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经故事-悟道成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六年的岁月过去,悉达多太子终于体悟到,使自己的肉体受苦其实就是执着于肉体。

    接受牧女的供养

    太子想到:“过去在跋伽仙苦行林中,我曾说过修苦行不是达到解脱的正确途径,怎么我现在反而要如此执着于肉体的苦行呢?修行的方法如果专门重视形式,而无关心理的清净,这样的修行,绝不会有很大的效果。我这样和苦行林中那些苦行者又有什么两样呢?”

    太子于是从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但因太子修行过度,疲乏无力,竟倒在尼连禅河岸边。这时,河边有一个名叫难陀波罗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门横卧在河岸,非常虚弱的样子,便立时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糜前来供养太子。悉达多太子接受了她的供养,喝完乳糜,顿觉身体有了力气,精神焕发。懦陈如等五人见到太子接受牧女的供养,大为惊奇。想不到那么勇猛精进学道的太子,见了一位妇人竟然就水等等的皮囊:皮囊内,又生出各种虫子,咬食五脏。三个魔女不禁心生嫌恶,恐怖颤栗,自惭形秽,逃回魔宫去了。

    降伏魔王

    魔王大怒,随即发动魔军,放出种种怪物,起火出风、打雷下雨,企图用所有的方法打退太子的修行之心,但太子坐在金刚座上毫无恐怖、毫不动摇。他看这些魔军,如同是看待一群孩童在游戏一样!

    魔军非常地忿怒,又放出更多的毒蛇猛兽,降下雪雹雷霆。可是,毒蛇猛兽所吐出的毒气,都化作清凉的风,雪雹雷霆,都变作五色的花朵。这一切,在一心不乱的太子之前,都失去它们应有的力量!

    正在此时,天空一声巨响,护法的众多神隐身空中,对这一群魔军斥责道:

    “你们这一群没有良心的恶魔!你们为什么要来惑动这位纯洁的修道者的心?你们常以恶毒的心,在没有怨恨的地方制造怨恨,就好像用百万大军想来撼动须弥山,这是徒然劳碌而没有益处的。你们可以使炽烈的火变成冷的、使恒河变得能燃烧起来、使大地变成汪洋大海,但这位大修道者金刚般的信念,却不会为你们所坏!

    一切众生踯躅在黑暗愚痴的途中,不知道向什么地方走去,极需要这位大求道者为他们点起光明、智慧的灯,你们有什么理由要把这盏慧灯吹灭?

    一切众生漂泊在生死洪流的大海中,没有力量可以挣扎出来,极需要这位大求道者为他们驾起智慧的方舟,脱离苦海,你们出于什么居心要把这只智慧的方舟打沉?

    这位大求道者,不久必定要达到真实的解脱,你们赶快舍去恶恨怨毒的心,在这位大修道者的座前忏悔!你们赶快远离一切骄慢,生起惭愧的心,归顺在今日的大修道者——未来的世尊之前!”

    魔王听到如此责难,心下顿生惭愧,群魔随即丢盔弃甲、四下分崩而散。

    大彻大悟

    魔从心生,亦自心灭。悉达多以大慈大悲的心力,降伏魔王。这时,他已经深入到禅定的境界中,到达了无想无念的境地。然而,他仍在思索,思索世界一切真实的意义,他要知道这个世界从何而来,又向何处而去;他要知道过去的因,也要知道将来的果。他要把心中的粗尘细垢、妄想执着消灭得一干二净。就这样在那一年12月8日半夜时分,忽然一颗明星出现在天际,清清朗朗,照耀天庭,悉达多触景会心,刹那之间豁然大悟,证到了生死不灭,无挂无碍的涅盘境界。于是,悉达多由此而悟彻宇宙人生大道,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达涅盘解脱的彼岸,立地成佛,成为天上、天下、人间三界独尊的人天导师。

