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唐诗篇(2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注释】

    [1]三月三日:古代风俗,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上巳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外出踏青,去水边宴饮,洗除不祥,驱灾求福。唐开元以来,长安仕女多在这天游赏曲江。长安水边:长安东南郊外的曲江和芙蓉苑。丽人:泛指贵妇人。[2]态浓意远:姿态浓艳,气度娴雅。淑且真:贤淑而不矫媚,自然洒脱。肌理:皮肤的纹理。[3]绣罗:绣有图案的丝绸衣服。照暮春:在春阳中闪闪发光。蹙(cù):刺绣的一种方法,泛指刺绣。[4]翠微:薄的翠玉。叶:妇女发髻上的花饰。鬓唇:鬓边。[5]腰极(jié):裙腰带。稳称身:稳贴合身。[6]就中:其中。云幕椒房:幕帐重重,以椒末和泥涂壁之地,指后妃处所。亲:亲属,指杨贵妃的姊妹。赐名:赐封爵号。指天宝七年(748),杨贵妃三姊“并封国夫人”。大姊嫁崔家,封韩国夫人;三姊嫁裴家,封虢(guó)国夫人;八姊嫁柳家,封秦国夫人。[7]紫驼之峰:骆驼峰的肉为珍贵食品。翠釜:以翠玉为装饰的锅。水精:水晶石。行:传递。素鳞:白色的名贵的鱼。[8]犀箸:犀牛骨做的筷子。厌饫(yù):吃腻,厌食。鸾刀:柄上系铃的刀。缕切:细切。空纷纶:白忙乱一阵。[9]黄门:宦官、太监。鞚(kòng):马勒头。飞鞚:驰马。不动尘:灰尘不扬,指马跑得很稳。八珍:八种美食。[10]箫鼓:乐器。杂遝(tà):众乱貌。实要津:充塞要道,占据要职。[11]后来鞍马:最后一个跨马来的,指杨国忠。据《尔雅翼》:国忠实张易之之子,冒姓杨。原名钊,杨贵妃从兄,与虢国夫人私通。逡巡:缓缓而行,言杨国忠大模大样,旁若无人。当轩下马:直到厅堂前才下马。锦茵:用锦做的地毯。[12]杨花雪落:杨花像雪一样飘落。覆白蘋:覆压着白蘋。喻杨国忠与虢国夫人兄妹淫乱。青鸟:西王母的侍鸟,常传递书信。红巾:妇女的手帕。

    [13]炙(zhì)手:热得烫手,言气焰之盛。势绝伦:权势无与伦比。丞相嗔:杨国忠于天宝十一年(752)任右丞相。嗔,指杨国忠发怒。

    【鉴赏】

    此诗是讥刺杨贵妃兄妹骄奢淫乱之作。《旧唐书·杨贵妃传》云:“玄宗每年十月幸万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而国忠私于虢国,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李林甫于天宝十一载(752)死,杨国忠于这年十一月为右丞相,杜甫这首诗当写于第二年的春天。

    全诗分三段。从“三月三日”到“稳称身”为第一段,泛写三月三日长安曲江边游春诸女的艳丽。开头总写上巳日这天,长安水边“多丽人”出来游春。次写姿态:艳丽娴雅,且不矫揉造作。三写体貌:皮肤皙细,身材匀称。四写衣着:身穿绣有金孔雀、银麒麟的丝绸衣服,在春阳中光彩奕奕。五写头上翠玉的花饰和背后缀满珠宝的腰带。这一泛写为下面引出杨氏兄妹作铺垫。

    从“就中云幕”到“实要津”为第二段,实写杨贵妃姊姊秦、虢夫人的骄奢。因上文已极写佳丽的体貌服饰,这段则从饮食车马的豪华切入。她们的餐具是“翠釜”、“水晶盘”、“犀箸”,食品是“驼峰肉”、“素鳞鱼”,由于味穷水陆,暴殄天物,饱足厌食,御厨们只好白忙一阵。这都是因为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昏庸荒淫,不断派人送来八珍之品。再写她们春游的显赫:箫鼓齐鸣,声调婉转;趋炎附势的权贵很多,充塞要道。这是对杨氏三夫人骄奢豪侈的描述。

    从“后来鞍马”到“丞相嗔”为第三段,写杨国忠声势的煊赫。他大模大样,扈从甚多,当轩下马,意气骄横,不讲礼仪,直接进入贵妇宴游休息的馆阁,不顾男女、兄妹之嫌。而且和虢国夫人眉来眼去,传递私情。真是权势炙手可热,无以伦比。末句以“慎莫近前”劝慰大家不要近前围观,否则杨国忠的隐私暴露,他会嗔怒责罚的!这一反跌揭示了杨国忠的骄姿和淫乱!

