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经典战例-韦岗战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交战时间】1938年6月17日

    【交战双方】新四军先遣支队;日军运输车队

    【指挥将领】粟裕

    【战果】歼灭日军20余人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迅速做出反应,通电全国号召民众众志成城,共同抵抗外侮。

    1937年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将陕甘宁辖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3个师,4.6万人。

    10月21日,又宣布将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广东等八省境内15块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北伐名将叶挺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1万余人。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粟裕命令挺进师分散游击于浙南各地的游击队到浙江平阳北港山门街集结,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而结束了艰苦卓绝的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1938年2月上旬,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步步紧逼,华中方面军为配合华北方面军进行徐州会战,打通南北联系,以第3、第9、第13师团由蚌埠地区沿津浦铁路北犯,敌后兵力比较薄弱。

    据此,中共中央向新四军下达迅速向华中敌后进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新四军军部随即由南昌迁至皖南岩寺,各支队也奉命向皖南、皖中集结,准备向日军出击。

    抗日救亡的革命使命在召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三月的浙南已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18日清晨,粟裕率抗日游击总队500多名健儿,从平阳小镇山门街出发,奔赴皖南。

    经过整整1个月的长途跋涉,粟裕率部顺利到达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安徽省歙县岩寺,加入新四军的战斗序列,整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第3营。粟裕任第2支队副司令员。

    新四军主力集结完毕后,一面加紧整训,一面研究向敌后实施战略展开的问题。毕竟新四军面临的作战对手和作战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四军的前身红军游击队善于山地游击战,与国民党军打了十年内战,彼此都非常了解。如今新四军走出大山,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平原水网地区,同陌生的敌人——装备优良的日本侵略军作战,不能说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转变。

    4月24日,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项英,指示新四军“主力开泾县、南陵一带,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并特别强调“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

    接到电报后,叶挺、项英立即在鲍家村祠堂召开各支队领导会议,讨论组建先遣支队的问题。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会议决定从第1、第2、第3支队抽调部分团以下干部和侦察分队共400多人,组成先遣支队,尽快东进,实施战略侦察,摸清敌后情况。

    一支仅有数百人的先遣队深入已经沦陷的江南侦察,在日军重兵控制的腹心地区活动,其困难之多、危险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谁来完成这一重任呢?

    叶挺把目光锁定在粟裕身上:“经东南分局和军分会研究决定,军部任命你为先遣支队司令员。你立即组建部队,争取尽早出发。”

    “是,保证完成任务!”

    尽管粟裕刚到皖南几天,一路风尘尚未洗去,但在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面前,他毅然受命,再次担当起了抗日先遣的重任。

    陈毅清楚粟裕肩负的使命艰巨,就把自己身边最得力的副官和测绘参谋都派到了先遣支队。粟裕十分感动:“陈毅同志把强兵能将都调来给我了。”

    4月28日,正是江南草长莺飞时节,粟裕率领先遣支队誓师东进。

    先遣支队向敌后开进愈深入,战争的气氛就愈紧张、愈浓烈。粟裕深知先遣支队的成败关系重大,时刻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这一天,先遣支队到达南陵县城,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见天色渐暗,粟裕便命令部队在东门外宿营。连日的行军劳累使指战员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子夜时分,一阵急促的号声突然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先遣支队紧急集合。

    粟裕站在队列前,严肃地说:“同志们,我们是负有光荣任务的部队,群众所以欢迎我们,是因为我们不是从前方溃逃下来的,而是向敌人开进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定受到了敌特、汉奸的监视。这里离敌控的芜湖很近,说不定我们的行踪已经被敌人发觉了,敌人很可能对我们发动空袭。因此我们决不可高枕无忧,必须立即转移。”

    在漆黑夜幕的掩护下,先遣支队悄然转移到离南陵不远的麒麟桥一带山村宿营了。

    果不出粟裕所料。天刚刚放亮,远处便传来巨大的轰鸣声。不一会儿,几架日军战机飞临南陵城东门上空,一阵狂轰滥炸,顿时地面腾起滚滚浓烟,燃起熊熊烈火。

    先遣队员们交口称赞:“粟司令员真是料敌如神!”

