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原来是这样-西夏开国:从李继迁到李元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澶渊之盟定下了大宋帝国在国防问题上的基调,用四个字概括便是“苟且偷安”。当然,宋真宗会以保护人民免受战争之苦的借口来为自己的怯懦辩护,花钱消灾,虽然钱不少,总比战争的开支少吧。可惜的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就是优胜劣汰的竞争史,强大了要维持和平容易,弱小了战争是避不开的。

    与契丹停战,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

    一股在西北崛起的势力,已渐渐成为大宋帝国的心腹之患。若要推溯这股势力的来龙去脉,那就说来话长了,我们还是长话短说吧。

    且说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西北党项(羌人的一支)部落也乘机兴起,其首领拓跋思恭被唐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又称定难军节度使),后因平黄巢起义有功,被封夏国公,并赐李姓,成为雄踞一方的地方武装集团,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

    唐灭亡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中原政权频频易手。夏州李氏采取的原则是,中原政权不论谁上台,咱都归附。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大宋王朝后,夏州李氏依然一马当先归附。名义上是归附,实际上只是挂名,李氏世代经营夏州,世袭“定难军节度使”的头衔,这块地方早就是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割据政权了。

    岂料到了公元982年时,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突然宣布,率族人入朝觐见皇帝,同时放弃世袭割据,献上银、夏、绥、宥四州八县。此举大出世人意料,其实李继捧有难言的苦衷,此时夏州内部争权夺利,李继捧遭到叔伯、兄弟的反目,无奈之下,才把四州之地交付朝廷。宋太宗自然大喜过望,他早就想削夺这个藩镇的权力,如今机会从天而降了。但是他高兴得太早了,这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

    有一个人不向朝廷妥协,此人是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

    李继迁联合党项豪强,起兵反宋。可是出师不利,被宋军偷袭得手,损失五百人,被俘一千四百帐落,连妻子老母也成俘虏了。这时,归附朝廷的李继捧出来帮他说话,称他有悔过之心。宋太宗不能不给李继捧点面子,便授予李继迁银州刺史。可是李继迁根本没有投降的想法,拒绝接受。

    说实话,李继迁属于那种性格极为坚忍的英雄人物,在落魄时,他没有放弃,因此许多党项人前来投奔他,他的力量也悄悄增长着,渐渐变得强大。公元985年,他佯装投降,伏击诱杀宋都巡检使曹光实,袭据银州。考虑到自己与大宋实力悬殊,李继迁向契丹称臣,萧太后大喜,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

    由于宋、辽对峙,李继迁得以在两个帝国间游走,见机行事,一会儿倒向契丹,一会儿倒向宋国,反反复复。

    公元990年,契丹封李继迁为夏国王,承认西夏为割据政权。可是一年后,李继迁却上书大宋皇帝,表示愿意归顺。朝廷授予李继迁银州观察使,但这只狡猾的狐狸只是耍耍手段,并非真心投降,他仍然不断地攻击宋军在灵州等地的兵寨。宋太宗终于忍无可忍,派名将李继隆率军讨伐李继迁。在李继隆的穷追猛打下,李继迁落荒而逃,宋太宗下令摧毁夏州城。

    李继迁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为了自保,他写了一封谢罪书,并声称不再干劫盗掳掠的勾当。朝廷也被这家伙搞得很头疼,能招抚就招抚吧,又授予他鄜州节度使一职,但李继迁又不奉诏,他才不肯放弃自己的地盘到鄜州上任呢。

    很快,李继迁又让朝廷大丢面子。

    公元996年,他突袭大宋的押粮部队,抢走朝廷送往灵州的四十万石粮食。而后,又率一万人马围攻灵州城二百多天,但未能攻下。既然与大宋撕破了脸皮,李继迁又重新归附于契丹,契丹封他为西平王。

    自从李继迁起兵以来,朝廷虽屡屡用兵,却始终无法剿灭。宋太宗去世后,宋真宗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询问群臣意见。参知政事李政说,灵州肯定是坚持不住,还是要以招抚李继迁为上策。于是宋真宗又积极拉拢李继迁,授予他定难军节度使之衔。可是事实证明,这一招根本没用。朝廷给予李继迁的,他照单全收,可是并不听话,照样攻打周边州府,侵扰麟州、应州,抢劫粮饷。

    可以说,大宋朝廷为自己的绥靖政策而咽下苦果。公元1001年,李继迁攻克清远军(宁夏灵武东南),灵州城形势孤危。宋真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最后决定由王超率六万人马驰援灵州。然而灵州还是在公元1002年被李继迁攻陷,并改名为西平府。

    李继迁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但他最后还是马失前蹄。在公元1003年,他挥师进攻西蕃控制的西凉府,大败而回。更要命的是,他在此役中为流矢所伤,后因伤势过重而去世,时年四十二岁。他是西夏帝国的实际奠基者,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下,杀出一条血路,屡仆屡起,由弱转强。大宋帝国恩威并施,可是最终对他仍然无计可施。后来,他孙子李元昊称帝后,尊祖父为西夏的太祖皇帝。

    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承其志。

    此时,宋、辽两国签订了澶渊盟约,结束战争,实现和平。李德明十分聪明,他在宋、辽两国之间走钢丝,对两国同时称臣。宋真宗本来就没有荡平西夏的雄心壮志,寄希望于李德明能恪守承诺,不惜送上“定难军节度使”与“西平王”两顶帽子,实际上是承认了李氏割据地位。李德明比较识相,没有进攻大宋控制区,而是把矛头指向西蕃、回鹘部落占据的河西走廊。事实上,这时候一个新的帝国已经呼之欲出了,只是仍受制于宋、辽两国,因为李德明的实力还不够,他还要继续发力。

