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战-接守高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海欣和张振光从辛寨回到连队不久,付孔亮和谢槐华也从营部回来了,四人刚一见面,何少荣就跑过来对付孔亮说:“连长,营长请您去接电话。”

    “我们不是刚从他那里回来吗?怎么又有事了?”付孔亮说。

    “我们刚才不是听到炮声了吗?估计与这事有关。”谢槐华说。

    付孔亮听后“噢”了一声快步向帐篷走去,虽然随身带着861步话机,但大家都是初到战场,用不习惯,总觉得关键时刻才能用它联系。

    果然一营营长胡如合在电话里说:“接到上级紧急通报,刚才六连炊事班被炸,造成了一死一伤的结果,但这件事不会影响今天晚上我们按时接防,只是要加倍小心,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六连炊事班是在做饭时被炸的,而我们上高地是在运动之中,人多,一出事伤亡可就不止一两个了。”

    放下电话付孔亮立即召集班以上骨干开会,他先通报了六连炊事班被炸的事,接着说:“同志们,战场上的情况比我们预计的要复杂得多,所以大家必须多长几个心眼才行。上级给我们连的任务已经明确了,一共五个高地,其中两个在刀山上面,分别叫做七一五和七二二高地;另外三个在刀山东侧,分别叫做一四五、一六二和老青山高地。从地图上看,一六二高地距离这里最近,其次是一四五和老青山高地,另外两个高地都比较远。所有去高地的路都不好走,或者说几乎没有路,得爬山上去。根据营里意见,我带领一排接守七一五高地;指导员带领二排接守七二二高地;副连长的任务最重,要带领三排接守一四五、一六二和老青山三个高地;副指导员暂时不上去,留在这里负责后勤保障。副指导员,我们在高地上吃不吃得上饭,用不用得上枪支和弹药,都指望你和炊事班的同志们了。”

    “连长,副连长他们的任务太重了吧?我可以带人上去驻守其中的一两个高地。”张振光说。

    “副指导员,你别急,我这里还有情况没有介绍呢,第一,一四五、一六二和老青山三个高地的面积都比较小,只能各放上去一个班的兵力,也就是十五人左右;第二,现在驻守那五个高地上的兵力也是一个连,也是这样的布局,营长说‘既然兄弟部队是这样安排的,那就有它一定的道理,我们先按兄弟部队的办法去做,觉得不合适的时候再做调整不迟。’按照上级命令,我们要在后天凌晨之前与兄弟部队交接完毕,也就是说只有今明两个晚上的时间,白天不能行动,要暴露目标。我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决定今天晚上天一黑就开始行动,争取在明天拂晓之前,把五个高地全部接收完毕。如果哪个排今天晚上完不成交接任务,也问题不大,但天亮后得整整在山上隐蔽一个白天,那罪也不是好受的,所以尽量抓紧时间。”付孔亮说。

    付孔亮讲完,谢槐华对张振光说:“副指导员,你负责的那一摊子任务最重,这点刚才连长已经讲了,因为你们要一趟趟往高地上送饭,还只能在夜晚或雨雾天上山。所以有人说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大家想想看,如果我们在高地上饿肚子,又缺少枪支弹药,那会是一种什么心情,还能打胜仗吗?”

    “连长,指导员,我明白了,我们一定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张振光说。

    “副连长,你觉得有什么困难没有?”付孔亮问海欣。

    “没有,兄弟连队能守住,我们也能守住。”海欣说。

    接着谢槐华说:“这里条件不具备,就不召开全连动员大会了,任务各自回去传达。在这个关键时刻,要注意发挥班长副班长和党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昨晚给我们带路的三个友军班长还在,天黑后他们仍然给我们当向导。昨晚我们走了大半夜,今晚又要行军,每个人都得有继续吃苦的思想准备。下午大家可以接着睡觉,养足精神才有力气爬山。”

    会后四个连首长都留了下来,这时付孔亮指着地图对海欣说:“副连长,你负责的那三个高地也有三个特点:一是海拔不高;二是面积不大;三是虽然不在刀山主峰,但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从地图上看,你们那三个高地基本上呈品字形,以一四五高地为基点,东南一公里处是老青山;正东二百米处是一六二高地。在一四五高地正南方向,还有一个我军守护的二一一高地,那里离国境线已经不远了,二一一高地正东五百米处是老青山。上面说的这些都是我军守护的高地,那里还有被越军占去的高地,一个在一四五高地西边不到两百米处,另一个在二一一高地西边不到一百米处,这两个都叫无名高地,对我们威协很大。”

