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雅正-卷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39、40卦白话

    第三十九卦蹇下艮上坎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初六:往蹇,来誉。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九三:往蹇,来反。

    六四:往蹇,来连。

    九五:大蹇,朋来。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蹇:艰难。

    卦辞:接受任务,应当去西边和南边,不应先去东边和北边。去了后应当拜访权贵,处事周全则吉祥。

    初六:考验。前往执行任务,回来受到鼓励。

    六二:实习。挂职锻炼,是因为实践经验不足。

    九三:任职。前往执行任务,回来后再次委派新的任务。

    六四:升迁。前往执行任务,回来表彰之。

    九五:重任。承担更大的职责,政绩斐然归来。

    上六:成熟。前往执行任务,回来后委以重任,吉祥。应当广泛拜访权贵。

    创业。

    第四十卦解下坎上震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初六:无咎。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解:官衙。

    卦辞:出仕,应当去西边或南边。不要挑剔去处,哪里有需要就去哪,如此则吉祥。接到任职令时,尽早动身则吉祥。

    初六:谨慎其事。不要犯过失。

    九二:勇于实践。大家一起田猎获得众多猎物,自己也有猎获。多实践则吉祥。

    六三:克俭奉公。贪得无厌,民众就会造反。贪污之念是耻辱的。

    九四:勤政爱民。规划并且力行,经济得到发展就是工作的成效。

    六五:治政有方。使君子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吉。对小人则要用制度约束。

    上六:调解争端。约集双方到城墙上用射鹰的方法决胜负。不要听任事态恶化。

    施政。

    39蹇卦雅正

    【题解】男人安家后就该立业了,蹇卦是主人公事业生涯的开始。蹇:本义是跛,字形像一个人拄着双拐,会意为艰难,行走艰难,前途艰难。对于此时的主人公,就是说要面对未来的重重困难,这也是每一个初入社会者的共同挑战。所以蹇,直译是艰难,意译在此是指艰辛创业。

    瘙椘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作为王室子弟,主人公不能总是儿女情长,是要为家国出力,干一番事业的,因为每一个王室子弟都负有将来继承和发扬王室事业的责任。蹇,在本卦中具体指被委派的任务、职责,比如朝廷派主人公去某地任职。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自然是学习锻炼为主,不可能上来就委派重任。我们看商代地图,岐周的西边和南边是未开垦的土地和一些小国,东边是殷商,北边是犬、戎等游牧民族。东边和北边都是将来实力强大后要面对的问题,西边和南边则是周族立足发展的大后方,派刚接触社会的王子实习锻炼,自然是到西边和南边的城邑了。委派任务或者接受任务,应当去西、南方向,现在还不适合去东、北方向。上任后应当先拜访权贵,熟悉当地情况,考虑问题全面周到才能管理好地方。

    这里卦辞中的“利见大人”和上六的“利见大人”所指不同,卦辞里的“利见大人”是指地方权贵,是说你要管理好一方事务,就要和当地的士绅豪强打好关系。上六的“利见大人”是朝中权贵。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山上面有水,是说水在山上曲折受阻,一幅艰难前行之象。君子处于这种情况时当效仿山上流水的精神,事业艰难,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吃苦在前的实际行动和富有修养的道德情操来团结同道,开辟道路。

    初六:往蹇,来誉。

    初六是初入社会,实习性质,熟悉情况为主。往蹇,直译是前往艰难,直面困难。作为王侯子弟的主人公来说,所面临的都是新局面、新环境,有新鲜感,更富于挑战性。来,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接受任务前往,回来时受到赞誉。这个“来誉”,可以有多种解读:

    1主人公努力执行任务,争取很好地完成,回来时受到赞誉。

    2初六是感性认识、积累经验的阶段,所以不会过高要求,培养信心为主,回来后多加鼓励之。

    3任务完成得的确好,受到称赞。

    根据上下文,笔者认为2、3两条综合理解比较恰当。来誉,说明主人公经过努力过关了。知蹇而往,就是知难而进。作为初六的阶段,此蹇是对他的考验,能勇敢地面对,本身就是胜利。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初爻试水阶段,还不是大展宏图的时候,不可对其期望过高,所以说适合等待,应当慢慢培养锻炼,等待其成材可用之日。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臣,男性奴隶。王臣,指朝廷官吏。蹇蹇,形容艰难之多,在本卦中表示任务不断,一个接一个。王臣,王的臣子,这个词体现了主人公身份的转变,从过去王的儿子,转换角色成了王的官吏,实际就是现在说的到基层挂职锻炼。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吏,就需要锻炼自己的才干,勇于面对问题。主人公毫不退缩地接受一个又一个任务,挑战一个又一个困难,是什么原因呢?匪躬之故。躬,身体。如此辛劳,是因为没有亲身经历,即缺乏实践经验的缘故。所以才需要在基层多呆一段时间,接受各类事务的历练,增广见闻,积累经验。这是锤炼,也是考验。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尤,责备、怨恨、怪罪。如此辛苦,是为了将来担任重要职务时能够胜任,不至于因无知造成决策失误而受到责备和怨恨。

    九三:往蹇,来反。

    可以委派县官一级的具体事务了。往蹇,这个阶段是指派他去管理一方,以进一步提高处事能力。来是回来,反是手心翻转,来反指回来后又返回。这个返回,不是简单地原路回去,而是被委派到另一个地方上任,相当于地方官员回京述职后的另行指派,现在政治制度下,每一届班子三年或五年后也都要“来反”。通过这样的不断换岗,主人公在逐渐走向成熟。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内心欢喜其进步也。相比于初六的“宜待”,此时已小可任用。

    六四:往蹇,来连。

    初六“来誉”,回来后受到鼓励;九三“来反”,回来后继续锤炼。六四“来连(niǎn)”呢?连,会意字。从辵(chuò),从车。本义:人拉的车,即古文的“辇”,“辇”后来多指天子或王室成员坐的车子。看来主人公任职出色,是受到表彰了。给予乘坐车辇的待遇,出行有仪仗开道,是荣誉也是提升,九三只是到县镇级城邑去当县令,此时则负责某个大邑了,所以说“来连”是喻指提拔。这个时候主人公的能力得到了初步认可,事业开始进入成长期。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位实,历代注解多从爻位、刚柔上理解。实际上,如果通读《象》传,我们会发现《象》传不是解释卦象,而是直接解释爻辞的。在此,“当位实”即“当实位”,指主人公被重用,被赋予实权。

    九五:大蹇,朋来。

    大蹇,委以重任也。说明随着卦爻位置的推移,王委派给主人公的任务和担子越来越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相对于九五,初六到六四都是苦心劳骨的锤炼。朋,古代货币单位,在此代指财富。这一爻不再说“来*”,不再是强调君主的态度,而是说“朋来”,带着财物归来。从君主的角度来说,主人公自己赚了许多钱,搜刮了许多财物带回家并不是“朋来”,因为当官者得一分,民间则损十利也。在主人公的治理下,一方富足,税收充裕,对朝廷而言才是真正的“朋来”。简简单单的这两个字,说明主人公很好地履行了职责,使得一方百姓富足安康。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能够“大蹇朋来”,是因为主人公做到了“以中节”。《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做事恰到好处,用中道治政,自我约束,处事公正,就是以中节。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硕,头大,引申为大。“来硕”与六四的“来连”一个性质,只是奖励的力度更大、内容更实质。九五是负责某个地区,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职务,那么上六继续“往蹇”是做什么呢?也许是换岗,到另一个省上任,也许是巡察,钦差性质去解决特定问题。总之,主人公圆满完成了任务,回来时受到隆重的表彰,得到丰硕的回报。到这个时候,主人公的“实习”才算真正结束,创业始可谓初成,这就是断语“吉”的内涵。利见大人——这个时候应当拜访权贵,与朝廷的那些大员交往走动。为什么要“见大人”呢?因为主人公经过了基层锻炼后,下一步就是要留在中央,与这些人共事了。总之,这一卦展现了商周之际的组织培养方式,是主人公初出茅庐,为将来宏伟事业打基础的阶段。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志在内,此时君上的意愿、想法,是把主人公留在朝廷,留在身边当助手,而不是继续外放。从贵,是结交朝中的达官贵人,以为将来的仕途铺好路。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来誉”、“来反”、“来连”、“来硕”与“朋来”的句式分别。

    “来誉”、“来反”、“来连”、“来硕”,都是说主人公回来后君主表现出的态度。“来誉”指鼓励之,“来反”指换个地方继续在基层锻炼,“来连”指提拔之、“来硕”指重用之。“朋来”,是说主人公满载而归,突出其政绩,没有写君主的反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中的“西南东北”。此句式通常连读为“利西南,不利东北”。八方只取二隅,况且殷商在其东,犬戎在其北,“东北”却无所指,不合常理。所以笔者断句为“利西、南,不利东、北”,四正含八方,方见作者文风之细腻。

    40解卦雅正

    【题解】解(xiè):作名词时指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比如解舍,就指官府、官舍。作动词时古同“懈”,松弛,懈怠。本卦中“解”字多见,均为名词。解,作为蹇的补充,是阐述怎样面对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即讲解如何开展工作、施政要领?

    瘙椙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解,官署,比喻出去为官做事。年轻人不能总是在家待着,依靠父母生活,所以成家后就要出去工作。在主人公特定的家庭背景和时代背景下,是应当到西边或者南边去工作。讲上一卦时说了,西边或者南边情况不那么复杂尖锐,适合年轻人熟悉政务、成长锻炼。“攸”是语助词,有攸往就是现在有所往的意思。那么“所”呢?“所”和“攸”是不一样的,“所”本义指处所、地方。无所往,不要挑剔所往,不要对去的地方挑肥拣瘦,你是去实习锻炼的,条件好坏不是问题所在。其来复,其——指示代词,代指第三方,在此指所往之处。来——来到;复——回去,返。只要对方来到,即只要对方需要,就高兴地去上任,这样做才是正确的。夙,早也。上一句讲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怕吃苦,这一句讲只要有了任命,越早上任越好。一个“夙”字,在告诫主人公不要留恋小家,不要总窝在家庭的小巢里,任命来了,及早动身,不要因为儿女情长耽搁了正事。这一方面是为了不耽误公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主人公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作,兴起。雷雨交加,是天公在施力作为。君子仿效此象,宽免有过失的人,饶恕有罪行的人,给他们机会重新做人。这一卦是写主人公为官施政,《象》用四个字就讲清楚了,即像雷雨那样用功作为,就是官员的职责。为官一任,就是要像及时雨那样,急百姓之所急,为百姓服务,并且为官不要过于苛责,宽以待人的仁政才能化育天下。

    初六:无咎。

    就这么一句断辞,看似突兀,但结合蹇的初爻看就语意自然了。作者指出,主人公初生牛犊,开始接触社会事务,这个时候,首要的是不要犯过失,圆满地完成任务。《周易》中有多处这种只有断语的爻辞,比如恒“九二:悔亡”、大壮“九二:贞吉”,都处于偶卦的位置,其意思是与奇卦对应爻辞相关的。所以读《周易》时,奇偶卦对应着读应当成为一种原则。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际,两墙相合之缝,泛指合缝的地方,缝隙。主人公初入社会,正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分寸拿捏有欠火候之时。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值此微妙境地,从道理上讲,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犯过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思。义无咎,是给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处事忠告。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九二对应的蹇六二爻辞是指挂职锻炼,了解基层情况。本卦对于这个阶段提出了具体指导。田是田地,关于“田”,有许多注解都直接解为“田猎”,其实“田”只有在与“获”组词时才指“田猎”。获,本义猎得禽兽。矢,箭也。黄是黄铜。《周易》里有黄矢和金矢,以笔者的理解,两者的区别在于:金矢是纯铜箭头,黄矢是质地次一等,是有杂质的铜箭头,平时射猎时用。在田猎时猎获三只狐狸,得到金属做箭头的利箭。这是一个围猎的场景,王公贵胄们一起出去骑马围猎,大家弓箭齐发,随从们去捡拾猎物,并把箭矢从猎物身上取下来,箭矢都刻有标记,是谁的就归还给谁,猎物也归谁。三,指多。得黄矢,比喻主人公射箭猎得的猎物。“田获三狐”仅仅是打猎么?结合蹇六二爻辞可知,这是在告诉主人公要亲身实践,光有理论是不行的,要亲自去打猎才能练出好身手。贞吉——多动脑则吉,这是对前面举例的总结,要多实践、多动脑,在实践中成长,这样就不会“匪躬”了。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九二的思路,之所以吉,是因为得到不偏不倚的中道,即所作所为符合时义也。行所当行,这个阶段主人公缺少社会经验,就应积极在实践中锻炼。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吝。

    负是背着,乘是骑、坐。背和乘是什么关系呢?要知道背和乘是什么关系,关键是理解中间那个字:且。这一卦很有意思,一卦中有“而”有“且”,而这两个字意义是有细微区别的。而,连词,表示多种关系。且,还、也,表示进一层。负且乘,指不但负物,还乘物,即不但肩上背着东西,车上还拉着东西。肩扛车拉,就是一个人身上背着包裹,还拉着一车东西赶路。对于当权者,这是比喻其贪得无厌地搜刮民脂民膏。这世上,有贪官就有劫富济贫的好汉,《水浒传》中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就是“负且乘,致寇至”。主人公作为一个王子,到地方去任职,现在时髦的话叫镀金。作者指出,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贪赃枉法,小人得志状。贞吝说明他能反思,能够有所警戒,知道这样做是耻辱的。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丑,类,同类。你作为主管贪赃枉法,那么别人也可以效而法之,官场乃至社会风气也就败坏了。因为自己鱼肉乡里而招致老百姓起来造反,兵戎相见,那还能怪谁呢?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而,是多种关系的并列。拇是大脚趾、大拇指,是手脚最为有力的部位。解而拇,作为地方父母官,既要在公署中计划调度、统筹规划,又要强有力地督促施行,使政策不浮于纸面,真正落到实处。朋是钱币。至,到来,到达。朋至是财富到来,在此指把经济搞上去。百姓生活富裕,社会就能健康长久,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就是为政之道。九四爻辞就是一个勤政爱民、体恤民生的官吏形象,口碑传诵,所以才有了蹇六四爻辞所讲的升迁。蹇九五爻辞中的“朋来”,与这里的“朋至”意义关联,正因为四爻“朋至斯孚”发展经济的努力,五爻才获得了“朋来”的丰收。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之所以既要提出规划又要致力落实,是因为百姓还缺衣少食,你作为父母官的还没尽到职责。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蹇九五爻辞指主人公已是地区领导,此时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选贤任能,把有才干的人提拔到适合的岗位上来,有效发挥其作用。这里有两个相对的词:君子、小人。君子——能担重用的人,具有优秀的品质。小人——难当重用的人,人性的弱点突出,代指老百姓。要使君子能有官署,有职位,拥有施展才能的空间,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对君子是给他们空间,对小人呢?孚是诚信、有原则。有孚于小人——对小人则要以德服人,用原则、制度来管理。这里实际就是说主人公用人得当,他不像九四的时候那样,凡事亲力亲为地辛苦操劳。九四的工作作风就像焦裕禄,六五则是分工明确,制度完善,所以管理政务就游刃有余了。把工作分派得井井有条,比自己鞠躬尽瘁而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效果好,这就是效率原则,作者对此有清晰的认识。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维”字可有可无,这里省略。君子得用与小人得志,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公,本义公正,无私,引申指公共,公众,《周易》中都用的引申义。隼,凶猛的老鹰。直译是:人们从高高的城墙上射杀鹰隼,看谁能射中。这个场景,类似于比武定输赢,是古人常用的避免大规模冲突而公平解决争端的方法。《三国演义》中吕布辕门射戟,尚可一瞥此古老遗风。这一爻是描写主人公作为特派员,如何艺术地调解地区、族群争端,仲裁地方豪强纠纷。无不利,不要做不当做的事,指放任事态扩大,乃至酿成流血冲突难以收拾。至此,主人公了解民情、爱护百姓、治政有方、讼裁果断,真正地成熟了起来,已经成长为栋梁之才。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悖,混乱、相冲突。聚集于高墉之上射隼,是为了用这个公平的方法消解双方冲突。有时爻辞意义模糊,《象》则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指明内涵,此为一例也。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通常都把“朋”解为“朋友”,导致南辕北辙。“朋”指钱币,在《周易》中含义是一致的。钱到了就是原则,对于政府而言,相当于说经济发展就是硬道理。

    41、42卦白话

    第四十一卦损下兑上艮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损:减少。

    卦辞:自律,守则,是走向成功的前提。稳重,才可以担当重任。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有所作为。至于饮食起居呢?日餐二簋可以知足。

    初九:交接上任。事情处理完,就要迅速前往,不要耽搁,要适当约束自己。

    九二:教化礼仪。应当多想办法,强制不行。不要只是处罚,而要多加教育。

    六三:讼狱公正。三人同行则离开一人,一人孤行则得到友伴。

    六四:督查吏政。治疗其疾病,使迅速痊愈,不再犯错。

    六五:身负重任。使者送来价值十朋的大龟,不要推辞,从此又是一番新气象。

    上九:入主东宫。不要放松,还是要继续努力,注意不要犯错,考虑周全则吉祥。应当有所作为,以天下为家。

    立业。

    第四十二卦益下震上巽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益:增加。

    卦辞:进取,应当有所作为,应当勇闯难关。

    初九:意气风发。应当借此机会大有作为,从此走向吉祥,这时不要有过失。

    六二:尽职尽责。使者送来价值十朋的大龟,不要推辞。专心研究则吉。君王成功用大龟祭问上帝,吉祥。

    六三:依法量刑。委任为刑事主管,不要犯过失。有原则地中正而行,手执玉圭宣告判决。

    六四:廉政建设。行为中正的好官员,要提倡大家都来学习,并且将其德行提升为职务规范,推广到整个吏政建设中。

    九五:同心同德。只要有诚信充溢于心,不必问,从此会一帆风顺,同僚们也会用诚信回报你的真诚。

    上九:政治智慧。不要一味地扩张,有人会抨击你。做人做事不要太耿直不知变通,那样凶险。

    增进。

    39—42,在朝辅政。

    41损卦雅正

    【题解】前面蹇卦是从实习到地方大员的一个锻炼过程。损卦大致也是这样一个经历,只是场景换到了中央,也就是说,主人公回到了国都,在中央参与决策。损的意思是减少,卦意指出这个时期的要点,是要克制个人私欲、克制权力冲动,不要过于计较自身利益,一步步积蓄力量。这种克制实际是为了长远利益、心中理想。

    瘙椚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克制欲望,做事要有诚信、有准则。可贞,可以多动脑,也就是说可以承担重任,直译有时很乏味,实际就是可以任用的意思。贞,是自己思考。可贞,是他人的选择。做事情不犯过失,就可以重用之。应当有所前往,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事业中去。曷,何,什么。拿什么来作为生活起居之用呢?享,本义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这里指进食。卦辞的描述很像咱们的周总理,一菜一饭,可见其节俭。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山下有泽,湖水的侵蚀会使山的根基受损剥落。自我的嗔怒之情和内心私欲对自身的损害,社会流散分子对治安的扰乱等,也如湖水对山的侵蚀一样。惩,戒止、警戒。窒,阻塞、不通。从个人角度,君子观此象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堵塞自己的私欲,修养德性来更好地完善自我。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已(yǐ),停止。巳已己,这三个字渊源很深,从象形字的角度可以把这三个字看作三个状态,“巳”——胚胎状态、“已”——出生状态(分娩)、“己”——婴儿状态。已,是比喻一个事已经完成。已事,是说已经做完的事情,在此指主人公与新上任的地方官工作交接完毕。遄,快,疾速。初爻是主人公即将赴新任的阶段,赴任前首先要做的是工作交接,即把该处理的事情处理完,与来接替的官员交接清楚,不要留有后遗症。交班后呢?就应抓紧到新单位上任报到,而不要在路上游山玩水,耽误了时间。酌,本义斟酒,引申指考虑,度量。酌损之,斟酌减少一些事情,在此指不要太铺张。为官一任,就要告别工作过的一方水土了,难免有一些告别宴请;新官上任,也难免有很多应酬,作者指出,“酌损之”,要尽量低调,能简省的就简省。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尚,上,尊崇。交接完毕就马上上任,是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毕竟到了朝廷,有了更大的舞台,可以更好地施展抱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这个时候君王给主人公委派了什么具体职务,在这里看不出来,要结合益卦才行。益六二卦“或益之十朋之龟…王用享于帝”,王给他十朋之龟,是让他主持王用享于帝的事情,即主管祭祀决疑之类的事务。商代的时候,每逢重大事项,都要龟卜决疑。龟卜前主事者要沐浴素食,龟卜占法也很复杂,首先就是选龟,有一定的规格要求,十朋之龟是龟中之上品。龟卜不单纯就是占卜,主管此事的人同时还负有相当于后来的礼部,现在文化部的职责。利贞——这个时候,应当多动脑、多考虑。考虑什么呢?如何履行职责也。征,上对下的强制式行为。文化、礼仪是教化之事,是精神文明建设,靠强力推行难以达到目的,比如随地吐痰之类,一味的罚款不是好办法。弗,为“不”的同源字,并非、没有的意思。弗损益之——不是损,是增。主要还是要通过晓之以理,让大家自觉接受才行。

    损益卦的二爻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意外的信息,即周文王年轻时曾经主管过龟卜之事,这应当给他后来推演六十四卦打下了知识基础。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这个“中”,是说的“弗损益之”,用这种中和的手段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主人公在九二爻的位置上很称职,于是转到了六三爻的位置:刑部。为什么是刑部呢?还是从益六三爻读出来的:“益之用凶事”,这个凶事,就是刑部。具体参考下卦。三人同行则去掉一人,一人孤行则得到友伴。光这样直译看不出意思来,结合背景,可知爻辞意思是说三人横行霸道,则减损他们的势力。一人孤弱无依,则给予帮助。锄强扶弱,维护正义。三喻多,一喻少。这是说裁讼决狱之事,主人公的角色就是包公那样的。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三指多。一条路,一人行很宽裕,三人并排而行则使路人疑惧,横行霸道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这是吏部,主管纪检,理由还是益卦时说。疾,是小毛病。减少小毛病,使迅速地痊愈,直译是说有小毛病就抓紧治疗,迅速地痊愈,而不至于发展成大毛病、重症。作者用治病比喻督查吏政,及时纠正官员们的不当做法,从而避免犯大的过失。用现在的话说,这种监督其实是对干部的爱护。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果放任腐败,最后抓起来就是大罪,实际是害了他们。谁愿意犯罪被判刑呢?还是制度的漏洞纵容了人性的弱点。“损其疾”,使其疾“遄有喜”,使其“无咎也”,作者对此有很清醒的认识。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改了就是好同志。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或,本义是某个人,在损卦里具体是指君王。益之,不是送礼,是加官,现在叫提拔。十朋之龟是指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马(融)、郑(玄)皆案《尔雅》云: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君王于六五爻益之十朋之龟,与九二爻时令其主管礼仪性质不同,是托付他国家大事的意思,这已经不是具体哪个部门,而是主管全面工作,相当于宰相、总理。克,胜任的意思。不要反对这种升任。不要推辞,也无法推辞。元,开始。元吉,从此开始吉祥,事业又进入一个新台阶也。关于十朋之龟,朱熹是这么注释的:“十朋之龟,大宝也。”朱熹后面的一句话值得特别一提,他说:“占者有是德,则获其应也。”获得什么应呢?元吉。“占者有是德,则获其应也”——注意这个德字。没有这个德呢?这里朱熹的观点跃然纸上:卦灵不灵,不在于你摇卦的时候心诚与否,而在于你的客观实践符合不符合爻辞指出的规律。朱熹很明白易的原理。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六五仕途顺利,是因为得到领导的赏识。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经过前面方方面面的锤炼,上九爻时,已经俨然是接班人的位置,后来叫东宫太子。此时的“弗损益之”是自励之言:这个时候不要松懈,应当继续努力。无咎,不要自我满足,自我膨胀,犯那些缺乏政治智慧的错。此时主人公身居显位,一言一行影响深远,更应惕励自律,修养道德。贞吉,此时要多动脑子,考虑周全,就能做好。这时应当做出些政绩来,有所行动,光怕出错而畏缩无功也是不行的,那样就会显得无能,还是不能服众。家,卿大夫、王公子弟的封地。无家,在此指无私心。得臣无家,一心为了百姓谋福祉,得到民众的拥戴,而不要搞小团伙,不要只考虑自己小集团的利益。这四个字,可以算是古代心怀天下的表述吧。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扬帆进取大得志,正是春风得意时。

