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雅正-卷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上篇写周武王灭商建周的历程

    3、4卦白话

    第三卦屯下震上坎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屯:初生。

    卦辞:努力成长,就可以开创未来。应当勤学苦练,不要轻举妄动。要有所追求,立志高远。

    初九:打好基础。扎稳根基,应当安心学习,应当有建立侯业的志向。

    六二:用心学习。成绩原地打转,跟不上进度。这时不要打击他,要细心教导。这个年龄的女孩不能考虑出嫁,十年后长大了才可以。

    六三:勤于思考。追猎野鹿而不做准备,就孤身深入树林。理智的人懂得与其勉强行事倒不如果断舍弃,前往会空手而归。

    六四:健康成长。能够骑着马独自闯荡,进入了青春期。前进吉祥,不要做不当做的事。

    九五:适当锻炼。开始长身体,适当做点小事可以,做大事凶。

    上六:有所进取。整天骑马游荡,将来哭都来不及。

    成长少年。

    第四卦蒙下坎上艮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蒙:蒙昧。

    卦辞:怎样对待蒙童,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呢?不要追着蒙童学习,而应激发蒙童学习的自觉性。第一次占卜告之结果,再三占卜就是轻慢,轻慢了神灵,神灵就不会再告诉他结果,教育也应当按这个思路去做。

    初六:启蒙教育。开发蒙童的智力,应当送入学堂,使蒙童在这里得到开化。任其蒙昧是失职。

    九二:耐心教导。包容蒙童的错误,吉祥。开展妇学教育,吉祥。使他们将来有能力承继家道。

    六三:引导兴趣。不要随便追求女子,那些遇到有钱男人就没有了自我的女人,与之交往没有好处。

    六四:给予空间。限制蒙童的行动,惭愧。

    六五:鼓励实践。用童心看待蒙童的作为,吉祥。

    上九:教导有方。管教蒙童。不应采用体罚,应当教育疏导。

    教书育人。

    3屯卦雅正

    【题解】屯,象形草木初生时艰难的生长,指草木初生。以草木刚刚破土而出艰难向上生长的形象比喻人的少年成长时期,大约7岁—16岁之间。

    ?瘙棦屯(zhūn),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像草木那样不畏艰难地向上生长,路就会越走越宽。元亨——走向亨通,即向着光明前进。利贞——应当多思多问,勤学苦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勿用——不要轻举妄动,即六三说的“几不如舍”,九五说的“大贞,凶”。学习阶段,不要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当量力而行。要有所追求,应当有建立侯业的志向,目标远大。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云雷汇聚,酝酿疾风暴雨。君子观此象而寒窗苦读,胸怀远大,立志报效国家,做一番大事业。

    初九:磐桓(huán),利居贞,利建侯。

    初九是入学6、7岁的时候。磐桓,字典解释“磐”通假“盘”,磐桓即盘桓,指徘徊,逗留。通假“盘”当是古义。《文选·班固〈幽通赋〉》:“承灵训其虚徐兮,竚盘桓而且俟。”李善注:“盘桓,不进也。”但考今本《周易》全文,磐字两见,另一处是渐六二:鸿渐于磐。磐,大石。故此处不宜作通假处理。桓,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磐桓组词,插在大石中的表柱,根基坚稳也,在此指从小做起,把根扎好。居,蹲着、居住。贞,多动脑。这个时候主人公应当老老实实地呆在屋子里安心读书学习。为什么要发奋读书呢?后面继续拓展道:利建侯,应当有建立侯业的志向。从小立大志也。建侯,只有屯、豫两卦出现过,屯是从小立志,豫是克商决战之时的抱负。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虽然刚开始打基础,但志向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这八个字,体例古怪,疑为衍文。如果勉强解释,应当是说:你如果要建功立业,就要“以贵下贱”,放下身份,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从学习知识开始,这样才会有能力获得民心。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学习期间,大约七八岁的时候。邅(zhān),转圈,改变方向。难行不进的意思,形容初学骑马驾驭不了,原地打转不进的样子,开始学游泳、划船的时候,也是不论你怎么折腾,老在一个地方不前进,含义与此类同。班,本义:将玉分割开。泛指分离开。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班马,即离群的马。屯如邅如——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进展缓慢,难以深入理解。乘马班如——和大家一起骑马练习的时候,老是跟不上队伍,掉在后面。指学习跟不上进度。对于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

    匪寇,婚媾——寇是入侵,不要打击惩罚他,这个时候树立其自信心是主要的,要像结成婚姻那样,友好地帮助他,即一对一单独辅导,多在他身上下点精力。

    古代只有男孩才能上学,那么女孩呢?作者也指出了原则:字,怀孕待产。女孩这么大的时候不能考虑婚嫁,还是要学点东西,要十年后长大了才能出嫁,也就是16岁—18岁之间了。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二学骑马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动作生硬没有掌握技巧。十年后才婚育生子,这是违反世俗常态的。女子也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力,也应进行各方面的文化学习,而不是早早地就成为没有文化,只知道操持家务的主妇。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即,接近、靠近。无,通“毋”。虞,预料。古代掌管山泽的官称为虞人,应是古义,在此用虞人比喻向导。惟,单独,只有。追猎野鹿而没有向导,随着野鹿只身深入树林。野鹿越跑越远,君子遇到这种情况,勉强去追逐倒不如果断舍弃。这样前往不会有什么收获,一旦迷路,无水无食就麻烦了。此爻指孩子有了一定的活动能力,好奇心强烈,但思维计划能力都还比较简单的时期。大约9岁—11岁期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本爻所指。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从禽,追逐禽兽,谓田猎。《三国志·魏志·栈潜传》:“若逸于游田,晨出昬归,以一日从禽之娱,而忘无垠之衅,愚窃惑之。”唐代张正元《临川羡鱼》诗:“不应同逐鹿,讵肯比从禽。”宋代苏轼《艾子杂说》:“艾子有从禽之僻,畜一猎犬,甚能搏兔。”这么急忙地去追赶那只野鹿,是为了猎获它。君子舍弃而不冒险追逐,是因为追赶下去很有可能迷路而陷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窘困境地。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班如是形容离群的样子,与六二初学时掉队的乘马班如不同的是,六四已经习练有素,可以独自骑马闯荡了。求,请求,追求,谋求。求婚媾,指进入了青春期。骑着马到处闯荡,乃至去寻找喜欢的女孩。这一方面是说主人公骑术已经娴熟,学业初步有成,另一方面也说明主人公渐渐长大,进入青春成长期。现在说的青春期一般指12岁到20岁左右,六四所处的12岁—13岁则属于青春萌动期,这时的孩子会有恋爱的好奇。这时前往吉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吧,这是发挥自由天性的时期,但是不要做出格的事。

