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诗歌的烈士

    “诗人”是一顶伟大的破帽子。说它“伟大”,因为它代表了浮华中的坚守,芜杂时的操持;说它“破”,是因为它掩盖不住人生的真实残酷,也遮挡不了母亲头顶的苍苍白发。

    诗人是热血的,诗人是悲观的。整个写作过程中,我被这两种情绪拉扯着。即使是在海子金碧辉煌的诗歌王国里,仍然摆脱不掉这种矛盾与痛苦。我时常闭目将自己代入,想象他卧在铁轨上的那一刻,心中是狂乱,还是平静。

    海子的诗,就是海子的生活。与梵高一样,他用生命换得了作品尊严的扞卫。今日我们传承着他朴素的梦想,阅读着他的诗集。揣测着他的人生。可是我们也知道,他已用生命铸成了无人可以企及的高度。有人对他的死亡褒贬不一,可我不认为他的选择,存在什么权威的解读。逝者已远离,不妨少些无谓的争论,多一些尊重与包容。

    春天的暖风已迎面扑来,这是希望与耕种的季节,海子选择在一片生机盎然中离开,一定在终点换得了新生。

    今日城市里的大多数人,没有勇气写诗,也没有勇气流浪。所以海子的梦想,仍然躺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尽管街上行走的,多是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的脸。可是人们此时更加怀念理想与诗人。这个时代怀念海子,所以没有人会忘记海子,因为他既是那个时代的至宝,也是今日时代的珍奇。

    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做的一个朴实的梦。可是那个有关幸福的梦,因为寄托在了“明天”,而成为永远等不到的戈多,演变为悲剧的序曲。海子已走了二十五个春秋,却用依旧温热的诗句,撬动起今天成长于商业时代的心灵。

    我与海子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把握他的生活脉搏,靠的不是考古员一样的放大镜,而是他诗歌的温度。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完成这样一本书稿,却使我耗尽了力量。

    这本书必定存在瑕疵,但这是我的梦想,相信在这个春天里怀念海子的所有人,都懂得这种坚持。为了完成这部书稿,我去过海子的故居,查遍有关海子的大量资料,包括一些已经出版的着作,如边建松的《麦田上的光芒》、余徐刚的《海子传》,他们为我对海子的理解,搭建了更多桥梁。

    很多人喜欢去假设,如果海子没有死,他现在会如何。人们悲观地猜测,他会在某个文学机构里混个一官半职,顶着先锋诗人的光环到处讲座,写点歌功颂德的诗歌,不再写他的麦田和村庄。

    愤世嫉俗的年纪,我也这样想。后来发现,不只是海子,人们对他们怀念和喜欢的人,都有这样的猜测和判断。

    现在我更加相信,在此刻的时空里,仍旧存在着千万个海子。即使工业文明放肆地吐着灰尘,他们仍在世界的角落里,坚守着向往太阳的灵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