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原来是这样-南宋开国:不进取的朝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谁来当傀儡皇帝呢?

    在金人看来,大宋帝国前宰相、亲金分子张邦昌就是最佳人选。靖康二年(1127)三月,张邦昌被金国册立为伪皇帝,改国号为楚,定都金陵。

    一个月后,金兵放火烧了开封城,押着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太子宗亲等三千余人连同大量的金银财宝北去。大宋帝国的历史分为两段,从陈桥兵变到靖康之耻称为北宋,之后的称为南宋。

    两个皇帝被掳走,张邦昌伪楚政权的建立,宣告了北宋的终结。

    然而张邦昌何德何能,当皇帝谁会听他命令呢?这个所谓的“大楚”政权形同虚设,政令不出朝廷,北宋旧臣们强烈要求还政于赵氏。张邦昌灰头土脸,说实话,他当皇帝也是被逼无奈,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啊。怎么办呢?皇帝的位置是烫手的山芋,不如早扔掉好了。可是赵室宗亲基本上都被金人掳走,谁能出来主持大局呢?

    事还真凑巧,京城里还留着一位孟太后。

    这位太后乃是当年宋哲宗的皇后,又称为元祐皇后,那她为什么没被金兵掳走呢?因为她是被废的太后。因为被废,反倒令她逃过一劫,没被列入掳掠的名单中。她自己也没想到命运居然如此难料,在张邦昌狼狈不堪之时,她被请出来垂帘听政。张邦昌知道自己没那个本事当皇帝,便去了帝号,改称“太宰”,这个由金人扶植起来的傀儡楚政权,前后才三十来天就宣告结束了。

    政权又回到赵氏手中,要立谁为皇帝呢?

    看来看去,能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靖康之难时,康王赵构侥幸躲过了,因为他当时并不在开封城。在金兵大举南侵时,宋钦宗派赵构出使金营谈和,但是当赵构到了磁州时,知州宗泽对他说:“肃王一去不回,难道大王欲蹈前辙吗?”这一番话,令赵构惶恐不安。在金兵第一次兵临开封,迫使宋廷签下城下之盟时,康王赵构险些成为人质,只是后来宋钦宗以肃王赵枢代替他为人质,这才使他摆脱羊入虎口的厄运。听了宗泽一席话,赵构决定不前往金营,而是驻留于相州,并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如今宋徽宗、宋钦宗被俘,皇室亲宗也纷纷被抓到金国,赵构便成为宋室接班人的不二人选。张邦昌在金人的威逼下当了傀儡皇帝,这在当时可谓是大逆不道,为了保全性命,争取赵氏皇室的谅解,他一面请出孟太后听政,一面向康王赵构上表劝进。身为徽宗皇帝的第九子,若排资论辈,赵构就是八辈子也当不上皇帝。但历史却阴差阳错地选择了他。

    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金人试图建立伪政权的计划破产,帝国仍然是赵氏的帝国,南宋的历史也以此为开端。宋高宗即位后,改年号为建炎。在中国五行说里,火是克金的,宋高宗的这个年号,不是一个火字,而是两个火字,似乎用了这个年号,就可以克制住金国似的。

    以常理而论,在经历国破家亡的惨剧后,新建立的南宋朝廷自然应以收复失地为首要任务。可是宋高宗与他的父兄一样,着实没有雄才伟略。他上任伊始,朝廷“主和派”的势力很大,拥立皇帝有功的黄潜善、汪伯彦都身居显位,掌握着军政大权,当了一个月傀儡皇帝的张邦昌被封太保。当然,主战派也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金国的军事威胁仍然很大,随时可能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南侵。

    曾经一度被贬的名臣李纲东山再起,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实际上就是宰相之职。李纲的上台,可谓是众望所归,大家看到了光复河山的希望。这位坚定的主战派领袖以满腔热枕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力图重振朝纲,加强国防力量。

    此时的宋高宗尽管起用李纲为相,实际上他对抗战并不热衷,仍然幻想着以投降妥协的方法,来换取与金国的和平。李纲勉励高宗说,和不可信,守未易图,而战必可胜。他认为应该“法勾践尝胆之志”,“一切罢和议”,“专务自守之策”,积极备战,力期在三年时间里“雪振古所无之耻”。

