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要会算计-打有准备之战——了解中国各地商人特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性格。由于地域不同,不同地方的生意人就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就需要生意人精明,抓住对方喜好,对症下药,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从感情上征服了对方,同时你也从对方经济上得到了补偿。

    北京商人特征:能侃心诚,重人情轻广告

    北京商人,不用说,他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所掌握的经商与政治信息比任何一个区域的人都快都准。正因为这,北京商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说能侃,再加上北京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浓厚的政治氛围也使北京商人对于政治情有独钟。所以北京的商人,无论是街头小贩,还是商界大亨,都会当街大谈特侃政治。政治就像北京人生活中的盐,没有它,北京人的生活就会变得寡然无味。

    所以,对于北京商人来说,俨然像是政治家,朋友聚会就像是政治家开party,其热闹程度决不亚于明星演唱会。北京商人侃起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就像高山流水,气势磅礴。所以对于北京人的侃,又有京侃一说,“京侃”的原意是指老北京人带着浓浓京腔的语言表达形式。但对于北京商人而言就是在谈生意时不忘谈政治,这也难怪,北京人脑袋里装的除了赚钱外,就是最新最全的政治新闻,胸中存的是独到的政治见解。可以不夸张地说:在北京你随便挑几个生意人,他们的政治水平都够得上外地县长一级的水平。所以就有顺口溜说,“北京人侃主义,广东人谈生意”;“北京街头多口号,广东街头多广告”。

    (1)对北京人而言,生意是侃出来的

    “侃大山”是对北京人最传神的写照。也因为能侃,所以北京的生活就丰富多彩了。来北京的人都知道,一上公交车,侃天气可以侃上两小时,若是你去问路,明明知道东西南北,但被他们一侃,你就分不出南北了,明明是往左往右走50米的路,他们偏偏要侃出点水平,一侃就是15分钟。所以说,北京的商人具有一种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听众越多,反应越热烈,他们侃得越来劲。在北京企业家的party上,企业家们往往是争先恐后,高谈阔论,语惊四座。相比之下,上海的企业家有这种口才和辩才的就少多了。上海企业家们在一起,都是西装革履,斯文风雅的绅士,你让我发言,我推你表达,显得极是谦虚谨慎。

    北京商人正是因为他们能“侃”,所以跟侃紧密相关的是“捧”。一部又长又臭的肥皂剧还未出笼,就有捧爷没商量地在新闻媒体上搞起地毯式轰炸了。什么“艺术转型”,什么“最新力作”,什么“史无前例”,什么“开创新纪元”,总而言之,不让观众侃晕之前是不会死心的。事后观众却大呼上当,与此相联系,北京不少商人就充分利用这招,这也就是那些电影导演为什么能把商业片在北京公映得那么火爆,原因就是利用天花乱坠捧一阵子,以达到造声势的效果,抓住群众的这种心理,电影一上映就是个大丰收。

    正因为北京商人爱侃又善侃,侃起来滔滔不绝,所以跟他们做生意,一定得沉住气。即使你觉得很无聊,脸上却不能显露出来。要知道,若你能满足北京商人侃的欲望,那生意就不在话下,等他侃完了,生意也就意味着八九不离十成功了。不懂跟北京商人做生意的人,往往在谈生意时,一见面就单刀直入谈生意,但结果欲速则不达,多半是泡汤。

    (2)诚心待人不虚伪

    北京商人除了能侃外,还有一点就是非常实际,他们崇尚真诚的人际关系,待人坦诚不欺心,经商不会使鄙薄奸诈的手段。所以,北京的商人跟北京的城市一样,整个城市风貌都表现出朴实无华的风格。

    如果你到商店或市场买东西,货主要价很实际的,不用说肯定是北京商人,如果要价太离谱的,大半都是外地商人。因为北京商人与人接触时,不论相识与否,都会坦诚相待顾客,不存尔虞我诈之心。“同仁堂”是中国医药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虽然经历风雨沧桑350多年来,但同仁堂一直生生不息,在各国医药公司逐鹿中华大地的今天仍然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同仁堂有什么奥妙使自己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呢?仁德诚信是同仁堂永葆青春的法宝。在经营中,同仁堂最起码的要求是不少分量,不售假劣药。无论买卖大小,都一视同仁。这也与北京人注重“人情味”离不开的,他们世世代代都遵循着中国传统观念中“礼之用,和为贵”和“中庸之道”的准则,以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最终达至社会和谐。

    在商场上,北京人做生意非常看重友情。他们认为友情相互渗透、彼此交流是维系良好生意关系的最佳方式。他们和朋友交往,宁肯自己吃亏,也不愿损害对方,有一种“患难之交难逢”的意识。并且,在生意场上,北京人恪守一条格言:“骗朋友仅是一次,害自己却是终身”。因此,他们为人古道热肠,急人所难,乐于助人,处处替别人着想,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意朋友,并且常常不图回报。

    北京商人大多直爽豪放,北京人热情好客在全国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们不愿片面接受别人的恩惠,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也非常注重“礼尚往来”的交往方式。因为知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的人一向为北京人所不齿。

    针对北京商人的这一特点,在与北京人做生意时,与上海人不同,必须注重与他们的人情交往,讲求人情味。

    (3)不重广告重自身素质

    北京的名、优、特产品,在全国来说,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是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但北京商人做生意却不重视广告。在产品推销上,北京商人的观点是“货好不用吹”,“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这一理念的深入,使北京商人吃了不少亏。第一,在时间上不及对手的货卖得快,等大家真正发现是好货时,也许比外地商人的货要晚卖好几年;第二,在竞争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别人是广告铺天盖地,而北京商人是默默无闻,只有当他们在产品卖不出去货积压时,这才想起做广告,不过却有点为时已晚。

    虽然北京的很多企业产品在全国领先,但是,在电视上做广告的很少,而且北京电视台常出现的也多是外地的“金龙鱼”、“大印象减肥茶”等;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也都是外地广告抢了“标王”。但是,广告对于北京商人来说,依然是视而不见,我行我素,他们就是不会花上百万元请明星做广告,也不会去竞夺什么“标王”之类,如果其他商人都象北京商人那样,那不知会气死多少明星大腕?即使是在《北京晚报》、《精品购物指南》等报做广告,也只是一些商场促销商品的生活类的广告。

    北京商人不重广告由来已久,主要原因有三:

    ①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货好不用吹”,“酒香不怕巷子深”。所以他们的经营战略多放在研制和提高产品品质上。

    ②占天时地利之优势:地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大企业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全国性的市场,小企业又多难满足北京的市场,商人不愁产品没销路。

    ③北京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北京的平均年收入在大城市里也是名列前茅的,没几个城市比得上,所以北京人逐渐向名、优、特转变,消费多倾向于名牌、高档商品,而名优产品都是大家熟知的。

    北京的商人虽然不重广告,但对于人才素质,他们却是非常重视的。北京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库,在这里高校林立,全国一流大学在海淀区就几乎占据一半;这里也汇聚了中国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科研机构,也集中了中国最优秀最杰出的人才。有人戏言:在北京,随意扔一颗石子,砸着的可能就是博士。目前,北京著名的企业家中,柳传志、王选、张朝阳、王志东等等,都是大学教授或出国留洋回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一个个都是商界的精英,为北京及中国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北京至少有100万个拥有自己资产和雇工的老板,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迅猛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老板是年轻人,而且不少人都持有硕士、博士学位,甚至是出国留学归来的镀金人。他们一般从事科技、信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这些从知识分子转化而来的商人,文化层次高,信息灵敏。他们经商经验不丰富,但他们市场经济理论丰富,经过几年的商海浮沉,往往成功者居多。

    东北商人特征:重义淡利,重酒重友

    东北人讲义气是出了名的。以前网络歌手雪村《东北人是个活雷峰》唱遍了大江南北的电脑网络,歌词里面讲的就是东北人以诚相待,很重朋友之情,讲义气做好事,这些东西也充分的体现在他们做生意上。

    跟东北人做生意时,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别谈钱,一谈钱就伤感情。”尽管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人重义轻利的心态。一位长期与中国人做生意的意大利客商私下里曾说:“跟上海人谈买卖很累,跟东北人做生意倒挺轻松。南方人精细且斯文,北方人粗放而率直。”

    东北人心眼好,讲义气,性情豪爽,为了朋友甘愿两肋插刀,把友情看得比命都重要。很多事,总是跟朋友在酒桌上把心掏出来。跟他们做生意,只要酒喝完,生意也成了一半。重义气,使东北人在商界获得了值得信赖的好名声。因此与东北人做生意,只要会用些感情投资,没有办不成的事。

    (1)强悍易怒,性情豪爽

    东北人做生意还有一个不好的特点,就是强悍易怒,脾气大,所以被外地人称为“东北虎”。为什么称为东北虎呢?东北人“人高马大”这是虎的一大特点;还有就是东北人尚武好斗,民风强悍。因此,用“东北虎”来比喻东北人骁勇、强悍的特征是比较恰当的。

    东北人这种地域性格在商业活动中也不时表现出来。在做生意过程中,东北商人生意做急了,喜欢吹胡子,撸胳膊,挽袖子,天不怕,地不怕,说干仗就干仗。在解放前,上海滩三大流氓杜月笙、黄金龙、张啸林都要让东北人三分,他们屡屡告诫手下,东北蛮子厉害,不惹时千万不要惹。就是到了现在,与东北人做生意的商家,都觉得东北人做生意是豪爽,就是一点不好,脾气太大,三句话合不来就动口骂人:“你咋了,小样的,我就不信干不死你。”说完甚至动手动脚动刀子,所以跟东北人做生意,最好是要顺毛搔庠,不要逆着来,要不就自己也学几下防身之术,别闹个生意没谈成,还鼻口流血伤身体。

    所以,基于东北人的这一特性,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千万不能欺骗或者耍奸,否则,就会触范“虎威”,重者受皮肉苦,轻者以后决没有合作交往的机会了。

    虽然东北人的脾气不好,但要赚东北人的钱倒挺容易。他们经商往往出手大方,不在乎别人算计自己那几个小钱,因此,与他们谈生意时你得讲点排场,铺张虽然有点浪费,但你放心,你一会儿肯定会在生意上得到双倍的回报。

