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经典战例-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交战时间】1938年3月7日~4月1日

    【交战双方】八路军第120师;日军第26师团一部

    【指挥将领】贺龙、关向应

    【战果】歼灭日军1500余人

    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新四军所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同国内战争时期迥然不同,新的敌人是日军,旧的敌人成了友军,而且作战地域是以前几乎从未涉足的华北。新情况、新变化就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的战略方针。

    中共中央对此极为重视。1937年8月,毛泽东在致电周恩来等人时指出:我军新的战略方针应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

    11月8日,太原沦陷。国民党军纷纷南撤,华北的主要交通线和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从而宣告“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于是,华北战场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日军大举进攻,步步进逼;国民党军屡战屡败,节节后退;八路军则大踏步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战场。

    到敌人后方去,开辟敌后战场,这就使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了两个相互配合的战场:一个是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另一个则是由共产党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

    所谓开辟敌后战场,就是挺进敌后,建立根据地,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9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并告周恩来等,指出:在华北正规战争业已结束,游击战争转入主要地位形势下,日军不久即将转移主力向着内地各县之要点进攻。在华北国民党军大溃,阎锡山亦无主。八路军“应在统一战线基本原则下,放手发动人民,废除苛杂,减租减息,收编溃军,购买枪支,筹集军饷,实行自给,扩大部队,打击汉奸,谅纳左翼,进一步发挥独立自主精神,如此作去,期于一个月内收得显著成绩,以便准备充分力量对付敌向内县之进攻。”

    11日,朱德、彭德怀在山西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军事会议,对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作了具体部署。

    八路军各路健儿随即挥师挺进敌后,一方面大力发动人民群众,轰轰烈烈地开展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以建立华北游击战争的军事后方;一方面派出有力部队向日军占领区实施战略挺进。北上察绥,挺进燕山;南下豫北,挺进苏鲁豫边;东出太行,挺进华北大平原。

    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华北日军越发感受到来自侧后方的威胁。抗日军民不断地袭扰和破坏,使日军疲于奔命,惊恐不安。为解除后顾之忧,日军开始对各抗日根据地内的八路军和游击队进行“讨伐”,美其名曰“肃正作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刚刚成立不久的晋西北根据地。

    1938年2月下旬,日军调集华北方面军第109师团、驻蒙兵团第26师团及伪蒙军各一部共万余人,由平绥、同蒲铁路和太原至汾阳公路沿线各据点出动,兵分五路向晋西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当时,贺龙正率领120师主力遵照八路军总部命令,在同蒲路北段开展破袭战。在得到日军大举进犯的情报后,他立即在莲寺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认为日军可能有两种企图:一是扫荡晋西北,截断120师归路,企图将120师挤出晋西北;一是占领黄河渡口,西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

    会上,贺龙提出:鉴于战事危急,不管哪种可能,都应马上返回晋西北。其中,第358旅移往离石、碛口以北地区,防止日军渡河西犯陕甘宁边区;第359旅前往岢岚以东待机;师部则立即返回岚县。

    2月28日,大雪纷飞。贺龙率部由同蒲路北段向晋西北腹地转移,回师根据地。

    此时,晋西北一带的国民党军队弃城而逃。北面的日军驻蒙兵团第26师团黑田旅团千田联队由朔县出动,相继攻占宁武、神池、保德和五寨;竹下联队由井坪镇出动,攻占偏关、河曲,一部西渡黄河进攻府谷;伪蒙军李守信部3000余人由绥远南下,占领清水河后,进至偏关与日军会合。南面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09师团,一部2000余人由汾阳进占离石后,于26日进占黄河东岸的军渡和碛口,隔河炮击八路军留守军团河防阵地,摆出一副将要渡河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架势;另一部由文水、交城出动,侵占岔口、古交、河口地区,并向娄烦进犯。

    10天之内,宁武、神池、五寨、岢岚、偏关、河曲、保德等7座县城沦入日寇之手,晋西北形势骤然危急。为粉碎日军围攻,并策应在晋南作战的国民党军,3月2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并林彪、聂荣臻、贺龙、萧克、关向应、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