    《象》曰:“求”而“往”,明也。

    有所追求而前往,是说目标要明确。此“求”不是指“求婚媾”,而是指树立志向。好比老师问,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同学们回答:长大了要当将军。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膏,油脂,肥肉。“膏”在古代是个常用字,比如《史记·齐太公世家》:膏壤二千里。不光是只往上长个子,开始有脂肪了。男14岁—16岁,女13岁—15岁,是身体快速增长期。开始初生其膏,有了一点小肌肉,是用长身体借喻主人公具有了一定的才干能力,并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小的想法吉祥,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大的想法、好高骛远则凶,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会有危险。比如经商,弄点小工艺品之类卖卖可以,如果上来就投资实体,试图做大,就容易摔跟头。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施,给予。刚开始长身体,上天的给予,也就是你的体魄、能力还不是让你闪亮发光的时候。还需要成长锻炼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一卦中三个“乘马班如”,处于三个不同时期,也就有了三个不同的意义。上六开始跨入青年期,马上就是成人了,这个时候还是整天骑着马游逛,无所事事,就像那个只知道混日子,不做长远打算的寒号鸟一样了。泣血涟如,不仅是流泪,而是哭泣过度鲜血一串串掉落,即使这样哭也来不及,后悔晚矣。总之一句话:珍惜青春,刻苦学习。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这样子哭泣你能有多少眼泪可流呢?换句话说就是,你能有多少时光可以耽搁呢?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乘马班如。”

    通常理解为“骑着马儿盘旋”。其实“屯如邅如”才是形容盘旋难进,“乘马班如”并不是重复“盘旋”的意思。《说文》:班,分瑞玉也。指分割、分离。所以“乘马班如”是说一个人骑着马走。对于六二初学是指因不会骑而掉队,对于六四熟练阶段是指一个人骑马到处跑,对于上六的无所事事是指整天骑马游荡。

    4蒙卦雅正

    【题解】蒙,没有知识,愚昧。在此指知识没有开化的童稚学子。蒙从教育者的角度入手,对应屯各爻讲解了教育中的注意事项。所谓教育者,在校是老师、在家是家长。

    ?瘙棧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昧的人,怎样才能亨通呢?也就是说,怎样教育孩子,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教学相长呢?亨,在此指教学秩序、学习进度顺畅无碍。不是我求着这些蒙昧无知的孩子学习,而是蒙昧无知的孩子求着我来教导他们。这句话指出求知应是人的天性,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筮,古代用蓍草占卦称为筮。渎,轻慢,不敬。第一次占卜,神灵会告诉你结果。如果对结果不满意,一个事再三占卜,那就是对神灵的亵渎。亵渎了神灵,神灵就不会再告诉你正确的结果。对于学习呢?一个问题第一次可以告诉他,再三来问就是不动脑子不长记性了,如此不认真学习就不能再告诉他,应当以此为原则教育学童。渎则不告,不是仅仅不告诉他答案,而是告诉他回去自己多动动脑子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告”帛书中作“吉”,应为本字。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之泉水源源不绝、清澈见底。君子观此象用果断的行动及早培育子弟的德行,以免将来受到污染。什么是果行呢?比如建立学校,适龄儿童就送去上学。如果不果行呢?等山泉汇入河流被杂质污染的时候再来教育,已经不可挽回其清澈了。教育要趁早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对应于屯初九,具体讲解教育的原则。

    发,本义:放箭。发生、打开的意思。打开蒙昧,即开发智力,开始教育蒙童。怎么教育呢?用,使用,采用。刑,本义是对犯罪的处罚,在此就是指严格教育了。但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在此的用法应通“型”,法式、法则、典范、榜样。指用一定的法则来教育蒙童。《尚书》中尧帝挑选接班人一章:“观厥刑于二女”,考察舜是怎样处理与娥皇和女英之间关系的。桎梏(gù),古代拘系罪人的木制手铐脚镣。教化蒙童,应当有一定的形式,比如以学校的形式。从原始人的口传心授,到建立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可以进入的“辟雍”接受系统教育,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桎梏,刑具,脚镣手铐。孩子的“桎梏”是什么呢?就是无知蒙昧。所以这句话是说:要严格教育,以使孩子们摆脱蒙昧,成为有品德、有知识的栋梁之才。以往吝,任其像过去那样蒙昧度日则吝,是宗族长辈们的耻辱。也就是说,建立规范的教育体系是宗族的责任。

    以上解说复杂,实际这句爻辞的逻辑很简单:对于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就应当送入学堂,使之在学堂里学习本领。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设立一套组织机构,是为了正其法,使教育方式规范化。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对应于屯六二的初学乍练。包,本义裹。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包起蒙昧,是对“包”的虚用,指教初学者要有耐心,要包容他的不足。在学习中一时掌握不了,也要耐心地指导,循序渐进地教育。纳,收入,放进。纳妇,通常解释是娶媳妇,女人的未来就是家庭主妇了,这一个“妇”字蕴含了女孩的未来,在此指“妇道”、“妇学”,即妇女应当掌握的技能。对于将来要主持家务的女人,特别是贵族女孩,虽然不能像男子那样建立什么功业,但也应当学习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理家本领,比如舞乐针织等。《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纳妇,吉”这句断语,是在回答屯六二“女子贞不字”的内涵。既不能上学堂,又不能这个时候嫁人那么该做些什么呢?要在家接受一定的妇女技能训练。克,战胜。所有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子女将来能够胜任、承担起家国的责任。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子承家是新人接老人的班,刚者刚强健壮之青年,柔者年纪渐大之长者。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对应于屯六三“即鹿无虞”,这个时候主人公进入了青春期,活泼好动,对世界是充满好奇,不足则是辨别能力还不强。取,通娶。勿用取女——不要娶女子。哪类女子呢?那些看见有钱的男人,就眉开眼笑,没有自我的烟花女子也。与她们交往没有好处。蒙卦六爻都是讲如何对待蒙的,只有这一爻没直接写,而是借事喻理。以不要与品行不端的女子嬉混比喻不要受外界诱惑而迷失了自己的追求。可见,本爻中所说的“娶女”,并不是真的“娶妻”,而是指上烟柳之地胡混。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不要追求这样的女子,因为她们行为不检点,不合乎习俗道德。

    六四:困蒙,吝。

    困,困扰,围困。限制蒙童的行为,惭愧。这个时期,孩子渐渐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想法,属于青春好动期,这就难免闯点祸、做出点错事,大人为了避免麻烦,有时会加以限制,不准孩子做这做那。结论是“吝”,当然是说这样做不对了,一时的省事,长久的贻害悔恨。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困蒙之羞愧,是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缺乏锻炼,孤独地远离现实。

    六五:童蒙,吉。

    童,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在此作动词,指大人用童心看待孩子的行为。六五之时主人公开始想接触社会做点实事,但毕竟还是孩子,所思所想所为都有可能很幼稚,教育者对此应该怎么办呢?