    东北人的豪爽耿直在全国是闻名的。所以外地人认为,对东北人只要能顺毛溜,交东北人比交其他省份的人强百倍。

    东北人讲义气,但这又往往以粗犷、带野性味的方式表达出来。那就是骂与出手打了。

    东北人坦诚,直心眼子没心眼子;有啥就唠啥,对什么不满就直说,一竿子插到底,这种发泄缺乏南方人的含蓄,并且对任何事都采取倔驴式的做法。所以会做生意的人,总是抓住东北人豪爽耿直心理,和东北人处得宛如一家人,亲兄弟姐妹一样,生意也是大发特发,红红火火。

    (2)无酒不成商,酒场谈生意

    我们都知道,冬天喝酒能消寒。东北天气以冷天气居多,东北人大概受天气寒冷的影响,养成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招待客人都是以酒以肉大力款待。大喝特喝,不醉不休,“宁伤脾胃,不伤感情”,是东北商人酒场上的座右铭。

    东北人“豪饮”的大名,早已远扬四海。与欧洲的德国人、法国人、俄国人相比,毫不逊色。东北的哈尔滨素有“啤酒之城”的美誉。在这里,哈尔滨人出奇的酒量常常令外地来的客商瞠目结舌。两个小伙子,三伏天,在一家小酒馆里,喝一箱24瓶的啤酒,是一桩很平常的事。

    在哈尔滨,如果你只能喝一瓶啤酒,就是一件颇痛苦的事了。如果带着一瓶啤酒的量,坐在酒桌上,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没有面子,形象特“矬”,说起话来不仅没有底气,而且状态也特别“小丑”。

    在东北,五六位生意人聚一桌,喝个四五十瓶啤酒,再加相当数量的白酒,实在是平平常常的事。东北人喜欢喝酒,会喝酒。对东北人来说,做生意和喝酒是密不可分的,无酒不谈商,许多大生意都是在酒桌上拍板的。东北人到外地去投资办什么事情,用酒宴的方式款待南方客人,切不要以为款待你的东北人是个酒鬼,一个大手大脚不值得信赖的粗人。这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风习而已。

    东北人讲义气,重交情,和东北人谈生意最好先联络感情,而感情又往往可以通过喝酒来加深。在东北人眼中,喝酒是感情深浅的衡量。“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因此,在与东北人做生意时,如果你能喝酒,甚至你虽然不能喝酒,却敢于硬喝,一切都豁出去了,你会得到某种报偿的。因为,通过喝酒,赢得了东北人对你的信任,他们认为你是一个实在的人,一个可交的人,你以后有什么事要办,一切都开绿灯,一切都为你提供方便;而那些不能喝酒,或者坚持不多喝的人,会引起在座人的反感,他们会认为你不真诚、虚伪、心眼太多、不可交。今后要办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的。

    安徽商人特征:小家意识强,爱打文化牌

    在商界历史上,安徽商人被称为徽商,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直以来,徽商不仅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商业集团,他们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而赢得了“儒商”的美名。

    徽商中不乏饱学之士,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这是安徽商人的传统。商人有文化,则智力高、判断力强、算计也精,在商品市场瞬息万变、供求之间盈亏莫测的情况下,善于审时度势,精于筹划,因而获利多而快。商人有文化,在与官府交往,同显贵应酬中,便能言语相通,应对自如。安徽商人知识广博,喜欢谈论文化事,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喜欢来点文化义举,或文化投资。因此有人说,安徽商人走到哪里,哪里的文化就繁荣。

    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总裁史玉柱就是一个安徽人。在早几年,史玉柱可能是中国亿万富翁中文凭最高的人物之一。其实,他更是安徽新一代儒商中出类拔萃的代表。在他的背后,是一块有着浓烈的文化底蕴和亦贾亦商的故土。史玉柱说过:“我感受到现代商界最有前途的是知识分子,而不是改革初期占尽天时地利的渔民、农民和一些个体户。”有人说:改写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形象,自史玉柱开始。

    经济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现代安徽、徽州,经济上虽然落伍了,安徽、徽州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现代商人阶层,但安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发展文化的牢固信心。历史上,安徽曾造就了一代称雄海内的儒商。在21世纪,在安徽做生意,一定要有新儒商的气质,多打文化牌,安徽人才会认为你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

    (1)小农意识比较强

    小农意识是安徽商人最大的一个弱点,这常常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北。这也许与安徽的地理位置有点关系。

    安徽地处南北交接地带,淮河、长江从西至东横贯安徽,将安徽划为淮北、淮南、江淮之间三个自然地带。东南西北安徽人的性格差异比较明显。淮北人有着山东大汉的爽直、豪迈的气质。在做生意时,重信义,办事爽快,但契约观念不强,因而容易引起法律纠纷。与淮北人相反,淮南人则酷似闽粤之人,有“蛮子”之称。在历史上,淮南已与闽粤有着同根之连。现在,淮南人具有闽粤人精明能干、聪明伶俐等性格特征。淮南人具有商业头脑,安徽大商人大多产于此地。皖西人善良、淳朴、厚道,重义轻利,不爱经商。皖东人受苏沪地区的经济辐射的影响,因而对经济方面更显得热心,外出经商与打工的不少,大多勤恳、务实,接受新生事物也比较快。安徽人做生意,性格混杂,风格迥然,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小农意识比较强。

    这一文化心态源于历史的因素。徽商是在带有很强宗法色彩的农业文化观念的支配下,进入商业活动领域的,因此带着较为强烈的小农意识。在小农文化观念的引导下,徽州商人始终没能树立起商业效能的观念。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始终没能培植出对商业的忠心。徽州商人中从商而终的少,多数人无论是发了家或是赔了本,最终还是叶落归根,返回到以农为本的老路上来。在安徽,物质的富翁却是精神上的贫困户,财富并没有使其摆脱对商人身份的卑微感觉。客籍在外的商人,生活的奢侈糜烂是惊人的。置田建房修祠宇,几乎就是徽商资本的惟一出路。徽州商人的这一经商传统在当今安徽人中仍大有市场。

    “傻子大王”年广久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突出的典型。从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看,年广久属于第一代商人;从管理方式看,第一代商人是经验型管理者;从年广久的管理思路看,无不带有小生产者的烙印。他不是一个现代商人,甚至,他的个人性格及价值观念都具有明显的小生产者特征。年广久的悲剧,可以说是安徽商人小农意识的突出反映。他的小农意识也是历史上徽商衰落的体现。

    如今的安徽商人必须大力摒弃之,树立自觉的商业意识,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

    (2)经商注重“诚”、“信”、“仁”、“义”

    在中国,有句民谚说:“无徽不成商”。说的就是安徽人做生意厉害。当然,那是历史上的徽商,是指明清时代徽州府籍的商帮集团,明清时期的徽州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6个县。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纪载,其后代有所发展,但形成一个商帮集团则在明成化、弘治年间,明嘉靖以后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达于极盛。无黟不成镇,无徽不成商,便是历史对徽商辉煌岁月的写照。徽州商人在长期经营中相信“财自道生,利缘义取”,逐渐形成了“诚”、“信”、“义”、“仁”的商业道德。虽然现在的徽商相对而言差些,但老祖宗留下来的良好传统依然存在。

    安徽人做生意重诚信、讲仁义。他们的诚信仁义跟东北人的豪爽有天壤之别。他们重名声,以大局为重,而东北商人以自己的心情去分别好坏,他们讲义气,有点感情用事。

    在清代,婺源茶商朱文炽在广东经营茶叶生意。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后,他总是不听别人的劝阻,在与人交易的契约上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茶商朱文炽因舍利取义在广东从商20余年,亏损本银数万两,却全无怨悔。这样的例子,在徽州历代的史籍里俯拾可得。安徽人在史书里特地记载,引以为荣。这虽然不能不说是与商业赚钱的目的和精神背道而驰,但是至今,传统徽商的经商之道在安徽商人中风骨犹存,安徽商人仍然怀着舍利取义的古国之风,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讲求诚信,重产品质量。

    “小岗村”香烟是安徽的精品烟,这几年远销中外。它的名字源于中国体制改革的先锋——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该村以农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而闻名全国,但是,“小岗村”卷烟之所以出名,并不完全是出于此,主要还是它的质量好。

    经商做生意重义气也是当代新徽商的一个特点。安徽商人往往能够做到老少无欺,生客熟客一样。因此,在与安徽商人做生意时,了解传统徽商经营之道对现代安徽商人的影响是大有益处的。

    广东商人特征:天生勤劳能吃苦

    广东人做生意,敢于吃苦耐劳。也许广东人近代做生意占据打开门户的便利,所以他们做生意以精明为主,以钱为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钱,四下奔忙,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广东人很有钱,这也是时下中国人公认的。一听到满口的粤语,我们就知道大富豪来了。很多外地人对广东人很眼红,其实,有钱的广东人赚钱来得正道,来得辛苦,来得自然。广东人的财富并不是天上掉的,绝大多数广东人是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才走向富裕之路。现在很多的广东大商人是从小商小贩起家的。

    在广东,人人都忙忙碌碌,为生计而忙碌,为挣钱而忙碌。为了钱,广东人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去受累,可以去受苦。以广东人最有代表性的广州人而言,广州人是中国城市人中最忙碌的一群人。广州比上海小多了,但汽车、摩托车之多令人难以置信。一天24小时马路上似乎永远是车轮滚滚。夜幕降临之时,司机们奔波劳累一天挣足了自己的钱后,洗车擦车人又开始表现出不怕脏、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勤,是广东人的特征,更是广东商人们的突出品质。广东商人勤快,整日东奔西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恨不得把一分钟“劈”成两分钟用,从每分钟里挤出几张“四人头”。

    “要发财,勤起来。”这是广东商人们的口头禅。

    在广东商人的意识中,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观念特别强。他们东奔西跑,要把每一分钟都变成效益。他们虽然比一般人是累了些,但是每一分钟都变成金钱也活得踏实。由于对时间特别看重,因此,他们办事节奏快、效率高,许多商机往往被他们抢先一步占领。广东人做生意,手脚很快,“上得快,转得快,变得快”,这是人们对广东商人经商风格的评价,也是广东商人生产、经营的秘诀之一。

    因此,要和广东人做生意,慢慢腾腾是根本不行的。太慢了,一是容易错过时机,误了生意;二是与广东人合不了拍,“步调不一难以得到胜利”;三是因为你的动作慢了,思维慢了,让广东人占先手,抢先机,你总是得跟在广东人后面跑,吃亏是难免的。