    付孔亮对海欣说完,四人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关于后勤保障,大家认为枪支弹药好解决,友军留下一部分;上山时自带一部分;今后根据需要军工送上去一部分,总的来说问题不大。说来说去吃饭是个大问题,这件事在高地上没有办法解决,只能靠炊事班送。从辛寨到高地距离远近不一,要过拉拉河,要翻山越岭,困难可想而知,最后的决定是:炊事班要保证每天向每个高地送一次饭,数量够吃两顿,第一顿吃新鲜的;第二顿吃剩下的;第三顿喝凉水啃压缩饼干。

    晚饭后,该上山的人都做好了准备。第一次上高地,大家的心情比前进受阻那天还要紧张,他们不知道要去的地方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打起仗来是和他们投手榴弹,开枪射击,还是拼刺刀?电影看多了,认为无非就是那个样子。除了紧张,还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贾兆栋把绑腿打好,见黄金庵已经把光荣弹挂到脖子上了,便说:“老黄,这玩意可容易走火啊!我们在接防之前是不大可能遇到敌人的,所以还是把它放到挎包里去吧。”

    “放心吧,我不会像你小子那样一拉扳机枪就走火,结果害得全团推迟一天行动,我们在村边露天住了一夜,好在那天没有下雨,要不然那一夜连觉都没法睡了。”黄金庵说。

    枪走火这件事虽然上级没有严格批评,只是在全军范围内通报了一下,但却是贾兆栋的一块心病,要是其他人这样说,贾兆栋早就不高兴了,可他对黄金庵却不计较,因为两人是打出来的友谊,贾兆栋听后只是说:“老黄,你小子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不怕意外死亡就继续挂着吧。前天晚上全团推迟行动的事不是我一个人引起的,如果不是兄弟连队那哥们拉响光荣弹,越军是不会向我们打炮的,这一点连长已经说了。”

    黄金庵听后“嘿嘿”一笑说:“难道我连今天晚上用不用得上光荣弹都不知道?我只是先挂上去试试,临走之前会取下来的。”

    其他战士在各自想着心事,说不清是希望天快点黑下来,还是希望天永远不要黑下来。但就像天上没有神灵可以主宰人类的战争与和平一样,宇宙也不会在这时改变它的自然规律,天还是慢慢暗了下来,接着变黑。不久,三个友军班长再次走了过来,一连大部分官兵继续行军。

    连里每个干部都算了可以利用的时间,第二天凌晨五点钟天就要亮了,满打满算黑夜也就八九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我军要上去,友军要下来,一环紧扣一环,如果谁在路上耽误了,或者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当天晚上就难以完成交接任务,所以每一分钟都显得特别宝贵。

    因为一、二排要上的高地都比较远,所以仍然走在行军队伍最前面,海欣带领三排走在最后。出发之前海欣和代富文进行了商量,也进行了分工:七班接守老青山高地,由班长薛里程在那里负责;八班接守一四五高地,由班长苏景舟在那里负责;九班接守一六二高地,由代富文在那里负责。海欣和八班住在一个山头上,他对三个高地负责。

    三排官兵在友军班长李传法的带领下很快赶到了拉拉河。过河时他们在黑暗中看到拉拉河没有苍龙江宽,河水也不像苍龙江那样汹涌澎湃,它只轻轻地流淌着,在夜幕下显得非常温柔。桥梁长约五十米,宽约七米,和苍龙江上的差不多,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仍是小跑着过去的。过河后海欣问李传法:“李班长,白天越军能看到这座桥吗?”

    “不到跟前看不到,因为有山挡着,但越军的特工早就过来侦察到了,在他们的指引下,这座桥也多次被炸,但每次都很快被修复了。”李传法说。

    “明白了。过了河我们怎么走?我的意思是说先到哪一个高地上进行交接?”这时三个排已经分开各自行动了。

    “我们副连长说先把你们带到一四五高地上,他也在那里。”

    “请问你们副连长贵姓?以便见了好打招呼。”

    “姓张,张贵勇,实际上是个代理副连长。一个月前我们副连长张光宝牺牲了,他就接了班,张贵勇原来是我们排排长。”

    “那次你们排伤亡很大吧?”