    以欣赏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对待其此时的所作所为。这时教育者的眼里,孩子是天真可爱的牛犊。

    这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正常过程,故曰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并接受其做法。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屯上六这个时候不学无术、每日游玩。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击,敲击,敲打。寇,入侵,侵犯。御,驾驶车马。要敲打孩子这种不懂事的行为,管管他,但不要使用暴力。利御寇——驾御侵犯,指采取灵活引导的方法,既达到目的,又避免手段过激引起矛盾。孩子这个时候正处于自我意识强烈,理性控制能力又薄弱的阶段,由于措施伤害了自尊而离家出走的事情多发生在这个时候。

    孩子资质有高有低,这个时候更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一昧地体罚。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上”指老师家长,“下”指孩子。采用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就能使上下心意沟通而水到渠成,心情自然也是舒畅无碍。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这里关键是对“刑人”的理解。“刑人”,主要有两个意思:1受刑之人。古代多以刑人充服劳役的奴隶。《周礼·地官·司市》:“国君过市,则刑人赦。”2加刑于人。《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历来注解都是按这个理解,认为这是说教育方法的,要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使他们不再犯错,乃至于将来刑具加身,坐大牢。

    以上注解也可说通,但是查字典我们会发现“刑”还有个意思,即通“型”,指法式、典范、榜样。

    刑于寡妻。——《孟子·梁惠王上》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诗·周颂·我将》

    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管子·侈靡》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尚书·尧典》

    蒙卦是讲教育的,从卦意看,笔者认为“刑”通“型”更加恰当。因为“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与后面的包容、引导、不体罚原则都有冲突。蒙卦六爻各有所职,作为初爻,长辈的首要职责就是提供一个规范的教育环境,使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今天,到了学龄就送学校已经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在三千年前,人类才从口传心授的学习方式中摸索出集中教育的经验,教育体制还处于萌芽状态。在当时,到了学龄送入学堂应当是鼓励性质,而非普及性质,并且学员也仅局限于贵族子弟。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这一爻:开发学童的智力,应当采取规范的做法,让他去学堂系统的学习,而不是在家随便学一点。

    5、6卦白话

    第五卦需下乾上坎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需:等待。

    卦辞:历练时,做事有分寸,就会光明通达。凡事多动脑,就能吉祥,还应当迎难而上。

    初九:磨练心性。到郊外熟悉生活,应当认真对待,不要因事小而不为。

    九二:防患于口。开始经手一些简单事务,有点闲言指责,但结果吉祥。

    九三:业务锻炼。治理农事,导致冲突发生。

    六四:敬慎公正。处理刑事案件,要深入细致。

    九五:全面政务。参与日常管理,多思多问则吉祥。

    上六:入朝为官。回到家,有不请自到的三位客人来,敬以待之则终究吉祥。

    实践自立。

    第六卦讼下坎上乾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讼:争辩。

    卦辞:遇到争论,要按章办事。如果放任自我,虽然一时吉祥,结果终将凶险。这时应当多向前辈学习,不宜冒进。

    初六:初试牛角。不要让争执之事拖延不决,通过调解,使问题完满解决。

    九二:专项负责。不能完成任务,狼狈归来。那里的三百户邑人并没有过失。

    六三:独立工作。倚赖祖业混日子,想法虽然不好,但也可以有个安稳的生活。任用这样的人为官,不会有成果。

    九四:细心审核。有问题的案卷,就返回其判决。等重新审理,没有疑点了,再上报。

    九五:走向成熟。主动发现问题,从此吉祥。

    上九:风云诡谲。刚受到奖赏提升,一次朝会却连降三级。

    公务锤炼。

    3—6,成长阶段。

    5需卦雅正

    【题解】需,会意字,指遇雨,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经过屯蒙的学习,主人公处于毕业与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大约16岁—18岁,现在叫待业。待业也不能就等在家里,而要四处找工作,以周易的背景、姬发的身份,当然不是去找工作了,而是按照安排开始逐步地熟悉社会,接触社会事务。

    所以需时的作为,相当于实习锻炼,主人公先后经历了六种不同类型事务来磨历经验。

    ?瘙棨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实习期间,历练自我的时候应当怎么做呢?有孚——做事有原则、讲诚信。光——光亮,指前途光明。亨——亨通,事情通达顺利,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也。光亨,是“有孚”之结果。光“有孚”还不行,凡事还要多问多思,才能万无一失把事情做好。以上只是把事情做好,做到不出差错,但要更上层楼,有创新有进取,则还要有一种不怕困难的勇气。“利涉大川”,勇于挑战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在天上,待时而成雨也。宴乐(lè),安闲。君子观此象,用美好的饮食来养身怡情,放松身心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被安排到郊外做事,熟悉民情,应当有耐心、有恒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没有安排任何指标性的任务,只是让主人公去基层熟悉和了解百姓生活,有个感性认识。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初入社会嘛,不要让他去接触有困难的事情,熟悉感受为主。未失常,没有违背常德、常道、常规。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沙,极细碎的石粒,微不足道也。指被安排做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务,比如被指派处理一点小纠纷、做点跑腿收账的事务等。“需于沙”为什么还会“小有言”,被人非议呢?小有言,一方面说明有不足,另一方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你做事情,就会有影响,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小有议论是正常的,初出茅庐的年青人没有社会经验,更难以面面俱到而受到非议。这也是实习锻炼的意义所在。终,最后、结果。经受住这个小考验,把事情处理好,当然结果吉了。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衍,通“演”。推演、开展。虽然是做的一些简单事务,但依然认真对待,合乎中道的去处理。虽然受到些指责,却虚心、诚恳地接受,使工作得到完善。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此时主人公已经成为地方父母官。泥,土和水合成的东西。比喻稍微有点复杂的事情。事情的复杂性与处理难度是成正比的,九二时还只是“小有言”,这时则因为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因业务不精等原因而导致处理不公,就有可能有受害方来找说法。致,招引。寇,入侵,侵犯。致寇至,指没有把事情处理好反而引来气势汹汹的说理者。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岐周是农业立国,所以县官面对的主要就是农业问题。管理农务,经常遇到来自外在的自然灾害,比如水灾、旱灾、风雹之灾等。但如果是因为自己处理不当的原因导致民怨纠纷呢?只要以敬重审慎的态度客观处理,就可以圆满解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此时主人公已经成为地市级官员,经常要受理一些上访案件。血,在此比喻人命关天之事。穴,土窟窿,地洞。古代百姓穴居土室,《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出自穴就是说走出家门。比如处理刑事案件等,不能只坐在堂上听各方的片面之词,而是要走出家门,深入其中,对于破案就是深入案发现场,全面调查才有发言权。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处理案件,要以随顺的态度兼听各方的说法,以便客观深入地了解到实际情况。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升迁到省级职务。酒食,人们生活之必需,酒食之事借指日常杂务,安排统筹、平衡计划,是更全面的管理锻炼。被安排去负责一方福祉,事情繁琐而全面,经验不足嘛,不明白的就多问问,多思多问则吉祥。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日常管理,涉及众多人的切身利益,应当一碗水端平,用中正的原则公平处理。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回到家中,有不请自到的三位客人来,这是什么样的三个人呢?三,约数也,可以具指,也可以形容多。这里的三与讼卦上九的三没有必然联系,此时主人公回到都邑,入朝为官,这三个不速之客大约是来道贺走门子的。速,帛易作“楚”,指鲜艳、华丽,亦契合爻意。敬,尊重,礼貌性地对待。有礼貌有分寸地接待来客,既不要应允什么,也不要得罪对方,这样才既不违背原则,将来又好相处。总之,主人公体现出宠辱不惊的涵养、泰然以处的风范,使各方刮目相看,对其前景更加看好。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虽然对方来得有点突兀,有点冒昧,但并没有大的过失。毕竟前来祝贺也不是错,不是说只有亲朋好友才行。

