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元曲篇(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了这么一个成功的例子,于是穷书生们便都蠢蠢欲动,人人自谓握龙蛇之珠,家家自以抱荆山之玉,可遗憾的是,这些人十年寒窗,耽误了养猪耕田,耽误了生儿育女,到头来真正能求得一官半职的,可谓凤毛麟角,就算在太平盛世,读书做官也仅仅是寒儒们的理想而已,你可千万别认死理,误以为读几眼书就一定能做官。记得《唐摭言》里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唐太宗对于开科考试甄选人才的办法十分得意,对人说:这么一来,天下的读书人都入我彀中矣!彀是装箭的袋子,你想:皇帝是拿箭袋子的人,书生只是一支支的箭,想让你入袋子,人家就把你接进去,不想让你入袋子,你射中了人家也会把你扔出来,哪有什么必然之理?唐朝二百八十多年,口口声声求贤若渴,尚且有数以万计“老死场屋”的寒儒,更何况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前五十年根本就没有科举考试,后五十年虽说有了科考,中箭袋子的又有几人?说到此时暂停打住,诗人并不是这个意思。从最后这一句来分析,诗人本心是奉劝读书人不要太傻,一是不要以为自己能识文断字就有了天大的本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都是为笼络你们安心读书不干坏事设下的圈套,给个棒槌就认真可是大傻瓜。二是看完长安就回家未必是不幸,万一你真的中了箭袋子,那滋味也未必好受,弄不好触犯了皇规,脑袋还要掉下来呢。什么都要想开,晚想不如早想,醒悟越晚,吃亏越大。南宋末那个会写词的张炎您听说吗?自己的国家亡了,急得转腰子,好不容易盼到元朝大皇帝请他到大都书写金字佛经,他认为这次有官做了,于是不惜花掉全部家当进了京城,一年多写完了,就没你什么事了,回你的江南吧,结果既没捞到官,又没挣下钱,傻傻乎乎地回来当隐士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说到此时,真可怜那些沉在书海里的寒儒。

    拨不断(菊花开)

    马致远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1],鹤林友[2],龙山客[3]。似杜工部[4],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5],东阳酒[6],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7]!

    【注释】

    [1]虎溪:在今江西省庐山东林寺前。晋慧远法师住持东林寺,每送客过溪,辄闻虎吼,因名虎溪。后送客不过此溪。一日,陶渊明与道士陆修净至,慧远与二人共话,不觉过溪,虎辄怒吼,因相与大笑。虎溪友,指陶渊明、陆修净这样的隐士朋友。[2]鹤林:寺名,在江苏镇江黄鹤山下,晋代建,南朝宋时改今名。相传五代时道土殷七七作法,令寺前杜鹃花于重九日盛开。

    [3]龙山:在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晋大将军桓温九月九日在龙山宴请宾客,有风吹落宾客孟嘉的帽子,孟嘉浑然不觉,应对裕如。[4]杜工部:唐朝诗人杜甫,因其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5]洞庭:湖泊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湘、资、沅、澧四水汇于此湖。

    [6]东阳:古郡名,治所在今浙江省金华市。[7]楚三闾:战国日寸楚国屈原曾为三闾大夫,后遂以三闾代指屈原。

    【鉴赏】

    本首小令主要写的是诗人遍历名山大川归来后与友人叙述游兴的情景。从行文来看,诗人颇像在玩文字游戏,三组排比十分齐整,又各具内容,共同组成了他行程中的交游、体味和饮食,看得人眼花缭乱。仔细品尝,可以发现几点:第一,诗人交游之人都是僧道高士,没有一个是当官的,这就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志趣。第二,为了强调自己避世脱俗,诗人在篇末特地提醒读者,让那忧国忧民的屈原先生不要怪罪自己,这更说明了此行与屈原流放远行的性质是不同。本曲中所反映出的人生态度比较消极,使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对国家兴亡满不关心,只管留连山水的闲人形象。然而我们又不能过多地责怪他,别说是官场里容不下他,就算容下他,三闾大夫屈原的下场还不够令他心寒呢。

    拨不断(酒杯深)

    马致远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1]。醉和醒争甚[2]?

