集团在统治。

    武则天用她的方法保护她的王朝,任用酷吏,无情而扩大地执行冤狱政策,做大规模表面合法暗地猫腻余味十足的屠杀。凡是反对她,或者能够对他构成威胁的人全都要死。

    而也有野史记载,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全都死在她的手上。

    尽管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有些人神共愤,但她也是个才能出众的女人,在管理国家大事上比她那位性格阳痿的丈夫更圆滑熟练。

    尽管后宫里上演了一幕幕血腥悲剧,但大唐帝国的行政机器,依然在她的积极操作下强大的运转着。

    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之后,武则天开始采摘愿望树上的果实,梯子已经够高了,她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

    尽管韶华已逝,岁月催人,她已经是一位六十八岁的老御姐,但她的精力仍然非常的旺盛。也学着男人皇帝的样子,搞起了“三宫六院”。她有很多入幕之宾,诸如薛怀义、张氏兄弟,等等等等……

    从武则天六十八岁登上皇位到八十二岁被政变推下台,一共统治了中国十五个年头,在这十五个年头里,大唐(大周)帝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户口增长,经济繁荣,不能不说是一位好皇帝。

    武则天够强、够横、够狠,但就是这样一个铁腕女人,偏偏有一件事情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继承人问题。

    如果把帝位传给儿子,帝位本来就是儿子的,不过物归原主,但儿子姓李,唐王朝要复辟,周王朝肯定灭亡,武家的子孙该怎么办?

    如果传给侄子(武三思),当然可以保存周王朝,但在感情上儿子才是血亲,怎么能便宜外人呢?

    历史证明,武则天当了皇帝已经心满意足了,他并没有高级的政治理想,要建立一个武姓世袭的帝国。而且,人做了坏事到年老的时候,总会害怕报应,她对被自己亲手毒死的儿子、女儿充满愧疚感!人心总是肉长的嘛!

    武则天的速度太慢了,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有人就先出手了。

    公元705年的一天夜里,宰相张柬之发动宫廷政变,帅人杀入皇宫拥立中宗李显复辟,当着武则天的面杀死祸国殃民的张氏兄弟,派兵把武则天逐回皇太后应该居住的上阳宫,宣布她的退位诏书。

    武则天八十二岁,受不住这一生中最后的当头一棒,狼狈回到上阳宫后,不到几个月,含恨而死。

    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想要攫取龙椅,必须选在两个时机,皇帝小的不会动的时候,老的不能动的时候

    唐王朝中断了十四年后,于此复国。

    早在太宗时期,负责观察星象的太史令便报告说,金星三次在白天划过长空,意味着将会有三次与女人有关的大劫难产生。

    结果后来果然验证了。

    武则天是第一次。

    唐中宗李显跟他老爹李治一样的昏庸无能,不,应该说伟大,他有着普通男人所不具备的宽宏大量——居然容忍妻子偷人,自己装不知道。

    也许是起伏波折的帝王生涯,使他精神遭受极大地刺激,称帝以后,政治上无所作为,生活上窝窝囊囊,这倒成就了一个强悍的皇后韦氏。韦后在政治上野心勃勃,幻想仿效武则天改朝换代,再做女皇。

    她和武三思、上官婉儿勾搭成奸,这事儿李显都知道,不过他“宽宏大量”装不知道,我们不明白一个帝王为什么窝囊成这个样子?也许是因为早年韦氏跟着他遭了不少罪的缘故吧。但武三思呢?他可是李家人的死敌呀,两个人也居然好的“如胶似漆”的,这未免太糊涂了。

    得到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的支持后,她胁迫皇帝,干预朝政,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俨然和当年的武则天一个摸样。

    李显和韦后生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想做女皇帝,竟然突发奇想的让李显封她为“皇太女”。

    李显虽然糊涂,也知道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可能性,就算他同意了李氏皇族也不可能同意,外面的儒家大臣更不会同意。于是摇头。

    于是他就该死了。

    公元710年,一对因权力欲望而丧失人性的母女,把毒药放在李显吃的馅饼里,这个老实的好丈夫、好父亲,竟死在爱妻爱女的手中,总共当了六年皇帝。李显死了之后,韦后随便找个了傀儡来做皇帝,他自己做皇太后垂帘听政,走的完全是武则天的老路。