    〔按〕:损卦的逻辑递进是这样:回朝参政—主管礼部—主管刑部—主管吏部—总理—接班人。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通常认为,三人同行,彼此间容易互相猜疑,一人独行,则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实略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种解释的问题所在,人多了容易意见分歧不假,但因为人多意见难以统一就要减损人员以使意见一致么?人少容易孤独不假,但孤独的人就一定能得其友或者去找伙伴么?照这个逻辑,人多了反而是坏事,事实显然不是这样,人多而乱才是坏事。这一爻是讲刑律的,所以“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是在讲除暴安良,维护社会公平。

    42益卦雅正

    【题解】损益两卦单独看都不容易理解,结合着读才能看出原委。损益两卦不分家,暂时的损是为了长远的益,强势的增益也需要柔性的减损来润滑。益,是增加。损是以退为进。所以说损是战术,益是战略。损的同时要注意酝育增,一昧地损不是损的自然真意,同样,一昧地增也不是增的自然真意。物极必反,过于柔退和一昧刚强都是不可取的,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风物常宜放眼量。

    瘙椛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要想增加自己的实力、扩大自己的事业,就要有所追求,勇于接受挑战,处于这个阶段,竞争激烈,不进则退也。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风雷相搏,风助雷势,雷助风威,相互增益也。君子观此象,看见别人有善言善行就学习过来,发现自己有了过错就马上改正,如此这般,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初九对应着损卦的初九,是主人公初进朝廷,意气风发的时候。作,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来,人起身,指事情的开始。大作,大的开始,做大事也。为大作,大作为也。应当借此机会大有作为,如此则走向吉祥。在这个大家都在看着的节骨眼上不要有过失,落人话柄。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春风得意却要低调,处下位者处事不要过于张扬,比如你庆贺、宴请时过于豪华铺张就是“厚事”,“厚事”则得“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开始委任的是一般性部门。十朋之龟,前面解释过,是龟卜用的上等好龟。因为罕见,所以又称大宝,宝贝也,一般只有帝王于重大决策向天问卜时才用。在此是比喻主管此类事务的官职。或,某人,在此指传达命令的使臣。益之是赠送他大龟,在这指加封他管理大宝的职务。克是胜任,战胜对方。是说不要强行推辞,不要忤逆这个任命,不要嫌这个职位不重要。永贞——这是个意味隽永的词。贞是多动脑的意思。永呢?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水流长,久远的意思。合起来后,永贞就是咱们常说的理想。满怀信心地去上任,认真地研究琢磨这个大龟之用,好好地履行职责。结果是:王用享于帝,吉。享,本义祭献、上供。用,王之所用,龟也。君王用这十朋之龟祭献、求问上帝,仪式圆满。表面上王之所用是十朋之龟,实际是王通过主人公的职务行为沟通上帝。全句是讲的一个过程:朝廷派人送来大龟,任命主人公主管文化事业、占卜之事,主人公接受任务,认真学习占卜技术,在王遇到重大事情需龟卜问天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对他有所增益的事,自外来,是指他从没有接触过的事务,需要学习才能懂得。下面六三说的“固有之”,则是过去接触过,轻车熟路的事务。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六三爻时主人公主管刑部了。益之,是增益之,指君王委派他某个职务。益之用凶事,是委派他管理凶事。凶,本义是不吉利,引申为恶,不幸的。事,本义官职,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那么“凶事”是什么职务呢?老子说过“兵者,凶事也”,会不会是把兵权给他了呢?从发展的阶段,并结合损卦六三的内容来看,这个可能性可以排除。刑狱、军队都可以是凶事,在此应指刑狱。无咎,不要犯过失,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做什么都不要捅漏子啊,主管刑部尤其要谨慎,这是损益两卦反复强调的,因为这时你的一点小错误,都有可能人命攸关。接受委任主管凶事,人命关天,不要有差池;后面紧跟着讲了他是怎么做的,怎么样才能不犯错。

    有孚中行——有原则、有诚信地中正而行。不要徇私,秉公而断。告,就是普通的理解,告诉、公告、宣告。公,公众。圭,古玉器名。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盟誓的礼器。后世的制度,大臣上朝时都要手持玉圭,发言时要把玉圭抱在胸前,都是以圭来表示郑重其事。有孚中行,告公用圭,意思就是说——有诚信地执中而行,手执玉圭向大众宣告判决。这个就像现在的法官宣判,用圭就是手执玉圭,相当于现在宣判前对着国徽起誓,西方则是手持《圣经》起誓宣判。告公用圭的深层含意是:通过公开的监督来避免冤假错案,使之无咎。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固,本义坚固。与“固有之也”相似的句式有蹇卦“往蹇来反,内喜之也”,心中欢喜其进步。《国语·晋语》:“臣固闻之”,久闻之也。《孟子·告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是我本来就有的。鼎九二《象》:“鼎有实,慎所之也。”慎重地对待所做的事情。可见,“固有之也”是说本来就有这个能力。所增益他的凶事,是其固有,从一开始就有的。这指刑罚之事,是姬昌过去熟悉的事务,在地方的时候就经常升堂断案,算是老本行了。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损卦这个时候是督查吏政,纪律检查,吏部。从,跟从、参与。依照现在的阅读习惯,这句应为:告公从,中行。告诉人们,应当向行为中正,道德高尚的榜样学习。依,靠着,依赖。迁,本义向高处迁移。国,邦国也,不是现在的国家概念,周朝诸侯亦为一国。《大象》: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迁善改过。意思是“改过向善”,用法与此处同。

    所“利用”者“中行”也,应当将这些行为中正的官员的优秀做法发扬光大,应当将此作为标准上升到国家层面,当做国家吏政治理的普遍规范,比如将一些标准制度化、法律化,以使为官者有所依从。

    概括来说,这一爻,是讲如何管理吏政:先是褒扬先进,在会议、文件上号召大家学习模范,再就是总结先进的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并颁布,发布纪律条例、干部守则等。古装电视剧上,常见大堂之上高悬的牌匾:清正廉明、明镜高悬等,就属于这类纲领性准则。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益志,增进志向。宣传这种优秀品质,以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惠,动词,给予好处。惠及,有原则诚信充溢于心,这是说做宰相的时候要公正圆融,不必问,工作一定会顺利开展。有孚惠我德——是说,因为你前面“有孚惠心”,用真诚对待同仁,同仁们也就会用诚信回报你的真诚。九五爻,描绘了一幅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共创事业的美好画面。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勿问之,不必卜问就知道一定吉祥。惠我德,人们知恩图报也,这样互助互利,良好循环,主人公的事业自然宏图大展。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上九爻是对损卦的告诫提醒,损卦这个时候处于接班人的位置。这个位置最容易遭君王猜忌,稍加不慎就会功亏一篑,所以作者提出警示:这个时候你不注意减损、约束自己,反而继续高歌猛进,增强自己的威望,就会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莫益之,不要老想着再进一步,再进就是君主了,你将君主置于何地?或,某人,是指君主的人。击,敲击,敲打。有些钻营的大臣就会抨击你来讨好君王。这个时候如果不知进退,不是要篡权了么?君王也要收拾你了。勿恒是说不要恒久。立心勿恒,是指身处政治漩涡的中心,随时可能面对奸邪小人之谗害袭击,你就不能一成不变,要多长几个心眼。虽然你一心为国无私心,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有政治智慧。历史上有多少皇权争斗的故事,都在为这个“凶”字下注脚。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此时为什么不能不加掩饰地积极工作呢?因为即使你的父王相信你,也会有小人不时地去打你的小报告,用一些偏颇的言辞挑唆你父王对你的信任。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也。朝廷人事错综复杂,“外”指不是你这边的人,是时刻想打击你的另一阵营的人。

    〔按〕:损益两卦的要点是:损的是个人享受方面的小事私利,益的是政治资本,是长远的大事。

    一进一退,一增一减,主人公就在这种平衡中实现着目标。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有两处:

    1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

    如果说是有人用大宝龟送礼而不要推辞,那么就是赞成主人公受贿了。如果说是这个大宝龟是有商人上门推销,也有点牵强。

    关键还是在“益之”,“益之”就是委任职务,全卦只有上九是“莫益之”,告诫主人公处于上位时不要到处捞权,都要在各岗位上锤炼。所以合理的解释,只能是说这个大宝龟是朝廷的任命,所以不容拒绝,这与损六五的“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也是一致的。损六五大得志之位,是出任宰相之职,而不是说有人来用大宝龟送礼或者上门推销大宝龟。

    2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迁国”,通常理解为迁徙国都。以“中行”为依据来迁徙国都,理由牵强,并且我们看与之相对应的损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也不是讲迁徙国都的。

    那么以“中行”为依据来“迁”什么呢?迁善于国。不但将“中行”这种品质、善行“告公从”,让周围的人学习,还要推广到全国,使民风吏治得到改善。

    43、44卦白话

    第四十三卦夬下乾上兑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壮于,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无号,终有凶。

    夬:分决。

    卦辞:分决之时,朝堂上群情激荡。要大声疾呼这样做将导致危机,并告诉民众,不应马上用武力解决,应该有长远的计划。

    初九:冷静分析。强行蛮干,前往将不能取胜,这是明知故犯。

    九二:枕戈待旦。号呼大家提高警惕,晚上也不要睡觉。有了戒备,才能无忧。

    九三:坚守待机。将士们求战心切,这样会出事。君子当坚持主见,顶住压力。即使大家有怨言,你也不能迁就犯错。

    九四:顽强抗敌。将士们伤势惨重,行动艰难。敌军劝降,不要信对方的承诺。

    九五:英勇不屈。身边士卒像苋陆草一样纷纷倒下。此时更要坚守信念,不要动摇。

    上六:突围求生。不突围,结果就会全军覆没。

    决裂。

    第四十四卦姤下巽上乾

    姤,女壮,勿用取女。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九四:包无鱼,起凶。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姤:遇合。

    卦辞:对阵时,如果对方实力强大,就不要主动攻击。

    初六:防守思对。将战车紧紧拴住,细思对策则吉。这时冒然行动,会有危险。这就好比一头极度瘦弱的猪,没有力量前进。

    九二:保证军需。储备好物资,要充足。不要被敌人抢去。

    九三:控制局面。将士们伤势惨重,一瘸一拐地败仗而回。情况危急,不要再犯这样的大错。

    九四:消耗殆尽。弹尽粮绝,面临危机。

    九五:大势已去。像杞柳条包束菰瓜那样步步退守。形势像流星坠落一样无可逆转。

    上九:保存实力。拼死一战,是匹夫之勇,不要犯这样的错。

    交锋。

    43夬卦雅正

    【题解】夬卦本身是有故事背景的,但《周易》的目的不单是讲故事,而是用故事这个载体来传达、分析事物发展的客观逻辑,他用干卦给出线索脉络,支卦给出指导意见,是为了使《周易》成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政治谋略经典,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抛开故事背景也不妨碍主题理解和发挥。

    夬的小篆象形是长矛与盾牌相抵,分决生死也。两军对垒,实力取胜;民主选举,选票定乾坤。从逻辑上讲,主人公此时的发展已经对君权形成了威胁,这种对立使得双方摊牌是早晚的事。历史上诸多这类故事,细节虽然多样,但本质是一致的。具体到《周易》,却因殷商的横行插入改变了分决的对象:商王文丁因为担心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势力过大,于文丁十一年借刀杀人,将季历害死。《竹书纪年》等历史记载是:“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王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历困而死,因谓文丁杀季历。”季历的突然被害,掀起了周族的强烈复仇情绪,群情激愤,欲与大商一决高下。而殷商也趁机派兵入侵,欲图一举消灭宗周。卦象中一阴五阳,这一阴就是当时弱小的周族,五阳就是强大的殷商。此时的周族,可谓处于生死存亡之秋也,所以此分决,不单是复仇,也是为了争取自己的生存,如果沉默,很可能就此被殷商灭族了。经过惨烈的战斗,姬昌以其高超的智慧,带领着族人扭转局势,从实力悬殊到局部平衡,从被动防守到收复失地,终于与殷商达成停战协议。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姬昌于文丁十二年继承了父亲季历的封爵,并继续臣服于殷商,周族得以从这次危机中渡过重生。姬昌的崛起,对商王文丁来说是个意外,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

    瘙検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卦辞介绍了故事背景:扬,本义高举,帛书作“阳”;夬(guài),扬于王庭——当季历被害,殷商大军压境之时,群情激愤,人们都跃跃欲试地要求出城决一死战,几乎是一片倒的声音,马上就要出发。

    厉,祸患、危险。在此指使问题升级,形势恶化。孚号有厉——有诚信地呼号有危险。主人公中流砥柱一般,陈述利害,警告被仇恨充满了头脑的人们,这样做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画面是:主人公在朝堂上暂时压下了官员们的情绪,随后走出朝堂,向聚集在门口请战的族人们剖析局势,发表演说,使大家明白目前力量的悬殊,告诉大家不应马上用武力去解决,要有一定的策略,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去进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卦辞“夬”——分决。什么分决?分决什么呢?这是理解本卦的关键。此分决,是商周关系的分水岭。季历之死就是这个事件的标志,是商对周的决裂。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大泽蒸发于天上就是重云。泽上于天,犹如浓云密布,随时都有可能大雨滂沱,惠及万物。君子观此象,主动施惠给百姓而不把此类行为当做对百姓的恩德。如果把施惠当做施舍,认为自己因此有功德于百姓而想要被歌功颂德,则是不当的想法,甚至遭人憎恶,使人反感。为什么在上者应把“施禄及下”当做应该的呢?因为这是居上位者的职责所在。商纣此时不惠及周民而用武力侵犯,可谓不义之为。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壮于前趾,就是说,只是前趾壮。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意思。面对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冲动蛮干肯定是不行的。为咎,这就是犯错误,冒失前往必然不能取胜。为咎,与“无咎”反义。无咎是不犯过失,为咎是有了过失,做错了。还有一种“无大咎”,是不犯大过失,指有些状况下小失难免,但不要损失太大,出大错。所以第一步,仗是一定要打的,不可能举手投降,但要冷静分析,有章法有组织地对抗。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明知是以卵击石,还凭一时的意气冒险行事,这样做是错的。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惕是警惕的意思,提醒。怎么提醒呢?用号。号是大声喊的号呼,在此可以按现在的习惯理解成号角、军号。惕号——号呼大家警惕小心。莫夜,传统解释为通假“暮”,但书中另外还有3处也有“莫”,遯六二“莫之胜说”,益上九“莫益之”,渐九五“终莫之胜”,这3处“莫”均为“不要”,所以,莫夜实际是在说:大敌当前,晚上不要都睡觉,要安排好巡夜的,睡觉也不要脱衣服,要随时准备战斗。戎,兵器也。勿恤,不要忧虑,不要担心。只要有准备,就不用怕敌人的偷袭了。这里是说,非常时期,殷商大军就在城外,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来侵袭,所以不要懈怠,晚上也不要放松警惕,小心会有偷袭,要保持高度戒备。所以第二步,是加强防守,枕戈待旦也。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这样做深得中正之道的精髓。

    九三:壮于,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yùn),无咎。

    此时两军开始对垒。对于悬殊的力量对比,第三步要做的是什么呢?推理就知道了——坚守待机。

    从战略上坚守是应该的,但必然有不同意见,会有好战的,不怕牺牲的勇士不断请战,这些求战派就是“壮于”。(qiú),颧骨。壮是强大,强大表现在颧骨,是一种毅然决然的表情。颧骨是脸部最难有表情的地方,人紧绷的情绪都表现到颧骨了,可见其用力。也就是说,求战心切,连颧骨都激动地鼓出来了。大帐之中,将士们都一心出战,这是很危险的局面。作为主帅,如果放任这种求战情绪的蔓延,将导致局面失控,使队伍陷入危机。因为这种情绪一旦蔓延就会自乱阵脚,影响战略的实施。主帅这时应该怎么做呢?“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这时军心不稳,大家意见纷纷,将士们纷纷请战,作为处事稳重的君子,就应理性分析,力排众议。主帅就是“君子”的代表,就是那个“夬夬独行”者,他是军队的中心,要能理性客观,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行。濡,是湿润。遇雨若濡是前面的君子夬夬独行的继续,意思是把瓢泼大雨当做毛毛细雨来对待,即使遇到大雨,也只当是润泽了一下头发,面对各种压力和非议举重若轻也。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描述呢?首先是因为战场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冲动是魔鬼,正确的策略开始往往不被多数人接受,所以说君子夬夬独行也,周围的分歧意见太多,主帅这时需要作一根定海神针。愠(yùn),是说人发怒。你坚持主张,即使众人有不平、有怒气,也在所不惜,也不能违反原则去冒险犯错。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会证明你的正确,那时大家都会理解你了。所以九三是讲如何处理敌强我弱形势下坚守待机时的内部分歧。这时最怕的“有凶”,就是主帅控制不住局面,而与强敌展开决战。作为主帅,管理是你的责任,制止不力就是你的过错,一定要严肃军纪,不允许犯这样的大错,否则既成事实,悔之晚矣。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君子针锋相对、坚持主见,是为了最后不犯大错。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打退敌军一次次的进攻,相持到九四之时,毕竟实力过于悬殊,作为力量薄弱一方的周族已经伤亡惨重,十分艰难。次,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次且,走走停停。“臀无肤,其行次且。”是描写伤兵惨状的,臀部皮开肉绽,存活下来的也是“其行次且”,行动艰难。牵羊,谓用活羊为牺牲以祭祀也,代指投降,类似于今天的打白旗。用牵羊代表投降,估计与羊的温顺性格有关吧。几个有关资料:

    1《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及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后以“牵羊”、“牵羊肉袒”、“牵羊把茅”表示降服或用为降服的典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蜀主白衣、衔璧、牵羊,草绳萦首,百官衰绖、徒跣、舆榇,号哭俟命。”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三月克之……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矣,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顾前好,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退三十里,而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质。”杜预注:“肉袒牵羊,示服为臣仆。”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帝肉袒牵羊,舆榇(chèn)衔璧,出降东门。

    2清朝吴伟业《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设牵羊礼,难为刑马心。”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与其作牵羊肉袒之断头将军,何如以败卒残兵而背城一战。”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顺天城之中,无不牵羊把茅,甘为贰臣者。若其不事异姓,躬自引决,缙绅之士,殆无一人焉。”

    3牵羊礼:据说,赵佶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赵佶在押送时正是农历四月,北方还很寒冷,徽宗、钦宗二帝和郑氏、朱氏二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烧取暖。钦宗的朱皇后当时26岁,艳丽多姿,还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接着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最后,宋徽宗等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有人开始动摇,对方也发动宣传攻势威逼劝降。牵羊悔亡——投降就不用这样受罪甚至全军覆灭啦,商王也会对你们既往不究。投降则悔亡,劝降之词也。可见牵羊悔亡这四个字,就是后面闻言不信所说的“所闻之言”。九三说过,主人公是位意志坚定的君子,他的判断力告诉他不能这样做。闻言不信,不接受,接受就是闻言大信了。投降真的就能偷生了么?看看历代的这类故事就知道了。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其行次且,走路都要扶着拐杖,手脚都不能正常使用,失去了战斗力,不能上战场。聪,本义听力好,代指听觉。听觉灵敏却不明白事理,听不进劝告也。从战场情势角度看,接受劝降看似是聪明的选择,但是,很多时候对和错、明和暗却不是表面利益可以衡量的,文王此时弃前途之“明”,择未来之“暗”,是大义使然。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战况异常惨烈。苋(xiàn)陆,多年生草本,柔脆易折。夬夬,二字重复,加重分决的意义。战斗中,身边的勇士像苋陆草一样纷纷倒下,即使这样,也要“中行”。持中而行,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道德标准。无咎,这时一定要顶住,不能犯错,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此时的咎,就是软弱投降,失节。九五誓死不降,白话就是:即使身边的人都像苋陆草一样倒下了,也要坚持正义,宁死不屈,血战到底。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坚持中行,是因为“中未光”,中道尚未光大,理想尚未实现。

    上六:无号,终有凶。

    没有号呼、不吹号角,也就是说不发起最后冲锋的话,就只有坐以待毙了。这也就是常言说的,不要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像李自成突围出来时就十来个人,但后来又拉起了更大的队伍。主人公此时清点身边的兵力,估计也就剩下寥寥数十人,权衡再三,他决定突围求生,于是招集起大家,部署方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后的选择,东山再起总比逞一时意气而全军覆没强些,所以上六的主旨就是两个字:突围。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不突围就是坐以待毙,城池很快就会被攻陷,末日很快就会来临。

    〔按〕:最后串一下:

    初六:壮于前趾,往不胜——抑制冲动,冷静思考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提高警惕,加强防守

    九三:壮于,君子夬夬独行——顶住压力,坚定战略

    九四:牵羊悔亡,闻言不信——危急万分,生死抉择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上六:无号,终有凶——保存实力,突围求生。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牵羊悔亡”,不是说牵着羊走路就不会有后悔。“牵羊”是比喻,指古代的牵羊礼。用献羊来表示投降,是否寓意自己温顺如那待宰的羔羊呢?