    本诗客观铺陈,鲜丽富艳,以形象代言,虽不着一讽刺语,但句句在讥刺。或反言刺讽,或正面谴责,或暗喻影射,有力地鞭挞了中国封建社会以皇权为中心的特权集团的骄奢淫逸的生活。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1]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4]

    【注释】

    [1]鄜(fū)州:今陕西富县。[2]未解:不理解。

    [9]香雾:妇女的发香透入雾气,故云香雾。云鬟:妇女的头发。清辉:指月光。[4]幌:帷幔。虚幌:透明轻薄的帷幔。双照:月光共照二人。

    【鉴赏】

    本诗的写作时间与《春望》相同,只是时间略早,大约在天宝十五年(756)秋天。这年八月,作者被抓获到沦陷的长安后,家小在鄜州的羌村。虽未囚禁,但自由已失,生死未知,因而思家日深,作下这首情真意挚之诗。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月夜思亲,而从反面切入,遥想寄居鄜州的“闺中”妻子对月“独看”,思念担心自己的焦虑孤苦之情。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承接首联。写小儿女们不谙世事,不理解母亲对陷落长安的父亲的思念!这里,诗人以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呼应上联“独看”之凄苦!

    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写妻子久久地独自看月,进一步表现她“忆长安”的相思之情。夜深了,雾浓了,妻子的头发被雾浸湿了,清冷的月光把她的手臂照冷了,她仍然独立院中,想到丈夫生死未知,月寒泪落,这是多么凄楚的情景啊!这里点出了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深!

    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写作者对未来团聚的渴望。就是说何时我们才能一起倚靠在窗帷前,让月光将两人的泪痕照干同抒愁绪呢!这里,“双照”应“独看”,可见“独看”之泪痕不干!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聚首相倚的强烈渴望,对战乱造成家人分离的愤恨与谴责!

    本诗构思独特,反面入题,情思绵绵,真切感人。正如前人王嗣爽所云:“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相见,又进一层。发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诗人通过家室之思、夫妻之爱的描写,吟唱出了一首令人惆怅而又充满人间至爱的婉曲之歌!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

    【注释】

    [1]国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史思明叛军攻下唐都长安。[2]感时:感叹时事。恨别:

    怨恨与家人离别很久的社会现状。[3]连三月:连续三个月,或言其久。又称至德二年(757)的正月到三月,潼关、睢阳一线,太原、河东一带,均有反复激战。抵:值。[4]浑欲:简直要。

    【鉴赏】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作者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抓获,带回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未被监禁。次年三月,他身陷长安,眼看国破家离,感时伤泪,写下此诗。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春色满城,但草木深深,没人修葺,一片荒败画面。一个“破”写尽国破家恨的悲哀;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正如司马光在《续诗话》中所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如‘国破山河在’云云。‘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在“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的对照中,充满了伤国感时的悲痛。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离乱之感。春天的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想到国破的时事,家离的悲哀,花也为之“溅泪”,鸟也为之“惊心”,自己更加伤怀落泪了!这是触景生情,移情于花鸟,情景交融的悲痛欲绝的境界。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想见家人。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史思明叛军进攻潼关,后陷长安,诗人带着妻子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后,杜甫于八月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拟去灵武为平叛效力。不久,他被叛军抓获押回沦陷的长安,直到次年三月作此诗时,他离家已半年多,家书渺茫,音讯全无。所以,他慨叹在这烽烟不断的战乱时期,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这联的“烽火”与首联的“国破”,“抵万金”与颔联的“恨别”相照应,层层深化悲愤之感。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具体写搔头忧思的惨戚之状。眼看烽火遍地,家书不通,忧国思家,重重愁绪袭上心头,愁生白发,一“搔”便断,发“短”愁长,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国破”、“恨别”之忧思,更添一层!