    要鼓舞士气,就得打击投降派与变节分子,严惩卖国贼。

    被金人强迫当了三十几天傀儡皇帝的张邦昌自然成为李纲首要攻击目标。尽管他很快还政于赵氏,拥立宋高宗有功,可是在士民百姓眼中,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卖国贼。张邦昌未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他先是被贬到潭州,不久后被诛杀。其他变节分子或被杀,或被流放,投降派的气焰稍被遏制。

    南宋政权还面临一个大问题:国都应该选择在哪里呢?

    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事。

    开封是北宋都城,但宋高宗并不打算以此为都。固然,在经历金人破坏后,开封已是残破不堪,但这并不是宋高宗放弃的理由。金兵两度南下,都轻而易举地打到开封城,还掳走二帝,这样的都城,皇帝怎么放心得下呢?

    高宗内心深处充满对金人的畏惧,他想把都城迁往长江以南,离金人越远,他就越有安全感。李纲则坚持认为,开封乃是“宗庙社稷之所在,天下之根本”,新政权可先在长安、邓州、襄阳三城中选一个为临时都城,等到开封城重建完毕后,便迁回旧都。

    李纲寄厚望于宋高宗,希望这位年轻的皇帝能发愤图强、卧薪尝胆,收复河山。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宋高宗的最高目标,就是能使自己的小朝廷苟且偷安,除非金国一意要彻底灭掉大宋,否则的话,总有回旋的余地。

    表面上看,李纲在朝中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则不然。李纲忠正耿直,讲原则,不怕顶撞皇帝,时间一长,宋高宗对他越发冷淡。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此时真正掌控着朝中大权者,却是两位主和派人物:黄潜善与汪伯彦。他们两人摸准了皇帝的心思,皇帝根本不想与金国开战,你李纲在瞎忙什么呢?

    很快,李纲便遭到暗算。

    黄潜善等人唆使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罗列罪名,比如私杀侍从、典刑不当、杜绝言路、独擅朝政等。李纲忠心为国,不料却遭到无端攻击,又事事受到阻挠排挤,遂上书求辞。宋高宗竟然罢李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此时距李纲就相位仅仅七十五天。

    李纲深孚众望,公忠体国,他被罢相的消息传开后,朝野哗然。太学生陈东挺身而出,上书力请朝廷挽留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并力主皇帝返回开封,率师亲征。与此同时,进士欧阳澈也上书痛骂朝廷中用事的投降派。但是这种抗议令宋高宗勃然大怒,黄潜善又在一旁煽风点火,宋高宗竟然下令将陈东、欧阳澈两人斩首于东市。自大宋开国以后,历代皇帝都恪守太祖赵匡胤立下的“不以言罪人”的祖训,可是恼羞成怒的宋高宗却把祖训抛到九霄云外了。

    就在宋高宗的小朝廷苟且偷安之际,河北、河东的抗金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当初宋钦宗在金军兵临城下时,被迫割让河东、河北之地。金兵北撤后,分兵把守河东太原、河北真定等地。然而,河东、河北的民众不甘心被金国统治,奋起反抗,各地义军、民兵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成为抵抗金兵的重要力量。李纲主持朝政时,为抗击金兵,以张所为河北招抚使,王燮为河东经制使,宗泽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兵买马,恢复中原地区的防御。

    金国吞并两河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大将完颜娄室率领重兵,向河东重镇河中府发动凶悍的进攻。河中守将席益临阵逃跑,知府郝仲连率军民力战,但实力悬殊,且外援不至,最终被金人攻陷。完颜娄室挟胜利之威,连下解、绛、慈、隰诸州。

    消息传到应天府,南宋小朝廷大为震动。黄潜善、汪伯彦这两个跳梁小丑又迫不急待跳出来,密请宋高宗赶紧移驾东南。宋高宗本来就是贪生怕死之辈,闻之胆寒,决定南逃。这一决定,令主战派人士大为恼怒,东京留守宗泽连连上表,力请皇帝返回开封,以固民心士气,领导抗金战争。

    开封曾两度被金兵围攻,为什么宗泽力劝皇帝返回呢?