    44姤卦雅正

    【题解】季历在位的第二十六年,大胜戎族,并俘获戎族三个大夫,在向商王献捷后,被商王文丁设计害死,商王进而举兵欲灭周族,所以引发了这场战争。夬卦讲决战的意志和策略,姤卦作为辅助卦,则具体讲对阵时的注意事项和战术技巧。姤卦,上博简本作“敂”,敂,古同“叩”,敲,打。帛书作“狗”,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可作为打猎的助手、看家的守护。敂与狗都有打击的含义。传统认为姤通遘,训为相遇。敂、狗、姤音义相连,直译相遇可通,在此是描写如何处理这场力量悬殊的相遇——对阵,给出了劣势下的最坏可能以及对策原则。

    瘙椝姤,女壮,勿用取女。

    女壮,这个词的句例用法不很明确,但并不影响对全句的理解。卦辞是用找对象做比喻。男女遇合,比如相亲时,如果发现这个女的很泼辣,典型一个悍妇,就不要追求她。为什么女壮就不能追求呢?容易阴阳倒置也,阴盛阳衰,丈夫成妻管严了。因为女壮而不要娶,隐喻面对强敌,不要硬碰、强攻。如果你判断实力悬殊,就不要轻率出战。怎么办呢?卦辞里有,要有战略眼光,寻找机会。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后,上古称君主。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风行于天下而相遇万物。君主仿效此象而施行政令,管理天下四方。《象》意如此,反观这一卦中作为“后”的商王文丁的侵周,却大违此为政之道。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系(繫jì),拴,系结。金,也是个常见字,不是咱们现在说的金子,商周时期金指金属。柅,车闸。把车闸系住,不让车动,意思是说将战车紧紧拴住,先不要出征,静下心来谋划对策,则吉。有攸往——如果有所往呢?见凶也。这个看见,是看见未来的结果,即预见。可以预见结果一定是惨败而归,甚至是有去无回,是之谓凶。“羸豕孚蹢躅”是形容此时“有攸往”的形象。羸豕——极度瘦弱的猪,饿扁了只剩皮包骨头的猪。孚——原则。蹢躅——徘徊不前的样子。如果这个时候出击,就好比一头极度瘦弱的猪只能无力地在原地挣扎,难以前进。为什么前进如此艰难呢?对方人多势众。对于此刻出击的将士而言,无异于羊入虎口,自不量力也。如果把系于金柅当做一个比喻,也可以理解为用军纪来约束住将士们,禁止个人的冲动行为。但直译完全可以形象地理解作者的意思,不需要引申了。夬初九是“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姤卦针对此强调了当止则止的客观必要性。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刚道勇猛激进,柔道三思后行。拴住战车,这是审时度势、明理知情的决策。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包,本义为裹。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可以理解为包裹、包纳。包有鱼,包裹中有鱼,这里用鱼来代指粮食、战备物资。就是说提前储备好粮食,不要事到临头了来不及。无咎,是说不要犯过失。提前准备好军需粮草等战备物资,不要事到临头了来不及。要准备充足,不要围城几天就没有吃用了。宾是来客。不利宾——不应当用来招待客人。什么意思呢?结合夬九二就明白了。夬九二晚上不要睡觉,小心偷袭,也就是说,你的食物不是给敌人准备的,要隐藏好,不要被对方抢走、毁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冷兵器战争的很长时间里,粮草都是兵家的首要。打仗前要筹备好粮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粮草军需被对方劫去或者烧了。过去是烧对方的粮仓、草料场,现在是炸对方的弹药库、油库,古今一理也。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我方备战的物资,自然不能送给敌人。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夬的九四也有个“臀无肤,其行次且”,咱们解释过,这是形容伤兵惨状的。这里的“臀无肤,其行次且”。也是如此,不过这是在描述夬九三“壮于”的后果,即“有凶”之凶,壮于者大败而归。

    这是描写一个场景:殷商叫战,宗周派人出城迎战,双方列阵排开,选将出马;宗周将领接连败阵,被敌军一通掩杀,只剩下残兵败将狼狈逃回城中。厉,危险。现在情况已经是十分不利了,要转变策略,变对抗为防守,保留有生力量,不要再犯这类以卵击石的大错误。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初六时柔道牵,故无恙。九三的行动没有被禁止,贪功冒进,故大败。

    九四:包无鱼,起凶。

    起,帛书作“正”,上博简本作“已”,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引申指产生、发生。什么吃的也没有了,从此开始凶险。九二时“包有鱼”,此时已经被围困数月,城邑里弹尽粮绝,面临危机。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有食则能聚军心,无食则军心涣散,是谓之凶。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杞是杞柳,杨柳的一种,杞柳茎也就是咱们俗称的柳条,可作编筐材料。瓜,葫芦科蔓生植物,是果实。章,是条理,章法。含章,含有条理,在此指退而不乱。像杞柳条包扎瓜果一样层层护卫,有组织有计划地收缩战线,往后撤退。面对敌方的推进,主人公只有步步收缩,像被杞柳条捆束一样被越扎越紧。此情此景,恰如“有陨自天”——看见有流星坠落,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也,不是意愿可以扭转。主人公且战且退,情形甚至有可能是只剩下十几人被围困在某个建筑里做最后的抵抗。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含章,稳步防御,虽处不利形势却仍然打得有章有法,指挥得当也。志,意愿。命,令。虽然大势已去,但决不放弃理想,不辱使命。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夬上六是突围求生,以谋求卷土重来,是理性的选择,作者这里指出了一个缺乏理性的选择作为反面教训。角,是动物打仗时赖以进攻的武器。交锋其角,就像直朝着对方刀口去送死,求死之心可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抗到了上九,主人公人马已经损失殆尽,彻底没有了胜利的希望。

    面对如此局面,与城共存亡,战至最后一滴血,或者做最后一次死亡冲锋,亦是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的选择。作者指出,这样逞一时英雄之气,勉强地硬碰硬去送死,并不是英雄作为,反而是羞耻之事,你对得起那么多死去的将士、对得起先祖的基业么?谁还能为死去的人们报仇呢?无咎——不要犯这样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死去将士的错误。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穷,穷尽、完结。此时做死亡冲锋,是身陷绝地、羞愧难当时的无奈选择。就像项羽乌江自刎一样,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是一个坎,如果能战胜自我,心中还有大局观,则会知道此时取舍的依准所在。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由于历来都是把卦爻词单独解释,不认为有什么故事背景,所以对卦爻词大多是独立地直读字面。这句话一般直读为:好比用柳筐盛瓜,只要心怀美好的品德,机遇就会自天而降。

    单独读这一句话,这种解释未尝不可。但放到姤卦的整体氛围中,就与前后爻说不通了。正因为放在故事情节中,笔者才理解了《象》“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的含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

    45、46卦白话

    第四十五卦萃下坤上兑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九四:大,吉,无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萃:聚集。

    卦辞:聚集队伍,怎样做才能成功呢?要借用宗庙的凝聚力来号召族人;应当广揽豪杰,这是人才基础;应当多想办法,用大牲犒赏将士,这样才能人心巩固;还应当有长远规划。

    初六:群雄逐鹿。有契约却不遵守,以致天下混乱、群雄并起。此时有人登高疾呼,天下才能安定。不要有所顾虑,前进吧,不要迟疑。

    六二:联盟聚义。引领潮流,吉祥。不要退缩,通过简单的仪式聚义结盟。

    六三:统一号令。萃聚的时候,意见分歧,没有什么好处。要行动一致,不要搞分裂,此时个体的荣辱微不足道。

    九四:积聚力量。壮大力量,吉,不要冒进。

    九五:接受招安。萃聚并有了一定实力时,不要拒绝谈判。这不是原则问题,从此可以施展抱负,先把仇恨暂埋心底。

    上六:卧薪尝胆。铭记血仇,勤政务,不要懈怠。

    崛起。

    第四十六卦升下巽上坤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初六:允升,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九三:升虚邑。

    六四:王用享于岐山,吉,无咎。

    六五:贞吉。升阶。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升:上升。

    卦辞:前进,去开创未来。根据需要拉拢权贵,不要顾虑,向南方征伐,吉祥。

    初六:聚拢人马。众人一致拥护,实力大增,吉祥。

    九二:会盟明誓。通过简单的仪式聚义结盟,这时团结包容为要。

    九三:游击作战。进攻防守薄弱的城邑。

    六四:收复失地。王于此时在岐山祭献先王,吉祥。这时不要盲目乐观。

    六五:继位图强。审时度势则吉祥。继承爵位。

    上六:任重道远。前进路上阻力重重,应当不懈地努力。

    前进。

    43—46,抗敌救国。

    45萃卦雅正

    【题解】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聚拢。由于季历被杀留下的权力真空,以及殷商入侵导致的周族元气大伤,此时需要重新聚拢流离各处的族人,形成新的政治中心。萃卦就描述了这个新中心形成的过程。

    瘙椞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亨,顺利。假,借用。王,君王,首领,在此特指姬昌,是用追述的形式,描写先王姬昌当时的事迹。

    怎样才能顺利聚拢人心呢?借用先祖宗庙的影响力、借助亲缘的关系,将分散各处的族人聚拢起来,重新形成一股政治、军事力量。在古代,宗庙是信仰,是旗帜;现在则是主义。光有旗帜还不行,还要有具体的措施,后面连着三个“利”,从三个方面指出应当做的事情:

    首先是“利见大人”,在夬姤两卦中,周族的中心城邑被占领,各地族人独自为战的时候,主人公首先要做的就是以复仇、复国的名义招拢这些地方领袖、散兵游勇,聚流成河,组建一支较正规的部队,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是“利贞”,要动脑子,用些办法把这些人有效团结好,形成战斗力。什么办法呢?用大牲则吉。大牲,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在此指给大家好吃好喝,杀牛宰羊犒赏三军,以此收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斗志,这个颇有点梁山好汉的景象了。再就是“利有攸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用兵,运筹帷幄,长远规划,不能带着乌合之众去打仗。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湖水盈满,高积地面之上,犹如悬河,随时都有溃决的危险。君子观此象而有所警悟,去掉民间的武器,以防意外的发生。《象》从反观历史的角度指出,民间有兵器是祸乱之源,如果没有兵器,就无法造反。在这卦中,拥有武器、聚众起义的恰是姬昌。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孚,原则,诚信的意思。有孚——有诚信有原则。乱,混乱,无秩序。前一段八个字犹如一篇檄文,是给姬昌的萃聚举义找道义依据,所谓正名是也:殷商啊,我们一直奉你为宗主,年年纳税,岁岁来朝,还为你征战戎狄,保卫平安,你却不顾信义,因忌杀王,还趁机大军进犯,欲图一举消灭周族。因为你的背信弃义,才导致天下大乱,也才有了群雄四起的混乱局面。若,如,像。握,手指弯曲合拢,执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面对这种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登高疾呼者引领时代风云,才能把分散四处的群豪聚拢在一起,一握泯恩仇,混乱的局面才会重新回归秩序。恤,忧虑。既然如此,就无须顾虑什么了,前进就是,不要迟疑,不要犹豫不决,时不我待,作为先王的儿子,你姬昌义不容辞,就要挺身而出,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优柔寡断,犯方向性错误。总之,初六描述了群雄逐鹿的场景,这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下面就是英雄出场了,姬昌就是那个时势潮流中登高一呼者。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其志乱,其意愿混乱,不能坚守信义。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引,本意是拉开弓,引申指牵拉、引导。一个引字,形象地描述了乱世中英雄豪杰的气概,指处此乱世之中,站在时代的潮头之上去引导潮流,领导群雄。无咎——不犯过失,这个时候不要退却,要当仁不让,有义不容辞的大局观。孚乃利用禴——这句话有点麻烦,咱们分解一下。孚,诚信。乃,就,于是。利用,利于使用,应当用。禴,四時之祭最薄者也,也就是说禴是最简约的祭祀,祭品菲薄、仪式简单。这样串起来直译——诚信来自于最简单的祭祀。单独从字面看很难理解,举个例子就明白了,这就好比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时,各路人马歃血为盟那个仪式。仪式不在于隆重,在于互相之间肝胆相照的诚意。孚乃利用禴,就是指会盟明誓这么一个场景。概括言之,六二是说这时主人公应当铁肩挑道义,联盟志同道合者对抗殷商,以求收复失地,恢复周族的基业。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心中志向不变,所以要勇挑重担,义不容辞也。写作“中志未变”更直白些。

    “未变”,是强调主人公“引萃”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是为了占山为王,而是为了岐周大义。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聚义之后,就是一致行动了,六三是对讨伐进程中内部意见分歧的描述。结合升卦九三“升虚邑”,就一目了然了。虚邑是什么呢?虚,不是说无人,是说实力薄弱。“升虚邑”的提出,说明当时至少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攻坚战,直接攻打大城邑,一种是曲线作战,先从其薄弱环节入手。这也是当年中国革命遇到的路线问题,是先占领大城市,还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

    嗟,叹词。表示忧感。各路豪杰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结果却是“嗟如”,让人伤心的样子,有不和谐音符,有人对前途怀疑而搞分裂。长征途中红军也曾因为张国焘的分裂而“嗟如”。意见不同,可以求同存异,形成决定之后则要坚决服从,这是军事原则,如果因为有分歧就搞分裂,作者指出——“无攸利”,对长远、对未来的发展没有好处。分裂是自毁长城,那么怎么办呢?往,前进,大家一致行动,不要因为意见不一而独自行动,要有大局观,一盘散沙的队伍是没有战斗力的。小吝,小耻辱。你放弃自己的主张而少数服从多数,服从组织原则,对自己是有点小难堪,但为了团体的利益,这一点小耻辱不算什么。

    概括言之,六三是说将领中难免会有不同意见,对于决议有不同意见时,闹独立、搞小动作是对任何人都是没好处的,所以要服从决议,不要意气用事,意见没被采纳只是暂时面子上不好看而已,这点难堪比起共同的事业来说不算什么,为宗族利益,小团体的一点荣辱不要太计较。总结就是八个字:服从军令,统一指挥。对于这种松散的联盟,军纪显得更为重要。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在上者巽顺,指将领们能团结协作,相互包容。

    九四:大,吉,无咎。

    “大,吉”,历来都是不断句的,读做大吉。其实《周易》里所有的“大吉”,都应该断句,大则吉的意思。

    六三时大家团结一心,有了统一的号令,对战略方向形成了一致的意见。那么九四就是具体实践,成长壮大的阶段。无咎,不要犯错,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以致形势判断上失误。眼下埋头发展实力才是正路,先不要想着南征北战、复国报仇。这阶段好比朱、毛在井冈山上扩充人马,积聚革命力量。后来红军在苏共作战思想的指导下打阵地战、打正规战,对当时的红军状况来说就是“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此时实力壮大,但还要小心谨慎,是因为所处位置不正当,即实力还是不足以和殷商抗衡,时刻都有被剿灭的危险。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这句爻辞是针对姬昌,或者义军领袖的寄语,写得意味深长。因为拉起了队伍,实力壮大,殷商无法一下子吃掉,所以派人招安说和,许诺姬昌名位,继续居有周地,从此双方罢兵言和。从文丁的角度,这实际是个缓兵之计,类似于宋徽宗招安宋江等,随后再调动军队,寻机消灭之。那么姬昌怎么办呢?和还是不和?

    位,位子、位置,在此不是指称王称侯的名位,而是后起者可以与朝廷做一定抗衡的实力、资格。类似于国共第一次合作谈判时期。爻辞指出:聚义后战果累累而得到谈判的资格时,不要犯错,不要轻飘飘地不知道斤两了,要冷静地看清敌我形势,殷商根深蒂固,不是此时可以推翻的,需要从长计议。所以眼下可以接受和谈,姬昌的条件自然是:招安可以,队伍不能散。

    匪孚——这并不是原则、诚信问题,只是战术选择。元,开始。永贞,咱们过去解释过,为将来做长远地打算,白话为理想。先暂时把仇恨和伤心往事放下吧,从此开始更加从容地,在另一种形式的掩护下为了理想和抱负而奋斗。如果反之呢?双方耗斗下去,虽然强大的殷商会伤筋动骨,但周族也会提前灭绝。可见,作为义军的领袖,姬昌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把握能力,所以才能成为周族灭商事业的奠基者。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离理想的实现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志向并未发扬光大,前路依然漫长。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赍(ji),拿东西给人,送给。咨,商议,征询。涕洟(yí),就是眼泪鼻涕,涕泪俱下的意思。流着眼泪鼻涕谋事咨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处理事务也。什么意思呢?恨极也,怀着满腔仇恨勤奋政务的意思。

    无咎——不要犯过失。一卦之中有六个无咎,可谓绝无仅有。说明萃聚之时不能犯错,也犯不起错。这个时候更不能贪图安逸,要铭记仇恨,奋发图强。

    总之,姬昌继位后,积极蓄聚兵力,伺机为父报仇。后来帝乙继位,为了避免东夷与西岐两方同时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紧张的商周间的臣服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所以才有了帝乙归妹的故事。姬昌则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远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这是后话,未在爻辞中体现。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不苟安于在上的地位。姬昌虽然继位为侯,官爵显赫,却心怀仇恨,时刻准备复仇,并没有贪恋于个人的荣华富贵。

    本卦基本没有难解字句,只是对某些字句的理解多局限于字面,难以理解作者的意指。

    比如“上六:赍咨涕洟,无咎”,多理解为“叹息流泪而不算是过失”。孰不知真要是整天叹息流泪,那真是过失了。《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叹息流泪是形容主人公不安乐于高位而卧薪尝胆的形象,所以此赍咨涕洟实为励志也。

    46升卦雅正

    【题解】升,上升,前进。周族此时四分五裂,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口,作为萃卦的偶卦,升卦着重指出:这个时候,不前进、不发展,结局只会是被消灭,斗争进取是唯一的出路。

    瘙椡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元是开始,亨是顺利。前进,则从此顺利,开始亨通。“用见大人”的这个“用”字很特别,《周易》里除了这里,都是“利见大人”,帛书也作“利见大人”。一字之别,意义就有了微妙的区别。利见大人,是说应当拜访权贵,为了长远发展做基础也。用见大人,是说根据需要拉拢权贵。这个用,突出了投机和实用的权宜性,体现了卦的时义,权谋利益的因素更大些,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道义其次,权变第一。所以这个“用”字,笔者宁愿相信是作者有意为之。当然写做“利”对爻辞理解也只是细微的影响。

    开辟道路,根据需要拉拢当地说话有分量的头人,不要顾虑重重,拿不定主意,向南方征伐吉祥。此时迷失方向,前怕狼后怕虎的战略不清就麻烦了,良机稍纵即逝,不小心就被追兵包饺子了。

    南征吉,是《周易》特有的背景。蹇卦、解卦中曾说利西、南,是相对东、北而言的。处于此时情境,从周族所处岐山的地理位置看,北方是彪悍的戎狄游牧民族,东方是强大的殷商,并且殷商正在与周族正面作战,西方是贫瘠不毛之地,当年周族就是从西边甘肃一带为避狄人侵扰迁徙过来的,只有南方是一直与周族比较友好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可以作为暂避殷商锋锐的根据地。此“南征”之旅,相当于红军经过长征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只是规模上不像长征那般波澜壮阔。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树苗从地下长出,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君子仿效此象,顺乎天地之德,遵循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一点点积累努力,从而获得最后的成功。荀子《劝学》中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是强调成大事者要从点滴中积累,不能半途而废。

    初六:允升,大,吉。

    此时姬昌刚突围出来,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聚拢四散的部队,并招兵买马扩大队伍。允,本义诚信,动词指答应、认可。允升,人们一致答应其上升,指踊跃前来投奔也。大,实力强大则吉祥,要不断壮大力量。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上,指在上的将领们。允升大吉,是因为将领们能够团结共进,为了共同的理想奋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光自己的这些人还不够,还要把其他各自为战的队伍也拉进来,才能形成合力。这句爻辞基本是重复萃卦六二后半句。用简单的仪式表明大家的诚信,不要有过失。为什么这里要特别点出要“无咎”呢?聚义盟约分寸火候很重要,因为这个时候大家基本是平等的,此时结盟可以,但要想绝对控制却还不是时机。所以这种仪式上有些想法就不能去探讨,以免引起内讧纷争。也就是说,作者认为联盟聚义时没什么其他好说的,大家团结一致是首要,而体现团结要有个象征,战争时期,仪式复杂铺张自然不合适,这种歃血为盟的简单仪式再合适不过了。各方豪杰聚集,人员复杂、事务多端,难免出乱子,作为临时的领袖,切不可因小失大,要尽量把事情摆平,这是其一,还有其二其三等。总之此时心胸要宽大、包容,才能团结群雄。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二之孚,即众路豪杰达成了盟约,这是可喜可庆之事。

    九三:升虚邑。

    虚,空虚。虚邑不是说无人,是比喻实力薄弱,指占领防守薄弱的城邑。初爻是草莽丛生,山头林立,群雄逐鹿;二爻是联盟聚义,好比十八诸侯伐董卓时的联合,这些都是卦辞说的“南征”之为。到了九三:升虚邑,是大军开始北上,逐步收复失地。像秋风扫落叶那样,如入无人之地也,所以叫做“升虚邑”。虚实相对,此时不是主力决战的时候,要打游击战,避其锋锐,攻其不备。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无所疑问,是因为进攻防守空虚的地方比较有把握,难度小,自己损失也小。

    六四:王用享于岐山,吉,无咎。

    王,即追述文王之事。此时姬昌回到岐山祭祀先祖,说明姬昌率军打了回来,收回了西岐。何谓吉呢?沦陷区解放了老百姓欢欣鼓舞是吉,实力壮大取得阶段性胜利也是吉。这时不要犯错,不要犯什么错呢?当然是过于轻视敌人而妄然进军的错了。这个时候更是不要犯战略性错误,要冷静评估,做好战略规划,如果此时头脑发热,进而欲图东进复仇,胜利果实会转瞬即逝。

    这里有一个特别要说明的字:“享”。“享”,今流行本这里大多作“亨”。参考帛书可知,凡通行本句式为“用亨”处,均应为“用享”。亨,通达,顺利。享,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作“亨”也能勉强说过去,两字的差别只是导致细节上的细微差异,无碍大意。

    为便于理解,《雅正》中凡通行本“用亨”处,均改为“用享”,并简单注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顺应事件进展,按照形势的发展进程做当作之事。这里指收复西岐是时势所趋。

    六五:贞吉。升阶。

    萃卦这个时候是和谈休兵,殷商在姬昌持久战的消磨下,由于又面临东南诸方国的叛乱,为了避免东西两方同时受敌,所以暂时对西岐采取了安抚的策略,姬昌则顺势接受和谈,为周族争取了发展空间。贞,就是对此局势的缜密思考、权衡判断。前进一个台阶,更上层楼也。相对于损益二卦之时的辅宰之位,姬昌带领周族经过艰辛战斗之后,名正言顺地继承其父季历的封爵,就是进阶了。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殷商做了让步,文王继承了爵位,前番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冥,昏暗,黑夜。黑暗中上升,指前进的道路上黑暗重重。不息就是不停止,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意思。这一爻是对萃卦上六卧薪尝胆的解说——前途未卜,应当坚定信念、勇敢地去奋争。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在上位而仍然认为前面困难重重,是因为欲图消除国力衰弱的现状、消除制约族人富裕安康的不利因素,可见主人公是有抱负有作为的君主。

    跟上卦一样,本卦也没有什么难解字句,只是对某些字句的理解多局限于字面,难以理解作者的意指。

    比如:“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通常认为是说王在岐山举行祭祀,吉祥,没有错误。孰不知在六四这个时义上,“王用亨于岐山”实际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好比1948年解放军收复延安后又把红旗插在了宝塔山上。

    47、48卦白话

    第四十七卦困下坎上兑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困:困境。

    卦辞:困境中,怎样才能亨通呢?沉着冷静、心胸宽广就能吉祥。这时不要犯错,不要轻信人言。

    初六:身陷囹圄。被囚禁起来。流放在荒无人烟的幽谷里,三年都不能探监。

    九二:转入大牢。饮食匮乏。朝廷送来深红色的囚服,应当顶礼接受。这时反抗则凶,不要冲动。

    六三:苦役劳顿。在石场开采山石,没有自由。去他家时,不见其妻,备尝凄凉。

    九四:拘押回城。情况一点点好转,坐着囚车回城了。过去所受的耻辱终于结束。

    九五:展开营救。处境依然不安,以普通犯人的身份被监禁。此时可以逐步谋求解救,应当重礼疏通。

    上六:运筹有方。被缠吊在葛藤上,摇晃不停。正所谓越动越麻烦,静心思索,谋求脱身之道则吉祥。

    囚困。

    第四十八卦井下巽上坎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凶。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六四:井甃,无咎。

    九五:井冽,寒泉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井:水井。

    卦辞:取水问题,如果搬迁了城邑却还是用过去的老井,既不丢弃也不新建,还像往常一样取水。那么当这口井枯竭,又没有其他可用之井时,就无水可食了,危险。

    初六:淤井。井被淤塞无法食用,这口旧井连鸟儿也不光顾。

    九二:清淤。井底有小鱼喷射出来,如同把水瓮打漏了一样。

    九三:淘井。井水浑浊不能食用,使我惋惜。怎样才能取到水呢?王英明智慧,子民都会蒙受福泽。

    六四:修砌。把井壁修砌好,不要省略这一步。

    九五:收尾。井水清澈,此深泉之水可以饮用。

    上六:收工。水井完工后不要遮盖,与民共享,从此大家携手美好生活。

    营救。

    47困卦雅正

    【题解】雅正困卦前先重温下31卦—46卦的故事梗概。大家一定注意奇偶卦之间的的关系,卦与卦之间的逻辑主干只看奇卦,偶卦是对奇卦的附注和剖析。

    第三十一卦咸讲少男少女相识交往

    第三十二卦恒作为偶卦,指出交往(谈对象)中应当持礼守德,不能三心二意

    第三十三卦遯写如何处理恋爱中因为分歧而闹分手的局面

    第三十四卦大壮作为偶卦,指出这时重要的是积极主动,加强自己的实力

    第三十五卦晋走向婚姻的殿堂

    第三十六卦明夷作为偶卦,指出定婚、婚礼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十七卦家人婚后

    第三十八卦睽讲怎么处理家政问题。家人和睽,是《周易》里唯一女子视角的一对卦

    第三十九卦蹇成家后,进入仕途开始创业

    第四十卦解写施政要领、注意事项。蹇和解是在地方锻炼

    第四十一卦损立业阶段

    第四十二卦益作为偶卦,写立业时怎样做才能不断增益政治资本。损和益是在朝辅政

    第四十三卦夬商周决裂

    第四十四卦姤作为偶卦,讲如何抵抗强敌的入侵

    夬卦和姤卦开始,卦辞具有了特定的故事背景,这里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文王的父亲季历被商王杀害后,殷商大军压境,欲图一举歼灭周族。文王从家庭到事业以来,这是人生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挑战。

    第四十五卦萃招集人马抗争

    第四十六卦升作为偶卦,写萃聚之时的战略战术要点

    其中“第四十五卦萃上六:赍咨涕洟,无咎”,“第四十六卦升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这两爻指出了文王时刻牢记仇恨,在加紧积聚力量准备复仇,下面就到第四十七困卦了。