    据说,此时大地有十八种瑞相显现:游霞飞尘澄净如镜,天鼓自然发出美妙的声音,香风缓缓而起,柔软清凉,杂色瑞云,降下甘露雨,园林花果,不等季节到来而提前开花结果,天上又落下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七宝莲花,环绕菩提树:诸天大起歌舞伎乐,散落鲜花,焚烧好香,梵呗齐起,赞叹之声自然从天而至:天神手执宝盖以及幢幡充塞虚空之中,天龙八部也前来遮护如来法身。一切众生,顿时心里都充满慈爱,再也没有了嗔害的思想:甚至地狱、恶鬼、畜生以及一切幽冥之处都暂时获得了休息,为佛光所照,个个生出欢喜之心。悉达多成道后,即号释迦牟尼佛。又因为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又称如来佛。四众弟子及世间诸王、臣民等尊称他为世尊。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后,起初并不想把自己悟到的真理传授给他人。因为佛陀所悟到的真理非常艰深,只有佛和佛之间才能相互印证。世上一切众生都是在追求名利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果现在为他们说法,他们一定会迷惑不解,也未必愿意接受,或许还会诽谤和讥嘲佛法,而因此来世堕入恶道,受种种痛苦。这有违佛陀度脱众生的初衷。所以,释迦牟尼觉得还是不要对他们进行说法传道,而独自进入涅盘。

    但是,天神劝请佛陀救济众生脱离苦海。于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思考了三个七天,反复观照众生根基因缘,以及所有烦恼所在,最终才决定下来,要为全天下的众生说法。从此释迦牟尼就以大慈悲的胸怀、博大精深的智慧和大无畏的精神,开始了数十年不间断地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活动。

    最初的五位弟子

    释迦牟尼最初说法,是到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随侍过他的懦陈如等五人。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说法,在佛教中被称为“初转法轮”。

    鹿野苑位于恒河和波罗奈河之间,懦陈如等五人就在这里的苦行林中修习苦行。释迦牟尼佛到达鹿野苑时,懦陈如等五人远远地望见了他,互相议论道:“这个人已抛弃苦行,回到世间,接受饮食的乐趣了,他不再有修道之心。现在,我们不必站起来迎接他,也不要理他。”

    但是释迦牟尼走进林中时,他们却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向佛问礼,侍奉佛。

    释迦牟尼微笑道:“你们不要用你们的眼光来看我。我先前苦修是求道,后来接受牧羊女的供养也是求道。现在我已经获知了天地人间的真智慧,了断了种种阻碍我得道的烦扰。你们如果能像我一样,让心安定下来,让头脑中的灵性充分滋长,你们也能脱离苦海。”

    于是,佛就向他们宣讲了四圣谛。五个人中,懦陈如第一个觉悟,获得了法眼净。所以佛经说,懦陈如是佛的第一位弟子。其他四位在再次聆听佛的宣讲后,也纷纷悟道。于是,他们便成为最早的佛门弟子。这就是后来最有名的五比丘。

    佛教中有所谓三宝,是为佛、法、僧。到这时,原始佛教三宝都已经具备,佛宝即是释迦牟尼佛、法宝是四圣谛法、僧宝就是最初被剃度的五位比丘。

    最早的居士和信女

    释迦牟尼度化懦陈如等五人为比丘之后,就暂住在鹿野苑,开始在附近传教。不久,婆罗奈城长者俱梨迦的儿子耶舍,因厌倦奢侈豪华的生活,深夜逃到鹿野苑,请求释迦牟尼帮他解脱苦恼。释迦牟尼听到耶舍的苦恼与自己为太子时相似,十分同情,便收为弟子。耶舍成为佛陀的第六位弟子。

    耶舍的父亲俱梨迦寻找儿子到了佛陀处,佛陀向他宣讲了四圣谛的佛理:富贵并不可靠,人生最宝贵的是觉悟。俱梨迦受了佛的启示,也想出家,但家业又无人管理。佛陀教导说:信仰佛法不必一定出家。于是收俱梨迦为第一个在家的佛弟子,称为优婆塞,意为清信士,汉译居士,就是指居家修道之士。

    俱梨迦皈依佛陀成为优婆塞之后,请佛陀到他家受供。释迦牟尼在俱梨迦家中应供时,对耶舍的母亲宣讲了佛法,耶舍的母亲愿意皈依佛陀作为在家的信女,过佛化的家庭生活。于是佛陀收她为第一个优婆夷,意为清信女,汉译女居士。佛陀告诉他们:在家修行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如果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就同佛的其他弟子一样,在修行中同样可以证得涅檠。

    耶舍有50位最要好的朋友,听说耶舍已经跟随佛陀出家修道,大为惊讶,因为耶舍在他们眼中是世间豪杰。而连耶舍都会拜的师父,一定是人上之人。他们一同去求佛,要求出家修行。佛陀接纳了他们,允许他们随佛修行,最终使他们得以觉悟,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佛陀已有56位弟子。于是他交待诸位弟子到各地游方教化,用大慈大悲之心度脱众生出离苦海,而佛陀却要依前缘,去引度摩揭陀国的民众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