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应心理学-回归自我,审视内心,生命因你而精彩!(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最早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了这一点的。起初,阿费烈德也认为患病的器官一定变得很糟糕,但是,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个患病的肾时,他惊奇地发现那个肾要比正常的大,甚至另外一个也是大的超乎寻常。一开始,阿费烈德把这看作是一个个别现象。但是。在他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那些患病的心脏、肺等几乎所有的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也就是说,一个心脏病人的心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虚弱,它甚至比我们每一个正常人的心脏要大,机能更强。

    阿费烈德就这一发现撰写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他在论文中指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搏斗而使其功能不断增强。如果人体有两个相同的器官,一个死亡后,另一个会承担起全部的责任,这样的努力使得健全的器官变得更加强大。

    为了验证自己的预测,阿费烈德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结果又一次证实了他预测的准确性。他在对艺术院校教授的调研中发现,一些颇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之路,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普通人所认为的缺陷并不是阻碍了他们,而是促进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

    身体上的缺陷并不是我们成功的障碍,心灵上的才是。如果你把缺陷视为自己成功的障碍,那上帝在给你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也必然会为你打开两扇窗。只要你用心感受,缺陷恰恰就是你先天的成功因素。

    不接受自己的人,常常心情郁闷。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白自己想做的不一定就能做,明白自己所做的不一定全能做好,我们便会自信、自制、自强,生活便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相反,斤斤计较自己的缺点,不原谅自己的失误,则会使我们沮丧、自卑。

    心理学要点:

    接纳自己,实质就是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我们便多一份自信;接受自己的缺点,我们便多一点理智。

    消除心理落差:人生目标要现实一点,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

    生活中,有些人总爱无由地把自己与别人做比较,于是他常常想,为什么他们都比我好呢?为什么别人总是比我成功?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总是在原地踏步?这样想着想着,慢慢就产生了落差感,继而陷入困惑之中。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心理落差,而这种落差经常都是自找的。要克服这种落差感带来的困惑情绪,还是要从自身入手,也就是平衡心态,适时调整心理预期。你要经常审视内心:究竟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合理吗?

    目标的落空,很容易让自己心理失去平衡,在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下,人自然就会跌入对自己否定的境地。如果开始的时候,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不需要过多的努力就可以完成,在有了一点点的成就感的时候,不要骄傲,马上给自己定一个再高一点儿的目标,努力后又顺利完成,再继续定一个……如此反复下来,你会觉得自己在不断地长进,不断地向前发展,自己也不会再对自己有看法,最终你就会达到你预想的结果。

    务实的人都会为自己树立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他们都知道,如果把目标定得过高,不但会使自己无法脚踏实地地工作,而且也发挥不出目标的激励作用。因为当我们付出很多努力,仍旧无法达成目标时,我们就会变得懈怠和灰心。

    王博大学毕业进入一家电脑公司,自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就为自己确定了奋斗目标:先做一个比尔·盖茨式的企业家,再成为一个政治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王博不屑于做小事,喜欢接手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工作,但以他的能力又做不好这些,最后反而被老板炒了鱿鱼。

    而和王博在同一电脑公司里的同学马原,却与王博大不相同。马原进入公司的第一天,也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当上部门经理。从那天起,“部门经理”就像一面旗帜,他没有一天不按部门经理的身份要求自己。目标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使马原每天都被工作的疯狂激情驱使着。虽然这样工作起来有些累,但劳累过后,看着自己的工作业绩,他便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不到一年,他就被提拔到了主管的岗位,他工作起来更加努力了。虽然为此他牺牲了许多娱乐和休闲时间,但因有了目标,他感觉不到工作累了,而是一种享受。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得到了公司总裁的肯定,在当上主管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就被提升为部门经理,成了公司里提拔最快的又是最年轻的经理。

    王博的失败在于好高骛远,在确立目标的时候,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素质和所处的环境,制订了一个不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而马原为什么能从普通职员,迅速升为主管又升任部门经理?除了他有目标随时鞭策自己的缘故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为自己设定了符合实际、可以实现的目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管你的理想有多远大,都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实现。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但对实现理想毫无好的影响,甚至还可能起到反面的作用。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长跑运动员,他在比赛当中获得过数枚金牌,可是从外表看来,这位世界冠军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强壮。是什么力量让他取得如此的成就呢?他是这样说的:“在我刚刚从事长跑事业的时候并不是这样,每次比赛或者训练,在跑之前,我都一心想着漫长的路程距离终点还有多远,一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有点发憷。当起跑以后没多久,想着那遥不可及的终点,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身体很快就疲劳下来,别说是获得名次,就连跑完全程都很困难。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起跑后以后,首先找一个视野之内的参照物,比如一棵树,或者一根电线杆,就把它当作是终点,然后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去,来跑完这段路程。然后再找一个参照物,这样,即使是身体很疲劳,但是因为眼前的一段目标并不长,完全有余力来跑完它,就这样一段一段地跑下来,不知不觉地就到达了终点。”

    美国潜能大师伯恩·崔西说:“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可以量化、能够实现、注重结果、有时间期限。如果你的目标同时具备了这几点,就说明这个目标是有效的。

    当我们知道了目标的重要性而且制订出一个有效的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该看看自己对目标的期望强度了,当然不同的期望强度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每个人的期望强度不同,心理状态也不一样。有的人对某种东西真的不想要;另一种人找借口不想要,但真实原因是不敢想,不知道为什么要,害怕付出和失败,害怕做不到别人会笑话。不想要,当然他的结果是得不到。

    有种人决心不够,尤其是改变自己的决心不够,等待机遇,靠运气成功,即使得不到也不会转为安慰自己:曾经努力过,也算对得起自己,马上再换另一个目标。这一类人很想要,有可能成功,因为运气而成功,也因为运气而失败。

    想当个富有的人,这不是目标。有多少钱可以称为富有?你用多长时间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人类很早以来就想登上月球,这只是梦想。美国总统肯尼迪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美国要在10年内登上月球,这就是目标,因为它可计量。当时肯尼迪提出来之后,人们认为是大话。肯尼迪在目标确定之后,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提前14个月让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目标定得太大,会感到恐惧、痛苦;太小了,太容易实现,会觉得没意思。有人说我要当美国总统,什么条件都不具备,这是妄想。

    明确了方向,了解了自己的行为目的,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某一个阶段静下来评估一下新的进展,或是检讨自己的效率,因为能“看”到结果,所以保持信心与激情全身心地投入。这样,还有什么能阻挡你成功的步伐呢?

    心理学要点: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管你的理想有多远大,都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实现。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但对实现理想毫无好的影响,甚至还可能起到反面的作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