    敌之企图一面攻陕北,一面攻潼关。现军渡、碛口之敌,两路猛攻河防,有被突破可能。绥德、延安紧急,威胁河东整个军队之归路……目前部队在晋西北,必须照贺、萧、关已定部署,以警六团对付进攻河西之敌,以一个旅攻击由五寨向临县进攻之敌,以一个旅星夜兼程至离石以北,攻击碛口、军渡两敌,阻其渡河之部队。如敌突破河防攻绥德,须以一个旅渡河,配合河西部队,消灭该敌,保卫延安。

    其实,日军的真实意图是要占领晋西北各县,逼迫中国军队退出山西。同日,千田联队长调回侵占府谷的日军200余人,集中主要兵力进攻五寨和岢岚;军渡、碛口之敌也突然东返离石,转而向北进犯方山、临县。

    毛泽东洞若观火,看出了敌人的企图,于6日再电贺龙:

    敌分五路包围第120师及傅作义军,企图压迫我军渡河的情况已明,但每路敌人均不大,我贺师应与傅作义协力各个击破之。如觉王(震)旅和张(宗逊)旅单独作战不能击破敌之一路,而集中则确能击破一路,则以集中打一路为全宜……目前重点在坚决击破正向静乐、方山、五寨3点前进之敌,必须击破此三路中之一路或二路,方能破坏敌之包围计划,巩固晋西北根据地。

    已回到岚县的贺龙,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决心集中国共两党在晋西北的全部兵力,将日军赶出去。于是,他一面急令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改变行动计划,迅速率部北上;一面去拜访在晋西北的国民党军将领。

    当时,在晋西北地区驻有四支国民党军:赵承绶的骑兵第1军,驻守静乐;郭宗汾的第2预备军(仅军部和第71师),驻守岚县东村;傅作义的第35军,驻守临县;何柱国的骑兵第2军,驻守偏关以北。

    要不要与国民党军协同作战?他们的战斗力如何?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因为在以往的战斗中,只要日本鬼子一来,国民党军大多是掉头就跑。此次日军进犯,除傅作义的第35军对侵犯方山、临县、娄烦的日军稍作抵抗之外,其他均先后撤退,避而不战。

    贺龙认为还是要主动团结起来,他们不想打,要想办法拉他们不得不打,“我主张联合旧军一起来打。他不干,就拉起他来打。我们要把赵承绶、郭载阳(即郭宗汾)统一过来。”

    于是,贺龙亲率关向应、王震等人直奔岚县东村镇去见郭宗汾。

    郭宗汾,字载阳。国民党陆军中将。1901年生于河北河间。1923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科毕业后,经保定府同乡、时任晋军第1混成旅旅长的商震介绍,进入阎锡山的督军署,在参谋处任少尉参谋。1927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参谋处长。次年升任第19师少将师长。1930年率部随阎锡山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任山西运城警备司令。1931年任第69师第202旅少将旅长。1936年升任第71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第2预备军军长兼第71师师长,同时还兼任阎锡山的司令长官部参谋处长。曾率部参加平型关抗战、忻口会战。

    在晋军里,军校科班出身的郭宗汾工于计谋,素有“智囊参谋”之誉,是阎锡山的心腹智囊。对贺龙的来意,郭宗汾早已心知肚明,却假装糊涂,寒暄道:“贺将军屈驾光临,小弟备感荣幸,不知……”

    话音未落,贺龙开门见山:“我是来求援的,早就听说郭军长麾下兵强马壮,眼下日本人来势凶猛,还请郭军长念民族大义,出兵……”

    没等贺龙把话说完,郭宗汾便装出一副可怜样:“贺将军太客气了,抗日救国,责无旁贷,小弟见晋西北父老乡亲遭此苦难,也是茶饭无味。只是小弟手下兵少将微,自身尚且难保,怎敢言战?”