    困卦,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节点,对应着文王羑里七年之难,文王在这期间将八卦相重,演绎出了六十四卦的基本框架。困卦的背景是:趁姬昌羽翼未丰,做事大刀阔斧的帝辛(史称纣王)在继位的第六年(史称第二十三年)认为是收拾周族的时候了,于是囚西伯于羑里,将励志图强的文王囚困以打压周的发展势头。这种情况下,文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也许就会步他爹的后尘。越王勾践三年会稽之困与此相似。

    瘙椢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困,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指困境,被包围而无法施展的意思。这里受困的是西伯侯姬昌。困窘的时候怎么才能亨通呢?怎样才能摆脱困境,至少是减少不利呢?贞——凡事要深思熟虑。大人,是说有能力的人。此时的能力,是指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对内而言,不是社会权位。大难降临,只有沉着冷静,有能力、自控力强的人才能恰当应对。从另一个角度,困难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是吉祥的,磨砺成钢也。大人吉,小人则凶。“有言不信”,夬卦时是“闻言不信”,对于对方劝降的蛊惑之言,当然不可轻信。困卦之时主人公已经成为阶下之囚,此“有言”则是自己表白忠诚之言。作为姬昌,此时光是口头表白对商纣没有异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献上奇珍异宝等实际行动才行。《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计也引用了这段话,原文是:“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借以势。困,有言不信。”指处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一方大国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另一大国则应出兵援救,造成一种军事态势给以支持。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小国而言,试图拉拢他的那个大国光是口头许诺是不会取得其信任的,必须用强有力的行动来传达此信息。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水在泽下,则湖中无水,湖泊干涸了无生机。致,招致、招引、使达到。遂,顺意、实现。君子观此象,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处于困境之时致力于开垦拓荒,不论千难万阻,也要实现自己的目标。

    致命遂志,一般认为是指舍弃生命也要守道成仁、坚持理想。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木根。株木,历来都解作刑杖,也就是后来说的受杖刑。此株木,应当是牢房里的木桩栅栏,把犯人与外界分开,囚笼四周的柱子也是株木。所以臀困于株木,是喻指主人公被囚禁坐牢,被抓起来了,失去了自由之身。觌(dí),相见。确切地说,觌属于探访性质的见,现在叫探监。被流放到偏僻地幽谷里,三年也不能与亲人相见,不允许探望;被关进牢笼,囚禁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是幽谷还是沙漠关系都不大,主要是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初六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主人公被抓起来了,关到一个隐秘地地方,随时都可能被处死。恶劣的生存环境,除了纣王那悬在头顶的屠刀外,还随时有饿死、病难或是被野兽吃掉的危险,就看姬昌能不能挺住了。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文王羑里七年的前三年是什么境遇。并不是七年中就关在一个屋里,这前三年命悬一线,根本没有精力静下心来推演八卦。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幽,昏暗、阴暗。阴暗,不明亮,前景暗淡,看不到希望。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初六是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阶段,九二则走出了危机,只是困窘于饮食,为饮食发愁的阶段。朱,大红色。绂(fú),多数解释为祭服,朱绂是诸侯等级的高级祭祀礼服。笔者的理解,朱绂,是大红色或者有大红色标志的囚服,也就是给死刑犯、重刑犯穿的囚服。这个解释暂时没找到资料佐证,算是猜想了。方来,是四方之方。某个方向来,在此虚指商纣朝廷的指令。转眼三年,朝廷送来大红色的囚服,把主人公从生存条件恶劣的幽谷中放了出来,转做重刑犯关押,主人公的境遇算是略微好了一点。面对“朱绂方来”怎么对待呢?“利用享祀”也。祭与祀虽然咱们现在经常连着用,但古代是两个意思。祭,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左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比如牲祭。祀,供奉。在宗庙前作个揖,行个礼,谦辞敬语说几句,也是祀。也就是说:祭的意义很具体,祀的意义重心意。有祭物又有诚意,才是祭祀。用,使用,采用。《周易》里,这个“用”字也很有意味,是个实用主义、投机性很强的字。享,本义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所以直译“利用享祀”就是:应当恭敬地迎接供奉,指使者来传达命令,主人公恭敬地双手接过“朱绂”,表示诚意接受。

    “用享”,今流行本这里也有作“用亨”的。征,用武力制裁,讨伐,强制性的行动。这时不要对使者申诉你的不平,忤逆商王的旨令,接受这个现实没有错,不要作无谓的努力。“征凶”是对“利用享祀”的补充,指出如果不“利用享祀”则会如何,告诫之词也。

    串一下这个长句:被当做重刑犯关押,朝廷送来重刑犯穿的囚服,应当表现出顺服的诚意,现在还不是着眼长远的时候,先不要想那么多了。困窘于饮食是直译,比较生硬,形象点是这样:九二被当做死刑犯看管,监牢里,每日按时送来一餐粗食延续其生命,此饮食受到限制即“困”之意。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环境虽然窘困却有喜庆在心头,为什么呢?毕竟是从初六的死亡边缘回来了。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石,就是石头。据,凭依、倚仗。这个“据”实际是说“被蒺藜据”。困于乱石,受阻于荆棘。这是个什么状况呢?困于石,采石场也。蒺藜就相当于采石场周围防止逃跑的障碍,是从大牢转为劳役了。之所以转,有多方面原因,以后会说到,在这里直接体现出的原因就是文王一直表现出了理智的、接受的态度。从纣王角度看就是顺服,所以给了他以役赎罪的机会。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殿,在此指姬昌在西岐的宫室。入于其宫,不见其妻,说明由于这么久的牢狱生活,生死不知,此时妻妾已经各奔东西。凶,是形容主人公在此期间境况的悲惨。姬昌此时受困于采石场,无法脱身,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却是妻离子散,空空荡荡。到这个阶段,姬昌还是没有机会和意愿演《易》,但也许在与石头打交道的时候有了某些思绪,成为后来演《易》的引线。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乘,本义登、升。乘刚,被蒺藜强行阻止去路也。祥,吉凶的预兆,吉利。不祥,不吉利。在此是说姬昌旧居人去楼空,妻离子散的凄凉景象。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回归之路徐徐而来。来徐徐,形容情况在一点点好转,主人公乘着囚车回城了。金,那时泛指金属,不是现在的金子。终,结果也。过去经受的苦难,在狱中、在采石场被差役们凌辱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境况发生了转折,危机在一点点缓解。从初六的置诸山野,随时有生命危险。到九二关进大牢,食不果腹。到六三劳役辛苦,毕竟有希望了。九四之时,文王终于被解除劳役,坐着囚车从采石场回城。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意图在下位,指虽然是回归,情况有了一定好转,但还是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步来,期望、要求不能高,此即志在下。与,施予、给予。虽然还是囚犯,没有恢复身份,但能回到城里,帝辛已经是有所给予,已经是一种恩惠了。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劓(yì)刖(yuè),割鼻剁脚的刑罚,在此指随时都有可能被刑罚,比喻危殆不安的处境。赤,比朱色稍暗的红色,赤绂指普通囚犯的囚服。时刻有受到割鼻剁脚等刑罚的危险,困窘于普通囚犯的境遇。活动救人也要时机成熟,“乃”,就是说这时已经看到曙光,可以托关系活动了。说(tuō),是脱的通假字。乃徐有说——此时可以想办法疏通关节,谋求解脱了。利用祭祀——应当祭祀祷告。前面九二,只用祀,这里加上了更实惠的东西——祭。比喻应当像祭祀那样送上丰厚的礼物给当权者。贿赂也……《史记·殷本纪》:“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关于此事,帝辛还传下了一句名言——《史记·周本记》载:“帝纣囚西伯于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因殷壁臣而献之纣。纣大悦,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铖,使西伯得征伐。”这个时候,文王闲暇时间多了一些,心力有余,正是思考问题的好时段,如果说演易重八卦,当是此时。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志未得,意图没有达到。还是处境不安,需要继续努力也。中,不高不低,在此指以适度的手段通曲为直,疏通关节来营救姬昌。祭祀天地,是为了祈求上天的保佑,受其福泽。行贿施好,也是为了谋求利益。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葛藟(lěi),树藤之类。臲(niè)卼(wù),不安定貌。曰,说,说道。被缠吊在葛藤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摇晃不停。这是个什么状态呢?软约束,是比喻被软禁无法施展的一种状态。没有生命危险,没有劓刖之危殆,由于周臣的行贿疏通,姬昌人身是自由了,但却回不了宗周故国,成了一个在朝歌的闲散之人。离释放只差一步,是考虑怎么回归的时候了。但半悬空的时候,自己越是动弹越难以控制,这时候越急躁心绪就越乱,越显出回国的迫切心情就越难以走脱。所以要静下心来思考办法,运用智慧有策略有步骤地进行最后的冲击。有悔,体现了主人公的理智冷静。

    征吉,征伐吉。这个“征”,在此应是煽动舆论声讨、联系一些诸侯主动请愿,而不是军事施压。这样,帝辛就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在内,身边的重臣都被宗周收买替西伯侯说好话,自己也接受了宗周的好处;在外,关押了西伯侯这么久却查无实据,已经激起了四方诸侯的不满,民愤也在急剧膨胀中。结果历史已经说明了,帝辛顺水推舟释放了西伯侯,《竹书纪年》记载了这段故事,时间虽不一定准确,但事件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逆西伯,归于程。

    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诸侯入贡。

    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

    西伯侯被释放的时候,诸侯们在他回国的路上逆迎,一直送到程这个地方才各自散去。程是哪里呢?《竹书纪年》记载,“文丁五年,周作程邑”。程是周公季历于文丁五年时纳为属地的一个城邑。也就是说,诸侯们将西伯侯接到宗周的边境才离开,诸侯们的热情从反面可以看到帝辛承受的舆论压力之大。三十三年,由于打败了密,西伯侯把都城东迁到了程,离殷商更近了,相当于给殷商吃了一颗定心丸,西伯侯一直以外示以柔内强以刚的策略发展壮大着。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未当,身未安,没有妥当。吉行,朝着吉祥有利的方向努力,谋求最后的解脱也。

    〔按〕:梗概一下全卦:山野(随时生命危险)—大牢(略得喘息)—苦役(劳役辛苦)—拘押(押送回城)—监禁(无身份)—软禁(未解放)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两个词:“朱绂”、“赤绂”。

    通常认为绂是祭祀时穿的衣服,“朱绂”为天子祭祀时所穿,“赤绂”等级略低,为诸侯、大夫祭祀时所穿。泛指不同等级的官服。从困卦的时义看,主人公作为囚犯,除了穿囚衣还能穿什么呢?所以对于囚犯,应当转换一下角色思维,“朱绂”就应当是大红色的死囚、重犯的囚衣,“赤绂”则是轻犯的囚衣。后来的死刑犯还有在衣服胸口背后用朱红色画上圆圈里红叉的,可见古今囚衣虽然形式有变,其义通也。

    48井卦雅正

    【题解】济困以井,作为困的偶卦,此卦寓意曲折隐晦,借井的修缮疏通比喻营救文王的过程。

    瘙椣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凶。

    井就是指人们生活赖以依存的水井。往来者,往井来家,指到井边取水回家。井井,前一井作动词,打水;后一井作名词,水井。城邑搬迁,要么是地理环境恶劣不适合生存,要么就是人口扩大,原来的住地无法满足需要。所以对于水井,如果人们变更了城邑、搬迁了住址却还是继续使用原来的老井,既不丢弃也不新建,只是大老远地往来于新邑与旧井之间取水。那么无论上面哪一种原因,“改邑不改井,往来井井”这么一种状态都维持不了多久,原来的水井都会很快因为过度汲取或者气候地理原因而枯竭。汔(qì),水涸也。井水枯竭了。至,到来,到达。未,不曾,没有。(jú),井上汲水的绳索,动词就是用绳汲井水。羸(léi),瘦弱。当水井干涸的那一天到来时,如果还是没有准备好汲水的绳索,即挖掘出新的水井供人们使用,那么只能让喝水的瓶子瘦弱,空空荡荡了,没有水喝那可怎么办?当然是大凶之事。

    全句表面看仅仅是讲了未雨绸缪这么一个生活常识,实际是借“改邑”的环境变化比喻西伯侯被囚引起的政治变化,指出这个时候不能坐等靠,祈求殷商的恩赐,而要主动地去争取、去营救,才能转危为安。形势变了,思路也要跟着转变,要另辟蹊径。事实上,当西伯侯姬昌被囚困之时,正因为周族七年之久的不离不弃和全力营救,姬昌才得以脱困复位,一展宏图。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木桶里有水,有井水被从井里提出之象,如此则井水可以用来养人济物了。民,平民百姓,在此指老百姓做的事。相,辅佐、扶助。君子仿效此象,亲自操持民事,比如参与农田耕作等,以此亲历亲为作榜样劝勉百姓勤勉劳动。《清史稿·礼志二》:“康熙时,圣祖尝临丰泽园劝相。”现在植树节时,领导亲植树苗以起带头作用。都是此意。“劳民劝相”的主旨思想是体恤民情、发展民生,就本卦卦意而言则是委婉地恳求商纣体恤西岐百姓的呼求,尽快释放文王,以使百姓们安心生产报效国家。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开头先说,井底淤泥不能食用,这口老井已经年久失修不能用了,连鸟儿也不来光顾。初六对应着困卦初六,这时的井是淤塞的,纣王也听不进劝告。“旧井无禽”对应着“三岁不觌”。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下,水位太低,与淤泥混杂在一起无法食用。时舍,为当时所舍弃。对井而言,没人来光顾了;对人而言,被时代抛弃了。在此指文王孤零零地被流放到幽谷不见天日。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前面是井淤泥,这里是清除淤泥,使井底如谷。谷,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敝,破衣。挖掘这口淤井,尽量地挖深挖广,井挖得像小山谷那样深阔,比喻之言。水井大多是下宽上窄,在此是用谷比喻井底。挖到这样子时会怎样呢?——射鲋。小鱼和泥水一起喷射了出来。射字体现了地下水压的强大,说明挖到水脉了,挖井者遇此自然欢欣鼓舞。姬昌于此时也从生死边缘走路出来,人们终于看到了营救的希望。这就如同把瓮打漏了一样。瓮漏了瓮里的水就会一涌而出,水脉打通了则有源源不尽的地下水供人食用。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井谷射鲋”有地下水涌出是看到了希望,但这离井的疏通还差很远,此时井水还是不能食用的,即无法给予。只有经过后面渫、甃等工作,井水才能“有所与”。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渫(xiè),除去,淘去污泥。恻,悲痛。打通水脉之后,泥沙混杂,还是不能食用。汲,从井里打水。怎样才能使井水干净可用呢?王如果聪明智慧,把工程继续下去,通过“渫井”,把水路彻底通畅,淘去污泥和水中的杂物,那么大家就能一起蒙受其福祉。所谓的见井渫而心恻,其实心恻的不是浑水,而是借景喻事。困卦此时姬昌还在辛苦地开采石头,虽然死罪已免但活罪煎熬,看着姬昌这么大年龄还在劳役受苦,所以才有了这句“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的伤感。经过周人对帝辛的这番称颂和恳求,帝辛终于进一步减轻了对姬昌的处罚被放回城。姬昌就这样一次次减刑,从死亡边缘走向解放。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井水浑浊不能食用,行人路过此井时惋惜伤叹。比喻虽然经过疏通,文王死罪已免但仍然在劳役困苦,使人心疼。求王疏通水道,是为了使井水清洁,能够食用。对于殷商,宗周就是那个行人,此时宗周派来的使者来到朝歌上下求告,恳求纣王宽大为怀,降福于文王,使他免受劳役之罪。

    六四:井甃,无咎。

    甃,以砖瓦砌的井壁,动词指以砖修砌井壁。修砌井壁看似和修井没直接关系,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修井的步骤中,当清淤、去浊后,就要用石块将井壁垂直砌起来,以避免渣土掉落污染,长治久安之法。咎,是指淘完井就急于使用的这种心态和做法,这种井用不了多久就又会被杂物堵塞了。

    对于解救姬昌这件事来说,脱离苦役只是初步的成果,还需要进一步贿赂纣王身边的人以巩固并扩大成果,不能丝毫地掉以轻心,不要因为这点疏忽而犯错。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修理整治,维护步骤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

    冽,寒冷,在此使动用法,比喻使井水冽,即保持好井的卫生。寒泉,深水。最后的边边角角,零活修缮,把井边加上护栏,砌好井沿,保护好这清澈的井水,从此以后,这来自地底深处的寒泉之水,就可以放心食用了。困的这个时候,文王也终于获得了部分自由。在此,作者用保护清冽井水比喻营救活动更加深入细致,几乎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用可食之寒泉比喻贿赂物品之贵重称意,史载,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此时将搜求的“有莘氏美女”、“骊戎之马”献给纣王。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恰到好处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幕,古音(mò),与今义同,今读(mù),属于语音变迁,读音可按现代习惯读(mù)。指覆布,帐篷的顶布。有孚是说有原则、有诚信。水井最后完工后不要把井盖上占为己有,你处理问题这样子体恤人民疾苦,从此以后当然受到百姓爱戴,甚至天下归心。井收勿幕,共享成果也,从西伯侯被救的角度,则含有不要过河拆桥的意思。救出来之后,不要马上反目为仇,而应当保持友好的关系,至少是表面上的,这样才是“有孚”,否则就有忘恩负义之嫌了。你以感恩的态度与殷商和睦相处,是谓“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大功告成,文王归周也。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通常认为“井渫不食”是指“井水淘净了却不饮用”,这是直读“井渫”为井水已经淘净。

    实际上,纵观这一卦,体例极为整齐,都是以“井”字打头,井泥(井底淤泥)、井谷(掘井如谷)、井渫(淘净井水)、井甃(修砌井壁)、井冽(爱护井水)、井收(水井完工)。把“井”字放在后面读似乎更符合现在的阅读习惯:泥井、谷井、渫井、甃井、冽井、收井。井渫,在此恰恰是由于九二打通水源后泥沙俱下导致的浑浊需要清理,而不是已经清理干净了。

    49、50卦白话

    第四十九卦革下离上兑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革:皮革。

    卦辞:变革,时机成熟就要积极展开,去开创美好的未来。应当计划周详,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初九:选贤任能。绑扎牢固就要用黄牛皮做的革带。

    六二:着手改革。时机成熟就要开始改革。勇于开拓则吉祥,不要后退。

    九三:利益冲突。冒进有危险,这种想法将导致危机。改革方案应反复磋商,以形成共识。

    九四:知错即改。有错即改,诚恳地纠正错误,吉祥。

    九五:蹈厉奋发。官员们都变得像老虎那样雷厉风行,即使不占问也会对改革有信心。

    上六:脚踏实地。公务人员像豹子那样投机取巧,百姓只是表面上敷衍了事。对此情况急进是不行的,要让他们各尽其责才能吉祥。

    变革。

    第五十卦鼎下巽上离

    鼎,元吉,亨。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饣束。其形渥,凶。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鼎:食鼎。

    卦辞:架好鼎,从此吉祥如意。

    初六:任能免拙。把鼎足上下翘动,以利于倾倒沉渣。纳娶小妾是由于她为你生了儿子,否则不要纳娶。

    九二:锐意进取。鼎中放入食物,同伴有病,不像我现在就能来,事情按计划进行。

    九三:中途挫折。鼎耳坏了,不能移动。眼看着肥美的野味却无法享用,又逢大雨导致损失,使人懊悔。但结果还是把鼎移到了位置。

    九四:功亏一篑。鼎脚折断,洒了大伙的美食。汤汁一片狼藉,凶。

    六五:革故鼎新。用黄铜做鼎耳,用硬金属做鼎铉,应当彻底整修。

    上九:大功告成。用玉铉打开鼎盖,丰盛,吉祥。不要急于享用。

    鼎新。

    47—50,挫折重生。

    49革卦雅正

    【题解】文王解困之后回到岐周,眼见由于内部管理的荒疏,外部氏族的趁火打劫,七年间西岐已经面目全非。面对着内忧外患,以及灭商才能争取生存空间之形势的清晰化,只有彻底变革才能摆脱被动、焕发生机。革,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引申有改变、革除、变革的意思。将不适用的东西经过处理变成有用之物,改变不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事物使符合时代步伐。

    瘙椥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巳(sì),本义在胎包中成长的小儿。巳日,地支纪日的第六日。古有上巳节,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殷周时就已经形成,汉代以后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都到水边洗涤一番,通过自洁消弥致病因素。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汉代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由此可见古人对巳日的重视,也表明在古人心目中,巳日是个除旧迎新的日子。

    孚,诚信、原则。这个时候怎么做才能体现你对百姓的诚信呢?革弊兴利,带领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大意是:变革,当时机成熟的时候,选择一个新旧交替的日子着手实行,从此开辟国家光明的未来。

    悔亡,后悔消失。让什么样的后悔消失呢?变革时应当计划周详,考虑全面,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失败。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湖泊因干涸而湖底草木丛生,经此一场大火,大泽面貌发生巨变,重生为良田。君子观此象,在变革时期制定历法、明确时令,开创一个新时代。颁布历法犹如改革之政令也。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巩,繁体字为鞏,上巩下革,本义是用皮革捆东西,使牢固。黄牛之革的革,名词,用黄牛皮做的革带。用此绑扎物体,牢固有力也。捆东西要想捆绑结实就要用黄牛之革来捆扎,如果是一般的草绳,一用力绳子就挣断了,怎么能捆扎结实呢?对于积垢之深,弊端之多的现状进行改革,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不用最大的力量去改变,就无法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而要完成这项工程,就需要许多“黄牛之革”去踏实工作,黄牛之革在此特指有精力、有能力、有经验、有使命感的得力人才。

    如何知道这一爻是指人事变更呢?是参考鼎卦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知的。

    总之,姬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人事改革,优胜劣汰,把滥竽充数、年迈不济的官员调离,换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官员。这样做的好处,等于是给国家机构大换血,使机构运用效率大幅提高,更为将来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行铺好了路。什么事情都是要由人去做的,所以这一爻是改革的前奏,也是基础。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要先做好准备,不可以上来就大施展,因为各方面条件都还不成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巳日,时机成熟的时候、准备充分后,即人事安排到位后,就要着手进行改革了。征,征伐。改革如出征,启动制度改革与上战场意义差不多,制度改革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是针对落后生产力、制度弊病进行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之所以特别指出要毋咎,不要犯过失,是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时候不要犹豫不决。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革旧图新,此举有美好的愿景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此时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越来越深入,涉及到诸多人的切身利益,改革的阵痛在这个阶段更加明显,已经进入攻坚战,进入关键时期。改革毕竟是体制内的变革而不是战场上的你死我活,改革的攻坚战是转化不利因素,使成为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像战场上消灭对手就是胜利。所以说“征凶”。由于此时矛盾开始积累、社会不安因素开始突出,如果不顾这些现实问题,而继续高歌猛进,甚至打压反对意见,就会出大状况,甚至造成政府与民众的对立。

    厉,祸患、危险。革言,改革的言论、变革的方案。就,本义到高处去住,引申为靠近、走近、趋向。三就,再三斟酌、反复磋商。霸王硬上弓的思路,会激化社会矛盾。重要方案,一定要慎重,应当多次征询、广泛宣传,最后形成一个多数人都能认同的办法。有孚,有诚信、有原则,就是赢得大家的支持,形成共识的意思。总之,九三大致是所谓的急进派会遇到的问题。改革步伐太快,走得太远,就会导致其他人没跟上,成为孤家寡人的改革。作者指出:改革需要争取理解,方案要注意可行性。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方案反复征求磋商,大家还能有什么意见呢?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社会矛盾积累到九四阶段,一触即发。一旦矛盾激化爆发怎么办呢?作者指出——悔亡。让懊悔之事消失,放下过去、面对未来,才是正确的态度。有诚信、有原则,使人信服地改变什么命令呢?当然是所悔所亡之命令了。做错了就要勇于改正,这样结果才能吉祥。知错即改,需要勇气,更需要政治品质。总之,此时改革遇到了重大挫折,领导者应暂时静下来进行阶段性总结,勇于认错,明辨得失,为下一步改革制定更切合实际的计划。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改正错误之所以吉祥,是因为这样民众才能相信其用意、作为是为了公众,而不是仅仅为了一己之私利。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政治制度改革之后,朝廷上下一片新气象。大人,达官贵人也。达官贵人们都变得象老虎那样虎虎有生气,做事雷厉风行,不再推脱扯皮。这样的改革还用说么?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使大家安心。即使不占卜,人们对这样的改革也是心中“有孚”,充满信任了。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炳,光明、显著。借老虎斑纹的亮丽比喻大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前面说的是大人,政府高官。大人们的作风是改变了,但惯性使然,政府机关具体办事的那些公务员一时还转变不过来怎么办呢?君子,读书人、普通政府职员。小人,老百姓也。在阳光下,豹子身上的斑点和玫瑰花形图案形成伪装层,如果此时它站立不动。即使在几米之外,也难以发现它的存在。作者这里借用的就是豹子伪装的特长,指出普通官吏像豹子那样投机取巧,百姓则只是表面上敷衍了事,这样的改革还是落不到实处。这个场景有点类似于各种名目的整顿检查,检查时就突击打扫整理一下,检查后又该怎么样怎么样了。作者仅仅用“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八个字,就形象地描绘出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指出了改革不彻底性的危害。那么怎么办呢?