    南陵的老百姓见先遣支队毫发未伤,不知其中缘由,啧啧称奇,都说新四军是神兵天降,小鬼子的飞机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先遣支队在敌后不仅作战略侦察,还担负起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任务。

    此时,日军已相继占领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和战略要地,气焰无比嚣张,肆意奸淫烧杀,汉奸土匪更是遍地横行,帮会、流氓也伺机而起,富庶、美丽的江南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痛苦呻吟,人民苦不堪言。尤其是南京失陷后,国民党军一溃千里,江南已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人民也有半年多没见到中国军队了,感到无所依恃。

    粟裕率先遣支队走到哪里,就把群众工作做到哪里。他要求支队全体指战员必须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做到秋毫无犯,自己以身作则,带头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时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以模范行动向江南民众表明新四军是人民的队伍,是抗日的队伍。

    很快,新四军的美名传遍江南。民众由起初的不了解共产党、新四军,迅速转变为“遇到新四军,亲如一家人”,并踊跃加入新四军,投身抗日洪流。

    国民党党员、安徽省当涂县采石镇邮电局长刘一鸿毅然率部参加新四军。他激动地对粟裕说:“我为何要投奔共产党,道理很简单,蒋介石不抵抗,国民党太腐败!我是中国人,不甘忍受日寇的蹂躏欺侮。我要抗日,所以我到新四军来了。我要把鲜血洒在疆场上!”

    5月4日,毛泽东致电新四军军部: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方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

    陈毅立即率第支队由皖南东进,沿着先遣支队开辟的路线向敌后挺进。6月8日,第支队与先遣支队在溧水剧新桥胜利会师。

    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新四军向苏浙皖边挺进,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纲领,号召各阶层民众组织起来抗战,犹如黑暗中的一缕光明,照亮了江南人民。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将希望寄托在英勇挺进的新四军身上。

    但当时,江南老百姓对抗战胜利普遍缺乏信心,对新四军也缺乏深入了解,心中不免嘀咕:“新四军好是好,可是队伍少,武器差,能打败日本鬼子吗?”国民党军更是瞧不起装备极差的新四军,很不客气地说:“你们军队有优良纪律,作为一支政治宣传队是好的,如到东线去打仗,那请听下回分解好了!”

    的确,刚刚完成改编的新四军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武器装备更是差到极点。粟裕的先遣支队只有两挺轻机枪,其余的武器五花八门,破旧不堪,有的缺少瞄准器,有的是长枪锯成了短枪,有的是埋在地下许久才挖出来的。

    但粟裕认为:苏南的形势和民众的情绪已向先遣支队提出了一个责无旁贷的问题,那就是尽快打一个胜仗!因为江南百姓需要用胜利来激发抗日热情,鼓舞斗志;新四军指战员渴望用胜利来煞一煞日寇的嚣张气焰。

    这些日子,粟裕一有空闲就对着作战地图凝思:新四军深入江南敌后的第一仗必须打胜,不许打败!这一仗怎样打,选在哪里打?

    人们都知道粟裕爱看地图,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有人问他:“您天天看地图,这上面究竟有什么奥妙?”

    粟裕回答:“奥妙无穷啊!熟悉地图,熟悉地形,是军事指挥员的基本功。不谙地图,勿以为宿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粟裕的目光渐渐停留在地图上一个叫“韦岗”的地方。

    位于镇江西南30里的韦岗,是一片丘陵和小山地,这在水网密布的江南平原是不多见的。东侧有高198米的赣船山,西侧有高455米的高骊山,镇(江)句(容)公路夹在两山之间,蜿蜒通过,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经侦察,日军汽车南来北往,每天都有五六十辆,通行时间以上午8时至9时和下午4时前后最多。

    恰好这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新四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击京沪之敌,务于3日内完成任务”。新四军军部决定,由粟裕率先遣支队及一支队各一部,共4个连,携带电台立即赶赴南京至镇江间的下蜀车站附近,执行成破坏铁路任务。下蜀与韦岗相距不远。

    6月15日夜,粟裕率部顶风冒雨抵达下蜀。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一举破坏了下蜀车站附近的铁路和电线,尔后连夜撤到下蜀以南里的东谢村休整。

    在村边一片竹林里,粟裕召开了干部会,宣布在韦岗伏击日军车队的决定:副官处主任陈何龙带电台和勤杂人员留下隐蔽待命,他自己挑选八九十名精干的战斗人员,组成6个步枪班、1个机枪班、1个短枪班去执行伏击任务。