    因为郭宗汾心里很清楚,与日本人作战决不能把老本陪上。

    贺龙早就料到郭宗汾会来这一手,便微微一笑:“这次我们一起来打。我推赵承绶军长当总指挥,你看如何?”

    郭宗汾连连摇头:“贺师长,你看,我的一个师连自己的一个炮兵营都不能掩护,我怎么打?”

    贺龙继续劝说道:“郭军长不必过虑,贵军只需担任一些策应、掩护任务。”

    可郭宗汾仍是反复推脱,就是不肯答应出兵。

    这下贺龙可火了,起身告辞说:“郭军长先考虑一下,日后到岚县,我们再具体商量。”

    离开东村镇,贺龙等人又策马前往静乐县,商请骑兵第1军军长赵承绶出兵参战。

    “啊呀!贺师长,你可回来了。你们再不回来,我也要走了。”一见面,赵承绶就来了个先发制人,向贺龙连作了两个揖。

    贺龙摆了摆手,神情严肃地说:“赵军长,你不要走。你当总指挥,我们一起打。有一个月的功夫,便可以恢复北边了。”

    赵承绶面露难色,表示无兵可调:“贺师长,我100个骑兵,只能抽出30个人去打仗,要70个人看马。我怎么去打?”

    “赵军长,我们都驻在晋西北。这个时候要同舟共济,不能一走了事啊!”贺龙苦口相劝。

    经过多方努力,3月9日,赵承绶、郭宗汾前往120师师部岚县,与贺龙、关向应共商作战计划,决定:

    以第71师1个旅佯攻岢岚;以第120师主力位于五寨、岢岚大道以东适当地点,以一部于大道以西打五寨可能增援之敌;骑兵第1军置于神池、五寨之线西北,打击神池、五寨间来往之敌;“战动总会”游击队在保德、三岔一带活动,归第120师指挥。

    然而,赵承绶、郭宗汾并无真心抗战之意。战斗打响后,赵承绶只派出两个炮兵连带两门山炮配合八路军作战,以应付差事。郭宗汾则推三推四,竟然一兵未出。

    对此,贺龙感慨地说:“赵承绶算是统一过来了,郭载阳就没有统一过来。”整个反围攻作战只能靠120师自己了。

    战斗首先是从攻打岢岚县城开始的。

    岢岚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因境内有岢岚山、岚漪河而得名。东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南靠兴县、岚县,北依五寨、河曲,为保卫太原的屏障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战国时,赵武灵王为抵御外来入侵,曾在这里修筑了长城。

    岢岚城不算大,但相当坚固,石块砌的城墙,又高又厚。从空中俯瞰,全城轮廓貌似一船,故而又称为船城。当时城里驻扎日军第26师团千田联队的一个大队和部分骑兵、炮兵、工兵,约有千人。

    为什么先从岢岚下手呢?

    原来,贺龙回到岚县后的第三天,即3月5日,359旅旅长王震率717团和718团沿同蒲路急行军,赶到了岢岚地区。这时,由于120师尚未同赵承绶、郭宗汾谈妥,作战计划也没有形成。但贺龙不失时机,命令王震立即把岢岚县城包围起来,加强侦察,摸清敌情。

    7日,王震组织717团在岢岚游击队的配合下,迅速夺取日军在城南、城东的警戒阵地,“战动总会”游击队控制了城西北的制高点。日军缩入城里,紧闭四门,固守待援。

    与此同时,358旅进至岢岚城东南之新家湾、寇家村地区,破击岢岚至五寨的交通线;警备第6团、独立第1支队、120师骑兵营、359旅719团、山西新军决死队第4纵队及地方游击队,分别进至保德至三岔堡间、神池至义井间及宁武外围,袭扰和牵制日军,配合主力作战。

    守城日军倚仗坚固的城池,又欺负八路军没有火炮,因而有恃无恐,扛着枪在城头上晃来晃去地巡逻。

    八路军官兵们都很着急,但苦于没有攻城的重武器,就连炸药也不多,如果强攻,必然会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为此,王震采取“围三阙一”之计,有意在城北为敌人留了一条逃路,想诱引敌人出逃,在运动战中予以歼灭。可狡猾的敌人死活就是不上钩。