    (1)重利胜重情,把金钱放在第一位

    广东人具有经商的传统。他们的商品意识特别强。言必言商,言必言利,全民皆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淡泊名利为高风亮节。然而,广东人的金钱观念很强烈。在广东人眼里,他们的目的很明确,生活就是为了要赚钱。只要有钱赚,他们就甘愿勤劳地忙起来,由于赚钱的目的单一,方向一致,广东商人在行动中少了一些盲目与动摇,多了些动力与恒心。当大家还在念叨着孔孟之道时,广东商人已经赚得满钵金钱。他们没有心思、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在广东人的观念中,有了钱,就意味着有了财富,可以满足自身各种需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了权力同样可以做到支配别人,支配各种资源。但是,广东人远离政治中心,政治对他们的影响太小,这使得广东商人干脆漠视政治,远离政治成为商界传统。

    在广东商人眼中,政治当不了饭吃。企业考核员工,对政治关心与否不是很重要。相反,干活的效率、数量、质量最重要。对员工的报酬,厂长经理也主要以物质刺激为主,并且,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也只认物质报酬。在广州、深圳等地的企业中,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上至经理、厂长,下至“打工族”,人人心里都是一个观念,只有企业发展了,自己的饭碗才能有足够的实惠,你才能赚到足够的钱。

    曾有知名记者到广州的企业进行采访,发现他们的企业作风明显与外省的企业不同。首先,他们不善于介绍经验。厂长经理介绍情况很少会滔滔不绝,没有“宣传”的“准备”。其次,他们保密观念做得好。许多能表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数字往往不告诉记者,怕记者写出来透给了同行业,影响竞争,有的企业某项经济指标明明已在全国领先,但偏不愿让人知晓。除以上之外,他们对上门谈生意的人的热情大大超过对记者采访的热情。记者采访结束后,几乎没人送“纪念品”给记者。遇到吃饭时,也简单实惠一餐,决不铺张浪费。

    所以,对于北方人来说,认为广东人太俗了,谈起钱来眉飞色舞,没完没了,除去了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广东人都认为没有钱就不能活,一分钱可以难倒英雄汉。即使是一门心思赚了大钱,腰缠万贯,他们对政治仍不会表示出太大的兴趣。当然,以追求利益为第一目的的广东人也不是一心只问盈利事,两耳不闻他人言,期货商或者炒股票的人也关心政治,但他们对政治的关心完全是出于对钱的关心。所以说,对于广东商人,金钱是他们做生意的唯一目的。

    由于这种“政治观念”,广东商人与政治往往是离得远远的,甚至其中一部分人厌恶谈论政治。因此,与广东人做生意时,谈论政治引不起广东人的兴趣,甚至谈论政治可能会引起一些广东生意人的反感,认为你有政治背景,而不愿与你合作。

    (2)自我表现,勇于开拓

    广东人讲派头,好面子。所以他们在穿着打扮上,总是“上名牌、下名牌,捉个虱子也金利来”、“绅士淑女们,有吃没吃,头得保持!”

    在生意场上,广东商人总是以最能显示其实力的一面与你接触。他的服装一定是名牌;他的手提包一定是精美昂贵的密码式手提箱;他的手表一定是世界名表;与人交往乘车,如有可能他绝不会坐档次较低的汽车。这种潜在的心理,表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他们“王婆卖瓜”的意识和手段最强。因而,广东商人的广告很有震撼力。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商人抓起广告这把利器,大肆开拓市场。他们做广告,敢于早投入、高投入。例如全国最著名的演艺圈人士李默然的三九胃泰广告开创中国名人广告的先河。广东美的集团以100万元请国际上红得发紫的影星巩俐为其做商业广告,国际影星成龙更不遗余力地向全中国的小朋友们推荐小霸王学习机……这些都以其杰出的效果轰动一时。广东商界也因此尝到了广告的甜头。

    现在,做广告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广东商人在广告战中新招迭出。

    如今,广东商人看准了广告是一种投资,并且是一种投入很小而收益很大的投资,因而更敢下狠手,敢出奇招;但是,广东商人的广告做得让人心服也心虚,有时也存在夸大其辞,名不符实之嫌。

    因此,面对广东商人的“王婆买瓜”式的广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小心提防被其虚假方面蒙敝;仔细学习其方法,利用广告进行营销创利;重视其广告的宣传作用,从中领会其产品的实力和质量,然后选取好的产品进行销售。

    广东商人的广告为什么能做得如此好呢?

    这与他们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分不开的。在历史上,近代凡是与西学有关的事和物,大都是由广东人最先尝试。在轰轰烈烈的近代史上,广东被人称为“思想家”的摇篮,其中康梁变法曾震动中华。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是广东人。有人用句通俗的话的来形容广东人和东北人:广东人是文胆大,东北人是武大胆。

    由于人文的传统,广东商人敢为天下先。

    广东商人发财的精义在于“敢”和“先”二字。“敢”即大胆,别人不敢干的事我敢干;“先”是先行一步,争取第一。因此,和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做生意,应当注意尽量与他们开展富有新意的合作。

    广东人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做新的生意。因为新才没有竞争,没有对手,才可赚取垄断利润。因此,他们一旦看准,敢冒风险,有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气势。

    (3)讲究避讳,迷信思想严重

    广东商人的迷信是出了名的。他们出门做生意前,有条件的话,他们都要问问先生,几时出门好,向哪方向好;重大生意谈判前总要求卜一卦:生意可谈成否,对手今怎样?有时候,生意场上风云多变,生意人拿不定主意时,他们就会想起去求签问卦。

    迷信的广东商人最讲意头,数字要“6”、“8”,因为其谐音是“顺”和“发”。他们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多是有几个“6”与“8”。“6”与“8”抢手,有时需要竞拍,店铺门牌号码最好也是“6”、“8”,图个吉祥。而逢6、逢8的日子也显得珍贵。

    深圳是全国各地的人才荟萃之地。深圳人现代观念强,但封建迷信也给深圳人涂上了浓浓的色彩。人们称深圳是“传统的神主宰着现代的城”。走进深圳的商店饭店,你随时都会看见在货架上或餐桌边,都有一尊大小不等的佛像,或如来、或观音、或财神,其色泽鲜亮,雕塑精细,而且点缀上霓虹灯常年不熄。在他们的心目中,求发财,图吉利,均离不开诸神的保佑。仅以坂田第一工业区为例,几乎所有的厂家都设有神像,大厂大设,小厂小设,仿佛不设神像就没了主心骨。

    针对广东商人的迷信,与广东人做生意时,很有讲究。送礼要防“忌”,说话要注意,多用6与8,处处图吉利;摸准他们的迷信心态,多从唯心角度去迎合他们避凶就吉的心理;谈生意,进行合作,多选择在“良辰吉日”、“风水宝地”。这样,精明之至的广东人才会乐意与你合作交往。

    闽南商人特征: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闽南人为主导的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其经商的气魄和成就令人叹为观止。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从中国东部经济最落后的省份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厦漳泉组成的闽南金三角,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福建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的龙头。是福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受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福建各地人的性格很难一言以蔽之。闽北人安贫乐道,闽东人求稳怕乱,闽西人重宗内聚,而闽南人则讲究“过番”、“出洋”,到外面闯世界。从商人素质和商业精神的角度看,闽南人是最优秀的一群。闽南本来就不适宜农耕,商人出海归来,常常带回大把大把的钞票,于是,“出海从商”就成了闽南人的最佳职业选择。自古以来,闽南做生意的就特别多,经商成为他们的一个主要职业。

    闽南,人们一生下来耳闻目睹的情景就是祖辈父辈外出经商,所受到的教育就是“经商好,商中自有黄金屋,商中自有颜如玉”,所以,闽南人十三四岁就走上了经商之路。这在闽南不仅已是见怪不怪,而且天经地义。闽南人更善于从经商实践中汲取智慧。

    闽南人具有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

    基于闽南人的这一特性,在与闽南人做生意时: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可能获益匪浅;同时,多与他们接触,其经商意识也会给你许多启迪。

    (1)敢于冒险与进取

    晋江恒安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连捷就是一位敢为天下先、勇于冒险开拓的农民企业家。出生于闽南安海的许连捷,十几岁就开始打拼天下。他做过红薯粉条,卖过水果蔬菜,吃过不少苦头。但在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他发不了财。改革开放后,许连捷被压抑已久的创业欲望和经营才能一下子迸发出来。他率先在家乡办起了服装加工厂,接着内联外引,创立了以“安乐”卫生巾为主要产品的中外合资企业——恒安实业有限公司。

    许连捷是一位开拓型的典型闽南商人。当公司刚刚打好基础,他就把眼光瞄准了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上海。他知道,他的“安乐”产品如果能在上海站稳脚跟,不仅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是,黄浦江畔卫生巾的大小工厂起码有十几家,他这个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企业能挤得进去吗?恒安说要打入上海,就非打入不可。许连捷有胆有识有韬略,亲自披挂上阵,带领一批能征善战的业务员,开进了上海。然而,转眼两个月过去,磨破嘴唇踏破鞋,他们在十里洋场吃尽闭门羹,就连试一试的一位女士都找不到。许连捷不无感慨地说:“那段日子,风风雨雨,一言难尽”。但是,许连捷不灰心,不气馁。终于“上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家公司愿意进货,但压价太凶。当时“安乐”卫生巾算上各种费用,最少也得卖9毛,可对方只肯出8毛,多一分也不要。

    俗话说:赚头生意有人做,蚀本生意没人做。但是,精明灵活的许连捷,早已对这家公司的信誉、销量了解得一清二楚,就怕你不买,等你尝到甜头还得找我。许连捷当场拍板:“卖,但只给200箱。”对方见状,立即变卦:“7毛9成交,不然不买。”商场如战场,事已至此,许连捷也只好签约交付,好一笔不公平的交易!但是,他早已成竹在胸。果然几天后,这家公司也从闽南人身上找到了赚钱的门路。于是自找上门,要求再购,并愿以每包9毛7分的价格订购2000箱。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现在这家公司已成为恒安公司的最大贸易伙伴,每年订购十万箱,成交金额上千万元。

    开拓进取,敢闯敢拼,算度精深,许连捷身上体现了闽南人的商人品质。同时,一个善于做生意的人如果也具有这种精神,与闽南人合作,定然会发大财。

    现在台湾中小商人在世界各地的闯荡,更展现闽南商人一往无前的逐利精神。今天,“爱拼才会赢”成为闽南人家喻户晓的格言。在某种程度上即反映闽南商人的勇于冒险进取的心态。