    【注释】

    [1]清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2]争甚:争论什么。甚,元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什么”。

    【鉴赏】

    本首小令是从友人相遇、饮酒唱歌时作起,最终归结到愤世嫉俗,主题一步步的深化,郎读起来有一种渐入仙境的感觉。起始二句写友情,中国现代民俗中还有“交情深,一口焖”之类的谚语,是朋友间劝酒常用的话。由朋友唱歌过渡到“慢斟”,饮酒的频率开始放慢,显然是说此次饮宴还有些心里话要讲,因为若是单纯的庆贺重逢,应该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热烈场面。这种悄然的变化,正为末二句起到了过门的作用。在诗人看来,眼下的世界与屈原所处的那个时代一般无二,官场黑暗,人心龌龊,魍魍横行,正直的士子无处容身。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履危走险呢?倒不如且歌畅饮,求个自得其乐。

    话虽这么说,可是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容易的,假如诗人及其友人真的能超然物外,那他们也不会想起屈原。表面上诗人在说屈原活得太较真,太折磨自己,实事上还是在赞美屈原为“清”而死的高风亮节,这就是所谓正话反说,其中既包含着诗人对现实极度的不满,又露出他对变革社会的遗憾和无可奈何。

    落梅风(远浦归帆[1])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2]。两三航未曾着岸[3]。落花水香茅舍晚[4],断桥头卖鱼人散。

    [1]远浦:远处的水面上。浦,水滨。[2]酒旆:俗称望子,是旧时挂在酒店门前招徕客人的酒旗。[3]航:渔船。着岸:靠岸。[4]落花水香:花瓣飘落在水里,像把流水也浸香了。

    【鉴赏】

    诗人曾写过《潇湘八景》的组曲,是他流寓湖南时所作。本曲由八首小令构成,本首是组曲的第二首。虽然名之为潇湘八景,但他所写的“景”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景观,只是恬淡的田园景色。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点出了时间是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酒旗不再飘舞,表面上是说风停下来,实则暗示了时光已晚,酒肆也要关张了,远处打鱼人也陆续回来了。再次点出地点,是一个不大的渔村,在这种“村级”酒店里,原本就没有多少客人,大约只能靠招徕过往行人维持生意,而此时天色向晚,行人也该歇宿了,不关门等啥啊。加上那归帆只有两三点,显然不是什么闹市。这几句略一点染,一种恬静闲适的感受就会油然生于读者心间,真有些令人神往了。这且不算,还有更绝的呢:“落花水香茅舍晚”,又明言此时乃暮春时节,落英飘飞,飞到天上,飞到水中,水天间一片香气,这不是更加迷人吗?渔人们住的是茅舍,走的是“断桥”,这就为本曲平添了一分古韵。如果我们用中国传统美术理论来评判的话,这幅画卷虽然构图简单,意境却十分古淡,点、面的结合令观赏者感到十分巧妙得体,你看,大背景是一望无际的夕照下的水面,空灵之气不言而明;在这样的背景下,数间竹篱茅舍占去了少许画面,此外便是一面酒旗、两三片白帆、点落花和一座老掉牙的古桥。在这幅画卷中,人被虚化了:船上有人,但看不见;酒店有人,也看不清;茅舍有人,还是看不见,能见到的,只有几个卖完鱼归家的身影。我们试想,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背景里,如果没有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点缀,那还有什么意趣?这首小令的妙处也在于在一片空蒙之中,有那么几个卖鱼人,在水天一色的大画面上,他们虽然渺小,却是必不可少的灵性所在。本曲用语天然,绝无雕饰,清丽流转,表现诗人创作的主流风格。

    落梅风(心间事[1])

    马致远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2]。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3],我心里怕那不怕?

    [1]心间事:藏在内心的爱慕之情。[2]两罢:分手,指男女间断绝爱情。[3]碜可可:元人俗语,相当于今言“凄凉恐怖”、“可怕”等义。耍:玩笑。

    【鉴赏】

    本首词曲是描述男女恋情的小令,它的结构很奇特,不像一般词曲只写女子想人想得死去活来。本曲中的男女主人公心境各有不同,一方面是女子真心实意地爱着男子,另一方面男子对这种感情又不认真,正像俗话所说的“剃头挑子一头热”。这样一来,女主人公的内心就变得复杂了,除了浓情蜜意之外,更多的是对男子负心的一种惧怕。本曲中的这位男子倒很直率,不像有些男人,明明是游戏爱情,却没有真心,却还要装出些海誓山盟。他是个大男子主义者,动不动就说“拉倒”。不过这样的男人自有他的魅力,就算百无可取,还有一些男人的刚气吧,要了解女人对男人的爱,这种刚气是很重要的,这或许正是女主人公对他难以割舍的原因。