    〔按〕:如同下篇蹇、解的入仕锤炼,需、讼两卦中主人公也从实习、地方官吏,进入了中央政府。但明显的,这一代比姬昌年轻时幸福许多。逻辑进程如下:实习—小吏—县官—地市级—地方大员—入朝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通常认为是“在血泊中等待,从洞穴中逃出来。”这种读法读不出任何意思来。我们知道,郊、沙、泥、酒食都是比拟之词,“血”自然也不例外,与“血”有关的除了人命关天的刑事案件之外,还有什么呢?从爻位看,六四已经是一定职位的官员,有生判之权,也是符合爻辞的。出自穴,就是走出自己的洞穴,出去看看,这是针对“需于血”说的,断案不能只看眼前表面,要深入了解实情。

    6讼卦雅正

    【题解】要理解讼,就要先明白诉与讼的关系。诉,告状,控告。讼,争论。诉讼,向执法机关提出控告、申诉,要求评判曲直是非。所以讼,是争辩是非以评判曲直,争讼。作为需卦的辅卦,讼卦具体指出工作中遇到矛盾冲突怎么解决。

    ?瘙棩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当事情引起争论怎么办呢?有孚,有原则讲诚信,遵章守纪也。窒,阻塞,不通。惕,戒惧,小心谨慎。窒塞了小心谨慎,戒惧之心被窒塞了。什么意思呢?公权,是为民执法,有一定尺度、章法的,故须“有孚”。手执公权力,自古都被告诫要如履薄冰,公正严明,就像乾卦说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一旦丧失这种警惕,放松自我约束,发展下去,不是腐败是什么呢?所以说,“中吉”——一时得逞是可能的,但“终凶”,纸里包不住火,事情早晚会败发。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么上九“终朝三褫之”就是咎由自取了。利见大人——这时应当结交权贵,指尊重有经验的前辈、官员,向他们学习取经。不利涉大川——不宜采取过激和冒险的行动,乃至涉及根本的改革之类,时机不到也。此阶段的任务只是学习和实践,全方位地锻炼自我,解决安顿好当下问题就可以了,不宜过于深入制度合理性等积垢问题。需讼之时犹如淘汰赛、选拔赛,众子弟的差别在这场角逐中逐渐拉开。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古人直观天象,天上的日月星辰由东向西运转,地上的江河自西向东奔流,二者方向相反,相互背离,故曰“违行”相背。君子观此象而引以为戒,做事情时谋虑其起始,从开始就注意平息矛盾,防微杜渐。这样就能杜绝争讼,使矛盾消泯于未然。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合同制度就是“君子以作事谋始”思想的结晶。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永,水流长,泛指长。兼指时间和空间。不要对发生的问题迟迟不解决,使之天长日久积累成大矛盾。怎么解决呢?小有言,些许议论、争论。终,结果。可以在小范围内争论是非曲直,双方把事情说清楚,问题自然可以得到化解、结果自然吉祥。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讼不可长,矛盾不可长时间不解决。虽然略有言语之争,但通过争辩可以把事情的道理摆明,所谓以理服人也。初爻阶段,所争议的均日常生活琐事也,能把问题通过说理调解开,是最好的结果。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对应需九二“需于沙”,接手处理一般性的事务。比如去收租等。逋(bū),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有一个组词比较符合卦意——“逋欠”:拖欠,拖延。在此指所做的事情没有办成就回来了。不克讼——去收租,邑人以歉收等理由拒缴,主人公没能说服他们,没能胜任交给的任务。归而逋——人回来了,但是任务没有完成。如果是去收租子,就是租子没能收上来,所逋欠者,租赋也,不是说某人跑了。眚,眼睛生翳,相当于白内障之类的眼病。引申义有过失、灾疾等。《周易》里表示做错事的有两个字:“咎”和“眚”。这二字的区别在于,“眚”是无意之失,“咎”是明知之过。赋税没收上来,是老百姓不交税,犯上作乱么?眚,眼睛生翳,相当于白内障之类的眼病。引申为过失、灾疾等。无眚,是说没有过失,不要怪他们不长眼,不给面子。三百户,郑玄注曰:“小国之下大夫采地方一成,其定税三百家,故三百户也。”那个地方的三百户老百姓,没有交租赋却也不算犯法,不是眼睛被蒙住了而不识大体,那么是什么原因呢?爻辞没写,但结合需九二的“小有言”,可以猜之一二。初次办事,手里有了点权,年轻人容易飘飘然不知所以,特别是富家子弟,更容易趾高气昂、纵横跋扈,言谈举止过度,从而激起民愤。所谓粗暴执法,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了,此即“小有言”的背景。或者是主人公因为经验欠缺没把能事由说明白,邑人不接受任务。总之有此前因,理性判断的话,就不是邑人的过错,不可迁罪于邑人,而是要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窜,乱跑、逃走。似乎是被邑人轰回来了。掇(duō),拾取、摘取。邑人们如此做法,是以下犯上啊,将来麻烦会俯拾皆是。被轰回来的主人公财大势大,随时可以带人进行报复。正因为有这个可能,所以爻辞才有了“其邑人三百户无眚”的告诫,不要迁怒于人,而要先检点自己的行为。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需九三此时“需于泥”,面对复杂任务。是接受挑战,还是止步退缩呢?食旧德——不敢出去面对社会,只是猫在家里,倚赖祖宗基业吃喝度日,现在叫“啃老族”。厉,本义磨刀石,引申指祸患、危险。食旧德的想法虽然危险,缺乏进取心,但对于王公子弟,未尝不是脱离政治漩涡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且获得一个无忧人生。或,也许。王事,君王之事,即朝廷政务,在此是做县令。无成,没有成果、成就。如果任用抱着“食旧德”想法的子弟“从王事”,自然不会有所建树。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食旧德之所以终吉,是依靠关系获得的。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此时主人公是地市级主管,相当于后来的知府、刺史,其中一个职责就是负责审批下级官吏如知县等转上来的案件。不克讼,不能解决的案件,在此指有疑点的案卷。复,返回。命,指派,发号,命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卷宗,就打回去要求重审或者补充证据。渝,改变,违背。安,平静,稳定。等案子不再像上次那样问题诸多而有所改观,查清楚了,没有问题了,才可以签认上报。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打回去后只要能重新审理清楚,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结果。