    王震就带着几名作战参谋到前沿观察地形。只见岢岚城四面环山,城南的岚漪河像条银色的带子,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距城百余米处分出一股小小的支流,从城边流过,不少鬼子边在溪旁饮马,边嬉笑打闹,十分神气。

    原来,城内没有水源,一切生活用水皆取之于南门外岚漪河的支流。王震不禁心头一亮,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条件,只要控制住城四周的高山,把日军困在城内,他们断了水,便无法死守,一定得出城他去。而只要日军出了城,仗就好打了。

    于是,王震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决定控制岚漪河,断绝城中水源,使守城日军陷于绝境,然后以围困袭扰的手段,迫守敌撤出,在运动中予以消灭。

    当晚,王震派出部队堵塞了流向城里的叉渠,并把各部队的工事向前推进,以打击出城抢水的敌人。同时命令717团日夜不停地对守敌进行袭扰。

    时任359旅司令部作战参谋的左齐回忆道:

    次日清晨,山坡上围困敌人的战士,个个像猎人等候野兽一样,都把枪口对准城门;同时脸上露出好奇的神情,又像在等待着一场饶有风趣的“演出”。转眼间,晨雾消散,太阳露出半边脸来,岢岚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皮底下。“好戏”开始了:许多鬼子驱马出城来到河边,昨天还闪闪放光的小河,今天却像一条干枯的蛇皮,他们望着,一个个呆若木鸡。远处,岚漪河银水长流,可他们又不敢远走。“皇军”的那股神气,一下子也和小河里的水一样,无影无踪了。无可奈何,他们垂头丧气地牵马回去了。

    下午,我正在指挥所里,忽听到外边有人喊道:“快来看哪,敌人出城了!”莫不是敌人要突围?怎么这样不经渴啊!好哇,歼敌的时机到了,我提起手枪就往外跑。登高一望,可不是,高大的城门敞着,吐出一群群的大洋马和日本兵。再仔细一看,他们马不备鞍,不像撤退的样子。要搞什么名堂?正在猜疑,只见那群马拥出城来,左拥右挤,争先恐后,咴咴长嘶,直向岚漪河奔跑。明白了,原来是出来抢水喝的!战士们心想:岚漪河水虽是清凉可口,但不是给你们喝的,还是吃几颗“黑枣”吧!山上山下的步枪一齐咆哮起来。子弹打在滚圆的马屁股上,被击中的马一跳老高,惊叫奔跑。几个鬼子也被打得仰面朝天。顿时,城门附近,岚漪河边,人撵马,马踩人,人喊马叫,乱作一团,鬼子人马连滚带爬地缩进城里去;咣啷啷,城门又关上了。这真叫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这一场精彩的表演,颇得我们山上“观众”的好评。大家一阵哄笑,都说:“等着瞧吧!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哩!”

    敌人抢水没有成功,提醒了我们:城外的水源也要控制。旅部命令部队组织严密的火力网封锁岚漪河,敌人不出来便罢,出来就不能让他们活着回去。反正一个原则:蹲在城里渴死它,出来打死它,两条死路让它选着走好了。

    俗话说:“饥渴难挨”,洋马没水喝哪能受得了。它们便“呜呜哇哇”地闹腾开了。到了晚上,我们小部队的袭扰活动,更是搞得热火朝天,岢岚城几乎被闹翻了。鬼子日夜不安,我们却精神倍增,心想:反正叫你城里缺吃、没喝、不能睡觉,看你鬼子能横行到几时。

    ……

    白天出不了城,敌人改变了主意。这天夜深人静,一伙敌人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溜下来,手提饮马的帆布桶,摸索着走向河边。他们实指望我们只在白天封锁,哪晓得晚上也有伏兵“恭候”。没等他们挨到清凉可口的河水,“嗖嗖嗖”,一连串热辣辣的子弹飞了过去。敌人猝不及防,当时都做了“渴死鬼”,一个也没回去。我们的部队趁势迫近城根,向城里射击,装着攻城。城里敌人不摸底细,盲目还击,又是枪又是炮,打个不停,又一夜没得睡觉。