    她把政治看的太简单了,武则天布置她的势力用去二十多年功夫,还不敢动谋杀的念头,而韦后只在短短的六年后,在没有完全控制住局势之前,就把自己的脐带斩断,大风暴的来临那是必须的了。

    十九天之后,李显的侄儿李隆基亲王率领禁卫军冲入皇宫,韦皇后被杀,二十七岁的美丽少妇安乐公主,正在对镜梳妆,变兵大刀一挥,人头与宝镜同时落地。

    韦后是第二个祸害。

    4    惊破霓裳羽衣曲

    玄宗皇帝即位的时候只有二十八岁,算个大龄青年。

    他积极而勇敢,对自己的责任和家族的伟大以及大唐帝国在亚洲的命运有着鲜活的感受。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在这个安乐的盛世之中,许多的天才人物一起涌现。这些人才包括音乐界、天文历法界、还有文学界。

    就在他的统治时期,两位最伟大的抒情诗人诞生了——李白、杜甫。

    李白是一个身世可悲的浪漫诗人,他原籍甘肃秦安,但出生地却在西域碎叶城,相当于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城’当时是西突厥汗国的首都。母亲很可能是外国人。

    李白喜欢饮酒,为人乐天,不在乎功名利禄,用现在的话说,神马都是浮云!我们分析他的诗就会发现其中既有一种对崇高事物的澎湃激情所引发的古代道教的宇宙幻想,又有由红尘俗世的万物无常所唤起的佛教的忧思。这种双重的灵感,在李白浩如烟海的诗作中非常明显。

    虽然他操纵诗句像魔术师操纵手帕一样容易,但他一生都和官场无缘,尽管他亲眼见到了玄宗皇帝,却不能凭借才学从那里得到一官半职。

    他把一生的生命全都贡献给了诗。

    另一位与李白齐名,但身世更可悲的伟大诗人是杜甫。

    杜甫的祖父也是一名大诗人,名叫杜审言,唐中宗的时候,因为跟张易之兄弟来往过密,被发配岭南。家族从此没落。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长大以后,在中央做过微不足道的小官。中年后遇到了安史之乱,连儿子都饿死了。

    这些事让他认识到了统治阶级的腐败颟顸,和人民的困苦无助,对权贵人物的穷凶极恶和平民所受的剥削迫害,有着强烈的反应。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王朝的诗,被称为唐诗。这是中国诗歌发展最为盛行的时代,诗人有二千三百余人,诗篇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代。

    正在国内一派歌舞升平的时候,边疆却不断遭到挫折。

    先是云南地区新近冒出一个叫“南诏”的蕞尔小国,要求册封。大唐朝根本就没把这个绿豆大点的国家放在眼里。

    南诏国派使节入京请求册封,经过云南郡,云南郡太守看到使者的夫人非常美貌,居然把她留下陪睡。

    南诏使者也都忍了下来。

    太守又派人到南诏首都太和城去索取贿赂,如果不给,就向中央禀告南诏王国的种种罪状,要求惩罚。

    南诏国王忍无可忍,派兵突袭云南,一举杀掉太守,并且吞并该地区。唐政府雷霆震怒,小小的蛮夷番邦,居然敢动天朝大国的主意,这不是耗资給猫当三陪,挣钱不要命嘛!

    在酒肉宰相杨国忠的指挥下,唐王朝屡次出兵,屡战屡败,被这个总人口不足百万的国家,消灭了将近二十万大军,唐朝的精锐禁军死伤殆尽。

    正是在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刻,中亚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并且继中国和吐蕃之后,把手伸向了西域。

    公元750年唐朝朝鲜籍大将高仙芝,率领三万人马攻陷‘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当时称为‘石国’。

    石国王子向阿拉伯帝国(黑衣大食)求援,正处在无限扩张中的阿拉伯帝国早就知道中国的大名,也早就想把贪婪的手臂伸到这里来,这一次他们认为灭亡中国的时机到了,公开声称:谁能率先杀入中国,便被任命为驻中国总督。

    高仙芝也算得上一代名将。得到消息之后,立即拼凑起一只三万人兵团,兵源很复杂,有中国人,也有当地人,所以只能算杂牌军。

    公元751年,这只杂牌军在哈萨克边境跟二十一万阿拉伯军团相遇,血战五日,不分胜负。杂牌军的组成太复杂,里面有很多人不希望汉人取胜,所以暗中和阿拉伯人勾结,里应外合,最终把高仙芝击败。