    九五:讼,元吉。

    需九五“需于酒食”,处理政务。爻辞其实就一个字:“讼”。争讼,就能开创吉祥的局面,是说作为全面参与管理的主人公,应该去主动发现漏洞、解决问题。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之所以讼能吉,是因为以中正的态度去衡量各项事务,使大家心服口服。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此时主人公已经在朝为官,爻辞描写了朝政之复杂多变。锡,通赐,赏赐。鞶,皮制的束衣大带,佩玉的皮带。朝,早晨,在此相当于早朝,朝廷早上的办公会议。褫,夺去衣服,剥夺。或,某人,这里就是君王了。朝,早晨。因为办事得力,君王赏赐给主人公佩玉的鞶带以示嘉奖。鞶带,为古代官员的服饰,在此比喻升官。一次早朝就连着三次收回赏赐,即连降三级也。三褫之,可见君主震怒的程度。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主人公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被人弹劾,或者说了过激的话,也可能是确实贪污受贿了,因事受罚。总之事出必有因,经过此番经历,主人公会深切体会到朝廷势态的多变、社会事务的复杂。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因为处理争讼等公务而获得赏赐,不是实在的功勋,所以不足以自豪,也不足以使人尊敬。那么怎么才“足敬”呢?在那个战争年代,战功才是最实在的功劳。所以下一卦主人公就要建立战功去了。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通常认为这是说打官司败诉,于是改变初衷,决定安分守己过日子,从而获得吉祥。这个解释从受害人角度告诉你如果打官司输了,就别再告了,回家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就能吉祥。大家看看符合逻辑么?

    首先正义靠边站了,按照这种思维是无法伸张正义的。其次如果问题没解决,比如受害人是被恶霸欺负了,把田宅霸占了,那么他回去还能有好日子过么?按照这个逻辑的最后结果,将是霸权横行,百姓苦不堪言。

    纵观讼卦,是讲如何为官,而不是讲作为争讼的一方当事人怎样打官司。为官就要做事,具体到九四,则是讲怎样审批案卷。

    不克讼——不能解决的案子。

    复即命——返回,当即,命令。返回你此时送上来的案卷、判决。

    渝——改变。重新审理。

    安贞——安定的想法。结论无误,可以定案了。

    吉——吉祥。就可以通过之。

    串联一下就是:有问题的案子,就打回重审,事实清楚了才能结案。

    7、8卦白话

    第七卦师下坎上坤

    师,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师:军队。

    卦辞:带兵打仗,需思虑周密。任用老成持重的人做主帅则吉祥,不要轻率。

    初六:出发。军队出征要以律乐整齐步伐,律乐不齐则凶险。

    九二:途中。行军途中,秉持中道则吉,不要骚扰地方。君王接连嘉奖犒军。

    六三:受挫。部队死亡众多,凶。

    六四:退守。部队驻扎退守,不要冒然出击。

    六五:僵持。就像田猎抓到些禽鸟,应当拘拿散布流言者,不要使军心动荡。依然要任用长子统帅部队,临阵换将会导致惨败,这时三心二意则凶。

    上六:决战。伟大的君王传来命令,开辟疆土承继家业,胆小自私的人可以不参加。

    出征讨伐。

    第八卦比下坤上坎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六三:比之匪人。

    六四:外比之,贞吉。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上六:比之无首,凶。

    比:并列。

    卦辞:团结,就能胜利。运筹帷幄,就能实现理想。不要自负和轻敌。敌人就在前面,懦弱退后者死。

    初六:一视同仁。诚恳地团结所有人,不要厚此薄彼。每个士兵都能吃饱喝足,他们就会奋勇杀敌,吉祥。

    六二:鼓舞士气。凝聚全军上下,如此则吉祥。

    六三:唯才是举。任用错了人。

    六四:据守待援。向外寻求支援,多想办法则吉祥。

    九五:军民一家。彰显仁德。就像君王狩猎时三面驱赶而网开一面那样。这样邑人就不会害怕逃走,吉祥。

    上六:统一指挥。部队各自为战,凶。

    立师之道。

    7师卦雅正

    【题解】由于上篇是写周武王的经历,下篇是写周文王的经历,而在政治上,两人有大约不到十年的一段时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上篇师—否六卦,在时间与史实上对应下篇的震—小过十二卦的现象。师是古代军队的一种战斗编制,《周礼·夏官大司马》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师在此代指军队、军事行动。师比,对应下篇的震艮,两对卦都是描写对外扩张的战争过程。区别在于角色:周文王是震艮卦中的战略指挥者,武王姬发是师比卦中带兵的主帅。

    ?瘙棪师,贞。丈人,吉,无咎。

    行军打仗,要多用脑。丈人,古时对长辈男子的尊称,指选择将领要考虑全面、极为慎重,任用德高望重、老成持重的人做将领,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咎,不要出差错,选将不利、用人不当是最大的差错,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水藏于地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君子仿效此象,用容纳百姓来蓄养军队。爱护百姓,寓兵于民,民众是军队兵力的来源也。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律,乐律。古代战争以乐律为号,以齐进退。否(pǐ),闭塞,阻隔不通。臧(zāng),成功。否臧,成败、善恶、优劣,在此指军乐曲调不一,就像现在一个乐队配合不好,乱吹一气。初六相当于军队在阅兵场准备出发的画面。号角齐吹,将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出征,如果出征的号令混乱,则将士们的步伐也会随之混乱,这样无章法的军队当然凶了。律后来引申为法律、法令,从这个引申意义上,此爻则是说部队出征前,要在誓师大会上申明纪律,严明军纪。律令要严格一致,不要自相矛盾,反之军纪混乱,将士们不知所从,这样的军队一定会打败仗。《尉缭子·战威》:“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尉缭子这句话也是这个意思,打仗不是靠卜筮天赐,而是靠军纪实力,其他事情何尝不是如此?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军乐否臧不一即为失律,无纪律、失章法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初六出征,九二则是行军途中。古代打仗,由于交通工具落后,一天只能走几十里,从出发到战场往往要走上月余,所以行军也成为治军的一大事项。在行军途中,中则吉,不要犯过失。要把握好尺度,进军速度适中,慢了是拖延,太快则疲军;军纪要严明,路上秋毫不犯,爱护百姓。对于后方呢?君王不断地派人接济补养、犒赏三军、鼓舞士气。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这样的军队一定是上天所宠爱的,一定能打胜仗。怀,包容、包围。《淮南子·览冥》:“怀万物。”怀万邦,安抚路过的诸多邦国。由于一路上军纪严明,不扰地方,所以君主多次给予表彰,并犒劳三军。

    六三:师或舆尸,凶。

    或,也许。舆,车厢,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也泛指车。首战失利,大车有时拉着阵亡将领的尸体回来。文王征伐密须和崇人都用了三年时间,说明战事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由此可见一斑。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大无功,打了败仗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受挫后该怎么办呢?退守休整,谋定而后动。师就是部队了。左,左手。次,临时驻扎。古人右为上,左为下,所以左次是退守之地,处于被动局面,战事处于下风。退师防守,闭门免战,在想出扭转胜利的办法之前,不要轻易出战,再继续犯错误。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战场事态变化多端,敌我消长随时变换,所以要因敌制宜,当进则进,当守则守,这都是符合用兵之道的,故曰:退师左次,未失常道。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从过程上说,此时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拉锯战。田猎时抓到好多游弋的禽鸟,这些禽鸟就好比朝中、军中有人到处妖言惑众,惑乱军心。怎么办呢?要掌控舆论,捉拿问罪。执,拘捕,捉拿。言,说话。在这个非常时期,为了维持局面就需要控制舆论,对动摇军心、散放蛊惑之词的人严厉制裁,以防止军心涣散。无咎,是说不要在这上面犯过失,不要因为一点言论的扩散而坏了大局。