    就这样,一连围困了三天三夜,每天都消灭一些敌人。战士们情绪高涨,笑着说:“敌人像猪一样被关在圈里,每天杀它几头倒也不错。”

    10下午,饥渴难耐、疲困不堪的日军弃城向北逃窜。王震即率359旅主力猛追不舍,终于在岢岚与五寨之间的三井镇追上了敌人。

    三井,距岢岚县城约百里,是个坐落在山沟里的小镇。镇四面为土城墙,一条大道贯通镇内南北,村民们大多靠东居住,房屋零乱地散列着,方圆不过三四里。

    此时天已经黑了,只见镇内到处是火光,敌人正在架锅做饭,烤火取暖。原来,日军在岢岚城被困了三天,个个饥渴难挨,不得不在三井稍事休息。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刚逃出岢岚“围场”,另一个罗网又罩在他们的头上。

    贺龙命令王震,抓住战机,莫让敌人喘息,乘敌立足未稳之际,夜袭三井镇。

    717团和718团2营立即发起攻击,分别从东南和西面冲入镇里,与日军展开了逐街逐巷的肉搏战。

    战斗打得非常惨烈,717团政治处主任刘理明不幸中弹牺牲,718团2营营长刘源远也为国捐躯。日军大部退至镇北端,依托房屋顽抗。

    激战至次日拂晓,日军一部突出重围,朝五寨方向逃去。359旅首战告捷,共毙伤日军200余人,俘28人,缴获山炮1门,收复岢岚县城。

    从三井镇逃出的日军进入五寨,使该地日军增至千余人。五寨城池坚固,与义井、三岔两个据点互为掎角之势,相互策应,易守难攻。

    对于如何夺取五寨,120师指挥部里出现了两种意见。

    有的指挥员认为,358旅、359旅都已兵临城下,气盛势优,应一鼓作气,迅速进攻五寨城。贺龙则认为,敌人固守坚城,火力很强,我们虽有赵承绶的两个炮兵连支援,却只有两门山炮,火力有限,只靠人爬是爬不进去的,而强攻会吃大亏。因此主张采取围城打援战法,主力绕过五寨城,袭敌侧后,撼其纵深,断其联络,把敌人诱出城来,相机歼灭。

    经过深入研究,大家最终统一了认识,决定用部分兵力围困五寨,而将大部兵力集中于五寨、神池之间,切断交通运输,打击增援,逼敌退出五寨。具体部署是:

    718团1个营及地方游击队伪装成主力,继续围困五寨;358旅主力进至义井镇与神池间设伏,359旅主力进至五寨西北、三岔堡间设伏;警备第6团、独立第1支队、师属骑兵营等部进至利民、八角堡打援。

    16日,张宗逊率358旅顶风冒雨越过五寨东北的崇山峻岭,在义井镇以南虎北村、山口村地区与从神池南下增援的日军千余人遭遇。

    358旅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向敌开火。激战6个小时,歼日军300余人,并追击逃敌至义井镇附近。

    几乎与此同时,359旅717团在三岔以南将前来增援的200余日军骑兵击溃,切断了五寨之敌与主力的联系。

    五寨日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中,五天后弃城而逃。五寨既失,驻守保德、河曲、偏关的日军竹内联队侧翼暴露,且在八路军的沉重打击下,早已成了惊弓之鸟。

    鉴于兵力分散、交通中断、补给困难,日军再无坚守斗志,自20日起先后弃城逃窜。3座县城遂被八路军收复。

    贺龙抓住时机,命令王震、张宗逊分别率359旅、358旅主力进攻义井、三岔两个据点。

    29日夜,集结义井镇的日军3个大队在向神池撤退途中,于凤凰山地区遭358旅主力伏击,被歼300余人。120师主力乘胜追击,直抵神池城下。日军继续北逃朔县,神池县城遂为八路军收复。