    (2)重商与务实并进

    相对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儒家信条,闽南商人更重事功实利,具有强烈的务实逐利心态。由于移民传统的影响和生存环境的恶劣,闽南人的价值体系更重物质利益和改善生存条件。而闽南人崇尚工商的习俗应始于宋元时期,形成于明清封建皇朝推行“重农抑商”的国策之际,与西方重商主义的兴起几乎同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西方重商主义受到新贵族与皇室的支持,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之一。而闽南人民的重商主义,却屡受中国政府海禁和抑商政策的摧残。直到改革开放年代,闽南地区的重商主义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也是边缘文化形态派生的特色之一。

    闽南地瘠民稠。戴云山之东南至海,多为丘陵山地。除漳州平原外,多为赤土黄沙。严酷的自然环境,移民的生存意识,孕育了闽南文化的务实精神。崇尚商工的传统,正是闽南人的务实精神的外化。闽南地少且贫瘠,生存空间狭迫,民以海为田,赁海为市。宋末元初,泉州港成为中国第一大港,至明代泉州港淤塞,月港及安平、东石等小港继之。诸港的繁荣,既是闽南人民世代浮瀚海、通异域所致,也培养了他们的经商传统。

    重商趋利与铤而走险的精神结合,使闽南人在通商逐利时特别的无所畏惧。历史上闽南人就以敢做“杀头生意”著称于世。在18世纪以后茶叶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时,闽南商人是国内生产和营销出口茶叶的主要组织者。清代闽南海商不仅活跃沿海和远东水域,赴闽北经营茶叶贸易的还是闽南商人。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闽南人的重商逐利本性再次被充分激发。闽南重商精神的表现,在于民众普遍的经商意识。百万晋江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小个体企业上万家。

    闽南人的重商意识,还表现于“老板意识”,即都想当“头家”,不想当“伙计”。所谓“泉州人个个猛”,“不当老板不算猛男”,“宁做鸡头,不当凤尾”等流行古今民谚,都是民风的绝妙反映。

    [BT2]6.宁波商人特征:四海为家,冒险犯难

    宁波商人没有太多的家园意识,他们以四海为家,没有守成享福思想,他们有了钱便立即投入更大的事业。正因为这,宁波人坚毅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在他们的商业活动中显露无遗。

    19世纪末和20世纪40年代,宁波人曾两次大规模地漂洋过海,前往日本和欧美等地以及港澳地区创业。第一次是在光绪、宣统年间。这一时期移居海外经商的人数多达近10万人;第二次是在国民党统治行将完蛋的前夕,大批的宁波商人移居到香港、澳门,或以台湾为跳板,转向欧美及大洋洲发展。目前,据初步统计,移居港、澳、台及海外的宁波人大约有7万多人,他们遍布于日本、美国、新加坡、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硬是在陌生的异国他乡开拓出一方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其中不少人成为当地工商界或金融界的巨子。

    香港是海外宁波商人的活动基地。香港的两位“世界船王”都是宁波人。已故“世界船王”董浩云,是宁波定海人,他是董氏航运集团的创办人,其旗下有船149艘,1200万吨载重总量,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另一位“世界船王”包玉刚,也是宁波人,是香港十大财团之一。东南亚各国也是海外宁波商人的活动区域。分布于海外各地的宁波人,始终保持经商传统。老一辈宁波商人的后代又成为新一代的商人,在海外商界形成“宁波风”。

    因此,宁波商人是见过世面的,他们具有较开阔的眼界。他们领风气之先,对新生事物反应敏捷,他们敢冒传统社会之大不韪,冲破陈旧的观念藩篱,投身买办业与对外贸易业;与此同时,宁波商人并没有抛弃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而是努力把中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不仅继承发扬了艰苦创业、克勤克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吸收以人为本的传统人本思想,而且成功地把传统家族同乡关系运用于近代商场活动中,从而使自己具有顽强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1)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由于宁波人经常外出,其生存处境的艰难,铸就了宁波人不怕艰苦、顽强开拓的性格。向外开拓,勇于闯荡成为历史上宁波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明清时期宁波人外出经商已蔚成风气。进入近代,外出创业更成为几代宁波人的人生抉择。宁波谚语“要想富,走险路。”;“要窜头,海三湾”,就是当年宁波人外出闯荡的形象写照。

    宁波商人有了一定资本后,不是买田置地或存放到银行以求保险,而是把商业资本利润投资于产业,把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起来。不少人在有了资本后,惟恐再失去财富,因而做投资选择时,往往选择那些风险小而收益稳的行业或干脆固守原有的行业,结果是小步前进,难成大气候。宁波人敢冒风险,锐意进取,也就能够把握高风险与高收益的机会。他们之中也有败走麦城的,但成功者却是多数。宁波人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

    宁波商人的开拓进取精神也充分反映在经营领域的变化与经营方法的创新上。开埠以后,商机敏捷的宁波商人及时调整经营领域与服务内容。

    19世纪60年代以前,宁波商人经营的行业主要是药材业、沙船业、海味业及钱庄业等传统行业。此后,纷纷涉足对外贸易、百货零售、五金机械、工业制造等新兴行业。同时,宁波商人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传统优势行业近代化如钱庄业向近代银行业转化或渗透,沙船业向近代轮船业演变,中药业向西药业渗透,无不显示出宁波商人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应变能力。特别是19世纪末,中国人第一家自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就是由宁波商人严信厚、叶澄衷发起创办的。此后宁波人或以宁波人为主又先后创办了四明银行等一批商办银行,并在金融服务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证券信托业、保险业独占鳌头。

    因此,基于宁波人的以上特点,在与宁波人做生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习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其次,要学习他们耻于安家守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再次,要大胆开拓新领域,经营新兴行业。

    (2)克勤克俭,脚踏实地

    “成由勤俭败由奢”。宁波商人继承了这一传统美德并加以发扬光大,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宁波商人坚信不渝的人生信条。勤与俭是宁波商人立世创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如船王包玉刚所言“宁波人出门闯天下,别无所长,靠的就是这两个字”。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创业的时候安贫乐道,发达了以后仍淡泊自守,自俸极俭,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旅港宁波商人赵安中“凭勤俭建立根本,靠积聚而成小康”,成为香港颇有成就的实业家后,近年来在家乡已捐资数千万元,但他在生活上一直坚持低标准。衣,只要够暖;食,只要够饱;住,只要够大……。而美国华人的佼佼者,有新加州地产大王之称的张济民,他的事例更让人啧啧称奇,这个在美国有庞大家业的亿万富翁,对自己却出奇的吝啬。对他来说,生活用品使用十几年是平常事,而一块假的劳力士手表已经戴了40年。所以1997年4月,当浙江卫视记者在旧金山其总部采访时,其员工用“赚一百万易如反掌,花一百万难上加难”来形容他们的老板,确非虚语。

    宁波人的勤奋与实干还培养了一种可贵的敬业、乐业精神。许多宁波商人重实干,重经验,不幻想,不空谈。他们干一行,钻一行,经过日积月累,往往成为一些行业与工种的行家里手,不少人更练就了一手绝活。拜师学艺是宁波人从商的第一课。宁波谚语有“家有千金,不如薄艺在身”。可见宁波人是十分重视自立自强的。“凭手艺吃饭”是众多宁波商人的立足之本和基本精神。由此也奠定了他们日后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如包玉刚、邵逸夫,虽然都没有上过大学,却都有顽强的钻劲和毅力。他们兢兢业业,持之以恒,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船王、影视大王。邵逸夫很早就熟悉电影制片的每一个环节,剪辑、摄影、化妆、剧本、导演等,样样在行。香港民生药行董事长姚云龙长期钻研业务,数十年从未中断。从而由“识别药材的能手”成为名闻港台的“药材大王”。

    (3)讲诚信,重道德

    近代民族企业家都比较重视商业信用与道德问题,这方面宁波商人表现得尤为明显,且历史悠久,名闻遐迩。

    宁波商人十分强调以德立业,以德兴业,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在经营价值观上,他们主张见利思义,不谋不义之财,不赚昧心钱,提倡义内求财,以义取利。“宁可清贫,不可浊富”。宁波谚语“上半夜忖忖人家,后半夜忖忖自家”,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思想的一种通俗说法,意思是做生意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也要为别人考虑。精明的宁波商人都深谙“与人方便,与己得利”的道理。

    宁波商人的商业道德主要表现为信誉至上,货真价实,诚实不欺。“信”是宁波商人最看重的商业伦理,所谓“金字招牌硬黄货”,有信誉的人即使破产了也可以重再新来,而失去信誉的人则一文不值。良好的信誉无疑是其成功的基本因素。近代宁波人开设的钱庄以其信用卓著而闻名于世,人称“信用钱庄”。历史上宁波有“赊销码头”和“过账码头”之称。商业买卖多凭信用放账,从而大大方便了商业流通,使众多的客商都乐于与宁波商人打交道。

    赵安中事业的成功被认为首先是他做人的成功。他有句名言“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他说“钱可以不要,路却不能没有;宁可断财,不要断路。”由于他待人以诚,执事以信,从而赢得众多真诚相待的朋友。虽历经磨难,而终能大器晚成,卒成大业。

    讲诚实、重信用、求质量,是宁波人经营最基本的原则。在生意活动中,宁波有句俗语叫“天下之主,不如买主”。宁波商人在经营实践中视顾客为“衣食父母”,处处尊重买主。宁波的商业传统是待人如宾。顾客上门,不管新老,笑脸相迎,端凳请坐,敬烟献茶。货款不足,派人跟取;携带不便,送货上门;远道顾客,招待食宿;买错货物,允许调换。总之一句话,宁波人做生意很重视自己的服务,满足顾客,以诚以信赚钱。

    因此,与宁波人做生意,你会感到很便利、放心,同时,也可以大胆地与他们进行业务上的合作。因为他们很守信用,也不会有欺诈之行为。

    (4)稳健经营,不做投机生意

    宁波人敢冒敢闯,但聪明的宁波商人并不作无谓的冒险,他们是勇者,也是智者,他们在事业有了一定根基后,多采取稳妥的经营作风,先谋后断,步步为营。

    宁波商人奉行的经商法则是稳健经营。他们宁可少赚钱,也不会去冒险,他们从来不做投机性生意,每笔业务都力求稳妥可靠。经营中不可预测的风险除外,凡是可以预测到的,甚至仅是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他们都一律坚决避免。