    长子,周文王的正妃太姒为其生十子:依次为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等,史载伯邑考在姬昌羑里被囚时前去营救,被纣王杀害。所以这里的长子应该就是指的武王姬发。弟子,相对于长子,是作为主帅的长子的弟弟们,年幼者。帅,同“率”。带领,统率,率领。虽然一时失利,但不能全怪长子,还是要让他统帅三军,如果这个时候换一个年幼的子弟当元帅,伤亡会更多。所以说“贞凶”,临阵换将大不利也。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使,用。依然任用长子作为军队的主帅,是符合中道的选择。而任用次子作为主帅之所以会招致“舆尸”之溃败,是因为用人不当,不该这个时候换将。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最后怎么办呢?撤兵就是认输,就会功亏一篑,我方损失这么大,对方的损失更大,所以只要振奋精神,来一次决定性的冲锋,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殷商之时,诸侯封地为国,大夫封地为家。

    这一爻就像描述一个总攻前总动员的誓师大会:长子登高疾呼——伟大的君王传来命令,大家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胆小自私的人可以不参加,勇士们冲啊!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纠偏谓之正,号召大家重新振奋起来建立功勋。乱我军气势与战斗力即乱邦。

    〔按〕:这样作者就把一场战争完整的脉络讲完了:整装出发—行军途中—首战失利—重整旗鼓—战事僵持—决战号角。

    单从卦象上看,从军队作战的角度,地水师的坎,也可以看做地下河流的运动,兵者诡道也,强调了计谋的隐秘。也可以如《象》传所言指寓兵于农。但从全卦脉络看,卦象是取水涌土掩,激烈对抗含义。这说明一个问题,兵者诡道也。这样看似合理的解释,并不一定就是本来的意义。引申也可以合理,却是切换了背景和角度,属于发挥了。历史上很多种对《周易》的解释,都属于这种解释学意义,类似于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而做的各种教学指导。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通常解释为田野中有禽兽,发现后要报告。打仗的时候,委任有德望的长子做统帅,让无德望的次子运回尸体,这样是凶险的。这种解读中对“弟子舆尸”的理解有很大问题,过于直白。从六三我们知道,“舆尸”是打败仗的代名词,所以这句完整读应该是:委任长子为帅就能很好地统帅全师,委任弟子为帅则会舆尸大败。对“利执言”的也有点小问题,战争白热化的此时,军心动荡在所难免,“言”在此是指舆论、军心。“执言”,控制舆论、稳定军心也。

    8比卦雅正

    【题解】比,并列,并排,接近,亲和,形容一种平等、亲近关系。行师用比,在此是讲如何凝聚军队,以加强战斗力。

    ?瘙棫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将士同心,则战无不胜,此带兵之道也。原,本义:水源,源泉,是“源”的古字。筮,龟为卜,策为筮,古代用蓍草占卦称为筮占。筮法有一定的程式演绎,作者以此比喻作战方案的制定。作为源泉的筮占,指出征前总的谋划,一系列作战方案的敲定等。要有明确的战略方针,事前要有严密的筹谋、规划,对未来的各种可能局面都要提前设想到。

    元,开始。永贞,理想。作战方案制定好以后,就要坚决去贯彻执行,以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无咎,不要有过失,不能有丝毫差池,要不打折扣地去努力完成任务。方,方向、区域。不安宁的地方就是战场了。后,本义:迟到,走在后。夫,成年男子。战场就在前面,敌人就在前面,走在后面者、退后者死。临战脱逃者按逃兵论处,这是赏罚条例中必有的一条。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水在地上,二者亲密无间,先王效仿此象用封邦建国,来亲善诸侯,巩固中央政权的统治。“先王以建万国”这句话,明显是指周朝建国时武王分封天下的封建制度。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师初六申明了军纪,是刚的一面,刚的约束。在此从柔的一面,讲如何凝聚军心。“孚”所指之原则,是说正式场所、军法军令面前。有原则地并列之,意思是平常相处时要官兵平等,不要摆官架子。平时虐待士兵、颐指气使就是有咎了。下面是更具体的落实:有孚盈缶。有原则地给每个人都盛满饭菜,无论将士,都一视同仁,没有歧视。它,其他的,在此指不确定的未来结果。如果这种治军之道贯彻整个军队,作为将领能如此对待兵士,那么兵士们就一定会誓死效命,你的爱护之情终究会有回报的。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亲比士兵,士兵们就会勇往直前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行军途中,把士兵们当兄弟看待,和将士们搞好团结,上下一心,多想办法则吉祥。贞,是关于“比之自内”的思考,指具体处理事情时都以此为原则,一切作为都围绕着保证内部安定团结这个重心。内,可以理解为军中,内心、自身作则,也可以理解为从身边的亲信做起,在此主要是指比之军中,与六四的寄望于援军相对。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先做到自身没问题,不出差错。

    六三:比之匪人。

    师六三首战失利,在此指出了原因。匪,假借为“非”,表示否定,不,不是。关心了不该关心的人,指用人不当,先锋不得力也,所以才导致师六三的损兵折将。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用人不当,信任的人却不得力,岂不损兵折将、伤感痛惜?如诸葛亮之于马谡失街亭也。

    六四:外比之,贞吉。

    由于师六四战事不利,一时难以攻克而退守待机,所以才有了这时的多方求援。外比,向外亲近。对方实力强大,我方不占优势,所以需要寻求外部帮助,比如等待后援,合兵一处再战等。小说中也常有这样的情节:对方有高手无人能敌,我方只好去寻访可以克制他的高手来对阵。贞,多想办法,多方调度救兵。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向外寻求贤明的人,以帮助君上实现理想。刘备屡战失利后三顾草庐敦请诸葛亮,即是“外比于贤”。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师此时处于战事胶着状态,损失惨重,进入消耗战,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了。作为将领,作者指出这时应当用“显比”。显,明显,显露。大张旗鼓地宣传亲比之道。之前的比先是规章制度上的公平合理,后来则更多行动上的亲和、语言上的鼓动,比如深入战地医院看望伤病员、体恤兵士疾苦等,古今都有很多这方面的爱兵故事。九五之时,则更加扩大了亲比的范围,与驻地邑人也亲如一家。

    诫,警告,劝人警惕。要更加彰显仁德,就像君王狩猎采用三面驱赶网开一面的方法,放掉跑在前面的猎物那样。如此仁德,仁义之师,老百姓就不会害怕,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意思,这样即使后方补给断缺也能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王用三驱,源自上古遗风,《史记·卷三·殷本纪》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成汤网开三面,以其仁厚使诸侯归服,后世诸侯仿效之,才有了网开一面的“王用三驱”。