    本诗忧伤国事,想念家人,殷殷情切,真挚感人。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不浅露,意脉贯通而不平直。诗以“感时”承“春”,以“恨别”承“国破”,以“烽火”承“时”,以“家书”承“别”,连环承转,可谓“惊心”、“溅泪”,故而成为千百年来的绝唱!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1]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2]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3]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4]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5]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6]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7]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8]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9]

    【注释】

    [1]少陵野老:汉宣帝陵墓在杜陵县,许皇后葬在杜陵南园,称少陵,在长安县南四十里。杜甫祖籍杜陵,曾在此居住过,故常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曲江曲:曲江偏僻曲折之处。[2]江头:曲江头,有唐玄宗原来的行宫。宫殿锁千门:指行宫千门万锁,冷冷清清。安史之乱后,帝妃、权贵们都逃离长安了。

    [3]霓旌:霓虹色的彩旗,指帝妃巡幸时的仪仗旗。南苑:芙蓉苑,曲江南部。[4]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宫殿,此指杨贵妃生前住处。辇(niǎn):皇帝乘的车驾。[5]才人:宫中女官。带弓箭:指会武善射的女才人。啮(niè):咬。勒:带嚼口的马笼头。因用黄金为饰,故称“黄金勒”。[6]明眸皓齿:眼亮齿白,形容美人,指杨贵妃。血污游魂:指杨贵妃被缢死马嵬驿之事。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陷长安,玄寮带杨贵妃出逃,准备入蜀。行至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距长安百余里),六军不前,请诛杨国忠及杨贵妃。玄宗无奈,只好下令缢死杨贵妃于马嵬驿佛堂梨树前。[7]清渭:马嵬驿南滨之渭水。有泾水浊渭水清之说,故称“清渭”。剑阁:今四川省剑阁县北,玄宗入蜀经由之地。去住:去指远去的玄宗,住指葬马嵬驿的杨贵妃。即生者与死者。[8]臆:胸臆。泪沾臆:杜甫说自己有感世事的沧桑巨变而泪落胸前。岂终极:哪里有终极之日。指江水长流,花开花谢,不以人情而转移。[9]胡骑:安禄山的军队。望城北:唐时长安城南为居民住宅区,杜甫住此。城北为宫阙所在地。两句是说杜甫本想往城南回家,不料却向城北走,足见内心悲愤,精神恍惚。一说肃宗在灵武即位,地在长安之北。望城北,望王师北来恢复京师。

    【鉴赏】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作者离州去投即位于灵武的唐肃宗,未料到被安禄山叛军抓获,带到已沦陷的长安。第二年(757)春天,作者偷偷地来到曲江边唐玄宗原来的行宫之地,睹物思人,触景伤怀,悲愤地作下了这首诗。

    本首诗分三段。从“少陵野老”到“为谁绿”为第一段,讲述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这里原是繁华的游览胜地,如今却宫门紧锁,冷清寥落。细柳新蒲为谁而绿呢?只有少陵野老悄悄地来到这里,睹物伤情,吞声而哭!开篇四句就把长安沦陷后的险恶的政治氛围以及“春日”的时间、“曲江曲”的地点、作者“吞声哭”的情态展露无遗,突出了诗题“哀江头”之“哀”。

    从“忆昔霓旌”到“双飞翼”为第二段,回想安史之乱以前曲江春日繁华的景象。那时唐玄宗和宫妃们幸游芙蓉苑,彩旗飘动,万物生辉。杨贵妃随车伴驾,女官们戎装跨马,仰射高空,正中比翼双飞的鸟。这精湛的技艺博得了杨贵妃粲然“一笑”!这段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游苑的放纵、豪奢,暗寓他们后来悲剧的缘由。从“明眸皓齿”到“望城北”为第三段,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及作者的感慨。“明眸皓齿”照应前面的“一笑”,“今何在”照应开头“细柳新蒲为谁绿”的“为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