    因此,与宁波人做生意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不要引诱他们去做投机的事情,力求给他们稳妥可靠的印象;当进行风险投资时,与他们合作,他们的稳健作风可以减少风险性。

    上海商人特征:精明而敢于竞争,利益至上

    全国人都知道,上海人太精了,这也是各地生意人对上海商人最普遍的评价。

    上海人因为精明,被人称为“门槛精”。上海人的精明,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既包括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更包括对个人权益、利益的维护,该得到的,他们一分也不让。这使得上海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益而斤斤计较。在上海,人们经常看到一幅画面是:在菜场上,一个衣冠楚楚的男士为几分钱与菜贩子吵得不可开交。在生意场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又敢于和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为此,韩国的一家报刊称:“上海人都是经济里手,……外国人很难从上海人口袋里掏出钱来。”

    上海人精明源自商业传统的熏陶。其实,中国南方商人(如广东商人、江浙商人等)的精明也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作为区域整体人群的文化心理素质,上海人整体上被人们认为精明之至,精明已经成为上海商人人格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上海商人的精明是骨子里的。

    因为太精明,上海商人做生意很有眼光。但是,由于太精明,上海商人大都十分谨慎小心,他们会注意到太多的细节。在做生意谈判之前,他们多半已事先调查了解好了市场行情、谈判对手情况等。他们的谈判多半是在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进行的。因此,与上海人做生意,常常会因个别小问题争论不休,时间拖得很长,使人们常会感到跟上海人做生意很累。因此,与其做生意时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

    (1)自负自傲,做生意死命的抠

    上海人的自负是众人皆知的。在他们的眼里,他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上海人的自负感,源自上海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地位。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上海对全国工业贡献最大。尽管上海的人口也最多,但是,全国人民都认为上海人工资高,是有钱人,上海人也以此为傲。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在上海,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乡下人。在他们的眼中,上海人是城市人,外地人受到轻视,似乎天经地义。因此在上海,能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就像获得当年租界的领事豁免权,又像今天推行的银行金卡,将会获得众多优惠。这使得上海人以自己的身份为荣,不愿离开上海,人称的“恋沪癖”成为上海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特征。改革开放后,上海发展更快,上海有强大的工业技术基础、全国最高的人才素质及富有传统的工商金融文化意识,上海成为中国的一颗“东方明珠”。

    上海人因为自信而生的自负,在生意场上,表现为他们对自己提出的做法坚信不移。认为自己的想法、主张是顺应自然,合乎逻辑的,所有的人都应赞同,不愿让步。为此,一位深圳的年轻经理抱怨说:在其他地方,对方知道我是来做生意的,都很热情。可是在上海,好像我带来的是讨饭碗,个个架子十足,等着我磕头作出乞求。每次做生意,上海人都死命地抠,抠得你无利可图。这种生意谁肯做。

    1985年,美国耐克公司与上海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艰苦谈判。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放弃上海,将生产运动鞋的工厂搬到了广州。美国人一向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上海人的自负面前,只好别谋它途。一位美国商人说:“上海人除了有中国人通常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所有的那种‘中央大国’的自大外,还有一种傲慢心理,即他们觉得不需要外国投资者。”

    上海人这种自傲自大,招致了外地人对上海人的反感。在生意场上,这也是外地人不太愿意同上海人合作的原因之一。

    (2)勇于竞争,精于商战

    上海具有商业竞争的传统。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市场虽尚不成熟,此时的商业竞争却十分残酷。洋商与洋商之间、上海商人与洋商之间、上海商人之间,竞争都十分激烈。其竞争手段、激烈程度都给人以震撼。上海,商家必争之地,谁能立足上海,谁就意味着拥有财富。上海是铸造商界精英的大熔炉,在这熔炉里,培养出了一大批商界精英。作为中国现代商业的精英,上海商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商业手段之繁杂、经营思想之宽阔,令各地商人惊叹。

    中国近代商业精英云集上海,使他们在大上海各展雄才大略,各占“地盘”,从而使得大上海的商战十分残酷。上海商人个个都精于商战。

    进入21世纪,上海的市场经济已经步入成熟之时。南京路每天客流量达300万人次,600多家商店比肩而立,各显风姿。徐家汇、淮海路大型商厦不断涌现,首尾相接,形成了独特的“圈状模式”。许多商家采取的竞争手段更加复杂多样,广告战、价格战、品牌战……硝烟弥漫,奇招百出;甚至不免出现非理性竞争,比如过分杀价、相互攻击谩骂等。但是,作为商家要在上海做生意就必须大胆参与,进行竞争。

    (3)目的明确,经济利益是惟一原则

    受长期的商业传统影响,上海商人形成了以个人本位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讲求实惠,漠视政治,关心个人和家庭生活,在商界则体现只讲经济利益,重利润的商人风格。

    上海在长期的工商业历史的影响下,实惠哲学成为上海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把这一观念衍化到日常生活之中,表现为上海人对实际的、具体的个人利益的重视,重视事物的实用价值,在形式和功能、审美与实用之间,上海人更倾向于后者,这一点极像美国人。追求实惠的上海人总是会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迅速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所在。在商业活动中,上海人较北方人较少地考虑面子、名声等非经济因素,而是明确地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种观念反映在生意场上的买卖关系中,表现为上海商人买卖双方都把对方看作实现自我目的的手段,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演绎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得失的计算先于一切,商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投入多少与实际获利的比较,评判自己行为的效果。

    北方人做生意可能考虑的因素还有人情关系、地位差别等,而在上海,商人们却很少考虑这些。上海人做生意,只把经济利益做为惟一原则和目的,只考虑赚钱不赚钱。只要有钱赚,几个互不相识的人可以迅速组成一伙,而一旦经济利益目的达到或这个团体达不到经济目的,一伙人就迅速解体。

    (4)守法守纪,契约意识强

    长此以往,上海人形成了追求合理化、追求平等与规范的观念。上海人的这种观念,使得今天的上海市成为极具理性的城市。上海城市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热衷于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办法措施。如果遇到什么新情况,上海人的倾向是立即制定管理办法,而市民也基本服从管理。

    守法守纪,遵守秩序是上海人的基本观念。上海是我国法制观念最强的城市。即使在旧上海,也很少有欺行霸市之徒。因为当时的商人多是移民,且有外国帝国主义的高压控制。既然大家都是外来的,都没有可依仗的传统势力,那就只好凭自己本事吃饭,大家都应遵循相同的规则。因此,上海商人比较遵守商德、法规,这一经商意识沿袭至今。

    上海人不做违法的生意,这虽不能说是绝对的,起码是大多数上海商人的共识。在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些年,沿海不少地方走私盛行,黑市猖獗,但上海人参与者并不多。在有些南方人看来,不违法难赚大钱是其做生意的诀窍,造假卖假、偷漏税款等频频发生,但上海人做这种事不多。上海人是生意场上的“正人君子”,不做偷鸡摸狗之事,甚至连“擦边球”都不打。与上海人做生意时,应该遵纪守法,按规矩办事,否则你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和合作。

    因为守法守纪,上海人是非常理性的,做事要求有理有据,他们契约意识强,重合同。这源自商业传统的熏陶。上海现代商业历史长,尤其是西方数百年商业传统对上海深刻影响,使得上海人形成了凡事讲求公平合理、追求合理的心理素质,因此,他们较为重视合同契约。

    上海商人做生意时,认真履行合同,一旦签订了合同,如无不可抗拒的外力影响,上海商人大多会严格按合同办事,决不含糊。签定合同有如下的一些特色:

    (1)合同是做生意一般不能少的,签订合同是双方合作的法律依据。

    (2)合同签订内容全面,表述精确。特别对双方的责任、义务有清楚的表述。

    (3)签订合同时,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尽可能考虑并有相应的对策条文。

    (4)讲究合同的合法性。认为合同的签订必须符合国家、地方(合作双方所在地)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够产生因可预见的主客观原因而使合同不能履行的状况。

    温州商人特征:注重生意细节,从小处着手

    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他们也号称是“东方的犹太人”。

    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出状元,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温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总充满乐趣,而且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从不失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角角落落都活跃着一群群浪迹天涯、不辞劳苦、精明肯干的温州人。最初,他们十分不起眼,人们只是从修鞋、小发廊、小商贩中认识他们的。温州人除了江南人那般瘦小那般灵秀外,就是默默地干活,做生意,他们与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贩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慢慢地,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温州产品包装、标牌、证书、徽章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渐渐地,人们对温州人由漠视不屑,到兴趣十足,到惊奇钦羡,到仔细探究:温州人咋的啦?这么多,这么会赚钱。“温州经济模式”走遍全国,引领其它兄弟省市的经济建设,为国家,为地方的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知识经济,生物工程,信息经济的研究方面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温州经济以人为主,提倡人的建设,提倡人的经济,通过其独特的地域,人文,习俗,血缘等将温州人紧紧的捆绑在一起,把海外的温州人与国内的温州人两大块拥抱在一起,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与制造,销售,服务等系统与基地。

    温州人做生意,注重从小处着手。温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鹜远,从不好大喜功。温州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只好两手空空,而一味抱怨天不助我。

    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温州人都做。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来,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他们办起企业来,也不像北京人、广东人追求大气派、大产品,同样是从小处着手,填补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这里尤以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最为著名,最为典型。

    做生意先从小处着手是温州商人起家的拿手好戏,也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奥秘。

    (1)善于推销

    做生意不懂推销,自然生意就很难在短期内做大。温州人做生意最善于就是推销,所以全世界各地都有温州人的足迹。

    温州人做推销,不怕别人说他们“脸皮厚”。他们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怎么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来。

    曾几何时,温州的农民购销员在14万人以上,像蝗虫一样满天飞,人称十万大军闯南北。

    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专业市场,有4000多名购销员常年在全国活动;被誉为东方最大纽扣市场的桥兴纽扣市场,有近万名农民购销员串成了一个全国性销售网;全乡徽章、标牌、塑片市场,有7000多人在外推销产品;宜山区再生腈纶市场,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挑着一袋袋衣服走村串巷……