    由“邑人不诫”,可见此“显比”不光是对部队将士,还包括对驻地百姓,颇有人民战争的味道。因为部队要常驻下来,打持久战,如果再激起当地百姓的民愤,怎么能安生呢?所以“显比”更是战略的需要。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彰显亲比之道之所以吉祥,是因为把自己摆在了合适的位置上,此时以权压人不足取也。王用三驱,舍弃往前逃跑的野物不抓,只抓捕惊慌失措中朝向打猎者的野物,就是所谓的“失前禽”。邑人不惧怕当兵的,是因为居优势地位的军队是以中和的姿态对待老百姓。比如不践踏良田,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等。

    上六:比之无首,凶。

    仗打到上六的时候,部队已经溃不成军,建制被打乱了,到处是散兵游勇。比之,并列的人,自作主张的将士们。无首,没有首领。全军上下谁也不听谁的,将士们离心离德。所谓蛇无头不行,没有统一号令的部队还怎么能打仗呢?是为凶。师卦此时是主人公登高疾呼,以大君的名义重新集结了人们的信心,把部队编队整合。总之,军队再乱,建制不能乱,只要旗帜不倒,军队就有主心骨。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混乱无序如此,胜利遥遥无期也。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卦辞:“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难点主要在对“原筮”的理解上。

    原,本义水源,引申指起源、根本。“原筮”从字面上讲等同于蒙卦“初筮告”中的“初筮”,但“原”本身又有“推究”的含义,《汉书·薛宣传》:“原心定罪。”注:“谓寻其本也。”在此也是作动词用,指推究。筮,古代用蓍草占卦。推究筮占的结论,追求筮占结果的原委,在此是用来比喻作战前的谋划。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做好战役部署也。

    “不宁方来,后夫凶。”通常解释为感觉不安的小国纷纷前来,来晚的则凶。这种解释也是毫无道理,哪有用“夫”来形容诸侯的,正确理解还是要放到战场环境来看。“不宁方来”形容一种扑面而来的战争气氛,随时都有可能交战;“后夫凶”针对士兵而言,是宣布军令:谁要是当逃兵,就先斩了他。

    9、10卦白话

    第九卦小畜下乾上巽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九二:牵复,吉。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小畜:小的积累。

    卦辞:小步积累,怎样做才能亨通呢?你看那浓云不雨,在城邑的西边一点点积聚。

    初九:班师。返回原来的生活,会有什么错呢?吉祥。

    九二:重建。走向恢复,吉祥。

    九三:分歧。大车断了辐条,夫妻间闹矛盾。

    六四:化解。诚挚地化解危机,不要意气用事。

    九五:团结。诚挚地交好友邦,走向富足需要邻邦和睦。

    上九:积蓄。犹如雨刚下一点就停了,却歌功颂德自纵淫乐,这种想法危险。时机还不成熟时,做为理性客观的君子要考虑到征伐的凶险。

    积蓄力量。

    第十卦履下兑上乾

    履虎尾,不咥人,亨。

    初九:素履,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履:脚步。

    卦辞:跟在老虎的后面,使老虎吃不到你,如此则亨通。

    初九:轻装简行。简单的行装,如此前进,不要犯错误。

    九二:野无遗贤。大路宽广,隐居的人都乐意出来做事,吉祥。

    六三:量力而行。瞎了只眼勉强看物,跛了只脚勉强走路,这个样子跟在老虎后面,老虎就会吃他,危险。用武力挑战大君就是如此。

    九四:事以密成。跟在老虎的后面,小心翼翼才能平安。

    九五:厉兵秣马。分裂对抗,此类想法危险。

    上九:应权通变。注意自己的做法,明辨厉害应对得当,就会走向成功。

    稳健行事。

    7—10,建功立业。

    9小畜雅正

    【题解】小畜和履这一对卦很特别,结构的复杂性堪称六十四卦之最,一对卦对应下篇的渐、丰、巽、涣、中孚五对卦,大约六年时间。主人公在此期间起到的作用是辅助文王积蓄国力、落实措施。所以对照下篇的相应几卦来看才容易理解一些。畜,饲养禽兽,在此指积蓄实力。所谓小的积蓄,是说渐进地、谨慎地积蓄。

    ?瘙棬小畜(xù),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周边环境所限,我方只能不动声色地一点点积蓄实力,怎么做才能顺利地进行而不打草惊蛇呢?

    要像浓云不断汇聚却不下雨那样不断积聚。商纣在周之东,密云于西郊犹如部署重兵于商纣一方,源源不断地向前方增加兵力而不要有进攻的行动。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风行于天上是在一点点积蓄能量的时候,当能量足够时才会向下济会万物,大有作为。懿,美好。文,花纹、纹理。君子观此象,用美好的情操来逐步修养品德。换句话说,用脚踏实地地工作积蓄实力也。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复,返回。回到自己原来的路上,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在自己的家园快乐的生活,哪里会有什么错。复归本位,那么此前就不在本位了,在哪里呢?在师也。此前一直在四处征讨。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符合道义,故吉。此时占领对方的土地而不走是不合道义的。

    九二:牵复,吉。

    牵,拉,拉着向前。拉着往回返,则吉祥。但拉着什么返回呢?拉着国家回到恢复元气的道路上,使国家恢复生机。初爻、二爻对应下篇的渐卦。初九是班师,九二是主动地、牵引着返回,写战后首要任务是重建家园。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不上不下不前不后谓之中。当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这个时候开始加强经济建设,虽然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但还是有机会挽救的,所以说也不算多么失策。悬崖勒马,为时未晚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这一爻对应下篇的巽卦,周国的壮大威胁到殷商的安全,于是殷商找借口侵伐,或者如履六三所言“武人为于大君”,有鲁莽的将领冒犯了帝辛,总之商周反目了。

    渐与巽之间还有个丰卦,那么丰跑哪去了呢?下篇雅正时我们说过,丰是个小结卦,它承上启下,如果真要与小畜的爻位具体对应,那么可以把丰一分为二,1爻—5爻归入小畜的九二,上爻归入九三。

    辐,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即辐条。反目,睽也,不和。系辞有句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妻闹别扭日子还怎么能过好呢?作者用车子断了辐条形容夫妻间闹小别扭,不互相支持,比喻宗周随着实力的增强开始跃跃欲试或者是忘乎所以,商周之间的矛盾终于激化。辐,有的版本作“輹”,意义同。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室,内室。不能端正内室,指夫妻之间闹矛盾,家庭内部的关系处理不好。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这一爻对应下篇的涣卦,因为实力悬殊而在商纣的压力下暂时采取顺让妥协政策。惕,戒惧,小心谨慎。有原则有诚信,即步骤可查地使商纣相信自己顺服大国,比如文王退位交权、内阁重组、军队裁军等措施。让血腥离去,即避免战争,实际是周国以自己的退让解除了一触即发的危机。让警惕放松,即双方解除一级战备状态,迈向和平相处的睦邻“友好”。无咎,是说不要在这个时候因为一时意气犯战略错误,导致经营多年的成果毁于一旦。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按照协议一步步落实,君上(殷纣)就放心了。合乎其意愿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最后两爻对应下篇的中孚卦。有原则地、诚信地与四邻握手言和,要想让人民安居乐业,富足生活,就需要与邻邦搞好关系,形成和平共处互相促进的良好互动。换句话说,我能够富足,是因为邻里相处融洽使我有了和平发展的空间。这是标准的官方语言,犹如在外交部记者招待会中阐述己方的对外政策。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互帮互助,不独自求富,不为富不仁,以其有大志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韬光养晦时期。既,本义吃罢,吃过。指动作已经完毕。处,停止。雨刚下一点就停止不下,比喻国家刚走上正轨就放松懈怠。尚,尊崇。载,装,用交通工具装。刚喘口气,稳定了下来,就开始歌功颂德,收罗美女自纵淫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告诫的尚德载妇者,不是单指武王,而是包括朝野群臣中的这股风气。君子,是有见识有能力的人,看问题能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情况下任务是什么,不会像“小人”那样头脑简单,冲动用事。月渐圆,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圆,但已经接近成功的时候。此时应学君子,理性自知,继续积聚力量,而不要轻率征伐,急躁冒进。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既雨既处”之所以“贞厉”,是因为雨下了不多一点就停止,是远远不足的,德行也是这样,需要不断积累而不能停止。征伐凶,是因为有所疑虑呀。此疑虑,是实力不足所致。