    高仙芝带领少部分人马狼狈逃回,损失两万余人。

    这是一次重要的战役,阿拉伯帝国虽然胜利,但胜的过于艰苦,从此打消了征服中国的念头,而中国也从此止步,无力再向西开拓疆土。但是随着晚唐时期的来临,中国国力一再的衰弱,而阿拉伯帝国却空前膨胀,整个西域最后全都被它夺去。

    唐玄宗同志现在在干什么呢?他正忙着看贵妃醉酒,看安禄山的胡旋舞,听秦王破阵乐,偶尔剩下一点精力就和贵妃上上床温存一下,顺便吩咐快马把岭南新鲜的荔枝送过来。

    纸醉金迷,醉生梦死。

    年轻时代的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也像孙权、汉武帝一样变的自大自满,骄奢淫逸起来。

    唐玄宗最喜爱的妃子杨玉环,本来是他的儿媳妇,被他耍了点阴谋诡计,搞上了床。

    有人说,杨玉环是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因为如果没有她,君王就不会三年不早朝,把朝政大权完全的扔给酒肉宰相杨国忠。红颜祸水害了大唐朝!杨玉环应该是继韦后之后的第三个祸事(前面已经说了两个)

    其实不能怪杨玉环,说穿了她也是个受害者,身不由己,皇帝要荒淫,她一个弱女子有什么办法?!就算没有她杨贵妃,也会其他李贵妃、王贵妃来受唐玄宗宠幸的!

    杨玉环以体态丰盈闻名于世,性情忠厚,对政治没有兴趣,除了漂亮一点(如果漂亮也是罪过的话)没有任何可供人指责的事迹。但他的堂兄杨国忠,却恰恰相反,他和他的前任,被称作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共同缔造了大唐朝“天宝危机”,把玄宗皇帝的开元盛世融化为泡影。

    杨国忠和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有过节,千方百计的找他的麻烦,逼的安禄山没办法,把心一横,造反了。

    杨国忠得到消息,大为兴奋,因为他终于可以顺理成章的把安禄山缉拿归案了。但事情并没有向他想象的方向发展。

    安禄山的大军久镇范阳,经常和个草原部落血战,从刀锋血浪中历练出来的战士,浑身是胆,足以披荆斩棘,大唐朝的守军纷纷溃退,根本抵挡不住。

    不用一个月,反叛军深入六百里,渡过黄河,攻陷了东都洛阳。第二年攻入潼关,长安岌岌可危。

    唐玄宗带着妃子儿女逃往四川,在路上发生兵变,贵妃杨玉环(比较无辜)被唐玄宗赐了一丈白绫,吊死马嵬坡,而宰相杨国忠满门被杀。唐玄宗继续向西入川。

    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继承皇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这位新皇帝的性格积极而沉稳,安史之乱以前,都是夹着尾巴做人的。他的整个统治时期,全都用来从叛乱者手中赢回中国。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他得到了两位伟大军事将领的协助:郭子仪和李光弼。唐王朝的复兴,最大功劳应该归于此二人。

    然而虽有名将,但兵力不足,根本无法北伐,权衡利弊之下,李亨决定向瀚海沙漠群新兴起的‘回纥汗国’乞求援兵。

    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人家不可能牺牲自己的勇士白帮忙,所以付出的报酬是:收复长安后,所有的美女和财宝,任凭回纥汗国奸淫烧杀和掳掠回去。回纥可汗,兴趣盈然,立即答应出兵。

    这个时候,安禄山已经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叛军正处在慌乱之中,联军一举攻克长安,收复旧都。

    当回纥汗国的蛮子们马上要实施抢劫的前一刻,太子李豫出来阻止,理由是如果在长安进行抢劫,洛阳人民必定恐慌,势必为安庆绪死守。

    回纥人考虑再三总算答应。

    长安人民逃过了一劫,把大灾难留给了洛阳的百姓。不久洛阳就遭到洗劫!