    温州的农民购销队伍由各种职业的劳动者转化而来。此前他们可能是耕地的农民、乡镇企业职工,还有村干部、复员军人、民办教师等,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从弹棉花、从事手工业、做小生意等行业中转化而来。这些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市通衢、穷乡僻壤,在全国人面前勾勒着温州人的形象。他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受到了锻炼;同时,长期的外出活动实践,培养了他们交往的才干,积累了经商经验,熟悉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及市场需求状况,建立了不少稳定关系的渠道,为购销活动的成功上打下了基础。这是一支勤快、精干、灵活的特种部队,为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温州,能跑供销的人被称为“天兵天将”。

    温州人不在乎干什么,只要赚钱的事,不管自己以前熟悉不熟悉,就要干,什么看好就推销什么,并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吃、请、送、骗,白道的、黑道的,样样都使得出。

    由于什么管用温州人就用什么办法,因此,温州人推销的产品大都畅销全国各地。

    (2)商业头脑特别灵光

    温州人的商业头脑特别灵光。在温州人眼里,到处都是钱,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与赚取。温州人很善于从旁人漫不经心的事儿中挖掘出赚钱的契机。

    从商,温州人是成功的。他们一开始没有资本,也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却能够成群地影响着一个城市。温州人成功的原因,可以从下面五点去分析:走大众模仿路线,搞创造性路线,走流动性路线,紧跟市场转,敢于钻空隙。这是说温州人很早就走出温州到了各地,并且进入了市场。当别人还没有市场意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各地的市场上奋力打拼了。尽管那时候他们经营的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鞋、服装等商品,但是当其他人开始参与市场,他们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市场经验。“这是一种空隙,温州人打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差。”

    温州人善于模仿。模仿可称为是另一种创新。让温州人做一件产品,一开始他们模仿、“抄袭”、“复制”人家,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创自己的名牌。很多温州人在外面经营的时候,观察市场观察新的产品。一旦市场上有新产品,他们很快就开始制造。“而当时知识产权的概念并没有深入到人们的理念当中。”

    在中国,像过去温州那样教育水平低、贫穷的地方有很多,可是为什么偏偏温州人就能够“闯”出来?这个原因就是能产生群体效应的社会关系网。网络使得很多温州人借助地缘关系和环环相扣的信任,在白手起家的时候通过相互之间的借贷,凑到了“第一桶金”。“第一桶金”是来之不易的,它必须依托于足够的信任。

    同样是这种社会网络,使得“什么生意赚钱”、“哪里有做这种生意的机会”等等市场信息能够在这群温州人之间相互传递;而他们关注的市场,往往突破了一个城市,他们能够知道北京、天津、广州,甚至国外市场的信息。就是通过这种社会网络去收集。一个陌生的城市,当出现了第一个“闯生意”的温州人,那么,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随后,这个城市的这个行业便会有一群温州人。

    (3)温州人都想自己做老板,善于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

    对于温州人,有一点尤其令其它生意人佩服———那就是吃苦的精神。温州人来了,什么技术都没有,什么都不懂。就凭着那种勤劳,孜孜不倦地干活、赚钱,不断积累财富。攒够了“第一桶金”,他们就自己开店,他们都愿意自己要当老板,不甘心打工。就这样,他们竟然能够成为百万元、千万元富翁。

    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天下。这也给了他们种种生存本领和技巧。温州人善于流动。而只有流动,才能够碰到机会,才可以创造机会。流动中,会跟不同的人交往,会有不同的经历。可能是流动一百次;但是,只要抓住一次机会就成了。

    北京是温州商人在北方的大本营。北京城里有遐迩闻名的“温州村”,他们散布在大钟寺、五道口、沙窝和大郊亭,呈星状围着整个北京城。今天有许多大腕级的温州商人在北京城,例如蜚声海外的“101”毛发再生精发明者、人称“红色大亨”的亿万富翁赵章光;饮誉海外的“中国阿信”徐小英女老板;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出来的纽扣老板群;还有来自乐清柳市的电器电子大王;来自苍南金乡中国最大商标城的商标大王;也有一批年轻的在京城商海里搏击长空的一代儒商。

    大上海也是温州人大显身手之地。南京路是上海人最引以为豪的商品世界,而数以百计的店铺和柜台的真正主人却是温州商人。

    北京去得,上海去得,“世界屋脊”西藏温州人也敢闯。据统计,进藏经商者近一半是温州人。拉萨还有一条以裁缝铺为主的“温州街”。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温州人。

    温州人还大胆地杀向了海外。美国、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都有温州商人。在巴黎,还有“温州街”呢!在巴黎的13区和14区,住着的都是温州人,听到的都是温州方言,甚至警察也得说温州话,温州人达到8万人之多。

    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温州有700万人,流往全国有200多万人,超过1/4的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或海外经商。

    温州人“四处出击,八面埋伏”的方式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精神,不仅活跃了各地的市场,成为“东方起动点”,更带来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巨大的观念冲击。

    山西商人特征:勤俭吃苦,一步一步做大

    山西商人大多白手起家,凭着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杀出了一条血路,足迹踏遍天涯。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

    山多地少、土瘠民贫、天寒风烈的生存环境,逼着山西人背井离乡,踏上从商之路,同时也铸就了山西人勤俭吃苦、坚韧不拔的品质。历史上,山西商业资本开始的时间很早。先秦时代晋南一带就有了商业交易活动。晋文公称霸时,榆次、安邑就已成为有名的商业集镇。秦汉时代,太原、平陆、平遥、汾阳等地已成为重要商品集散市场。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山西商人还没有一定组织和突出的地位。山西商人故此称为晋帮。晋帮商人对万里行贾习以为常。他们远往他乡,不以身家为念。山西商人大多白手起家,他们靠的是勤俭吃苦的创业精神,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许多山西商人把吃苦勤俭的美德代代承传,形成一种不怕艰苦、不畏风险的创业精神。在经商的刻苦性上,可以说,山西商人居全国商人之冠。现在,山西商人凭着这股精神,足迹遍及天涯。从日本到莫斯科,从加尔各答到阿拉伯地区,都能见到山西商人的身影。山西人也自豪地宣称:“凡是有麻雀能飞的地方都有俺山西人。”

    (1)讲信用重质量,搞公平竞争

    山西商人崇信尚义,名闻四海。

    对于儒和贾,明清社会上的一般看法是“儒为名高,贾为厚利”,认为儒、贾追求目标不一。但一些山西商人却提出了儒贾相通观,他们认为行贾也可习儒,儒可贾,贾可仕,仕可不失贾业。

    自古以来,从经营思想上看,商人可分两类。一是诚贾,又称廉贾,良贾,良商;二是贪贾,又称任商,佞商,奸贾,奸商。前者薄利多销,货真价实;后者压价、抬价、掺杂使假,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其区别在于诚贾以信义为重,奸商做生意不讲信义。山西商人则是重信义的一个群体。近代名人梁启超就曾经说过:“晋商笃守信用。”

    历史上,山西商号信用卓著,贸易双方产生了一种由信用交易产生的特殊结算形式——标期。太谷为全省商业中心,标期每季一期,届期结算旧债,再生新债,有借有还,体现了商人与主顾间建立的互相信赖关系。过标之期,名商云集,“通衢为之狭”。倘若有人不按规定执行,就要受到所有商号的指责,并采取一致行动,中止与他的贸易往来,让他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晋帮商人中有许多深孚众望的商家,“舞弊情事,百年不遇”。

    在山西商人中,许多人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就因为他们讲究信义,才得以致之。

    近年来,由于山西商人在经商实践中奉行崇信重义的职业道德和遵守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成绩卓著,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因此,与山西人做生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大胆放心,他们不会玩欺诈,也不会见利忘义。

    义与利是一对矛盾,只讲义而不求利,就不成为商人,但只求利而不讲义,既不合乎社会道德规范,损害公众的利益,从长远看也是饮鸩止渴,损害商人自身的利益。所以,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商人素质的体现。在处理义与利的矛盾上,山西商人是成功的典范。他们的秘诀就是公平竞争。

    历史上,山西票号,财大气粗,其势力几乎左右全国的金融市场。它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但票号既不欺行霸市,也不以势压人,而是义中取利,同舟共济,互利互惠,尤其是对一些资金少、规模小的钱庄、店铺、典当、账局,他们不但不排挤,反而不时给予资金上的资助。这样,山西票号就避免了矛盾激化和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而是凭借雄厚的资金、良好的信誉、灵活的经营和优质的服务,招徕了客户,扩展大量业务,从而取得了一流的经济效益。

    山西商人公平竞争的商业精神一袭而下。到现在,他们做生意时仍然很注重的商业道德。在西部大开发的工程招标或其他企业活动中,虽然竞争很激烈,但是,山西人很少动歪主意,走关系,而是凭借实力进行公平竞争。

    (2)重视信息,薄利多销

    重视信息,预测行市,垄断市场,这是晋商致富的重要途径。

    做生意,要讲信息。历史上尤其是贱买贵卖为主要手段的晋商,对商品信息十分重视。他们虽无徽商那种族谱“联络网”,但也尽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各地物资余缺及影响商业经营因素的情报。在商业总号和分号之间,一般是五天一信,三日一函,互通情报。这种经济情报对晋商寻求商机和下决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的山西商人大多继承了晋帮商人重视信息这一特点。在做生意时,他们很重视信息的捕捉和反馈。许多大的公司企业都有专门的市场预测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及时采取相应的变化措施。进入新世纪,山西人在互联网上建立的“晋商网”,分“新闻动态”、“商业机会”、“产品展示”、“行业资讯”、“企业全库”、“晋商文化”、“企业名录”等栏目,及时发布和提供有关各种最新信息,并且每天更新100条以上。

    针对山西商人重视信息的这一特点,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应做到几点:睁大眼睛看行情,竖起耳朵听动静,多方设法了解环境,掌握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对于信息,要求真、全、快,即准确、全面、及时。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除了重信息外,山西人做生意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薄利多销,产销结合,并以一流周到的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欢迎。由于他们重视产品质量、信誉,因而客户只认商标,不加检验便大量购买,致使销路畅通、市场稳定、利润大增。此外,山西人大多从事长途贩运,商品的流通环节十分畅通,自运自销,产销配套,一条龙服务,既保证了供货及时,质量可靠,又赚取了运输费用,可谓一举数得。

    因此,在山西做生意,必须重视山西商人的这一做法,并且加以接受学习,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售价太高,就难以与山西人进行竞争,也难在山西打开市场。