    征凶,强迫是不行的,光用命令、处罚等手段,只能换来表面的应付,成果就像沙子垒的房子一样不牢靠。“居贞”则“吉”。居,是“踞”的本字,本义蹲着。建立完善的制度,有监督有考核,像ISO认证体系那样,让不论君子还是小人,都能各居其位、各尽其责,就吉祥,改革就能真正得到落实。上六忧心忡忡地告诫,改革重在实质,不要流于形式,好大喜功,要广泛宣传,把要求制度化,要把改革落到实处。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蔚,文采华丽。借豹子斑纹的华丽比喻官员作风的粉饰浮夸。小人则表面上唯唯诺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不是内心的响应也。

    本卦是历来分歧最小的几卦之一,简单说两处理解上容易有偏离的地方:

    1“初九:巩用黄牛之革”。这个容易理解为改革之初时机还不成熟,先不要行动。实际上,“巩”在这里是做“基础”讲的,这里的要点不是先不轻举妄动,而是说要先打好基础,做充分的准备。

    2“君子豹变,小人革面”。这个容易把君子与小人对立,认为君子豹变是褒义,小人革面是贬义。实际上,我们看《象》:“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蔚是华丽,表面文章也。官样文章一套套的,只知道堆砌指标歌功颂德,称说大好形势,这就是“其文蔚”,与“小人革面”都是贬义。

    50鼎卦雅正

    【题解】鼎,本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一般是三足两耳,专用于祭祀。自从禹铸九鼎,鼎就成了传国重器、政权的象征。国灭则鼎迁,夏灭商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灭周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鼎”既是国家政权的象征,那么用此比喻政事改革再适合不过了,所以这一卦借祭祀时使用鼎的全过程具体比喻改革进程,有其表象下的深远意义。

    瘙椦鼎,元吉,亨。

    鼎,从此吉祥,亨通。这个“鼎”字,似乎突兀,实际是描述祭祀的场景:礼仪官员把鼎架好,火烧旺,鼎里放满美食开始烹饪,以祭享天地宗庙。君主带领群臣,祈福上帝和祖宗保佑,企望未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木上有火,是火焰炙烤鼎器之象。形象点说,好比炉膛内蓄满木柴,火焰上行,将锅底包围烘烧。

    君子观此象,像鼎器那样端正其职责,专心于自己的使命。所谓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到自己的职责,若虚应其事,对看到的问题视而不见只图自己清心享受,那么局面势必越来越混乱难以收拾。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和咱们做饭的步骤一样,第一步是要先把锅碗瓢盆等餐具洗净,不过鼎太大了,所以清洗方法有点特别。把鼎足翘起来上下掀动,以便倾倒沉渣。其实不一定是通过反复地掀动来倒渣子,而是说倾斜之后方便把渣子清理出来。得,得到、获得。妾,女奴,后指男人无聘而娶的小老婆。得妾以其子是旧时男权的一个特征,主人与女奴有了孩子后,升格她为小老婆,不用再从事仆役之事。所以得妾即宠幸女仆,宠幸女仆是由于她为你生了儿子,这什么意思呢?出否是为了纳新,宠妾是因其有子,妾有子比喻君子怀才或有功劳。有出就要有入,倾倒了渣滓,就要加入新的菜蔬,所以初六的清污得妾是指任能免拙,大力提拔人才。无咎,不要有过失,是说选拔人才要因才录用,不要任人唯亲。这就像做菜准备的用料,如果用料都是些次等品,甚至变质,那做出的菜肴如何下咽?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悖,违背道理。颠动鼎足,并不违背常理,因为这不是蒸煮之时,而是清洗准备阶段。贵,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倒出残渣污物,是为了装入新鲜菜蔬肉食等材料。去旧是为了布新。在此,所选之贤才就是所从之“贵”。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做饭的第二步就是着手准备材料了:洗菜切菜,洗米揉面,葱姜蒜油,都要筹备停当。用鼎做饭也要先把要做的东西准备好,这就是“鼎有实”,实:指鼎中的食物。仇(qiú),本义同伴。古同“逑”,匹配。这里指竞争对手、政敌。鼎中放入了食物,我的搭档却推托身体有恙,不和我一起去烹饪这些丰盛的菜肴。反对派们身体有恙,是借指改革的反对派们对于此次改革不理解,对“鼎有实”之具体改革内容有抵触情绪,表面看是托病不来弃权了,实际体现了一种消极抵抗,改革的潮流已经滚滚向前无法阻挡。即,本义走近去吃东西,立即,马上就去的意思。思想上“有疾”,反映到行动上则怠慢消极,不能和我一起行动、并肩作战。吉,是对“我能即”而说的,指虽然有阻力,但改革派还是占了上风,改革方案得到了实施。

    九二是描述了这样一个情节:初六起用的那些人,或者说幕僚智囊们起草出了改革方案,当决策层会商讨论的时候,虽有好几位元老缺席,但方案还是得以通过,气氛热烈,总体氛围还是好的。为做这顿饭准备的各样食物,就相当于为兴利除弊而开的药方。明显地,作者认为,改革之初作为先行者不能瞻前顾后,而要以身作则地勤政实践,鼎定乾坤。通过你的努力,逐步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大家看到了前景,看到了你的决心,以后自然会加入进来,那时“我仇”之“疾”也就好了。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慎重地对待所做的事情,指着手改革一定要心中有谱,做到有的放矢。尤,过失、罪过。终无过失,说明对方虽然开始不理解、不支持,但后来还是捐弃前嫌、弃异即同,投入到了改革大潮中来。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准备停当后,就要开火做饭了。这时需要把锅放到炉灶上,用鼎则是把鼎架到炉灶上。但这时出现问题了:鼎耳革。鼎耳革相当于锅耳坏了。锅耳坏了可以凑合,但抬鼎时鼎耳断裂就只有干瞪眼了。于是“其行塞”,塞是阻塞,无法将其移动。雉膏,野鸡肥肉,指鼎中的食物佐料。有了野鸡肥肉却无法享用。后面紧跟着就是俗语所言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焦急怎么搬鼎呢,“方雨亏悔”。方,方向,方位,区域,指所在地来了一场雨。亏,象气之舒,本义是气损,泛指受到损失。由于不能抬,只能想办法一点点挪移,在雨中大家手忙脚乱的难免把鼎中食物倾洒出来一些,此即“亏”。如此倒霉不顺利,使人窝心懊恼,后悔开始计划不周、准备不足,此即“悔”。结论“终吉”,是因为经过大家的一阵忙乱后,终于把鼎运到了位置,可以烧火煮鼎了。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正欲抬鼎的时候,发现鼎耳损坏了,失其义,指鼎耳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九四:鼎折足,覆公饣束。其形渥,凶。

    终于把饭做好了,可正把鼎搬过来准备祭祀、美餐的时候,鼎足却折断,鼎里的东西都倒了出来。

    鼎足怎么会折断呢?九三的时候虽然鼎耳断了,但还可以用人力搬挪,不至于损伤鼎足。但九四时鼎已经被烧的火热,只能用棍子翘动鼎足一点点挪移,鼎足就是在这个翘动过程中被折断的。公,指公众。饣束,古代指鼎中的食物,后泛指美味佳肴。渥,本义沾润。这里形容鼎里食物洒一地时的狼藉景象。倾覆了大伙的美食,汤汁食物一片狼藉。

    这一爻是解释革卦九四“悔亡,有孚改命”的背景。改革至此,由于急功近利等原因使得计划存在重大缺陷或者决策不慎,导致公共财产受到巨大损失,社会公正尺度受到巨大的挑战。实际上,九四的鼎折足往往是改革以来所积累矛盾的集中释放,其形渥指出这个时期社会的混乱局面。

    《象》曰:“覆公饣束”,信如何也。

    信,真心诚意、相信。你把大家伙的美食都倾覆了,你的诚意如何体现,你的公信如何呢?还有人相信改革,相信你的能力和目的么?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饭毕竟还是要吃的,失败了重整旗鼓就是。于是吸取教训,鼎耳坏了,就重新镶上黄铜做的鼎耳;鼎铉断了,就重新换上结实的金属鼎铉。经过鼎耳革、鼎折足,主人公通过阶段性总结,明辨得失,对鼎器进行了全面的鼎新。关于鼎足,爻辞没有列举到,但用两个字概括了,“利贞”——应当全面考虑。铉,举鼎的工具。好钢要用到刀刃上,黄耳金铉指关键岗位要有得力人才,关键政策要考虑周到。六五对鼎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而不是推倒重来。用现在西方流行的话说就是“重新组阁”。经过重新配制鼎耳,鼎杠,修复了鼎足,又装进了新鲜食物。鼎器的焕然一新比喻经济的复苏,重新走上轨道。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用结实的材料制作关键零部件,用实实在在的政策中而不过地推进改革。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玉铉,词义不确,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信服的说法,通常认为是指镶嵌了玉石的铉。帛书《二三子问》写做“玉贙”。贙(xuàn),古书上说的一种似狗的野兽,镶嵌在鼎盖上用来吊举鼎盖,也起装饰作用(见附图)。从意义上看“玉贙”比“玉铉”更合理。按逻辑,上九是开启鼎器,准备享用美食的时候。所以玉铉在此应是用于开提鼎盖的器具。玉,性温润,可隔热。用玉铉操做炙热的鼎盖可防止烫伤,即美观又实用,体现了一种郑重和富有。

    一波三折之后,上九终于大功告成。大,指鼎中食物之丰富。是玉铉上场的时候了,用玉铉打开鼎盖,美味丰盛,大家一起享用吧。无不利,指出了细节的重要。这时不要做不当做的事,收获的时候也要小心。大家不要一哄而上,要有秩序地排队取食。不要混乱,要秩序井然,不要着急抢着吃,小心烫伤。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铉”刚“玉”柔,亦刚亦柔,互得其用,相得益彰也。此时主人公于改革诸事已经得心应手。

    〔按〕:全卦逻辑:清理整顿—酝酿措施(准备食物)—遇到麻烦(前往蒸煮)—功亏一篑(归路鼎折)—改弦易张(修复加固)—大功告成(享受美食)

    本卦中基本没有难解字句,容易简单理解的是:“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通常理解为“因为妾生了儿子,因而地位提高”,实际在鼎卦的时义下,这是在比喻用人以才。另外,六五之“金铉”与上九之“玉铉”也容易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六五之“金铉”是贯穿鼎两耳的鼎杠,扛鼎之用,所以需要粗壮结实。上九之“玉铉”则仅仅是提拿鼎盖之物,所以可以轻巧美观。

    51、52卦白话

    第五十一卦震下震上震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九四:震遂泥。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震:雷震。

    卦辞:面对来敌,怎样才能亨通呢?敌军零星侵扰,谈笑间就解决掉。敌军突破百里防线,主帅仍能镇定自若。

    初九:打击侵扰。被小股敌军抢掠,后来则能轻松应对,吉祥。

    六二:暂避锋芒。敌军来势迅猛,为了安全先放弃财物,躲进深山。不需要去驱逐,最多七天家园就可复得。

    六三:战略反攻。发起反攻,进展顺利。

    九四:主力对决。战斗激烈,泥石飞溅。

    六五:战事胶着。反复争夺,战况炽烈。为了不继续这样消耗下去,可以考虑和谈。

    上六:压倒优势。敌军被紧紧压缩,军心涣散,这时继续进攻则凶。重点不要集中于正面,要放在切断他的救援上,防止其逃窜,可以有条件地和谈。

    征伐。

    第五十二卦艮下艮上艮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六四:艮其身,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

    艮:静止。

    卦辞:要攻其不备,不要直攻他的正面。要避实击虚,不要迎头直上。不要违背以上原则。

    初六:防患未然。打击他的蠢动,不要轻视,应从长远着眼。

    六二:边境据敌。打击他的入侵,使他无法深入,期望落空。

    九三:抢关夺隘。攻击要塞,分割他的兵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六四:全面进攻。正面决战,不要退却。

    六五:城下之盟。进攻他的国都,使他服输,坐下谈判。

    上九:乘胜追击。进一步打击,吉祥。

    战略。

    51震卦雅正

    【题解】文王改革自强后,开始有精力也有能力着手解决与外族当前乃至历史遗留的纠纷,并借此解除后顾之忧,扩大影响和实力。震,本义疾雷引发的振动,即打雷,这里用雷霆之势比喻军事行动,全卦展开了一幅壮阔的战争画卷。

    瘙椧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chàng)。

    打雷的时候,怎么才能不受影响呢?实际是在问:面对来犯之敌,如何用兵才能无往不胜呢?

    虩虩,恐惧的样子。看字的象形,应指小的惊吓,形容雷声之小像壁虎之类小动物跑动时发出的声音那样细琐。哑,本义笑声。笑言哑哑,就是笑嘻嘻。天上零星的小雷,说话的人不受惊吓,依旧谈笑风声。作者以此比喻对于零星来犯,很轻松地就解决了,说明早有准备,应对有方。匕,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鬯,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匕鬯,宗庙祭祀时祭天地祖先的一个仪式。天上轰隆隆震雷滚滚,震动方圆百里,主祭者手持匕匙里的祭酒一点也没洒出来。作者以此比喻当敌人长驱直入,突破百里防线时,作为主帅仍然能镇定自若,体现出把来犯之敌当小菜一碟的自信。声达百里那样的炸雷,也吓不掉祭祀时手中的汤匙。与之情节相反的一个典型故事是三国演义里曹操煮酒论英雄那一节:“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笑言哑哑……不丧匕鬯”,一方面是稳定军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将之风,指出将领这时要给大家以信心。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洊(jiàn),古同“荐”,再、屡次、接连。震雷滚滚,君子观此象而有所畏惧,敬天畏神也,进而反省自身,克己奉公。对于战争,恐惧修省则是高度重视、周密计划、严阵以待。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咱们看古代战争片,交战时雷雷战鼓中千军万马呼啸奔来,大地都在震动,这种气势声威就是本卦震的含义,成千上万的人马奔腾冲锋即“震来”,推广而言,可以概括为:“师行曰震。”初九的“震来”,没有这么大的动静,是指周边游牧民族不时以小股人马进行抢掠。后,本义:迟到,走在后。敌对部落侵扰,使这一方措手不及,遭受损失。后,是说亡羊补牢,吃亏后就琢磨弥补的办法,下一次再遇到这类情况怎么应对。正因为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敌人再次侵袭时才没得到便宜,无功而返,这边当然是笑言哑哑,一派欢乐景象。这句话直译则是:天上打了一两个雷,人们习惯后也就见怪不怪了,依然谈笑风生,这雷也没什么影响。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御纂周易折中》引范仲淹语:“君子之惧于心也,思虑必慎其始,则百志弗违于道;惧于身也,进退不覆于危,则百行弗罹于祸。故初九‘震来’而致福,慎于始也。”此论得《象》意也。恐,害怕,畏惧。有所畏惧才能“慎应战”,重视对手而避免轻敌之失,所以才说畏惧能带来福气。

    则,准则、法则。之所以能够谈笑风生,是因为后来有了对付来犯之敌的办法。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先锋部队被打退后,敌人大部队来了。厉,危险。震雷霹雳一般,比刚才厉害多了。比喻敌军小股部队受挫之后增强了力量,来势凶猛。亿,繁体为“億”,本义安宁、安定。贝,指财物。跻,升,登。面对敌对部落的大规模侵犯,为了生命安全先舍弃财物远避深山,以避其锋芒。战争需要准备,敌人准备充分,兵力集中,我方则一时集结不起可以抗衡的军队,所以只好远遁。留下空空的宿营地、空荡荡的村庄、空无一人的城邑,敌军一无所获,很快就会离开,所以说“勿逐,七日得”,不需要正面作战,最多七天失地可失而复得。联系艮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可知,这个“勿逐”,只是说面对来势迅猛、人多势众的敌军,不要硬碰。这个画面很像抗日战争中弱势一方的八路军面对日军扫荡所采用的战略战术:先进山避其锋锐,再通过游击战骚扰敌军使之难以立足。所以“勿逐,七日得”并不是说无所作为地等待抢掠者吃饱喝足了自行离去,只是说不要正面决战。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敌军来势凶猛,兵强马壮,势头正盛也。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苏,更生,死而复生谓之苏。苏苏,苏醒、复活,比喻震雷连环,一串接一串地使人心惊胆颤。初九时天上忽然打了几个雷,六二时雷声大作,六三时则震雷滚滚了。眚,本义眼睛生翳(yì)长膜,作名词时引申为过失、灾异,表达一种非正常的小灾。直译是:虽然震雷滚滚,但只是在天上打雷,对地面没有造成伤害。但这一卦不是简单的写雷震,前两爻“震来”,是敌军侵略,经过调整准备,文王集结人马起兵还击。苏苏,一点点苏醒,是形容文王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战略防守到战略进攻的转变过程。震行无眚,说明反攻中进展顺利,一切尽在掌控中。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军队开始反攻,偷袭、战术等运用较多,还没有展开正面对抗,这是因为此时我方还是处于劣势,被动状态,战略要塞也大多是对方掌握着。

    九四:震遂泥。

    遂,顺,如意,成功。雷声越来越大,震的房顶上泥灰纷纷落下。泥土归地乃归家,故曰遂。

    以此比喻双方主力开始交锋,战事正酣。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双方战斗正酣,尚未占领优势,光照、光复失地。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此时真正是震雷滚滚,天上地下雷电交加。作者以此比喻双方进入了战事胶着阶段,双方你来我往,一个战略高地也反复争夺,展开拉锯战。势均力敌,互有胜败。厉,这里形容雷电一阵比一阵密集强烈,比喻战况之激烈、白热化。亿,安宁、安定。事,本义:官职,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这样打下去对双方都是巨大的损耗,为了早日和平安定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时可以考虑其他计划。这个其他解决争端的办法,此时一般就是指和谈。艮卦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是对“有事”这两个字的解说。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危行,危险的行动,战争进入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只能拼死一战,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也。《象》特意指出,此有“事”之“事”是符合中道的,由于势均力敌,这样做可以使双方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对双方都是有利的。虽然没有明说此“事”为何,其“事”却跃然纸上,只有和平谈判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吧。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索,本义用绳子把木头束起。索索在此是象声词,形容因恐惧而发抖的声音。矍,惊惶四顾的或惊视的样子。雷电威胁到了极致,四处都是雷电,到处都有危险,身子吓得颤抖着不敢动弹,眼睛露出恐慌,作者以此比喻对方的窘况。对方被打得无丝毫招架之力,蜷缩着不敢出战。

    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是损失惨重,再正面进攻就真把对方逼到绝路了,如果对方背水一战,作所谓困兽之斗,反而会弄得两败俱伤。所以作者指出,这时要转变战略思路,变进攻为围困,逼迫对方投降。即围而不攻,只是防止他的支持者来救援就可以了。话说回来,如果文王真要把对方邑国灭掉了,殷商也不会答应,势必引发一连串的麻烦。所以说打仗不能只看军事,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无咎,不要犯过失,是说最后关头不要掉以轻心让对方借助援兵突围跑掉了。婚媾,婚姻嫁娶,和婚,在此即求和。六五的时候还有和谈的机会,现在局势一边倒,已经没有平等谈判的条件了,所以说“有言”,此时对方再想“婚媾”求和,就要有说法,有附加条件。之所以这么大的优势文王还是愿意和谈,是因为现在还不是攻城掠地的时机,他本意并不是占领对方,而是稳定边境,消除隐患。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六五《象》曰:其“事”在中。而此时“中未得”,是因为六五的和谈没有谈成,才导致战局继续,终于打到了残局阶段。虽然处境凶险却能不犯过失,是因为担心其邻国援助而提前做了戒备防范。

    〔按〕:串联一下全卦的逻辑:外邦骚扰—大举抢掠—正义讨伐—激烈交战—战事持续—彻底胜利。可见,全卦是讲了文王励精图治后肃边清患这样一个军事举措。

    本卦通常理解为雷震,而不是军事行动,所以导致有些爻辞无法自圆其说,比如上六的“婚媾有言”,就怎么也和打雷说不清。

    容易发生误解的爻辞是:“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通常理解为听到惊雷后仍然说笑自若。从打雷的角度,第一个惊雷的时候未必没有受到惊吓,“后笑言哑哑”是说因为心里有了提防后,后来再打雷就不再害怕了。所以《象》才说:“笑言哑哑,后有则也。”可见,《周易》不是讲圣人无失,而是在说圣人亦有学。

    52艮卦雅正

    【题解】震阐述战略,艮则具体到战术。艮,坚稳不动,静止的意思,指限制、制止对方的行动,在战争中就是指打击对方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震来艮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师出有名,有理有据。体现了文王治军、外交的主张。

    ?瘙椨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人之背部是防守薄弱的部位,针对其背指攻其不备。身体是防护最强的部位,避开其身指不要直接强取他的正面。庭,厅堂、庭院,空阔之所也,也是指针对其防守薄弱之地,不要把目标定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庭、身、背、趾、腓、限、辅等都是比喻,无咎是说不要犯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不要违反以上的作战原则。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兼,并也,指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两山并立各居其位,静止之象也。君子观此象,思虑谋划都不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安分不越界。两山并立犹如两国交好。震艮卦中,正因为某一山“出其位”了,挤占了另一山的利益,才导致了两军对阵。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静止他的脚趾,即打击其趾,只要抬脚就打,只要来抢劫就坚决打击,使其知难而退。毋咎是说不要犯什么样的错误呢?不要对其侵犯置之不理,或者过于容忍,这样只会助长其气焰,纵容其得寸进尺。“永贞”,前面咱们曾经说过,白话为现代语即“理想”,处理这种零星抢掠要从长远处着想,不能只看到眼前事情不大而小看,要从苗头上就控制住。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当然未失正道,是合理的做法,自卫是每个人的权力。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腓,胫骨后的肉,俗称“腿肚子”。拯,援救,救助。脚抬起来后,紧跟着就是小腿的运动了。小腿刚抬起来,就被制止住而无法用力,那么后续动作也就无法连贯进行了。刚提起小腿就被压下去,刚有行动就被打击,当然窝火了。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听,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不给对方深入的机会,说明我方虽然撤离到“九陵”,但并非完全败退任由其横行,而是留下了小股游击部队牵制对方。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九三是在我方尚处劣势的情况下展开的战术反击。这爻有4个字要分析:

    限,本义为阻隔,是鱼游到这里过不去,人走到这里被挡住的象形。传统解释多解为腰部,不知其依据来源,但这个解释符合上下文逻辑,脚趾—小腿肚—腰—身—颊。打击其腰眼,一拳打闷,一招制敌也,指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关键部位、战略要塞。

    夤(yin),通“璌”,夹脊肉。夹脊是人身重要大穴之一,在背腰部,脊柱两侧。因从两旁将脊柱夹于其中,故名夹脊。拳术中有“力由脊发”,认为是劲之所源,也是指的这个夹脊。