    “是的,不仅我们排,全连伤亡都很大,连长、副连长、副指导员都牺牲了,战士也牺牲一大半,我就是那个时候补充过来的。”

    听到这话海欣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再次意识到防守任务的艰巨性。因此他利用行军时间一边询问高地及周围的详细情况,一边思考着上去后如何防守。

    据李传法介绍,过了拉拉河有条盘山小路,那是前面的轮战部队一点点开凿出来的。战士们除了背着背包、枪支和弹药外,还扛着压缩饼干和罐头等食物,每个人的负重都在六十斤以上。带这么多东西连走平地都吃力,更别说爬山了,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两条腿似乎有千斤重。

    从辛寨出发两个小时后,三排终于登上了一四五高地,途中没有一个人掉队。海欣见到友军代理副连长张贵勇后,双方立即进行了交接。然后他让八班留下来驻守,跟着七九两个班去了另外两个高地,到那里后也很快完成了交接,友军那个排顺利撤了下去。安排好另外两个高地上的防务,海欣才返回一四五高地,这时天已经亮了。

    刀山上面及周边的山脚下都有不少大小山头,只要位置重要,就会有人驻守,只要有人驻守,就被称为高地,刀山上面的高地均由我军驻守,但南面及东西两侧的高地被越军占去了不少,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都无法收复。高地一般是以它在地图上的海拔高度命名的,比如一四五和一六二高地;有的在地图上没有标明海拔高度,就以它的山名命名,比如老青山高地;有的在地图上海拔高度和山名都没有,可以用顺序编号命名,也可以用一个特殊的日子命名,比如二一一高地,我军收复二一一高地那天是二月二十一日;也有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命名的,就被叫做无名高地。

    刀山主峰海拔一千多米,一四五高地在它的东侧,上面有一个废弃水泥工事,一个丁字形堑壕,一个掩体。这个高地虽然在边境线我国一方,但轮战前曾长期被越军占守,废弃水泥工事就是他们在占守期间修建的。轮战开始后,我军集中兵力一举收复了这个高地,当时和后来的越军曾多次试图夺走都没有成功。我军收复这个高地后,官兵们不愿住在那个水泥工事里,就在堑壕北边一点的地方搭建了个掩体,掩体门口朝西,一出去便是堑壕,这样一来水泥工事便被废弃了。废弃水泥工事在掩体西北方向,两处相距三十米左右,中间原来有一个通道,后来被炸平了。

    那条堑壕南北长约六十米,几乎是整个山头的长度;在它的南端,又横着挖了一条二十米长的堑壕,也几乎是整个山头的宽度。因此整个堑壕呈丁字形。堑壕北端是供官兵上下山的台阶。台阶上面是整座山的最高处,那里有一块巨大岩石,岩石北侧有一个小平台,小平台上有一个小窝棚,先是张贵勇等人在那里居住,现在是海欣休息的地方。

    掩体里面的面积不到二十平方米,勉强可以挤下一个班,上面架有十字钢、木板、石块和泥土等坚固物,看样子还算牢固。

    一六二高地则呈东西长方形,长约一百五十米,宽约一百米,中间部位北侧有一个深约三米、宽约五米的溶洞,代富文和九班战士就住在里面。那个溶洞东南两侧是岩石,而且非常高,人不拉住绳子根本上不去;北侧是个漫坡,代富文他们就是从那里上的山;西侧也是一个漫坡,从那里下去可以转到南面山脚下,从南面山脚下可以上到最高峰,最高峰在东头,那里原来也有一个溶洞,后来被越军的炮弹炸毁了。

    老青山比三排驻守的另外两个高地都要高,但也没有超过两百米。从北边看它就像一个大树桩,奇的是山顶中间横着一道石峰,石峰呈东西向,很高,很尖,把山顶一隔为二。我军驻守在被石峰一隔为二的山顶北侧,面积约三百平方米大小,那里也有一个掩体,是我军官兵用石头砌成的,面积比一四五高地上的掩体还要小,七班战士就住在里面。上下山的地方在掩体北侧一点的悬崖上,那里有一个被固定在岩石上的梯子。

    凌晨的高地上一片宁静,连虫子的叫声也能听到。虽然三排官兵顺利完成交接任务,但心情更加紧张了,因为已经进入临战状态,随时都有可能与来犯之敌作战,随时都有伤亡的可能,前面那个连的情况他们在路上都听到了。

    见三个班各就各位,海欣用861步话机向上级作了报告。他在通话中得知:一连另外两个高地也分别被付孔亮和谢槐华带去的人接守,比预定时间都整整提前了一天。

    通完电话,海欣让苏景舟安排三个人站岗,其余的人进入掩体休息。

    看到西边的无名高地近在咫尺,整整奔波了一夜的海欣也和大部分战士一样毫无睡意,于是就站在小窝棚外面观察敌情。晨曦中他隐约看到西边的无名高地上有人走动,知道从现在起就要和他们较上劲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