    本曲大部分都是女子的内心告白,“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你这个该死的家伙,说得轻巧,我以身相许,你却说罢手就罢手,这是闹着玩的?你越说罢,我越害怕。这几句话把女人矛盾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真切传神。

    大部分女子与男子交往,初时总要以矜持和闹性子来管住男人的心,可笑的是,许多男人偏就吃这一套,今所盛传之“妻管严”即属此类。然而本曲中的男人却很有个性,你则你,我则我,好则合,不好则罢。这么一来,反倒将女子置于被动的地位,她既爱他,又恨他不肯伏低做小,讨她欢心,最终还是自己服了输,将“心间事,说与他”。

    本首小令好就好在符合人之常情,读后让人感到这些口角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本曲中的两个形象都十分鲜活可爱,因为这个女主人公正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女人,这位男子也是生活中最真实的男性。

    落梅风(人初静)

    马致远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1],月沉时一般孤另[2]。

    【注释】

    [1]弄影:轻轻摇动的梅花映在纱窗上的树影。张先《天仙子》词:“云破月来花弄影。”[2]月沉:月亮落下之后。孤另:同“孤零”,孤单寂寞。

    【鉴赏】

    本首是描述思妇的曲子,全曲意境可谓清绝。时间:在寒冷的冬夜。夜是毫无问题的,因为曲子一开头就说是在“人初静,月正明”的时候。何以知其为冬夜呢?下面用“梅”间接地做了说明,“梅花欢喜漫天雪”嘛,当然是在冬天。诗人把女子的愁思安排在冬天的晚上,自然有其深意,第一,外景的寒与内心的凄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来就孤守空房,又看见月影下晃动的梅枝,当然倍感凄凉,那寒气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第二,这株庭院中的梅花,只有月光洒下时它才有个影子作伴,一旦没了月光,它不也是孤孤零零的吗?诗人这样安排,可谓匠心独运,使我们通过梅花的“弄影”和不久后连影都弄不成的情景,领略到女主人公孤苦寂寞的情怀。她的心已经相当脆弱了,看到梅树映出个影子,内心会产生一种妒忌,这种反衬,效果十分强烈。

    也有人认为本曲是诗人自述不偶于时的感慨之词,暗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我以为这种说法稍嫌牵强,因为从本曲中很难看到诗人的影子,活现在我们眼前的,仅仅是一位瘦损腰肢的年轻女子,而描述思妇,又是自汉魏乐府直到近代永恒的主题。把思妇与诗人硬联合在一块,反倒不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此曲的凄美和人世间最苦的爱情。

    落梅风(实心儿待[1])

    马致远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2]。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罗带[3]。

    【注释】

    [1]实心儿待:一片真情地期待。[2]为伊:为了你,指远行的情郎。害:害相思病。[3]主腰罗带:系在腰间的罗带。南朝梁沈约《与徐勉书》:“百日数句,革带常应移孔。”

    【鉴赏】

    本曲也是一首思妇曲,但从风格与上首迥然不同,上一首通篇意境静谧淡雅,我们姑称之为“雅词”,但这首则用语通俗,情感外露而没有遮掩,我们姑称之为“俗词”。雅有雅的好处,那位连梅影都嫉妒的女子,内心世界定然非常丰富,可能是一位读过书的大家闺秀,说出话来斯斯文文的。而本曲中的女子则性格爽直,说话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形象同样饱满而生动。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本句显然是带着情绪说的,因为男子若对她没有伤害,她不会感到那样委屈,也用不着埋怨男子怀疑她说谎。有话则一吐为快,使我们刚读本曲,就看到了一位感情真挚、性格明快的善良女子,并感受到了她光可照人的纯净内心世界。“不信道为伊曾害”,是一句既嗔且爱的话,这句话只能从内心受到伤害而又痴情不改的女子口中说出。是埋怨男子无端怀疑自己对爱不忠贞,使自己蒙受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冤屈;爱则是直接地表明心迹:我如今茶饭无心、夜不能寐,为相思病恹恹,还不都是你害的!末二句更有情致:害别人的病都能对别人讲,惟独相思病无法启齿。也用不着我多说,你若还是不相信,那就看看我这腰肢瘦损了多少吧。“主腰罗带”虽然是写女子思人时常用的典故,但在此曲中,诗人把它作为相思病的症状和根源讲出来,这就使死的典故变活了。在这样“铁的事实”面前,你还不相信我对你是“实心儿待”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