    因为此时开封的防御力量,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强大。

    此时距金兵烧毁开封城不过才短短几个月,宗泽是如何让一座废墟在很短的时间内变为固若金汤的堡垒呢?

    我们且来了解了一下宗泽这个人。

    宗泽是宋金战争爆发以来最出色的一位大宋将领,他与李纲一样,是坚定的抗战派。在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侵后,他曾率军在河北孤军奋战,被宋钦宗任命为兵马副帅(兵马大元帅是康王赵构),此时的他已是六十七岁高龄。宋钦宗割河东、河北后,两河军民纷起抗金,宗泽在1127年(靖康二年)初,在大名与开德一带奋勇抗击金兵,取得连胜十三次的非凡战绩。

    宋高宗即位后,李纲推荐宗泽担任开封府尹,后又任东京留守。宗泽便从河北率军返回开封,负责保卫故都。此时的开封城残破不堪,守备军队数量也严重不足,而且多数是各地来的“勤王”部队,战斗力低下。但这并没有难倒老将军,宗泽首先联络各地义军,以自己的真诚及影响力将这些杂牌师团结起来,许多义军首领,如王善、丁进、王再兴、李贵、杨进等,都投其麾下。一时间,义军、民兵的数量达到一百多万人,声势大振。

    为了守卫开封,宗泽惮精竭力筹划各种防御工事。为加强军队的机动能力,他打造一千二百辆战车,每辆战车可载五十五人;他又考察开封城四周地形,在城外设立二十四壁垒,驻兵数万;又在黄河沿岸设置许多营垒,开通五丈河以便利交通。为扩大防御区,他下令京郊近河七十二里范围内的十六个县分守御敌,每个县都开挖濠沟,置各种障碍物,以防金兵南下。

    一座被烧毁的城市,竟然奇迹般地成为铜墙铁壁的堡垒。

    宗泽满心以为,只要宋高宗能回到开封,振臂一呼,天下莫不响应,把这一百多万的义勇军团结为一个整体,何愁不能光复失地,迎回徽宗、钦宗二帝呢?可是他实在高估了宋高宗,这位乱世皇帝早被金人吓破了胆,不要说反攻,若是金人不主动来犯,他就谢天谢地了。

    令老将宗泽更加失望的是,宋高宗不仅不回开封,最终仍听了黄潜善、汪伯彦两人的话,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扬州。这时李纲已经罢相,没有人可以阻止高宗南逃了。高宗一路逃到扬州,这里距离金兵甚远,皇帝总算喘了一大口气。

    看来金兵一时半刻是打不到扬州的,宋高宗有充分的时间来谈和。这位开创南宋的皇帝没想着如何筹划反攻,而是只想讨好金人,他派遣特使王伦前往金营,幻想休战议和,能偏安一隅他就心满意足了。

    但偏偏事与愿违,金人并不想谈判!

    起初金国扶植张邦昌伪政权,本想借此控制南朝。岂料所选非人,宋高宗赵构登基后,又贬斥张邦昌,令金人的计划破产。在对待南宋小朝廷的立场上,金国两大巨头宗望与宗翰的态度是不同的。宗望想释放徽、钦二帝,与南宋修好,而宗翰则坚决反对。也算是宋高宗倒霉,在这个时候,宗望偏偏去世,宗翰则大权独揽。

    当宋高宗特使王伦抵达云中见宗翰时,宗翰不仅不谈判,反倒把他给押留了。在金国高层,宗翰是著名的鹰派人物,对宋朝特别藐视。金兵一进攻,南宋皇帝便望风而逃,这无疑更令宗翰轻视了。一国之君没用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谈判的资格呢?

    宗翰决意要把战争进行到底,他兵分三路:自己率兵由河阳渡河,攻河南;右副元帅宗辅与其弟兀术自沧州渡河,攻山东;陕西诸路都统娄室自同州渡河,攻陕西。金兵来势汹汹,大有一举消灭南宋小朝廷之气势。

    南宋能否顶得住金兵此雷霆般的一击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