    西安商人特征:自负瞧不起外地货

    在西北商人中,西安商人是很有份量的,他们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商人而言,西安商人朴实厚道,心计少,心眼少。但是,相对西北商人来说,西安商人是很自负的商人群体。他们自负,瞧不起外地人,甚至看不上外地货。因此,有人说,自负是西安商人骨子中的东西。秦中自古帝王都。西安商人的自负,根源于祖宗辉煌的历史。

    自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以后,直到唐朝灭亡,关中地区一直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存在。西安作为周、秦、汉、隋、唐等11个封建王朝的建都之地的时间,累计达1062年,是中国古代建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城市。而正是定都于西安的秦帝国、西汉、大唐,奏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最强的乐章。十多个王朝的兴衰演变,太多的文化积淀,赋予了西安人一种帝都的精神。虽然西安自唐以后风光不再,但千年帝都臣民的荣光使他们从自尊终至自负。时至今日,西安商人的骨子里仍去不掉帝都意识和皇家派头的优越感。

    在西安,流行这样一句话:西安人的心,像西安的大马路;西安人的脸,像临潼的兵马俑。这是外地人对西安人的评价,说西安人心地坦直,外表僵冷。除了自负外,内心里浓重的优越感使西安人表现出一种羊肉泡馍性格:第一是馍粗,西安商人粗犷豪放;第二是碗大,西安商人胸襟宽广,有大家风范;第三是要花很多时间把馍掰碎,西安商人办事慢性子,缺乏时间观念。概括可谓经典。

    因为自负,也因为优越,西安人是“长安,长安,常年平安”。在动荡、变化的市场中,他们大都能保持处乱不惊、自信十足的心态。即使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他们也大多冷眼瞧着大门外,看莺飞草长,花木荣枯,却保持自己不紧不慢的脚步,按部就班地做着经营。就是西部大开发的热潮风起云涌,外地商人纷纷进军西安,西安商人也少有惊人之举。

    西安商人很自负。做生意时,西安人爱夸西安好,对自己的产品善于王婆卖瓜式进行吆喝。在与西安商人做生意时,能满足其优越感的商贸活动容易成功。如果不能满足其优越感的商贸活动,最好是不要单刀直入地跟他们做生意,多在人情上下功夫,吹吹他们,捧捧他们,也许会让他们自负的心得到满足。

    (1)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

    西安人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在两千多年前,长安就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蒙古有着密切的商业联系。在秦帝国,关中出现了一大批商人,其中不乏大贾。汉唐之时,长安工商业繁荣,商贾云集,八方辐凑。宋元以后,关中地区商业虽日渐式微,但是,西安还是凭借农产品的优势和对西北、西南的贸易往来,使得其商业保持了一定的规模。清朝时,内地与西藏进行茶叶、马匹交易,西安商人也穿梭往来其中。悠久的经商历史,使西安人天生具有一种商业意识。但是,在做生意过程中,西安人最突出的特长是很善于从各种事件、场合和时间上挖掘商机。

    辇止坡老童家腊羊肉的出名,就是西安人这一特点的体现。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携光绪皇帝仓皇出走西安。有一次,她乘坐御辇途经西大街桥梓口,那时这里是个很陡的坡,车子正在上坡,慈禧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香味,就问什么东西这么香?当时西安巡抚回答说,是一家卖牛羊肉的正在煮肉,主人姓童,老童家的。太后闻言,喝令停车,派人买来一尝,大为赞赏。

    王公大臣们为博取慈禧的欢心,遂由兵部尚书赵福桥的老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金字招牌一面,悬挂门口。精明的西安商人立即抓住这一事件创造出了辇止坡老童家腊羊肉,推向市场。至今,辇止坡老童家腊羊肉以色泽红润、气味香美、肉质酥松、咸烂可口,闻名中外。

    在市场经济下,现在的西安人在发掘商机上也丝毫不比前人逊色。

    90年代初,川菜、粤菜及外地特色食品在西安扎下阵势,不知赚走了西安人多少钱。从吃文化受到启发,西安商人隆重地推出了饺子宴。这种饺子宴用蒸、煮、煎、炸四种方法可以摆出一席各种不同风味的108种饺子!饺子外形简直像工艺品,像蝴蝶、像燕窝、如海贝、似云朵……此项目一经推出,使嗜食面食、只为换个口味才到川菜馆、粤菜馆的各地人不禁食欲大动。饺子宴在与川菜、粤菜竞争中一举获胜。如今,饺子宴已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

    西安人善于捕捉商机的能力,使他们在商场上很有竞争力。

    (2)敢想敢做敢为

    历史上的陕西商人敢于冒险。他们曾为追逐商利,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开银号、当铺,放高利贷,贩运川丝、夏布、药材,以敢做敢为著称。这一敢做敢为的传统在现在的西安人中仍然是一个巨大的人文传统,体现在商场上,他们往往敢于孤注一掷。

    1993年,太阳集团开发出“八珍”牛肉甜辣酱产品,销售情况不错。刚开发出来,就销了3000箱;1994年上半年销到5000箱;下半年又销了5000箱;1995年上半年销量猛增到3万箱;这是个可大干的项目,但是,集团总裁李照森认为“八珍牛肉甜辣酱”这个名字不能用。这个名字虽然通俗,也朗朗上口,但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经过反复筛选和推敲,从十几个名称中,李照森选定了“阿香婆”。

    这个名字既有传统文化的背景,又有民族的特点,同时还蕴含着产品熬制的精心和“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寓意。名字取定,1995年8月,“阿香婆”的广告便在北京和天津尝试着推出。结果,“阿香婆”在京津地区一举成功。“阿香婆”小试牛刀,便初露锋芒。李照森遂决定拿出1000万元,将“阿香婆”一举推向全国。这是孤注一掷的办法,但他感到这次是有备而来,不会再有闪失了。1996年7月1日,“阿香婆”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没想到广告一出,反响出人意料地强烈。许多精明的外地商人意识到了这个西安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不到一个星期,两个销售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到处都在要货。1997年,人们购买“阿香婆”的销售总额突破5个亿,利税超过1亿元。李照森孤注一掷的做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西安商人做生意时,如果竞争激烈,双方实力旗鼓相当,往往最容易背水一战,孤注一掷,做出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来。因此,与他们做生意必须注意如下几点:凡事预则立,对西安商人孤注一掷的做法早有心理准备。当竞争白热化时,作为防备他们背水一战,孤注一掷所产生的后果,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主动进攻。

    武汉商人特征:善于创新不服输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说起湖北人,十有八九第一印象便是这句俗谚。

    “九头鸟”的比喻,其实有褒有贬。褒义是说他的聪明、能干;一般的鸟儿只有一个头,与有九个头的鸟打交道,当然不是对手,很难缠。有人用“狡黠的机智”来区分湖北人的“聪明”与其他省人的不同。比如说,广东人如果想要骗你钱,一开始就骗,中途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举例说,一个杯子原本是5块钱,但广东人一开始想骗你就卖10块钱,但湖北人是一开始用8块钱卖你,让你觉得比较便宜而与他成交,然后中途趁你不注意时搞点小动作,换一个只值4块钱的破杯子给你。或许就是这种小动作,让人觉得湖北人难缠、奸诈。

    以“九头鸟”来比喻湖北人的聪明、心计多,这或许只是一个侧面。说也奇怪,湖北人的某些性格特征竟和东北人非常相像,比如豪爽大方、带点粗野、乐善好助。跟湖北人打交道,一如跟东北人,必须有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湖北人──尤其是武汉人,脾气也大,容易毛躁。要是湖北佬突然变成“泼猴”一只时,你只要顺着他的毛摸,就什么事也没了。

    武汉人不服输的名声远扬中外。在人们的心目中,湖南人属于个性较强的一类,但是事实上,武汉人不服输的个性比湖南人要强得多。武汉有句俗话叫“杀不死的猪”,意思是天底下没有做不了的事,这可以说是武汉人性格的绝妙概括。武汉人没有北方人的粗犷,但他们逞能、不服输的劲儿绝对不比北方人逊色。武汉人没有江浙人的耐心,但在雌雄未决出之前,武汉人不死心的耐劲儿是江浙人不能比的。

    历史上武汉的汉口,是明代四大商业中心之一,1861年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在建国前,湖北省就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其地理位置优越,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优越的商业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商业历史,使武汉人具有良好的生意头脑。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上曾流传着“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等着上”的说法,并且掀起了一股“经商热”,武汉人在这股“经商热”中大显身手。就经济而言,1985年以前武汉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全国第4位,仅次于京津沪。尽管近几年湖北的经济落后了,但是与东南沿海相比,他们仍然不服输,“汉货精品”的仗早就开始打了,尽管成绩平平,但他们仍在拼搏。红桃K的广告仍然在全国各地的电视上大肆轰炸,武汉健民制药也在全国各药店以其巨大的宣传牌引人注目……

    汉口的汉正街曾因为电视剧《汉正街》而闻名全国。汉正街也算是武汉人不服输的经典作品了。十华里长街全是小商品批发,当时在全国算是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南北商人云集于此。1990年统计,平均每天交易货款达5.1亿元。这在80年代末,实在令人敬佩。

    武汉人不服输。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应该正视他们的这种精神。利用武汉人不服输的上进精神,使武汉人的聪明才智在商场中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我所用;不服输的精神,使武汉的商业在全国商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应勇于与武汉人做生意,在双赢的策略下获利;小心其不服输的较劲儿,适时进退。

    (1)好面子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面子,面子是中国人的脸,不给面子,中国人就常觉得那人不够意思。武汉人可以说是中国人中最要面子的,有人说武汉人是“搽粉进棺材——死要面子”,这一点也不夸张。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大商人赫老爷是武汉人。一次他过六十大寿,所属文官武将和商界同仁前往送礼贺寿。曹雪芹也送来两坛“酒”,并且亲笔写了一幅贺幛。赫老爷为了炫耀自己与曹雪芹的交情,命人立即将曹雪芹送来的酒启封,每人斟上一盅。众人每人喝一口,觉得没有一点味道,但又连声赞道:“真佳酿也!”曹雪芹却大笑说:“非佳酿也,请看贺幛便知。”

    众人定睛一看贺幛,上面却是“朋友之交淡如水”。满堂宾客顿时感到赫老爷不好下台,赫老爷也脸色阴沉。可是片刻之后他却哈哈大笑:“高!妙哉!”并自我解嘲地说道:“圣人有言,水淡而清浓,更显友谊之厚也。”众人点头称是。就这样,两坛清水被喝个精光。