    安禄山的大军一再失利,加上安庆绪杀父自立,很多人不服气,于是,镇守北京的大将史思明投降唐朝。乱世本来可以过去了。

    但李亨不够聪明,也没有度量,他每次看着残破的都城和国家就对安禄山和他的部将恨之入骨,他决定杀掉史思明。

    史思明也没有什么废话,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没别的路可以走了——接茬造反,而且来的比上次更猛烈,兵锋一出,洛阳再次沦陷。

    这时唐朝的皇帝已经由李豫来接任,他用他父亲的方法,继续向回纥王国乞援,公元672 年,回纥王国再次收复洛阳,条件跟上次一样,洛阳遭到了第二次洗劫。回纥兵团纵火焚烧,繁华盖世的东都,从此一百年间,一片荒凉。

    这场兵变一共历时九个年头,杀戮遍及整个黄河流域,战争过后,满目疮痍,十室九空,人民穷的穿不起衣服,用纸张糊在身上,遮风挡雨,勉强度日。

    强大的唐王朝一去不能复返,虽然还带着超级大国的帽子,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6    藩镇、宦官、党争、起义

    安史之乱以后,全国行政区域逐渐都被化作军事战区,当战争结束之后,这些战区没有被及时的撤销,而且越来越多,战区的总指挥称为节度使。

    这些节度使在自家的战区内拥有军事、政治、财政大权,俨然就是独立王国。不仅如此,战区的司令官采取父死子继的方法来传递,根本不容许中央政府来插手。

    除了藩镇之外,朝廷内部也是一团乱麻,禁军的权利完全落在了太监的手中,太监从家奴摇身一变成了手握重兵随时可以决定皇帝生死的大将军。他们的权力太大了,以至于数任皇帝先后被杀。

    他们还要插手皇位的继承问题,继任的皇帝已经不能由前任皇帝决定,而由宦官决定。前任皇帝即令生前决定了的,他死了之后也要经过宦官集团的重新审查,假如他们不满意,就会另换他人。

    在他们眼里,什么嫡长子继承制、什么先皇遗诏,全都是废纸一张,只有烈马长枪才能说话。

    藩镇是外部不安定因素。

    宦官是内部不安定因素。

    那么中央政府呢?也同样的不安定。在藩镇和宦官夹缝中,唐王朝中央政府又出现了朋党斗争,使唐王朝的命脉,更加微弱。

    中央政府高级官员分裂为两个政客集团——李党、牛党。

    牛、李两个政客集团的斗争,基本动力是私人恩怨。造成私人恩怨的原因,是由于统治阶层内讧,统治阶层中,自觉受尽委屈的世家出身的官员,集结在李党的旗帜下,对平民出身的官员排斥。而平民出身的官员也集结在牛党的伟大旗帜下大规模的反攻。

    这样一来,乱上加乱,唐王朝连一丝复兴的机会都没有了。更加不巧的是,当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干旱,荒田千里,不收一粒粮食。中原到关中的路上饿殍遍野,死尸堆积,而皇帝的奢侈和官员的贪暴反而变本加厉。

    尤其可笑的是,当蝗虫遮天蔽日,从中原向西蔓延到关中时,京兆尹向皇帝的奏章说:“蝗虫飞到京畿之后,拒绝吃田里的禾稼,都抱着荆棘树,自动饿死。”宰相马上率领文武百官,上殿祝贺,歌颂皇帝英明圣德,连蝗虫都不敢造次。

    皇帝如此洪福齐天,为什么连藩镇都无法制服呢?连这种三岁小孩都能识破的谎言,皇帝都欣然接受了,可见整个朝廷混蛋到了何种地步。

    天灾人祸,交相侵袭之下,老百姓的困苦可想而知。

    暴动的舞台已经搭好。它终于在公元874年爆发了。领导这次暴动的是一位心怀怨恨的知识分子,名叫黄巢。他曾在长安参加过科举考试,安史之乱后,朝政大权操纵在宦官手里,考试的举子必须贿赂宦官才能榜上提名,黄巢不愿向宦官卑躬屈膝,就只好落地而归。

    此人是一个智商很高,精力充沛而又肆无忌惮的人。叛乱在河北南部和山东的交界处爆发,华北平原上贫困的农民迅速的集结在一起,攻城夺地,抢劫富民,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黄巢没有贸贸然的进攻首都长安,而是将兵锋指向江南淮南沿海一带。

    黄巢和他的部下都是穷苦出身,所以,或多或少的都带有仇富的情绪,当他们攻陷广州的时候,侨居当地的阿拉伯富商,被屠杀的将近有十二万。所掠夺的财富更加是无以数计了,这样一来,农民军就有了足够的军费和粮草回击长安了。