    “为了求得秘密,伏击队必须在夜间急行军出发,拂晓前进入伏击阵地,采取突然行动。”粟裕对大家提出了要求。

    16日午夜,天正下着大雨,能见度极差,四周黑乎乎的一片。随着粟裕的一声令下,参战部队从下蜀后山出发,消失在茫茫雨夜中。镇句公路两侧,山多林密,特别是韦岗至竹子岗一带,山道曲折蜿蜒。参战部队冒雨在湿滑的山路上艰难地前行,于次日凌晨到达了韦岗以南的赣船山口。

    雨还在下个不停,指战员身上的衣服早已全部湿透。为了封锁消息,防止句容方面的日军北进而使伏击部队受到夹击,粟裕命令部队在赣船山的树林里休整待命。

    战士们抓紧时间检查装备,擦拭武器。7连连长和指导员则忙得不可开交。这个班请示:“打汽车究竟打哪儿?”那个班来问:“向鬼子喊话怎么个喊法?”

    连长和指导员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好发动大家讨论,出主意、想办法。

    1班是7连的主力班,有一挺机枪,连长对机枪手说:“你可要沉着,打得要准、要猛,但不能浪费子弹!”

    机枪手信心十足:“包在我身上!”

    “你先别吹牛,你知道打汽车该打哪里呀?”班里的一位同志提出了问题。

    “把开汽车的打死了,汽车不就僵了。”机枪手回答得干脆利索。

    “我说应该打轮胎,把轮胎打出气了,车不就跑不动了!光打死开车的,说不定再冒出个活的来把汽车开走了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期待着黎明,期待着枪声和战斗……

    黎明时分,粟裕进行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后,命令大家进入伏击阵地。

    17日上午8时20分,从镇江方向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这支日军车队一共5辆车,为首的一辆是包车。

    不一会儿,第一辆汽车转过山隘,大摇大摆地驶进了伏击圈。

    粟裕大喊一声:“打!”

    先遣支队机枪班迎头就是一个齐射。汽车歪歪扭扭地冲出公路,撞到了路边的岩石上,不动了。

    也许是天正下着大雨,也许是公路弯道,后面的日军竟然没有发现前面的情况。大约过了几分钟,第二辆汽车仍1日毫无防范地驶进了伏击区。

    等待它的是新四军仇恨的子弹。机枪、手榴弹一阵猛击后,汽车翻入公路北侧的水沟里。坐在驾驶室里的日军少佐土井当场毙命。

    这时,随后的三辆汽车接踵而至,车上大约有30余名日军。

    粟裕命令战士们猛烈开火,第三辆和第四辆汽车也先后被击中,瘫在了弥漫的硝烟中。第五辆汽车见势不妙,一个急刹车,停在了新四军火力射程之外。日军跳下车,在公路两侧就地卧倒,以密集的火力负隅顽抗。

    粟裕命令吹起冲锋号,指挥战士们冲下山坡,围歼残敌。时任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连长的童炎生回忆道:

    粟司令冒着弹雨冲到包车的近旁,一个受伤的日本人猛抽出指挥刀向他的脑后劈下去。正在这危急的时候,他身后的警卫员举枪击毙了那个敌人。

    在枪声沉寂之后,阵地上仍然进行着搏斗,溃散的鬼子突然从深草里跳出来,疯狂地叫喊着扑上来。战士们用刺刀刺向他们的胸膛,他们才痉挛地滚回到深草里。

    剩余的十几个日军见势不妙,架着伤兵,抬起死尸,爬上第五辆汽车,仓皇逃走了。

    一场干净利落的伏击战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胜利结束了。先遣队共击毁日军汽车4辆,毙伤日军20余名,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10余支,日钞7000余元,还有日军军旗、战刀及车上的大批军需物资。

    这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战。诚然,韦岗伏击战算不上一场大战斗,但在江南这个国民党军一溃千里的沦陷区,其影响却极为广泛,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极大地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战热情。新四军军部盛赞:“先遣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基础”,并“在全军表扬,号召全军学习”。

    捷报传出,上海等地的各种报刊竞相报道,就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向新四军军部发了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粟裕兴奋之余,作诗一首:

    新编第四军,

    先遣出江南。

    韦岗斩土井,

    处女奏凯还。

    陈毅策马赶往东圩桥,一个韦岗战斗缴获品的展览会正在祠堂里举行:好家伙,清一色的日本货——日本膏药旗、日钞、日军指挥刀、大盖枪、钢盔、军大衣、皮鞋、望远镜……

    一首七绝《韦岗初战》脱口而出:

    故国旌旗到江南,

    终夜惊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