    武汉人讲人情面子,真是恰到好处。尽管岁月流逝,但是,好面子之风仍然在武汉人身上体现。在武汉商界流传一句俗话说:“翻墙躲债,借债赶人情。”武汉商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保留面子”,“名誉比生命更重要”之类的话是深刻在脑海中,因而一般来说,武汉人在做生意时比较注意双方的面子。

    武汉商人如果被对方商人坏了面子,明明这件生意是于双方都有利的事,但面子受到损害,他们宁可生意受损,也不会与对方做成这笔生意。相反,如果在商场上给其一点面子,他们可能会为你大开方便之门。对武汉商人来说,有时价钱和交易的条件,并不是谈成生意的最重要因素,而顾及对方面子,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因此,与武汉人做生意,必须讲面子!你不给对方面子,也许生意场上他们也就不给你面子。

    (2)脑子活,有创新意识

    一如“九头鸟”的封号,湖北商人脑子活,有创新意识,有人甚至认为武汉人的市场感不亚于温州人和犹太人。

    近五年间,新崛起的“湖北创业军团”给人的一大印象,就是敢于把不易被人察觉的机会转化为一种创业商机。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收音机笔全国技术转让”项目。当时这个项目的技术转让费是人民币50万,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湖北创业军团中的先行者把这个项目技术转让费分解成3000元,一下子便行销全国。

    善于创新,往往也意味着善变,不会守成,创新经常变成流星。湖北商人经常是不断地转行,不断地换项目,什么都做,也什么都做不精、不长久。不像温州人,即便做打火机、鞋子,哪怕只赚一分钱,他们都会“从一而终”地干下去,然后把一个家庭工厂发展成一个大企业。

    20世纪80年代,武汉曾有四大家电品牌闻名全国,即莺歌牌彩电、南波希岛冰箱、鹦鹉牌录音机、荷花牌洗衣机。这不仅是开风气之先,且武汉在那时就有这样的成绩,应该说是非常厉害的,但却没有及时改进技术,不久就被淘汰了。现在说起家电,脱口而出是青岛的海尔、海信,不会有人再记起这四大品牌。有人将此称之为“莺歌哑了,希岛崩了,鹦鹉飞了,荷花谢了”。

    又比如同在80年代闻名的武汉汉正街,凭借着武汉本来就是全国商品流通之地,这条长街形成了小商品批发市场,打响的汉正街引发了各地同类市场的兴起。但如今更加专业化的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摒弃了假冒伪劣的丑名,走自创品牌的道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年交易额不仅超过汉正街,还上了市。而汉正街至今还不能完全摆脱盗版和水货的形象,其实这是九头鸟爱转脑筋的负面表现,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湖北人虽“醒得早”,走在别人前面,但总是“善使短枪、难舞长矛”,像打游击战似的短线操作。虽然赢得小胜,但往往成不了最后的胜利者。“九头鸟”虽然聪明,但经常是小聪小慧,没有大目标,即便有天赋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感,但企业总是做不大、做不强。所以说,若想和湖北人做可长可久的生意,需要小心他们经常见异思迁。

    [BT2]附录一:

    测试:你适合做生意吗

    你有做生意的欲望吗?你适合做生意吗?

    很多人总想赚钱,却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生章,有些人做生意如鱼得水,可是对另一些人却导致破产、精神崩溃乃至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路。在做生意之前你必须了解是否具备成功的条件,做生意成功的一般条件包括:自律、自强、识人能力、管理技能、想像力、口才、毅力、乐观、奉献精神、积极人生观、客观、推销产品(服务)的能力、独立作业的能力、追求利润的方法。当你确定自己适合做生意后,你不必急着马上走上生意这条路,还必须先评估一下你的生意计划是否可行再说。

    做生意前测一下:你适合做生意吗?

    下面一共有20道题,请在你选择的答案上打“√”,注意不要漏题。

    1.如果有一个能赚钱的项目,而你又没有钱,你会借钱投资来做。

    a.是    b.否

    2.在买东西时,会不由自主地算算卖主可能会赚多少钱。

    a.是    b.否

    3.在购买大件商品时,经常会计算成本。

    a.是    b.否

    4.在生活或工作中敢于冒险。

    a.是    b.否

    5.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与人合作。

    a.是    b.否

    6.经常阅读或收看财经方面的文章。

    a.是    b.否

    7.在与别人讨价还价时,会不顾及自己的面子。

    a.是    b.否

    8.善于应付不测的突发事件。

    a.是    b.否

    9.愿意下海经营而放弃拿固定的工资。

    a.是    b.否

    10.喜欢阅读商界人物的经历。

    a.是    b.否

    11.对于自己想做的事,就坚持不懈地追求并达到目的。

    a.是    b.否

    12.除了当前的本职工作,自己还有别的一技之长。

    a.是    b.否

    13.对新鲜事物的反应灵敏。

    a.是    b.否

    14.经常计划该如何找机会去挣钱。

    a.是    b.否

    15.做事最重视的是达成的目标与结果。

    a.是    b.否

    16.曾经为自己制定过赚钱计划并且实现了这个计划。

    a.是    b.否

    17.在股票上投资并赚钱。

    a.是    b.否

    18.善于分析形势或问题。

    a.是    b.否

    19.喜欢考虑全局与长远问题。

    a.是    b.否

    20.在碰到问题时能够很快地决策该怎么做。

    a.是    b.否

    记分方法:

    每题每一个肯定的答案都记为1分。

    分数解释:

    如果你的得分在12分以上,这意味着你已经具有一定赚钱的心理基础了,可能你还具备了较强的赚钱能力,你可以考虑选择一个项目大胆地去干。

    如果你的得分在12分以下,那么,你在准备投身于某一个项目之前,不妨再学习或训练一下自己的赚钱技巧吧。

    [BT2]附录二:

    测试:你做生意的智商有多高

    如果你不愿再受老板的恶气,不妨找个机会过一把老板瘾,也许你还真能使老板的圈子从此多一个“明君”。下面就来测一下你做生意的智商吧!企业家的气质也许就隐藏在你的内心深处……针对企业家在家庭背景、童年经历、主要价值观、个性等方面共同特征的研究越来越多。下面的测试题可以测验一下你做生意的智商,看看你是否具有那些企业家们所应具备的气质。这些问题并不是你未来成功与否的标准,不过它也许可以告诉你应该从何处入手以及你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回答“是”或“否”。

    测试题:

    1.你父母有过创业的经历吗?

    2.在学校时你学习好吗?

    3.在学校时,你是否喜欢参加群体活动,如俱乐部的活动或集体运动项目?

    4.少年时代,你是否更愿意一个人待着?

    5.你是否参加过学校工作人员的竞选或是自己做生意,如卖柠檬水,办家庭报纸或者出售贺卡?

    6.你小时候是否很倔强?

    7.少年时代,你是否很谨慎?

    8.小时候你是否很勇敢而且富于冒险精神?

    9.你很在乎别人的意见吗?

    10.改变固定的日常生活模式是否是你开创自己的生意的一个动机?

    11.也许你很喜欢工作,但是你是否愿意晚上也工作?

    12.你是否愿意随工作要求而延长工作时间,可以为完成一项工作而只睡一会儿,甚至根本不睡?

    13.在你成功完成一项工作之后,你是否会马上开始另一项工作?

    14.你是否愿意用你的积蓄开创自己的生意?

    15.你是否愿意向别人借东西?

    16.如果你的生意失败了,你是否会立即开始另一个?

    17.(接上题)或者你是否会立即开始找一个有固定工资的工作?

    18.你是否认为作一个企业家很有风险?

    19.你是否记下了自己长期和短期的目标?

    20.你是否认为自己能够以非常职业的态度对待经手的现金?

    21.你是否很容易烦?

    22.你是否很乐观?

    分数计算法:

    1.是:加1分    否:减1分

    2.是:减4分    否:加4分

    成功的企业家照例都不是学校的好学生。

    3.是:减1分    否:加1分

    企业家们在学校时,似乎都不太热衷于集体活动。

    4.是:加1分    否:减1分

    研究显示,企业家们在少年时代往往更愿意一个人待着。

    5.是:加2分    否:减2分

    开创生意通常从很小开始。

    6.是:加1分    否:减1分

    童年时的倔强似乎可以理解为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的坚定决心——成功企业家的典型特征。

    7.是:减4分    否:加4分

    谨慎可能意味着不愿冒险。这对于在新兴领域开创事业可能是个绊脚石。不过,如果你希望作一个经销商,这一点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多数情况下供货商已经考虑到各种风险。

    8.是:加4分

    9.是:减1分    否:加1分

    企业家们往往不在乎别人的意见而坚持开创不同的道路。

    10.是:加2分    否:减2分

    对日常单调生活的厌倦往往可以坚定一个人开创自己事业的决心。

    11.是:加2分    否:减6分

    12.是:加4分

    13.是:加2分    否:减2分

    企业家一般都是特别喜爱工作的人。他们会毫不拖延地进行一项接一项的计划。

    14.是:加2分    否:减2分

    成功的企业家都会愿意用积蓄资助一项计划。

    15.是:加2分    否:减2分

    16.是:加4分    否:减4分

    17.是:减1分

    18.是:减2分    否:加2分

    19.是:加1分    否:减1分

    许多企业家都把记下自己的目标作为一种习惯。

    20.是:加2分    否:减2分

    以正确的态度处理经手的现金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21.是:加2分    否:减2分

    企业家们的个性似乎都是很容易厌倦的。

    22.是:加2分    否:减2分

    乐观的态度有助于推动你在逆境中取得成功。

    说    明:

    35分到44分——绝对合适。

    得35分以上的人士不去做生意,简直是资源浪费!

    15分到34分——非常合适。

    如果你得分在15分以上(包括),那你应该说是个“老板坯子”了。

    0分到14分——很有可能。

    你的人生其实可以有许多选择,包括选择自己去创业做生意还是就做个高级白领。你的智商和情商发展均衡,这意味着你在很多选择中可进可退,可攻可守。

    -1分到-15分——也许有可能。

    如果你非要走做生意这条路,应该说也有属于自己的机会,但首先要克服很多困难,包括环境,也包括你自身的思维方式与性格制约。

    -16分到-43分——不合适。

    还是死了这条心吧。不要浪费自己也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你应该仔细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做生意,因为你的才华可能并不在这方面。也许为别人工作或是掌握某种技术远比做生意更适合你,可以让你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

    1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