    仅用了两年时间,黄巢的军队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横扫江南,部队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大军攻陷首都长安的时候,群众夹道欢迎。

    黄巢在长安宣布称帝,国号大齐。

    但他高兴地太早了,最强大的藩镇还没有被消灭,各处都有隔岸观火的独立王国,

    很快,唐朝的皇帝逃到四川,号召各地的节度使勤王,一支由沙陀人组成的队伍,在酋长李克用的指挥下,攻入了长安。这个时候,黄巢手下的大将朱温叛变革命,向唐王朝投降,在朱温的反噬追击之下,黄巢逃亡到虎狼谷自杀身亡。

    请记住李克用和朱温这两个名字,他们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在一次勤王战中,朱温像曹操一样把皇帝牢牢的掌握在了手中,然后他的作为就不太像曹操,而酷似董卓了。

    他强迫皇帝迁都洛阳,并裹夹全体市民跟随东迁,长安宫殿和民房,悉数拆除,百余万市民刹那间成为赤贫。拆除所有的房屋建筑,是个不小的工程,且不说老百姓有多恨他,手下的士兵也累够呛,究竟为了什么?

    皇帝到达洛阳后四个月,就被朱温派人刺死。他扶持皇帝的一个儿子继承皇位,像汉献帝一样生活在朱温的淫威之下,成为朱温窃取天下的工具,三年后,朱温命令他禅让。立国二百七十六年的唐王朝,终于灭亡。

    朱温在开封登上皇位,建立后梁帝国。

    五代十国时代正式开始。

    所谓五代,就是中原一带相继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整个时代历时五十三年,十四位君王。

    华夏世界重新恢复了无政府的状态,朱温得到了唐朝的禅让,其实除了得到个弑君的罪名之外,没有半点实际性的好处。各地的节度使连中央政府都不鸟,更何况是这个弑君篡位的家伙,他们一面斥责朱温是叛徒,一面纷纷效法朱温,建立王国,登上皇位。

    朱温家族掌权的时间只有短短16年,他被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击败。后梁帝国灭亡。

    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

    李存勖只是个半截英雄,前半生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当了皇帝之后,却像是换了个人一样,他不是一个政治领袖人才,没有能力治理这个迅速膨胀的国家。各地叛乱不断发生,最后在一次兵变中被乱箭射死,全族屠灭。

    太原节度使石敬瑭以出卖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契丹借兵,推翻了后唐,建立了后晋。

    时年四十七岁的石敬瑭为了感谢契丹人的帮助,特地拜三十七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义父’。

    石敬瑭只当了七年的儿皇帝就一命呜呼了,他的继任者一心想要摆脱契丹人的奴役,两国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摩擦。继任者下令把在中国经商的契丹商人全部杀掉,断绝两国的邦交。又下令御驾亲征,动员全国兵力,讨伐契丹。

    这次行动不但愚蠢而且自不量力,当时契丹国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国富民强,兵多将广,一举把后晋消灭。

    耶律德光帅兵进入开封,宣布由他兼任中国皇帝,他以为中国人全都是石敬瑭,可是他错了,中国人民激烈反抗,像无数火山一样,在四面八方爆发。耶律得光不得已退出中原,回国途中,竟然暴毙而死。

    契丹人走后,原石敬瑭部将,太原节度使刘知远于947年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帝国。

    后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十分激烈,将相之间相互为仇,皇帝猜忌大臣,大臣防备皇帝,终于激起郭威兵变。

    公元950年,郭威攻入开封,推翻了后汉,建立后周。

    郭威没有儿子,死后由养子柴荣即位,柴荣是五代十国时代最有作为的君王,可惜他英年早逝。

    在北方五代更迭的同时,中国南方和北方河东地区,先后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即南吴、前蜀、后蜀、南唐、闵、楚、北汉、南汉、南平、吴越十个政权。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在北伐契丹的战争中病死,七岁的幼子柴宗训即位。禁军统领赵匡胤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像杨坚一样,轻而易举的从孤儿寡妇的手中夺取了皇位,建立北宋。

    北宋立国后,首先出兵南方,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等政权,最后又征服了北汉,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遂告结束,中国再次统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