    列,从刀,是裂的古字,本义为分割,分解。

    薰,以气味或烟气烤制物品。这里不是烤物,是烤心。用这种限被艮、夤被裂的严峻战局烘烤对方的心机决策。薰心,心被烟熏火燎弄得焦躁不安、痛苦异常。

    “艮其限”就像在对方腰眼上插了一把刀,“列其夤”是打击腰眼后的进一步行动,指出迅速占领战略要地后要以此为根据地分割敌方主力,使之发不出力来。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这把刀就是奇兵。当开始与敌方交战的时候,要想办法把对方的有生力量分割调动,然后各个击破,从而使对方顾前顾不了后,顾左顾不了右,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坐卧不安。总之这一爻是说打仗要运用战略战术,不能只知道硬拼。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危”即“厉”。用危机,用严峻的形势熏烤其心,使对方心急如焚、手足无措。

    六四:艮其身,无咎。

    静止他的身体,正面迎击,打击其主力、有生力量。无咎是说不要犯什么样的错误呢?不要心慈手软,这时有多大力量就用多大力量,有多少手段都一起使出来,放开打。类似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性质。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诸,“之于”的合音。躬,身体。制止对方的身体,即全面阻止对方的进攻。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辅,人的颊骨。序,次第,次序。打仗双方本是互相指责,怎么难听怎么说的,言有序说明不是战场对骂,而是谈判桌上在谈判。掐住对方的脸颊,控制住对方,指包围对方的国都,把对方逼得退无可退,只能“言有序”地坐到谈判桌上来规规矩矩地谈。悔亡,过去的事一笔勾销,一起面对未来。兵临城下情况下被迫签约,或者像朝鲜战争中三八线签约的情况,都可算六五的实例。这个时候其实只是主人公这方略占上风的局面,双方还基本属于平分秋色。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包围其国都而不攻城,是准备用既符合中道又合乎实际情况的手段处理这场战争。

    上九:敦艮,吉。

    如果就是不谈判,或者谈判破裂怎么办呢?当然要继续打下去。敦,作动词时指“督促”。督促打击,就是加强攻势,不要放松,给对方更严厉的打击,直到把对方彻底打垮。这是势所必然,所以说吉祥。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以厚终,用厚做结束,指仁至义尽。展开最后的决战之所以吉,是因为我方已经仁至义尽,能给的机会都给了,这个结果完全是对方咎由自取。

    〔按〕:整个卦,犹如一套擒拿动作,从踢脚绊腿、缠腰靠身,到击颊锁喉,最后盖顶,打翻在地。

    本卦的分歧主要是主题,通常认为艮就是讲停止、静止,是在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道理。这样的主题,如果放在六十四卦的整体框架中,会显得六十四卦的主题杂乱无章。并且用这个思路去看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的时候,基本无法理解。

    本卦中最常见的句式是“艮其”,静止其。可见“静止”本身并不是本卦的主题,“使其静止”才是主旨所在。而“使其静止”,在此恰好是“进攻”的同义词。本卦正是讲如何进攻敌军以夺得战争胜利的。可见,离开故事背景,对《周易》卦爻辞的理解将无从说起。离开故事背景的解释,只是对六十四卦的自我发挥。

    53、54卦白话

    第五十三卦渐下艮上巽

    渐,女归吉,利贞。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渐:渐进。

    卦辞:过渡时期,女子婚嫁吉祥,应当想方设法恢复国力。

    初六:战事初歇。鸿鸟缓缓飞到水边,士兵们还是面临危险。要告诫他们,不要懈怠。

    六二:停战议和。鸿鸟缓缓飞到岸上,悠然地觅食,吉祥。

    九三:班师回朝。鸿鸟缓缓飞到陆地,多少男人战死沙场,多少女人生而难育,悲惨呀。应当吸取教训加强国防。

    六四:栖息养生。鸿鸟缓缓飞到森林,找到栖息的树杈,选择之处要安全稳固。

    九五:发展生产。鸿鸟缓缓飞到丘陵,妇女三年都不能怀孕,这时终于得偿所愿,吉祥。

    上九:自在天地。鸿鸟缓缓飞到内陆,它的羽毛可以用作装饰,吉祥。

    和平。

    第五十四卦归妹下兑上震

    归妹,征凶,无攸利。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归妹:少女出嫁。

    卦辞:谈婚论嫁时,使用武力凶,没有益处。

    初九:谈判。姐姐出嫁并以妹妹为陪嫁,有困难也要这样做,强行施压,吉祥。

    九二:签约。瞎了一只眼但还能看到光明,这是失败者聊以自慰的事。

    六三:巧诈。用下人充数陪嫁,遣返之依旧以妹妹为陪嫁。

    九四:督促。推迟婚期时,要定个期限。

    六五:和睦。帝乙嫁女,新娘的衣服还不如陪嫁女的衣服质地好。两口子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美满,吉祥。

    上六:真诚。主妇准备赠礼华而不实,男子宰羊待客羊瘦无血,这样做没好处。

    恢复。

    53渐卦雅正

    【题解】战争是消耗国家元气的不得已行动,所以边患解除之后,百废待兴,就要抓紧恢复生产、休养生息。渐,流入,逐渐。鸿渐,指鸿雁缓缓飞向某处。本卦用归鸿寻求安定之所的进程来阐述用震之后军队如何过渡到和平时期,指出战乱之后应当循序渐进地恢复生产力。

    ?瘙椩渐,女归吉,利贞。

    休战恢复时期怎么做呢?女归就是女子出嫁,婚娶吉祥,应当鼓励婚娶,并且多动脑,千方百计恢复生产力。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山上之树木由于条件恶劣,不像平地的树木那样根深叶茂,但是其总是顽强地一点点生长。君子观此象,用自己平日的贤良德行潜移默化地善化百姓习俗,营造淳厚之民风,使人民都能安居乐业。

    总之,渐就是渐进、不急进,具体到本卦主题则是在描述国家从战后回归经济建设的缓慢过程。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鸿,大雁。本卦中寓意为和平,相当于现在说的和平鸽。干,河岸,水畔。小子,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在此指年轻的士兵们。厉,危险。鸿雁缓缓地飞到水畔沙滩上,大战初歇,危机还是时刻存在,不要以为战争已经结束了,说不定马上就又要投入战斗。有言,对此当有所言也,指告诫、约束军士们不要松懈散漫。对此放任不管是不对的,将领职责所在也。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正因为兵士们处境之危险,所以合理的做法是安不忘危,随时准备好应付意外情况。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磐,大石,迂回层迭的山石。指河岸。衎(kàn),快乐、安定。衎衎,和适自得的样子。鸿雁在沙滩歇脚之后继续飞,缓缓地飞到岸上,悠然自得地觅食。比喻战争危机已经过去,终于可以放松下来调理一下疲惫身心。

    《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素,本色。素饱,犹素餐,不付代价就吃饱,不劳而食。将士们开怀畅饮,这是胜利后的庆功宴,不是不劳而获得来的。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陆,高出水面的土地,指过岸后进入陆地。鸿雁在河岸歇脚之后继续飞,缓缓地飞到陆地,比喻出征的将士凯旋而归。育,养活。有些男人此次出征一去不复还了,有些妇女怀胎却不能把孩子抚育长大,家园凋零,一片凄惨景象。这个凶,朴素地描写了兵者凶事的客观现实,战争是不得已的选择,不论胜败均不足喜也,老子也说:“夫兵者,不祥之器。”

    御,驾驶车马,驾御的意思。寇,入侵,侵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时应吸取教训,注意防患于未然。怎样才能控制住不让敌方入侵,即怎么才能防止敌人侵犯呢?当然是强大自己,加强国防建设了。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丑,类,同类。古来征战几人回,男丁一去不返,永远离开了家乡亲人。妇女孕而不育,非其正理也。加强边防,在回师之时顺势布置留守部队,以防不测。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木,树木。或,也许。桷(jué),方形的椽子,指粗大平整可以搭巢的树枝。鸿雁在陆地歇脚之后继续飞,缓缓地飞到树林,有的鸿雁也许就找到可以栖息的树杈筑巢安家,这个好比退伍军人转业复员。无咎是说要妥善做好复员军人的工作安排。鸿雁栖息,有些兵士也要复员返乡,安居乐业。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兵士们陆续转业,是顺应国家需要,像风那样随风潜入夜,回到社会,投入到经济建设之中。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陵,大土山,山脉也。鸿雁缓缓地飞到丘陵。丘陵,屏障也,安全地带,说明局势已经安定。对于弩器时代的国家实力,发展经济首要的就是人口孳生,以便源源不断地供应兵员、劳力。所以这里特别用妇女生育比喻大力发展经济的阶段。三岁,三年,多年也。终,结果。胜,胜利。结果一定不要让不孕这事胜利,妇女结婚长达三年都没有怀孕,为什么呢?因为夫征三年也。九三描写由于“夫征不复”,妻子在家辛苦劳作而没有能力把孩子抚育长大,在襁褓中就夭折了。九五之时,夫征已复,生活已安定,妇女终于又可以孕育了,生活也由此欣欣向荣。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得偿所愿,终有孕也。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陆,这时的陆地就不是大海、大河边的那个陆地了,而是内陆,离海、离战争已经遥远。仪,容止仪表。在此指装饰品。温饱之后才会有仪容、艺术的需求,“其羽可用为仪”说明社会已经安定有序、生产已经恢复如昔。另外,鸿雁在这一卦里是比喻军队的,鸿雁缓缓地飞到陆地深处,从过去的战争武器,演变成了如今和平的羽毛,可以用作为装饰欣赏,这个“羽毛”之用,是否酷似今日仪仗队的作用呢?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就有军仪队了。总之,至此战争的伤痕才算彻底抹平,进入了和平年代。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即使此和平时期,军容也要肃整,不可杂乱无章。三军仪仗队整齐的步伐就体现了这种不乱其志的精神。

    〔按〕:串联全卦逻辑:战事初歇—谈判议和—班师回朝—重建家园—发展生产—马放南山。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通常理解为:妻子因为生理缺陷而三年都不能怀孕,最终也没有生育。按这个思路不知结语的“吉”从何来。我们看《遯》:“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莫之胜说”是说使她不能逃脱,这里把句子补充完整则是“终莫之胜不孕”,是说结果使她不能不孕。《象》也是这个意思,“得所愿”之“愿”,正是怀孕。再则,“三岁不孕”在此并不是生理原因。这一卦是泛指军人复员、国家建设,哪能去讲某个有生理缺陷的妇女嘛。导致“三岁不孕”的原因是带有普遍性质的,你家如此,他家也如此,这个原因就是丈夫三年出征在外都没有回过家。

    54归妹雅正

    【题解】归,女子出嫁。妹,妹妹,指少女。归妹本来是早期父系氏族的一种婚姻方式,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两个氏族成批的互换年轻女子。到了商周之际已经泛指少女婚嫁。在此归妹性质上与“和亲”类似,作者以少女出嫁的一系列细节比喻战后两国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

    ?瘙椪归妹,征凶,无攸利。

    归妹,婚嫁也,谈婚论嫁之时,止息刀兵也。当对方认罪服输,履行条约时,就没有必要再打下去了,没有任何好处。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泽上有雷,古人认为雷动则泽随,湖水为之波动,是为男女相感而婚嫁之意。敝,破旧、坏。君子观此象,因为有长远的目标而知道避免不当的行为。行婚娶而忌苟合也。对于两国关系也是如此,要从长远利益出发。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这一爻对应渐初六,双方正在进行谈判。娣,姐称妹为娣。古代姐妹共嫁一夫,幼为娣,长为姒,后来也泛指出嫁时随嫁的女子。姐姐出嫁以妹妹为陪嫁,相当于买一赠一了,这是比喻停战的赔偿条件,也许遣送一批未婚少女本身就是条款之一。跛能履,虽然跛了一条腿但还是可以走路,指即使履行条款有困难也要这么办。征吉,征则吉也。在谈判桌上要给对方压力,如果不接受条款就继续打下去,那时的处理就不止于此了。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恒,持久。“归妹以娣”,是为了使婚姻关系长久。对于谈判,指这些条款是使谈判得以成功的基本原则。承,在下面接受,托着、担当。跛而能履,是说这样姐妹之间可以相互帮扶。对于谈判,则指即使偿付艰难也要勉力为之,全体人员勒紧裤带也要把赔款挤出来。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这一爻对应渐六二,是双方初签约的阶段。幽人,囚禁的人,隐居的人。这里指失败的一方。瞎了一只眼还能看东西,这是我方的目标、敌方的处境,指签约的条款,能够勉强生存就可以了。利幽人之贞,是说对于失败一方而言,这样就应该知足,要能够接受现实。可见这是明显的不平等条约,但对于战败国已经没有说话的权力,只能任人宰割。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常,普通的,一般的。“未变常”的反义词是“反复无常”,没有改变常规,是说双方都遵循约定,没有人改变主意而毁约。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对应渐九三班师阶段,对方的第一批赔偿也送来了。须,胡须。全文共出现两次,前一个是“贲其须”,这一个却难以理解。查帛书,这两处并不相同,帛书中此处作“嬬”,《经典释文》:“荀陆作嬬”,嬬指妾。两相对照,帛书意义更明确一些。总之,无论是须还是妾,其意义都应是丫鬟仆役之属,比娣低一等次。反,本义手心翻转。本来应当按照协议把姐姐嫁过来妹妹陪嫁,却借口种种理由而用丫鬟陪嫁来应付,滥竽充数、以次充好也。接受不接受呢?当然不能接受。遣返回去,还是要求对方按照协议送妹妹过来陪嫁,不能给对方投机的机会。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不正当、不合适、不是该做的,违约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少女出嫁推迟婚期,但迟嫁也有个期限。归妹愆期,说明双方关系有所反弹,或许对方内部复仇派有所抬头。作者用归妹愆期比喻对方以种种困难理由提出难以履约,也就是说约定好的赔偿没有能力赔付。怎么办呢?给对方以限期。这就像一方还账,一方逼帐。甲说没钱还,乙说最多延迟一个月,还要加利息。也许对方是真困难,也许又是一次试探和拖延。先是观望,后是推迟,战败一方的履约并不顺利,作者指出:即使对方真有困难,也要督促其克服苦难,不能迁就,要严格执行协定,因为协定本身就有惩罚、制裁的性质。这一爻与渐卦六四是一内一外,渐卦六四讲内部抓生产,归妹九四则讲对外不要放松。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对方推诿拖延的想法,是有所准备、有计划进行的。所以不能给其任何机会。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帝乙归妹是个典故:商王文丁借刀杀了周族首领季历以后,商周关系恶化。季历之子姬昌继位后,积极蓄聚兵力,准备为父报仇。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反对商朝。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同时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谋害季历而紧张的商周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此事史称“帝乙归妹”,商周双方皆大欢喜,重归于好,一时传为美谈。

    几,将近。月几望,月亮很快就会圆了,就典故而言是形容商周双方关系重归于好。在此则是借用这段佳话,来形容战争双方关系渐好,两国交往逐步走上了正轨,也就是“月几望”的象征意义。

    爻辞描写了婚礼的场景:帝乙嫁妹,新娘的礼服还不如陪嫁女的礼服上档次,由此可见新娘的贤惠朴素,以后两口子的生活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来宾们不断祝福小两口的生活越过越好,日渐圆满。“月几望”历来有很多解释,实际很简单,就是现在祝福新婚的吉祥话,诸如“越过越美满”之类祝福即“月几望”。“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新娘的贤惠朴素是比喻战败国已经没有异心,两国的关系一主一从和谐圆满。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之所以“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不是帝乙归妹没有好的服饰,而是因为她秉持中道,不奢侈浮华,用高贵的品德约束自己的行为。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前五爻是归妹,双方有赔偿协议约束的不对等阶段。上六是婚后,指两国关系已经正常化的时候。

    承筐,用筐盛食帛送宾客。现在北方农村还有这个风俗的遗韵,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用筐盛着礼物走亲访友,主妇则不能让来客空筐而回,要另压半筐礼物回敬。这个回礼即“女承筐”。《左传·僖十五年》载,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三之《睽》三。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无衁也。女承筐,亦无贶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衁,血也;贶,赐、赠也。士,士族,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是有学问、有能力的社会中坚,后来专指从事耕种、技艺等职业的男子。刲,宰杀。女承筐是馈赠礼品或者回礼,士杀羊是待客。主妇在馈赠礼品的篮筐里舍不得放实惠的东西,士子待客时专挑瘦弱的羊宰杀,这样的虚情假意孰非待客之道,对双方长久交往没好处。作者用此比喻,指出曾经的交战双方不要老是怀着仇恨,邻居之间嘛,应除去隔阂,复归于友好,这样才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之所以篮筐里空空如也,是因为女主人根本没往里面放东西。

    本卦主要是容易被卦名误导。归妹本义是少女出嫁,但卦义却不是这样停留在表象,而是在讲战争后交战两国的关系发展。当战后多年进入邦交正常化阶段时,上六指出:“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这是说双方应摒弃前嫌,不要总是这样虚与委蛇,面和心不和。

    55、56卦白话

    第五十五卦丰下离上震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闃其无人,三岁不见,凶。

    丰:盛大。

    卦辞:强盛时,怎样才能顺利呢?王趁势崛起。不用担忧,应努力保持这种鼎盛状态。

    初九:友好访问。前往晋见所辅佐的君主,不要超过十天,不要犯过失,此行会受到隆重接待。

    六二:强势渗透。扩张势力范围,就像天狗吃日以致中午时分能看到星斗那样。这时前往晋见将受到猜忌,表现出顺服的诚意则吉祥。

    九三:急进受挫。急速扩张势力,就像天狗吃日以致中午时分能看到小星星那样。这时折伤右臂,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九四:继续渗透。扩张势力范围,就像天狗吃日以致中午时分能看到星斗那样。这时前往晋见作为战略对手的君主,吉。

    六五:如日中天。发来公函,内容是庆贺胜利称赞功绩,吉祥。

    上六:安逸享受。大兴土木,扩建宫殿。看他的门庭,无人来往,人们三年都见不到他的面,凶。

    鼎盛。

    第五十六卦旅下艮上离

    旅,小,亨。旅,贞吉。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

    旅:商旅。

    卦辞:商旅时,谨慎低调才能顺利。旅途中,多动脑才能吉祥。

    初六:穷家富路。商旅时小气吝啬,是自找麻烦。

    六二:客宿旅店。投宿旅店,要收藏好银子。店小二接待你,要问清楚再决定。

    九三:意外损失。旅店被焚,店小二失散,想办法解决眼下的困境。

    九四:无利可图。到了交易市场,对方所付只够本钱,使我失望。

    六五:功成名就。一箭射中雉鸟,获得荣誉和地位。

    上九:乐极生悲。就像鸟巢被烧毁,行旅之人刚才还在欢笑马上就痛哭号啕。还没完成交易牛就丢了,损失惨重。

    经营。

    51—56,发展壮大。

    55丰卦雅正

    【题解】经过革卦的变革图强,震卦的清除边患,渐卦的恢复建设,宗周终于走入了兴盛时期。丰,草木茂盛之意,在此指国势昌盛、宏大。就故事背景而言,这卦当对应文王三十三年,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史称受命之年。但丰卦不是只描述丰盛之时的“受命之年”,而是小结式地回顾了从文王出狱后励精图治达到鼎盛的过程,所以时间跨度实际包含了前面几卦,只是角度侧重不同。

    历史记载,周人将西伯赎出后第二年,西伯率诸侯入贡。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

    ?瘙椫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国力强盛时,如何才能继续顺利发展而不被破坏呢?假,借用。王,指文王。文王当时的做法是趁此机会扩张实力,四处征伐扬威树德。这样做不需要担忧,只要能保持住这种鼎盛状态,商王就不敢轻举妄动。实际上,丰卦的上六还是因为失误而乐极生悲,没能保持住“日中”的状态。史书上没有记载文王这段沉湎自足的历史。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离遇震时为电,雷鸣电闪,声势浩大也。君子仿效此象,雷厉风行地断案量刑,秉公执法,以此威严惩慑罪人。文王于震艮时期的南征北战也与此象意相符。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遇,在周易里均有主动拜访、等候的内涵,是前往而见到的意思。配,配合,结合。比如配殿,指正殿左右两旁的偏殿。虽,仅,只。帛书作“唯旬无咎”。唯,只有,只是。旬,十日为一旬。配主和夷主,均指商纣王,称呼不同是根据文王势力的消长。配主,搭配之主也,那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天下,而是联盟性质,周不属于殷商的一个省,殷商只是天下之共盟,像武林盟主那样的地位,红花需要绿叶配,这个主与配的称呼是比较形象的。遇其配主,前往晋见商纣王也。这应是讲羑里之难后第二年西伯率诸侯入贡的故事,用以表示臣服,麻痹殷纣也,从而赢得后来的积蓄发展机会。只是去十天,不要呆得太久了,也不要有什么过失,礼节周全、面面俱到也。尚,假借为“上”,尊崇。此行会受到隆重接待。今非昔比也,昔日阶下囚,今日座上客。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过犹不及,适度最好。在彼处滞留过久,则适得其反也。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初九入贡是假,此后的扩张实力才是真实意图。蔀(bù),搭棚用的草席。在此借指势力范围。日中见斗,以及后面的日中见沫,是借助日食的景象来描述势力的扩张,日中见斗是日环食,日中见沫是日全食。逐步扩张势力范围,势力之大就像中午时分日光被遮掩而能看到星斗那样。

    初九往有尚,这时则往得疑疾,再去晋见商纣王,就会受到对方的猜忌。就像美国说中国,你无故扩张军力要做什么呢?你军力不透明呀,要把军力动向给我说。往得疑疾,怀疑你的动机了。怎么办呢?有孚发若,还要示弱。发,本义放箭,后泛指开始某某动作的意思,比如发箭、发钱、发光、发生。在此是发孚,指尽量表现出顺服之诚意。有孚发若,要将诚信表达出来。意思是,商纣王不是怀疑你的用心么?你就要诚恳地对他表示出忠心,同时还要搞好与朝臣们的关系。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信以发志”,是对“有孚发若”的描绘,信指“孚”,志指“若”。拿出诚信来表达你的臣服之意。在此什么能表达诚信呢?就是丰盛的贡品了。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沛,古同“旆”,旌旗。西游记里有一段孙悟空请哪吒装天的故事,哪吒借真武大帝的皂雕旗把日月星辰遮蔽,使得昏天暗地。这个旌旗蔽日即“丰其沛,日中见沫”。草席为虚,旌旗就是实了。试图一口吞下,有躁进之嫌。急速扩张势力,势力之大就像中午时分日光被遮蔽而能看到小星星那样。右肱,即右臂也。右臂是怎么折断的呢?卦爻辞都不见具体描述。笔者试分析如下:

    六二是姬昌得救后闷头积蓄的时期,相当于革鼎之时,期间有虞、芮归附等事迹。但紧跟着,姬昌连年用兵。攻耆、邗后,借口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而伐崇整整用了三年。史书记载的这些都是文王的丰功伟绩,但作为一个仅仅经过三年革鼎的国家,却又连着三年对多国用兵,特别是崇侯虎之实力尤盛,这对西岐本身及其友邦都是很艰难的事情。姬昌如此急功冒进,有其不得已的想法,一是七年囚困使他有迫切发展的渴望,二是岁月不饶人,此时姬昌已经70多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尽量多做些事情。心情可以理解,但此时如此力度的震艮用兵毕竟有违常则,有得必有失,你强行推进,就难免有所损失。所以笔者认为“折其右肱”是这三年征伐中受到的某种挫折,比如折损大将之类。旅九三有个“丧其童仆”,这“童仆”是旅六二得到的,自然是虞、芮等小国,在旅九三时他们却又弃周而去,说明这三年姬昌的过度用兵其实是不得人心的。打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战争,文王明白这样子下去是无法灭商的,于是及时进行了调整,此即九四的渐归妹时期。无咎,不要犯过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国力还不够强大时,不要这样急功近利。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大事,在此暗指灭商。可以先清理周边,为灭商做些准备,但不可直接兴兵伐商。“终不可用”之“终”,是指兴“大事”时,现在损失了右臂,以后兴举大事时就无法使用了。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吃亏之后,继续暗自发展,酝酿壮大。天狗吃日,势力又恢复得像巨大的草席那样遮住天空,使得中午都能看见星斗。夷,消灭、伤。夷主,受伤的君主,区别于配主,表示这时双方的实力不再是一边倒的主与从,而是对商纣已经有了挑战的能力,可以匹敌了。这时前往访问作为战略对手的商纣王,对方自然是热情有加。