    〔按〕:全卦逻辑是:战后班师—重整家园—大国纠纷—妥协求安—和平环境—卧薪尝胆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这句话历来都是断句为:“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雨下了一会就停了,崇尚德行的积累。妇人占问,会有危险。月亮马上就圆了,君子外出有凶险。

    这个断句能成为主流传播至今,令人不可思议。其实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周易》中的句例,就不会有这种断法了。并且,这里出现“妇人占问,会有危险”的内容,使整句爻辞显得格外凌乱。

    雨下了一点就不下了,因为这一点功劳就歌功颂德(尚德),就载歌载舞(载妇)地纵情宴乐,这不正是历代多少一时得志者的所作所为么?洪秀全如果不是定都天京后置清廷的威胁于不顾而贪图享乐,也不会那么快就被清廷剿灭。所以把“既雨既处,尚德载妇”八个字分开,实在是没有道理。

    10履卦雅正

    【题解】履,践踏。指行走。阐述小畜时期的注意事项。这一卦在辅助小畜卦的同时,还和小畜卦一样,对应下篇的五对支卦:归妹、旅、兑、节、小过。

    ?瘙棭履虎尾,不咥人,亨。

    面对强敌的时候,怎样发展国力才能亨通呢?要走在老虎的屁股后面,这样老虎就不会吃你,就能亨通。指暗自发展,不要过早与老虎、与强大的敌人正面交锋。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不言天上泽下,而说上天下泽,意在突出上下。天高高在上,湖静静在下。君子观此象,用明辨在上者与在下者的生活状态,来确定民众的心愿。这句委婉的话到底什么意思呢?大意是:纣王高高在上荒淫无道,百姓却在下面艰难生存。武王看清这个形势,替天行道,来完成民众推翻纣王暴政的心愿。

    初九:素履,往无咎。

    素,没有染色的丝绸,指本性。小畜初九原路返回,这里指出回来的路上要“素履”,平时怎么走路的,现在还那样走法,怎么去的还怎么回来,轻装简从,不要捎买拐带,连拉带扛地掳掠而归。总之素履就是说回来时要秋毫无犯。以如此态度上路,不要犯过失。可见武王军纪之严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简单的行囊,是去践行自己一只背囊走天下的心愿。在此则是指要履行出征时除暴安良的许诺,展现自己仁义之师的旗号,不要像金兵攻陷汴京后那样浩浩荡荡掳掠而归。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幽,隐也,因遮蔽而看不见的意思。幽人,单从字义上看,意义很模糊,可以说是幽隐之人,也可以说是幽囚之人。书中一共出现两次,另一次是在归妹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指战俘。履九二是恢复生产时期,对应归妹九四——上六阶段,与归妹九二时义不同,这里的幽人,是指为避战乱而隐居的人,即幽居的隐者或者在野的贤人。脚下的大路宽广平坦,幽居的人应当转换思路,出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作者描绘了一幅欣欣向荣的耕耘景象,躲进深山的人也都搬了回来,参加当地的恢复生产,人与人之间氛围宽松、政府也敞开大门对百姓,为国效力的大路通畅,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避乱隐居之人之所以得吉,是因为能持中,知道时义,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行止有序而不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对应下篇的兑卦。尾,人或动物的尾巴,泛指事物的末端。咥(dié),咬,啮。瞎了只眼勉强能看,跛了只脚勉强能走,这个样子跟在老虎屁股后面当然会被发觉了,老虎就会吃他,就有生命危险。

    武,甲骨文象形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所以武人指军人。这里说武人而不说师,说明只是个别只讲武力的将领。大君,大国的君主,商为大国,在此商纣王即为大国的君主。

    个别将领针对大君有所作为,即有些鲁莽的将领扩张时侵犯了商纣的利益,挑战了商纣权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知打仗,不讲政治。这样就过早地刺激了商纣,给自己找来了麻烦。这些事情有可能是文王不理朝政那段时期发生的。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一只眼看,当然看不清东西了。瘸着腿走,当然难以与人并行了。老虎吃人,是因为你所处的位置不当,太显眼了。将士们向殷纣发起挑战,是因为想法太刚直了,没能全面考虑。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对应下篇的节卦。愬(shuò),恐惧的样子。跟在老虎的屁股后面,要有恐惧之心,小心翼翼地行动才能不惊动它,获得平安。伴君如伴虎,小国伴大国也是这样。愬愬,在节顺之时,要体现出愬愬畏惧之象,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以避免触动商纣的神经,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谨慎小心而结果吉祥,是因为国力在韬光养晦中得到了发展,战略意图得以实现。

    九五:夬履,贞厉。

    对应下篇的小过卦。夬,分决。分决的脚步,准备彻底与商纣决裂了。贞厉,这种想法危险,实力不足也。小畜此时“有孚挛如”,与邻邦和睦相处,借此良机积蓄力量,这才是符合时义的做法。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此时不能与殷商决裂,是因为所处的时位如此。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对应下篇小过卦的上爻。考,作动词时古通“攷”,敲,击。祥,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本身不含福祸的判断,后特指吉兆。考祥,敲击征兆以发现端倪、趋势,所以此敲击动作有析辨事理的含义。旋,转动。看着脚步,走路时看着脚下的道路,以求安全。指随时审视自己的做法。

    谨慎于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通过发现事情征兆、判断明白事情的发展走向后,想办法周旋应对,这样形势将越来越好。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能将此兴盛状态保持发展,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通常理解为对凶残者的描写:独眼能看,跛足能走,不小心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咬人,凶。凶险残暴的人做了国君。

    实际上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前句是对后句的比喻。那个又眇又跛的人就好比“武人”,踩到老虎尾巴就是“为于”,咥人的老虎就是“大君”。整句话是描写眇跛者处事不当、过于鲁莽:又眇又跛的人踩到老虎尾巴,老虎当然要回头吃他。鲁莽地冲撞大君,大君也当然会加以惩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