    至此,日军侵占晋西北的7座县城,只剩下宁武了。

    宁武县城位于宁武关口,是同蒲路北段的一个重要车站,也是大同至太原公路的一个咽喉要地。在此驻防的是日军第26师团千叶真雄联队长所率的1500余人。

    这时,120师主力连克6城,士气高涨。贺龙认为,晋西北日军连遭重创,但为了长期控制同蒲路,千叶很可能依仗精兵锐器,固守宁武,企图坐待增援,以观局势变化。但从整个战局看,日军难以在晋西北立足。因此,贺龙主张仍然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以少数部队和游击队牢牢围住县城,以358旅、359旅主力集结于宁武至阳方口之间的石湖河地区,切断日军唯一的北撤之路,伺机歼灭撤退或增援之敌。

    贺龙命令358旅716团和359旅718团2营围困宁武,并向716团团长贺炳炎面授机宜:“鬼子如果弃城逃窜,你可以放行,让王震、张宗逊去收拾。”

    同时,他又命令359旅主力进至同蒲路东侧的石湖河,358旅715团进至宁武以北的斗沟村,在宁武通往阳方口的通路上布下一张大网。并指示:“凡有来援者,一律给予坚决打击;千田北逃,则予以歼灭。”

    果不出贺龙所料,31日,阳方口的日军步、骑兵共6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向南进犯,企图接应宁武之敌突围。

    10时许,当日军进至石湖河与麻峪附近时,359旅发起突然攻击。日军抢占有利地形负隅顽抗。战斗十分激烈,717团政委刘礼年壮烈殉国。

    激烈的枪炮声传到了宁武城内。联队长千田真雄以为援兵已到,当即率部500余人出城突围,妄图从穆查嘴、骆驼沟向359旅侧后进攻,与阳方口援军汇合。

    驻防斗沟村的358旅715团主动出击,协同359旅左右夹击千田所部。双方激战竟日,千田所部被歼300余名,连千田本人也被击伤。战至黄昏,千田见无法冲出八路军的包围圈,只得率残部再次退守宁武城内。增援之敌在石湖河同样遭到八路军的顽强阻击,前进不得,也被迫回窜阳方口。

    这一仗,让宁武守将日军千田真雄深感绝望,眼见固守不成,求援无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遂于4月1日深夜率部弃城而逃。

    出了宁武城,千田真雄立即命令日军分成多路纵队悄悄地沿铁路向北逃向阳方口。八路军发觉后,立即追击。716团在石嘴子、719团在石湖河各歼北逃的日军一部。

    由于一天前八路军与日军在此激战终日,成功地阻击了千叶真雄的突围。取胜后的个别部队认为宁武守敌不敢再轻举妄动,便过早地撤离战场,给贺龙布下的这张网留下了一个空洞。正是这一小小的疏漏,被狡猾的千田真雄所利用,率残部如丧家之犬经阳方口逃往朔县。

    至此,日军企图扼杀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于摇篮之中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此役,八路军第120师集中主要兵力击破敌之一路,以次要兵力钳制敌之其他各路,选择深入腹地、孤立突出的一路为主要攻击目标,采取围困迫敌,打其突围,在运动中歼灭之的战法,行军千里,大小战斗十余次,共毙伤日军1500余人,缴获步、机枪200多支(挺),汽车14辆,骡马100余匹,收复被日军侵占的7座县城,稳定了晋西北地区的局势,保障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为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4月10日,毛泽东发来贺电:

    九日电悉。努力奋战击破敌人整个进攻,取得伟大胜利,中央诸同志闻之极为兴奋。伤亡颇大,补充整训极为必要。抗大受训干部,虽因各方需要调出颇多,然月底毕业时,当可分配一个可观数目补充你们。望巩固内部团结,加紧整理训练,争取新的胜利,配合友军,达成巩固的根据地,坚持华北抗战,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完成自己的战略任务。

    在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120师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共伤亡1563人,其中358旅为580人,359旅为897人,宋时轮支队为47人,警卫第6团为39人。牺牲营以上干部6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