    公元1022年,宋真宗去世。他当了二十五年的皇帝,靠着绥靖策略,与契丹妥协,与西夏李氏妥协,换来短暂的和平假象。可是,这种妥协政策最终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宋仁宗继位后,对外政策并没有多大改变,同样缺乏进取之心。

    正当大宋帝国开始暮色沉沉之时,西夏李氏政权却如乳虎啸谷。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更是少年英雄,他性格与祖父李继迁相仿,坚忍不拔,自幼便熟读兵书,精于骑射,精通佛学,通晓汉、蕃文字。更重要的是,他志向远大,深谋远虑。

    他对父亲向大宋称臣一事很不满,李德明回应道:“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由于西夏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大宋朝廷为了羁縻李氏,每年赠予不少金帛,李德明心满意足。

    可是,李元昊对此却嗤之以鼻,他对父亲说了这么一句话:“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是为了王霸事业而生,岂只是为了穿绫罗绸缎、华丽衣裳呢?这一番话,可谓掷地有声,作为父亲的李德明也不免对儿子刮目相看。

    公元1028年,二十五岁的李元昊率军打败甘州回鹘(甘肃张掖)。在之后几年,西夏势力不断向河西走廊扩张,举兵攻拔西凉府(甘肃武威)。

    李元昊的时代到来了。公元1032年,李德明去世,李元昊成为西夏领袖。依照世袭惯例,大宋朝廷遣使封李元昊为定难军节度使兼西平王;同样,契丹辽国也封他为夏国王。然而,此时的李元昊已经不甘心当宋、辽两国的小弟弟,他要与两国皇帝平起平坐。大宋朝廷很快就意识到不对劲了,李元昊统治下的西夏,开始一改李德明的政策,出兵入寇大宋府州(陕西府谷)。

    这仅仅是开始。

    从公元1034年开始,李元昊反宋的迹象愈加明显。首先他加强了集权统治,严刑峻法,以铁腕手段约束诸羌部落;其次,他恢复党项人的旧俗,制定秃发令,下令全国所有男人全部剃发,估计也不是光头,应该是像清朝那样,留了个小辫子之类的。命令下达后,三天不秃头者,杀无赦。后来清朝政府推行的“雉发令”,就是向李元昊学习的。秃发令的实施,敌我的界限就分明了,没秃头的,你就是敌人了,此举实际上是表明他脱离大宋的决心。

    不过,在与大宋彻底决裂之前,李元昊还必须先做一件事:摆平西部诸武装势力。

    西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属于典型的四战之地,周围强敌环伺,有大宋帝国、契丹、西蕃、回鹘等。当然,西蕃与回鹘实力较弱,为了反宋,李元昊必须先解除后顾之忧。1035年,西夏进攻西蕃人控制下的河湟谷地,结果大败而回。李元昊不得不调整战略,转而进攻回鹘控制下的沙州、瓜州、肃州等地,把整个河西走廊收入囊中。

    李元昊并不是个鲁莽之徒,而是深谋远虑。他考虑到一旦同大宋宣战,大宋必定会与西蕃联手,到时西夏可能会陷入双线作战的窘境。因此,他必须切断宋与西蕃的联系。1036年,李元昊发动兰州之战,此时兰州控制在几个羌部落手中,说起来与西夏的党项羌也算是同种。他一路进攻,直至马衔山,在这里筑了一座城堡,留军队驻守,切断西蕃与宋的交通线。至此,西夏的疆域已经比宋初时要大上几倍了,从原先的四个州扩张到了十几个州。更可怕的是,西夏的军事力量空前发展,李元昊设十八监军司,委派酋豪分统其众,兵力总计达到五十万人。

    如今,李元昊已是羽翼丰满,他要振翅高飞了。

    大宋帝国虽然在武力上并不很强大,可是毕竟是个大家伙,就像两个人打架时,身材高大的力不亏,因此李元昊虽有窥边之志,还是得小心谨慎。李元昊十分聪明,他打着供佛的旗帜,派出一大帮人前往五台山,其实是搞间谍活动,侦察河东道的守备情况。

    在西夏,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与大宋断交甚至开战。李元昊便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反对派一一清除。他召集各部落酋豪喝酒议事,与诸酋豪歃血为盟,约定共同出兵,分三道进攻大宋帝国。此论一出,便遭到部分酋豪的反对,李元昊二话没说,下令推出斩首,其他人无不骇然,不敢再吭声。

    李元昊大开杀戒,有一个人害怕了。此人乃是他的从父,名为山遇。在此之前,山遇以长辈的身份,多次劝谏李元昊,应该与宋帝国和平相处,勿启战端。李元昊虽然觉得他十分啰唆,但毕竟是自己的堂叔伯,也算给他一点薄面,没有下毒手。可是,当反对派被逐一清洗后,山遇惶恐不安,害怕有一天会被杀,便带着妻儿逃出西夏,逃到宋帝国的延州。可是延州政府官员却认为山遇私下叛逃,若是收留势必要引起外交纠纷,于是把他遣送回西夏。这次,李元昊没有心慈手软,他把这位叔父当作骑兵的活靶子,万箭穿身而死。

    这些无能的宋朝官吏对李元昊的野心一无所知,又漠视山遇带来的情报。我们不得不说,大宋帝国在国防上真的很糟糕,非但一味绥靖,连必要的军事情报也没有,以至于李元昊突然宣布称帝的消息传来,帝国朝廷手忙脚乱,无以应对。

    在处死从父山遇后的第二个月,即1038年的农历十月,李元昊正式宣布称帝,国号为“大夏”,史称西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