    《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位不当,有僭越之嫌也。此时西岐的崛起已经隐隐与殷商、东夷有鼎足之势。作为殷商的诸侯国,这种“丰其蔀”的做法当然是不合理法的。正午十分能看见星斗,说明天昏地暗,遮蔽了日光。此时前往晋见君主,自然是风光无限,会受到隆重接待。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受命之年”也,这一年西伯侯称王,事业达到了鼎盛。章,是有条理的事物。在此指书信、文函。

    商王送来公函,庆祝姬昌大胜而归(震渐等卦)、称誉姬昌的文治武功,并封王赐爵,以示褒奖。人们蜂拥而至,更是一片恭喜誉美之词。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有可喜可庆之事。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见,凶。

    按照事物的发展逻辑,鼎盛之时、称王得愿后一般人就容易志得意满,从而消磨志向,投入一种安逸腐化的生活。作者给予了告诫。把扩张的力量都用在了自身享受上,大兴土木扩建宫殿,并且把周围的地都圈起来不让百姓进入。《竹书纪年》“三十六年西伯使世子发营镐”,与此大致相应。

    窥,从小孔或缝里看。阒,扒着门缝努力地看。看他的大门,早已不像过去那样车水马龙,根本无人走动。扒着门缝看门里的院子,还是杳无一人,寂静无声,甚至人们三年都见不到他的面。指开始孤家寡人的奢靡后宫而不理朝政。如果这样过于自得放纵的结果会怎样呢?凶。

    上六之事不见史载,但从这一段记录看,文王此时满足于现状,并没有灭商的意图。问题在于,这是逻辑推理的需要呢?还是历史的事实?笔者倾向于这是历史的真实,因为文王之前的征战,可以说还是为了生存而战,当他奋斗一生终于带领周族走出了生存危机时,一下子没有了目标,况且人也进入暮年,很容易松弛下来。如果文王此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并保有其势,武王何至于即位十年后才敢于发兵灭商?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文王于丰上六的三年放松,才导致了国力的下降,被殷商找到了机会给以重创,才有了后面几卦的战略撤退,也正因为殷商的这次打击给予的教训,才使文王彻底看清政治格局,认清了不灭殷商终无宁日的事实,从而坚定了灭商的战略,宗周也从此由为生存而战转入了为胜利而战,大约文王临终时会留给武王一个字:忍。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屋舍楼台高耸入云,人在上面就像坐在云端飞翔,形容建筑规模之庞大。院子里空无一人,不是由于外部力量的禁闭,而是因为自己把自己晦藏起来,深居不出也。“藏”,古本多作“戕”,残伤,指骄奢自败。按爻意,“戕”更符合,今本作“藏”,应是文饰之故。

    本卦历来歧义不大,都认为是写日食的宏大景象。但日食和上六的“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见,凶”有什么关系呢?却只能避而不谈了。

    上六的内容与前五爻相比有些突兀,但通过解读我们发现这里隐藏着某些正史之外的真实历史事件,即文王晚年并不是一直保有那么高昂的治国兴军热情,而是也曾懈怠过,并且由此造成了严重后果,这也许就是后来未见正史而藏诸于野史的黎城大败。

    56旅卦雅正

    【题解】旅,出行在外,在此指外出经商,商旅。作为丰的偶卦,用商旅致富的历程比拟事业拓展,指出事业各阶段的注意事项。

    ?瘙椬旅,小,亨。旅,贞吉。

    商旅应注意什么呢?小,行事低调,谨小慎微;亨,平安顺利。商旅途中不要露富张扬,要少说多看,小心谨慎才能平安顺利。这个“小”,就是商旅的注意事项了,但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后面紧跟着指出如何才能更好:“贞吉”,要多用脑子,多观察,多思考。俗话就是:出门在外要多长几个心眼,这样才能吉祥如意。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山上着火是因为树叶厚积不慎被点燃,而火逐草木蔓延,一刻也不停地往前燃烧,就像行旅者匆匆赶路。君子观此象,用明悉而又慎重的态度用刑断案。当时能审明白的就当时判案,决不拖延滞留,造成将来积案如山。所谓人在旅途,人生如旅。对于文王来说,西岐的发展之路又何尝不是在旅途中呢?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琐,本义是玉件相击发出的细碎声音,泛指细小,零碎。在此指外出商旅时旅资菲薄、小气吝啬。

    由于初爻是对应丰初九之“往有尚”,是去向帝辛朝贡以表谢意,当然也少不了要感谢费仲等帮了大忙的嬖臣,公关没有足够的硬通货是不行的,所以作者指出,如果这样出门,是自取灾祸,没准又一个谗言把你陷害了。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目光短浅、计划不周是此行遭灾的原因。虽然困难,出门办事也还是应想办法凑出些财物。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次,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在此指旅店之类,即次就是投宿。“怀其资”即怀藏其资,住店前先把钱财贵重物品藏好的意思,不露富也,对应丰六二的“有孚发若”,隐藏实力,避免猜忌。丰六二的时候,姬昌就因为一系列改革措施而受到猜忌。只要你有住店钱,就会有店小二伺候你的起居,是谓“得童仆”。得,得到店小二为你服务也。这一爻犹如一幅图景,描述客人住店的一系列过程:客人收妥金银细软后投宿旅店,受到店小二的热情接待,这时客人要贞问再三,以决定是否住下,至少要问清楚价格吧,免得被宰。贞,多思考、多盘问,后来社会混乱时,贞还要包含判断旅店是否黑店的内涵。住下后,贞还包含住店时要小心谨慎,防备偷盗云云等告诫之意,古今一理也。

    丰六二是励精图治之时,姬昌以德名播天下,有各邦国投靠在宗周的羽翼之下,成为宗周的附属,此即“得童仆”。比如《史记·周本纪》记载的虞芮之讼:“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这虞芮小国就属于爻辞所言的“童仆”。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问清楚价格等有关事宜再住店,就不会上当后悔。对于本卦,则是说善待诸邦国,结果就会无怨尤。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厉,危险。住店时旅店失火,店小二也走失了,随身行李也多有损失。贞厉,旅者只身在外,遭此大难,要好好想想怎么渡过此难关。本爻对应丰九三,“旅焚其次”是说姬昌在三年征伐中自己也伤了元气,“丧其童仆”是说那些见风使舵的小邦国此时也离周而去。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与,参与。旅店被烧毁,你作为旅客不也跟着受到伤害么?火灾之后怎么办呢?是找店家交涉赔偿么?《象》曰:“以旅与下,其义丧也”。作为羁旅之人,你去与同样遭受损失的店家斤斤计较,如此做法是不合乎事理的。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处,本义中止、停止。此行目的地也,类似于现在的交易市场。资,钱财。斧,斧子,伐木工具。资斧,工本也,也就是说本钱,比如这次商旅的旅费、所卖货物的成本。终于到了交易的地方,由于中途的损失,或者买家压价等原因,一点利润也没有,当然无法开心了。现实中利润低的可能性还有很多,比如货物不对路,产品技术含量太低等,但都不是主题所指。这一爻对应丰九四“遇其夷主”,交易货色的好坏决定于你实力的高低,也就是可资谈判筹码的多少。作者指出,如果你实力不够,是不会有实质性结果的。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虽然到达了交易市场,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你期望中的货物价值也。那么得到了什么呢?仅仅得到本钱,期望落空,使得心情郁闷。“得其资斧”,是说由于国力还在恢复期间,此次拜会帝辛只是获得没有实质意义的一些褒赞。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射雉,古代的一种田猎活动。《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辛毗)尝从帝射雉。”一矢亡,一矢亡雉也,一箭射中。指这次选择的货物对路,买卖一举成功,已经掌握经商的要领,成为一名合格的商人了。终,结果。誉,称扬、赞美。命,命令。此行的结果得到了家人邻里的称赞。这一爻对应丰六五“有庆誉”,表示西岐国力已达鼎盛。此“誉命”当指姬昌受命称王之事。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逮,赶上、到、及。上逮,达成所愿也。俞琰:“上逮者,及乎尊位也。”主人公终于得到了与自己心愿相符、实力相称的荣升。如果说九四“旅于处”时还“未得位”,六五时算是“得位”了。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

    焚,烧。帛本作“棼(fén)”。“棼”通“紊”。纷乱、紊乱。《左传·隐公四年》:犹治丝而棼之也。指鸟儿弄乱了其巢。两者都可通,帛本更写实一点。牛,货也。谈好了价格,正要交货时牛却没了。易,有的解释为“场”,与义无碍。鸟巢被烧毁,商旅者把老本给赔光,比喻大后方被端了。先笑后号啕说明是得意忘形时发生的灾祸。具体怎么“笑”的参见丰上六。《汉书·外戚许后传》中汉成帝报许皇后曰:“五月庚子,鸟焚其巢,太山之域。《易》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言王者处民上,如鸟之处巢也,不顾恤百姓,百姓畔而去之,若鸟之自焚也,虽先快意说笑,其后必号而无及也。百姓丧其君,若牛亡其毛也,故称凶。”此理解符合爻意。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以客旅的身份高高在上,喧宾夺主,从道理上讲是会被主人忌恨而受到惩罚的。主人在此指帝辛。

    丧失交易的本钱,未来之结果也就不可知了。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能返本、翻身还不知道呢。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通常理解为九三失火后回到住处找到了自己的物品,但是心里仍然不开心。

    这里牵涉到对“次”与“处”的理解。“处”的本义是停止,比如《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如果说“次”为旅途中临时居所的话,“旅于处”则是指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而不是回到客房去取东西。

    57、58卦白话

    第五十七卦巽下巽上巽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九三:频巽,吝。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巽:顺从。

    卦辞:退让时,代价越小越好。应当有所行动,主动拜访权臣。

    初六:权衡进退。是进还是退,应当像军人那样果断。

    九二:退位让贤。退居二线,用祝史和巫觋之口传达神明的这个意旨,吉祥,不可留恋。

    九三:大军压境。屡屡败退,羞愧。

    六四:围猎言和。搁置争议,一起田猎收获众多猎物。

    九五:签订协议。考虑周全则吉,把过去的纠纷搁置一边,不要做破坏谈判的事。虽然开始有分歧,但会逐步达成共识,先讨论三天交换意见,再讨论三天形成文本,吉祥。

    上九:坚守底线。俯首称臣,甚至连自保的武器也交出,这种想法凶。

    退让。

    第五十八卦兑下兑上兑

    兑,亨?利贞。

    初九:和兑,吉。

    九二:孚兑,吉,悔亡。

    六三:来兑,凶。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九五:孚于剥,有厉。

    上六:引兑。

    兑:商谈。

    卦辞:交涉,怎样才能顺利呢?应当多想办法。

    初九:协调。和平沟通,吉。

    九二:让步。自贬称罪,吉,从此上下一心。

    六三:兵败。主动求和,凶。

    九四:妥协。商议和谈,没有结果,求同存异才能有进展。

    九五:智慧。有原则的谈判,据理力争。

    上六:周旋。拖延谈判。

    谈判。

    57巽卦雅正

    【题解】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也许你无心争夺天下,但帝辛却不能不考虑这种态势。面对周人咄咄逼人的升势,丰之后商周之间面临着更大的分决,即分决天下。但此时,文王却在沣水西岸大兴土木,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再一年,更派世子发营镐,大举扩建都城,对于危机浑然不觉。从巽卦可知,面对如日中天的新兴势力(文王),纣王果断出兵征伐,并取得节节胜利。文王衡量双方力量对比之后,选择主动退让,以图将来。对于这次挫折,未见有史书记载,疑为粉饰之故,《竹书纪年》记载的这一阶段历史是:

    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逆西伯,归于程。

    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诸侯入贡。

    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有赤乌集于周社。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

    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

    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

    冬十二月,昆夷侵周。

    三十五年,周大饥。西伯自程迁于丰。

    三十六年春正月,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西伯使世子发营镐。

    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

    四十年,周作灵台。王使胶鬲求玉于周。

    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周文王葬毕,毕西于丰三十里)。

    从商纣三十二年到三十五年之间,文王连年征战,三十五年迁于丰是个分水岭,此后少有用兵的记录。营镐,是说让世子发负责经营、开发镐这个地方,镐后来是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西安西。丰在沣河西岸,镐在沣河东岸。丰、镐虽分处沣河两岸,但有桥舟相通,实际是一个都城的两个分区。辟雍,是古代男性贵族子弟学习技艺的学校,在丰都的南郊。灵台,离辟雍不远,古时帝王观察天文星象、妖祥灾异的建筑,相当于现在的天文台。《文选·张衡〈东京赋〉》:“左制辟雍,右立灵台。”薛综注:“司历纪候节气者曰灵台。”也有野史记载,这时候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战一场,被打得大败,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才解了岐周的危难。击败周军以后,纣王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使岐周得以休整。

    巽卦所指,当是表中三十七年、三十八年中的事情。巽卦就是描述处于这个战略十字路口时应当如何抉择,是战还是和?巽,卑顺、顺从。指文王处此不得已情况下采取顺服商纣的策略,即战略撤退,以安帝辛之心。明里重申对商纣的服从,暗里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你退他则进,如何平衡好这种态势需要高超的政治艺术。

    ?瘙椮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怎样顺让呢?小,损失要小,让步尽量要小。小心谨慎则亨通。小是亨的前提,“见大人”是措施。指应当主动出击,收买当朝权贵为我们说话,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利益。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申,陈述、说明。风行草偃。君子观此象,根据上面的命令去行事,而不擅自行动或者有所违逆。在此,主要是强调其顺应形势的含义。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权衡判断阶段。武人之贞,军人的想法。商纣大军已经逼近边境,是战还是和?决断应当像军人那样干脆果断。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或进或退,难以取舍,是因为心中有疑惑。治,整治、修治。志治,志在整顿。这句有点莫名。整顿谁呢?其实联系丰上六就容易理解了,这里的“志治”者是指文王。文王荒疏国事日久,当此国难之时,是应该整顿精神,重新找回自我了。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首战失利,边境告急,怎么办呢?床,是睡觉的地方,安身之处,周易里用来比拟政权,退在床下就代表离开主位了,比喻文王引咎辞职,决定退居二线。史巫,祝史和巫觋。古代司祭祀、事鬼神的人。用史巫就是借用“史”与“巫”的口来明示神灵意旨。文王安排了龟卜祭祀之类仪式,上天降示文王退位,大家都遵照执行,不可违逆。借神的权威来安排人事变更,更容易使权力平稳交接、安定人心。笔者分析,文王退居二线后,并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由族中长老组成了临时的权力中心进行过渡。

    退居二线,是文王的老谋深算、预作打算,一方面麻痹商纣,另一方面也是给姬发锤炼的机会。从《竹书纪年》的记录上看也的确如此,后几年的文王表面上看基本是在养老了,周国再没有对外用兵的记录。但急流勇退总要有一个对外的理由,总不能把真实意图宣告出来吧。所以就要“用史巫纷若”,借“神灵”之口、上天的意旨来宣布这个决定。“用史巫纷若”,实际是封人口舌的幌子,就像司马懿不想和诸葛亮交锋,但部下战意汹涌,只好耍了个向曹丕请战的小手段,用曹丕的禁令来封众人的口。“纷若”,形容史巫纷纷作秀仪式的样子。无咎,这里是说不要犯什么错呢?情势危急,此时不要优柔寡断,留恋王位。由于自己此前的荒疏朝政造成不良影响,此时果断地退位,示弱于商纣,既可提高士气,为军队准备争取时间,也可为将来的和谈开创条件。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得中,处置得当也。从此全族上下摒弃前嫌,同心同德重新凝聚在一起。

    九三:频巽,吝。

    九二的退居二线已经是为了消除商纣的疑虑而做出的退让了,但是帝辛志不在此也,不达目的不会轻易退兵。频,连续,屡次,频繁。连续的退让,如果有资料证明这期间双方交过战,那么就是指文王一方连续打败仗了。从卦辞上看,应该是有这样的交战。作者用“吝”而不用“凶”,说明作者认为此耻辱是自取其祸,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志穷,意愿穷尽,指此时已经束手无策,没有一点办法了。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悔亡,后悔的事消失。在此指放下分歧,寻找解决之道。品,事物的种类。三品指三类事物,众多也。王弼曰:一曰乾豆,二曰宾客,三曰充君之庖。田获三品在此形容猎获之丰盛。双方暂停交战,以相约出去打猎的形式,在围猎时首领直接会谈,达成大致意向。殷商时代的围猎已难以考证,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一起围猎则多与会盟有关,有点通过围猎展示勇武的含义。此次会猎,当是宗周于劣势下提出的。会猎本身,就有言和之象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有收获。比喻相谈有成果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六四双方首脑达成框架性意向后,这一步是坐下来谈判了,双方各派遣谈判人员敲定最后的协议细节,所以首先就来了个“贞”,考虑周详则吉。悔亡,过去的事情都让它消失,即谈判中不要翻老帐计较过去的那些事,大家掀开新的一页,着眼未来。毋不利,大家都不要做不当做的事,比如不要桌面上正谈背后却偷袭。前面是说谈判的原则,后面描述谈判的曲折过程。

    庚,十天干的第七位,象形秋天万物有实还归大地,所以作动词时有赔偿、偿还的含义。这里指谈判时的讨价还价。王弼曰:“申命令谓之庚。夫以正齐物,不可卒也;民迷固久,直不可肆也,故先申三日,令著之后,复申三日,然后诛而无咎怨矣。甲、庚,皆申命之谓也。”王弼的解释比之用天干解“庚”是个进步。

    无初有终,这四个字有点像谈判开始前的开场白:虽然我们存在分歧,有不合的过去,但大家目标一致,为了谋求一种战略平衡而求同存异,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最终形成一个共赢的协定。开始的时候存在分歧,结果要一致。谈判人员“先庚三日”,摸清对方的底牌,先就条款形成一个初步共识、基础文件;“后庚三日”,请示确定框架后再继续磋商,完成细节的修订。“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就是这样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不谈爻辞,而直接谈爻位,这在《象》传体例中很少见。九五在此是代表文王的谈判团队,位正中,是说这个团队不卑不亢,恰当地把握了在谈判中的角色。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资斧,做买卖是指本钱,这里时义是政治谈判,政治的本钱则是军队了。上九的巽在床,所巽对象与九二不同,此时义下当是指商纣王。不但要拜倒在殷商政权的脚下,而且连军队也要解散,这样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这样的条款是不能答应的,将导致凶险。作者最后指出了谈判的底线,忍让也要有个尺度,绝不能完全解除武装。

    纵观巽卦全卦,退让的最后协议,就是文王退居二线,殷纣收回周文王的征伐权,相应的具体措施应当包括政府的重组、军队的缩编等。宗周藉此转移战略重心,从过去国强民弱大政府小百姓的军国政策,改变为巽之后民强国“弱”的积富于民时期。这为周武王后来伐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民意、政治基础。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之所以要臣服于殷商,是因为已经前进无路,无计可施了。正乎?是表示疑问、设问。扔掉资斧的做法,是正确的么?回答是:“凶也。”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通常将“庚”解作“天干记日法中的庚日”,这种解释的问题在于仅仅把这句爻辞当做卜辞来看,而作为卜辞,是不需要句意通顺的。这样我们就只是读到一句不知所云的话:“开始不顺,结果很好。庚日的前三日(丁日)和庚日的后三日(癸日)是吉祥的。”

    “庚”这个字,《说文》中说“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秋实还归大地,所以又引申为赔偿,偿还。《礼记·檀弓下》:“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请庚之。”这里的“请庚之”,就是要求赔偿被损之禾的意思。九五正是商周谈判之时,结合卦义,庚在此只能是庚偿之意,而不是天干之庚。这样爻辞也就容易理解了:谈判之始各有分歧,但最终还是形成了共识,双方的谈判人员就谈判条款经过多日反复磋商,终于签订了协议。

    58兑卦雅正

    【题解】兑,说也。这个说不是两人之间的聊天,而是一人对两方的调解、征询。这里泛指交流、商谈、谈判。作为偶卦,这一卦是讲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境。

    ?瘙椯兑,亨?利贞。

    兑,分说。说服别人、与别人商谈事情的时候,怎样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呢?应当多想办法,多动脑子,不要人家怎么说你都点头、不要人家怎么写你都按手印,要根据情况有针对地应对。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丽(麗),形声字,鹿成对,并驾,本义成群、结伴、成对。两湖相连,则互有沟通。君子效法此象而与朋友切磋交流,互相补益。这也是理想化的谈判状态。

    初九:和兑,吉。

    和,协调、应和。为什么要“和兑”呢?肯定是有事情发生。商周关系破裂必然会有个引子,也许帝辛就是以姬昌多年未进贡为理由。当事情发生后,尽量协调解决。这也是回答巽卦初六的问题:进退?和也。不要用武力解决。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商谈之所以吉,是因为我方的行动并没有露出疑点,你并没有我反商的证据,事情还有缓和的余地。

    九二:孚兑,吉,悔亡。

    帝辛不听你的解释,怎么办呢?孚,原则,诚信。悔亡,后悔消失。有原则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求化解危机。参考巽卦九二可知,此方案就是文王用退位来表示承担自己的失职之过。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信,真心诚意、诚实。类似于负荆请罪,表达出自己真心改过的诚意来。

    六三:来兑,凶。

    对孚兑的结果,帝辛明显地不满意,因为其问罪是幌子,削弱宗周实力是目的,于是继续西进,理由估计是让宗周交出文王到朝歌接受处罚。这一点宗周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于是殷纣也就有了继续进兵的借口。对应巽九三“频巽”的节节败退,“来兑”指宗周一看打不过了,就主动地去乞和。宋朝时就经常这样,一旦金兵兵临城下,就赶紧派使臣去求和,割地赔款以求苟延残喘。帝辛大军征伐,胃口极大,如果刚一失利就求和的话,结果一定是任人宰割了。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主动求和之所以不对,是因为时位不当,你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不该作此选择。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虽然吃了败仗,但宗周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帝辛也要有所顾忌,于是见好就收,同意了宗周方面提出的会谈要求。商,计算,估量。引申为商议,商讨。宁,平安,安定。介,在两者中间。疾,疾病,这里比喻意见、分歧。有喜,有了皆大欢喜的事。双方首领会猎之时交换对当前局面的意见,商议怎样合理解决目前的对立局面。一下子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只有暂时搁置分歧,先把大框架确定下来,才能有好的结果。根据卦意可知,这次聚会中双方都同意了休兵罢战的大方针,但具体细节就不是这次会猎中要解决的任务了,双方举杯庆祝会谈成果,约定改日派谈判人员具体敲定细节。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于此劣势下达成协议,避免大战,可喜可庆也。其实此协议双方属于各有所得。

    九五:孚于剥,有厉。

    剥(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其实bāo与bō现在用法基本一样,都是剥(bō)离的意思,读音可以按照各人习惯而不加区别。原则于剥,是说谈判中要坚守原则、底线,对于过分苛刻的要求坚决拒绝。厉,祸患、危险。在此是比喻谈判的激烈程度。有厉,谈判双方斗智斗勇,过程异常激烈。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谈判中坚持原则,是时位要求的,在此时位下你的任务就是维护己方正当权益。

    上六:引兑。

    如果九五谈判不顺利,对方条款过于苛刻,而态度又过于强硬,那么怎么办呢?引,本义拉开弓。这里不是拉弓,是拉兑,指引导谈判方向、拉住谈判的人,即想方设法拖延谈判,尽量争取利益、减少损失。对应巽上九“丧其资斧”的丢掉老本,这种“和约”当然不能签字了,没好办法之前只有拖。谈判是个互相牵引的过程,牵不动对方就被对方牵了,特别是这个你想牵住对方的时刻,所以说“引”是十分传神的一个字。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光,光亮。之所以还要周旋下去,是因为谈判没有光明,没有达成协议的迹象。对方要价太高,难以接受也。

    本卦容易发生误解的主要是对卦名的理解。通常认为“兑”是喜悦。单独看似乎没有问题,但如果按照奇偶卦互参的规律去看,问题就出来了,用喜悦之意根本无法印证巽卦的内容。《说文》:兑,说也。说话、说和之说,这个才是正解。

    59、60卦白话

    第五十九卦涣下坎上巽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初六:用拯马壮,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六三:涣其躬,无悔。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涣:涣散。

    卦辞:制裁时期,怎样才能亨通呢?王要用信念鼓舞民众。应当迎接挑战,从长计议。

    初六:充分准备。准备好逃生的健马,吉。

    九二:开始交接。制裁迅速降临,要面对现实。

    六三:交出印信。解除你的权力,不要后悔。

    六四:解散内阁。解散你的团队,从此轻松自在。解散时还想保留某个山头,不是正常思维。

    九五:贬为庶民。解除你的所有称号,拆除你的王宫,不要留恋不舍。

    上九:远离是非。解除你的危险,逃得远远地,不要坐以待毙。

    制裁。

    第六十卦节下兑上坎

    节,亨?苦节,不可贞。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九二:不出门庭,凶。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六四:安节,亨。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节:节制。

    卦辞:分解时,怎样才能亨通呢?苦苦地忍受分解,不可接受。

    初九:筹备。不做准备,不要犯这样的错。

    九二:迎接。不做配合,凶。

    六三:顺应。不接受节制,就会为遭受更大的损失而哀叹,不要抵触。

    六四:平稳。平静地解散,亨通。

    九五:自觉。心甘情愿地解除,吉。这时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

    上六:灵活。苦苦地忍受节制,这种想法凶。保护好自己。

    分解。

    59涣卦雅正

    【题解】涣卦的背景,是商纣王看到文王的威胁而主动采取了打击措施。类似于美国对反美的小国用政变、军事打击等方法把现执政者赶下去,换上软弱的、亲美的人来执政。巽卦在不得已情况下达成退让协议后,下一步就是履行约定、行动落实。涣,字形像河水将东西带走,犹如黄土高坡黄河造成的水土流失,洪水冲击,意义是流散、涣散,在此指解除文王的权力、摧毁宗周的实力。

    ?瘙椱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本义是因洪水冲击而流散,所以用洪水来比喻容易理解一些。洪水在这里是谁呢?就是殷商。巽之后,宗周就要面临殷商这个洪水猛兽的冲击或者说制裁了。面对制裁,怎样才能亨通呢?作者重点讲了四个字:“王假有庙”,这时王要到宗庙去祭祀,也就是借助信仰团结大众。这个最后的祭祀意义深远,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而是通过这个形式激励民心、聚拢人旺,从此化有形的宗庙在无形的人民大众心中。涉大川,是过黄河,黄河在古代是天险,比喻艰难之事,涉大川就是不畏艰难险阻。有再大的困难也要敢于面对,勇敢解决,应当深谋远虑。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风吹水面,水波涣散也,好比遇到困难时人心的分离。先王看到人心易散这个现实,就用祭祀上帝来凝聚人心,从而建立宗庙、国家。立庙,比喻建立团体、信仰。

    初六:用拯马壮,吉。

    初爻是事前的准备。洪水到来之前,先准备好逃生用的健马。拯,救助。用来救助的马健壮,在门口备好马匹,随时可以骑马离去,指做好一切准备。这一爻也可以比喻执行约定之初,要先预作打算留一手,保存一定的实力,比如埋藏宝藏以备他日东山再起之用。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顺应形势,早做准备。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洪水来了,描写商纣行动的展开。奔,快跑,奔赴。机,通“几”。几案,小桌子,比喻人之日常安身处。帛书“机”作“阶”,门前的台阶,更加形象些。洪水迅速地冲向平日里读书办公用的书案,比喻工作组迅速进入角色,制裁行动迅速进入实施阶段。悔亡,后悔消失,洪水转眼就到了跟前,淹没了脚面,事已如此,不要再后悔当初了,先应对眼前是紧要。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这个得愿者,是奔来的洪水,是开始展开制裁行动的殷商。帝辛此刻终于如愿以偿了。

    六三:涣其躬,无悔。

    开始具体实施。躬,身体,在此指伸手可及的权力。九二涣其机,是洪水冲到了眼前;此处涣其躬,是洪水冲到了身边,时机稍纵即逝,不要再收拾了,赶紧走。但本卦不是为了描述洪水,而是在讲帝辛对宗周的制裁。钦差首先做的事就是宣布解除主人公的权力。无悔,不要做出令人后悔的事情来,指拒绝、对抗等无意义的反抗,坦然接受就是。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洪水冲到身边时,人自然是一心往外跑。对于文王,此时广阔天地在外面,而不是抓住眼下的权力不放手。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洪水进一步汹涌,主人公四周都被淹没了。群,人群。比喻解散姬昌的政府重新组阁的意思。这一步顺利完成,帝辛的心也就放下一大半,后面的事就简单了,对于主人公,此时无官一身轻,可以闲云野鹤了,所以说元吉,从此吉祥。匪夷所思——不是像正常射箭那样明明白白,指你看不见他怎么射的箭,箭的轨迹不可琢磨。可用八个字打个比喻:小李飞刀,匪夷所思。后来泛指事情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洪水波浪滔天,汹涌而来,横扫一切,这个时候你还努力地垒沙袋,试图保有一块安全地带,那真是不识时务了,非理性者所为。解散内阁时,你还想要保留某个职务给你的人,那真是异想天开了。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行为光明正大,无有藏私。文王说:我把所有朝臣都解散了,你放心吧。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洪水摧枯拉朽,放眼四处汪洋一片,房屋建筑也纷纷倒塌。涣汗,涣散如人之发汗一样一出不复收,与现在的覆水难收基本一个意思,后来比喻帝王的圣旨、号令。号,大声喊叫。其大号,在此指封号,具象的话则是竖立在广场上的王旗、国旗之类象征。宣布解除文王的所有封号,并且拆除王宫大殿,把文王驱逐出去,就此宣告文王时代结束了。无咎,还是说不要犯错,在这最后关头要顺而不逆,接受此制裁。这句爻辞,“涣汗其大号”帛书作“涣其肝大号”,“涣其肝”似乎更合本卦文例,如按帛书则应断句为“涣其汗,大号。涣王居,无咎。”指解散其封号,并公告天下;搬出王宫,不留恋。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对于王宫的态度,要不犯过失,是指离开王居才合乎此时的身份,才是此时的正位。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此时洪水持续泛滥,久久不退,人们衣食无着,生存艰难,生命受到威胁。逖,远处。离散其鲜血,指远离此是非之地,逃得远远地。无咎,既然已经成为庶民百姓,就不要傻傻地还呆等城里任之宰割。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离开这个血雨腥风之地,是为了远离危害。从后面的中孚可知,实际上主人公是远避乡野,去过田园生活了。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这句话解释众多,没有比较一致的说法,主要是被“涣汗其大号”迷惑。“涣汗其大号”,多了一个“汗”字,其实只是加强了“涣”的力度,意义上与“涣其躬”、“涣其群”、“涣其血”并无不同。全句是说:彻底解除你的大号,彻底解除你的王居,不要舍不得。

    60节卦雅正

    【题解】节,将物体分段的部分,在此作动词,指把物体分成一节一节的,节段、分节,即分开、分解。作为涣的偶卦,这一卦描写如何应对制裁。

    ?瘙椲节,亨?苦节,不可贞。

    被分解的时候,怎样才能平安顺利呢?协议范围内的要求,可以接受,但是对过于苛刻的无理要求,忍着痛苦去接受,则是不可以的,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湖泊上游来水汹涌,不加节制就会使湖泊漫溢为患。君子观此象而有所警惕,通过制定礼仪规范,来评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品性言行。节制,是相对于泽水之无节漫漶,为了控制不经过思考的冲动行为,如堤防之用,在此具体指文王处涣时对分寸的把握。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门与户的区别是:单扇门曰户,两扇门曰门。也即院内小屋的门曰户,院墙的大宅门曰门。对应于涣初六的“用拯马壮”,初九是筹备未来之时,如果只呆在屋里无所作为,不预做打算,将来遇到问题就会措手不及。无咎,不要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闷在屋里不出去,信息就闭塞了。在此指签订协议后就坐等未来而不预作打算的话,未来的路就会被阻塞,将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九二:不出门庭,凶。

    洪水到来还在家里不跑,当然凶了。钦差来到,如果你还是像过去那样呆在宫内惟我独尊,那就不合时宜了。涣九二钦差到来,钦差来了就要了解情况,主人公就要带着钦差到处走走看看,介绍情况。不出门庭,比喻不做配合,消极怠慢,表现出一种抵触情绪。这样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好处。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丧失时机、违背时义到了极点,愚钝至极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洪水及身,自救为先,当舍则舍,不能什么都带着。对应涣六三“涣其躬”,处于交出权力的阶段。节,分开,分解。嗟若,忧感,叹息悔恨的样子。这时不交出权力接受制裁,就会面临帝辛方面的巨大压力,大势所趋也,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不要犯这种无谓的错误。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因为不节制导致的嗟叹,又是谁的过错呢?

    六四:安节,亨。

    洪水漫漶,事实已无法改变,当接受这个现实,平静地对待处置。针对涣六四“涣其群”,解散内阁。安,平静,稳定。安节,平静地分解。指平稳、顺利地进行权力交接。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安于节制之所以吉祥,是因为承接了上道,遵奉了君上的意旨。上,指帝辛。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洪水泛滥,生存危机,此时以苦为乐,乐观求生才是最好的态度。甘,味美。以分解为乐事。对应于涣九五的复归平民身份,是说在告别仪式上不要流露出心中的痛苦。不留恋、洒脱地放弃王位显居,这时无论前往何处定居都会受到人们的热情接待。放倒虚名是必然的一个步骤,搬出王宫是形势所趋,顺水推舟的事,以此主动换来帝辛彻底的松懈和自身将来行动的隐蔽,何乐而不为?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洪水持续不退,死伤者陆续不绝,此时如果还墨守于此,实为不智。苦,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九五之后,姬昌已经是平民了,如果还是在城里居住,随便一个小吏、随便一个借口就可以骚扰他的生活,而他也只能逆来顺受,无法发作。此即苦节。苦守于此毫无意义,所以说贞凶,这种想法的不对的。悔亡,让所有的后悔消失,即让苦节之事消失吧,离开这里远远地。岳飞之苦守忠义而就义风波亭,也是苦节。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苦节的想法之所以凶,是因为这样将导致未来的路越走越窄,以致走投无路。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初九:不出户庭,无咎。”通常理解为:不出屋门,就没有灾祸。这是因为把“无咎”解释为没有灾祸。

    我们看《象》的解释:“不出户庭,知通塞也。”明显地,这里指出“不出户庭”会导致知通闭塞,是不好的事情,怎么会“没有灾祸”呢?在序文第六部分,笔者分析了《周易》中“无”的用法,其中“无咎”、“无悔”之类,都做“毋咎”、“毋悔”,指不要犯过失,不要做出让人后悔的事情。“不出户庭”的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毋咎”纠正的就是这样的错误,全句是说:不要犯不出屋门这样的错。

    61、62卦白话

    第六十一卦中孚下兑上巽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中孚:中正诚信。

    卦辞:持中而行,外表像小猪般自在、内里如游鱼般机敏。应当勇闯难关,应当慎重思考。

    初九:布置留守。预作打算则吉,以防不测。

    九二:初得安定。大鹤在河南岸鸣叫,小鹤在对面应和。我有上好的酒具,与你一起畅饮。

    六三:面对干戈。遇到挑衅者,要为维护利益而打击,但也要适可而止;自己有错要认错,对方有错要宽宏。

    六四:常备不懈。月近圆时,丢失了马匹,不要这样大意。

    九五:团结同道。用德望把各方团结在一起,不要用强力。

    上九:量力而行。以山鸡的叫声却想声震天际,这种想法危险。

    韬晦。

    第六十二卦小过下艮上震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初六:飞鸟以凶。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小过:小的超出。

    卦辞:发生纠纷,怎样才能亨通呢?应当有分寸,可以有点小纠纷,不可酿成大冲突。就像鸟飞过留下的叫声,此时不应当向上只适合向下,心胸宽大则吉祥。

    初六:潜踪匿迹。鸟因飞在天上而有危险。

    六二:息事宁人。绕过其祖父,而与其祖母沟通。绕过其君侯,而与其臣宰沟通。不要冒失。

    九三:克己慎行。应不过越并加强防范,如果任由好战者去争斗,凶险。

    九四:遇事沉着。正在劳作,没有招惹对方却被抢掠,这时前往如果危险就一定要戒止。为长远计不能轻举妄动。

    六五:积聚力量。就像浓云不雨,积聚在城邑的西边。一群人埋伏在洞穴口等待猎物。

    上六:等待时机。无故妄动,飞鸟就会吓跑,凶。这就是灾难。

    过越。

    57—62,韬光养晦。

    61中孚雅正

    【题解】经过涣的制裁阶段之后,文王进入了韬光养晦时期,以田园退隐生活度过了他的余生,实际是幕后执政,宗周的实力也在休生养息中得到恢复。中,中间、持中。孚,原则、诚信。中孚于政治是指持中的原则,于生活是指处世中正、符合事理。中孚,即古之中庸,中庸是提炼升华了的中孚。

    瘙椳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震艮两卦征伐是过,巽兑两卦退让也是过,均时义时势所需,今日的“中”也是时义使然,不论实力的消长还是年龄的限制,都不允许文王此时采取强硬的措施,广布仁义是此时最好也是最自然的策略。豚,小猪,亦泛指猪。小猪和游鱼是一笨拙、一灵巧的鲜明对比。作者指出,中庸的策略是怎样的呢?外表看像小猪那样整天无所事事、悠然自得似无志,遇到变故却像游鱼那样敏捷应对、机警而常觉。“利涉大川,利贞”,指勇敢面对挑战,这时更应当多用脑子想问题。此时的文王,过着百姓一样的生活。像小猪那样裕如、游鱼那样自在。在商纣看来,文王已经陶醉于田园生活,没有威胁了。关于“豚鱼”,到底是形容生活的放松,还是一反一正形容外示以愚,内藏以智也。由于参考资料稀少难以确定。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属于前者,结合爻辞内容看,则属于后者。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风在湖面上吹拂,无分别地遍及每一寸湖面,作者以此比喻中正地对待每一个案件。所以才说,作为上级部门的君子观此象后受到启发,慎重地审议那些重大案件,先暂缓死刑犯的执行,争取察明其间的曲折,而不是草率地直接批复死刑。古代死刑犯大多在秋后集中处决,虽说主要是受当时天命思想的影响,但也应是包含了这方面的考虑,给案犯一个申诉的机会。总之,看待问题要持中公正、明察稳重,处身韬晦之时更须如此。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临行布置。虞,度测。燕,古同“宴”,本义邀请友朋聚会在一起喝酒吃饭,借指安闲、安乐。它,代词,称人以外的事物,其他的。有它不燕,指有危及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文王虽然是去隐居,但并不是真的就放手不管了,所以临走前要有所安排布置,比如安排好留守人员,以便传递消息等,这样以后身在乡野才能遥控指挥,不至于脱离时事,从这点看,类似于蒋公退隐溪口的性质。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初九的“留一手而吉祥”,说明其身在山野心在朝,志向并没有改变。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初步稳定了下来,描写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也有解作林荫深处的,都可以,但山北水南更近意。大鹤在河水的南面鸣叫,告诉小鹤:这边有吃的,你过来呀。小鹤则在对岸应声而和:我就来。其乐融融也。爵,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靡,浪费,分散,这里指一起消耗、享用。我有精美的酒具,咱们来一起用来畅饮。这幅乡里融洽、家人和谐的画面,比喻宗周此时与邻邦的睦邻友好政策。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周族的人民过去都是文王的子民,所以此时虽然退隐,文王与百姓之间却仍是一种很亲近的关系。其子和之,这是发自内心的应和,没有政治上那些尔虞我诈,是双方真诚、朴素的情感交流。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好景不长,小有插曲。敌,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这个得敌,不是某个人,而是某个宗族、小国。这时京城传来飞报,有许多小国前来寻衅滋事,怎么办?或,也许。文王指示到: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打,要区别对待。当战则战,基本利益面前不让步;对方撤退也不要追,自守可也。是我们自己的过错导致了纠纷,就诚心实意认错;是对方的过错导致了纠纷呢?尽量宽大为怀,不要去追究。总之一个原则:持中处事,不软弱、不好战。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之所以“或鼓或罢”,是由于宗周正处于制裁期间,特殊时期,所以此时遇到骚扰只能随机应对,权宜处理。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月几望,月亮渐渐圆了,比喻生活日益安定,来自外部的威胁已经基本解除。马匹,马的总称。亡,丢失、丧失。在商周时期,马匹是重要的军备,马匹走失在此比喻马放南山,放松战备。无咎,不要犯错,不要因为局势安定了就忘记风险,放松警惕。居安要思危。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绝,把丝弄断,指断绝、割断。放松军备,此不计后果的做法,类似于上九的不自量力,都是对形势错误判断。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这个时期,文王虽然不施武力,但德行普化,四方归服。挛,象形手脚蜷曲不能伸开,指紧握。用诚信把各方像攥紧的拳头那样团结在一起,与各方形成和平共处的默契。这时不要犯什么错呢?中孚之时,不要轻易用武力,破坏了这个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经过一阶段韬光养晦,宗周又恢复了实力,但又没有与殷商决战的能力,此时与邻邦结交,是互利互惠的恰当做法。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翰,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山鸡飞不高,却想像大鸟在天上那样声闻九霄。这种想法属于不自量力。这是下篇主卦的最后一卦最后一爻,再一次提醒伐商战略要慎重再慎重,没有把握、实力不足时绝不能贸然出击。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山鸡的鸣叫声,怎么能长久呢?指宗周此时还不具备报仇的能力,如果急于出击,没多久就会惨败而归。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通常是将这四个“或”并列理解:遇到敌人,有时击鼓迎战;有时不敌败退;有时惧怕哭泣;有时庆幸欢歌。

    这种素描式的叙述对主题而言毫无意义,实际上,这是在分析遇到两种情况时如何区别对待。由于此时的宗周处境十分特殊和敏感,所以对待边境纠纷的原则就是既要有理有节,又要息事宁人。具体就是:1当遇到入侵时,要鼓而战之;打退入侵者后,要罢而息之。这就是“或鼓或罢”,当战则战,但又要有所节制。2当遇到一般纠纷时,如果是我方不对,就要赔礼道歉;如果是对方不对,要做到忍耐、宽宏。这就是“或泣或歌”,尽量将矛盾化大为小,化有为无。

    62小过雅正

    【题解】过,走过,经过。小过,意即事情稍微做过头了一点,这里指矛盾初起之纠纷,比如邻里、邻国纠纷等可大可小之事。日常生活中这类边际纠纷是难以避免的,作为中孚的偶卦,小过指出要控制尺度,宁以吃点小亏,也不要造成大的风波,应从长远利益着眼。

    ?瘙椵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遇到小过之事,邻里、邻国之间发生纠纷、不如意等,怎样才能顺利解决呢?利贞,应当多用脑子,不要冲动。可以有点小口角,摆事实讲道理,这样能解决问题最好了。如果对方不讲理怎么办呢?也不能让问题激化升级,不可大动干戈。下面就讲了之所以如此低调的客观原因:你过去是高高在上的王侯飞鸟,现在只是浅滩的游龙;你过去是四方宾服的强国,现在只是被殷商制裁打压的潜龙。

    宜,合适,适宜。你的处境就像鸟在天空飞过时留下的声音余韵那样没有了后力,不应当向上,而只能向下。大,放宽肚量,这个时候放宽肚量则吉祥,在此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意思,飞鸟遗音下则大也。刻意向下、抑制情感、低姿态,于此情势下是必须的,作者谆谆教导此时应以小过的态度为处事原则。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山上之雷,远离民居,其声虽隆,但山下的人们只闻隐隐雷声。君子仿效此象,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行为举止恭敬有礼,丧仪之上沉痛哀悼,日常用度俭约朴素。由于君子居高位,是众人的表率,所以要以此体现自己的谦逊品质、孝感之情、高风亮节。作为君子,更主要的是把这种小过之理化为自己身心的自觉,不仅是通过如此的小过行径使众人感受到君子的赤诚之心,更要使这种自律、操守,成为高尚精神境界的必然。明显地,这是儒家的借易发挥,与《周易》文本内涵没有直接的关系。《象》的这个解释是从行为道德的角度肯定了小过的合理性,具体到本卦内容,则是描述文王此时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为政态度。

    初六:飞鸟以凶。

    对应中孚初九“虞吉”,处于从高调的公众人物向隐居生活的过渡中,不确定性因素众多。以,本义用,在此是名词,原因、缘故。飞鸟的缘故而有凶,是因为你像飞鸟一样在天空飞行而处于危险之中,有射猎者在下弯弓欲射也。指退隐后就不要再在前台指挥了,那样太招眼,容易成为靶子。低调,低调,再低调……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这是告诉你不可以做什么。不可像飞鸟那样高调露面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对应中孚九二“我有好爵与尔靡之”的邻里融洽,具体写如何处理邻里、邻国关系。祖,祖父,指一家族年长而权威者。妣,祖母,指一家族年长而慈柔的女主人。有什么纠纷,先别找这个家族的最后决策者,而先与其女主人沟通解决。对于宗国呢?有什么纠纷,先别找君侯这个宗国的最后决策者,而先与其臣宰沟通解决。此无咎是说不要违背了以上原则,要尽量低调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要像老百姓打官司一样按程序从低往高来,不可越过臣宰这个管辖层次直接上告君主。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对应中孚六三“得敌”,具体写处置这类事件的要领。弗过,不过越。防之,加强防守,随时防备对方的攻击。指首先要保证自己不过越,不去侵犯别人,同时也要加强防备,以免被别人侵袭。从,随行,跟随。或,某人。戕,残杀、杀害。如果听从某些人的煽风点火,放任、纵容某些好斗分子去争勇斗狠,就会导致事态一发不可收拾。指平时要加强防范,面对挑衅者,不可由着性子来,要顾全大局。

    《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这样冲动,其凶会是怎样的呢?凶不可测也。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宗周四周小国林立,还有游牧民族经常抢掠,利益冲突是难免的。遇,相逢、会面。如果我们没有过分,没有去抢别人,却遭到别人的抢掠,我们的人财物遭受了损失,怎么办呢?厉,危险,在此形容双方交锋时的激烈场景。如果去把被抢走的人财物抢回来时,发现对方人多势众而难以下手,就一定要有所戒止,不要因此引发大规模冲突。永贞,前面说过,咱们统一转译为理想,从长远打算、为了心中统一天下的理想,不要轻举妄动。小不忍则乱大谋也,忍字就是心上有把滴血的刀。

    爻辞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宗周的百姓正在自由自在地劳作,却遭到游牧人群的抢掠,这时如果解救艰难,就不要贸然出击,一切从大局出发。从这里可以深切体会到卦名为什么叫“小过”,这个时候,很难做到中而不过的。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没有过越而遭遇侵犯,是因为我方防卫不到位。终不可长,结果不能太长,意思是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就要停止行动。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对应中孚九五“有孚挛如”凝聚同道,这里具体写“有孚挛如”不是盲目的,要有清晰的战略目标。

    浓厚地乌云积聚在城邑的西边,天色都暗了,但雨却没下来,似乎在等待什么。公,共同,公众。弋,系有绳子的箭。大家等待在兽穴边,野兽一出来就猎杀之。此即为“有孚挛如”的目的所在。密云不雨,比喻引而不发,等待恰当的机会。取彼在穴,比喻将纣王堵在朝歌抓住。云在西郊,向东行也。不断积聚力量,等待灭商的时机。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浓云已经在天上,比喻箭在弦上,只欠东风。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对应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进一步指出时机的重要性,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绝不能轻举妄动。弗遇,没有碰面。过之,过越自己的原则。没有遇到情况,没有出现机会而主动出击的话,怎么样呢?离,分开,分别。飞鸟就会逃离。这又是一幅图景,此时的飞鸟已经不是初六时的文王,而是文王的猎物商纣王:猎人正接近觅食的小鸟,还没找到合适的角度就一箭射去,鸟儿受惊飞跑了。对于商纣,“弗遇过之”犹如打草惊蛇,反而会被反咬一口。所以说,这就是自取其灾。

    《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

    之所以会没有理由而征伐,是因为头脑已经被冲动占据,失去理性了。

    本卦基本没有疑难字句,只要透过字面理解其义即可。比如:“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为什么要“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呢?这些光从象数和义理是读不出来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